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生藝話

    個人認為,勤學之餘,更要注意審美情趣的培養和欣賞水平的提高。培養欣賞者對作品本身的神韻氣質的感官認知,提高欣賞者的文化素養達到陶冶性情的效果。在不知不覺的徘徊在微妙的影響過程中,自得其樂,獲得一種高雅的藝術享受。藝術享受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事實上,我們需要提高對書法作品的鑑賞能力和學習書法的興趣。只有提高書法的鑑賞能力,才能提高書法水平。如何學會欣賞書法藝術,是對每個書法愛好者在書法藝術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的環節。學會欣賞書法作品,從他人作品中汲取營養,提升藝術感覺,其實是一條“捷徑”。所謂“手低眼高”在指的就是書寫能力低於欣賞、觀察能力,不過這沒啥壞事,而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有助於大家不斷校正自己的學習軌跡,達成更高的藝術目標。

  • 2 # jxky喵小姐

    你好,我認為應該先提高欣賞能力。

    或許你會認為這是一種專家才會的高階技能。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偏見。並不是只有專家才有欣賞能力,初學者也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對一副書法作品進行鑑賞,不過專家比初學者更有經驗,他們能夠快速地對一副書法作品進行表面的特點進行了解,這樣也會有更多時間去進行細節解剖,並且他們對專業術語,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比我們更為熟練。

    欣賞書法,可以說是一種審美享受。每個人的審美追求都是不一樣的。比如磅礴大氣,狂放不羈的草書,鏗鏘有力的隸書等。

    首先我們要閱讀它的內容,對內容大意的掌握不做高要求,你只需要用你的眼睛,從它的字裡行間觀察出它帶給你的視覺衝擊。它的一撇一捺,一個彎鉤,一橫一豎,字的結構,是左大右小,還是左小右大。透過觀察,你需要明白這個字是如何寫出來的,之後你就需要根據你所理解的,把它寫出來,剛開始可能會模仿成四不像,但是,多練多總結,假以時日,定會有所成效。

    其次,我們不可以對書法的一些基礎知識一竅不通。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也是這麼個理。如果就按第一個說的那麼做,只會是事倍功半。那麼書法入門的基礎知識也有很多。

    比如,一副書法作品的上款的題寫,下款題寫的章法和方式方法等。上款的全部內容需要注意姓名,稱呼,謙詞等。寫給不同的人的書法作品,題法也有所不同,下款的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姓名(號字)以及謙詞四個部分,還要注意使用雅稱。上款即為某人或某單位請你寫字。在完成作品後,應該在上款較高的位置題上索書者的名字。上款的內容:姓名+稱呼+謙詞。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提高欣賞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的書寫能力有質的飛躍!

  • 3 # 米力伊昇

    應該先提升欣賞能力,有了相應的欣賞能力,才能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所以建議先提升欣賞能力,具體練習書法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提升欣賞能力方法要適當。找對老師用對方法很重要,一個合格的老師不是隻講理論,應該理論聯絡實際,講解書寫方法後要手把手教孩子書寫。讓孩子多觀看優秀的書法,同時對比出自己書法上的缺陷,讓孩子有直觀的認識。

    二,書法練習工具要合適。練習書法工具要有針對性,如果是硬筆書法最好用鉛筆或者鋼筆,如果是軟筆書法最好是毛筆。再有練習書法所用紙張也不能太馬虎,不能太滲的嚴重,不能吸水性太差。

    三,練習書法要持之以恆。練習書法是一項長久的任務,一個月就練成書法,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堅持長期練習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練習書法時必須時刻注意書寫當時和要點,無論是在練習還是正常寫作。

