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趣講史

    我覺得唐代戰神最合適的是薛仁貴吧!原因如下。

    薛仁貴

    薛仁貴(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是南北朝時期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屬於河東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有臂力,長成務農,娶妻柳氏。

    唐貞觀後期,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從貞觀十八年( 644年)秋開始,即調集軍資糧草和招募軍士,積極進行戰爭準備。薛仁貴就到將軍張士貴處應募,被收為部屬。

    從軍之路

    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於洛陽出發出征高句麗。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唐朝將領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無人能救,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頭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於是撤軍,劉君邛被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貞觀十九年(645)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句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25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唐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單騎衝陣,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

    顯慶二年(657年)閏月,右屯衛將軍蘇定方進軍西突厥,征討反叛的阿史那賀魯。薛仁貴上疏說:“臣聽說師出無名,所以戰事不會成功。明示天下敵人是賊寇,那麼才有降伏敵人的可能。現在泥熟依仗一向擁有的才幹,不願屈居賀魯之下,結果被賊寇擊破,妻兒子女都被俘虜。漢兵之中有在賀魯諸部落得到被擊破的泥熟等人的家眷人口,將要把他們充入賤籍,處置方式是妥當的取回並且送還給泥熟等人,仍然一樣賞賜。那麼即同情憐憫了泥熟等人無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讓百姓明白清楚賀魯等部性如賊寇,知道陛下恩澤廣佈。”唐高宗聽取了他的意見,派遣人搜尋賀魯部的人送了回去,於是泥熟部的人請求跟隨唐軍效命。

    顯慶三年( 658年),唐高宗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千餘級。

    顯慶四年(659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著,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直取敵將。那個敵將懾於薛仁貴勇武,來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貴生擒。十二月,薛仁貴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

    他的武功高強、勇於力戰、長於用兵、有勇有謀,忠於職守,又救過皇帝的命,三箭定天山。與溫沙門大戰於橫山,匹馬當先,無人能當。曾經射殺外族3品將軍7人,三軍統帥2人突厥小可闡,吐蕃未氏那木,影響巨大。所以理因是唐朝的戰神。

  • 2 # 雅兒達的朝陽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賜諡“景武”,陪葬昭陵。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今多已失傳。

  • 3 # 尚書留顏

    應該是李靖的徒弟蘇定方,蘇定方所處的唐高宗前期,唐朝軍事力量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峰,也是持續了2000年的整個中央帝國軍事上的最高成就。四海之內皆臣服

  • 4 # 小草32332826

    那一位都不是,能稱得上戰神的只有一位,那就是郭子儀,安祿山多厲害,把唐玄宗李隆基直接趕出了長安城,間接造成楊貴妃的死亡。最後還是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他才是大唐的中流砥柱,扭轉乾坤的人。

  • 5 # 我家的貓叫皮蛋

    李靖、徐世績、蘇定方、薛仁貴四人可都是大唐的戰神,一時的風雲人物,在大唐如雲的將星中這四人也是出類拔萃的,但是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四人還是有高下之分的。

    第四名:薛仁貴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

    薛仁貴於貞觀末年投軍,為大唐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公元683年,薛仁貴去世,享年七十,死後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仁貴最著名的典故就是“三箭定天山”,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反唐,薛仁貴率軍前往征討,陣前鐵勒部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鐵勒敗軍,擒其葉護(首領)兄弟三人。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

    薛仁貴的武藝在四人中絕對是最高的,即使是整個大唐薛仁貴的武藝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行軍打仗主要靠的是統率之才,平定高麗時李勣是總指揮,薛仁貴只是參與者;薛仁貴在大非川和吐蕃的戰役中大敗。

    薛仁貴雖然武勇過人,但也只能屈居第四。

    第三名:徐世績

    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是隋唐演義中智多星徐茂公的原型,實質上演義完全弄反了,李勣是個將帥之才而不是羽扇綸巾的謀士。

    李勣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公元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李勣為大唐開疆拓土,隨秦王李世民擊敗宋金剛、擊擒竇建德、平定王世充、大破劉黑闥及徐圓朗等人。又與趙郡王李孝恭、嶺南道大使李靖等一同擒獲輔公祏、平定江南。

    李勣乘薛延陀內亂之機,又縱兵擊破薛延陀殘部,徹底滅亡薛延陀政權。唐高宗時期,李勣任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再次出征高句麗。李勣揮軍直進,連取新城、南蘇、木底、蒼巖 、 、辰夷等城。並與契苾何力等部合圍平壤。九月,唐軍攻克平壤,高句麗滅亡。

