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戈鐵馬已被註冊
-
2 # 狐狸晨曦
送還荊州求和,是《三國演義》小說的說法,其實,從東吳政權和孫權立場和利益來說,荊州甚至都可以丟,但關羽必須死。
其一,孫權政治地位低下、統治合法性缺失,亟待曹操控制的東漢朝廷認可。
孫權繼位快二十年了,官方職務僅僅是個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孫堅的烏程侯爵位給了孫匡、孫策的吳侯爵位給了孫紹,孫權純粹靠著孫策的餘蔭,非法武裝割據了江東。
很多人對孫權的認識定位,還是源自《演義》和遊戲,以為他真是能和曹操平起平坐的一方君主,因此當然會覺得其殺關羽之舉操切。以為囚而不殺,既可挾制劉備,又減輕其仇恨值,避免夷陵之戰時蜀國傾國之師東進的危局。
豈不知孫權政治地位不但遠不及控制漢廷中樞的曹操,聲望和官位亦難比漢室宗親代表、合法職位是左將軍豫州牧的劉備。
他自封的“車騎將軍、徐州牧”,形式上還是劉備表的,號令江東,根本就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當關羽水淹七軍,軍威大振時,曹操終於放棄在有生之年武力統一全國的雄心,同意承認孫權為合法割據江南的諸侯時,橫亙在曹孫兩人之間最大的矛盾、曹魏和東吳之間最大的矛盾就不復存在了。
哪怕只為取得統領江南的合法官位和名爵,孫權與曹操的結盟、或說形式上向曹操控制的大漢朝廷歸順,也是勢在必行,之前連續十年的曹孫戰爭,從來非孫不願,而實曹不許。
殺關羽而非囚之,就是孫權為顯示和劉備勢力徹底決裂、表示絕不三心二意、首鼠兩端的誠意。也只有這種誠意,才能換得曹操給予相應報償。
至於關羽如何辱罵過孫權,對成熟政治家而言,這種因素對最後決斷的影響確不重要。
其二,關羽這個名將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東吳政權的最大實質威脅。
關羽是劉備集團最擅長水軍的將領,水淹七軍戰役中,他統帥的大船鉅艦隊,直接摧毀曹魏宿將於禁的信心,三萬魏軍精銳近乎成建制投降。
讓這樣的將領、這樣強大的艦隊,同時掌控了襄樊+江陵兩大戰略要地,那簡直是東吳這樣的長江下游政權的終極噩夢,近乎滅頂之災。
再看看之後東晉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無數次內戰,從長江中游攻陷下游,都是年餘瞬間一鼓而下。絕大多數時候,北方政權甚至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從東吳政權建立伊始,從來都將上游同時控制襄樊+江陵的勢力視為頭號威脅,劉表、赤壁之曹操,到此時之關羽,莫不如是。這是其政權命脈,國防安全線。
對東吳而言,能自己控制這兩處當然最理想;只要其分屬不同勢力,同樣亦可接受;否則,就是生死大敵。
哪怕一向和孫權貌合神離的江東世家,在這一點上亦有共識。襲取荊州和夷陵之戰,也是他們真正同心同德、最出力的兩次戰役。和歷次去合淝武裝遊行的投入程度,絕不可同日而語。
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得其給兵給糧厚贈,卻又反手奪其基業起,其政治聲譽就已經相當程度破產了。孫權又怎會真心相信這樣的“盟友”?之前正氣凜然狀,說什麼盟友你打我同宗,我寧可披髮入山的是誰?不正是大耳公劉玄德麼?
