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寫乎
-
2 # 莒國小嚴
1932年,錢鍾書在清華園認識了無錫名門才女楊絳,一見鍾情,第二年,錢鍾書與楊絳便舉辦了訂婚儀式。據說這個書生氣十足的清華才子,在家裡對楊絳關懷備至,錢鍾書每天早起做早餐,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老。
錢鍾書之所以能夠對楊絳感興趣,產生愛情,肯定是因為楊絳的才與貌,兩者正所謂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可是過日子並不是靠著最初的激情,而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能夠相互扶持。
1941年暑假,他獲悉清華將重聘他回校任教,於是他辭去了藍田師範的職務,回了上海,他住在家中,一心一意等清華的聘書。可是,遭小人暗算,聘書遲遲未寄。
他留在了上海,他們一家在這淪陷的孤島一呆便是八年。她的父親去世了,他家的經濟條件也已大不如前,他們不願向家中求助,她趕很遠的路去郊區上課,辭了傭人,包攬了一切家務,自己劈木柴,和他一起自制煤餅,他也一再要求震旦給他加課時,兩人縱是這樣辛苦,仍敵不過物價飛漲。
貧窮摧毀了他們一家的身體,她持續不明原因低燒,他幾乎每年生一場大病,他們的寶貝“阿圓”也得了骨結核差點死去。比之他們在巴黎在牛津的美好歲月,這是一段太過艱難的歲月。
可是,他們的日子依然過得生動有趣,她劈柴做飯的時候,戲稱自己做了“灶下婢”,他逗女兒,有什麼好吃的總“欺負”她,說“baby no eat”(寶貝不能吃),看她發愣便哈哈大笑,他乘女兒睡覺,在她的肚皮上畫鬼臉,他總和她一塊淘氣一塊鬧。
生活的艱難,沒有折損他們事業的輝煌,他寫出了著名的《圍城》,這部作品讓“錢鍾書”這個名字被世人銘記,她翻譯出版了《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隨鐵大少回家》,創作了四幕喜劇《風絮》,被李健吾讚譽道:“我們開始發表楊絳女士的《風絮》,她第一次在悲劇方面嘗試,猶如她在喜劇方面的超特成就,顯示她的深湛面有修養的靈魂。”
戰爭終於在1949年結束了,那年夏天,他們被清華聘請,回到了北京,開始了新中國的生活。
只因在人群中與你的那一次相對視,便認定你是我一生的伴侶,無論是貧窮困難與富裕,我們都一起度過。之所以選擇彼此,是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彼此的眼裡都只有彼此而已!
-
3 # 江城知事兒
先說說楊絳吧,她出身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清逸溫婉,知書達理,是中國著名的作家(她所寫的《我們仨》 獲得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第一名),戲劇家(她所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翻譯家(她所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她淡迫名利,從2001年起,楊絳將個人稿費捐給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到2014年已累計捐款一千多萬元,將家中所藏存珍貴文物字畫,已於生前全部無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這種奉獻精神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
錢鍾書是個怎樣的人呢,他和楊絳一樣,都是文壇上的名人,是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其作品《圍城》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評。
在談楊絳和錢鍾書為什麼能廝守到老之前我想先說一下同樣是在民國時期的一對才子佳人——梁思成和林徽因,他們兩個人的顏值、才華、家境都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追求者也不少,為什麼能廝守到老呢,因為她們般配,家境般配,性格般配,人生觀理想追求般配,能夠相互尊重理解。
楊絳和錢鍾書也是如此,兩個人足夠優秀足夠般配,都是混文學的,兩人在清華大學相似,一見鍾情,成婚後一同出國留學(梁思成和林徽因也曾一同出國留過學,難道兩口子一起出國留學能增加感情,哈哈),一起為文學事業而奮鬥,在奮鬥的路上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
4 # 涯讀涯史
才子佳人,紅袖添香,大抵是中國成人童話中最幸福的一種結局。縱觀歷史,能夠得紅顏從一而終,大抵是種奢望。在古代,女子有才有德不易,而男人卻因自己的慾望、家族和社會的壓力往往三心二意,吃得碗裡看著鍋裡,這一現象到近代也未曾改變。而錢鍾書和楊絳卻應該是最令人羨慕的一對神仙眷侶。
楊絳,原名楊季康,1911年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夫妻相濡以沫,令人羨慕的婚姻生活。
當年在清華園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但當下都彼此難忘。錢鍾書其後寫信約會楊絳,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兩人開始鴻雁往來。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國學大師錢鍾書心目中,妻子楊絳無人可比擬。那楊絳先生是如何評價錢鍾書的呢?
