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九農王遊俠

    種植水稻,分櫱期是否正常分櫱,對於最終的產量有著很大的影響,關於水稻分櫱期不分櫱的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原因有很多,有些還會出現分櫱少或者分櫱慢的情況,針對此,我跟大家一起說說這個問題。

    種子

    購買的種子不適合當地種植,或者買到了“有問題”的種子,有可能會出現不分櫱的情況,就一個獨杆,另外,有些品種的分櫱能力差,一株可能分櫱3個、4個,雖然因種子的問題發生機率比較小,但也要注意。

    溫度

    溫度過低時,水稻的分櫱會停止,尤其是一些早稻種植區域,在分櫱期遇到了突然降溫的天氣,不分櫱也正常,據觀察,當溫度低於16度左右時,就有可能停止分櫱,除了低溫外,高溫也有可能造成不分櫱,比如中稻或晚稻種植時,分櫱期的溫度大於了35度,也會影響正常分櫱。

    營養不足

    水稻分櫱期時需要的養分比較多,除了氮肥外,磷肥、鉀肥、鋅肥的需求量也會增加,如果在播種前,底肥施用不足或者沒有施用底肥,水稻的正常分櫱就會受影響,一般情況下,出現分櫱少、分櫱質量不好的情況居多,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不分櫱。

    水分管理

    水稻分櫱期的水分管理也很重要,比如移栽田,秧苗移栽以後要適當灌淺水,一般3cm即可,儘量不要超過3cm,如果灌水太深,移栽後的水稻根系正常呼吸受阻,影響根系的生長,進而影響分櫱,如果不灌水,田間比較乾旱時,又因水分不足,而導致不分櫱或者分櫱少、分櫱弱。

    移栽過深

    移栽田的水稻,如果移栽過程中,深度超過了5cm,正常情況下,這個深度已經過深,一般情況下,3-4cm即可,移栽過深後,根系的呼吸受到影響,不利於根系的生長,也不利於返青和分櫱。

    除草劑藥害

    水稻苗後噴施除草劑時,一些除草劑建議在2葉一心時用藥,這時期的雜草,抗性相對較小,能提高防效,但是,如果在除草劑使用過程中,因除草劑使用方法錯誤、劑量過大、藥劑選擇等原因,田間出現了除草劑藥害,導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長,也會出現不分櫱的情況。

    以上6點就是導致水稻分櫱期不分櫱或者分櫱少的常見原因,希望大家看完後,能夠注意提前避免。

  • 2 # 黔城帥農

    一、影響水稻分櫱四大因素

    1、溫度

    溫度對於水分分櫱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水稻正常情況下,能分櫱的溫度在20-33度之間,這個區間內,可以分櫱,而25-30度之間,則是最佳適合分櫱的溫度,一旦溫度低於15度或者是高於35度,就會影響水稻的正常分櫱,嚴重的直接停止分櫱,造成分櫱減少的情況發生。

    2、光照

    光照有2點因素,一種是根據光照的輕度和時間來決定,比如當分櫱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時,日照時間不足,就會影響水稻分櫱,表現為分櫱遲、分櫱期短、分櫱數量少等;另外一種,是由於種植過密導致的,當田間株數過多時,互相之間會遮擋,這樣的話,也會影響起光照(也就是光合作用),並不是種植的越多,分櫱的就越多,事實恰好相反,種植過密,分櫱會減少,影響最終的產量。

    3、水分

    水稻分櫱期對於水分方面,還是比較敏感的,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如果水層過深,會影響正常分櫱,而淺灌則有利於分櫱,有資料顯示,當天氣在26-33度左右,土壤持水量為80%時,分櫱是最多的,相反,當溫度低於20度且土壤持水量達100%時,分櫱是最少的(這個是一般情況下,不是代表任何情況)。