    李勣是大唐赫赫有名的戰神,位列第三略有委屈。

    第二名:蘇定方

    蘇定方,名烈,字定方,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里。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開始為唐朝效力,並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公元657年,蘇定方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並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蘇定方歷任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禦。

    公元667年,蘇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諡號“莊”。

    蘇定方號稱滅國神將,參與了西滅突厥、滅西域數國、滅百濟之戰、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

    蘇定方治軍很嚴,軍紀很好,蘇部幾乎沒有燒殺搶掠,這在封建王朝軍隊中很少見的。

    嚴格的說蘇定方和李勣兩人功績相當,但是蘇定方長期被民間評話和隋唐演義莫名其妙的汙衊成了反派奸賊,處於同情,蘇定方位列第二。

    第一名:李靖

    李靖,字藥師,唐朝最傑出的軍事家,隋朝涼州刺史韓擒虎外甥。

    李靖儀表魁偉,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後,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拜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公元649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李靖征戰一生幾無敗績,李靖善用奇兵,用兵往往出其不意但又當機立斷善於把握時機。他一生征戰南北,橫越東西,從河川縱橫的江南到廣漠無垠的大漠,從水流湍急的大江到海拔四千米的青海高原,戰無不勝。

    李靖最經典的戰役就是一戰滅突厥,李靖親率精騎萬名,各備20天口糧,連夜出發,向鐵山疾馳,長驅直入衝進了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帳,頡利及其部下不知濃霧裡有多少唐軍,陣腳大亂。劼利可汗乘千里馬西逃。李靖率大軍跟進,突厥軍潰散,損失慘重,被俘男女10餘萬,唐將張寶相將頡利可汗擒獲,突利可汗隨後歸降,突厥的名將或首領包括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數歸降。唐朝將東突厥領地劃入自己的版圖,在其上設定了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雲中等都督府。唐朝的疆域由此擴大至陰山以北600裡,勢力範圍達到貝加爾湖。

    李靖一生征戰太多,整個南方就是李靖參與平定的,李靖位列第一實在是無可置疑。

  • 6 # 嵐椛雪玥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李靖排第一是毫無爭議的,唐朝的疆土,他的功勞不在李世民之下的。至於其它三人,都是牛逼的存在,誰排第二,還真不好說。

  • 7 # 南政昔風
    ▲軍事家李靖

    李靖是唐初著名的一位軍事家,為唐朝江山社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唐朝對蕭銑、嶺南等地的作戰中,李靖都在其中發揮,展現了自己高超的軍事才能,又在後期平定突厥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

    ▲徐世績

    徐世績是與李靖並列的軍事奇才,要知道他的指揮能力不在李靖之下,當年他在輔佐翟讓的瓦崗軍之時,曾與隋朝橫勇無敵的大將張須陀交戰,並一戰殺死了張須陀,堪稱一絕,後也為唐朝立下了不朽的戰功。

    ▲薛仁貴

    薛仁貴是唐朝的一員大將,他以勇著稱,早年隨軍征戰,曾突襲並斬殺掉敵將的人頭,因此被皇帝加封為將軍,後期也是身先士卒殺人無數更加勇猛,還生擒了一位敵軍大將,又滅高句麗,在平突厥的戰鬥中也有功績,猶如關公一般。

    ▲蘇定方

    蘇定方是唐朝真正的戰神,蘇定方文武雙全智勇過人,早年靠武晚期靠智,曾在徵高句麗、戰突厥、伐吐蕃等戰爭中屢立戰功,一氣之下連續的殲滅了三個國家,讓大唐疆土接近波斯帝國,這非是薛仁貴、李靖、徐世績等人所能比擬的。

  • 8 # 理工男讀歷史

    四人都是初唐傑出的將領,基本上囊括了初唐時期唐王朝的軍事勝利。其中薛仁貴是一員擅長衝鋒陷陣的良將,李績是堅韌不拔的方面統帥,蘇定方是攻守兼備的優秀統帥。與他們相比,李靖才是大唐289年唯一能稱得上戰神的天才型軍事家。