在楊絳先生92歲時,曾經出版了一本紀事散文《我們仨》,該書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而痛的日子。
在該書附錄部門,有一件楊絳先生的墨跡,這是楊絳先生不多見的楹聯作為,是他題贈給錢鍾書先生的。聯語是:中書君即管城子,大學者兼小說家。戲贈“管”“城”作者。
她自己註釋中說,“中書君”“管城子”都是筆的別稱。《管錐編》《圍城》二書作者的筆名是中書君。從所周知,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即是上面兩本。楊絳先生將錢鍾書戲稱為管城作者,既符合實際,也趣味十足。更有趣的是,錢鍾書果真有個筆名,就叫中書君。
現在回頭再看這副楹聯,雖然兩位主人公已去,但濃情依舊在。兩位先生之所以能夠共同生活60多年,最重要的原因也在這副題聯中展現了出來,二人有著共同的興趣與愛好,不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地讀書和工作。兩人不僅是夫妻,更是朋友,也是情人。
-
5 # 作家桑妮
首先,最重要的錢鍾書這個才子不風流。其次,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目標。最重要的,二人彼此相愛,從未改變。
剛結婚的他們倆,真是“琴瑟和絃,鸞鳳和鳴”令萬千人豔羨的一對。
不久,他們一同去了英國,只因錢鍾書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獎學金,要到牛津讀書。於是,不願意和丈夫分開的楊絳女士,便毫不猶豫地中斷了清華的學業,遂與之同往。
異鄉的生活雖然很苦,卻讓世人看到了他們生活裡更多的美好瞬間。
初到牛津,她因不習慣異國的生活,便心生了鄉愁。一向笨手笨腳的他,為緩解她的這種不適,便在某一天的早上,趁她還在睡夢中時,起身到廚房做早餐去了。他是想用這最溫暖的方式來溫潤她的一顆思鄉的心。早餐很是豐盛,有煮雞蛋、烤麵包、熱牛奶,還有醇香的紅茶。如此他,亦是體貼屆裡的“鼻祖”,他不僅做了這豐盛的早餐,還體貼至極地把一張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上面後,才將睡眼惺忪的她叫醒。
當她坐在床上享用完這頓充滿著萬千愛意的早餐,忍不住幸福地對他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這言語,是為最美的情話,聽得他笑意盈然滿蘊在了心間。
愛的美好瞬間,還有無數。
比如,他們一起展開讀書競賽,像曾經的李清照和趙明誠一般,比誰讀的書多。通常,兩人所讀的冊數是不相上下的,不過比賽過程是令人心生暖意的,讀讀寫寫的,於嬉嬉鬧鬧之間讓日子從指縫間悄然愉悅地溜走,留下無數悠悠情趣,如何不讓世人羨煞。
不久,楊絳懷孕了,這可把錢鍾書給高興壞了,他開始學做家務,為的是能多分擔一些勞動讓楊絳好好養身體。他的歡喜,亦時刻流露出來,一日他竟痴人一般地對楊絳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就像你這樣的。”
得多愛,才能生這般的痴心呢!