    練習書法,要先認識書法的好壞,練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毅力的鍛鍊過程。

  • 4 # 跟胡老師一起讀

    知行合一,漢語詞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

    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文化的核心。

  • 5 # 研學設計師

    發現漢字之美,萌生模仿的念頭是練習書法的第一要素,因此視覺欣賞最為重要。

    書法是一門中國獨有的,在當今人類各種文字中鶴立雞群的。從【文化】和【視覺藝術】,【技能】和【益智利器】角度分析,對漢字的欣賞都是前提條件。

    【文化】

    書法飽含漢字發展的積澱,是中國文化進步的鑑定,是東方文明圈的鼻祖,日、韓、越雖也有書法不過都是基於中國書法的簡化和變種,對中國漢字和書法是頂禮膜拜的。對文化的讚歎首先要從欣賞觀摩開始。

    【視覺藝術】

    藝術不是陽春白雪,一定是來源於生活的。貼地氣的說,對寫得一手好字的人多少有些欣賞和欽佩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對一個人的好感經常是從看到此人的字開始的。羨慕別人的字寫得美才會對練字有興趣,才會希望自己經過歷練的字能得到別人的讚許,因此發現漢字之美,被筆畫的視覺藝術所打動,是練好書法的前提條件。

    【技能】

    練字的過程勝於結果,這是一定要領會的。這個過程從視覺開始,從模仿開始,鍛鍊了孩子的眼,腦細胞對文字資訊加工並傳輸到手,雙臂的姿態,手指小肌肉的協調,呼吸的配合。既然是從視覺開始,那麼人自然是首先要看到自己欣賞的字,將有美感的字視為標準,才會有拿起筆,調動肌肉和情緒,開始模仿的念頭。

    【益智利器】

    模仿能力或身體協調性之外,練字時人其實是在不斷地思考,不斷接受所寫的字以及手指肌肉的動作對大腦和內心的反饋,從不斷糾錯直到部分滿意甚至自我認可和自我欣賞。還有一點練字的共鳴,那就是在駕馭書寫動作之後會自然地將心有所想與手指的動作以及所寫字的涵義結合在一起,內心產生愉悅的溪流,心智得到撫慰,這便是步入修身養性,心理健康的佳境了。最終的結果,是基於對所模仿的字的欣賞,在練字過程中產生快感,並形成自己獨特字型的過程,沒有人能把字練得和字帖一模一樣,也沒有那個必要,練出最讓自己喜歡的字才是關鍵所在,而這一切都要從對標準字或字帖字的欣賞開始。

  • 6 # 做好自己zfjy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這樣來去想。就猶如我們看一件衣服。我們不知道哪件衣服好,哪件衣服自己喜歡,我們又如何能夠選擇出更好的衣服讓自己穿呢?所以知道什麼好了以後,我們才能夠去更好的選擇。那麼對於學習書法而言也是同樣的。如果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那麼孩子書法,他自身就沒有提升的一種慾望,所以只有說孩子對於書法有一種高深的欣賞的能力,那麼他也想寫的這麼好,她自己都產生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慾望的時候,他就會很主動的去練習書法,學習書法。這樣他的書法才會有一個本質的提升,並且提升的效果才會比較明顯,因為是他主動的去學,比我們被動的讓他去做一些事要更容易。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你好運!

  • 7 # 雪飛書法藝術交流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欣賞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對書法的認識和理解,自然書寫就有方向了,隨之提高。書寫水平的提高,你的欣賞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分辨不同的筆法,結構。因此,只要學習,就會提高。

  • 8 # 日月墨兒香

    凡是搞書法的人,書寫能力和欣賞能力都必須具備,就好像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不可或缺。

    書法是“寫”出來的,那麼書寫能力就很重要,它是基礎。從這一點來說,練習書法應該先提高書寫的能力,從一筆一劃的臨摹中體會奧妙,把它寫像寫好。這種說法,最符合小朋友的情況,因為年齡小,觀察能力不強,也分不清好壞,只能先從一筆一劃寫起,在練的過程中,逐步感受書法線條的美,進而知道這一筆是好的,那一筆沒寫像,逐漸提高鑑賞能力。

