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騾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二戰時期法國沒能堅持多久就投降了,並且被德國佔領,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事實,但法國卻成為了戰勝國,並且還進入安理會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樣的結果顯然讓很多人疑惑,戰勝國都是和軸心國死磕到底最後取得勝利的,是抗擊法西斯侵略有功之國。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又都是二戰時期抗擊法西斯侵略者的帶頭人和做出重要貢獻者,法國是一個投降國家,怎麼也享受到了如此的待遇並且享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紅利呢?我們下面就探討一下。
二戰爆發前,法國被喻為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特別是法國的裝甲部隊實力不俗,然而,納粹德國軍隊利用閃擊戰對法國的進攻徹底打碎了這個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謊言,六個星期,只堅持了六個星期法國就宣佈投降。至於法國能成為戰勝國也並非是浪得虛名,應該說是有其合理性的,往下看。二戰時期投降的是以貝當為首腦的法國維希政府,貝當於1940年7月~1944年8月任維希政府元首,他投降了德國。(貝當於1945年4月被捕,並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於1951年7月22日死於被關押的利勒迪厄島)。但法國還有一個政府,這就是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政府,從1940年6月18日~1944年戴高樂將軍擔任自由法國元首,功勞就在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政府身上。
從貝當投降德國,戴高樂將軍成立自由法國政府的時間來看是同時間的,戴高樂將軍領導自由法國從來就沒有放棄和德國作戰,雖然法國維希政府成了希特勒的傀儡,但法華人民和自由法國軍隊卻堅持鬥爭,無論是在北非戰場還是諾曼底登陸作戰中,以及法國本土和德軍戰鬥的游擊隊都和德軍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戰鬥,並在隨後的對德國本土作戰中法國軍隊都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為戰勝納粹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應該說是法國投降時自由法國就從來沒有放棄抵抗,而且後來法國的維希政府也和自由法國政府統一,成立了法蘭西民族解放政府,戴高樂將軍擔任領導,因此,二戰後的蓋棺定論主要是看戴高樂將軍的功勞,法國成為戰勝國也就不難理解了。
關於法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事要複雜一點,二戰勝利後美國就希望建立一個新的國際組織,這就是聯合國,而當時的雅爾塔會議時的構想是“四警察”思想,目的是領導全世界,維護永久和平,當時並沒有法國。法國能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有幾個原因,一個是英國的意思,法國二戰前就和英國不錯,二戰時期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軍隊又和英國軍隊共同作戰,還記得敦刻爾克撤退吧,很多法國士兵被撤回英國,隨後又共同打回去,英國當時力量消耗的差不多了,面對蘇聯顯得單薄,需要有一個夥伴國。而美國也希望法國能站在自己一邊,平衡蘇聯的勢力。而蘇聯和法國也算不錯,需要一個和稀泥的,就這樣個有個的算盤,結果法國就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上是兔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指正,圖片來源網路。
-
3 # 諶人
謝小秘書邀;
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第一;二戰結束時,法國仍然是具有潛在影響力的世界性大國,誰也不可忽略。二戰前法國是世界第五大工業強國,GDP一度佔世界8%。二戰中法國“巴黎不設防”迅速投降,法國完整的工業製造體系沒有遭到戰爭摧毀破壞。二戰結束時,法國的工業製造能力強於受戰火摧殘的蘇聯、英國、德國。
二戰結束時,法國1234萬平方公里海外殖民地(面積僅次於英國)仍然拽在手中,包括從德國日本手中奪回了失去的北非、越南殖民地。
法國在二戰期間雖被德國佔領5年,但法國維希傀儡政府仍然有效管控著法國2/5地區,保留著對海外殖民地的管控。法國大國底蘊猶存。
