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魏忠賢的作用太大了,如果魏忠賢不死,孫承宗就不會死,袁崇煥更加不會死;毛文龍也不會死……
4
回覆列表
  • 1 # 風流史學家

    魏忠賢不死明末的那些名將很可能也死不了,魏忠賢還是會用他們來打仗的。魏忠賢不死,大明就亡不了。大明亡國以及皇兄給崇禎留下的話這是對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崇禎皇帝太過自信、不會用人的、更沒有對局勢進行大局的把握的教訓。

    崇禎18歲登極,35歲自殺殉國,在位17年,享國時間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排名第七。在明朝歷任皇帝中崇禎可以說是爭議最大的皇帝,像朱元璋、朱棣雖然有殺戮過當的過錯,但開國奠基的成績擺在那裡,連歷史都繞不過去;像正德、天啟等人荒淫怠政,過錯擺在那裡,又沒拿的出手的政績,爭議也不大。 可崇禎算是個另類,一方面他剛愎自用,待大臣如奴僕,維圖自用,果於殺戮,有用人不明之失;另一方面他兢兢業業,簡樸勤政,有“非亡國之君”之譽。雖是亡國之君,卻博得了大多數人的同情,也有過人之處。

    崇禎最大的成績是既非常迅速地拿下了魏忠賢,又保持了政局的穩定,這件事奠定了崇禎的執政基礎,也開創了崇禎的執政局面,所以這也是崇禎一生最沒有爭議的業績。 我們先看一下崇禎皇帝的對手,反方人物魏忠賢:這位“死太監”中年自宮,號稱“九千九百歲”,遍地生祠,而且進入孔廟,配享孔子,這可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氣勢、權勢、財勢在中國太監史上堪稱第一。天啟五年入閣以後的大臣,大多數是魏忠賢的黨徒,其親近黨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

    “五虎”為文職,包括工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崔呈秀、一年內由太僕少卿六遷至工部尚書的吳淳夫、一年內由大常少卿升至兵部尚書的田吉、太常卿倪文煥、左副都御史李夔龍。“五彪”為武職,包括左都督田爾耕、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許顯純、錦衣衛指揮崔應元、東廠理刑官孫雲鶴和田爾耕的心腹楊衰。至於“十狗”“十孩”“四十孫”則更加複雜,總是這個“死太監”的能量絕對超過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對決剛開始的時候,崇禎只是有頂皇帝的帽子,魏忠賢雖然是個“死太監”,但是實力和政治經驗都遠遠超過崇禎,崇禎並不佔優勢。 崇禎以親王承帝位,旁觀者清,對魏忠賢一黨的實力有深刻的認識,深知自己並不佔優勢,只能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畢竟皇帝就是最高權力和道德高地的象徵,只要他不跟著魏忠賢走,魏忠賢就會沉不住氣了。當時全國各地建造魏忠賢生祠的活動仍在進行,魏忠賢見崇禎對自己不冷也不熱,於是想投石問路,在9月25日自己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請求停止全國各族群眾對他的崇拜活動,崇禎仍然非常冷靜,極其簡單地提出“以後各處生祠,其欲舉未行者,概行停止。”同時,把他哥哥天啟帝的奶媽客氏,也是魏忠賢的對食(名義的上夫妻)請出了皇宮,我哥都死了,用不著吃你的奶了,你自然不能繼續留在皇宮裡了。這兩個回合,崇禎都是被動接招,中規中矩,既未否定以前建祠活動,穩住魏忠賢,防止其狗急跳牆,鋌而走險,又向反對魏忠賢的同志們表明了態度,新皇帝對魏忠賢並不像天啟皇帝那麼感冒。

    朝廷中反魏忠賢的勢力準確地接收到了這兩個訊號,開始行動。他先發動了外圍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楊所修上書彈劾魏忠賢黨羽,兵部尚書崔呈秀、工部尚書李養德、太僕寺少卿陳殷、延綏巡撫朱童蒙等人的父母都在他們任職時去世,按明朝的規矩應該辭職回鄉守孝,但朝廷都未遵守,而是留任。這有悖於“以孝治天下”的原則,請求崇禎准許他們回家盡孝。順手,楊所修也批評吏部尚書周應秋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盡到職責。按照明朝的慣例,官員受到彈劾,不管情況如何,首先要主動停職,以便接受組織調查,於是崔呈秀、李養德等人都陸續請求辭官,周應秋也請求罷官(這幾位可都是魏黨的核心人物)。——崇禎的處理仍然中規中矩,既對幾位受到彈劾的魏黨成員進行了慰留,對楊所修對領導幹部要求過高提了幾句批評,但以楊所修卻沒有進行任何實質情的處理。進一步向反對魏忠賢的同志們傳遞了”可以彈劾魏黨“的訊號。

