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人文通史
-
2 # 小龍女5505
武功高強、名揚天下的晚清十大大俠之一,也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大刀王五結局悲慘,營救戍戊六君子之一譚嗣同失敗後不久被清軍所誘捕還把他交給了侵略中華的八國聯軍,最終不幸悲壯的被八國聯軍槍殺,含恨而死。
-
3 # 讀史得間
大刀王五,大名叫做王正誼,字子斌,是個鐵骨錚錚的俠客,他比譚嗣同大21歲,譚嗣同是他的“小老弟兒”,譚嗣同被殺後,他毅然為其收屍。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王五死於洋人之手——他在“手殺數十人”後被俘英勇就義,不愧是個響噹噹的義烈漢子。人們找到他的屍體時,發現他“嚼齒怒目,目光炯炯如生”。
自古以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人王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照了一代俠客的豪情與蒼涼。
(圖:大刀王五形象。)
1.大刀王五和譚嗣同保持了長期的友誼該問題的“主角兒”是大刀王五。我們簡單看看他的事蹟。
王五,名正誼,又作子斌或子賓,生於1844年,善使大刀,人稱大刀王五。他是綠林出身,秉性剛直,為人仗義,“生平專以鋤強扶弱為事”(梁啟超語)。
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晚清名士趙炳麟專門寫了《王俠客》一文,敘述大刀王五的身份和事蹟:
王俠客子斌者,燕人也,俗稱為小王五,少有膂力,長工劍術,燕邯俠子奉為領袖,開元順鏢局以護旅客。(趙炳麟:《趙柏巖集·柏巖文存》,民國十一年(1922年)排印版)
作為和王五同時代的人,趙炳麟的敘述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據此,我們進一步知道,大刀王五不僅善使大刀,也“長工劍術”,被河北一帶的俠客奉為領袖,他經營元順鏢局,後以保鏢為業。
(圖:大刀王五塑像。)
王五生於1844年,譚嗣同生於1865年,算起來,王五年長譚嗣同21歲,算是譚嗣同的父執輩。
那麼,兩人交往於何時呢?據梁啟超《譚嗣同傳》記載,少年時的譚嗣同即向王五學習劍術:
瀏陽少年(即譚嗣同)嘗與之受劍術,以道義相期許。
在學武過程中,譚嗣同對王五產生了由衷敬意,因為他武藝高超,襟懷坦蕩,樂於助人,且非常有正義感。譚嗣同與這位從小失去父母的直隸俠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康有為弟子、報界聞人狄葆賢說:
大刀王五者,鏢客也。素以俠義稱。譚瀏陽重其人,與訂交焉。(狄葆賢著、段春旭整理:《平等閣詩話·平等閣筆記》,鳳凰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二人年齡雖相差20多歲,但彼此惺惺相惜。譚嗣同後來豪邁任俠、嫉惡如仇性格的形成與王五的影響很有關係。後來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離京就任湖北巡撫,譚嗣同只好與王五依依惜別。
王五雖開鏢局,但在當時屬於社會下層人物,譚嗣同屬於上流官宦子弟,但這並沒有成為他們保持友誼的障礙和隔閡。
(圖:大刀王五。)
1896年2月,譚嗣同從武昌來到北京,與昔日好友大刀王五相見。6月中旬,當譚嗣同在吏部辦好了以候補知府身份赴任江蘇聽候委用的手續準備啟程時,他還專程來到王五家,與他辭行,並寫《贈舞人詩二首》送給王五。其一:
二十年來好身手,於今俠氣總萌芽。
終葵入道首殊鈍,渾脫觀君劍欲花。
太一神名書五夜,無雙簾影第三車。
冶城片土蕭閒甚,容得干將與莫邪。
這第一首詩前四句對大刀王五的武藝和俠肝義膽進行了高度評價,也說明,二人相交已經超過20年;後四句是說大刀王五在京都一帶是行俠仗義的非凡人才。
其二:
快馬輕刀曾遇我,長安道上老拳工。
粗枝大葉英雄佛,帶水拖泥富貴窮。
歸些遊從三島外,忽然走入眾狙中。
散官奉職真無狀,輸汝江湖賣舞容。
這首詩前四句讚揚大刀王五身手矯健,本領高強,專為劫富濟貧、行俠仗義之事。
英雄識英雄。譚嗣同對大刀王五不吝讚揚之語,事實證明,後者也擔得起這樣的評價。
以上是戊戌維新運動之前,譚嗣同和大刀王五的交往情況。歲月更替,二人保持了20多年的友誼。
2.維新運動前後大刀王五的活動時間來到1898年,譚嗣同成了四品的軍機章京,亟亟熱心於維新運動。在慈禧太后反撲,譚嗣同面臨生死考驗時,王五堅定地與他的朋友站在了一起。
一是與譚嗣同計議營救光緒皇帝。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於瀛臺。戊戌政變發生後,譚嗣同請託王五去瀛臺救光緒皇帝。關於此事,我起碼找到了三處記載。
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稱:
戊戌之變,瀏陽與謀奪門迎闢,事未就而瀏陽被逮。(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趙炳麟稱:
俠客欲負上(即光緒皇帝)逃海濱,一日赴瀛臺者三窺省。(趙炳麟:《趙柏巖集·柏巖文存》,民國十一年(1922年)排印版)
陳乃乾在《瀏陽譚先生年譜》裡寫道:
初七、八、九三日,先生復與俠士王正誼謀救帝事,卒不成。初十日(即9月24日),遂被逮。(《譚瀏陽全集》,上海文明書局民國年間出版)
(圖:《瀏陽譚先生年譜》關於譚嗣同與大刀王五欲營救光緒皇帝的記載。)
梁啟超、趙炳麟、陳乃乾三人的記述都非常簡略,但我們足以據此簡要勾勒出二人想救出光緒帝的情形。王五去偵察囚禁光緒帝的瀛臺周圍的情況,“一日赴瀛臺者三窺省”即言其事,結果大失所望。瀛臺把守極嚴,日夜有兵丁巡邏,根本無法靠近,營救光緒皇帝的計劃失敗。
(圖:大刀王五答應了譚嗣同營救光緒皇帝的請託。)
二是制定營救譚嗣同的計劃。
戊戌政變發生前後,機警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都已經逃之夭夭。風聲鶴唳之中,大刀王五建議譚嗣同趕緊逃離京城,“君行五從,保無它”,他願意親自護送譚嗣同離開北京。譚嗣同拒絕了這個提議,他一心要為變法流血,將“鳳矩”寶劍贈送給了王五。
在看到譚嗣同抱定必死之心後,他說,“君死五收君骨。”他後面也踐行了這一承諾。
(圖:譚嗣同拒決了大刀王五逃離京城的提議。)
1898年9月24日,譚嗣同在北京瀏陽會館被捕。他入獄後,大刀王五多次入獄探望,並制定了營救計劃。
他計劃在自己探監時,與鏢局手下里應外合,救出譚嗣同;若此計不成,就劫法場。但事與願違,兩個辦法都未能奏效。
(圖:大刀王五營救譚嗣同的計劃失敗。)
三是冒著生命危險為譚嗣同收屍。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場刑場,33歲的譚嗣同與其他5人一起被殺。臨刑前,他在判決書的畫押處寫了16個字: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大刀王五劫法場的計劃失敗。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趴到譚嗣同屍身上大哭。趙炳麟記其時情境:
戊戌時,譚嗣同之受刑也,人無敢問者,俠客(即王五)伏屍大哭,滌其血殮之。道路目者皆曰:“此參政劍師王五公也。”
身為朋友,王五對待譚嗣同真是沒得說了。交友當交大刀王五!
