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哥聊投資
-
2 # 啟朦
銀行、保險、證券、租賃、信託、資管等行業都屬於金融業,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銀行、保險和證券這三個行業,其它的相對不常見。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是吸收公眾存款,然後放貸以獲取利息差,說吃利息行業非銀行業莫屬。當然其它金融行業也有吃利息的行為,比如證券公司就有一項業務叫融資,就是把手中的錢借給投資者買股票,到期償還本金和利息。
-
3 # 創業狗哥
一言以蔽之,金融就是資金融通。所有和資金資本流通相關的業務都屬於金融。由於銀行基本業務就是存貸業務,給人的感覺就是金融就是吃利息的行業。但是更寬泛的講,目前國內四大金融行業是:銀行,證券,保險,信託。並不都是從事存貸業務,所以也不都是吃利息的行業
-
4 # 股中軍師
金融行業主要利潤是靠息差,也就是你說的吃利息。但金融行業是所有行業的上游,是頂層的行業,直說他是吃利息行業有點片面了。我具體說一下:
1.金融最大的作用就是支援實體,實體企業沒有金融行業的資金支援是很難取得跨越性的發展,規模難擴大,流動性受到限制等等。而後實體企業得到了長足穩定的發展反哺金融企業,實現社會發展的良性迴圈。
2.金融行業大部分利潤靠息差。這部分主要說的是銀行,銀行靠從央行和企業、個人獲得資金,支付相應的利息,然後透過較高利息的貸款將資金放出去,透過利差獲得收益。
3.金融還是服務行業,靠服務、交易費用賺錢,例如券商、保險等,券商提供股票交易、投資顧問、基金等服務,透過服務獲得收益,保險也是一樣,為投保人提供相應的服務,從而賺取保費收益。
4.金融也是最大的投資行業。金融企業例如中國平安,他已經不單單是個保險公司了,他投資的行業幾乎囊括了整個市場,銀行、券商、科技、建築、醫藥等等龍頭企業裡都有中國平安的身影。可以說是一個投資集團,金融是他的發動機。
-
5 # 財經天下放眼全球
金融是貨幣資金融通的總稱。主要指與貨幣流通和銀行信用相關的各種活動。主要內容包括:貨幣的發行、投放、流通和回籠;各種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項貸款的發放和收回;銀行會計、出納、轉賬、結算、保險、投資、信託、租賃、匯兌、貼現、抵押、證券買賣以及國際間的貿易和非貿易的結算、黃金白銀買賣、輸出、輸入等。
-
6 # 養牛大戶
金融業的定義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行業,它主要包括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還有信託業,和租賃業。
從這三個行業的主營收入來看,利息收入除了在銀行佔比較高外,在其他行業佔比相對較低。所以說把金融簡單的理解為是吃利息的行業是比較片面的。
-
7 # 我叫袁旭東
在我寫的文章裡面已經將金融闡述的非常清楚了。
金融是永遠也離不開現實生活的。換句話說,現實生活當中發生的一切的交易行為都可以在金融市場找到對應的表現。
而現實生活當中的金融表現,可不僅僅是吃利息這一種。
我舉個例子,你想買一款手錶,可是店家手頭沒有現貨,預訂的話要15天,那你買不買?怎麼買?是不是隻交定金?
這在金融市場裡就叫期貨。
那你交了定金以後,15天,結果中間淘寶搞促銷,手錶價格跌了,你還要不要?不要店家的定金是不會退給你的,要你就得付餘款。怎麼辦?剛好這時候你朋友看上了,你做了個順水人情,把表賣給了他。
這在金融市場裡就叫套期保值。
所以,金融市場裡的表現很多,像利息是比較多的一類,但是還有很多跟利息完全不沾邊的金融產品。
-
8 # 銥財經iridiconomy
我自己的理解,金融是一箇中介服務機構,他的功能就是促進投資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資金分配和溝通。
你說的吃利息的指的是銀行~
但其實還有股市(公司發權益產品給投資人),債市(公司發欠條付利息給投資人),期貨期權等衍生物(給公司和投資人對沖風險的),投行(服務金融的服務機構)等等。
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很重要的機構,但是發展規模不宜過大,因為他只是服務機構,只是!