    4、養分

    養分也是水稻分櫱的重要因素,水稻整個生長期都需要有養分的補充,但不要只注重氮肥,而忽略了其他元素,比如缺鋅、缺磷都會影響正常分櫱,而水肥分櫱肥的追施,顯得很有必要,在移栽或插秧後半個月時追施一次分櫱肥,有利於促進水稻的分櫱。

    瞭解了影響水稻分櫱的4大因素,下面就要說說如何提高水稻分櫱,其實,根據上述因素來說解決辦法,也有4點,一起來看。

    二、如何提高水稻有效分櫱

    1、水分管理

    灌水不宜過深,淺灌就行,同時,可以在分櫱期時,可以適當晾田(但不是曬田),目的是為了讓水稻根系吸收到氧氣,促進根系的發達,使植株強壯,這樣的話,會提高有效分櫱,同時,也能排出田間的一些有害物質,對於水稻的有效分櫱,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田間水過多(人工灌溉或者是雨水過多),及時開溝排水。

    2、除草

    這裡說的除草是在雜草處於2-4葉期時進行的,如果田間沒有及時除草,影響水稻正常生長,導致分櫱少之外,還有可能會引起一些病害加重(有些病菌是藏在雜草中,開始大面積傳染的),而一旦分櫱期病害發生的話,一樣會導致分櫱不正常的現象,所以,除草這點很重要,稗草、馬唐、千金這些常見的雜草,一定要防除。

    3、追肥

    上面已經說了,在水稻分櫱的時候,追施一次分櫱肥,有利於水稻的正常分櫱,可以每畝用5公斤左右的尿素,加上一些磷肥、鉀肥(比如過磷酸鈣、硫酸鉀2公斤等。),同時其他的中量或微量元素,也可以一起用點,根據田間水稻的具體生長情況來決定。

    4、防病蟲害

    水稻分櫱期的病蟲害,要及時預防和防治,比如分櫱期常見的稻潛葉蠅、稻水象甲、二化螟等蟲害,預防和防治藥劑可用康寬等; 葉瘟和紋枯病等病害,防治的話,可用苯甲·丙環唑等,一般以預防為主,假如田間出現了病蟲害,及時打藥防治。

  • 3 # 南疆三農

    水稻分櫱太少的原因

    氣溫低秧苗素質差。這導致返青延遲,造成大緩苗。第4—5葉養分僅夠供給返青使用,有效分櫱從第6葉開始按n-3規律,水稻第3節上櫱開始發生,至第8葉結束,可利用分櫱共6個,而實際生產中受低溫影響僅剩3-5個。

    插秧密度大群體空間差。農民朋友插秧密度一般在7-8棵左右,還有少數在10左右。而水稻分櫱方向對於插秧時確定每穴棵數非常重要,如果插單株,其分櫱方向為360°全方位,插兩棵為180°單側,三棵為120°夾角,四棵為90°直角,五棵為90°+0°無空間。90°+0°的概念是:即5棵苗中4棵的分櫱方向是各佔90°,另一棵苗被來在中間,沒有分櫱方向,從這個角度說,每穴插植苗數應在4-5株為易,保苗率在4棵即可,不易過多。多則影響分櫱。

    水稻分櫱數夠與不夠的標準

    穗群體是水稻抽穗後,單位面積水稻穗數(一般小於5個粒的穗不計)。亦可理解為有效莖數。有效莖數越多,穗頭子越多,產量越高。達到一定數值後,穗頭子不再增加,超過一定數值後,成熟度下降,產量降低。對於我們黑龍江地區中穗品種,穗群體一般為500-550個/平方米,大穗品種450-500個/平方米,小穗品種550-600個/平方米,只有保證有效莖數,才能成穗,保證穗群體,保證產量。

    如何透過觀察確定水稻有效莖數是否達標

    多點評測,對於每公頃應選取好、中、差3種表現地塊為選取點;平均取樣,每個點取觀察穴10穴;綜合評測,30個穴的總莖數相加,算出30穴的平均莖數,乘以每平方米穴數計算公頃穗數。

