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江無語水空流

    當白起進攻在即,在趙國危難之時,韓、趙兩國唇亡齒寒,他們都十分驚懼,為此,他們就派出了非常著名的縱橫家蘇代,前往秦國,遊說大秦丞相范雎。

    此時的范雎深居高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范雎為相當政的近十年時間裡,長策橫空出世,秦王對他是言聽計從,作為一個外邦臣子,如此得到君王的信任,這也能側面的體現出秦國“海乃百川”的胸懷。

    蘇代一到咸陽,就去拜訪范雎,並且送上了重禮,之後二人聊了一會天氣家常之類的小事,蘇代見氣氛不錯,就開始進入正題,首先問道:“武安君擒殺了趙括?”

    “是呀。”范雎答道。

    蘇代接著問:“現在秦軍想乘勝攻下邯鄲,滅了趙國?”

    “是的。”

    “果然如此。”蘇代說,“以武安君的才能,此時滅趙易如反掌,在武安君滅趙之後,秦王稱霸天下,天下諸侯無一敢擋,毫無疑問,首功當屬武安君白起,到了那時白起位居三公,位極人臣,功蓋天下。”

    說到這裡,蘇代停了一下,觀察到范雎的臉色沉默,看不出什麼,蘇代又說:“武安君生平攻城拔寨七十餘座(規模比較大的城池),向南屢敗楚軍,並且奪取了楚國重鎮鄢,郢都和漢中廣大的地區;向北一戰殲滅了趙括45萬精銳大軍;向東多次大敗韓、魏兩國;如此功績,即使是周公、召公、呂望的功勞也比不上。等到了那時,即使是您,也不得不屈居白起之下了。”

    看著范雎的臉色一點點的沉重,蘇代知道自己已經說到范雎的心坎裡去了,所以大家以後說話要看物件,對什麼人說什麼話,尤其是在做銷售之時,要看顧客需要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否則,事倍功半也。好了,我們回到正題,蘇代說:

    “第一,其實秦軍進攻趙國也有許多弊處,以前秦國憑藉強大的武力進攻韓國刑丘,攻破趙國上黨城,可是上黨之民卻是不願降秦,反而奔趙,由此可見,天下不願做秦國的百姓。

    第二,如果秦國不聽勸告,猛攻趙國,憑趙國之力,趙必亡,可是到時的勝利果實是屬於秦國的嗎?到那時,趙國北邊的土地併入燕國,東邊的土地將歸齊國,南邊的土地將被韓國、魏國佔領。如此,苦戰的是秦國,得利的是其他國家,秦國願意為他人做嫁衣嗎?況且,秦國的長平殺降,失去了天下人心,特別是趙國百姓的人心,如此,趙國的百姓會做秦民嗎?”

    蘇代見范雎緩緩點頭,顯然是認同自己的觀點,所以,是時候亮出自己的底牌了,蘇代說:“丞相可以向秦王進言,讓韓、趙兩國割地,然後秦國退兵,如此既可以為秦國獲得實利;又可以不讓白起建滅國大功;這條計策又是丞相所出,韓趙兩國還會感謝丞相,這樣一舉三得美事,怎能不做?”

    范雎聽了,就向秦王說到:“秦國的府庫空虛,秦軍也太疲憊了,不如讓韓、趙割地,秦國也可以休養生息。”

  • 2 # PEI大人講歷史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范雎、白起才得以大放光彩。范雎主外交,白起主外徵,秦昭襄王因為有這兩位大功臣才得以開疆拓土,雄視其餘六國。

    至於在白起攻趙,眼看就要滅趙了,又為什麼停止攻伐趙原因有很多,現歸納有三種。

    第一,范雎受到了趙國使君的賄賂,受了賄賂的范雎自然要辦事,范雎在權衡利弊之後,加之有戰神白起在,再一次滅趙也是可能的,所以范雎就在昭襄王面前極力勸阻昭襄王滅趙。

    第二,滅趙對於秦國好處並不是很大,長平之戰結束,趙國有生力量基本被消滅,而接下來對趙的管理要消耗秦國很大國力,加之秦國在此一戰消耗也不小,軍隊需要修養。

    第三,迫於其他五國的壓力,不得不停止攻趙。如果白起滅趙,那麼必然引起其他五國的警惕,雖然說五國不足為懼,但是經歷與趙決戰之後的秦面對其他五國還是比較吃力的。

    秦昭襄王不滅趙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害怕白起功高蓋主的。不過後來,秦昭襄王再想要一舉攻下趙國,但是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久攻之下毫無戰果,滅趙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 3 # 子木宸