(圖: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殺。)
3.大刀王五的結局:在義和團運動中,死於洋人槍下1898年9月譚嗣同被殺;兩年之後的1900年,大刀王五死於洋人之手。
狄葆賢是晚清和民初的報界聞人,曾創辦《時報》,他在所著《平等閣筆記》中描寫了大刀王五的最後歸宿,在他的筆下,當八國聯軍就要侵入北京時,王五身懷一腔熱忱,想著為穩定局面出力,他“奔走於所識士大夫間,謀所以匡救大局之策。”他在亂世中沒有躲避,心裡想著與京中士大夫謀劃保全大局之策,但時值亂局,無人理會他。
(圖:侵入北京的聯軍士兵。)
八國聯軍入京後,大刀王五親眼目睹了洋兵的燒殺搶掠,於是他率領自己的徒弟,開始與洋兵交戰。然後在十一月,他迎來了自己的結局:
十一月某日,有石某之宅為西兵圍困,五經其地,憤與之鬥,手殺數十人。繼以中彈過多,遂被執。西人以為義和團之餘黨也,槍殺之,棄其屍而不知其為五也。
英雄的謝幕,帶著悲涼的意味。11月的一天,他發現洋兵正在圍困石某之宅,激憤之下,手殺洋兵數十人,自己也因中彈過多,被洋人俘獲,然後將其槍殺並拋屍,殘忍的洋兵們並不知道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刀王五。
相比小說家的演繹,我選擇相信狄葆賢的上述說法。一直到1901年的正月,有人才在無主屍骸中,發現了大刀王五,並將他埋葬。狄葆賢寫道:
時劉鐵雲設平糴局於東華門外,附設一瘞埋局,專掩埋無主屍骸,以沈愚溪主其事。明年正月,乃收五屍葬之,且樹碣志其地。今無人知其處矣。
記錄上述史料的《平等閣筆記》初版於1914年,距離大刀王五之死不過十來年,竟然已經沒有人知道王五的埋骨之處了。悲哉!
負責埋葬王五的沈愚溪說,當時天寒地凍,王五的屍身並未腐爛,他感嘆,王五遺容尚“嚼齒怒目,目光炯炯如生”。
4.餘論“一死一生,乃見交情。”在好友譚嗣同危難之際,大刀王五並未選擇明哲保身,沒有躲避退卻,而是毅然挺身而出,與譚嗣同共進退,還想豁出一條命,救出譚嗣同。他沸騰的血,奔湧的淚,告訴了我們朋友的真義。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出身下層的大刀王五有著強烈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觀念,他不但追隨譚嗣同等銳意改革的維新派,而且在國家、民族危亡的時刻,挺身而出。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他帶領手下的鏢客在北京與敵人周旋。在目睹洋人的強盜行為後,他的報國之志與豪俠之氣化為怒火噴湧而出,終於在“手殺數十人”後被俘英勇就義。我在錚錚鐵骨、一身正氣的大刀王五身上看到了民族的氣節與精神。
-
4 # 奕天讀歷史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字子斌,武林號稱“京師大俠”。因為他是李鳳崗的五弟子,為人行俠仗義,善使單刀,還曾效仿武聖關羽,打造並使用過一柄青龍偃月刀,被人尊稱為“大刀王五”。
王五出身寒微,很小時就開始以打零工,幹各種雜活為生。不過,他酷愛武術,先是拜“燕南三俠”之一的肖和成為師,武功初成。後又拜精於六合拳的著名武師李鳳崗學藝,得到了真傳,武功大為精進。
在李鳳崗的推薦下,大刀王五跟隨師兄劉仕龍,走南闖北,押鏢為生。期間,他遇到了第三位師父,綽號“山西董”的一名武林高手。大刀王五的單刀武功,就是由山西董所傳。
王五身體強壯,武勇彪悍,且膂力過人,就仿照武聖關羽的兵器,給自己也打造了一柄青龍偃月刀。很快,手使一柄青龍偃月大刀的王五,遊走於關內、塞外的王正誼,就有了“大刀王五”的綽號。
大刀王五先後在天津、北京等地做鏢師。之後,他靠自己的積蓄,以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開辦了源順鏢局。因為他做人誠信,講義氣,品行高尚且武藝高強,很快,源順鏢局就成了京城數一數二的名鏢局。
甲午戰爭前後,都察院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是支援光緒的主戰派,曾上書請求誅殺李鴻章等主和派大臣,堅決主張抗倭。這可惹怒了慈禧,幸虧光緒及時下旨將安維峻發配張家口,才保了安維峻一命。大刀王五,感動於安維峻的憂國憂民,不但贈送車馬行資,還親自一路護送,將安維峻安全送到了發配地張家口。王五由此獲得了“京師大俠”的美譽。
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十歲前後,曾經跟年長他二十一歲的大刀王五學過功夫。後來,譚嗣同應詔進京,參與變法維新,得到了大刀王五的全力支援。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曾和大刀王五密謀營救光緒。譚嗣同負責去說服袁世凱,結果,被出賣入獄。而前往皇宮瀛臺營救光緒的大刀王五,得到訊息,只能終止了行動。
王五四處聯絡,準備將譚嗣同從獄中救出,被譚嗣同拒絕。譚嗣同被處斬的當日,王五又準備途中劫囚車。可是,負責監斬的剛毅覺察到了危險,臨時改變了前往刑場的路徑。等到王五覺得事情不對,趕到刑場之時,譚嗣同等人已經英勇就義。王五不顧個人安危,收斂了譚嗣同等人的遺體,並運回其家鄉安葬。
譚嗣同之死,讓大刀王五悲痛欲絕,走上了反抗清廷的道路。他曾組織人,多次對清朝的一些守舊大臣進行刺殺,卻屢次未果。
那大刀王五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大刀王五死於1900年的庚子國變,是非常確定的。只是,他到底是怎麼死的,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大刀王五是被義和團殺死的。
根據梁啟超的《飲冰室詩話》,以及清末李嶽瑞所創作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所載,大刀王五被入京搶劫的義和團成員所殺。
第二種說法,被八國聯軍殺害。
說是庚子國變中,八國聯軍進入了北京城,大刀王五率鏢局的弟兄,奮力反抗。可惜,寡不敵眾,大刀最終沒能擋住子彈,大刀王五死於八國聯軍的亂槍之下。
第三種說法,被清廷抓捕,被八國聯軍殺害。
大刀王五的繼室王章氏,1960年在王五的故居病逝,享年98歲。據王章氏回憶,義和團運動失敗之後,大刀王五的很多朋友都到源順鏢局投奔避難。
此時,清政府已經開始跟八國聯軍議和,並將義和團定為亂匪,四處通緝抓捕。清軍得到了訊息,到源順鏢局抓人。大刀王五為了保全眾人,就一個人出門,承擔了所有罪責,被清軍所抓。
清政府隨後將大刀王五作為亂匪,交給了八國聯軍處置。大刀王五隨後被德軍槍殺於前門外東河沿,並被聯軍梟首示眾。
傳說,“津門大俠”霍元甲,因為和大刀王五有舊交,不顧危險,偷其首級,和遺體一起安葬。
大刀王五一生行俠仗義,德行高尚,為世人所敬仰,與霍元甲、黃飛鴻等人一起,被讚譽為晚晴十大高手。他的最終死因,最可信的應該就是被清軍抓捕,在轉交給八國聯軍之後,被德軍殺害。同樣手使青龍偃月刀的大刀王五,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同樣踐行了一個大大的“義”字。
-
5 # 月亮上的兔子7
結局就是在家裡時有官府人員來敲門!證明是王五本人後被帶走關押!後被打死!就是這樣而已!沒有波瀾沒有豪言!靜靜離去!