    如何提高水稻有效分櫱

    水層管理:採用間歇灌溉,不建議進行曬田。適當晾田,向土壤中輸送氧氣,排除有害物質,使根系下扎,壯根壯稈;防病除草:田間雜草較多的地塊,建議採取莖葉處理的方法,闊葉雜草以苯達松為主。稻稗可採用氰氟草酯防治。同時,這段時間易發生赤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紋枯病等,要積極做好預防;保葉增產:此時應儘量提升葉面積指數,保證有效葉數,保護好後4片葉,分櫱莖數保證有3片葉以上,透過提升整體光合利用率,來增加後期的碳水化合物積累。配合水層管理,達到以根保葉,以葉增產的效果。也

  • 4 # 音悅心靈魂

    水稻分櫱期分櫱過少的話,除了品種自身能力比較差以外,主要的還是要與水稻栽插的質量不高,或者是長勢不好,平時田間管理都是由聯絡的。

    採取措施

    1、可以噴施促分櫱藥劑

    在水稻的分櫱期,可以選擇用假真黴素或者是加碧護等調節劑來噴溼,這樣能夠促根壯苗,促進水稻的生長,增加分櫱。一般結合磷酸二氫鉀同噴的話,效果會更好。

    對於那些植株生長比較快,分櫱少,田塊兒可以噴施500倍的多效唑,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植株的高低,也能夠增強分裂的增加,增加葉片的光合作用。

    2、防治病蟲害

    在水稻的分櫱期,要及時的防治根結線蟲病,這樣會影響分櫱的生長,因此的話,在分裂期一定要重點的防治好田間的病蟲害影響生長分裂。

    3、要加強水分的管理

    在田間水層過深的話,土壤溫度比較低,這樣就會影響到根系的生長和分裂。在田間保持適宜的潛水,或者是乾乾溼溼的,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增加土壤的氧氣和溫度,能夠促進根系的生長,在加強水分管理的同時,一定不要使用冷水灌溉,這樣就會防止水稻的分櫱。

    不管怎樣來說,水稻的分櫱期過少的話,都應該根據田間的實際來操作,結合上邊的防治措施,一對應促進生長,增加分櫱或者是形成大穗來提高水稻的產量。

  • 5 # 孟慶山

    水稻在叉播期要保證水源的充足,一般情況下7天就可以成活而切開始分枝以後為了促使它能更好的分枝,進行段水和涼苗,迫使水稻促根分枝。水稻在成長過程中,要經過幾個週期那就是水肥的合理運用。

  • 6 # 土家園園

    一、影響水稻分櫱四大因素

    1、溫度

    溫度對於水分分櫱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水稻正常情況下,能分櫱的溫度在20-33度之間,這個區間內,可以分櫱,而25-30度之間,則是最佳適合分櫱的溫度,一旦溫度低於15度或者是高於35度,就會影響水稻的正常分櫱,嚴重的直接停止分櫱,造成分櫱減少的情況發生。

    2、光照

    光照有2點因素,一種是根據光照的輕度和時間來決定,比如當分櫱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時,日照時間不足,就會影響水稻分櫱,表現為分櫱遲、分櫱期短、分櫱數量少等;另外一種,是由於種植過密導致的,當田間株數過多時,互相之間會遮擋,這樣的話,也會影響起光照(也就是光合作用),並不是種植的越多,分櫱的就越多,事實恰好相反,種植過密,分櫱會減少,影響最終的產量。

    3、水分

    水稻分櫱期對於水分方面,還是比較敏感的,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如果水層過深,會影響正常分櫱,而淺灌則有利於分櫱,有資料顯示,當天氣在26-33度左右,土壤持水量為80%時,分櫱是最多的,相反,當溫度低於20度且土壤持水量達100%時,分櫱是最少的(這個是一般情況下,不是代表任何情況)。