    一大批處於觀望狀態的官員們開始轉變,紛紛加入反對魏黨的陣營。最先攻擊魏黨的重要成員御史楊維垣,楊維垣把握機會,高舉大義滅親的大旗,猛烈攻擊兵部尚書崔呈秀,用詳實而生動的資料證明了崔呈秀是一個貪汙腐化、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崇禎順勢而為,同意崔呈秀的辭職回鄉守孝申請。這個訊號太明確了,所有爭取進步的官員都爭先恐後地抨擊昔日的九千歲。10月22日,工部主事陸澄源直接彈劾魏忠賢,此後,彈劾魏忠賢的聲音此起彼伏,魏忠賢壓力越來越大,終於在1627年10月27日向皇帝提出了“引疾辭爵”的辭呈,以退為進。 (崇禎皇帝的御筆) 崇禎的批覆仍然簡單:“許太監魏忠賢引疾辭爵!”

    既然你提出了我就同意,不能駁”老同志“的面子嘛。魏忠賢一走,樹倒猢猻散,那些攻擊魏忠賢比較晚的、態度不夠激烈的開始後悔行動晚了,紛紛以更大的火力攻擊魏忠賢,此時批評魏忠賢已經成為“政治正確”的最高標準,成為“革命”與“反革命”的分水嶺,廣大官員和人民群眾也被動員起來,大明朝的輿論已經成了“不殺魏閹,天地水容,神明不安”,崇禎再不殺魏忠賢“廣大人民群眾不答應”,只能“順應民意”,隨即將魏忠賢貶向朱元璋老家鳳陽的祖陵司香,11月6日,魏忠賢行至阜城縣南關,隨從一夜作鳥獸散,一個人困居在一間小旅店中,萬般無奈之際,突然聽到窗外傳來一陣淒涼的小曲哼歌:“勢去時衰,零落如飄草,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桂枝兒》) 淒涼的月色,空空的房間,低矮的房簷,這陣歌聲直似追魂索魄的午夜兇鈴,從萬人之上的九千九百歲,到現場的孤魂野鬼,魏忠賢無計可施,也再無生意,中國歷史上最牛逼的死太監魏忠賢真的死了。 這一切距離朱由檢的上臺還不滿百日,可謂完勝。然而,正是由於過分欣賞自己的才幹,過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卻讓他從自信變得自負,最後變得剛愎自用。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了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

  • 2 # Flycyy

    明亡於黨爭。說到底打仗就是打錢,木匠皇帝時魏忠賢和東林黨互相制衡,誰都不敢太過分。魏忠賢該殺,但應該有個新的魏忠賢來接替他以前的工作。魏忠賢死後最大的問題就是明朝窮了,因為代表氏族利益的東林黨坐大後,這群貪官再也沒有東廠錦衣衛約束,於是集體偷稅漏稅,江南富得流油,國家窮得要死,士兵打仗要軍餉,毛文龍就是被窮瘋了的袁崇煥殺掉的。

  • 3 # 陽光下的燦爛10

    魏忠賢雖然是太監,很多過錯,也比東林黨那幫文人噠子的狗奴才強,文人亡國曆史鑑證,宋朝文官強武將弱,出現了外族欺辱。而明朝又出現文官強武將弱,又出現了被外族欺辱。崖山之後無中國,閻吏之後無血性。崖山就是說宋朝。閻吏就是說明朝。魏忠賢雖然是太監,但是他忠於皇帝,皇帝忠於國家,而當時的文人忠於他們自己,一幫賣國賊的東林黨

  • 4 # 大漢御史大夫

    歷史要重新看重新審視!魏忠賢也好東林黨也罷,不過都是互相制衡合謀治國的!從天啟和崇禎兩朝來看,魏忠賢的能力不在孫承宗葉向高等人之下!從當時的全國各地修建生飼可見其威望還是很高的,不管是總領朝政還是邊關之事他還是看的很清的!魏忠賢誤國害國,但國卻亡於東林黨之手!嚴嵩更甚於魏忠賢,同樣嚴嵩死了明朝毫髮無損!明朝的滅亡主要責任是崇禎皇帝,他是王,不是君!是將不是帥!一心一意治國卻看的不夠遠,治標不治本!一句話,沒有選對君!這才是明朝滅亡的關鍵