第二,法國為擠入二戰後世界大國行列,做了有效工作。①,按美國對二戰後世界領導體系構想,美國是排斥法國的。
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外長在莫斯科會晤,通過了由美國政府起草,經美蘇英中四國簽字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隨後在12月24日,羅斯福在經過德黑蘭美蘇英“三巨頭”會晤磋商後,提出在《四國宣言》基礎上設立世界“四警察”構想;“英、蘇、中、美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
”四警察”構想後來催生了聯合國四常。
“三巨頭”德黑蘭”會晤,羅斯福提出“四警察”構想②,搶在二戰結束前,戴高樂竭力拉攏蘇英“兩巨頭”,擅自搶佔德國領土,為擠入五常做了有效工作。
戴高樂向丘吉爾提出,由英蘇法共同管控歐洲,由於這有悖於羅斯福“四警察”構想,丘吉爾雖未置可否,但已心有所動。
資料片 戴高樂與丘吉爾戴高樂又主動示好傲慢的斯大林,並於1944年12月10日與蘇聯簽署了《法蘇同盟互助條約》。法蘇能夠簽訂這個條約,是有人情基礎的。早在1935年5月2日,法國外長賴伐爾訪問莫斯科,就簽訂了《法蘇互助公約》,這個公約雖屬於裝飾門面的非軍事同盟條約。但在當時蘇聯被歐洲孤立的情況下,法國給足了斯大林面子。
資料片 戴高樂會見二戰中的蘇軍1945年4月4日,戴高樂不服從歐洲盟軍司令部調遣,擅自指揮法軍佔領德國巴登州首府卡爾斯魯尼、斯圖加特。製造法國是二戰戰勝國既定事實。
第三,英蘇把法國拉入了聯合國五常二戰後國際形勢正在醞釀深刻變化,美蘇由盟友變為二強爭霸。
英國認為它跟隨美國無力既管控德國又遏制蘇聯、從而有效獨控歐洲。英國需要有一個幫手,這個幫手就是英國在一戰的鐵血盟友法國。所以英國提議拉法國入常。
蘇聯認為美英鐵板一塊,且美國力主了中國入常,蘇聯將在聯合國四常中處於孤立少數。法國有一定獨立自主性,且法國較尊重蘇聯。法國若加入五常,會攪局美英“控歐制蘇”戰略構想(後來演繹為美蘇“冷戰”)這是蘇聯願意看到的。蘇聯同意了英國的建議,拉法國入常。
由於英蘇“兩巨頭”拉法國入常,美國改變了原“四警察”主張,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三巨頭”會議上,美蘇英一致同意了法國入常、並加入對德國的分割槽佔領。
-
4 # 夏雨風
二戰結束後,美國羅斯福躊躇滿志,自己莫不是前無來者的偉人嗎?就把建立聯合國的想法分別與老邱丶老斯商量。為了世界和平,總要有核心組織,美蘇英是二戰主戰國,當讓不讓,可三個畢竟還有單薄之虞,羅斯福就說中國最早抗日,是二戰最大國戰場,可以拉中國。兩國有輕視之意,起碼要有強國風範。羅堅持,沒有中國拖住%60以上日本陸軍,二戰會如此快的贏?定下了中國。
羅斯福又與老邱長談,老邱想通了,歐洲不能讓蘇聯獨大,推上法國,畢竟戴高樂將軍也是反戰游擊隊的司令呢。
這樣中法都成了五常和聯和國發起國了。
-
5 # 津城沐雨
我是津城我來回答。
作為一個曾經投降過的國家,法國為何可以以戰勝國的身份成為聯合國五常?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法國還算是強國,對抗擊法西斯做過貢獻法國作為西方大國,在二戰前有很強的實力,儘管二戰時抵抗不久就投降,但是法華人的抵抗卻始終沒有停止。
在貝當政府投降希特勒後,以戴高樂為首組建了流亡政府自由法國,始終堅持在其他戰場抗擊法西斯。
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流亡政府可不同於波蘭流亡政府,因為自由法國還有幾十萬的軍隊,其中有很多是從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儲存下來的精銳法軍。
此外,法國在海外有大量殖民地,利用殖民地資源,繼續在北非戰場和諾曼底登陸後的西線戰場發揮重要作用,對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英美的支援二戰後,國際社會面臨新的挑戰,意識形態的對立成為主要矛盾,英美支援法國加入五常,以增加自己陣營的力量。
二戰前,英國本來就和法國關係不錯,戰後希望法國能夠成為制衡歐洲大陸對抗蘇聯的橋頭堡;美國則同樣有這樣的需求,希望歐洲勢力均衡。
於是,英美大力支援法國進入五常。
-
6 # 山野村夫259010210
法國的投降派出賣了國家,以戴高樂將軍為首的一大批軍人沒有投降,而撤退英國。後來諾漫底登陸,戴高樂將軍領導法國軍隊打回了法國。
-
7 # 五班長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見面。
1945年6月26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美、蘇、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確立。