楊絳對他亦好。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在生活是出奇笨拙的,因而學習之餘,她幾乎將生活裡的一切雜事都包攬了下來。她是做飯做衣,修窗換燈無所不會。
生女兒住院時,第一天,他到醫院探她,說,我打翻了墨水,弄髒了房東太太的桌布。第二天,說,檯燈壞了。第三天,說,門軸兩端的鋼珠掉了。而她則一律回答“不要緊”。果真,她出院回家後,桌布變白了,檯燈、門軸統統修好了。
他如同個孩童一樣,將自己放縱地沉溺在她這樣的愛裡。
楊絳的賢惠讓錢鍾書離不開她。
抗戰時期,日本人突然上門,卻在她的泰然周旋下敗興而歸,因為她早第一時間將錢鍾書的手稿藏好。解放後,她更親自帶著錢鍾書主動拜訪沈從文和張兆和,來修好曾經因錢鍾書寫文諷刺沈從文收集假古董的隔閡。還有,她家的貓咪和林徽因家的貓咪打架,錢鍾書欲拿起棍子為自家貓咪助威時,她則連忙勸止說“林的貓是她們家‘愛的焦點’,打貓得看主人面”。
正如此,她之賢惠淑德、沉穩周到,成了痴氣十足的錢鍾書與社交上的一道潤滑劑。
他們,亦是一對事業上的好伴侶。
1942年底,楊絳創作的話劇《稱心如意》在金都大戲院一上演即一鳴驚人,她因此迅速而紅。此際,錢鍾書便有了小落差,某天,他對楊絳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你支援嗎?”楊絳聽後,歡顏不已,便催促他趕緊寫,併為了讓他可安心寫作,她把家裡的女傭辭退了,包攬了所有家務。
昔日嬌生慣養的富家小姐,就此修煉成任勞任怨的賢內助。她的父親,因心疼她還曾不平地說:“錢家倒很奢侈,我花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女兒就給你們錢家當不要工錢的老媽子!”
不負所望,兩年後,那部驚豔世人的《圍城》成功問世,豔絕了無數座城、無數個國家。他的名氣,亦是世人皆知,然而,他在《圍城》中的序中只是說:“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裡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地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
也是。在這一生一世裡,最愛他的,最懂他的,始終是她。
曾經,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於是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他們這愛,經得起風花雪月,也蹚得過柴米油鹽。
-
6 # 有態度的女王展顏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婚姻是第一眼就認準彼此的人,是於千萬人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靜心等待與彼此的相遇、相知、相戀、相守。錢鍾書,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代表作《圍城》。
楊絳1911年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被稱為: “清華校花”。
1932年,楊絳在清華大學認識丈夫錢鍾書。丈夫錢鍾書曾評楊絳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據說,社會學家費孝通一生都對楊絳傾心不已。
多年前,楊絳初見錢鍾書,沒有客氣寒暄,也沒有誇獎讚美。沒想到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她竟然也跟著緊張地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聖經》有言:“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文壇伉儷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便應了這句話。
在楊絳懷孕時,錢鍾書諄諄囑咐: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她說:我要一個像鍾書的女兒。
愛女阿瑗出生時,錢鍾書說:“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楊絳說女兒是自己“平生唯一的傑作”。
楊絳和錢鍾書平時酷愛讀書,並在家裡開展讀書競賽。讀讀寫寫,嘻嘻鬧鬧間,讓兩人的婚姻生活充滿了脈脈情趣。
他們之間惺惺相惜,彼此關愛,在艱難歲月裡,夫妻兩人相濡以沫走過無數個春華秋實。
