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捉影俠與捕風怪
-
2 # 墨雪問心
我認為應該被處死,因為國無二主,朱祁鎮不死,朱祁鈺這個皇帝不僅當得尷尬,而且還有風險。再者,兄弟倆相比較,很明顯朱祁鈺更適合當皇帝,他在治理國家上比哥哥朱祁鎮強。
(明代宗劇照)
但是,最終朱祁鈺沒有殺了朱祁鎮,只是囚禁了他。殊不知正因為朱祁鈺的婦人之仁,導致他不僅自身殞命,還連帶著害了妻兒的性命。
臨危受命,朱祁鈺當了大明的代皇帝公元1449年7月,躊躇滿志的明英宗朱祁鎮為了幹出點成績來鞏固皇權,他盲目聽信宦官王振的錯誤建議,對瓦刺進行了御駕親征。可不擅長指揮打仗的朱祁鎮最終兵敗土木堡,而朱祁鎮自己也被瓦刺俘虜過去當了人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訊息傳到京城,滿朝驚慌,國不可一日無主,但朱祁鎮的兒子當時才兩歲,最後商議之下只好讓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做了代皇帝,號為明代宗,暫時管理國家。
臨危受命的朱祁鈺當上皇帝后,他勤於國政,對國家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僅讓國家轉危為安,還中興了大明。可當朱祁鈺皇帝當得正過癮的時候,在瓦刺當俘虜的前朝皇帝朱祁鎮卻被放了回來。俗話說“國無二主”,朱祁鈺雖然沒有把自己辛苦鞏固的皇位還給朱祁鎮,但也沒有殺他,而是把朱祁鎮囚禁起來。
對國家有大過的朱祁鎮回國後本該被殺死,但朱祁鈺為何沒有下此狠手首先,朱祁鈺還是缺乏大氣魄,有著酸文人的迂腐。他擔心將來史書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擔心朝堂上的輿論對他不利,因為如果此時朱祁鎮稀裡糊塗的死了,那麼作為皇帝的朱祁鈺肯定被大家懷疑為兇手。所以,有些天真的朱祁鈺沒對哥哥下殺手。
其次,後宮孫太后給了朱祁鈺很大的壓力。毫無疑問,孫太后肯定要幫助自己的親生兒子朱祁鎮復位,所以她時刻在運用手中控制的勢力對朱祁鈺施加壓力。
(明英宗劇照)
“奪門之變”,朱祁鎮最終翻盤復位,而朱祁鈺卻不明不白的死亡明代宗朱祁鈺當政七年的時候,哥哥朱祁鎮出手奪回了皇位,史稱“奪門之變”。而且一個月後,年僅三十歲的朱祁鈺不明不白的死亡。
並且早在朱祁鈺廢掉朱祁鎮的太子兒子,把自己的孩子立為皇太子時,第二年自己的孩子就去世了,緊接著他的妻子也死亡,一家三口最終都莫名其妙的死去,想起來令人既恐懼又唏噓不已。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土木堡之役中兵敗被俘虜的朱祁鎮回國後應該被處死,因為相比較起來,朱祁鈺在治理國家這一方面是要強過朱祁鎮的;而且,正是因為朱祁鈺的仁慈,最終導致自己不僅丟了皇位,而且還丟了性命。
本文參考文獻:《明史紀事》
-
3 # 謝金澎
朱祁鈺與朱祁鎮既然是兄弟,處死就太過殘忍了,朱祁鈺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把他軟禁在南京或者別的城市,然後派一個可靠的將軍帶兵鎮守,杜絕他叛亂的可能。
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即便是有一些想借朱祁鎮做階梯往上爬的人,把他放了出來,他要起兵奪權也還有那麼遠的距離,可以給朝廷充分做準備的時間。以朱祁鎮的魄力和能力,估計就是讓他在南京登基他也沒有那個膽子。
要知道他一旦在南京登基,就要面對北京真正的朝廷以平叛的名義進行討逆平叛,南京鎮守的將軍不是他的人,他沒有軍隊,只能束手就擒。