-
9 # 觀行者
金融是一個行業,你能想到的跟錢沾邊個都可以納入到金融行業裡來。最常見的金融企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以及信託、基金等,還有類金融企業如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融資擔保等等。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盈利方式,利息只是特定幾類的一部分業務收入。
與信貸相關的銀行、小額貸款等,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利息差,銀行透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二者的利息差就是銀行的利潤,小貸公司透過籌集的股東資金進行放貸來獲取利息收入。但是對於銀行來說,吃利息確實是主營業務,但是銀行還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如經營國庫、代發工資、投資業務及其他資管業務。
銀行主要是與貨幣市場相關,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典型代表是證券、基金,主要是證券公司,他們既有自營投資業務,也有代理業務,自營業務主要是透過在一二級市場投資獲得收入,代理業務主要靠收佣金或手續費賺取收入。對於保險行業,主要收入就是保費收入,透過不同渠道配置聚集的保費收入來進行保值增值。
金融行業以經營風險來獲取收益,透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聚集資金實現資金的融通、保值增值。
-
10 # 灣區說法2
金融既不高大上,也不是吸血蟲。
重慶市人民政府原市長黃奇帆講過:金融,歸納起來,就是三句話:
第一句話,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第二句話,信用、槓桿、風險。
第三句話,為實體經濟服務。
金融,就像水一樣,其活力之源在於流動,沒有流動的資金叫貨幣,流動的資金才叫金融。金融是雙刃劍,和緩時滋潤萬物,暴烈時摧枯拉朽。
金融,就像插下土的桃枝,來年就生出新芽,枝條上結出的果實,就是金融的利息,有新芽一定有果實,就像有資金的流動一定有收益,難道我們能說果實有錯嗎?
金融,不僅是果實,還能是樹木,參天的巨樹,成片的森林,因為金融可能迸發無窮無盡的乘數效應。
金融,其實很普通,是社會肌體的一環,是一種被神話的存在,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
我們要喜愛金融、善用金融、敬畏金融![祈禱]
-
11 # 價值藍騎士
金融主要分銀行、證券、保險。
銀行才是你說的吃利息的。證券就是做股票相關業務。保險直接顧名思義,都懂。
-
12 # 華聚資本風生水起
吃利息只是其中的一個基礎業務 ,金融是很寬泛的概念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資管、債券等等,不是單純的吃利息,還有各種各樣的金融投資、金融產品、金融衍生品……
-
13 # 商道從頭學
金融簡單來說,就是資金融通,就是說資金逐利流通。跟人的趨利本性一致,資本本身就是逐利流通,金融業涉及的領域很廣,其中最主要的有會計,財務,投資學,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等等。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高負債經營性。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牽一髮而動全身,關係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最佳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應,監督經濟的作用,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金融業的獨特地位,使得各國政府都特別重視金融業。
我們平常最常聽到的就是信貸業務,就是各種存款,貸款,各種理財,基金,股票,信託與租賃,保險等,其中黃金,石油,白銀,基建等,也是金融行業涉及的一部分。今年,因為疫情,中國進出口貿易損失嚴重,工廠企業無法開工,酒店旅遊業不能正常運營,房地產面臨資金流無法及時流通,所以國家會出臺各種措施,刺激消費。
下一步,國家和各省計劃投資34萬億搞基建,也是拉動經濟消費的一種手段。總之,人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吃喝拉撒,就要有貨幣交換,就要有資金流動,就離不開金融。金融,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可見金融的重要性!
-
14 # 芒果投
金融市場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將支出少於收入的經濟主體的資金,引導至支出超過收入的資金短缺的經濟主體那。以達到社會資源的高效率。
比方說你存了100W,我研究出了一項新技術,但沒錢。有了金融市場,就可以把你的錢引導至我這裡,我付你10%的利息,但我用這筆錢可以經營生產超過10%的效益。這要比你的100W靜靜地待著更有經濟效益,也不我沒有錢去投產更有經濟效率。
金融就是將不擁有有利可圖機會的儲蓄者的錢,給到資金短缺的擁有有利可圖機會的人手裡,最終實現雙贏。
-
15 # 小裴大賺
金融的本質我們通俗理解,就是融資和投資,風險和收益,財富管理,這三大板塊。簡單說融和投資就是為什麼我們能錢生錢的原因,有錢的透過投資產生回報,錢就增值啦,而缺少的透過融資就可以獲得金錢去經營或者投資,同樣錢也會增值。而一個過程不一定保證投資都賺錢,所以就有風險的概念。
而風險和收益這個板塊就是研究在投資過程中如何控制風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收益越大風險也就越大,所以主要課題就是風險相同時如何收益最大化以及收益相同時如何使風險最低。
最後的財富管理板塊就是解決投資方法和方式的問題,透過充分了解需求而訂製不同的投資方案,老百姓通常理解為理財。
而利息單純只是財富管理中固定收益回報的一種體現和稱呼,其實金融還有很多的方向,而財富管理更是有太多方式,最主要的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風險偏好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
16 # 四川達州人
金融的範圍可是很寬呢。
銀行、保險、證券、企業債券,央行票據這些,都是金融業務的範疇。
你所說的吃利息,僅僅是銀行業務的一部分而已。
銀行業務之外,那就更多了。
-
17 # 財經小助理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企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租賃業和典當業。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指標性是指金融的指標資料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隨意開設金融機構;另一方面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性,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風險性是指金融業是鉅額資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單位和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效益依賴性是指金融效益取決於國民經濟總體效益,受政策影響很大。高負債經營性是相對於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其自有資金比率較低。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位,關係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最佳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我國對此有一個認識和發展過程。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範,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金融到底是什麼?