    李靖協助李世民滅王世充和竇建德,協助李孝恭滅南梁蕭銑和輔公祏,獨立指揮滅東突厥、吐谷渾兩個大國,不但在唐王朝統一戰爭中立下大功,更是消除了唐王朝來自北方的最大威脅,打通了向西方的擴張之路。滅東突厥一戰可以算是唐王朝的立國之戰,不拿個大國祭旗,都不好意思自稱大一統中原政權。

    李靖的這兩戰非常重要,之後唐王朝一直到安史之亂,都是在這兩戰勝利的框架下發展,盛唐時期李隆基在西北投入的全部力量,也不過想恢復當初李靖開拓的吐谷渾青海地區控制權,但也沒能成功;

    蘇定方滅地區強國百濟,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反叛,平定蔥嶺三國叛亂,圍攻平壤數月險些消滅高句麗,也就是運氣稍差一些,否則後面就沒有李績和薛仁貴什麼事情了。其中平定西突厥之戰,徹底覆滅了西突厥的復國打算,為唐王朝在西域擴張打下了堅實基礎。滅百濟、圍攻平壤,給唐王朝徹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

    李績滅高句麗、薛延陀兩個大國,薛延陀雖然繼承了東突厥的領土,但畢竟立國時間尚短,實力不如當年的東突厥,但李績滅薛延陀之戰確實打得很不錯,是李績軍事生涯的巔峰戰績。滅高句麗之戰,實際上已經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二十餘年的不斷騷擾放血,之前李世民徵遼東、蘇定方滅百濟,使高句麗已經損失慘重。尤其是淵蓋蘇文這個高句麗歷史上少有的傑出人物死去之後,高句麗已經徹底失去了與唐王朝對抗的資本,即使不是李績,換成其他人也能相對輕鬆的滅掉高句麗;

    薛仁貴配合李績滅了高句麗,平定九姓鐵勒叛亂。薛仁貴在大非川之戰前,一直沒有當過方面統帥,都是配合其他人作戰。薛仁貴一生戰功卓著,但並非不可替代。

    總之,李靖的兩大功績對唐王朝都是戰略性的,奠定了唐王朝前百多年的發展框架,戰神二字不是隨便打什麼勝仗都能得到的,更不用說李靖在軍事指揮藝術上的建樹,《六軍鏡》等著作是初唐將領的教科書。蘇定方緊隨其後,在李靖功績的基礎上添磚加瓦,繼續拓展,裴行儉等一批優秀將領是蘇定方的學生或受到蘇定方兵法的影響。李績是修修補補,有功勞,更重要的是苦勞,另外活得夠久。薛仁貴雖然是一流將領,但和以上三人比較還是差了一籌。

  • 9 # 歷史痴

    必定是李靖了。不管是從參與唐朝建國,還是立下的戰功,或是對唐朝軍隊建設以及影響力,李靖都是當之無愧的唐朝戰神,他所著的《李衛公問對》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李靖幾乎參與了唐軍和唐王朝建立的全過程,每一次唐軍的大戰都有李靖的身影。唐太宗李世民每次發現非常有潛力的將領之後,都會試圖推薦給李靖,請李靖來傳授指導兵法及戰陣,比如侯君集、蘇定方

  • 10 # 鐵馬冰河wu

    唐朝不僅人文薈萃,而且名將輩出。李靖、徐世績、蘇定方、薛仁貴等人都是謀勇兼具、戰功卓著的驍將。但若論哪一位名將是大唐戰神的最合適人選,我看非李靖莫屬。

    風塵俠士李藥師

    李靖是名著青史的顯赫人物。無論是官修正史還是稗官野史都給了他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代傳奇小說封他為“風塵三俠”之一,把他和子虛烏有的紅線女、虯髯客攪在一起,將他塑造成一個來無影去無蹤、 仙風道骨、義薄雲天、扶危濟困的江湖豪傑人物。在民間神話傳說中,李靖居然是上屆托塔天王,是神通廣大、拔山吞海的哪吒三太子之父。

    而歷史上真實的李靖卻是一位深諳文韜武略的唐朝開國元勳,一位身經百戰的大將,文武全才,古今罕有,堪稱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善始善終的風流人物之一。