【虎女焉能嫁犬子】事件後,孫權出兵援助關羽北伐,吳軍路上走得慢了,又被關羽一通亂罵,一句【鰂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狂言更可算是明目張膽,圖窮匕見了。真被他奪了襄樊之地,那對東吳而言,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其宰割。
某種程度上可說,即使荊襄之地一時落入曹魏之手,威脅亦未必高於在關羽治下,因為曹魏此時可沒有堪與關羽相比、精通水軍、熟悉荊州地理水文的大將。
東吳即使拿下荊州,如果讓關羽逃回蜀中,夷陵之戰換了是此人來統領復仇之師,戰況亦要艱難許多。要知道,周瑜可是已經逝去將近十年了。
都說孫權很渣,人稱“渣權”,可他從來不傻。
-
3 # 滄海一滴
跟赤壁之戰時的形勢、境況大為不同了。孫權、呂蒙背叛盟約,背後捅刀子。謀取荊州殺害關羽絕對是一個愚蠢的錯誤的決定。在三足鼎立之勢已經確定的聯合抗曹的大局下。作為賭徒的孫權、呂蒙孤注一擲,設計了一個很大的賭局,把東吳的身家性命全部都押上了。賭注下得特別大!盟友間突然反目,背後下黑手,刀兵相向,自相殘殺,彼此削弱,還結下了劉備這個大仇家。難道他們就不害怕劉備的報復?其實在夷陵之戰中,東吳是完全沒有把握抵擋劉備大軍的進攻的。如果不是劉備在戰略戰術上犯了一些低階的錯誤,被陸遜抓住了破綻。誰勝誰負還很難說呢!所以陸遜的火燒連營也是勝得非常僥倖的。孫權這一把豪賭算是賭贏了。如果劉備不是因為驕傲自滿,蜀國大軍憑實力碾壓、打敗陸遜了呢?孫權的賭博可就是大敗虧輸了。而且輸掉的就是東吳的基業啊!當然了,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把後來的夷陵之戰的僥倖獲勝作為孫權襲取荊州殺害關羽是正確決定的理由是十分荒謬的!也是缺乏戰略遠見的!作為賭徒的孫權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合乎邏輯的。
-
4 # 邏輯文史游
驕傲自滿是一座可怕的陷阱,而這個陷阱往往是我們親自挖掘的,縱然關羽被譽為“武聖”,但丟荊州這一敗筆是無論如何不能抹去的。相反的,孫權殺關羽為自己除去了一員敵方大將,可以說是相當明志的。
一、劉備奪川后開始膨脹
“我說妹夫啊,蜀地你也拿下了,我的荊州也該還我了吧…”
“聽說涼州那邊的葡萄酒不錯,等我去那品嚐完畢之後再給你荊州哈~”
“妹夫啊,你說話得算數啊,你看你現在都這麼大地盤了,我下禮拜要搞旅遊節呢不能耽誤時間啊!”
“【系統提示】你們還不是好友,請發驗證訊息申請好友。”
孫權的面上掛不住了,派呂蒙率兩萬大軍奪取長沙、零陵、桂陽。劉備心想孫權這個老瓜皮居然來真的,於是親率大軍五萬進駐公安,令關公也帶了三萬兵在益陽大做聲勢。這是什麼態度,就是不顧盟友之約不顧親家之情要和你撕破臉。關公看出了大哥的意思,既然要乏吳那就當仁不讓,一群東吳鼠輩有多大能耐。戰爭的氣息在兩岸瀰漫著。
二、關羽屢次輕視吳國
劉備回蜀地。留下關羽坐鎮荊州作為荊州守將。孫權看妹夫挺夠意思,於是派兒字來和親,恰好關羽有一女兒,我們姑且就當她叫關銀屏。當和親使者來時,關公卻犯了愁:“我的寶貝女兒屬虎,你孫家小夥蜀狗,這屬相不和啊!”說完還大罵使者連中華民族的生肖禁忌文化都不懂,你還當毛線個使者。
孫權大怒,這不是侮辱人嗎!