    範睢這個人雖有才華,但是心眼小,看不得曾經捉拿過自己,看不起自己,欺辱過自己的人比他仕途順利,所以,後來他怕白起的爵位會超過他,他就想方設法把白起弄下來。

  • 4 # 楊柳青青春之聲

    範睢能勸說秦王讓白起從長平撤兵就可以看出範睢的能力在秦王心中的地位,也可以說範睢的能力在當時是縱橫天下的人物。

    範睢是草根出世,低賤而無以為士,投魏齊而慘遭災禍,貧賤不能依中入秦以客者的身份遊說秦王,以口舍之能撼動權傾朝野的冉侯魏冉,使魏冉離咸陽屈於自己的封地,遠交近攻以使秦國在政治上、軍事上縱橫捭闔於其他諸侯國之上,範睢拜相立業,從低賤的草根一族跨越式衝向了雲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範睢封爵,應侯佩之,其心為恥,睚眥必報。

    武安君白起者,為秦國將軍,兵動則裂土,兵罷則固國,長平一戰盡驅趙國兵士45萬,功高蓋世,利則益秦,在這樣的情況下蘇秦之弟蘇代遊說應侯範睢,範睢亦有大智者,他非常在意自己的榮華富貴,如果武安君白起的功績超過自己那他的華貴將安於何時?況且他自己的榮華是從草根逆襲而來,來之不易,去之容易,因此,愈加珍惜應侯相位,以此他用智說動秦王,讓武安君白起從長平撤兵,使自己的功業不至於低於武安君白起,範睢用智,相位無憂,範睢的口舍之功不虛爾。

  • 5 # 使用者9450977780495

    秦昭王看上了談判中的條仵,魏韓兩國劃出許多城池給秦,不驅兵而得利,先吃壯再休養再出兵為上,用兵多年趙人早就提防,談不上魏延式的突襲,至於範睢的小心眼,有沒有隨他去吧。

  • 6 # 草遮面亦見日月

    先了解一下範睢這個人的歷史。

    範睢這個人心眼很小,有恩必償,睚眥必報。因為他從小生活貧苦,長大後飽讀詩書,一心想要謀個人臣。他在魏國的時候跟著一個士大夫混了很久,卻不想這個士大夫是個混子。還在魏國被這個士大夫和魏國丞相侮辱,還差點被他們鞭打至死,丟到廁所被人淋了一身尿,結果被一個守廁所的人救了。於是他就發誓,此生絕不被別人欺負侮辱了,他要自強。

    後就和出使秦國的王稽回到了秦國,被秦昭王拜為相,輔助秦昭王從宣太后和穰侯等貴戚手中奪得軍政權,從此他就有地位了。

    再說當時白起長平之戰後:

    1.上面也說過範睢這個人的特點,心眼小。趙國派人來和範睢說,白起長平之戰大勝,如果這個時候又打下邯鄲?白起已經是大良造了,再加上這些功勞,又要受封。而你範睢又有什麼功勞呢?到時候秦國可就沒有你範睢的地位啦。範睢一聽,不行呀,沒地位後又要被人欺辱了,他絕不過這種日子,於是考慮到自己的地位向秦昭王說要撤併。撤兵的理由呢?

    2.理由:

    第一,範睢和秦昭王說,長平之戰我們是贏了,但是是慘勝,長平之戰滅趙國45萬兵,但是秦國也損25萬兵,如果此時再攻打邯鄲,國力不足以支撐呀(因為長平之戰3年消耗了太多國立)。就算能支撐但也要消耗完國力了,還不如撤兵休整一下國力,反正長平之戰後趙國不足以為懼了。下次再打邯鄲不就好了!

    第二:長平之戰中其餘諸侯國都在觀看,如果此時打贏後直接攻打邯鄲,等於是滅趙國。那其他諸侯國會怎麼想?別忘了齊國滅宋國,引起其餘諸侯國合縱攻打,導致齊國差點滅了。秦國現在也差不多和齊國一樣,所以應該撤兵!