  • 5 # 跳梁zk

    魏忠賢?你們在搞笑嗎?魏忠賢是個什麼玩意兒早特麼蓋棺定論了。就拿寧錦大捷來說,雖然袁崇煥打算“賣”掉隊友趙率教(被滿桂制止)的行為很令人不恥。但是論功排賞袁崇煥滿桂都是頭功,這是毫無爭議的事實。結果就因為“看上去”滿桂打了勝仗而老袁按兵不動,在行賞時故意打壓老袁。不僅害的老袁調離部隊,還讓大明最猛最萌的一對CP“圓滿”組合,從此不再圓滿(老袁恨死滿桂了,而滿桂一臉懵逼表示“我也不想啊”)。足以證明魏忠賢根本不懂軍事還愛瞎搞事情。

    說完戰場說官場。雖然東林黨都比較低能,但是閹黨簡直就是畜牲。雖然閹黨可能辦事辦的比較勤,但大多都特麼不辦人事。就拿貪汙來說,東林黨已經貪的夠多了,可特麼閹黨貪的更多。而且閹黨勢力太大已經嚴重威脅到皇權了,儘管魏忠賢當時不想當個閹狗皇帝,但當崇禎打算重整朝綱時他會束手就擒嗎?我覺得崇禎跟魏忠賢至少得死一個,就看誰先下手了。

    綜上所述,魏忠賢無論從軍事還是政治上都是個混蛋加禍害……不過東林黨那幫子SB實在是蠢的過份了,反倒顯現出魏忠賢的“高明”了!總是一句話:東林黨和閹黨“倆隊人渣,全都該殺”鑑定完畢!

  • 6 # 隨風125160229

    明朝是怎麼滅亡的,都說是被滿人滅掉的,其實明朝是被農民起義滅掉的,滿人是趁火打劫,滿人根本就沒實力滅亡明朝,滿人開始就沒多少兵。農民起義的根源是什麼呢?農民起義的根源就官逼民反,農民造反是有原由的,明朝末期居說是小冰河時期,也就是天災,中國歷史天災很多,不是遇災害農民就造反,遇到災害官府要賑災安撫民心。崇禎時代,官府不去賑災反而加農民的稅,這就是很奇怪的事。當時把持朝庭的是東林黨人,東林黨人是代表南方的大財閥大商戶的利益,也就是有錢人的代表,東林黨人掌權後不願動自己階層的利益,卻對農民收取重稅,逼農民造反,可稱為人禍。天災人禍農民不得不反。崇禎在位年代不長,居然能把農民逼造反,可查下李自成和張獻忠起義的時間,是崇禎在位後農民起義發生的,崇禎時期把持朝政的是東林黨人。魏忠賢把持朝庭時無大規模農民起義,魏忠賢根本就不是崇禎的人,魏忠賢是上一個皇帝留下的,魏忠賢號稱搜刮民脂民膏,反而沒大規模農民起義。魏忠賢是貪官汙吏,但也是個能臣,魏忠賢在世明朝皇室的財政沒出問題。魏忠賢搜刮的錢財是哪裡的,魏忠賢搜刮的是東林黨人代表的有錢人的錢,魏忠賢不搜刮農民的錢,所以魏忠賢時期沒大規模農民起義,但有南方的工商戶起義。崇禎時期,東林黨人把持朝庭,東林黨人是有錢人的代表,朝庭有錢才是正常的,但崇禎時期明朝庭沒錢,東林黨人有錢不代表明朝庭有錢。魏忠賢時期明朝庭是有錢的,打仗不缺錢,魏忠賢搜刮的錢是用在明朝庭的,東林黨人的錢是自己留著的。魏忠賢的作用就是搜刮東林黨人代表的有錢人的錢用於朝庭。東林黨人把持朝政是制定政策賺錢自己留著,朝庭沒錢去給農民加稅,搜刮農民的錢去貼補朝庭。結果就是把農民逼造反了。東林黨人勾結滿人,養寇自重。滿人作大和東林黨人脫不了關係。東林黨人的代表袁崇煥,清朝的歷史書中寫它是個大忠臣,移民英國的滿人武俠小說大師也把它寫成大忠臣。袁崇煥是個大忠臣,不過它是清朝的大忠臣,不是明朝的。袁崇煥先忽悠崇禎得到兵權,不是打滿人,反而把毛文龍殺了,毛文龍也不是崇禎的人,是上一個皇帝留給崇禎的武將。袁崇煥的戰例很是讓人奇怪,滿人攻朝鮮,不去救援,朝鮮皇室和明朝皇室是親戚。毛文龍被滿人圍攻不去袁崇煥救援,是魏忠賢帶人救下毛文龍。滿人居然能繞道攻北京,不怕袁崇煥攻它老家,不怕後路被截,袁崇煥還想帶兵入北京,有謀反的企圖。東林黨人和滿人勾結,滿人的頭目是東林黨人的乾兒子。滿人沒糧食,東林黨人賣糧食給滿人。一但明朝和滿人作戰佔據優勢,明朝必發生內亂,自然是內奸作怪,內奸就是東林黨人。到處捕殺抗清義士大興文字獄的清朝去給明朝的大臣東林黨人袁崇煥平反,本身就是件怪異的事。最後明朝皇室的實力被耗光了,崇禎想向東林黨人要錢發軍餉,東林黨人根本不給,東林黨人不怕皇帝了,崇禎只能自殺,崇禎死時才明白,上了東林黨人的當了,厚葬魏忠賢,還認為他不是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這個臣就是東林黨人。

