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話說現在在媒體上天天看到華為又吊打哪個哪個對手了,在手機與系統上那些的大致比較清楚了,但是在這種專業領域呢
4
回覆列表
  • 1 # 非著名網路專家王山石

    作為2001年入行就接觸思科和華為至今有小20年了,現說下我對思科華為的看法,請大家參考,先說結論,思科技術上創新能力上肯定目前還是強於華為的, 華為在國內市場上,沒的說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市場超過華為。

    1. 思科產品,在美歐還有很大市場的,原因是以安全的名義拒絕華為。思科在協議的制定,標準的制定,專利的授權上還是有很大優勢的。思科在國核心心裝置還有很多的,當然,這些裝置在換代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華為或者中興。總所而言,華為在國內是非常有優勢的,思科比不了。在美國自然是思科的天下。

    2. 要說貿易保護,誰也別說誰,大家都一樣,不過華為的服務做的還是很到位的,思科比不了,至少在國內比不了。思科產品,在美歐還有很大市場的,原因是以安全的名義拒絕華為。思科在協議的制定,標準的制定,專利的授權上還是有很大優勢的。思科在國核心心裝置還有很多的,當然,這些裝置在換代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華為或者中興。總所而言,華為在國內是非常有優勢的,思科比不了。在美國自然是思科的天下。要說貿易保護,誰也別說誰,大家都一樣,不過華為的服務做的還是很到位的,思科比不了,至少在國內比不了。

    3.華為目前還是“端管雲”裡的“管”為主。華為有無線產品線和解決方案思科沒有,華為目前的終端也搞得風生水起,尤其是手機終端。思科只有有線的終端,路由器交換機。思科有的華為倒都有。華為的傳輸裝置,在國外不如思科響亮,經常是搭著無線產品做地面。在國內,思科主要玩國際出口和省間骨幹網。華為則能給運營商配齊一張完整的網,而且便宜。上面說的是運營商市場。企業網市場,華為目前產品不錯,但是解決方案還沒有跟上。這一點上思科遠遠領先。雖然銀行金融等重要領域華為都有了收穫,但基本上還是搞不過傳統的IBM,思科。2. 當前的另一個熱點,“雲”,思科和華為都有解決方案,但都還沒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和目標,感覺起來就是要有,但不知道該長什麼樣。這是IT和CT的交界,將來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可能會超過行動網路市場。在這個戰場上贏了,才有未來。華為不如思科的還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就是服務。華為的服務作為產品目前還基本侷限於華為自己部署的解決方案,還沒有代維其他公司的。思科的服務很賺錢,華為趕不上。最後還是美國市場。北美市場每年通訊基礎設施投資差不多佔到全球投資的小一半。沒有這個市場,華為就要碰天花板了。或者,在其他領域發力。目前,企業網,終端,雲都是朝陽產業,新戰場。

    4. 從產品線角度還是有些區別,華為在運營商市場來說更加針鋒相對的我覺得是阿朗,接入網裝置(DSLAM OLT)、傳輸網裝置(SDH OTN)、核心網裝置(SS IMS)、移動網裝置(3G LTE)、都會網路業務控制裝置(SR BRAS)、核心路由器(這一層級阿朗號稱有,可能實際使用的很少)等,思科實際上主要還是路由器方面的競爭,另外一個國內的競爭對手中興總體來說無論是產品效能還是市場都要弱一些。企業市場方面阿朗基本不行,競爭更為激烈,相對來說傳統上是數通為主,目前可能伺服器等還是幾家IT裝置廠商更主流一些。2. 思科到現在公開給自己的定位是IT公司,產品線比較聚焦——企業級網路/協作/伺服器。小眾的產品線也不是沒有,比如思科做機頂盒,做多媒體運營,做安防。在浪潮之巔裡頭也提到了,思科喜歡收購公司來增強自己的產品線,比如轉賣掉的就是對於家用路由器的嘗試。總結一下就是,思科的產品線依然是以“網路”為中心的產品線設計,很多新產品線/邊緣產品線也都是為了增加網路流量提升市場空間而出現的,比如機頂盒,比如安防。

    4. 華為就比較百花齊放了,通訊的老本行還在,企業網產品也在興起,伺服器也做,協作產品也做,儲存也做,浪潮之巔的時候華為還沒有做手機,也沒有花粉這種群體;說起來,華為在通訊行業做的時候對於民眾來說是一個比較低調的公司,聽過一個有趣的調侃,華為沒做手機的時候,大家以為他是個**的,現在華為做手機了,大家都以為他們就是做手機的。