    而對於成人來說,由於文化素養、社會閱歷等因素,他練習書法可能是因為喜歡。比如覺得某種字型很美,希望自己也能寫出來,進而付諸於實踐。這種欣賞能力在前,書寫能力在後的個案,經常在我們的身邊發生。

    所以說,練習書法是先提升欣賞能力,還是先提高書寫能力,就要因人而異了。但凡練書之人,兩個能力都要相輔相成,不斷提高。

  • 9 # 臥龍山人許立山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不由的就想起了啟功先生,他曾經在練習書法的時候也請教過很多名師給自己的字指點,結果同一個字在不同人的嘴裡說法不一,讓啟功先生不知道聽誰的對,後來他乾脆不請教別人了,想了一個法子,就是把寫好的字貼在牆上,自我欣賞,當什麼時候寫出來的字比原有的字更好看就換下來貼上新的,就這樣自我鑑賞自我超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這個事例說明了練習書法,先提高欣賞能力很重要,書法是一門藝術,它是用來欣賞的,這就要求它具有一種外在的靜態美。

    提升了書法欣賞水平,才能對一幅作品看出它的優缺點,才能研判一個字的筆法技巧,進而在練習的時候掌握它的筆法,提取它的法度。這樣勢必對書法的學習就會進步快些。

    最後,我想說的是:提升欣賞水平不是靠兩隻眼就能做得到,必須平時多學習書法知識,多讀帖,把古人的名帖吃透,博覽群書,多瞭解中國書法史,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審美觀,才能在欣賞中發出自己的慧眼,才能悟到一些書法真諦,才能在臨帖中對古人的筆法有所領悟,這樣入帖臨摹都會很像,以至於自己對自己的字就會越寫越有信心和滿足感。

    學習趙孟頫名帖臨習柳公權多寶塔名帖書法學習永遠在路上,從古至今凡是在書法藝術領域取得成就的,沒有不在欣賞別人作品中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以至於把自己的書法水平提升到了一個高度,鶴立雞群。

  • 10 # 書法有云

    練習書法提升欣賞能力和提高書寫能力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你提升了欣賞能力就能促進你的書寫,同樣的,你提高了書寫能力也直接提升了書法的鑑賞能力。

    提高書寫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鑑賞能力

    書法的學習從筆法的學習到結字的學習再到章法的學習乃至神采的學習等等,我們都是先師從古人,從古人的優秀作品中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技巧和審美。

    而這些技巧和審美的學習對於我們鑑賞能力的提高是直接的。

    提升鑑賞能力間接促進書寫能力的提高

    書法的學習,除了我們平常在技法方面的練習外,還需要理論方面的學習,同好之間的溝通。

    而這些理論學習和同好之間的溝通可以提升我們的鑑賞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我們書寫方面的提高。畢竟知其所以然再知其然是件容易的事情,加以練習即可達成。

    綜上所述

    提升鑑賞能力與提高書寫能力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沒有必要將某一獨立出來進行論述。

  • 11 # 墨騰四海

    正所謂“見多識廣”,培養欣賞能力應該從多觀察、多接觸優秀作品做起。因為書法涉及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還要有文化素養的配合。引導孩子學會欣賞 優秀作品,不僅從感性的方式去打動孩子的心理,更要從理性的方面去幫助他們形成自己對美的理解。欣賞水平不斷提高,自身書法水平也會更上層樓。

    因此,家長和老師平時都要注意平時多培養孩子的書法欣賞能力,可以多看一些書法作品和名師作品,來引導孩子逐漸熱愛書法,學會欣賞優秀作品,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書法學習,促進孩子的書法進步。

  • 12 # 東陽國學

    我給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提一點個人的小小建議,不當之處望予以批評指正。

    書法作為傳統藝術之一,是中國獨有的文化藝術現象,中國的文字是現在世界上唯一的方塊字,中國書法藝術是形與意完美結合,而又把文字藝術加工而形成的藝術。

    因此,想要聯絡書法,首先必須瞭解中國文字的歷史淵源以及發展變化,同時對書法的精髓進行深刻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才會真正理解文字與書法。