三、樊城之戰只是失敗前的苟延殘喘
罵也好,誤會也好,你生你的氣,我殺我的人,關羽去攻樊城,水淹七軍,捉于禁斬龐德,普天同慶。東吳方面年輕人陸遜又極盡讚美之詞把關羽誇得不知道都不知道自己的鬍子有多長了。但是于禁和上萬的俘虜間接導致軍中缺糧,陸遜告訴關羽說自己是一介書生,打起仗來不在行,但是為了匡扶漢室我東吳能給你出物資,你要是沒吃的來我們這取吧。名義上捐資,實則在摸蜀軍的糧草底線,為奇襲做計劃。
此時關羽更加自信,覺得東吳果然沒人才,於是放鬆了警惕撤掉了部分兵力。機智的陸遜見狀,發現機會來了。之後呂蒙白衣渡江,關公敗走麥城,孫劉聯盟算是正式破裂了。
四、關羽之死直接攪亂了劉備的計劃
我們總是在假想。如果當年派趙雲守荊州會怎樣。但歷史沒辦法重來,孫權在大戰之際斬敵方大將並不是錯誤的決定。之後張飛遇害,劉備全面伐吳,結果卻付出慘痛代價。
年輕人陸遜在等待一個機會,堅守不打。劉備缺犯了連營紮寨的錯誤,被陸遜一把大火燒了個團滅。至此,劉備病故,東吳則鞏固了對荊州的統治。
五、祭奠我們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孫劉大戰,最大的受益者當屬魏國。從今人的眼光看結果,孫權殺關羽不能稱之為明舉,但也不是昏招。江東基業穩固,又有長江天塹,最主要還是當時蜀國有點欺人太甚的感覺,那你既然不給我面子,那就新仇舊恨一起算吧。只可惜鬥來鬥去,最終三國盡歸司馬氏。
-
5 # 那年花開YX月正圓
以餘意度之:東吳殺關羽,其目的旨在荊州耳。然而殊不知一旦孫權殺關羽奪荊州之後,孫劉抗操的聯盟將徹底的瓦解了。其害有二,一此舉直接引來劉備舉傾國之力伐吳;二曹操卻坐山觀虎鬥,劉孫斗的難解難分,他卻可以坐收漁翁之利。雖然後面的事夷陵之危解除了,而孫吳也如願的佔取了荊州,但是蜀吳雙方均有所傷,而且後來曹魏一舉殲滅蜀與吳,事實也證明了孫吳聯盟抗曹才能自保,切莫只為掙一時的地盤而自誤誤人……
-
6 # 小丑眼裡的真實世界
1:荊州軍幾乎只聽關羽的
2:你當老大你講究 講理 講道德 肯吃虧 那你身邊身邊得有兩個手下 一個得脾氣暴躁你吃一點虧就咬人的 還得有一個穩重 除了你誰面子都不給的完全聽你話的人
3:你當上將軍 情商都不是白給的
-
7 # steven999
不投降就是要殺,這個很正常,關羽是什麼人也不可能投降,如果不殺,後面人被抓的人都知道不投降可以不死誰還投降,孫權殺關羽時也就完全做好了劉備會反擊的準備,劉備攻吳也不是為了關羽,就是為了奪回南郡,因為諸葛亮隆中對就是要有佔有荊州,然後圖天下,所以孫劉大戰諸葛亮是不反對的,成功了就可以壓制孫權重佔荊州,圖謀天下,打不贏也可以給孫權壓力,荊州本來就給孫權奪了也沒損失,外交時也能做籌碼,魏強對吳蜀來說都是強敵這點孫權非常清楚。
-
8 # 好史之徒兒
孫權處決關羽,攻殺一大批荊州幹部的時候,就已經決心與劉備決裂,吳軍追入川中,陸遜等屯兵巫縣,其用心已昭然若揭,事後劉備狂怒不已發誓報仇,孫權又派諸葛瑾求和,是非常可笑的行為。
孫權處決關羽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東吳的實力直到蜀漢滅亡的那一刻也無法突破永安,換句話說,攻掠益州對孫權來說其實是一步死棋,付出了那麼多,堅持了那麼多年,也永遠無法實現。
關羽如果活著,在劉備軍攻略隴右、涼州的戰爭中還可以率領騎兵對曹作戰,而關羽死了,孫劉聯盟就損失了一位稀有的精通騎兵戰術的名將,死的非常無謂。
孫權斬殺關羽,甚至傳首洛陽,就是為了表示與劉備徹底決裂,就是為了討好曹操,但曹操對他仍然心存芥蒂,換曹丕上臺,忍過了接班的慌亂後立馬對東吳用兵,先是以孫權擅取襄陽為由對曹孫盟約翻臉不認賬,派曹仁、滿寵諸將打飛吳軍,一路逆推到江陵,緊跟著又盛兵南征,孫權忙不迭認慫。
孫權、劉備爭霸天下的希望本來就渺茫,唯一有機會的那一刻就是關羽靠著三個郡打出來威震華夏的局面,那是天上掉下了寶貝,可惜被孫權毀了,一個赤壁之戰,讓北方統一天下的腳步停止,而呂蒙偷襲荊州,則讓南方徹底失去了希望。