  • 7 #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黃先

    魏忠賢只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和皇帝是同一個隊伍的 。魏忠賢多年來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拼命打壓以東林黨為首的大地主階級。每年收稅,大部分都是地主的稅。那時候雖然天災人禍,但是老百姓還可以活,稅還沒有收到他們身上。魏忠賢一死。東林黨就瘋狂兼併,偷稅漏稅,瘋狂賣國。最後導致農民負擔越來越重。大明就這樣亡國。不相信可以看看大明天啟的稅收和崇禎的稅收。相差5倍啊!

  • 8 # 置身黑白的精彩

    兩者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

    但是卻正是由於魏忠賢的死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導致了明末名將的悲慘下場

    因為,事情不再簡單,對,就是簡單。。。

    先說魏忠賢

    九千歲是一個辦事的人,在他的謀劃運作下,明朝末年最大的宦官集團成立,閹黨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權傾朝野。

    以五彪五虎所代表的軍政兩界實際首腦,以十孫十孩兒等所代表的堅實中堅力量,支撐著魏忠賢,讓他代表的宦權與君權一道同臣權制衡

    只是,由於天啟皇帝並不理政,看起來好像就是魏忠賢一手遮天

    而這樣的結果就是:魏忠賢凡事都可以定奪,臣權被嚴重打壓,擁有實際權力的魏忠賢,開始了自己的實際通知——凡事我說了算!

    而這樣的政治格局,如果延續下去(崇禎一如天啟)那麼武將的命運將變得簡單許多

    魏公公需要人維護他的“統治”而且還貪財,所以你們必須給九千歲好好打仗,那些文官算個鳥?需要理嗎?

    按照魏公公說的去做!

    換句話說,就是武將想建功立業,只需要成為魏公公的人,為魏公公辦事就好了!

    再聊崇禎

    實際上,崇禎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和天賦,卻缺少了足夠的政治眼光

    他只想掃除奸佞,掃除九千歲,為天下除去這個奸邪小人!

    在崇禎的眼中,魏忠賢貪得無厭又欺君罔上,甚至還結黨營私,這是分分鐘要奪權篡位的意思啊!

    只是,這個判斷,筆者確認為錯誤了。如若魏忠賢想要謀反,按照當時他的實力,無論軍隊或是大臣,悉數為他掌握,顛覆根基不穩的崇禎如探囊取物爾

    但是他沒有,因為他明白自己終究是大明之人,是一條忠心耿耿卻有點喧賓奪主的家犬,但卻並非豺狼虎豹!

    崇禎卻沒有這麼想,所以他用了兩年時間,將魏忠賢及其閹黨一網打盡,徹底毀滅了這支政治力量

    結果就是,東林黨勢力再度抬頭,並完成了“明亡於臣,而非君”的“壯舉”!

    如果他能夠看清這一政治變動後的格局,或許他會選擇繼續迂迴滲透,直至魏忠賢死亡並全部接手他的勢力並安排另外一個替代者上臺

    那麼,這場政治拔河,依然是勢均力敵,而且關鍵時刻皇帝還能讓太監幫自己一把

    而非自己孤獨一人同群臣抗衡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最後是可嘆的名將們

    明末湧現了一批名臣良將,有的是天生武學奇才,有的是文進士出身,屬於一介書生

    但是他們都在明末這場風起雲湧的變換中,發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第一特種兵曹文詔,屬於楚霸王項羽型別的武將,一身本事打的明末起義軍聞風喪膽,連鼎鼎大名的闖王李自成、大西皇帝張獻忠見到此人也畏懼不前

    他的死,最無爭議,屬於輕敵冒進,衝陣陷入包圍後,堅決不降,最後力戰而亡!