    書法既然是形與意的結合,形是可以隨意在合理的結構框架內變化的,不然意就沒有意義,從這方面來說中國書法實際上是意在筆先的。

    書法除了使用功能講究更多的是意,也就是意境美,楷書的穩重大方,草書的放蕩不羈,飄飄欲仙,這些都能給欣賞者提供藝術美感享受。

    當然,練習書法書寫基本功必須具備的,開始也就是練習基本筆畫,臨摹書貼,當到了一定熟練程度後,再結合你對書法意的理解,你就基本可以寫出不錯的書法了。

    最後告訴大家,書法絕對不是速成的藝術,必須刻苦鑽研練習,持之以恆才能有收穫的。

  • 13 # 王乃棟說書畫

    這是一個學習書法的關鍵問題,更是一個極難解決甚至難分先後的書法練習問題。

    為什麼?因為練書法要臨帖,就像繪畫要寫生一樣。這時首先產生的問題就是選擇字帖,這個選帖就牽涉到欣賞和鑑定能力的問題,而欣賞鑑定能力的提升,又難於書寫能力的提高。別說一般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和鑑定家,往往弄不清楚,造成現在出版的古代名家字帖中,混雜了很多後人偽造的贗品,禍害了學習書法者,又造成筆法的衰落和欣賞鑑定眼光的低下,直接影響了書法能力的提高。

    例如一個草書名作《古詩四帖》,明明存在很多筆法問題,並非張旭之作。奇怪的是精通筆法的很多書法家如沈尹默先生,還要說寫得極好。又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張伯英先生早就質疑:晉人書能如此圓熟乎?現在很多鑑定家還說是王羲之書法的唐摹本。又有一個國外藏黃庭堅的草書帖,長幅大字,寫得如春蚓秋蛇爛泥鰍,卻有很多人當作真跡去臨學……

    基於真偽不辨、優劣難分的書法現狀,看來提升書法的欣賞鑑定能力,應是當務之急和百年大計。首先能區分筆法的有無和優劣,才是練習書法不至於南轅北轍的關鍵。

  • 14 # 鶴望蘭2019

    應該是先提升觀察欣賞能力,再提升書寫能力吧。孫過庭《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只有欣賞能力高,才可能跟得上臨摹得像。不知道什麼是好,也不會知道方向在哪兒。

  • 15 # 馬拉泥的日子

    書法,如同舞蹈、音樂、繪畫藝術一樣,都具有觀賞性,藝術中的“雅俗共賞”就是要求每個人都能理解藝術和欣賞藝術。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知道藝術創作過程,而只是欣賞藝術的效果。比如在劇院看錶演,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跳這個舞,才會欣賞。而是即便是不會跳舞的人也能欣賞到表演藝術的美。

    同理,書法展廳裡的人並不是每個觀眾都會寫字,都會創作書法作品,大多數人就是覺得書法好看,雖然道不清說不明,但是他就是想看,從書法作品裡感受到某種快感。從這方面來說,欣賞書法和練字沒有多大關係。

    但是,對於一個追求書法藝術的人來說,欣賞書法和提高書寫能力,應該沒有先後的關係,而是可以並駕齊驅,相得益彰。比如,練習書法最基礎的就是臨帖,在這個過程中,就是欣賞和書寫一起進行的。你讀帖就是在欣賞,這個過程同時存在心隨手摹,也是一種書寫。當然這是最粗淺的學習階段。當你入門了,你積累一定的書寫基礎了,那麼你就會思考,為什麼這樣寫是美的,而那樣寫是不美的。帶著這種問題,你不斷臨帖,不斷思考。你在實踐和審美上就會有所突破。

    當然,話要說回來,書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整天想如何寫好書法,創作書法,卻沒有動筆墨,那是學不好書法的。必須靜下心來,手動起來。親自體會運筆的提按折轉,領悟行筆的快慢節奏,觀察墨色濃淡飛白,理解單子結體規律,讀懂章法要素組成。這是從提高書寫的實踐中才能獲得的經驗。

    總之,練習書法,就是在欣賞書法和提高練字能力,這兩方面是同時進行的。書寫是一種技術,欣賞是一種知識。兩者都具備了,才能提高書法水平。以知識涵養技術,以技術體現知識,書法才能有質的飛躍!