    5.市場規模: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對於思科和華為的恩怨認知在於思科03年對華為的一場官司,和浪潮之巔裡面的描述,想當然的就帶入了情感覺得這倆公司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了,但是實際可能沒有有些人說的那麼慘烈。首先要解釋一下,通訊裝置和網路裝置不是一個東西。在通訊市場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組合“阿諾愛中華”,這個領域思科並沒有多少份額,這個領域要說華為競爭思科,那就是說笑,反過來還差不多。手機和終端市場,思科不做這個,也沒有什麼說頭。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影訊Film

    做為一個it行業的從業者瞭解的資訊來看,華為某些核心領域是超越思科的。

    國外權威機構DellOro正式展示了一份報告,該報告顯示在2017第一季度,服務供應商(SP)路由器和電信級乙太網交換機(CES)市場發生了變化,華為在核心路由器市場上超越思科成為老大。

    華為在核心路由器市場上超越思科成為老大

      要知道過去思科製造的路由器、交換機和其他裝置承載了全球80%的網際網路通訊,在過去的20多年裡,思科公司在其涉獵的每一個領域都佔據著領導者的地位。在最巔峰時期,思科市值一度超過5000億美元,成為美國最成功的科技公司。然而中國民營企業華為的出現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華為在第一季度的不凡表現,代表著華為正逐漸主導這個市場的話語權,也在逐漸打通世界通訊網路資料之路。

      該報告還顯示在SP邊緣路由器和CES市場中,華為還超越諾基亞成為第二大供應商。

    所以華為不是蓋的

  • 3 # 繁星落石

    思科在這個領域做了很多年了,華為的優勢是在於價效比,可能這句話應該說成華為同價位的思科效能可能弱於華為。但是並不代表思科缺少這樣的技術,只是在稅務和定價策略方面,思科和華為的處境不一樣。

    這個也正常,國內支援華為,無論是價格是還是還是效能上都有可能領先思科,因為更貼合本華人需求,另外企業的支援和信任也是一方面。對比國外就知道思科現在的處境有多困難,華為的國外市場份額到死可以參考和思科國內市場份額對比一下,這可能比較有說服力。

  • 4 # summer課堂

    前言

    這個問題,多年前在某乎回答過。下面的回來,有的還是從我的回來中複製貼上過來的,還發現一個問題,好多人對一些基礎概念理解有問題,比如:核心網不等於核心的網路,核心網裝置也不是路由,核心網路由器說法本來就有問題,可以說“骨幹路由器”或“核心路由器”。【注:網上很多搜尋也是扯淡,外行為了炒作各種濫用概念,我就靠這個吃飯】

    骨幹網路由器:華為、思科、Juniper、新華三

    核心網裝置:華為、中興通訊、愛立信、諾基亞

    IT領域容易讓人頭暈的概念:

    核心網工程師不是“核心”,

    底層架構師並不“底層”,

    產品經理也不是“經理”。

    競爭格局分析

    華為目前分為三大業務BG+兩大BU:

    兩大BU:雲計算BU、智慧汽車BU(剛成立不久,燒錢部門)

    如圖所示為華為2018年收入組成

    消費者業務【就是賣電腦手機等】佔比48.4%,

    運營商業務【簡單理解就是賣基站】佔比僅40.8%

    企業業務【賣企業級路由器交換機】比10.3%

    運營商業務曾經佔比超過70%,在2018年運營商業務首次被終端業務超越了。華為的手機,特別是高階旗艦機做得不錯,市場做起來了。

    (一)消費者業務

    如上圖資料分析,可能出乎人意料:

    感覺三星都快倒閉了,但最近三年,三星全球佔有率並沒有實質降低;

    感覺蘋果國內已經賣不出去了,而全球市場,蘋果佔有率一直穩步攀升;

    當然,華為增速很快,銷量超越蘋果就在彈指間。

    但利潤還有較大差距…

    (二)運營商業務

    內部流傳:聖無線,神終端,海屌絲,大爺軟。

    記得曾經運營商BG 佔70%,消費者BG 佔23%,企業網BG 佔7%,現在華為運營商BG風光不再。最可怕的是運營商BG2018年業績出現了下滑,營收同比下降1.3%,這是危險的訊號。2019年會怎麼樣?在美國晶片禁運下,日子不好過。

    (三)數通(企業網)