錢鍾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大概每一個男人都想擁有一個集妻子、情人、朋友于一身的女人。在錢鍾書眼裡,楊絳就是集三者於一身的良婦知己,最好的愛情莫過如此。
然而,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1997年和1998年,女兒和丈夫相繼離世,昔日其樂融融的家庭不復存在,留下楊絳孤單一人。
從此,楊絳深居簡出,很少接待來客,開始悉心整理錢鍾書的手稿。
她把沒有愛人的家比作客棧,她在尋覓最後的歸途。
有一日,楊絳曾經的追求者,社會學家費孝通前來拜訪楊絳。他對當年的心上人還是情有獨鍾,便帶著自己的著作來請楊絳“斧正”。
舊友重逢,喜上眉梢,彼此開心交談。然而,在送別費老時,楊絳淡淡地說:“樓梯不好走,你以後再不要知難而上了。”費老瞬間領悟了她的意思,從此徹底死了心。錢鍾書曾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這就是最好婚姻的詮釋。愛情不一定要轟轟烈烈百轉千回,只要彼此心照不宣,抬眼間滿溢溫柔就已足夠。只為你一人踏入圍城,只為你一顆心傾情相守。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起來,楊絳和錢鍾書都是江蘇無錫人,且都是家境殷實的書香世家。原本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社會,這樣一對男女的結合,往往是長輩眼裡的天賜良緣。
當然了,其實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在那個年代還是很時髦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楊絳和錢鍾書)
事情要從1932年的春天說起。
那一年,原本在東吳大學讀書的楊絳,由於學校鬧學潮,遲遲不能開學。而她又心心念念想讀清華大學外語系,所以她乾脆北上求學。
只是到了北京後,她才得知,清華大學那一年不對南方招生,這樣一來她就只好去考燕京大學了。
憑著優異的成績,楊絳順利地拿到了燕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不過就在這時,楊絳打聽到清華大學雖然不招生,但是可以借讀。
楊絳聽到這個訊息後,立刻放棄了燕京大學的學籍,做了清華大學外語系的借讀生。
那是入學不久的時候,楊絳遇到了清華大學裡的名人——錢鍾書。
說起來,錢鍾書早在年少時便在國文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9年,錢鍾書報考了清華大學,然而他卻給學校出了難題。
原來,錢鍾書的國文和英文都幾乎拿了滿分,但數學卻只考了15分。
學校實在是愛惜他的才華,所以就破格錄取了他。
事情發生後,錢鍾書就成了清華大學裡的名人。
在古月堂前,楊絳和錢鍾書偶遇了。只是匆匆一眼,彼此就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錢鍾書本想託朋友代為表達心意,但是朋友卻告訴他,楊絳已經有了男友。
一急之下,錢鍾書給楊絳寫了一封信,並把她約了出來。
兩人見面後,錢鍾書便迫不及待地告訴楊絳,他沒有訂婚。而楊絳也老實地說,她也沒有男朋友。
這讓錢鍾書大大地寬下心來,從此後便鴻雁傳書,密密地給楊絳寫信。
(錢鍾書)
按說,此時的楊絳已經21歲了。擱一般家庭,早就張羅著給她找姑爺了。但楊絳的父親楊蔭杭由於留學國外,思想上非常開通。再加上他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因此楊絳不僅得到了和男子一樣接受教育的權利,而且在婚姻大事上,楊蔭杭也堅持兒女婚姻兒女做主的原則。
好巧不巧的是,錢鍾書雖然出身富貴,是家裡的寵兒,但家人一直支援他多讀書,也沒有對他有催婚的行為。
所以,民國時期諸多才子追求的自由戀愛,這兩個人竟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自由戀愛往往要接受長輩的挑剔,而楊絳和錢鍾書雖然兩情相悅,但還並沒有到見對方家長的時候。不過,在錢鍾書放假回家後,兩人還保持著書信往來。結果信被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收到了,而且錢基博似乎並沒有考慮到兒子的隱私權,而是拆開信便讀。這一讀就大大地高興起來,並連聲誇讚楊絳乃聰明人語。
原來,楊絳在信中和錢鍾書說,他們兩人同意,也只是兩個人交往的前提。若是論到婚姻,還是要徵得父兄們的同意,那才叫真的同意。
交往3年,楊絳和錢鍾書步入了圍城。