    第三:範睢還要繼續推行他遠交近攻的策略。趙國是遠國應該處以交好,魏韓這些才是應該攻打的。

    好吧,都是個人愚見。手機一個字一個字打的。

  • 7 # 沉140769451

    揣摩到上意,經長平大戰,秦國自己損失不小,軍糧消耗也成問題,昭襄王自己也想放一放,馬上滅趙,本身就違背了遠交近攻的大戰略。長平之戰是超過秦國計劃的突發事件,昭襄王本意讓王齕率軍守住上黨,不與趙軍交戰,而由白起等人先集中兵力滅韓,再滅魏。結果,趙軍意外侵犯秦軍斥候,秦軍一個反擊,就完全破壞掉了秦國既定計劃,秦趙都被迫提前決戰,雖然打敗趙軍,令趙國元氣大傷,但秦國也失去了滅韓、亡魏的機會。白起建議馬上取邯鄲,即使一時滅趙,秦國也守不住。後來,昭襄王自己也不甘心失趙,違背遠交近攻原則,又攻趙,連連失利,而白起卻不肯聽話,公然拒絕帶兵攻趙,本就懊惱,不想認錯,也不想失君威的昭襄王,只好殺白起出氣,向秦國的臣子們立威。範睢既維護了自己的主張,又順應了秦王的想法,還白收了好處,一舉三得一失,失去了自己的聲譽,一步步讓自己走向失敗,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汙點。

  • 8 # 十年難樹人

    好像不是從長平撤軍哦,不是從邯鄲嗎?白起已經將邯鄲圍住了。在這個時刻,范雎和白起已經成就不世之功了,打下趙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這個戰爭動員了秦國所有百姓,從廉頗算起打了幾年?國內壓力山大。撤有撤的道理不撤有不撤的道理,隨緣吧范雎白起是非題

  • 9 # 老鴨說歷史

    老鴨寫過這些文章,不知道在這裡回答會不會被說自己洗自己的稿子。都是關於先秦方面的。

    簡練點有三方面。

    一、白起的提拔者是穰侯,要知道穰侯和昭王關係雖是甥舅更是君臣。並不是那麼好。穰侯走後,繼任者是范雎。

    二、白起和范雎,范雎這一生經歷坎坷,我佩服他的勇氣和智慧,但他自己也說,“睚眥之仇必報”,他聽蘇代的離間之計,認為將來白起要超越他,所以讓白起退兵。

    三、秦兵征戰已久,已經疲乏了。

  • 10 # 鑑史馬後炮

    范雎勸秦昭襄王讓白起從長平撤兵,完全是出於形勢的需要,形勢這東西其實真的很微妙,長平三年苦戰,兩國皆是元氣大傷,不同的是趙國元大傷而敗,秦國元氣大傷而勝。秦軍也從軍事上的有利轉變為政治上的有利,這是范雎勸秦昭王讓白起從長平撤兵的根本原因。

    秦趙長平決戰最終以秦軍勝,趙軍敗而告終,這只是個結果,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秦軍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傾舉國財力、民力全線支援長平,如此大的代價的背後並不滅趙,而是弱趙。雖然秦軍有攻佔其他諸候國都城的歷史記錄,可這次情況不同,這次是慘勝。慘勝後的追窮猛打最後的結果極有可能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後果。

    當時的范雎勸秦王撤兵完全是出自於形勢的考量的,表面上的勝利震懾作用其實遠高於實際的強弩之未直插趙都邯鄲。撤兵其實可以藏住許多機密的,如列國只知道強大的秦國可以動用六十萬兵力在遠離國都千里之外的長平苦戰三年,卻無數確知這到底是不是秦軍的極限作戰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清楚知道這是秦軍極作戰極限,那麼秦軍就危險了。因為這是最好的擊垮秦軍的機會。可一旦秦軍撤兵,其它諸候便無法探知秦軍的作戰“底細”,必然不敢冒然攻擊時值長平大勝且士氣高漲的秦軍。

    這種震懾作用其實是最有效壓制住潛在的敵人的,“敵不知我之底細,卻只見我之大勝”往往在戰場上是最好的“護身符”。它的作用是可以震懾一切實際力量超過自己的敵人,使之不敢輕舉妄動的。

    范雎大概是從局勢上看到長平之戰後期的“追之無益,棄之不惜”的邯鄲之戰了吧,長平之戰從軍事層面向政治層面的轉變節點就在“是否攻擊邯鄲”的問題之上。軍事戰爭說到底,就是流血的政治,是政治的延續,可戰爭終歸要回到政治的層面上來。何時回?如何回?作為政治人物的范雎,考慮的只是何時回到政治層面對秦國有利?怎麼樣回到政治層面對秦國有利的問題而已。

    范雎選擇長平大勝後撤兵回到“談判桌”上,無疑是大大有利於當時的秦國的。其一弱強趙的目的已經達到;其二秦國可以從長平的戰爭泥潭脫身;其三從局勢上震懾六國,樹起強秦一家獨大的有利地位,使六國之不敢輕易與秦為敵;四在七國中獲得了“裁判員”的地位。事實上,長平戰後的秦國曆史不難看到秦國確實在政治上享有了上述好處,雖然各諸候仍有不服的,也只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可懼秦的思緒卻深入骨髓。如果按白起的意思繼續打下去,秦國有可能成為笫二個齊國,秦王有可能成為第二個齊閔王。

    大家認為呢?