即便南京鎮守的將軍被他收買了,憑著那一支軍隊勢單力孤,也幹不成事情。參照朱高煦在山東謀反,朱瞻基大軍一到,立即開門投降就可見一斑了。而朱高煦是經受過無數戰陣、強壯勇武之人,尚且如此,一個懦弱無能的朱祁鎮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朱祁鈺終究還不算一代雄主,狠不下心來,也擺平不了那一堆親情、舊臣的關係。從他因為于謙是北京保衛戰的功臣就對於謙一直倚重,委以重任就可以看出,朱祁鈺並不是一個善於權謀的人,于謙固然是大明的忠臣、干城,卻不是他朱祁鈺的可靠臂膀,這樣的人,既要用,也要防的,關鍵時刻,他一念之差,就會壞了大事。
所以他雖然廢了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卻終究沒有守住江山。
-
4 # 大秦鐵鷹劍士
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因為一次戰敗就將領兵大將斬首。通常情況是根據將領的過錯,作出適當的處罰。餚之戰,孟、西、白三將全軍覆沒,三將僅以身免,秦穆公赦三將之罪,終稱霸西戎。秦滅楚之戰,李信率二十萬秦軍伐楚,陣亡七萬餘人,大敗而歸,秦始皇不斬李信,最終李信在其它滅國大戰中立下功勳。
土木堡之役中皇帝朱祁鎮犯有大錯,如果他是一員大將,罪可致死;然而他是一位皇帝,古代沒有刑法可用於皇帝。因此朱祁鎮即使兵敗,他也不該被處死,該處死的是瞎指揮的宦官王振。古代十分重視上下尊卑之別,皇帝是要尊重的,他就算全軍覆沒,也不當被處死,其罪在臣,不在君。如果那位大臣敢提議處死被俘的朱祁鎮,那麼首先死的必然是提議的這位大臣。
中國古代沒有以法律形式公開處決一位帝王的,禪位、弒殺、逼退都是常見的。劉備親征東吳,結果兵敗而歸,那論戰敗的主要原因,可能劉備佔首要。劉備歸了白帝城,沒有那麼大臣提議處死劉備!朱祁鎮戰敗被俘,同樣不會有大臣提議處死他,朱祁鎮那怕不是皇帝了,他也是太上皇。正常情況下,臣不可以殺君,就如子不可以殺父一樣。
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當初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 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廢除了殉葬制度。被俘期間,也先也沒有從朱祁鎮身上獲得什麼好處,最終將朱祁鎮釋放歸國。
-
5 # 洛水清風
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在御駕親征失敗被俘,瓦剌也先以為抓住明英宗,就可以要挾大明要錢藥物。沒想到,于謙擁立朱祁鈺做了皇帝,對也先的訛詐不理不睬。反正我大明有了新皇帝,也不稀罕明英宗朱祁鎮了。要錢要物沒有,想打仗奉陪為。這才有了後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也先在北京城下被打敗後,倉皇逃回蒙古高原。從此,明英宗成了他手裡燙手的山芋 ,殺了,也下的弟弟不同意,不殺,還的好吃好喝好招待,也下能不生氣嗎!眼看明英宗沒有一點利用價值,也索性就把他放回大明。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按理歷史的規律明英宗回來後,朱祁鈺有能力、有手段讓他“暴死”,以堵天下人之口。如果朱祁鈺這樣做了,就沒有後來的奪門之變,就沒有他不明不白的死去。朱祁鈺為何沒有害死明英宗呢?我覺得應該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兄弟情深。如果沒有土木之變,明英宗與朱祁鈺堪稱歷史上兄弟的典範。他倆雖是異母兄弟,但明英宗待朱祁鈺比同母兄弟還親。按照明朝皇家規定,皇子長大後,就要被封王到自己的封地去,沒有皇帝允許,不得離開封地半步。但是明英宗實在對朱祁鈺太好了,不捨得他離開自己。就把朱祁鈺封為郕王,封地就在北京附近。而且朱祁鈺從沒有去過封地,一直留在北京城。明英宗對朱祁鈺關懷,朱祁鈺從良心是上來講,也對明英宗下不了毒手。