這一年,錢鍾書考取了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要到牛津大學繼續深造。
楊絳考慮到錢鍾書一向不擅長打理自己的生活,所以她決定中斷學業,和錢鍾書一同出國。
在國外,錢鍾書和楊絳最喜歡把時間花在圖書館裡。
當時楊絳覺得學費太過昂貴,所以她就只做旁聽生。由於不用完成作業,她就把剩下的時間,有計劃地用來讀書和自學。
(錢鍾書和楊絳出國前所照)
兩人當時在學校外面租房而居,三餐和衛生皆由房東負責,因此少了做家務的苦。但生活處處皆要開支,而楊絳簡直是天生的生活小能手,讓錢鍾書從來沒有為生活的事情煩惱過,因此二人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當然錢鍾書也有不高興的時候,錢鍾書愛書,看到好書就挪不開腿。
楊絳考慮到回國不好打包,就總是哄他說下次買。結果有時候等他再去看時,那書已經被別人買走了。這讓錢鍾書很不高興,便在日記裡氣憤憤地寫道:“婦言不可聽。”
回國後,楊絳總記著他那份委屈,所以每次生活開支有結餘時,她就拿給錢鍾書,要他買書。但由於是抗戰時期,生活物資很緊缺,錢鍾書反而不肯都拿去買書,而是隻取一小部分聊以買書自娛。
後來,楊絳看到房東準備的伙食越來越差,而錢鍾書又在飲食上害起了思鄉病,所以她乾脆另賃了一處離學校更近的房子,併為著錢鍾書的腸胃單獨起了爐灶。
不過,做第一頓飯的卻是錢鍾書。
原來,楊絳一向晚睡晚起,而錢鍾書則是早睡早起。
當楊絳早晨起來時,看到錢鍾書已經把早餐擺了在了她床頭。這讓楊絳又驚又喜,因為在她眼裡,錢鍾書向來在生活上是笨手笨腳。然而他卻像變魔術一樣做出了愛心早餐,且一做就做了一輩子。
(錢鍾書的全家福)
楊絳懷孕後,錢鍾書高興地手舞足蹈。
在那段時期,錢鍾書一邊刻苦學習,一邊細心照料著楊絳。不一會他又告訴楊絳,他不要兒子,他要女兒,只要一個,像她的。
後來,楊絳由於到了預產期,卻毫無動靜,於是住進了醫院。
錢鍾書從學校到醫院得坐公交車,但有時候沒有,他也就步行到醫院去看望楊絳。
每次去,錢鍾書都會告訴楊絳,家裡的門被弄壞了,燈被砸了,桌布被墨水染了……楊絳總是說,不要緊。
待楊絳出院後,那些問題真的都被楊絳解決了。
這讓錢鍾書對楊絳非常佩服,且從此後對她說的話更加深信不疑。
除了在生活上,兩人互相關心外,在志趣上,兩人亦十分投脾氣。
楊絳在40年代先後寫過《稱心如意》《弄假成真》等劇本,並且還陸續公演。
錢鍾書看到後也摩拳擦掌,告訴楊絳,他也要寫一本小說。
楊絳當然很支援他的想法。為了讓他安心寫小說,楊絳辭退了女工,自己不光承擔了所有家務,還要照顧年幼的女兒。
楊絳的父親看到後,心疼不已。只好自嘲地說,錢家是有多大的派頭,竟然把他精心培養的女兒拿來做了老媽子。
正是在楊絳的支援和鼓勵下,錢鍾書寫成了讓世人追捧不已的《圍城》。
楊絳和錢鍾書經歷過政治風暴,吃過不少苦,但是他們總是非常樂觀地面對困境,並且依舊保持著做學問的快樂。可以說,兩個人在文學創作上都留下了非常有價值的文學作品。
錢鍾書病逝後,楊絳不顧年邁,著手把錢鍾書留下來的幾麻袋手稿整理出來,並陸續出版。
此外,楊絳在90高齡時,不光翻譯了《斐多篇》,還先後以回憶的方式寫了散文集《我們仨》和《走在人生的邊緣》。
其實,縱觀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兩人由於志趣相投,在才華上又棋逢對手,而這正是兩人彼此吸引和能持久相處的秘訣。此外,兩人都不是在生活上追求浪漫的人,簡單生活,相濡以沫,這反而讓他們的婚姻歷久彌新,牢不可破。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婚姻長久的秘訣就是兩人的三觀相似,愛好相同,又都懂得珍惜對方,這樣的夫妻才能長相廝守,不會落入“圍城”的陷阱。
(參考史料:《我們仨》等)
-
8 # 紅紅正者無敵
說到楊絳先生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就想到了楊絳先生《我們仨》的一句很經典且又很悲涼的一句話: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我看過她們的愛情故事,也看過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很打動人心,很淒涼……寫到最後一個個都離開了人世間,只剩下楊絳先生留在這個世上:“我們仨人就此失散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看到此時此景,忍不住淚流滿面……
我可以這麼說:民國時期最賢惠丶最有素質丶最好的民國女人就是楊絳先生。那個時期的民國男人和女人都有點亂,說的通俗點就是民國時期文化流氓很多。唯獨楊絳和錢鍾書先生是民國時期的一股純純清流……