    4、養分

    養分也是水稻分櫱的重要因素,水稻整個生長期都需要有養分的補充,但不要只注重氮肥,而忽略了其他元素,比如缺鋅、缺磷都會影響正常分櫱,而水肥分櫱肥的追施,顯得很有必要,在移栽或插秧後半個月時追施一次分櫱肥,有利於促進水稻的分櫱。

    瞭解了影響水稻分櫱的4大因素,下面就要說說如何提高水稻分櫱,其實,根據上述因素來說解決辦法,也有4點,一起來看。

    二、如何提高水稻有效分櫱

    1、水分管理

    灌水不宜過深,淺灌就行,同時,可以在分櫱期時,可以適當晾田(但不是曬田),目的是為了讓水稻根系吸收到氧氣,促進根系的發達,使植株強壯,這樣的話,會提高有效分櫱,同時,也能排出田間的一些有害物質,對於水稻的有效分櫱,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田間水過多(人工灌溉或者是雨水過多),及時開溝排水。

    2、除草

    這裡說的除草是在雜草處於2-4葉期時進行的,如果田間沒有及時除草,影響水稻正常生長,導致分櫱少之外,還有可能會引起一些病害加重(有些病菌是藏在雜草中,開始大面積傳染的),而一旦分櫱期病害發生的話,一樣會導致分櫱不正常的現象,所以,除草這點很重要,稗草、馬唐、千金這些常見的雜草,一定要防除。

    3、追肥

    上面已經說了,在水稻分櫱的時候,追施一次分櫱肥,有利於水稻的正常分櫱,可以每畝用5公斤左右的尿素,加上一些磷肥、鉀肥(比如過磷酸鈣、硫酸鉀2公斤等。),同時其他的中量或微量元素,也可以一起用點,根據田間水稻的具體生長情況來決定。

    4、防病蟲害

    水稻分櫱期的病蟲害,要及時預防和防治,比如分櫱期常見的稻潛葉蠅、稻水象甲、二化螟等蟲害,預防和防治藥劑可用康寬等; 葉瘟和紋枯病等病害,防治的話,可用苯甲・丙環唑等,一般以預防為主,假如田間出現了病蟲害,及時打藥防治。

    關於水稻分櫱相關內容,小幫手就先說這麼多,其實,大家仔細看的話,影響水稻分櫱的原因都是很常見的因素,這就需要大家在種植過程中,多觀察,且不可種下去之後不管不問,種植本來就是一個麻煩活,尤其是水稻,希望本篇內容,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吧。

  • 7 # 豫東鄉土天宇哥

    因為今年的氣溫多變,低溫陰雨、溫差比較大等因素,嚴重影響水稻的生長,長勢緩慢,分櫱少還有不分櫱的發生,讓許多農民朋友們苦不堪言,還對水稻的田間管理製造了很大的麻煩。

    如果水稻分櫱少應該怎麼辦呢?怎樣提高水稻有效分櫱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水稻分櫱不多的原因 ;

    1;插秧密度太大群體空間不好,通常插秧密度在7至8棵左右,還有一些在10棵左右。水稻的分櫱方向是插秧時決定每穴棵數特別重要,要是插單株,那麼分櫱的方向是360度全方位,插兩棵是180度單側,三棵是120度夾角,四棵是90度直角,五棵是90度直角無空間。90度直角的概念就是;5棵苗中4棵的分櫱方向為各自佔90度直角,那麼另外一棵苗就會被夾在中間,就沒有了分櫱方向,從這個角度來說,每穴插秧數保持在4到5株最後,保苗率在4棵就行了,不要太多。多了影響分櫱。

    2;氣溫偏低影響秧苗體質差 ,就會帶來返青延遲,導致大緩苗。第4葉到5葉養分只能夠供給返青使用,有效分櫱從第6葉開始按n-3規律,水稻第3節上櫱開始發生,到第8葉結束,能夠利用分櫱有6個,但是實際生產中受到低溫影響只剩下3到5個。