在眾多貨幣銀行學教材的開篇中,都會看到將金融解釋為“資金的融通”, 即金融業是透過資金的調配,進行資源配置的最佳化。
希望你透過下面的幾個關鍵詞進行理解,而不僅教科書的復讀機,資金的流通。
“配置”:把資金和資產做了跨時間跨空間的配置,讓資源集中在更高效的領域。
“槓桿”:在過程中,是可以使用槓桿的,或用承擔的更高風險的方式,去擴大或者加速收益的變現。
“服務實體”:最終金融行業的核心是要服務於實體行業。那些自己搞所謂資金空轉的,其實是不被鼓勵的。
金融行業崗位性質上來劃分,一般劃分前臺崗,和後臺崗。
前臺包括客服,客戶經理,投資顧問,大客戶經理,分析師,電子商務,營業部,IB部門,營銷管理部門等。一個金融企業,他的利潤貢獻,很多是來自於前臺。前臺各部門和員工,構成公司的主要的利潤中心。
後臺崗位,主要為IT,財務,風控,交易,結算,法務,企宣,行政,人力資源,合規稽查,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財富中心,產品發行等部門。
金融領域裡面,各個細分行業,部門架構都不太一樣。如果後臺部門不強大,不能提供技術支援和價值輸出,那麼這個公司,就是靠前臺員工坑蒙拐騙了,若干個個體戶的聯合體。優秀的後臺部門,是一個金融企業的價值中心。
金融行業的人
到底有沒有技能可言?
附上金融系技能樹圖表來震懾一下,那些說金融行業是靠“牌照”吃飯而非“本事”!
另外,只從“技術”而言,這個要看對“技能”的定義。
你看!任何崗位,都存在技能,你攤個煎餅、煎個雞蛋啥的,都可以精益求精,產生所謂的技術。
只不過是很多人對“比較容易”的,喜歡定義為“沒有技術”。
所以,大家說金融不需要技術大概的意思是:金融是不是需要具備很複雜,且高深的技術。
答案是真的要看具體做什麼行業。
其實,說句實話,金融大部分職業,並不需要很硬的技術。
需要比較硬的技術的大多集中在比較專業的崗位,如量化、風控、中臺等。
大部分前臺,其實最重要的工作都是“營銷”、“撮合”、“服務”。
所以,很多業務人員,可能都在告訴你“這行,其實沒多少技術含量”。
我當年是幹投行的,我其實也這麼告誡後輩,雖說財務法律業務方面要學的東西挺多,往往都是幾個證在手,但內心也覺得自己其實並沒有掌握多少“硬技能”。
但更難的是在“軟技能”方面呀,能搞得定業務,搞得定客戶,這才是最有價值的所在。
絕大多數的錢,都被這些“所謂沒硬技術”的賺走了,具備技術的人只能瓜分剩下的。
就像窮爸爸富爸爸裡面說的,窮爸爸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一技之長的人;富爸爸讓孩子將來一定要僱傭比你牛逼的人為你打工,這樣你才能越賺越多錢。
思維差異就在這裡。
網際網路行業其實也如此,各種牛逼企業的老闆都未必是最牛的技術人員,而是對商業洞察最為深入,最有行動力和感召力的人。
-
18 # 財經門
金融簡單來講是資金的融通,本質上是最佳化資源配置。而信用,是整個金融全領域的最根本的基石,也是全球資本市場得以維繫的基石和最終之錨。
如果沒有信用,那麼就不會有通貨,人類就會退回到物物貿易的時代。有了信用,通貨才有價值,因為通貨的本質,就是一種主權信用負債。
有了通貨之後,各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全球國際貿易,才能得以良好執行。解決了通貨這個度量衡的問題之後,接下來,商品的流通,就可以進入交換的環節。
後來,人們發現,很多商品的流通,其本質只是產權的轉移,並不需要實物的交割。那麼問題就升級了,那就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之後呢,交換就變成了資本市場上的交易。
資產證券化,大大促進了商品流通和交換的效率。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繁榮。於是,資本市場開始形成了。