他們倆人能長相廝守終身,主要還是倆人有相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現代話來講三觀很正,很合得來,有共同語言和愛好,志同道合,心有靈犀一點通。所謂風雨同舟者,必先志同道合也!特別是楊絳先生很大氣,心胸開闊,恢廓大度,從不計較得失。做人很簡單純樸,在她身上體現出一種精神,一種高貴,一種令人心儀的氣質。簡單做人,簡單做事,簡單生活。所以錢鍾書先生能邂逅楊絳先生真的人生一大驚喜,一大幸運!錢鍾書先生性格有點獨特,有點古怪,有點孩子氣,且有幾分易燃易爆楊絳先生性格很溫和,從不發脾氣,什麼人都與楊絳先生合得來。楊絳先生很會理解體諒別人,理解別人,就是有種寬宏大度的胸懷。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中的故事很催人淚下……楊絳在《我們仨》裡寫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這個三口之家,很樸素,很單純,溫馨如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時光靜靜流逝著,再美好的故事總有謝幕的一天……
錢鍾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這對文壇伉儷的愛情,不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鉤的浪漫,更融合了兩人心有靈犀的默契與堅守。縱然斯人已逝,而楊絳先生的深情依舊在歲月的輪迴中靜水流深,生生不息……
-
9 # 亭亭玉立18114
民國才子多風流,但錢鍾書絕對是一個例外,他一生除了楊絳再無其他緋聞女性。
他們的愛情可以說是一見鍾情。楊絳的清華夢比較坎坷,但也是在清華園裡遇到了大名鼎鼎的清華才子錢鍾書,二人一見如故,侃侃而談,互相解釋都正單身中,一見鍾情。
一段愛情持久迷香,往往要經歷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相守,才能有它最好的味道。他們戀愛了,那個年代除了約會,主要是寫情書交流,楊絳曾寫到:“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徹終不受障礙”,可見楊絳的聰明處事之道。
他們婚後,錢鍾書英國留學,楊絳當時沒有她所學專業,她自學也依然追隨。錢鍾書生活幾乎不能自理,且課業繁重,在英國一直是楊絳料理生活,而且也不忘學習。這樣的錢鍾書也會學著去為楊絳做一頓早餐,他們深喑夫妻之道,恩愛異常。
楊絳一生成就不在錢鍾書之下,但她總說她首先是錢鍾書的妻。錢鍾書曾寫到:遇到她之前,我未想過要結婚,遇到她之後,從未後悔過與她結婚。婚姻不易,但他們一生相互扶持,琴瑟和諧,相愛到老。
錢鍾書寫給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所以有了他們的經典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告訴我們,最好的愛情既要有乍見之歡,又要有久處不厭。
他們的婚姻相處之道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們的一生值得我們尊敬。
-
10 # 聊生活百味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他們被稱為民國文壇的絕世情緣,但楊絳談起與錢鍾書的婚姻時卻說:我們門不當戶不對2016年5月25日,也就是今天早晨,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先生夫人楊絳在北京病逝。其實,一個半月後的7月17日,就是楊絳的105週歲生辰了。楊絳先生晚年設立“好讀書”獎學金;續寫《洗澡》;堅定維權保護錢先生手稿;十餘年來筆耕不輟,老人家在網路時代依然備受讀者關注。
而她與錢鍾書的愛情故事更是讓人羨慕。 錢鍾書和楊絳也許真的上輩子就是夫妻,否則兩人郎才女貌,在相遇之前卻從未談過戀愛,而一碰上就一見鍾情並攜手終身呢? 錢鍾書後來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兒,只為我出嫁了,就成了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其實我們兩家,門不當,戶不對。他家是舊式人家,重男輕女。女兒雖寶貝,卻不如男兒重要。女兒閨中待字,知書識禮就行。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並重,女兒和男兒一般培養,婚姻自主,職業自主。而錢鍾書家呢,他兩個弟弟,婚姻都由父親做主,職業也由父親選擇。 