建立聯合國的設想是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在華盛頓的敦巴頓橡膠園會議,此次會議參加者為美、蘇、英、中四國,建議成立聯合國安理會五常是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的雅爾塔會議,參加者是美、蘇、英三大國,此時德國還未投降。正式成立聯合國並確定五常是在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的舊金山會議,參加者達50多個國家,不包括軸心國,德國在會議期間的5月8日投降,日本還在負隅頑抗。
法國進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並不是以戰勝國身份進入的,而是美、蘇、英三大國博棄的結果,如果以戰勝國身份進入,法國顯然不夠條件,法國在開戰42天就投降了,代表法國的是投降的維希偽政權,而流亡英國戴高樂成立的“自由法國”在二戰中的作用也不是很大,成立聯合國時,法國才剛剛成立臨時政府,所以,法國成為五常,並不是爭取來的,而是三大國根據各自利益白送給它的,當時,法國還不願擔任發起國成為五常,因為法國認為自己即沒有參加敦巴頓橡膠會議,也沒有參加雅爾塔會議的協商,以及二戰中表現不佳,怕威信不夠不能很好地履行職責。
聯合國是由美、蘇、英三大國主導成立的,二戰期間為了對付德國,美英給予了蘇聯大量的援助,致使蘇聯變的異常強大,以致於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美國為保護亞洲的利益,提出中國為創始國,其用意是來牽制蘇聯,因為當時蔣的中國親近美國,但英國和蘇聯不願美國在東亞有個強大的盟友,於是英國提出法國也加入創始國,雖然蘇聯不希望西歐太多國家聯合在一起,但考慮到當時法國還是相對中立的,聯合起來也能抗衡美國,所以也同意了,當然,沒想到後來美英法會搞在一起,蘇聯最後提出了一票否決權,也是出於維護自身的利益,所以,五常的確立是三大國最終博弈的結果。
可以說法國成為五常是三大國利益博弈的產物,包括中國也是如此,這當然和法國依然是強國分不開的,二戰結束後,法國仍然是第三大海外殖民國,由於早早地投降了,仍保留著完好的工業體系,教育設施及人材儲備等等,法國憑的是今後仍然會成為大國,所以才會被拉進聯合國五常,這和法國是戰勝國關係不大,不知大家是怎麼認為的?請留言,討論。
-
8 # 歷史緯度
《聯合國憲章》第23條規定:美、英、蘇、中、法為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那麼,為什麼在二戰中戰敗的法國,可以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因為二戰後的世界各國需要法國的以戰勝國的身份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之一。這既符合法國的利益要求,也符合蘇聯、英國和美國的利益要求。既然法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加入聯合國是符合各強國利益需求的,那麼法國必然就會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在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中,大國制定規則,小國只需要遵從規則。法國雖然在二戰中戰敗投降了,但法國的實力依然存在,有實力就意味著有資格;再加上各國利益的交換和推動,法國又成為了大國。
二戰開始後不久,法國投降了德國,變成了戰敗國;二戰結束前夕,流亡的法國政府竟然讓法國成為了戰勝國。於是,法國便有了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資格。法國與德國一直有利益衝突,法國與德國的鬥爭一直存在。在一戰中,法國與德國是敵人;在二戰中,法國與德國還是敵人。法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但法國卻是二戰的戰敗國。馬奇諾防線並沒有對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有任何防禦的作用。德軍兵臨城下,巴黎成為了不設防的城市,威脅法國成為了德國法西斯的幫兇。從這個角度講,法國是沒有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資格的。
法國的威信在二戰戰敗以後就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卻給法國的重新崛起留下了一絲希望。流亡的自由法國是盟軍的配角,任何重大的國際會議都基本不會讓他們參加。為什麼?因為自由法國沒有力量。寄居在別人家裡蹭吃蹭喝是可以的,給別人打掃打掃衛生也是應該的,但絕對不能替主人做決定,絕對不能參加人家的家庭會議。這一情況無法改變,戴高樂的個子再高也無法改變。