  • 11 # 歷史倪說

    魏人范雎供職於秦僅為一份生計,當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可以不計後果,奮力抗爭。

    范雎“遊說諸侯”的大才,有效力於魏國之心,但是因為家貧,無進身之資,只好先在魏國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後來,隨須賈出使齊國,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相魏齊鞭笞致死,後得鄭安平幫助,以張祿,秘密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見秦昭襄王之後,以遠見卓識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范雎力主以韓、魏作為秦國開疆擴土的主要目標,同時維持與楚、趙良好的關係,並全力結交齊、燕。范雎隨即被用為客卿。

    之後,范雎提醒秦昭襄王“王權旁落”,需要加強王權。秦國於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發生了“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事件。事後,秦昭襄王以范雎為相國,並封齊為應侯。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長平之戰爆發,兩軍對壘三年後,范雎以反間計令趙國啟用“紙上談兵”之能的趙括代廉頗為將,令白起大破趙軍。秦軍趁勢圍困趙國國都邯鄲。

    范雎為人恩怨分明,且對危及自己權勢的人毫不手軟。長平之戰後,秦國圍困邯鄲,即表示秦國欲以白起領兵趁勢擴大戰果,如此一來,不但“韓、趙恐”,在秦國國內范雎對赫赫戰功在身的白起嫉妒升至最高點,隨即借秦昭襄王之命逼死了一代戰神白起。

    范雎為一己之私,不計秦國未來,以至於秦昭襄王在朝堂之上以“今武安君既死,而鄭安平等畔,內無良將而外多敵國,吾是以憂”,發出長息短嘆,據《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應侯懼,不知所出”。

  • 12 #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春秋戰國時期湧現出來的那些能夠在史書中有著自己傳記的歷史名人們,他們的行為學說一直都在影響著當時的歷史程序。他們有的是終其一生都在宣揚並實踐著自己的學說思想,比如孔子、商鞅;也有的則是靠著運氣時機來遊說君王,成則權傾天下財富齊聚,敗則黯然傷神逐漸消失於為命運掙扎的不為人知的角落中去,這類人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只不過是想讓自己過的好一些而已,在此基礎上才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比如蘇秦、範睢。

    範睢便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在眾多遊說者中脫引而出,因為他遇上了一位同樣有著魄力和抱負的君主——秦昭襄王贏稷。在之前,一直想出人頭地的範睢屢遭碰壁,不得已只好寄居於魏國大夫須賈門下,這段經歷卻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難忘記憶。事情還得從他跟隨須賈的一次國事外交說起:他們此次出使目的地是齊國,到了那裡後,事情幾乎沒有辦成,反倒是範睢的才幹引得了齊王的賞識,故此在他們回程的時候齊王賜予了範睢不少禮物,這實在讓須賈羨慕、嫉妒、恨,但他又不能明著責備範睢,於是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時任魏國宰相的魏齊,並誣陷說範睢是由於出賣了魏國的秘密才獲得厚禮饋贈的,魏齊一聽這還了得?就下令毒打範睢,又在身上撒尿來侮辱他。受盡折磨的範睢只好裝死才逃得一劫。

    到了秦國的範睢只是做了兩件事便深的秦王信任,並榮登相國之位。第一件:提出“遠交近攻”的科學的戰略方針,初步得到秦王信任,授予客卿之職;第二件:憑著那句“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使秦王認識到了王后專政、外戚勢大帶來的隱患,從而一語點醒,收回了太后與穰侯的權利,使君王權利更加集中。信任非常,授予宰相之職。

    來之不易的權利和地位,範睢除了珍惜還更要鞏固。於是在他的遠交近攻策略中首要進攻目標便是韓國,接下來秦國攻取韓國野王、孤立上黨圍而不打,就是他自導自演的一部釣魚大戲!結果趙國上鉤,長平一戰折損趙國四十萬軍隊,也使白起的戰功和聲威達到了頂峰。到此為止可以說範睢做到了任何人都無法企及的一個高度,他對秦國的貢獻在其一統六國的步伐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沉浸在喜悅中的範睢自認為他在秦王眼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突然有一天蘇代對他說:如果武安君白起一旦攻破邯鄲,使秦王稱霸天下,他就會位列三公高位,一旦受到白起牽制,你能甘心屈居他人之下嗎?這句話可是說到了範睢的心坎裡,同樣也是他自己萬萬沒有想到的!