-
6 # 葉已申
王五又名王子斌,變法失敗後,王五並未受到牽連,繼續留居在京城經營鏢局生意。
1900年,庚子之變爆發。頭戴紅巾的義和團戰士,像一股洪流從全國各地湧入京城,準備對西方列強開戰。慈禧最初很想借助義和團的力量反擊西方列強,因此起初對義和團持大力支援態度。
王五的客戶中,有很多京城的富商巨賈、王公大臣。他們一看時局動盪,擔心局面失控殃及池魚,於是紛紛轉移財產,把大量金銀細軟藏匿到王五的源順鏢局中。王五礙於面子只得代為保管。
義和團的一個大師兄得知此事,上門找王五討要這批金銀財物。王五拒絕了他們的要求,雙方當場翻臉,“拳匪中少年遽發槍,大俠子賓遂死”。一代英雄大刀王五就這樣意外地死在槍下,令人唏噓不已。
-
7 # 談古論今歷史有道
王正誼,在家排行老五,所以被稱為王五,因擅長使用一把大刀所以綽號大刀,他是晚清的最後一代俠客,一生行俠仗義,參加過義和團,解救過譚嗣同,抗擊過晚清和洋槍隊,他是當時民間的十大高手,與黃飛鴻和霍元甲齊名,那他最後的結局如何?且聽吾一一道來。
王五是非常希望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困境的,而自然也就反對腐朽的清政府,曾經設擂臺招攬天下義士,其中的目的就是反清滅洋,而他有位師兄叫苟風濤,賣主求榮當上了刑部尚書,而他打算抓捕王五再立新功,王五逃跑之際認識了譚嗣同。
在譚嗣同的說服之下,王五支援維新變法運動的,譚嗣同也成為他的知己好友,譚嗣同給他講一些國外的制度,開闊了他的眼界,而王五也是不吝賜教,曾經教授他武義,所以譚嗣同是一位政客也是一位劍客。
當維新變法運動遭受到頑固派的堅決打擊之時,光緒帝被軟禁,而這些維新人士也很多被抓,幸虧梁啟超和康有為提前得知訊息,才沒有被抓獲,而譚嗣同則被抓了起來,與他一起的還有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林旭,他們六位便是戊戌六君子,在1898年8月28日,他們幾人被斬首。
但是其實譚嗣同是有機會逃跑的。據記載他的好友王五就曾營救過他,只不過譚嗣同想要用自己的死亡來喚醒民族的覺醒,所以拒絕了,而這時苟風濤得知訊息,想要抓捕王五,所以王五隻能夠暫時放棄。而譚嗣同被拉到菜市口時,面對死亡的從容與淡定,說出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無奈,王五都看在眼裡,這時他依然打算劫法場,但是清軍眾多,王五還沒有到刑場,他所帶領的義士便死傷慘重。
但譚嗣同被斬首後,沒有人敢去收屍,雖然譚嗣同生前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在這個危急關頭,他們擔心被頑固派抓住,當成維新人士的同黨,而只有王五替譚嗣同收斂屍骨,並且他還在家中秘密設定了靈堂,來祭奠自己的好友。而譚嗣同本是湖南瀏陽人,古人講究落葉歸根,王五更是不遠千里將譚嗣同的屍骨拉到了他的故鄉,1899年,他被葬在瀏陽城外的一座石山之下。
不僅如此,好友被害,王五更是打算為他報仇。王五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後來卻算比較富裕的,而且他仗義疏財有非常高的威望。因為王五自幼跟隨肖和成和李鳳崗學習武義,後來又跟隨著師伯劉仕龍走鏢,這期間不僅鍛鍊了自己的人生閱歷也積累了一定的人脈。
後來在光緒三年的時候他創辦順源鏢局,而且憑藉著王五的聲望,鏢局的生意還是非常紅火的,最北可到山海關,而最南可到江浙地區。所以譚嗣同被害後,他很快籠絡了數百萬敢死的義士,打算為好友報仇,但是奈何對方人多勢眾,而且榮祿之輩根本不是他可以輕易靠近的,加上他本就對維新人士有所提防,所以最終也沒有成功。
19世紀末一場民間組織的運動興起了,這便是義和拳,後來被稱為義和團,這裡面不乏有武林人士,同時也有一些小手工者,開始時是在山東直隸地區,後來轉戰華北平原,成立天下第一罈,而張德成是第一位壇主,他深知王五的威望,於是親自邀請他加入,而王五也打算以此救中國,於是擔任武術教頭,訓練義和團戰士。
最初義和團戰士是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的,他們是打算推翻清政府的,後來轉變口號為扶清滅洋,於是針對外敵採取一系列的鬥爭,但是大刀片子始終是抵擋不住洋槍洋炮,而且清政府最終還出賣了義和團戰士,所以義和團運動在中外的聯合圍剿之下死傷慘重了。
這時王五帶領著一部分義和團戰士撤退,他們打算退出華北地區,去往北部的邊塞另謀出路,期間有很多義和團戰敗計程車兵前來投奔,而順源鏢局就成為了他們的臨時居住點,而榮祿得知後,立刻下令逮捕王五,因為曾經王五是打算暗殺他的,所以榮祿趁著王五在鏢局期間,帶領著大批士兵圍住鏢局,而王五為了保護戰友,出來被活捉。
因為王五曾經帶領著義和團戰士殺過很多八國聯軍,於是八國聯軍對王五執行了槍決,一代宗師,最終死於外敵之手,只有56歲。不僅如此王五的頭顱被斬下,懸在城牆上示眾,一代宗師霍元甲在黑夜偷偷地爬上城牆拿回了好友的頭顱,並把他交還給他的家人,最終才得以安葬。
總結
王五的一生短暫而傳奇,一位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人,但是心中卻滿懷著民族大義,對他而言真的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想用他的大刀“斬妖除魔”,消滅時間不平等,重換人間新天地,但是奈何敵人太強大,只能與好友譚嗣同一樣,用死亡來換取民族的覺醒。
-
8 # 本草百曉生
北京前門外東珠市口西口裡衚衕裡,路南有一處只剩半間門道的小院,這裡就是當年顯赫一時的“源順鏢局”舊址,總鏢頭大刀王五原來就住在這裡,現在王五家後人,儲存著一塊神秘牌匾,上面寫著“德容感化”四個大字,這牌匾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來歷。
王五原名王子斌,出生於1844年的河北滄州,是個地道的回族同胞。他出身貧寒,十二歲時到燒餅鋪當學徒,後來拜入滄州“成興鏢局”大鏢師雙刀李鳳崗門下,三十歲時,進京創辦“源順鏢局”,隨後又拜“山西董”為師改學單刀,由於王五所使的大刀又重又長,因此,人送外號“大刀王五”。