說到底,孫吳集團做出這個決定,就是因為他們從始至終沒想過爭天下,曹操劉備都想統一天下,只有孫吳安心當一個割據政權,他所做的一切擴張都是為了鞏固防禦而已。
宋朝人說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得,孫吳偷襲荊州,只是想掌握長江中游來為自己建一道屏障而已。
-
9 # 史無止境
三國時放還俘虜的情況並非沒有,如袁術大將橋蕤,劉備零陵太守郝普。和處決關羽的區別在於,呂布和當時的孫權還不想把事情做絕。
換言之,孫權處決關羽,攻殺一大批荊州幹部的時候,就已經決心與劉備決裂。吳軍追入川中,陸遜等屯兵巫縣,其用心已昭然若揭。事後劉備狂怒不已發誓報仇,孫權又派諸葛瑾求和,是非常可笑的行為。
至於放還關羽等人所能給東吳造成的威脅,其實非常有限,擔心純屬多慮。
益州本身沒有大湖停泊戰船,水軍實力有限;劉備軍在荊州經營十幾年、歷經戰陣的精銳水軍也隨關羽全軍覆沒。所以,劉備東征缺乏可與東吳匹敵的水軍,與當年劉備大軍進逼益陽和孫權談和時已不可同日而語。這點註定劉備東征凶多吉少。
其實看待孫劉聯盟破裂的這段歷史,一定要清楚的明白這麼一個事實,即攻略益州是三國東吳政權從始到終的核心戰略,優先順序遠高於攻略徐州。
所以綜上所述,開了上帝視角以後就能明白,孫權處決關羽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東吳的實力直到蜀漢滅亡的那一刻也無法突破永安。換句話說,攻略益州對孫權來說其實是一步死棋。付出了那麼多,堅持了那麼多年,也永遠無法實現。
關羽如果活著,在劉備軍攻略隴右、涼州的戰爭中還可以率領騎兵對曹作戰;而關羽死了,孫劉聯盟就損失了一位稀有的精通騎兵戰術的名將,死的非常無謂。
-
10 # 我愛自然我愛笑
不是。孫權如果不殺關羽,返還給劉備,無疑是放虎歸山,關羽這隻老虎可是威震天下,讓江東還是不得安寧。如果給了曹操,曹操念華容道之情,也會放了關羽。加之關羽十分高傲自負,打心裡瞧不起孫權,多有侮辱褻瀆孫權之處。從公從私,孫權殺關羽都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
11 # 李加程
孫權政治地位低下、統治合法性缺失,亟待曹操控制的東漢朝廷認可。
孫權繼位快二十年了,官方職務僅僅是個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孫堅的烏程侯爵位給了孫匡、孫策的吳侯爵位給了孫紹,孫權純粹靠著孫策的餘蔭,非法武裝割據了江東。
孫權劉備聯合幹掉曹操,孫劉兩家瓜分曹魏。剩下孫劉兩家,誰強誰弱不知道,也許劉備強幹掉孫權,也許孫權強幹掉劉備。結果不可知。
因此孫權必須要殺關羽,其實他必須和曹操結成同盟對抗劉備的威脅。就算他在在殺害關羽之後被劉備所報復,至少還有曹操可以和他一起分擔壓力,可以分散劉備的注意力。
而孫權要殺關羽除了想要剷除的威脅,還在於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只有孫劉聯合滅掉曹操,他們其中一個才有機會統一天下。
孫劉大戰,最大的受益者當屬魏國。從今人的眼光看結果,孫權殺關羽不能稱之為明舉,但也不是昏招。江東基業穩固,又有長江天塹,最主要還是當時蜀國有點欺人太甚的感覺,那你既然不給我面子,那就新仇舊恨一起算吧。只可惜鬥來鬥去,最終三國盡歸司馬氏。
-
12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孫權本義不想殺關羽,若殺關羽,吳蜀兩家關係必僵,後患無窮。關羽是大將呂蒙所殺,當孫權得知關羽被殺訊息後,悔之晚矣。但表面不露聲色,該怎樣獎勵軍功就怎樣獎勵軍功,擺酒慶賀,一切如常。過一段時間後,一天呂蒙酒足飯飽,躺下休息,就沒有醒來!關羽是數一數二的名將,落到呂蒙這樣的人手中,他能甘心,呂蒙眼看不好對付,一怒之下,殺之。他沒能考慮到孫權的心思!