自由法國的意義在於分割了法國的力量。戰敗後的法國力量一部分由維西政府掌握,另一部分力量則投靠了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在戰勝法西斯的過程中,自由法國略有微功;當自由法國掌握了法國政權以後,就可以把法國從戰敗國轉變為戰勝國。戰勝國是有資格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
法國除了戰勝國的資格外,還擁有強大的力量。畢竟,法國是傳統的歐洲強國;二戰的失敗打擊了法國的威信,但法國的工業實力仍然存在。強大的實力使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基礎。說到新航路開闢和殖民擴張,我們就想到了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說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我們就想到了世界第一強國英國;說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就知道最大的戰勝國是英國。然而,法國的力量也非常強大。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強國。一戰後的國際秩序是英國和法國共同制定的,維持國際秩序的國聯是英國和法國共同掌控的。
二戰前法國的力量強大,二戰失敗後法國的力量依然強大。為什麼呢?因為法國失敗的太快,所以在法國並沒有發生慘烈的戰爭。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法國的工業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破壞,這意味著法國的經濟體系仍然是完整的,這意味著法國的社會基本上是穩定的,這意味著法國的軍事力量被基本保留了下來。所以,戰敗的法國的力量並沒有受到毀滅性的削弱。
除了世界強國的威信喪失,法國的力量基本上被保留了下來。這位戴高樂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提供了基礎。
法國雖然擁有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資格和基礎,但法國最終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關鍵因素則是世界各國的力量和利益博弈形成的有利於法國的國際局勢。二戰前是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二戰後則是兩極格局。這種國際格局的轉變,推動了各國之間的利益交換。美國想不想控制歐洲?當然想。蘇聯想不想控制歐洲?天天想。英國想不想控制歐洲?一直在想。在這種情況下,各國會如何對待法國?法國會不會利用這樣的情況給自己謀取利益?一定會的。
法國清楚的知道,要想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就必須獲得英國、蘇聯和美國的支援。英國會支援法國嗎?會的。因為在二戰中被嚴重削弱的英國已經無法掌控歐洲,歐洲有可能被蘇聯和美國完全控制。從英國利益的角度講,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最糟糕的。所以英國需要聯合法國,保持歐洲相對的獨立地位。
蘇聯會支援法國嗎?會的。蘇聯一直想擴大在歐洲的勢力,蘇聯一直想在歐洲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並擴大在歐洲的軍事存在。怎麼辦?找一個可以與蘇聯合作的歐洲大國。法國是一個大國,法國急需恢復國際地位,法國一定喜歡蘇聯的友好支援。有了英國和蘇聯支援的法國,只需要再獲得美國的同意就可以順利地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
美國支援法國嗎?剛開始不支援,後來支援了。羅斯福總統認為法國在二戰中並沒有做出相應的貢獻,所以不能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甚至在召開國際會議的時候都不會讓法國參加,著名的波茨坦會議和雅爾塔會議都沒有讓法國參加。美國和羅斯福總統認為法國的貢獻不夠,但出於穩定歐洲局勢並限制蘇聯的需要,美國最終還是支援了法國。在各國的利益協調下,法國成為了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但又規定:除法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因為增加一個常任理事國就意味著多了一個分享利益的。
有資格、有實力基礎且有各國支援的法國在1945年6月26日的《聯合國憲章》簽署以後,正式成為了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戰勝國是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資格,強大的實力和巨大的貢獻是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基礎,各國的利益協調是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機會。