王五武藝高強,但一直不主張用武力解決問題。光緒年間,有一年七月十五日,南橫街東口正趕上廟會的好日子,一時人潮湧動,熱鬧非凡。誰知,逛廟會時,有幾個紈絝,仗著朝廷有人,當街欺負回民,這讓這條回民街的店主們很是憤怒,眼看群架一觸即發。王五得知後,積極奔走於牛街、南橫街一帶,勸說雙方。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才將雙方的怒火平息,避免一場回漢械鬥。事後,肇事者家長王某敬送了王五這塊功德匾。
王五好與人結交,他同譚嗣同的“生死之交”更是被反覆演繹,廣為流傳。其實譚嗣同早在幼年的時候,就拜王五為師,固有師徒之情。“戊戌變法”後,譚被捕入獄,王五冒死相救,由於清廷防範甚嚴,未能如願。譚嗣同在獄中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按梁啟超的解釋,其實這“兩崑崙”分別指的是“康聖人(康有為)”和“俠客大刀王五”。譚被斬於菜市口,王五不顧生命安危幫譚嗣同斂屍,送回湖南瀏陽家安葬。此事一時成為京城美談。
1900年,義和團運動,義和拳大師兄張德成等人,久仰王五大名,親自登門拜會王五,請他出山,共舉滅養洋大旗。誰知義和團來得快,去得更快。由於當地混混的告密,清政府逮捕王五,後把他轉送到德華人手裡,被槍殺於前門外東河沿。
王五的大刀,以及譚嗣同被捕前贈送給王五的寶劍。本來一直由王五的妻子王章氏儲存,奈何沒能躲過歷史的浩劫,在五十年代末被當做廢銅爛鐵處理掉了。
-
9 # 米缸摟著麥芽糖
大刀王五出生在清末亂世,老家是河北滄州。其實他原本不叫王五,只因在家中排行第五,又擅長耍刀,所以別人才叫他“大刀王五”,據說王五有俠義風範,武功極高,和同時代的霍元甲、黃飛鴻等高手齊名。
120年前,戊戌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斬於北京菜市口,帶頭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啟超,一個去了香港,另一個出走日本,而譚嗣同作為當時變法的主要參與者並沒有和康梁二人離開,在政變前一天,慈溪還沒有開始全面捕殺維新義士以前,譚嗣同是可以離開的,王五也曾積極勸阻譚嗣同一同出逃,可惜沒勸住。
王五和譚嗣同性格很相似,而且都喜歡舞槍弄棒,坊間傳聞,王、譚兩人曾經是結拜兄弟,戊戌變法期間,王五對維新派是持同情立場,所以從譚嗣同從湖南進京起,王五一直負責譚嗣同的警衛。9月20日政變前夜,大家感到危險之時,王五極力勸阻譚嗣同離開,譚嗣同沒聽,最後被斬於菜市口刑場。王五因譚被殺,一直想為兄弟報仇,此後,多次組織江湖豪俠對抗朝廷,1900年,義和團席捲北中國時王五率眾加入,當年10月在一場清廷官方的圍捕行動中被抓,然後被槍殺於北京前門的大柵欄,享年56歲。
-
10 # 老衲侃春秋
晚清十大高手,是指晚清時期的董海川、大刀王五、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韓慕俠、燕子李三、孫祿堂、郭雲深 。
這十大高手中排第二位的“大刀王五”,其實只是個綽號,他的真名叫王正誼(1844年—1900年),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等稍有一些武學基礎後,他就想拜滄州名武師雙刀李鳳崗,但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於是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
因其在眾徒弟中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後來因武藝高強,行俠仗義,故被世人尊稱為“大刀王五”。
1877年,王五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又加上朋友的幫忙,終於湊足了錢,在北京開了一個鏢局,鏢局的名號為源順鏢局。
王五一出手就不一般,當時源順鏢局的活動範圍非常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
他規範從業,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
因為生逢亂世,走南闖北的王五各類資訊都很靈通,對時局常有自己的一些看法。雖然當時的大清朝廷已經沒落不堪,但朝中自有出汙泥而不染的青蓮,王五敬重朝廷中這些仗義執言的官員。
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連續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其中最著名的是《請誅李鴻章疏》。
但腐敗的朝廷卻容不下這樣不同的聲音,安維峻最後因言獲罪,被革職發派張家口軍臺。
安維峻雖然遭到朝廷的貶斥,但受到世間愛華人士們的敬重。在安維峻離京時,大刀王五主動親來保鏢,並奉贈車馬行資。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譚嗣同,由此二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並與譚嗣同兄弟相稱。
1898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主動擔負起了他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
不久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在押期間,有人到獄中去看望他,有的願劫獄營救他,或者甘願化妝成他的模樣代他而死,但這些都被譚嗣同謝絕了,同時寫下了《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王五後來也得知了訊息,他心急如焚,多方打探訊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給嚴詞拒絕了。
在“戊戌六君子”被送往刑場的時候,上面專門有人放下話來:對於譚嗣同,要好好行刑!