二:明英宗成了太上皇,被幽禁於南宮,對自己構不成任何威脅,自己沒有必要揹負殺兄的惡名。明英宗回來時,朱祁鈺的統治根基已經穩如泰山,沒有誰可以威脅到他的統治,只要讓明英宗老老實實呆在南宮,他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即使朱祁鈺的兒子死後,他覺得自己才30多歲,完全可以再多生幾個兒子,明英宗根本威脅不到自己的統治 。
三:從人性來說,朱祁鎮與朱祁鈺弟兄倆都是仁慈之君。曹丕有陷害兄弟的惡名,李世民有殺兄篡位血腥。明英宗不把朱祁鈺趕到封地,是因為他不願做曹丕那樣的無情無義的帝王。朱祁鈺沒有害死明英宗,是他不願像李世民那樣,因為發動玄武門之變,而備受後人詬病。
權力會讓人性扭曲,會讓靈魂中壓制的邪惡迸發出來。明英宗回來後,朱祁鈺沒有把皇位還給哥哥,是經不住權力誘惑。朱祁鎮復辟後,害死了自己親弟弟朱祁鈺,是報復心理在作祟。兄弟倆最後之所以反目成仇,完全是貪戀權力所致。
-
6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本人對明朝的總體印象是十分不錯的,所以總的來說我還是非常喜歡的,而明朝卻發生了皇帝被捕的事件,這就導致了明朝極大的減分。明朝最硬的一句話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被後來的人很榮幸的貫徹為“剛明”的稱號,可見明朝是非常厲害的。迴歸主題,朱祁鎮被瓦剌活捉的時候,朱祁鎮就不應該活著,敵人圍困的時候,他這時候就應該舉刀自刎。而不是去蒙古生活一年多。實在是懦夫行為,老祖宗知道了,就得棺材板裡跳出來,所以從這點上看朱祁鎮是個懦夫,不配當皇上,還把明朝一炮給幹回解放前,要不是沒有于謙,明朝可就沒有今天的歷史地位了。(大明風華朱祁鎮)
朱祁鎮回到明朝以後,為什麼不把他處死呢?明朝的屈辱全被他一個摟完了,不千刀萬剮也至少是死刑,但是他卻還能繼續當皇上,朱祁鈺被他搞死,真是搞笑。其實裡頭是有門道的,且聽小編給你細說,朱祁鎮回到明朝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被軟禁起來,畢竟一山不能容二虎,更何況是皇上,首先朱祁鈺想要殺他可是實力不同意,別看朱祁鎮被俘虜,但是朝中威信極高,自己是實力太過單薄,如若將他乾死,恐生兵變。第二點就是總的來說哥弟兩人的感情也還算不錯,並沒有到了水生火熱,而且大家都明白,皇帝只能有一個人做,但是畢竟是親兄弟,不到必要時刻,不要翻臉,而且自己的實力弱於朱祁鎮。將朱祁鎮其實是軟禁是最好的結果。(大明風華朱祁鈺)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朱祁鈺沒後代,畢竟大明江山要有繼承人,國家可不是兒戲,好不容生下一個兒子結果還夭折了,朱祁鈺命苦呀。沒辦法,這就是天命,所以按規矩朱祁鈺以後要把皇位傳位於朱祁鎮的兒子,如果朱祁鈺把朱祁鎮處死了,身份不就尷尬了嗎?以後朱祁鎮的兒子是應該恨朱祁鈺還是謝朱祁鈺。綜合一系列的觀點,朱祁鈺並沒有殺死朱祁鎮,而是選擇了繼續軟禁。但是隨著“奪門之變”成功,朱祁鎮又當上了皇上,但是也並沒有將他弟弟處死,也是好吃好喝伺候著,畢竟也還是親兄弟的血緣在這。(大明風華朱祁鎮)
-
7 # 仁者厚德載物
明代宗朱祁鈺與大忠臣于謙兩個人頭腦都不清醒,最好的辦法是堅決拒絕讓成為瓦剌俘虜的敗軍之君明英宗朱祁鎮回國,就像宋高宗對待父親宋徽宗與大哥宋欽宗那樣。
宋高宗趙構心狠手辣,為了不讓大哥宋欽宗回國,不惜殺害提出“迎二聖回朝”的抗金名將岳飛。
瓦剌要放朱祁鎮回國,明代宗朱祁鈺優柔寡斷不堅決拒絕,反而發牢騷說自己不貪戀皇位,當初是你們逼我做皇帝的。還是于謙出來打包票保證朱祁鈺的皇位。明代宗朱祁鈺只好勉強同意接朱祁鎮回國,造成放虎歸山,朱祁鈺與于謙等人最終都被朱祁鎮殺害的悲慘結局。
其實朱祁鈺只要下令斬殺瓦剌的使者,嚴禁大臣再議論此事即可,讓朱祁鎮在瓦剌自生自滅是最好的辦法。