    第一戰略家孫承宗,這個老爺子作為爭議民族英雄袁崇煥的師傅,為遼東防線貢獻了自己一生的力量,並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奮勇抵抗勢不可擋的李自成

    他的死,帶有遺憾,屬於告老還鄉不被重用之時堅守家鄉,並最終以死殉國!

    第一文進士盧象昇,人稱盧閻王的盧象昇,是文人出身,卻精忠報國,提刀上陣,一如岳飛一樣,想要建功立業保衛家園

    他的死,帶有悲壯,屬於一腔熱血力戰八旗,卻遭遇其餘總兵、監軍太監懦弱敗退,最後身陷重圍,也是以死殉國!

    篇外話

    為何不提袁崇煥和毛文龍,因為此二人所負爭議實在太大,歷史至今無法給予二人一個準確的定位

    有人說,袁崇煥是民族英雄,退守北京是想要以大炮守城打防守反擊,卻被崇禎誤會導致最後被殺

    而也有人說,這根本就是一場陰謀,袁崇煥早已投靠清朝!

    有人說,毛文龍是國家棟梁,駐守皮島成為後金的心腹大患,不失適宜的對後金進行騷擾,形成夾擊之勢。卻被袁崇煥假借尚方寶劍斬殺,導致失去北方最後一塊根據地

    而也有人說,這也是一場誤會,袁崇煥察覺毛文龍不臣之心,私通後金,斬殺毛文龍是為國除害

    無論哪種說法,都有相應的史料可以依據,不過歷史的真相,卻掩埋在這無數的文字之中了

    最後的最後,丟擲我的結論:

    如若魏忠賢不倒,明朝一樣會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因為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朝代的更迭是永恆不變的

  • 9 # 回眸一笑zyl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斷罷免寧錦一戰中畏縮不出的袁崇煥,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國家、講求原則的。

    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層能力、這種魄力、這份功績,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魏忠賢這樣富有處理軍國大事經驗和把握動盪時局能力的“能人”來獨當一面,雖然無法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

    但崇禎為了整飭內政和平息民憤,更是為了報仇雪恨和獨掌大權,藉著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勢徹底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

    能夠不動聲色地一舉剷除魏忠賢,一直是崇禎自我標榜的人生得意之作。然而,正是由於過分欣賞自己的才幹,過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卻讓他從自信變得自負,最後變得剛愎自用。

    魏忠賢死後,崇禎起用了倡導儒家思想的東林黨人,但在國內動盪、邊關危急的存亡之際,那些擅長空談、治國乏術的文人儒將能有什麼作為楊鶴對民風剽悍的起義軍實行“招安”,袁崇煥與狼子野心的皇太極私下“和談”,無不表現出東林黨人的庸俗、懦弱、酸腐和無能。

    儘管崇禎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還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這種讓人噤若寒蟬、如履薄冰的高壓態勢,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無奈之下,崇禎只好培植私人勢力,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無能的太監,最終導致“十萬太監亡大明”的歷史悲劇。

    正是天啟手上除掉東林黨的一大利器,從結果來看,魏忠賢乾的很好。

    崇禎繼位之後,對他和大將軍袁崇煥不信任,中了東林黨的詭計。要掌握大權,首殺忠賢和大將軍。當皇上殺掉忠賢和大將軍之後。才明白,他面對是一群無功無能力但又貪吃貪喝的小人特權階層之後。國家剎時變成一盤散沙。 魏忠賢很有本事,雖然肯定是個奸人,但人家還是幹實事的,當時天啟帝在時,也亂,但是是朝庭內亂,二黨分爭,好歹魏忠賢還鎮得住場子,在後金不斷鬧騰中,國庫還是越來越充實。

    大多數百姓勉強還是吃得上飯,軍隊也有錢打仗,政治管理及用人上比朱由檢高明太多。

    他死後,東林黨鹹魚大翻身,只是這個東林黨實在是扯蛋,空話大話套話很多,理想太豐滿,實際都是沒經過實際檢驗,亂搞一翻,終於玩完。

    不殺魏忠賢的話,崇禎皇帝也許會被毒死,也許不會。按第一個假設魏忠賢會扶持一個幾歲的傀儡皇帝上臺,閹黨繼續做大,東林黨人估計會滅黨,大明朝可能多苟延殘喘幾十年上百年,地方勢力坐大,然後像東漢一樣走向分裂。

    魏忠賢在的時候,將東林黨壓的死死的,徵收工商稅變相的緩解了農民的壓力,但是他動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朱由校一死,他們就迫不及待的配合崇禎滅了魏忠賢,而東林黨又變相的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明朝亡於流寇,不如說亡於東林黨更確切些。反觀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時,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在崇禎身邊的,陪伴他的只有一個太監。