錢鍾書的父親認為這個兒子的大毛病,是孩子氣,沒正經。他準會為他娶一房嚴肅的媳婦,經常管制,這個兒子可成模範丈夫;他生性憨厚,也必是慈祥的父親。 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的最可貴處。他淘氣、天真,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成了現在眾人心目中博學而又風趣的錢鍾書。他的痴氣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但是這個錢鍾書成了他父親一輩子擔心的兒子,而我這種“洋盤媳婦”,在錢家是不合適的。但是在日寇侵華,錢家整個大家庭擠居上海時,我們夫婦在錢家同甘苦、共患難的歲月,使我這“洋盤媳婦”贏得我公公稱讚“安貧樂道”;而他問我婆婆,他身後她願跟誰同住,答:“季康。”這是我婆婆給我的莫大榮譽,值得我吹個大牛啊!
我1938年回國,因日寇侵華,蘇州、無錫都已淪陷,我孃家、婆家都避居上海孤島。我做過各種工作: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兼高中三年級的英語教師,為闊小姐補習功課,還是喜劇、散文及短篇小說作者等等。但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實苦。但苦雖苦,也很有意思,錢鍾書承認他婚姻美滿,可見我的終身大事業很成功,雖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體力,不算冤枉,錢鍾書的天性,沒受壓迫,沒受損傷,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氣和痴氣,這是不容易的。實話實說,我不僅對錢鍾書個人,我對全世界所有喜讀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
11 # 研明Yanming
錢老和楊老這一對夫妻能一生都相敬如賓,是因為他們始終以賓相處,至於賓裡帶有多少愛的成分和情的成分,外人無法揣度到,只能斷定他們的愛情不俗,在那個年代他們只要一個孩子的行為很罕見,錢老本身絕不是好色慾之人。
從楊先生的著述來看,她是個有信仰的人,對待生命的態度很從容,這樣的人是解脫慾望的人,俗世的物慾橫流不能羈絆她,社會和家庭的煩惱更不能影響到她,這也保證了家庭的和睦。
-
12 # 霜月秋風
你看過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寫錢鍾書,以及他們女兒的故事,一直以來,他們生活平淡中的至情,盡在此書,這書和他們生活,感覺就像川菜名菜開水白菜一樣,名字平凡,情節平常,但中有深情,好多年我都忘不了。說起我得再讀一遍
-
13 # 娛樂新趨勢
民國時期文人的風流韻事數不勝數,但錢鍾書和楊絳這一對卻偏偏是一個例外。
他們之所以能夠不離不棄相愛多年未變,不僅是兩人家世相當,才學也是不相上下,最難得的是,他們的性格又恰好互補,錢鍾書是孩子心性,完全不通世俗,偏偏楊絳肯照顧他的生活,替他處理世事。世間最完美的結合,應該莫過於此。
-
14 # 白sir讀書
在民國那些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中,結局最完美的可以說是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了。1932年,錢鍾書與楊絳因為求學相識於清華大學,最好的一見鍾情就是,錢鍾書說:“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朋友。”這段世紀佳緣由此展開。三年後,24歲的楊絳和25歲的錢鍾書步入婚姻的殿堂。後來楊絳和錢鍾書一起留學英國,兩個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他們兩個可以說人生從相識開始,道路都是攜手一起走的,對於錢鍾書來說,楊絳是妻子,是紅顏知己,是創業夥伴。他們兩個的生活中有靈魂的交流,兩個人有共同的愛好和事業,有生活和事業的交集,這可能是兩個人相守到老的因素之一。楊絳的性格秀外慧中,充滿靈性和悟性,不僅是美女,更是才女,也難怪錢鍾書能夠說出:“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過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結婚。”這樣的話,楊絳確實是一個完美的伴侶。