-
13 # 普天藍
孫權這個人喜歡揣著明白裝糊塗扮豬吃老虎,你要說他沒本事沒魄力那就是小瞧他了!關羽就是沒看破這一點所以打心眼裡瞧不起孫權,被孫權斬殺!
-
14 # 三國史話曾得不錯
不是!
先看下此事的背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大軍,接著派遣劉封、孟達佔據上庸,並自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為配合劉備在漢中的勝利,擅自北伐,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和樊城。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援樊城,卻遭遇了“霖雨”、“漢水泛溢”,以致於水淹七軍。關羽趁機乘船進攻,俘獲于禁等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
至於關羽被殺,是否為孫權所下的命令,史書上有多種說法,首先是《三國志》中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記載在《三國志·吳主傳》中,原文是:
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
另一種說法記載於《三國志·關羽傳》中,原文是: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首先,關羽被俘的地方就不一樣(章鄉和臨沮)。
其次是兇手不同,一個是馬忠另一個說的應該是潘璋。
因此,古今學者對這兩個問題有著較長時期的辯論。由於史書未有明確記載,關於這段歷史的真相,只能等未來的出土文物來解釋。當然,關羽無論是為潘璋所殺,還是被馬忠所殺;無論是被殺於章鄉,亦或是臨沮,都和孫權逃脫不了干係,或者,被殺這一命令,也許真的就是孫權下的。
當然,無論是否是孫權乾的,劉備肯定會把賬記在孫權頭上,所以才會發生後來的夷陵-猇亭之戰,這是後話。
那麼,孫權為何要擊殺關羽呢?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利益,孫權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政治家做任何決定都會考慮到利益,荊州對於孫吳太重要了。當然,孫權還“窩了”幾把火,正好借這個機會把火放出來:
第一把火:赤壁之戰孫權出大頭,劉備是被曹操追擊地都快走投無路了,如果不是周瑜帶去的那五萬精兵,抵擋曹操與赤壁,單靠劉備,恐怕就沒有後來的橫跨荊益之說。可是赤壁之戰後分荊州的時候,孫權得到長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劉備得到長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反而是劉備佔了便宜;
第二把火:劉備“借”荊州不還;南郡之戰後,周瑜分南郡南岸地與劉備,劉備以土地稀少不利於發展為由,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此議在魯肅極力主張下得到孫權的同意,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後,西進得益州,建立了蜀漢基業。劉備得蜀後,孫權派人“討”荊州,劉備以“取涼還荊”的藉口搪塞推託,孫權大怒,雙方劍拔弩張,後因曹操適時攻打漢中,雙方才議和。
第三把火:關羽對孫權的無禮;孫權曾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女兒求婚,關羽不許的同時,還大罵孫權派去的使者,說是:“虎女豈可嫁犬子!”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婚姻是政治婚姻,孫權作為一國之君,都願意與你聯姻,一點面子都不給。