    這是思科的大本營,華為是後來者,典型的裝置是路由器和交換機。近些年,華為在高階叢集路由器取得了突破,拿下了不少運營商的骨幹網專案,但數通領域大部分利潤還是被思科拿走了…華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注:多年前運營商骨幹路由器,只能使用思科的GSR12000系列,賣的老貴。後來華為研發出NE80E,效能與穩定性基本持平,價格便宜多了,搶佔了不少思科的市場。

    (四)華為海思

    海思是中國產晶片廠商的驕傲,但整體佔有率跟一線晶片廠商依舊存在不小的差距,希望在未來幾年能把市場佔有率提升上去。

  • 5 # Geek視界

        眾所周知,華為在5G技術方面、手機方面很厲害。其實,華為在交換機、路由器、傳輸裝置等數通裝置也很厲害,在這個領域對標美國的思科。下文對比一下華為和思科。

        歷史對比

        1984年,思科成立於美國,主要從事網路通訊裝置的生產,以及網路技術解決方案。思科和微軟被美國列為永遠不能倒閉的兩家IT公司。思科的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裝置遍佈全球各個國家,可以說凡是有資料通訊的地方,就有思科。

        1987年,華為成立於中國,以CC08程控交換機起家,主要銷售通訊裝置,為世界各地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在“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中,排名第94位。

        行業地位對比

        思科的主要產品線是企業網和核心路由器等數通裝置,可以提供數通領域的全套解決方案。思科的企業網裝置在全球範圍是壟斷地位的,透過不斷收購同類型的公司,確保自己在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

        華為在數通領域,經驗主要來自於運營商領域,在企業網方面,主要是做渠道,做行業。華為在核心路由器技術上可能不落後於主流產品,但是在穩定性上面還需要加強,在數通領域的市場份額仍然低於思科。

        華為有兩大優勢:吃苦耐勞和積極響應客戶需求。非常艱苦的地方都去,西方人不願意去瘧疾非洲、不去伊拉克,華為去。華為會積極響應客戶的需求,提供各種定製的特性版本,所以華為華為研發部門加班是常態。思科只會提供一個版本,不會針對某個客戶提供特殊版本。

        總之,在核心技術方面,思科仍然有很多優勢,畢竟很多RFC標準都是思科制定的。當然,華為的核心路由器、交換機裝置效能也不弱,我們單位現在全部使用的華為的數通裝置。

  • 6 # IT老菜鳥

    華為是世界第一大通訊企業,但是比較遺憾的是,華為的數通並不比思科要好多少。華為在數通領域僅僅是在路由器方面在運營商超越了思科,在企業網和其他產品距離思科還有不少的距離,思科到現在還是全球頭部的數通企業。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不服氣,但是實際上的確如此,要看到差距,才能趕上差距。據我所知華為數通現在的口號依然能是超越思科,當然這點在中國已經沒有任何問題,在世界範圍內華為做到這點很難。下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首選我先解釋一下華為超越思科的地方。國際權威調研機構IHS Markit釋出的2019年上半年全球路由器市場份額的報告中顯示,華為路由器在運營商領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而2018年華為的核心路由器(NE5000E、NE9000)就已經超越了思科的核心路由器。

    所以,在路由器領域的運營商市場,華為是超越思科的。但是思科目前的重心在企業網市場,思科全球企業網交換機、路由器的份額超過了60%,華為可能連20%的份額都沒有。單單在2018年華為數通的收入,可能還不及思科的1/4,所以這個超越只是一個小小的勝利而已。

    思科本身的技術實力依然強於華為。在很多通訊標準組織內,思科依然是主導,華為的數通並不像華為的無線和終端那麼有眼光、有狼性,所以在資料通訊領域只能說話語權還不錯,不能說完全佔據領先地位。

    例如業界很多SDN的標準,依然是思科提出,華為隨後跟進和最佳化;華為部分網路裝置的效能,也不如思科的強大;華為裝置對企業場景的匹配已經很好,但是客戶評價距離思科還有一定距離;華為的數通解決方案,依然把對標思科作為標杆,思科在業界的積累太深厚了,一朝一夕很難打敗

    而且就企業網而言,思科在全球的實力太強大。由於先入為主在那裡,很多國家的企業使用者都把思科作為標杆,就像習慣了IOS不習慣安卓一樣,習慣了思科對華為也會比較抗拒,華為需要從頭做起,步步為艱,一個骨頭一個骨頭的啃,這需要一個過程。

    目前,思科的數通收入有500億美金,華為的數通好像還不到100億美金。對於華為人來說,思科還是努力的目標,但是我相信華為會慢慢趕上,遲早會有那麼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說中的九層妖塔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