  • 10 # 寒楓140186093

    雖然不喜歡魏忠賢,但是客觀上明朝走向滅亡根本原因不是實力耗盡,而是政治失衡的結果。

    政治失衡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隨著魏忠賢的死去閹黨失勢,而導致東林黨人一黨獨大,權傾天下無人遏制。

    政治失衡在經濟上的表現是,工商業稅收不上來,又要應付邊關軍餉開支,只能夠加能加上農業稅,加上天災和民變,共同催化明朝的滅亡。

    軍事方面,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確實是無法挽回的大錯。

  • 11 # 喵喵的老父親

    魏忠賢最大的本事就是可以從東林黨身上扣錢下來,明朝不亡他就一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他怎麼能讓明朝亡

  • 12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末名將袁崇煥和毛文龍就不會死是真的嗎?兩者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但是卻正是由於魏忠賢的死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導致了明末名將的悲慘下場因為,事情不再簡單,對,就是簡單。。。

    九千歲是一個辦事的人,在他的謀劃運作下,明朝末年最大的宦官集團成立,閹黨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權傾朝野。以五彪五虎所代表的軍政兩界實際首腦,以十孫十孩兒等所代表的堅實中堅力量,支撐著魏忠賢,讓他代表的宦權與君權一道同臣權制衡

    只是,由於天啟皇帝並不理政,看起來好像就是魏忠賢一手遮天,而這樣的結果就是:魏忠賢凡事都可以定奪,臣權被嚴重打壓,擁有實際權力的魏忠賢,開始了自己的實際通知——凡事我說了算!而這樣的政治格局,如果延續下去(崇禎一如天啟)那麼武將的命運將變得簡單許多,

    魏公公需要人維護他的“統治”而且還貪財,所以你們必須給九千歲好好打仗,那些文官算個鳥?需要理嗎?按照魏公公說的去做!換句話說,就是武將想建功立業,只需要成為魏公公的人,為魏公公辦事就好了!實際上,崇禎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和天賦,卻缺少了足夠的政治眼光

    為何不提袁崇煥和毛文龍,因為此二人所負爭議實在太大,歷史至今無法給予二人一個準確的定位,有人說,袁崇煥是民族英雄,退守北京是想要以大炮守城打防守反擊,卻被崇禎誤會導致最後被殺,而也有人說,這根本就是一場陰謀,袁崇煥早已投靠清朝!

    有人說,毛文龍是國家棟梁,駐守皮島成為後金的心腹大患,不失適宜的對後金進行騷擾,形成夾擊之勢。卻被袁崇煥假借尚方寶劍斬殺,導致失去北方最後一塊根據地,而也有人說,這也是一場誤會,袁崇煥察覺毛文龍不臣之心,私通後金,斬殺毛文龍是為國除害,

    無論哪種說法,都有相應的史料可以依據,不過歷史的真相,卻掩埋在這無數的文字之中了。如若魏忠賢不倒,明朝一樣會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因為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朝代的更迭是永恆不變的

  • 13 # 五色與五味

    崇禎說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其實吧,崇禎就是個亡國之君。崇禎不知道什麼是皇帝,也不知道皇帝改幹嘛,雖然很忙,但都是無用功。

  • 14 # 我是苗苗和珍珠爸爸

    謝邀。其實推到大明江山的罪魁禍首就是崇禎了,起碼他要佔到責任的百分之九十,至於魏忠賢到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東廠這個機構被裁撤了,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失衡了,導致一家獨大,文官集團的利益已經超過了國家利益,龍椅上的那個人是誰都不重要了。崇禎不但偏袒文官集團,還怕武將做大,李自成的軍隊幾乎就沒有遇到大規模的抵抗,如果能有兩支類似關寧鐵騎規模建制的軍隊,他李自成陝西都出不來。哪怕退一萬步,遷都南京,吳三桂就不會降清,清軍至少不會那麼輕易的進來,主要的敵人還是李自成,只要崇禎活著,正統就在,可他偏偏吊死了。

  • 15 # 火舞雲霄81351331

    這個傻逼皇帝親手把自己的親軍錦衣衛和宦官集團東廠結束掉,代表各地方勢力文臣失去了制約,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 16 # 路邊國際通訊社

    因為明朝不是工人農民組建的無產階級專政, 而農民起義也有其特定的侷限性,這兩點就是明朝必然滅亡,而農民起義必然失敗的原因。 答對這兩點的滿分,少一點扣十分。

  • 17 # 逍遙俊1

    為奸臣歌功頌德的水平也太低了!明朝的滅亡,豈是毛文龍魏忠賢能左右的了的。明朝的滅亡是他自己已經走向了滅亡道路,這不是一兩個人能決定了的。況且明朝不是滅亡在滿清手裡,是覆滅在了李自成手裡!