第四把火:劉備集團發展太快,必須予以遏制以自保;劉備拿下益州後又拿下漢中,如果關羽拿下襄陽和樊城,則長江中上游區域就都掌握在劉備手中,這對於孫權來講,就是極大的威脅了。因此,孫權不得不緊張,也不得不採取措施以“抑制”劉備集團的擴張了。
同時,荊州這塊地是孫權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必取之地,這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時,魯肅就與孫權制定了的。所以孫權要拿荊州,孫權還要殺關羽。
孫權後悔嗎?當然不會,並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一、公開倒向曹魏,上表稱臣,接受曹魏的封號,為政治需要再一次猥自枉屈;
二、遷都至武昌,身臨前線以便坐鎮指揮,並提前在長江沿岸佈下防線;
三、提拔陸遜為長江前線總指揮(大都督),建立統一戰線。
如此,才在最後出現夷陵-猇亭之戰中的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蜀漢軍隊的壯舉。
因此,孫權殺關羽並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深謀遠慮的決定。
-
15 # 飛哥說史
孫權殺關羽並不是一個獨立事件,而是一系列計劃的一環。劉備丟荊州也不是什麼關羽大意,同樣是一系列政策的結果。其癥結在於兩個政權根本性的矛盾。
首先先說一點,大部分人在這事上都犯一個錯誤,認為孫吳的目標是荊州,這個是錯的,孫家的目標一直是全據長江,而不是爭霸中原,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在荊州,孫家實際上無所謂,因為只有一部分荊州的劉備只能依附於孫家,是事實上的附庸(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但劉備佔據益州,就擺脫了孫家的控制,孫家就不能忍了,這時候雙方已經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所以孫權一定會殺關羽,因為孫吳的目標並不只是收回荊州,而是要徹底消滅劉備。
另一方面,劉備方也出現的重大的戰略失誤,隆中對的原則是“東和孫權”,但劉備方是匡扶漢室,孫權方是"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劉備方是跨有荊益,孫權方是全據長江,雙方長期、短期目標都出現了不可調和的衝突,此時孫劉兩家已勢成水火,暫時的和平只是因為曹操的壓力,一旦曹操壓力減小,隨時都會翻臉,但劉備方對此卻沒有足夠的認識,仍對孫劉聯盟抱有幻想,沒有意識到曹孫兩家議和甚至結盟的條件正在形成,自己一方對曹魏的軍事打擊只會不斷促成曹孫聯合。後來荊州的變故也就不奇怪了。
回到孫家這邊,孫權和呂蒙在這次變故中暴漏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野心大於能力,眼光小於手段,荊州得來不費吹灰之力,但沒有意義,因為益州還在劉備手裡,戰略形式沒有根本的變化,攻不下益州,全盤皆輸。雖然之後又有夷陵之戰的大勝,但也仍然無力威脅蜀中,此後孫吳雖然在荊州長期保持著西陵的重兵集團,卻再也沒有能力發動戰略級的進攻,所有計劃都歸為泡影。
而另一邊,曹孫對峙的前線上,孫權方在揚州荊州兩個方向上都沒能佔據地理上的屏障地帶,中國歷史上多次的南北對峙表明,南方政權只有完整的佔據秦嶺——淮河一線,才能形成有效的防禦,維持自身長期存在,孫吳一方面與劉備交惡,在西線上分散了兵力,一方面在東線上也沒能取得淮河、漢江流域的控制權,戰略陷入了全面的被動之中。
-
16 # 黑蟬
這事情孫權有點委屈,很可能是呂蒙自作主張,著急邀功造成的重大決策失誤。
但是人頭已經落地,總不能接回去吧。孫權再生氣,也只能將計就計,聽張昭的建議送給曹操,轉移劉備的仇恨焦點。