明知道瓦剌放朱祁鎮回來包藏禍心不懷好意,朱祁鈺與于謙卻婦人之仁,不斬殺瓦剌使者,接朱祁鎮回國,眼睜睜往瓦剌人的陷阱裡跳。
既然讓朱祁鎮回國,朱祁鈺就無法處死朱祁鎮,因為朱祁鎮是太上皇,地位名義上還在皇帝朱祁鈺之上,朱祁鈺根本不敢公開下令處死朱祁鎮。
因為朱祁鎮是太上皇,即使土木堡慘敗的罪魁禍首是朱祁鎮,皇帝朱祁鈺也沒有權力追究太上皇朱祁鎮的責任,更不可能處死他。
朱祁鎮回國以後,朱祁鈺對待大哥朱祁鎮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朱祁鎮不明不白“病死”,就像後來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那樣。
可惜,上天給了景泰帝朱祁鈺七年時間,朱祁鈺心慈手軟優柔寡斷也沒有讓朱祁鎮“病死”,最終養虎為患造成“奪門之變”,自己被朱祁鎮派太監活活勒死的悲慘下場。
-
8 # 劇來叨
朱祁鎮的一意孤行,使得大明在土木堡之役喪失了50萬大軍,他的確罪該萬死。如若他自己早些自行了斷,也許在歷史上還能留下一個好名聲,後世的人也不會對他口誅筆伐。可惜事與願違,朱祁鎮憑藉無法抵擋的個人魅力將敵人變成了朋友,在瓦剌收穫了大批粉絲,這些人護佑著他,助他幾次死裡逃生。
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后,朱祁基被尊為太上皇,一個有名無實的一國之君,這一稱號讓其與皇位徹底無緣。即使朱祁鎮在敵營過得相當滋潤,可異鄉畢竟是異鄉,他時刻盼望著能夠回到京城。也許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即使回去大臣,還有現今的皇帝都不能容他,天下人也會指責他,可是他知道自己錯得離譜,心甘情願接受世人的唾罵。
有道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朱祁鎮回到大明宮才發現一切比他想象得還要糟糕。弟弟將他囚禁在了南宮,剋扣他的吃穿用度,他過的生活比在瓦剌還不如。雖然那裡條件艱苦,可至少那些朋友都是以真心待他,可是回來後,他不但自由受限還吃不飽穿不暖,畢竟他曾經也是皇帝啊?
說到皇帝,自古以來不管是犯了多大的錯,一般都是皇位坐得穩穩當當地,即使朱祁鎮讓大明損失了50萬大軍,可任何人都沒有處死他的權利。因為他姓朱,他的父親是宣德帝,他的爺爺是明仁宗,他的太爺爺是明成祖,在那個君權至上的封建社會,沒有一個人敢直接判皇帝死刑的。
不能光明正大地弄死朱祁鎮,偷偷摸摸搞死他總可以吧?朱祁鈺就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千方百姓阻止哥哥回國,好不容易朱祁鎮回來了,他就直接將其囚禁,不給吃穿,就想讓這個哥哥早點掛掉,好解除自己的心頭大患,可惜的是朱祁鎮命大,他熬到了弟弟病死,然後重奪皇位,再度掌權,從一國之君到階下囚再到一國之君,朱祁鎮的人生也是相當傳奇與勵志了。
-
9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朱祁鎮當然不應該被處死。
太上皇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的時候,情況非常危急。
也先本想用朱祁鎮這把鑰匙開啟北京城的城門,將大明趁勢踩在腳下。
這時候大明朝堂文武百官,不是沒有人想到換皇帝的方法,只是別人都有所顧忌,不敢說。
因為這個事情太犯忌了,換皇上啊,不管對國家是否有利,最後是否成功,出主意的人無疑是綁了炸彈在身上了。
成功了,這人就是諫言換皇帝的不軌之臣,失敗了,這人就是亂臣賊子,居然隨便打皇位的主意。
于謙冒大不韙,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扛起了這顆炸彈。
也先敗的不是大明,而是于謙啊,不虧!