    為了維護自己不可動搖的地位,為了不再遭受過去那樣的侮辱,自私而不顧國家利益的範睢才說服秦王下令白起退兵。

  • 13 # 百里不奚

    范雎為秦國設定了最為切實可行的兼併戰略,因而成為嬴稷最為寵幸的人物,但當這一戰略由醞釀設定階段轉入實際實施階段時,兼併的重點也就同時轉移到了軍事戰場上。范雎不是一名叱吒疆場的戰將,他在這個階段不處於政治活動的中心,因而就有寵幸減弱的可能,這幾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范雎出身貧寒,僅僅是靠君王的寵幸才身居相位的,他在這個階段自然要想法搞一些保寵的活動。

    秦趙長平之戰後,武安君白起坑殺趙卒四十餘萬,然後又乘勢欲攻邯鄲,趙國驚慌失措,束手待亡。這時,蘇代請過趙王,入咸陽來見范雎說:武安君若攻取邯鄲,則趙必亡,“趙亡,則秦成帝業,秦成帝為一,則武安君為佐命之元臣,如伊尹之於商、呂望之於周。君雖素貴,不能不居其下矣”。蘇代之言,正說到范雎的病痛處,他避席前趨,愕然問計,蘇代告訴他:“君不如許韓趙以和於秦。夫割地以為君功,而又解武安君之兵柄,君之位,則安於泰山矣!”范雎聽罷大喜,厚賜蘇代,次日入見嬴稷說:“秦兵在外日久,已勞苦,宜休息。不如使人諭韓趙,使割地以求和。”

    嬴稷未作認真考慮即予答應,白起在戰場上連戰皆勝,此時只好奉命班師。范雎在這裡與趙韓講和,完全是出於對白起的嫉妒,他怕白起的功勞超過自己,於是剝奪了白起進一步的立功機會,以便能繼續保持君王對他的最高寵幸。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對蘇代的救趙之辭非常讚賞,不自覺地充當了趙國的保護人。他後來又暗打報告、火上潑油,使嬴稷殺掉了白起,給秦國的事業造成了相當的損失。

    范雎為秦國設定了高明的兼併戰略,此時變成了戰略實施的擋路人,這表明他對秦國統一事業所能發揮的使命到此已基本完結。魏無忌竊符救趙,秦軍在戰場失利,范雎所保舉的鄭安平在這次軍事活動中降魏,嬴稷一反秦法,保護范雎不受株連。事後,范雎甚不過意,勸說嬴稷滅周稱帝,以此媚悅嬴稷。滅周稱帝之舉不失為秦國兼併天下的一個步驟,但范雎提出這一建議的動機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時他所考慮的僅僅是媚君、保寵。他手中已經沒有了能夠促進秦國事業進一步開拓的奇策妙計,因而失去了初見嬴稷時那種當道不避、示尊無屈的膽略和銳氣。

    靠媚君而生存的臣子絕不可能得到君主的真正尊重,范雎在秦國地位的衰落已成了一個時間問題。秦國滅周後,遷九鼎於咸陽,魏國未來朝賀,秦國準備攻之,河東守臣王稽卻將此事暗告魏國,真情暴露後,王稽以通敵罪被嬴稷誅死,范雎作為王稽的薦舉人,益發驚恐不安。一天,他見嬴稷臨朝嘆息,急忙上前詢問原因,請不能為主分憂之罪,嬴稷告訴他:“夫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今武安君誅死,而鄭安平背叛,外多強敵,而內無良將,寡人是以憂也。”

    白起被殺及鄭安平背叛兩事均與范雎有一定關係,“內無良將”之語又多少表達了對范雎為相的怨意。范雎此時處於一種惜身保命、杌隉不安的精神狀態,聞言後只覺且慚且懼,不敢應對而出。范雎在秦國的處境已非常困難,他十分敏感地努力尋求一種自我保全之計。

  • 14 # 博古論今天

    從接下來秦國發動的邯鄲之戰來看,秦國還是想滅掉趙國的。那長平之戰後,為何范雎要勸秦昭襄王讓白起撤軍呢?