楊絳憑著自己足夠優秀,才能夠讓錢鍾書對他始於顏值,終於才華,陷於人品,才能夠和錢鍾書相守一生也不感到厭倦。錢鍾書事業有成,楊絳也有所成就,錢鍾書名揚國內,世人對他崇拜有加的時候,錢鍾書說:“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贈予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試想,這樣優秀到在各方面都能滿足錢鍾書所想的女子,有什麼理由不與她享受到老。
-
15 # 老照片
民國才子大多風流,很多人是因為處在清末民初兩個時代交替之中,往往按照古禮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夫妻之間沒有經過戀愛了解階段直接結婚,更談不上琴瑟合鳴,情投意合的愛情。沒有愛情做基礎的婚姻往往脆弱。再就是,舊時代一個男人三妻四妾的風俗還存在,人們也默許這種行為。錢鍾書和楊絳的婚姻之所以能夠有完美的過程和結局,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精神層面,他們心心相通,堪稱靈魂知己。文學,這最富魅力的共同的專業和愛好,使他們彼此欣賞,彼此理解。
再就是,錢鍾書博學多才,是天生的學者,在情愛方面,他有句名言:“愛情的最高境界是:選擇一次就是一生。”這種理念之下,錢鍾書的選擇定是非常慎重,同時也相當幸運。楊絳無論家世、才貌都與他勢均力敵。但在應對現實方面,又猶為精明,是他的保護傘和賢內助。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們做到了“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環境是好是壞,是健康是疾病,是成功是失敗。我都要支援你、愛護你、與你同甘共苦,一直到我離世的那天。”後來,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楊絳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才子風流,但是如才子遇到集妻子、情人、朋友于一體,甚至比期望的女人還要好的女人時,他的風流就只給她一人了。同時,才女遇到讓她折服的才子時,付出也會心甘情願。這就是最美愛情與婚姻:錢鍾書與楊絳。
回覆列表
楊絳於5月25日凌晨去世,享年105歲。哀悼!
(一)楊絳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二)與錢鍾書相識相戀的過程
2007年,楊絳出版《走到人生邊上》中,講述了她與錢鍾書相識相戀的過程。
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
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
在牛津,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三)楊絳高尚的人格魅力
還是要從楊絳的《走到人生邊上》中尋找答案。
(1)豁達的人生觀。102歲的楊絳,是“生命的烤火者”,她的生命和文字質樸厚重,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我們只需要敞開心,完全地敞開心胸去接受和吸收。
(2)淬鍊淡泊豁達的人生態度。她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楊絳充滿智慧的思想和洞徹世態的豁達正是這個時代青年人所忽略的。早年為支援錢鍾書寫作《圍城》,她甘為灶下婢,換錢給家人買肉吃。丈夫和女兒去世後,年近九旬的楊絳強忍悲痛,獨自打掃戰場,她殫精竭慮地整理錢鍾書上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外文筆記,出版了厚重的《容安堂館札記》、《錢鍾書手稿集》(40卷)等,並完成回憶錄《我們仨》,自豪而悲憫地追憶“我們仨”的神奇組合和離散,嘔心瀝血只為“逝者如生,生者無悔”。”
(3)孜孜不倦的學術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朝聞道,夕死可矣”。
(4)“大我”的崇高境界,這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她說:“我今年100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100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
這樣的人,想不和愛人白頭偕老都難。
參考書:《走到人生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