朱祁鎮當時被遙領太上皇,朱祁鈺繼任做皇帝。
所以,朱祁鎮是太上皇,不是罪人,大明有了新的皇上。
朱祁鎮在瓦剌的時候是遙領,回來就是太上皇回宮而已,不需要被處死。
江山姓朱大明的江山姓朱,是他們老朱家的江山。
普天之下,沒有人可以讓皇帝死。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古而有之的說法。
即是說朱祁鎮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會被處死,那就是大明國破家亡,朱祁鎮被敵人處死。
而身為朱家臣子的滿朝文武,是沒有權力處死皇帝,嗯,太上皇的。
皇帝也不會去處死太上皇,不然就是不孝,這可不合禮數。
所以啊,綜上所述,朱祁鎮回國後不會被處死,而且,事實上朱祁鎮回國也沒有人說要處死他。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10 # 歷史評說
俗話說得好,勝敗乃兵家常事,在戰場上決定勝敗的因素有很多,很有可能一個細節處理不當,就會導致部隊戰敗,所以不能因為一次戰敗,就將自己的將領斬首。
我們再來看一看土木堡大敗,如果你作為統兵的大將,造成這樣大的潰敗,險些導致亡國滅種,殺你十次都不算多。
可是問題來了,土木堡之變不同於其他戰爭,他是皇帝親征,從理論上說,所有的軍事決策都是由皇帝做出的。皇帝朱祁鎮是這場戰敗的直接負責人,在中國古代就沒有對於當朝皇帝,進行處罰的措施,最嚴重就是下一道罪己詔,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刑法可以對他的行為進行處罰。
要注意在那個講究君臣父子夫妻三綱五常的年代裡,不會有哪一個大人會腦洞大開,會想到對皇帝進行處罰,哪怕這位是已經過了氣的皇帝。
其實對於朱祁鎮來說,他已經受到了最嚴重的處罰,他的皇位丟了,他的弟弟繼承了皇位,他已經成為了太上皇,整個國家不再由他發號施令,這和被廢掉沒有多大的區別,這基本上是中國古代懲罰皇帝的最高配置了。
其次,在中國古代還有一種講法,叫做為尊者諱,那些大臣們主動為朱祁鎮找到了一個背鍋俠。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王振這個死太監不能算是背鍋俠,他確實應該承擔這次失敗的軍事行動的主要責任。
正是他的慫恿,才使得年輕的皇帝,決定效法,自己的祖先,御駕親征和蒙古人呲牙。也正是這個死太監的瞎指揮,使得明軍的行軍路線多次改變,最後被敵人抓住戰機,明軍在土木堡這個沒有水源的地方被迫和瓦剌進行決戰,導致全軍崩潰。
正是由於這位王公公的存在,減輕了明英宗朱祁鎮的罪過。所有人都把火力集中在了王公公身上,自然也就不會想到那位最後的決策者朱祁鎮,王振所有的胡鬧瞎搞,都是他最後拍板的。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他的好弟弟明代宗朱祁鈺,朱祁鈺雖然不願意把皇位還給哥哥,但是沒有動過殺害自己哥哥的念頭,可能是因為手足情深吧!很多人覺得朱祁鈺對待自己的哥哥很絕情,如果好一點,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
其實我覺得朱祁鈺已經做的很不錯了,在王朝更替時,曾經的皇帝變成前皇帝之後,通常都被後來的君主送一張地獄觀光票,一去不復返。在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為了這個皇位弒父殺兄,從而有這麼一句話,世間無情帝王家,這就是皇位的巨大的魔力,所以我覺得朱祁鈺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在這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參加完明朝版變形計的朱祁鎮能夠全須全尾的活了下來,並且在N多年之後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當上了皇帝,繼續他的昏君之旅。
-
11 # 依稀說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元朝並沒有被徹底消滅。元順帝北逃至蒙古高原,元朝變成了北元。明朝從建國那天開始,就一直面臨蒙古的威脅。朱棣登基之後,將都城遷到了北京,號稱“天子守國門”。朱棣親自率領軍隊出征蒙古。蒙古在朱棣的打擊之下,實力大大衰弱。但是朱棣始終沒能給蒙古致命一擊,蒙古對明朝的威脅始終存在。
明英宗登基之後,蒙古的瓦剌部逐漸強大起來,成為明朝北疆最大的威脅。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率領大軍入侵明朝邊境。這本來就是一次平凡的邊境事件,也先大軍也就是兩三萬人,他沒有一舉滅掉明朝的野心。明朝只要派合適的將軍抵禦瓦剌軍隊即可,但是年輕的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決定御駕親征。