這其實是一句黑話,得到指令的劊子手心領神會,專門準備了一柄鈍刀,輪到給譚嗣同行刑時,一刀一刀的砍下去,鮮血一股股的往外湧,頭就是不落下。但就在這種情況下,譚嗣同仍然高喊著口號。
譚嗣同這樣的慘死,激起了王五的滿腔仇恨,他發誓要為其復仇。後來曾多次組織人員進行了暗殺活動。
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殺洋人,攻打教堂。後因義和團運動發展不利,悄悄返回了北京的居所。但在居住期間,被小人告密。
王五本來是可以逃脫敵人追捕的。當時八國聯軍滿清政府都沒抓住他,但他的鏢局裡去了一百多人在避難。王五怕自己跑了以後,滿清政府或者八國聯軍把這一百多口男女老少扣為人質。
他把組織義和團拳匪、刀劈洋鬼子的事都擔了下來,等著人來抓。滿清政府來抓他的時候,王五表示不反抗,但不要株連這一百多男女老少。當時捕頭說:“夠條漢子,你放心吧。”
王五就這樣被交給德國軍營,在西河沿兒被處決了。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津門大俠”霍元甲聽說後,隻身從天津趕來,趁著夜色將王五的頭取下、悄悄地安葬了。
當年王五的鏢局很有名氣,王五本人仗義疏財在社會上也頗有威信,坊間有人贈送過“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兩塊匾額,掛在門的東西兩側。
但是很可惜,後來院裡的人搭建房屋,這兩塊匾被取下來當了床板。
另外還有一件更可惜的事情,王五既然外號稱“大刀”,所使用的大刀肯定非同尋常。據說王五那把“青龍偃月大刀”重達100斤,超過關羽的81斤重量。
此刀一直儲存到1958年,據王五的孫媳李嘉志說,這把大刀在大鍊鋼鐵時被當作廢銅爛鐵投進了鍊鋼爐。
至此為止,所有和王五有關的實物一件都沒有留下,成為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雖然實物沒有了,但是王五給我們留下了英名,還有那種慷慨赴義的精神。
-
11 # 昨日種種皆成今我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拳民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10月25日,滿清政府派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王五等人終因寡不敵眾被捕,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裡。
-
12 # 李飛叨
大刀王五說的是武術名家王正誼,他1844年出生於河北滄州,因在師兄弟中排名第五,又刀法純熟,故稱他為大刀王五,位列晚清十大高手。
王五師從雙刀李鳳崗武藝有成後先做鏢師行走江湖,後在京師開設了源順鏢局。王五能夠得享盛名,與他和譚嗣同的相交莫逆,肝膽相照有很大關係,他傳授譚武藝,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898年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王五除了照顧譚嗣同的飲食起居外,更承擔了保護他的任務。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捕。王五密謀救譚,無奈譚嗣同為了喚醒華人之魂,已經決定慷慨就義,拒絕營救,留下了千古絕唱“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王五看好友就義,反清之志愈堅,後參加義和團運動,最終於1900年10月被滿清政府圍住順源鏢局,王五被捕,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死時56歲。
遙想譚嗣同的慷慨赴死,王五的英雄俠義,仍讓人熱血沸騰!
請大家關注支援我,多謝✌✌
-
13 # 史研
大刀王五忠肝義膽,為保護義和團等愛華人士與外國侵略者展開了生死鬥爭,最後因為寡不敵眾,敵人武器優良,被敵人射殺在戰場上,享年五十六歲。
譚嗣同是戊戌六君子,在百日維新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雖然最後變法失敗了,但是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思想啟蒙,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雖然譚嗣同聯合光緒帝開展了百日維新,開設了大量的西方工業,但是由於時間過短,觸碰到了舊封建的利益。最後在慈禧太后的命令一下,這所有的人都破產了,從此光緒帝被囚禁了起來,譚嗣同也被抓了。
本來譚嗣同是有機會逃走的,而這個大刀王五就在他的身邊,一直都在照顧著譚嗣同的飲食起居,他們兩個是至交好友。王五一直在勸說著譚嗣同,可是譚嗣同拒絕了,最後譚嗣同被抓了。王五一直在想著辦法,他心裡非常的著急,為了自己這個最好的朋友,哪怕豁出了性命,也要把譚嗣同救出來。
可是譚嗣同心已決,他認為中國變法必須要有流血,在歷史上各國變法肯定都是要流血,而現在中國變法沒有流血,那就要從他譚嗣同開始。這是譚嗣同的心願,為此他在獄中寫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由此表明譚嗣同一心求死的決心,誰也不能夠阻擋。
面對友人的就義,大刀王五非常的氣憤,當時清朝還不允許替他收屍,就連他的家人也是不行。王五就非常勇敢的去替譚嗣同收屍,並且帶回了他的老家,讓譚嗣同能夠迴歸故里,也算是做出了一點事情,可以安慰自己的內心。
但是他對清朝的恨是越來越深刻,從此他走上了一條反清道路。到了義和團的時候,八國聯軍開始侵華,他與義和團將士們一起英勇的抗擊著外國侵略者。可惜的就是,雖然他們十分的英勇,武功高強,但是武器實在是太落後了。再加上清朝也在圍剿他們,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運和團運動就破滅了,而大刀王五也在一次戰役中死於敵手。
說實話,大刀王五的確就是一條好漢子。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就是要有對朋友付出的勇氣,而且也要拯救國家的重任。你們是否也佩服大刀王五?