呂蒙在斬殺了關公後,很快死去,從職場角度來說,就是孫權找了個理由把呂蒙“開除”了!因為呂蒙的做法嚴重處罰孫權的權威。在職場社畜一定要記住:不要隨便替領導下決定,尤其重大專案,最好是隨時請示,給出你的建議,而不是決定。
-
17 # 國際足壇觀測
不能說是錯誤,孫權是一心想要荊州的,如果不殺你覺得憑著關羽的性格會不會嚥下這口氣,到那時孫劉聯盟恐怕也是名存實亡。殺了關羽聯盟破裂,劉備領兵打孫權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的。所以也不算是錯誤,孫權是沒有爭奪天下的心的,而在晚年立儲也是比較昏庸,所以吳被滅也是必然的。曹魏也是遲早會一統天下的,實力原因。
-
18 # 使用者79963653800
劉備其實就是在等曹丕出兵,共滅吳狗,可惜曹丕不是曹操,比他爹差遠了,曹操赤壁之戰錯過了1次統一的機會,等到死了歷史都沒有給他機會,這是曹魏第2次錯過了統一全國的機會。如果曹操在世,肯定會出兵瓜分東吳,老二和老三幹起來了,老大聯合老三先滅老二,再滅老三,此乃上上策,可惜曹丕不懂。
-
19 # 寒鴉少年
首先,孫權是想殺關羽的,他太想奪回荊州了。諸葛亮和劉備五次三番推脫歸還荊州,還讓傲氣十足的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是個大人物,主公劉備的兄弟,足以說明他的重要性,所以想要奪回荊州就必須除掉關羽。
一方面孫權想奪回荊州,另一方面又不想破壞孫劉聯盟。人的慾望一旦釋放就會不計一切後果,孫權奪回荊州的慾望釋放就不會顧及孫劉聯盟破裂的後果。劉備的推脫加上關羽的傲氣讓的得他最終決定秘密聯盟曹操,幹掉關羽,奪回荊州。曹操一聽,自然十分樂意,這是讓孫劉聯盟破裂的好機會。
最後的結果也不出孫權所料,關羽被殺,荊州收復,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他將面對的是劉備的七十萬大軍。自此孫劉聯盟出現裂痕,無論怎麼修補,也是無法完好如初。
孫權的錯誤決定破壞了孫劉聯盟,連累了吳國,最終被取代了魏國的晉所滅。
-
20 # TANGTANG俠
送範疆和張達和劉備是三國演義裡的情節,題主如果要是從演義裡談,可以。這個情節正史裡並沒有記載到。
下面說正題,先說孫權為啥非要殺關羽,先說明面上的,先看記載: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其實記載也很模糊,只是說孫權派遣將領擊敗關羽,具體是孫權的手下私自殺的關羽還是孫權本人下令殺的關羽已經不得而知,咱們大眾統一認為的都是孫權殺的關羽。
下面說孫權和關羽二人的私人關係,這兩貨本來就不對付,之前關羽曾說過:虎女安肯嫁犬子。
你說孫權賴好也是個一方之主吧,關羽這樣說人家兒子,也確實太不給孫權面子了。
關羽本身性格比較孤傲,當年敗走麥城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的大叔了,關羽本人又肯定不會選擇投降,要不然一世名聲才砸自己手裡了。
還有就是關羽本身是一名牛逼哄哄的大將,落到孫權的手裡,於公於私當然要殺之以絕後患。
回覆列表
關羽被殺聽見過兩種觀點,一種是關羽被抓後誓死不降被殺,另一種是關羽想暫時投降但是孫權不準於是被殺,不管哪一種反正孫權是把關羽殺了,那殺關羽是對是錯,是否是導致劉備東伐的導火索?我想應該上升到荊州問題而不是關羽。劉備東伐:關羽是死在公元219年,而劉備東伐卻在公元222年,如果說劉備是為了關羽報仇那時間上有點說不過去,唯一可能就是劉備以關羽之死藉口東伐,捏柿子挑軟的捏,漢中會戰後劉備實力達到頂峰,內心急劇膨脹;荊州丟失,隆中對戰略失敗,內心的不甘心;再加關羽死的催化劑使得劉備錯誤認為能輕鬆打下東吳。從孫權打下荊州起就註定和劉備會有一戰,不管殺不殺關羽劉備都會東伐,所以孫權殺關羽沒有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