1449年7月,明英宗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征,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明英宗親征,還帶著一班文武大臣,比如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等人。明英宗本來想以絕對優勢兵力輕鬆擊敗也先。沒有想到的是,明英宗有“有多大臉現多大眼”。明英宗被包圍在在土木堡,二十萬大軍傷亡過半,明英宗本人被俘虜,所帶的文武大臣也大多戰死。土木堡一戰,明朝幾十年的積蓄毀於一旦。瓦剌大軍直逼北京。若不是明代宗和于謙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明朝有可能提前滅亡,或者變成南明。
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稱為明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被俘虜的皇帝。明代宗打贏北京保衛戰之後,明朝也有了新皇帝。瓦剌手中的明英宗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有點雞肋。瓦剌為了離間明朝,為明朝製造一些事端,所以放回了明英宗。明英宗被俘一年之後,被放回了明朝。史稱:
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
明英宗被放回明朝之後,並沒有當皇帝,而是被尊為太上皇。明代宗並沒有懲罰明英宗,只是將其軟禁在南宮。兵敗被俘的明英宗被放回國之後應該被處死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從情感上來說,明英宗應該戰死沙場才對。如果從戰爭的實際損失上來說,軍事主帥應該被處死以謝天下。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沒有大勝仗,反而全軍覆沒。明英宗應該跟隨自己的軍隊一起滅亡,明英宗即使打不贏也不應該被俘虜。土木堡之變明朝幾十年的積蓄毀於一旦,明成祖時期留下的名臣幾乎損失殆盡。明朝最精銳的軍隊也在土木堡之變中全部損失殆盡。瓦剌大軍一直打到了北京,如果不是于謙和明代宗,明朝的損失將會更大,甚至不復存在。從明英宗帶來的損失來說,他應該被處死。即使不被處死,明英宗自己也應該引罪自裁才對。
但是明英宗不是普通的軍事主帥,他是一國之君。一國之君就不能被輕易處死,而且天下也沒有人可以判皇帝死刑。明朝君臣也一直刻意掩蓋明英宗被俘虜這一現實。明朝君臣不說明英宗兵敗被俘,而是“北狩”。“北狩”的字面意思是到北方狩獵,引申義則為皇帝被俘虜到北方。在明朝君臣看來,明英宗根本就沒有被俘虜,而是到北方去狩獵。被俘虜可能有罪,但是“北狩”絕對無過。既然明英宗都沒有什麼罪過,只是到北方狩獵的時間長一點,又何來處死之說呢?
古代社會講究家國同構觀念。皇帝既是一國之君,也是家長。父親為家君,國君為國父,君父同倫,家國同構。做為君父的明英宗即使有過,也不應該被處死。君父有過錯,做為臣下應該勸諫,而不是指責君父所犯的錯誤,甚至因為君父犯錯而打倒君父。明英宗是皇帝,沒有人敢判處明英宗死刑。明代宗登基之後,明英宗也是太上皇,在級別上還是高於明代宗。明代宗也沒有資格判明英宗死刑。
從這個情感上說,明英宗是明代宗的哥哥,而且是一個皇帝哥哥。明代宗可以軟禁明英宗,甚至可以偷偷害死他。但是明代宗不能公開定罪處死明英宗。如果明代宗公開處死明英宗,他就是失去法統上的支援,也會給世人留下話柄。明代宗也是一個比較仁義的君主,他並沒有殘害明英宗,只是將他軟禁起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明英宗也不應該被處死。古代社會父權佔據主導地位,母權也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太后的地位。明英宗被俘虜之後,孫太后的地位得以凸顯出來。孫太后以卓越的才華擁立朱祁鈺為皇帝,反對遷都南京。明代宗雖然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但是孫太后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忽視。孫太后和明英宗的勢力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為了維護朝廷的統一鞏固,明英宗不應該被處死。
明英宗打了敗仗應該承擔一定責任,但是明英宗肯定不應該被處死。
回覆列表
依照現在的觀點 萬死難贖其罪 但是放在古代,沒人敢有這想法。不該死,一將功成萬骨枯,打敗仗的皇帝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