    難道秦昭襄王這麼容易就被范雎勸說嗎?

    長平之戰後,白起已經兵分兩路準備圍攻邯鄲,這時候的邯鄲城幾乎已經是空城了,最多也只有幾萬的王室護衛隊,糧食和軍隊大部分已經在長平之戰中損失殆盡,剩下一些還在守著邊境。可以說這是滅掉趙國最好的時機了,白起也想一鼓作氣拿下邯鄲。

    就在這時候,趙國慌了!於是趕緊搞外交關係,派蘇代到秦國找范雎。為什麼要找范雎呢?

    因為范雎是秦王身邊的紅人,是秦王的最強大腦,只有他才能影響到秦王的決策。而且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也有他的一份。

    蘇代找到范雎就說了:“如果這次趙國亡了,白起的功勞最大,到時候他的地位就在你之上了!”

    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范雎勸說秦王退兵的原因,其實不然,蘇代的這句話只是提醒了范雎。

    第一,白起這次的功勞不是一般的大,如果攻下邯鄲,白起會不會有別的想法?第二,這次長平之戰,秦國已經傾其所有,幾乎所有的兵力都在白起那裡。攻下邯鄲,等於讓白起有了一個國家,那白起會不會自立為王?第三,秦王現在肯定也會對白起有所忌憚,只是現在長平之戰贏了,他暫時沒有臺階下。

    於是范雎只好替秦王找個臺階。他找到秦王說:“大王,現在士兵們已經很累了,要不同意跟趙國和韓國的割地求和,讓士兵們休整一下?”秦王聽完雙眼一亮:“好!士兵們肯定累了,退兵吧!”

    要知道,在古代打仗講究的是士氣,當時秦軍計程車氣高漲,邯鄲那時也是孤立無援,拿下也不是太難的事情。精明的秦昭襄王怎麼可能相信士兵們累了呢?

    實際上只是找一個藉口,緩解一下帶走自己所有士兵的白起的勢頭。以秦國的強盛,滅掉六國是遲早的事,等下別半路搞出點么蛾子出來就難搞了,不急,不急。

  • 15 # 一道知衡

    最近在研究戰國史,對這個問題正好可以回答一下。

    范雎為何要勸說秦昭襄王讓白起從長平撤兵?原因有兩點。

    1、范雎受賄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長平之戰後,秦國繼續進攻趙國和韓國的領地。此時,趙國經過長平之戰已經大傷元氣,說白了能用計程車兵都沒有多少了,又經歷被坑殺40萬的恐怖陰霾,趙國人對秦國、對白起已經膽寒。韓國更不用說,長平之戰本就因為上黨郡而起,韓國也是秦國報復的物件,所以韓國聽聞長平之戰後,害怕秦國長驅直入,滅了整個國家。

    於是,韓、趙派使者來見應侯范雎,用大量金錢進行賄賂。同時以“白起功高蓋主,將來一發不可收拾,范雎一定會被軍功巨大的白起所打壓。”為理由勸說范雎想辦法不要讓白起繼續攻打韓、趙了。

    韓、趙恐,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侯。。。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

    范雎拿了錢財,又確實想打壓白起的巨大軍功,所以以秦軍過於疲憊為理由,讓秦王罷兵。秦國的罷兵帶來趙、韓兩國的割地求和,也帶來了白起心中埋下不滿的根芽。

    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

    2、大局出發

    雖然范雎受了賄賂,但是從當時秦國情況出發,罷兵是一條非常好的策略。經過長平之戰,雖然秦國獲得勝利,但是也損失了幾十萬士兵。同時整個郡的徵兵都降低到15歲的標準,全國的糧食供應戰場,這讓一個強大的國家消耗了太多儲備和能量。繼續打下去,只能是更多消耗。如果此時其他國家聯合反擊或者楚國趁機偷襲,秦國怎麼辦?

    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

    如果同意罷兵,韓國、趙國不但被打的服服帖帖,還割讓很多土地給秦國,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綜合分析利大於弊。當然秦國可不是一頭綿羊,罷兵第二年就又開始進攻趙國了。

    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

    綜上所述,范雎為了金錢利益、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秦國的大戰略佈局而勸秦王從趙國撤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生子女與父母關係疏離、甚至衝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