  • 18 # 到底用什麼名字能透過

    我覺得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魏忠賢死不死的問題,第二明末有沒有名將。

    名將到底該怎麼定義?

    記得當年我在公司,領導告訴我們,公司評級業績不是第一考慮因素,結果發獎金的都是業績最好的幾個。

    所以名將的硬性要求就是能不能打勝仗,保衛自己的國家,明末有這樣的將領嗎?滿清就是在所謂的遼東名將們的打擊下一步一步壯大的,這種將領在任何一個正常的國家都算不上名將吧。

    回到第一個問題,魏忠賢不死,那些明末大將會不會死?那是肯定的,除非他投降清朝或者李自成。否則必死無疑,只是被崇禎殺還是李自成或者清軍殺的問題。

    現在的人不看歷史就被幾個地攤文學帶偏了。明朝是被滿清滅完的嗎?作為全國性政權,它是被李自成的軍隊滅掉的,滿清入關不過是摘了李自成的桃子罷了。如果李自成進北京後能學劉邦,儘快安定全國形勢,即使吳三桂放滿清入關也威脅不了大順軍。可惜的是明末政權實在太過於腐朽,李自成的軍隊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有效的管理就進了北京,這就導致大順軍根本沒有進行職業化改造,說到底還是一幫烏合之眾,面對職業的吳三桂和滿清聯軍,根本無法阻擋。

    明朝的滅亡本質上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吳三桂更不是滿清軍隊。本質上就是一個腐朽王朝被另一個新興王朝取代的問題。魏忠賢或許可以幫助崇禎壓制文官集團,控制武官集團,但他壓制不住那些活不下去的廣大帝國底層人民。

  • 19 # 三國水滸歷史狂

    在大明朝,存在獨特的內閣制,存在一定的權力制衡,皇帝可以躲在後宮不理政事,樂哉悠哉,但天下一樣被治理的還可以。

    有名臣于謙,改革成績突出的張居正,雖然官場還是存在一定的貪腐行為,但大臣們能各司其職,做皇帝也比較輕鬆。

    掌握權利的魏忠賢以及以他存在的閹黨,用雷霆萬鈞之行事作風,執行他權利內的大事小事,不得不說,他的執行力還是很強的,下面官員,奸商鮮有敢不聽話的,因為不聽話,不照辦一定沒有好果子吃。

    圖片來自於網路

    但魏忠賢被人稱為奸佞小人,行事霸道,結黨營私,貪汙腐敗是肯定的,能人有能人的霸氣,獨斷專行,崇禎皇帝估計自持有能力,想集權搞個崇禎中興,不想志大才疏,天不作美,處在小冰河時期,大地乾旱,李自成,張獻忠持續作亂,關外後金崛起,成心腹大患,持尚方寶劍的袁崇煥競然因自己好惡誅殺了後金心腹之患毛文龍,後金肯定笑了,一步步把大明朝置身於危險之中。

    而殺了魏中賢,以崇禎優柔寡斷之性格,對手下大臣,天下奸商沒有了把控和好好利用的能力,力量不往一處使,以至於中央竟然收不上足夠的稅用於國事,軍事,一時沒有人能有足夠的能力,威望,招呼,駕馭的了群臣辦實事,起來的東林黨那幫散發著酸腐之氣的文臣,死板而迂腐。

    圖片來自於網路

    太監掌權,一般能忠於朝廷,他們沒有後代,稱帝之心次之,如果他想擅權亂政,早在崇禎上臺之初,除掉崇禎,扶持一聽話的他人,輕而易覺。

    魏中賢不死,至少投靠在他旗下的武將不會死,他又善於用人,控制人,他在,以他的手段,他那幫人整備軍務,關外後金不敢那麼囂張氣焰進攻北京,農民起義的張獻忠,李自成不會降而復叛,為大明延續幾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圖片來自於網路

    魏忠賢一死,雖然湧現了一大批名臣武將,如孫承宗,盧現升,楊嗣昌,左良玉,袁崇煥,毛文龍,始終終止不了亂相,紛紛各自為政,作窩裡鬥,不能團結一致,使大明遺憾的走向滅亡,悲哉。

    圖片來自於網路

  • 20 # 阿斗不傻

    因果論明亡根源!三權分立,最穩固關係破滅,明亡!