二戰後,戰勝國制定國際秩序,五大常任理事國大國一致的原則下建立了國際和平機制。現在,聯合國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五大常任理事國仍然在維持世界秩序。
-
9 # 不正經的軍棍
法國這個國家雖然二戰初期就投了,但是那會兒有兩個法國,一個叫維希法國,一個叫自由法國。戰爭結束以後,繼承大統的是戴高樂帶領之下的自由法國。二戰時期,國際社會予以承認的其實是維希法國,但是自由法國同樣存在感很高。
1942年,同盟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裡面是中美英蘇四個國家,這也是當時的四警察制度。後來戰爭局勢逐漸明朗,法國解放也只是時間問題,這幾個警察當初也都是打算拉攏法國,就這麼給法國拉進來了,英美蘇都有各自的需要,老蔣可以忽略。當初咱們入常,也是比較困難的,蘇聯方面也是反對的,尋求個平衡,法國就這麼進來了。
二戰結束的時候,自由法國軍隊也是比較多的,有那麼幾十萬的大軍,國土面積也不算小,外加上一大票海外殖民地的底子。法國在歐洲和非洲,都有非常深厚的影響力,畢竟早期的殖民大國的底蘊還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裡面,擴軍的話,也只有法國這一個有資格進入,其他國家壓根也沒這個實力進去。
(法國勢力範圍)
法國屬於就是四警察互相撕,撕出來的結果就是常任理事國擴軍,而擴軍這個名額就是給法國預備的,法國就這麼進來了。至於最近有很多人嚷嚷印度入常,這個不可能了,法國進來之後就宣佈五常不再擴軍了。
-
10 # 山外山FJH
1940年5月10日,德國軍隊向法國發起攻擊,而法國耗盡心血建立的馬其諾防線卻形同虛設,當德國軍隊繞過這個被稱為“無懈可擊”的防線從法國與比利時邊境直搗巴黎時,這個在當時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一戰的戰勝國,不到42天就徹底“崩潰”了,法國軍隊在損失了不到8萬人後(法國當時的總兵力約為300萬人),法國高層包括時任總理的貝當和法軍總司令魏剛就帶領法國非常乾脆利落的投降了,並把大半個法國和絕大多數工業城市給了德國。
二戰中,法國很快就失敗了,然後組建了流亡政府。在二戰結束時,法國仍然擁有龐大的殖民地,也是歐洲事務的傳統主導者之一,並且自由法國在法理上也是戰勝國。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所以在戰後世界新秩序中,由於英國的支援、美蘇的默許和法國的爭取下,也許最大的原因就是平衡與妥協,要知道在二戰末期,美蘇之間的矛盾就已經凸顯,而且在戰爭期間由於戰爭需要,蘇聯得到了英國美國的大量援助,其實力得到快速增長,以致於可以與美國相抗衡,而當時的中國因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與美國交好,因此被美國拉進來用於平衡蘇聯,而蘇聯感覺到了美國的優勢,所以也極力舉薦法國(戴高樂時代的法國具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加入,英國方面也希望法國的加入能夠均衡歐洲勢力,最後在蘇聯和英國的促成下,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席位被定位五個。
法國在二戰中並沒有那麼大的犧牲(像中蘇),那麼大的貢獻(像美蘇英)。甚至不及蘇聯、中國在一次大型戰役中的傷亡,但新的世界秩序要維持歐洲和非洲的穩定則需要依靠法國。
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也並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法國對非洲確實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今天法國之所以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五常,正是因為法國有核武器,有大船,有還沒有丟光的、遍佈全球的海外領地、軍事基地。
-
11 # 司文郎中
首先,蘇聯和英國支援法國入常。1944年12月10日,蘇聯和法國簽署《蘇法同盟互助條約》,雙方具有一定的政治合作基礎,蘇聯也希望用法國制衡英美尤其是透過壯大西歐力量制衡美國。
而英國則希望用法國平衡美蘇。二戰後西歐地位顯著下降,英國在美國和蘇聯面前話語權微弱,因此拉上法國是英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不被邊緣化的保障,是大國間互相制衡的結果。
其次,法國並不弱。我們今天之所以覺得當時法國太弱,是因為往往把它和滅亡它的德國,以及美蘇兩極對比。其實除了中美蘇英,戰勝國中很少再有能和法國相提並論的國家。