-
14 # 望風瑟瑟
大刀王五本質上是繼“戊戌六君子”之後又一個維新變法的殉葬人!他的結局自然也是悲慘的,他並有沒死在清廷手中,反而因為義和團事件死於德軍之手。他的結局在《飲冰室文集》有記載。
王五懷志不衰,庚子八月,有所布畫,忽為義和團所戕,齎志以歿。嗚呼!王五真男兒,不負瀏陽矣。大刀王五何許人也?我們瞭解大刀王五,多是從《孽海花》一書中瞭解到的,後來影視劇中關於清末戊戌變法橋段往往都會有大刀王五的戲碼,所以此人在清末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真實人物無疑。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字子斌,回族人。少拜大俠李鳳崗為師,藝成後曾出沒燕豫秦隴為盜,所取財物一概救濟老弱貧困,因擅使大刀,又排行為五,故時人稱其為大刀王五。光緒時設源順鏢局以保鏢為業,來往數千裡,結交天下武林俠士。居京城期間,更與有風骨計程車大夫交往,成為一時美談。
扶貧濟弱乃王五之日常所為,皆不足為奇,其生平看來,值得大書特書的卻是與被人們稱為“隴上鐵漢”的御史安維峻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的交往。
千里護送安維峻光緒二十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連連失利,由於李鴻章的一味避戰求和,使當時民眾痛恨之極,但又礙於其勢力龐大,又有慈禧庇護,所以一時竟無人敢直陳其奸。這時候安維峻懷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上了一道《請誅李鴻章疏》,在奏章中更是提到:“李蓮英是何人斯?敢於政治乎?如果屬實,律以祖宗法制,豈復可容?”矛頭更是直指太監李蓮英與慈禧,一時間振奮人心,呼應之聲民間雀起。
這等犀利的言辭,豈是慈禧太后所能容忍的?於是在奏章剛送達內廷,便被“以免開離間之端”的藉口革職,發往新疆戍邊。由於李蓮英放言要害安維峻,所以王五主動挺身而出,自帶盤纏一路護送安維峻至新疆,杜絕了宵小之徒暗害忠貞大臣的可能性,這時的王五已經歲數不小了還能如此忠義,因而得到了諸人的認可。
大刀王五與譚嗣同的交情更是山高水深自從在京城開鏢局以來,其打抱不平、俠肝義膽的性格被有風骨計程車大夫所讚賞,其中與譚嗣同更是相交莫逆。戊戌政變臨近失敗時,王五力勸譚嗣同逃走,而譚嗣同對他說了一番話讓他感動不已。
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所酬聖主。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於是大刀王五配合譚嗣同,分別於初七、初八、初九三天聯絡各方俠客,以圖謀救光緒帝,同時再借國外勢力支援光緒帝,再行變法。而光緒帝被囚禁於四面環水的瀛臺,計最終無可施。初十譚嗣同被捕,在獄中他寫下了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名句。
譚嗣同被捕後,王五心急如焚,聯絡義士,買通獄卒,企圖密謀搭救他,可被譚嗣同斷然拒絕,在臨刑前的法場上,王五與胡七又想劫法場以救,結果因戒備森嚴未果。譚嗣同死後,頭顱被掛在城牆之上,王五冒死將其取下,然後連夜護送譚嗣同屍首奔湖南安葬。此事後,世人多贊王五仁義無雙,是國之貞士,事蹟遂天下傳聞。
英雄末路譚嗣同死後,大刀王五為了替他報仇,先後意圖刺殺榮祿,袁世凱等人,但均未得逞。義和團興起後,作為江湖上的老前輩,應天津義和團首領之邀,積極配合參與消滅洋人的鬥爭。義和團失敗後,王五打算遠走塞外,再謀發展。可此時,被打散的義和團成員們拖家帶口,都來投奔大刀王五,於是其源順鏢局便收留了這一百多義和團成員。
不久,八國聯軍照會清政府,讓他們交出義和團骨幹成員,清廷便到鏢局來抓捕王五,為了保護這些老弱病殘,王五並沒有率眾反抗,反而隻身受縛。不久後,王五由清軍手中轉交給德國侵略軍。10月25日,王五被德軍射殺於前門,時年56歲。
為了警示其他人,八國聯軍還將他的頭顱掛在城牆上。當夜,天津的大俠霍元甲趕來,將王五的頭顱取下,並通知他家人對其入殮。
結語一個為百姓、為國家著想的草莽英雄就這樣屈辱的死去,但就王五而言,有心殺賊可無力迴天,這只不過是殺身成仁死得其所而已,只可惜所志未遂,卻英雄落幕,長眉豪氣也只能垂留史冊,任憑後人分說。
世道促浩劫,飢寒十八九。天下一指掌,有事十年後。斯言猶在耳,斯人木已秀。真氣見肺肝,愧死肉食臭。乃至山澤間,奇士或一覯,人生共天地,流品何薄厚?苟無義禮心,衣冠有禽獸。 -
15 # 人皆可為舜禹
清朝雖然說晚期國家制度頹廢不堪,但是還是有很多高手英雄支撐著國家的面子,而在當時晚清十大武術高手之中,大刀王五的名字就赫赫在列。但是後面王五卻因為參與救援譚嗣同而放棄了逃命的機會,為什麼一個人可以活下去卻放棄呢?
大刀王五從小出身武術名鄉,從小刻苦練習武藝,最終成為一代大家。王五出身貧寒,因為父親去世的早便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為了補貼生活給家裡減輕負擔,他經常出去幹各種雜活粗活,在很小的時候便連就了一身的力氣 這為他後來拜師學習武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學習更高的武藝和鍛鍊身體保家衛國,他決定拜師學藝,他在當時的學習武功過程之中,用自己刻苦的精神向許多高手學習,為了把他鍛鍊成全面性人才,他的各位師傅也是經常推薦他去更厲害的朋友那裡學習,就是在這種過程之中他成為了名震京師的一代武術大家。
晚清社會動盪不安催生了押鏢行業的發展,而王五也在這個過程中成為重要人物。王五憑藉著自己高超的武藝在押鏢過程中很快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因為押鏢要行走四方,而王五又因為性格十分豪爽,便在押鏢的過程之中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就包括譚嗣同這個晚清著名人士。
慈禧太后以訓政為名把一眾愛華人士逮捕,其中就包括王五的好友譚嗣同,當時王五是準備計劃救援他的,譚嗣同也是可以跑掉的,但是譚嗣同卻認為中國革命如果沒人犧牲是不會成功的,便決定不跑,而作為好兄弟的王五便決定和譚嗣同一起赴死。
-
16 # 勇戰王聊歷史