    所有事物都有因果關係,有因有果,這次我們換個方式來論證這一歷史事件!

    先我們看果,明滅亡是果!

    那麼因是什麼,他不是單一事件產生,而是一系列事件輪流引爆!因果關係其實有據可循,而所謂的名將之死也是因果關係的附屬產物。

    我們看因果線,我儘量用最簡語言說明別說內憂外患,別說天災人禍,那都是虛的,最根本原因是沒錢!因為沒有錢,各地天災人禍,朝廷無力賑災。因為沒有錢,需要攤派徵稅,造成民不聊生。因為沒有錢,最後民不聊生,流民四起。因為沒有錢,流民四起,鎮壓一輪又一輪,兵越打越少,錢越來越少,然後野草吹不盡春風吹又生。關內流民暴動,關外滿清扣關,內憂外患危機四伏,最後一點錢也沒有啦。然後城破之前,崇禎做的是啥,找大臣募捐啊。最後然並軟!所以破滅根源很簡單,就是木有錢啊!那麼為何會沒錢!

    原因也很簡單,權利平衡被打破,可以給皇帝弄錢的人被一擼到底,關鍵點是魏忠賢,別不相信,也別信史書蓋棺定論,真相就是如此!

    我們看看名揚海內(臭名)的魏公公做過什麼好事。(別被歷史書誤導)老魏開源節流,曾下令取消後宮長街路燈,節約燈油。(節約)行善政,老魏廢掉“鋪墊”“增耗”政策,這二政是明朝,官員索賄途經,鋪墊對生意人,增耗對老百姓。(因此東林之流恨他入骨)保邊關兵餉,魏忠賢在時,按照必須給原則給兵餉,保證軍隊基本穩定,縮短髮餉週期,減少兵變。賞罰分明大事不糊塗, 皇太極猛攻錦州,袁崇煥和監軍紀用下令避戰,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滿桂違令主動出擊,冒死救錦州,寧錦大捷魏忠賢論功行賞,升血戰有功滿桂、趙率教,罷免不救錦州袁崇煥。 不因政見不同,而瞎用人毛文龍是東林黨,是政敵,老魏還因戰功賞毛並委以重任。堅定不移支援孫承宗關寧錦防線建設,保大明邊疆安全。他能搞錢,他主政時,商業稅是國家財源,外貿稅也是。明不管多窮,總有錢維持。綜合來說:魏公公貪財是不對,可是他辦事啊。在他的謀劃下,宦官集團成立,閹黨權傾朝野,宦權與君權一道同制衡文官。

    因此,武將活命很簡單,好好打。魏公公需要一個穩定統治,貪財需穩定,國家需穩定。國都沒啦,錢從哪來。(做人有底線懂原則)

    下面我們看看下一段因果。

    因為崇禎皇帝吧魏公公一擼到底,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擼完魏公公,朝廷東林黨一家獨大,迎來所謂的眾正滿堂局面。這是好事嗎?我們看看東林好人做的事情。

    無休止無底線的黨爭,因為反對而反對,不管對國家有利沒利。總之就是要反對,造成結果就是無作為。取消商業稅,開徵農業稅,大肆攤派,為何,做生意的都是文官家屬,簡單說為錢,還美其名曰國家不與民爭利。(我呸,收農業稅一套一套,收商稅就是爭利)輕信文官的崇禎,上啦東林黨套,最後變成孤家寡人,有權的太監都被弄死,連找個能商量的人都沒有(權利失衡)

    最後東林執政結果是,黨派鬥爭,變成主流,將領不知所措,因為不知道那天那個派上臺,於是上臺一個派別,就弄死一個大將。

    這還不算致命,最致命是因不收商業稅,外貿稅所以沒錢,原因就是文官保護自己利益所以不收,所以沒錢。

    崇禎又沒宦官這把刀可以去弄錢,天災來啦,沒錢賑災,兵變啦,沒錢發餉。於是流民四起,民不聊生,兵將無糧軍心渙散,內憂外患應接不暇。耗盡大明最後的生命。最後輪迴就是:大將因為黨爭死光,國家因為沒錢死窮,然後崇禎上吊前說“文官皆可殺,悔不該殺忠賢”可惜晚啦!

    在我看來,明末東林文官集團,就是明亡的主因,他們做事毫無底線。連魏公公都不如。

    大部分都是一群不知廉恥的,讀書人。李自成來啦投靠李自成,滿清來啦投靠滿清,聖賢書讀到屁眼裡面去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謀士排名如何?你認為最厲害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