法國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非洲保持有大量殖民地。殖民地意味著政治影響力、兵源、勞動力、原材料供應地和市場,換言之法國仍然是具有相當戰爭潛力的一個國家。雖然二戰打得不好看,但不失為Continental核心大國之一。
(殖民體系崩潰多年的今天,還有大量西非和中非國家使用法語,足見法國在非洲這一人口大洲的影響力)
最後,雖然法軍在法國戰役期間表現差勁,但其實在法國淪陷後,法國地下抵抗組織和海外抵抗力量(主要是部分殖民地和戴高樂流亡政府)仍然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一定貢獻。
不過,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實不是但靠貢獻來的,最後比的仍然是軍事實力和政治地位。法國的貢獻雖少,但也不能算沒有,結合前兩點,可以算是錦上添花。
-
12 # 我心永恆mhwg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法國在德軍面前戰敗的速度非常快,以至於希特勒都無法相信自己的軍隊已經如此迅速拿下來了宿敵――法國。戰敗後的法國國內緊接著成立了維希政府,而外逃出去的戴高樂也在海外成立了一個自由法國,並藉此在二戰結束後成了五大戰勝國之一
從實力來看自由法國用整個非洲殖民地支援了盟軍,法國海軍也是保衛大西洋航線的一員,諾曼底登陸法國自己負責一片海灘,還成功解放本土殺進德國,法國抵抗組織為營救盟軍飛行員。
綜上所述法國成為常任理事國是實力和國際地位等綜合考量下的結果,可以說實至名歸。
-
13 # 北大記著
法國成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確實比較有趣,二戰後透過綜合比較還是選擇了法國。
法國在二戰時期,在和德國希特勒對陣時,迅速選擇了投降,這雖然名譽受損。但是這一定程度避免了法國被德國胖揍,儲存了相當實力。
二戰後期,法國看到納碎德國失敗已經成了現實,迅速反水。加入和德國對戰的國家,加速了德國法西斯滅亡時間。法國前期投降德國,後期又反水攻打德國,為二戰勝利做出了一定程度貢獻。
二戰勝利以後,美蘇為主導成立聯合國,當時中蘇和美英二比二平衡。美國很狡猾,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投票決定事務、
美國要想取得優勢必定有一個臣服美國的國家符合美國利益。美國考慮再三覺得法國合適他的利益。選擇了法國。
選擇法國,一個是法國二戰實力在前五之內,二是符合美國利益。三是歐洲出現英法兩個聯合國席位,能夠制衡歐洲英國勢力過大。出於多方面原因,法國成了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
14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歷經4年屈辱的法華人終於獲得了新生,他們將掌聲和歡呼聲送給了堅持鬥爭,並領導解放法國的戴高樂。儘管巴黎幾乎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但大片的國土還未解放,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維希政府的垮臺,讓戴高樂的臨時政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交通停運、上千座橋樑被炸燬,工廠的開工率僅為戰前的1/3。勞動力缺乏,物資短缺,物價飛漲。戴高樂不僅要穩定國內的混亂,而且其躋身大國行列的慾望愈加強烈。
在他看來,法國政局越穩定,越有利於被大國承認。巴黎解放前,英、美兩國突然的“不管不顧”,從表面看給了戴高樂自由發揮的空間。但實際上,他們更想知道他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說白了,法國的混亂局面,更有利於他們插手法國政局。戴高樂十分清楚,必須儘快結束混亂局面。
首先,消除抵抗組織建立的政權。戴高樂召見巴黎游擊隊的20多個主要領導人,宣佈取消“內地軍”,抵抗戰士編入正規軍。他說:“巴黎已經解放,抵抗運動委員會沒理由作為一個行政機構繼續存在了,政府將負起全部責任。”
其次,鞏固巴黎政權後,轉向各省政權。盟軍大踏步的追擊德軍,法國尚有一半國土沒有解放,這都需要抵抗組織的50萬人去解放。但是一旦這些抵抗組織推翻維希政府,勢必出現一些“過火”的行為。戴高樂將其歸咎於抵抗運動,並趁機收權。
更為重要的是,順勢而為,轉移國內熱點問題。一個個抵抗組織的權力被收走,但其所要求的民主和社會改革,是抵抗組織將權力交給臨時政府的條件。戴高樂一一答應,並對臨時政府進行改組,但新改組的成員複雜,很難形成一個決議。
戴高樂巧妙的將國內的矛盾熱點,轉向爭取國家獨立,不斷提高法國在國際上的威望,爭取獲得大國地位。同時,他也趁機將法國各地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到臨時政府。在他努力下,法國迅速走向正規,各行各業趨於穩定。