大刀王五被洋人殺害以後,頭顱被懸掛在(北京前門)城門上。王五好友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到北京,趁著夜色將王五的頭取下,並埋葬。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三歲時,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年幼時,曾拜武師肖和成為師,武學根基紮實。後來,又拜“雙刀李鳳崗”為師,因其排行老五,人稱“小五子”。又因為他為人行俠仗義,善使一把大刀(據說重大百十斤,“青龍偃月大刀”),江湖中人都尊稱他為“大刀王五”。
後來,李鳳崗將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開始做“押鏢”討生活。1877年,王五自己在北京半壁街開了源順鏢局。王五為人敞亮,俠肝義膽,辦事公允,很快在北京闖開了名聲。
王五在往內蒙古一個叫托克托的地放押鏢時,遇到幾輛被搶去馬匹的大車。在這冰天雪地裡,王五慷慨施救,把自己車上拉套的馬解下來,送給被搶劫的人拉車。這些人回來以後,為了感謝王五的救命之恩,送了塊匾,上書“重義解驂”四個大字。
在北京的這段時間,王五和譚嗣同成了好朋友。王五雖然文化不高,但是,他特別崇拜譚嗣同這樣的愛國志士。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了驚醒世人,甘願被捕。王五知道後,心急如焚,想法設法要營救譚嗣同。但譚嗣同早已決心一死,拒絕了王五的營救。
譚嗣同死後,王五走上了反清的道路。後來,王五參加了義和團運動,親自拎刀上陣殺鬼子。可惜,不久,義和團被朝廷和洋人聯合鎮壓。王五因為擔心自己走了,鏢局中的百十口人會被牽連,沒有逃跑。
等到清兵圍住王五的鏢局後,王五對來抓他的人說自己不會反抗,但求不要株連鏢局中的這一百多男女老少。抓王五的人對王五非常敬重,表示不會為難旁人。清廷將王五送給了德華人。最終,王五在西河沿兒被處決了。其頭顱被洋人懸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
這時,天津的武師霍元甲聽說此事,馬上趕到北京,趁著夜色取下頭顱,隨屍身一起埋葬。而王五的大刀,一直被保留到1958年。後來,被扔進鍊鋼爐鍊鋼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洪金寶導演的電影《一刀傾城/神州第一刀》,拍的很有韻味。裡面不僅有狄龍,還有關之琳。
-
17 # 薩沙
大刀王五確有這個人,不是小說人物。
大刀王五是滄州人,回族。
單單上面一句話,就很有意思。
大家知道,滄州民風尚武,很多年輕小夥子都去學習些拳腳功夫。
而回族人又比漢族更尚武一些,練武比率更高。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是個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在燒餅鋪當學徒。
後來因身強力壯,拜武術大師李鳳嵐為師傅,學習了一些硬功夫。
當年是清末,槍械還不流行,冷兵器肉搏還是很有威力的。
大刀王五年輕時候,善於用刀。
他的臂力強,刀法速度快,一般人鬥刀是打不過他的。
王五學成之後,先是進入鏢局作為鏢師,後去了北京開設了“源順鏢局”。
源順鏢局活動範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
當時中國只有錢莊票號,沒有西式銀行,大量物資運輸還是需要保鏢的,因此大刀王五的生意不錯。
他為人講義氣,同北京三教九流的關係都不錯。
王五當時為源順鏢局設立了四條規矩:第一,重要的鏢車親自押送;第二,凡是來訪的朋友,只要提到大刀王五的要熱情款待,走的時候還要返還給他盤纏;第三,冬、夏要為貧困的人施捨衣服,冬天要施捨寒衣、夏天要施捨單衣;第四,春節期間,鏢局的車馬裝上東西去賙濟窮人,要做好事。
譚嗣同曾經向大刀王五學過功夫,算是記名弟子。
戊戌變法時期,王五一度派出鏢師和徒弟去保護譚嗣同的安全。
後譚嗣同被捕,大刀王五曾經策劃去劫獄,但最終沒有成功。
譚嗣同被殺後,王五冒巨大的風險為他收屍。要知道,譚嗣同當時可以搞戊戌變法的亂黨頭子,誰敢去拉關係,自己隨時可能沒命。
但王五講義氣,將譚嗣同的屍體運回湖南瀏陽家鄉安葬。
王五計劃秘密刺殺榮祿等人,為譚嗣同報仇。
但是榮祿也不是傻鳥,他只要會有人要暗算他,平時防範非常嚴密森嚴。王五埋伏了幾次,發現榮祿出門必然帶著大量衛兵,即便在家裡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王五試了幾次都沒有得手,只得放棄。
只是,隨著洋人逐步進入中國,銀行開始興起,鏢局生意越來越差。
同時,洋槍洋炮大量進入中國,清軍大部分官兵也裝備西洋武器。
大刀王五引以為自豪的傳統武術,在洋槍子面前不堪一擊,大刀王五也是以前的英雄了。
義和團興起後,天津的大師兄張德成請大刀王五出山。
大刀王五已經50多歲,仍然披掛上陣。
義和團的刀槍不入擋不住八國聯軍,全軍崩潰。
大刀王五隻得逃回北京躲避,但他的名氣太大,藏不住。
當時大家都勸王五趕快逃到塞外去。但當時義和團失敗後,大量江湖上的朋友和寡婦孤兒都來投奔王五。
並不大的源順鏢局裡外的住的滿滿,無立足之地。
王五這一走,這些人尤其是婦孺無依無靠,就得活活餓死。
王五一輩子講義氣,覺得不能丟下他們不管,就冒著風險留了下來。
沒多久,他就被清政府抓住。清政府為了向洋人獻媚,將他交給德華人,隨後被槍殺,頭顱還被斬下示眾。
大刀王五生前好友霍元甲知道這個訊息,派人去北京設法贖回大刀王五的頭顱,將他安葬了。
也算是條漢子!
-
18 # 覃仕勇說史
答:最先對大刀王五進行刻畫和宣傳的,是近代武俠小說開山鼻祖之一平江不肖生著作的《近代俠義英雄傳》。
該書以大刀王五營救譚嗣同為引,帶出大俠霍元甲本傳,再在從中穿插介紹清末各路英雄豪傑。
按照書裡面的說法,譚嗣同就刑時候口占的絕命詩中“去留肝膽兩崑崙”,一指康有為,一指大刀王五。
本世紀初,李敖大師為角逐諾貝爾文學獎,曾嘔心瀝血創作《北京法源寺》,書中也以大刀王五為主角。
可見王刀王五其人,是一個時代的俠義英雄符號,名垂千秋。
那麼,如此一個義薄雲天的俠義英雄,他的最終結局是怎麼樣的呢?
不同資料有不同的說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戊戌變法”失敗後,大刀王五心灰意冷,厭倦了風雲,攜大刀歸隱林下,優遊度日,平淡無奇以了此殘生,安然辭世。
這種說法,心地善良的人們感到欣慰,畢竟,相對於譚嗣同的喋血橫死,大家都希望好人好命,英雄可以善終。
但大刀王五是個英雄人物,在很多人眼裡,英雄人物必須有個英雄的死法,即使遺憾,也要轟轟烈烈。
也許是為了滿足人們這種扭曲的心理,另一個關於大刀王五的結局悄然流行: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王五為保護國家和人民的財產,拔刀而起,帶領徒弟抗擊侵略者,不幸被德國兵亂槍打死,一代大俠悲壯殞滅。
好嘛,這才是英雄的死法!