    如何提高水稻有效分櫱

    1;保葉增產,這時最好提高葉面積指數,保證有效葉數,做到保護好後4片葉,分櫱莖數保證要有3片葉之上,透過提高整體光合利用率,保證增加後期的碳水化合物積累。做好水層管理,做到以根保葉,還要做到以葉增產的效果。還可以酌情噴施葉面肥,以增強長效分櫱葉面積

    2;除草病害防治,稻田雜草比較多的地塊,可以用莖葉處理的方式,闊葉雜草以苯達松為主。稻稗就用氰氟草酯防治。這段時間還容易發生赤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紋枯病等,一定要做好預防。《前幾天我有寫過稻田病蟲害防治方法,大家可以看一下,在這就不詳細說了》

    3;水層管理,利用間歇澆灌,適當晾田,可以給土壤中輸送氧氣,去除有害物質,促使根系下扎,做到壯根壯稈。

    4;穗肥管理,在倒2葉期,葉色未淡褪,在露尖時看苗施用。穗肥用量要按氮肥整個生長期總肥的20%左右,鉀肥為整個生長期用量的30~40%左右。11葉的品種在9.1至9.5葉期,12葉的品種在10.1~10.5葉期,《品種不同,用量多少會有點差異,用肥多少可根據地塊的肥力貧瘠來定,我說的只是作為參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自行處理》這個時期施用能夠達到高產。

  • 8 # 著迷大鄉村

    水稻分櫱直接影響著水稻最後的產量,而在水稻分櫱的時候,能夠影響到水稻分櫱原因比較的多,比如溫度、光照、養分、病害等等。所以在到了水稻分櫱的時候,就需要關注水稻影響的各個因素。

    當溫度出現低於15,或者高於35℃的時候,就會導致水稻分櫱停止或變慢。一般來說,對於我們這邊種植的中稻,基本是不存在溫度低於15℃的,但是卻可能存在溫度高於35℃,但是因為近期降雨量非常大,連續的雨天比較多,所以溫度也一直不高,基本處在分櫱的最佳溫度。

    那麼造成分櫱少的,受到溫度影響的就比較少,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近一個月下雨天非常的多,而且多為暴雨。充足的雨量,極可能導致水稻田裡面的水太多,使水稻根系的呼吸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根據田裡的水深,做好排水工作,保持水層在3㎝左右深就可以了。當然了,如果水稻田出現了長期缺水的情況,那也是會影響水稻分櫱,所以我們要經常性去檢視稻田裡面的水的情況,剛好保證水稻分櫱所需就好。

    我自家的一塊水稻是一個過水田,導致這塊田每年的產量都不高。過水田是指,別人家在灌溉或排水的時候,大量的水要先流進我家的水田,然後再流到邊上的一口塘裡。就是這樣經常性的排水和灌水,導致流水的那一片水稻每年都長的最差,分櫱少,稻穗也少。原因就是經常性的流水,導致肥料的流失,使水稻分櫱的時候,出現缺肥而減產。雖然,老爸會對那一塊施重肥,但是效果還是不夠好。

    如果在出現了水稻分櫱少的時候,我們就要從多個方面去尋找原因,對症管理。一般來說,如果水稻分櫱少,多和水稻田的水多和缺肥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兩個方面進行管理。

  • 9 # 齊山嶽

    水稻種植會由於天氣和溫度的原因,造成水稻在水田裡生長緩慢從而出現分櫱不足甚至有不分櫱的現象,如果出現這樣情況的話輕則影響產量種植會讓自己則一小年白忙,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去解決水稻分櫱太少的問題呢?老賈在這裡給大家提一些建議。

    首先我們得知道水稻分櫱少是那些據圖原因,老賈在這裡總結了額幾點。1 溫度不夠氣溫比較低而且秧苗的質量也不好。2 插秧的時候沒有注意好間隔造成真個的群體空間分佈有問題。3 水稻分櫱的數量還標準不達標。

    那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免水稻分櫱少問題呢?