與蘇聯簽訂《法蘇同盟互助條約》,撬開大國集團大門。二戰期間,法國投降這一事實,一直是國際社會鄙視和懲處法國的關鍵理由。戴高樂透過建立抵抗運動,並呼籲:法國一直在戰鬥,從未停止抵抗,並抵制維希政府,在英、美兩國面前不妥協,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二戰結束前,美、英、蘇等國承認了戴高樂的臨時政府。
然而,各大國承認戴高樂臨時政府的合法地位,並不表示法國就是一個可以主宰世界的大國,法國依舊被排除在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之外,就是最好的證明。於是,他提出:“為了統一歐洲,必須實現蘇聯、英國、法國三國聯合”。
但丘吉爾當即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會為同法國結盟而削弱同美國的密切關係。在他看來,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最好是說服強者,而不是反對強者”。看來,戴高樂想借與英國結盟,提高自己大國地位的想法,宣告失敗。
這時的戴高樂內心是痛苦的。在他看來,確定法國的大國地位,可以很好解決國內矛盾,但現在的法國比任何時候都孤立,沒有大國的經濟支援,沒有處理國際事務的發言權,甚至要求派出100萬部隊加入對德作戰,英、美兩國都置之不理。
他想到了蘇聯,這個最早支援他的國家。當然,同樣受美、英等國地排擠,斯大林也希望在西方社會中擁有自己的勢力。於是,兩個“同病相憐”而又“各懷鬼胎”的人,簽訂了《法蘇同盟互助條約》,這讓法國上下為之振奮,並熱烈祝賀。
《條約》的簽訂,國內對臨時政府存疑的人們,紛紛擁戴帶領法國走向強大的戴高樂,他獲得了全法華人民的擁護。戴高樂也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是“法國重新躋身於大國行列的標誌”,他終於撬開了大國集團的大門。
但是,真正幫助法國的還是丘吉爾,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戴高樂卻沒有被邀請參加。也就是說,法國依然沒有資格參加大國會議。這個訊息無疑像一盆冷水澆向了戴高樂,讓他怒火中燒,他認為唯一的絆腳石就是羅斯福。
實際上,對於斯大林來說,簽訂《法蘇同盟互助條約》的目的,無非是引起美、英兩國的重視,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離不開蘇聯的作用。現在目的達到了,自然對法國提出戰後擁有一塊德國佔領區的想法,和羅斯福一致表示反對。
但是,“老謀深算”的丘吉爾出於平衡歐洲政局的考慮,極力地替法國說好話。因為他知道在美、蘇兩國眼裡,歐洲是他們共同控制的,英國沒有實力插手。丘吉爾為了英國的將來,必然拉進法國,在歐洲問題上與美、蘇兩國進行抗衡。
結果“三巨頭”達成共識,不僅同意法國參加對德國的佔領,成為盟軍對德管制委員會的成員;而且同意法國加入聯合國,成為安理會成員國。這個訊息,讓法華人無不歡欣鼓舞,因為這是恢復法國大國地位最實質性的一步。
羅斯福總統去世後不久,法國出席了聯合國成立大會,併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法語也成為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之一。也就是說,法國已經可以稱之為名副其實的大國了。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戴高樂再次惱羞成怒。
原來,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繼續延續羅斯福時期的對法政策,在波茨坦會議中,再次將戴高樂拒之門外。不過,法國參加了四國外長會議,商討世界格局問題。更讓人高興的是,法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德國和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儀式。
戴高樂終於實現了法蘭西民族復興的願望。法國由二戰的戰敗國,在戰後基本恢復大國地位,重新參與主導世界的調整,令人為之震驚。戴高樂也從隻身一人逃往海外,堅持不懈的抗爭,不僅創造了一個國家的奇蹟,也創造了其個人的傳奇。
法國如果沒有戴高樂這樣的“強硬分子”,二戰後法國的結局會怎樣?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
-
15 # 世界要團結一心
法國的大部隊,有抵抗戰鬥力的人都退到英國!
-
16 # 胡瑞嵐298
憑法國戴高樂將軍率領“自由法國”,他對納粹德國宣戰!基地在英國
-
17 # 長老的叔叔
從政治,軍事,文化上對世界發展有重大影響,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理所當然的!
回覆列表
雅安塔會議三巨頭商討二戰後安排及格局,美英是把法排除在外,蘇把中排除在外。羅斯福要扶植中國成大國,在亞州舉足輕重,看住日本。蘇要拉法國平衡英美,要法國戰後配合非殖化,三方妥協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