很多人歡呼喝彩,認為王五就應該這樣死才過癮,才與他的大俠之名相符。
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可靠資料支援——其中抵抗侵略者的情節,直接就是短篇武俠小說《馮婉貞》的翻版,不過以悲劇收場,滿足了眾市井讀者的獵奇心。
不管如何,以上兩種說法各有支持者:良善的人希望是第一種;獵奇者希望是第二種。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之子劉鵬年,倒是提供了另一個最接受事實真相的說法,但很多人難於接受,所以未能流行。
不過,劉鵬年自己說了,他的父親劉光第曾帶他拜訪過王五,他自己還正式拜王五為師習武,與王五是師徒關係,自己相當清楚師父的結局。
劉鵬年說,庚子匪亂,京城的眾多達官貴人紛紛遠遁避難,帶不了的財物就交給開鏢局的王五看管。拳匪打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但很多人卻是想在亂世中渾水摸魚、發國難財的,到了京師瞎搶一通,聽說王五處保管有大批財物,一個個垂涎三尺,成群結隊前來索要。王五義正辭嚴地拒絕說:“吾既許,為守之矣,必取,死我而後可。”拳匪也知王五武功蓋世,不敢貿然動手,而從暗中拔槍,“砰”地一槍就把王五打死了。
名震天下的俠義英雄,就這樣猝死於黑槍之下,是有些窩囊。
-
19 # 花木童說史
大刀王五,滄州人,晚清武林名俠。自幼酷愛武術,曾拜俠客雙刀李鳳崗為師,在眾師兄弟中排行老五,所以大家都叫他王五。
王五非常有武術天賦,應該算武俠小說裡所說的骨骼清奇型別。幾年時間武功就跟師傅李鳳崗不相上下。李鳳崗覺得自己已沒貨再教授王五了,遂贈送王五一把“青龍偃月大刀”,讓他投奔師伯劉仕龍,在他門下精修武功。
幾年後,王五藝成出關闖蕩江湖,廣交天下英雄豪傑。王五武功高強,為人仗義,很快在江湖上聲名鵲起。因其擅使大刀,所以江湖中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
同治十年,為解決生計問題,王五來到了北京到一家鏢局當了鏢師。王五押鏢從未失過手,而且一路行俠仗義,路遇窮苦百姓都會慷慨解囊。王五也因此俠名遠播。
光緒三年,王五在北京半壁街自己開了一家順源鏢局。順源鏢局收費合理,也十分講信譽,加上王五的江湖威名,所以生意十分火爆。
甲午戰爭大清戰敗後,王五、霍元甲等江湖大俠都對國家的孱弱感到憂心。於是開始開館授徒,宣揚強身健體,保家衛國。
王五在開館期間,結識了很多愛國義士,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王五很佩服譚嗣同,與之結義兄弟,不僅親授他刀劍之法,還派徒弟負責保護譚嗣同。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捕。王五多方營救無果後,決定劫獄。但譚嗣同堅決不同意,他一心要以鮮血祭奠變法。譚嗣同被殺後,王五悲痛欲絕,自此更加堅定了為國獻身的決心。
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王五率弟子積極抗擊侵略者。由於王五非常有號召力,後來跟隨者越來越多,給侵略者予以沉重的打擊,很快王五就在八國聯軍那裡掛上了號。
後來,清廷和八國聯軍議和,結果反過頭來幫助八國聯軍剿殺愛國義士。而王五的武館也在清兵的帶領下,被八國聯軍團團包圍。王五為不牽連大家,放棄了抵抗隻身赴義。
不久,德軍在前門外槍殺了王五,並將他的頭懸掛在城門上。據說王五死後仍“嚼齒怒視,目光炯炯如生。”
天津的霍元甲聽說王五被殺的訊息後,隻身趕往京城,趁著夜色將王五的頭偷偷取下,將他埋葬在北京郊外。
-
20 # 靈石蘊
大刀王五住在京師,開了一家順源鏢局,是京師豪俠,也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他祖籍河北滄州,回族人,本名王正誼字子賓,師從武術名家李鳳崗,在師門排行第五,被叫做小五子,後來急公好義名聲日盛,又擅使大刀,被尊稱為大刀王五
王五的死有很多傳說,這裡例舉兩例,一個來自王五後人的描述,一個是當時文人寫的王五傳記
據他說,王五十分痛恨洋人,早些年參加了義和團,庚子年間帶領鏢局夥計圍攻過西交民巷的外國大使館,洋人佔據北京後,要求清朝交出王五。清兵來抓人之前有朋友傳遞了資訊,但王五認為好漢做事好漢當,清兵來了就跟著去了。最終被槍殺於德軍司令部,當時同死的還有六人,四個義和團,兩個鏢局夥計
王新的說法來自於他的祖母章氏,章氏是王五第三任妻子,1960年去世,享年98歲
王五傳是近代詩人劉鵬年寫的,他是南社成員劉澤湘的兒子,少年時見過王五,25歲那年為王五立傳
在傳記中,也提到了王五死因,不過和王家子孫說的不同,在傳記中,王五並非死於清兵或者德軍。1900年,北京鬧義和團兵荒馬亂,很多殷實人家都逃離了京城,有些人家財產帶不走,就送到順源鏢局託王五保管。義和團來源複雜人員參差不齊,有一些拳民找到王五,要求王五交出那些財物。面對拳民,王五對他們說,我既然接了鏢就要對鏢負責,讓我交出財物也行,從我屍體上踏過去拿吧。這時,拳民中有個拿燧發槍的,舉槍就射,王五亡故
兩種死因,都有較為權威的出處,個人相信王家後人說的,他們家還存有不少王五遺留下來的貴重物品,如果是拳民所為,家中應該被搶砸才對。當然,事情過了一百多年,當時具體什麼情況,誰也不知道了,各位朋友,你們認為誰說的是真呢
回覆列表
大刀王五是清末十大武林高手之一,據說能耍得一手好刀,為人行俠仗義,所以被稱為“大刀王五”。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心懷國家。不過大刀王五的故事,今天的年輕人知之甚少。
王五不是他的真名,他原名叫王正誼,是河北滄州人。在他3歲時,由於他的父親去世,家道中落,被迫與母親相依為命,受盡了疾苦。等到年紀稍大之後,他就進山中跟一位大刀師傅學習武藝,練成了一身好武功。
由於他在眾多師兄弟中排第五,所以被稱為“五子”;後來因他刀法純熟,行俠仗義,所以江湖上的綠林好漢都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當時河北、山東一帶的好漢沒有不知道他的。
可惜清末時局動盪,就連行俠仗義的大刀王五也不能獨善其身。王五和變法義士譚嗣同是故交,兩人惺惺相惜,但譚嗣同後來被慈禧太后下令斬殺,只有王五獨自前去給他收屍。
甲午戰敗後,清廷一味向日本求和,與日本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土賠銀。譚嗣同等人參加了戊戌變法,希望救國圖存。
可是由於慈禧太后的干預,戊戌變法慘遭失敗,而譚嗣同等六人也被押赴菜市口斬殺。為了折磨譚嗣同,慈禧太后特別下令劊子手使用鈍刀,而不準使用鋒利的刀刃。譚嗣同臨死前留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筆,然後慷慨就義。
王五和譚嗣同原本就是老朋友,他十分佩服譚嗣同的所作所為,一直偷偷幫助變法義士做了不少事情。在譚嗣同死後,大刀王五出於義氣為譚嗣同收殮了屍體,並設靈堂祭奠了七天,才將譚嗣同安葬。為了給譚嗣同報仇,王五曾多次策劃暗殺慈禧太后,但都沒有得手。
1900年,王五參加了義和團運動,四處殺洋人、燒教堂,結果八國聯軍以此為藉口進攻北京。慈禧太后為了求和,下令清軍鎮壓義和團。王五經營的順源鏢局已經暴露,被清軍團團圍住,他手揮大刀奮力衝殺,但最終還是倒在了清軍的槍炮之下,就此殞命。
清軍把他視為亂黨,砍下了他的頭顱,掛在城牆上示眾。據說後來,大俠霍元甲不忍他遭此凌辱,連夜爬上城頭將王五的頭顱盜走,才使其入土為安。一代大俠大刀王五,自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