    1 水層的管理;最好採用間歇灌溉,適當的進行晾田,因為這樣可以讓氧氣能進入土壤中,也可由排出一些有害物質,這樣的話可以讓根系能夠的吸收氧氣從而日漸變得壯實起來。

    2 除草和防病;如果水稻周圍的雜草實在過多的話我這裡建議可以用莖葉處理的方法,闊葉雜草可以用苯達松。這斷時間還是赤枯病,紋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的高發期,大家最好要做好預防和相應的手段。

    3 保葉增產;這個時候就要做到儘量加大葉面積的指數,做到能保證有效的葉數, 做到能保護3葉片以上,這樣才可以透過光合作用來增強後期的碳水化合物的積累。

    4 穗肥的施法;在倒二葉這段時間,可以在葉尖的部位施用。穗肥的量必須嚴格按氮肥的全生育期總的20%,鉀肥的話為35%左右。

  • 10 # 五常大米惠惠

    水稻分櫱太少是農民種植中常見的問題,若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將引起水稻不同幅度的減產。而現在已經是7月中旬,在惠惠的家鄉―黑龍江,正是控制水稻分櫱的關鍵時刻,農戶都在忙著增加有效分櫱,抑制無效分櫱,以保證19年享受豐收帶來的喜悅。

    惠惠認為水稻分櫱太少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選種不當

    品種品性不同,分櫱多少相差很大,分櫱能力強的品種,一棵就可以分櫱30棵左右,夠我們理想的目標產量,分櫱效能差的一棵只能分櫱兩三棵,甚至“獨霸武林”。

    惠惠個人建議:①如果已經選擇分櫱性較低的品種,儘可能的合理密栽,水稻行距株距都要縮近,而且單株苗量要適當增加。②如果還沒有選好種植什麼品種,在適合當地天氣、本土的條件下,要儘量選種分櫱能力好的。(上圖是優良品種圖片)

    二、移栽深淺不當

    在惠惠的家鄉五常,就有很多農戶不在意栽苗的深度,移栽時太淺不僅容易飄苗缺苗,還導致秧苗生長後稻根只扎於地表,難以吸收地下營養成分。若栽太深泥土掩蓋低位分孽節,形成透氣不佳,呼吸缺氧致櫱發不出。

    惠惠認為移栽深淺應大於1釐米小於3釐米最佳,這個深度利於吸收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提供水稻良好生長環境促正常分櫱,而且能有效減輕入秋後水稻的倒伏率。

    (下圖是插秧深度圖片可作為參考)

    三、水肥管理不當

    大部分種植戶認為插完秧如果不遇自然災害,糧食就保豐收,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求進步的表現。尤其是在種植單季稻的產區,辛苦一年只收次,農戶都希望多打糧,所以水肥管理要格外重視。

    對於分櫱少的稻田惠惠建議:①灌田時勤灌少灌,適當晾田不要曬田,目的是為了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使水稻呼吸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切記乾旱;這樣做對於提高水稻有效分櫱作用明顯。②如果天氣降雨過多應該留夠用排出多餘的水量,排不出去水的地塊可以挖排水水溝,如果還是不行就用水泵抽出去,防止深水抑制分櫱。③對脫肥缺營養的地塊及時追肥,可以每畝用10斤尿素再適量加磷肥、鉀肥,根據水稻的具體苗情長勢施加微量元素。(上面是農民除草圖片)

    四、光照不足

    水稻分櫱期如果天氣經常陰雨低溫,白天光照時長減少,這也是引起分櫱少的原因之一。

    惠惠建議將田間地埂雜草清除乾淨,一是增大田裡的通風透光面積,二是防止雜草中攜帶的病菌傳染給水稻,三是雜草會與水稻搶營養,致使水稻營養缺乏降低分櫱率。

    (下圖是水稻孕穗期圖片)