    本是大隋忠臣,歸唐後屢遭李淵猜忌

    《舊唐書》記載,李靖原名李藥師,後來因為功勳卓著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衛國公,故人稱李衛公。李氏乃官宦世家,從後魏到隋朝,世代為官,隋朝滅陳猛將韓擒虎就是他舅父。李靖年青時透過科舉進入仕途,做了隋朝地方官。雖是文官,他卻不是一介文弱書生 。平時他在繁忙的公務之餘,最喜歡的還是鑽研兵書,常與其舅韓擒虎切磋用兵之道,因見識不凡,受到韓擒虎與宰相楊素的賞識與栽培。當隋煬帝楊廣因窮兵黷武、倒行逆施引起天下大亂、群雄蜂起時,貴族子弟李靖仍然忠實於隋朝。他察覺到太原留守李淵有謀反跡象時,打算向隋煬帝舉報,結果被亂兵所阻,困在長安城中,反而被李淵擒獲,正待處死,幸虧被李世民搭救,從此追隨李世民,成了秦王麾下得力干將。

    李靖歸唐後,依然受到李淵猜忌,李淵一直想找藉口除掉他,幸好找不到殺他的理由。李世民欣賞李靖之才,常暗中保護他,使他得以一次次脫離殺身之禍。

    滅梁之戰,以少勝多,初露崢嶸

    後來,李淵命李靖率八百將士南征蕭銑所建的梁國。以區區八百人去攻擊擁兵十餘萬的梁國,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李淵的意思就是要李靖去送死。這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不過是李淵在借刀殺人而已。好在吉人自有天相,李靖率八百將士南下途中鎮壓了一起少數部族的叛亂,一舉誅殺叛酋,兼併其軍,一下子就收編了五千士兵,一時間軍威大振。李淵這才發現李靖確實是難得將才,加上李世民在旁勸說,他就順水推舟,說“使功不如使過”,任命李靖當滅梁統帥李孝恭的長史(幕僚長)。

    李靖抓住機會,立下大功,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唐軍伐梁時,李靖力排眾議,在長江漲水洶湧澎湃之際,順流而下,從巴蜀一鼓作氣攻入湖北。蕭銑做夢也沒想到唐軍竟敢在長江洪水氾濫之時發起進攻,他把軍隊部署在各地防禦,一時間竟集結不起來,無兵可用,國都被唐軍圍得如鐵桶一般。李靖建議李孝恭用疑兵之計,嚴密封鎖訊息,派細作四出散佈謠言,說梁都已被唐軍攻破,散處各地的梁軍心懷疑慮,遲遲不敢來救援。蕭銑無兵可調,無奈之下開城出降。

    一舉滅宋,平定嶺南,聲名大噪

    滅梁後,李靖立刻率軍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蕩平了輔公佑建立的宋國,幾乎兵不血刃就收復了嶺南各地,至此,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都姓了唐。李淵聞捷大喜,下旨褒讚道:“(李)靖,蕭(銑)、輔(公佑)之膏肓也”。在李唐統一天下的戰爭過程中,平定北方主要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勞,而平定長江以南地區則是李孝恭和李靖的功勞。

    大破東突厥,一代戰神冉冉升起

    唐初,突厥強盛,稱雄漠北、西域,其軍隊屢屢侵犯唐朝邊境,攻城略地,燒殺搶掠,最嚴重時曾經殺到距離長安僅四十里的渭橋。“玄武門之變” 後,李世民即位稱帝,他決心消滅突厥,徹底根除邊患。公元629年12月,李世民拜李靖為帥,率李世勣等五員虎將統十萬精兵,分六路討伐突厥。

    彼時朔風呼嘯,天寒地凍,李靖指揮唐軍出兵,出敵不意以三千驍騎突襲被突厥人佔據的北部重鎮定襄,敵軍毫無防備,城池很快被唐軍攻克。突厥軍隊驚慌失措,以為唐軍大兵壓境,不敢再戰,於是遣使求和。

    李世民應允了突厥人的議和請求,並派使臣與突厥談判。

    李靖吸取高麗人屢次詐降的經驗教訓,決定窮追猛打,不給突厥人喘息之機,徹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趁突厥人等待議和,疏忽大意時,李靖以一萬精銳迅猛出擊,長途奔襲至突厥可汗的駐蹕地。唐軍突入敵營大砍大殺,突厥人猝不及防,死傷慘重,頡利可汗倉惶逃走,唐軍緊追不捨,將其一舉擒獲。

    此役唐軍幾乎將團滅了東突厥的主力軍隊,滅掉了東突厥的軍事與政治力量,其政權也不復存在。唐朝自建立起就面臨突厥勢力的嚴重威脅,當年李淵晉陽起兵時為了得到外援不得不向突厥俯首稱臣,但心中卻倍感恥辱,後來突厥又幫助劉武周與唐為敵,甚至直接出兵攻擊唐朝,唐朝受突厥的欺壓與威懾可謂由來已久。