在資本市場上,人們因為對世界的理解和資訊的佔有不一樣,所以導致交易標的物的價格,就會起起伏伏。
價格波動的本質,就是交易主體,對當下的市場,看法出現了分歧。一個沒有分歧的市場,標的價格是沒有波動的。
因為價格在不停的波動,那麼一筆交易,既可能會是正收益的,也可能會是負收益的,沒有一個人想承擔虧損,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一個正收益的結果。這個虧損,對交易者來說,就意味著風險。
風險的本質是什麼呢,因為世界是不確定的。它一直在變化莫測,所以人們能捕捉到的當下的資訊也註定是不完備的,那麼大家都不完備,在決策上,也都註定是不完美的。
巴菲特說,機率是對無知的度量。也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用保險業的視角看,人類未來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理論上,都需要賣出風險。
信用,給資產定價,資產證券化,都解決了。那麼,接下來自然而然的,就是解決風險的問題,對風險進行管理。乾脆把風險也證券化好了。
於是,就出來了各種金融衍生品,各種給風險定價的模型。
很多人認為,金融是隨機的押大小的賭博遊戲,那是他們不懂整體的資本市場的大圖景。風險,也是可以證券化的,可以鎖定的,可以控制的,終於,大家不用擲骰子押大小拍腦門下單了。
這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創舉,但也是一個雙刃劍,08年金融危機,導火索,就是金融衍生品市場崩盤。用來控制風險的風險管理工具,卻製造出來了最大的風險,不得不說,這是個喜劇,挺諷刺的。
融資,是資產證券化之後,水到渠成的事。有錢的想把錢兌換成正收益預期的資產。有資產的,想出讓部分股權或資產,兌換成資本,進行經營擴張。簡單的講,這就是融資的本質。
很多信貸融資背後,有比較隱秘的無風險套利行為,本質上是資源尋租或者權力尋租。這裡不敢多說了。影子銀行什麼的。敏感。
有了風險管理工具之後呢。那麼,固定收益,絕對收益,財富管理,這個巨大的市場,才成為可能。不然只是純粹的賭博遊戲,玩太大,心臟可受不了。
很多專業的投資機構應運而生,資本市場,進入了機構化時代。
-
19 # 紅薯是個啥
金融是以貨幣本身為經營的標的。目的是透過貨幣融通。使貨幣增值的經濟活動。包括以銀行。為中心的間接投融資和以銀行為中心的直接投融資這兩種形式。它主要是指貨幣流通和銀行信用相關的各種活動。主要內容包括貨幣的發行、投放。流通和回籠。各種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項貸款的發放和收回。銀行會計出納轉賬,結算。保險投資信託租賃會對貼現抵押證券買賣以及國際間的貿易和非貿易的結算。黃金白銀買賣輸出輸入等等。這些都是金融的範圍。所以只認為金融。就是吃利息的行當這是明顯的是不瞭解金融是非常有偏見的。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沒有現代金融就沒有現代的經濟模式。
-
20 # 獵心者z
金融的本質,遠期利益,槓桿,對沖,少一個都沒做法。
比如,小貸公司,p2p等民營金融很難賺錢,一是沒有足夠的槓桿,二是沒有足夠的風險控制對沖機制,一旦出事,肯定死翹翹。
債權投資,一定要有足額的抵押物,質押物,擔保
股權投資,一定要有對賭性條款,懲罰機制。就拿股市來說,必須有可信性,透明性,懲罰性,少一個條件沒人敢碰,如新三板。
至於說金融吃利息,那是貨幣市場是最早的形式,而資本市場的出現很多東西都變了。
回覆列表
準確的說,不是這樣。
銀行是吃利差,而非利息的行業。保險是賺風險轉移差價的行業。證券期貨是掙過手錢的行業。利息只是最淺顯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