    五、對於已經出穗的稻田,分櫱少應促大穗增產

    出穗的水稻停止分櫱,我們要及時使用穗肥,以攻穗大粒多為目的來提高糧食產量值,最大程度降低分櫱少帶來的減產。

    惠惠建議:①攻穗期間田裡不能斷水防止水稻早衰,以水養穗增強灌漿率促進籽粒重,分櫱極少的地塊再加點葉面肥,對增粒增重作用十分明顯。②肥料要選擇速效肥,不使用效期長而慢的複合肥,我感覺尿素配合磷酸二氫鉀效果就很不錯。能夠達到活杆黃熟,保證水稻優質賣一個好價錢彌補損失。

    (上圖是水稻活杆成熟圖片)

    總而言之:水稻分櫱少,對於不同原因造成的要勤於採取正確有效管理措施,把不良影響努力人為化為零。而不同的水稻品種和氣候條件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差異性,具體解決方法還是要綜合實際情況來定。當然,除惠惠上述說到的幾個原因外還有很多原因,歡迎朋友們補充討論。

  • 11 # 陝南楊哥

    水稻分櫱少的原因一、氣候變化莫測

    剛才在前文也提到了今年夏天比較短暫,惡劣天氣比較多,由於前期在育苗時,天氣還是比較冷,淅淅瀝瀝得還下著雨,記得當時插完小秧冷的瑟瑟發抖。天氣寒冷導致秧苗反青延遲,造成大援苗,生長速度跟不上,會嚴重影響水稻的分櫱,甚至會出現不分櫱的現象。

    二、密度空間不合理

    剛插完秧苗時感覺田間好空曠,過三個月在去看全都是綠油油一片,水稻的種植密度也要合理,在我們當地有一種說法,四株秧苗可以圍成一個20釐米✖️20釐米的小正方形,兩排秧苗遠看不像一條河溝即可。中間要留夠合理的生長了空間,有利於水稻每株都能分櫱6-8株。如果密度空間不合理,將會導致水稻分櫱過少,分櫱不均勻,後期不容易管理。

    三、養分不足

    養分是水稻分櫱的關鍵性因素,就好比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們要多吃飯,多吃肉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水稻在整個生長期都需要充足的養分,但不要只用一種肥料,要多種肥料混合使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視了對磷肥的使用,因為他是水稻分櫱得重要養分,在分櫱的前一週就可以追施分櫱肥,加強水稻的分櫱。

    如何提高水稻分櫱

    1 在水稻快要分櫱的前一週或剛開始分櫱時,灌水不要太深,剛能淹沒泥土流行,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水稻根呼吸氧氣,促進根系發達,讓水稻更好的分櫱。如果遇到下雨天氣就要開溝排水。

    2 在水稻分櫱時施加分櫱肥,沒畝用5公斤尿素在配合一2公斤磷肥均勻施肥,因為磷元素是水稻分櫱的重要元素,有利於水稻增加分櫱株數。

    3合理的種植密度,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來規劃,比如在北方和南方就有很大的差距了,有利於水稻分櫱的均勻,減少後期管理難度。

    4最後一點也比較關鍵,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最好是提前預防,如果出現了要及時噴農藥,還要及時除掉田裡的雜草,有一種與水稻很相似的稗草要注意區分,不要混淆了。

    溫馨提示:稗草 又叫稗子,與水稻比較相似,但是稗草葉子比較毛澀,顏色比較淺,長勢比水稻塊,與水稻共同吸收田間養分,是田間得惡性雜草,敗家子中的“敗”就是稗子演變過來的,據說稗子是水稻的祖先,經過人類的繁育最後變成了今天的水稻。

    綜上所述:影響水稻分櫱原因有很多,不管是氣候因素,還是養分因素,只要抓住重點去防治,一般都可以解決問題的,要多去觀察水稻的長勢情況,遇到分櫱上,要提早防治,減少分櫱現象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人一性,一人一格,性和格誰主導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