    如今,在李世民臥榻之側鼾睡的這個勁敵被李靖徹底擊滅了,李淵、李世民父子可謂欣喜若狂。

    史載,得知李靖大破東突厥的訊息後,太上皇李淵說:“當年漢高祖慘遭白登之圍,終身沒能復仇,吾兒卻能把突厥滅了,真不虧我把國家託付給他啊”。

    李世民也說:“當年迫於形勢向突厥稱臣,令我痛心疾首,立志雪恥,坐不安席,食不甘味,如今一戰滅突厥,可謂一雪前恥了”。李世民頒旨大赦天下,並罷朝(放假)五天,以示慶賀。

    據《舊唐書》記載,李氏父子在宮中大擺宴席,召來文臣武將徹夜狂歡,席間太上皇李淵彈奏琵琶,太宗李世民翩翩起舞,其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平定吐谷渾之亂,使西北邊境太平無事數十年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李靖擊滅東突厥後的第四年,遊牧於青海以及西域(新疆)南部的吐谷渾(鮮卑)部出兵攻打河西走廊,殺戮唐朝吏民,扣押唐使,搶奪人口、財物,氣焰囂張,一時間朝野震動。

    李世民決定剷除這個為害西部的毒瘤,下詔大舉出兵,進攻吐谷渾。在李世民的心裡,足智多謀、軍事經驗豐富的李靖是統兵的最佳人選,但他早已年邁退休在家。正在躊躇不決時,李靖知道後,主動請纓,要求率軍出征,李世民遂任李靖為帥,統軍數萬,兵分五路征討吐谷渾。

    吐谷渾王伏允得知唐軍大舉襲來,立即下令軍隊退出河西,還讓人把沿途所經的草場燒盡,意思是讓唐軍的戰馬無草可吃。在這種不利情況下,有人建議李靖應該將大軍暫時屯駐在鄯州,待來年開春牧草返青時再進兵。但李靖帳下行軍總管侯君集不同意這種意見,他認為此刻吐谷渾敗逃,軍心渙散,士氣低迷,如果不乘勢追擊,待來年春天草青馬肥,有利於善於騎戰的吐谷渾人,再想進攻就困難了,李靖贊同侯君集的意見,遂揮軍銜枚急追。唐軍一路上窮大漠,涉流沙,穿越戈壁,缺糧缺水缺飼草,克服重重困難,長途奔襲兩千餘里,鏖戰數十陣,最後打到星宿州,徹底擊潰了吐谷渾軍隊。吐谷渾汗伏允走投無路,眾叛親離,最後被部下襲殺,身死國滅 。吐谷渾太子被俘。後來,唐太宗下旨將被俘虜的吐谷渾汗伏允嫡子復立為西平郡王,並恢復其國。隨著吐谷渾王國的覆滅,曾兵兇戰危的大唐西部邊境也隨之太平無事了數十年。

    功高遭忌,屢遭構陷,卻能化險為夷,善始善終

    李靖書生帶兵,戎馬一生,戰功赫赫,以抗擊外辱為主要功勳,其人其事,很像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他和馬援一樣,屢立戰功,遭小人嫉恨,多次被人誣陷、攻訐,每遇奸人施放明槍暗箭,李靖從不申辯,而是閉門謝客,安然自處。幸好李世民是一代明君,比漢光武劉秀明白,也更聰察明斷,並沒有因小人構陷而因此猜忌李靖,一代名將又深諳韜晦自保之術,遂得以善終。也算功德圓滿了。

    大唐戰神

    李靖身經百戰,戰績輝煌。不僅如此,他一生研究兵法,著述甚豐,且從未間斷。李靖的兵學代表作有《李衛公兵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等兵家名著,其中《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被編纂入官方的《武經七書》,成為兵法經典,對後世軍事謀略學的發展起到了推陳出新、不容小覷的卓越貢獻。

    將李靖尊為大唐戰神,絕對實至名歸,毋庸置疑!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 11 # 高興宇

    我覺的是李靖,徐世績擅長謀略,蘇定方不識時務,薛仁貴只知進不知退,李靖既懂謀略又懂軍事,切識時務,知進知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都是怎樣稱呼你的另一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