  • 16 # 龍城書生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書寫藝術。

    一副好的書法作品,帶給人賞心悅目的同時,還能讓你從中品味到各種美的意境:

    它彷彿是一幅高深的國畫,

    你可以從中看到雄強崎嶇或是溫和典雅;

    它彷彿是一曲優美的音樂,

    你可以感覺到的抑揚頓挫或是悠揚婉轉;

    它彷彿是一支流動的舞蹈,

    你可以從靜態的文字中看到筆墨的舞動;

    在我們身邊,書法愛好者比比皆是,很多人不僅自己習練書法,還讓孩子從小就學習書法。

    但多數人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書法欣賞不僅能夠培養我們的審美鑑賞能力,還是我們提高書寫水平的前提條件!

    現在常見的書法教學模式往往把“寫”作為書法教育的全部內容,即使提到欣賞的問題,也只是輕描淡寫地一提而已,完全忽略了它與書法學習的內在聯絡。

    要寫好字,首先要學會品鑑。不會欣賞,如何去指揮手寫。

    會看才可能會寫,看不懂是不可能寫好字的,這也是很多人練了好多年,書法水平還是難以再上一個臺階的原因。

    書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和鑑賞書法,對於當今時代背景下的年輕一代來說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 17 # 墨香刀

    先提高書寫能力,把書寫練好了。再提升欣賞能力,只有把書法下功夫練到頂點,識多見廣,知已知比,才能更好的提升欣賞能力!

  • 18 # 工筆小強

     對於剛接觸書法的朋友們來說,書寫練習是很重要的。在勤學苦練的同時,學會欣賞書法作品,從他人作品中汲取營養,提升藝術感覺,其實是一條“捷徑”。所謂“手低眼高”指的就是書寫能力低於欣賞、觀察能力,不過這可不是壞事,而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有助於大家不斷校正自己的學習軌跡,達成更高的藝術目標。 然而,不少人面對自己喜歡的書法作品時又會心生感嘆,這些作品到底好在哪裡?怎麼欣賞它們呢? 我們先來看看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和書寫一幅書法作品有什麼不同。 首先,欣賞作品和書寫作品的順序不同。書寫作品是從一個一個筆畫寫起的,筆畫搭配起來成字,字再連綴成篇。也就是說,創作者的創作是先要關注區域性,逐漸過渡到整體。而欣賞一幅作品時,我們先關注的往往是作品的整體佈局,然後再一步步向細節過渡。 第二,欣賞者和創作者的角度不同。創作者要表達自己的個性情感;欣賞者是結合自身的個性情感去體會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形成新的理解。二者可能同一,也有可能不同。 作為欣賞者,大家在面對書法作品時,首先會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喜歡或是不喜歡,這正是欣賞活動還能不能繼續的基礎。遇到喜歡的作品,我們才會進一步與作品展開“對話”。一般的欣賞順序是“整體感知——穩定注意——個性解讀”。 在“整體感知”中,大家會對書法作品進行一個整體的品評。此時吸引大家的是書法家透過線條變化、墨色處理、空間安排等方式創造出的生動氣韻和獨特意境。可能自己還無暇關注作品中哪一筆寫得好,哪個字結字妙,就已經被作品的神采深深吸引。以古代書法中的“三大行書”為例吧,王羲之的《蘭亭序》沖和靜雅;顏真卿的《祭侄稿》蒼涼豪放;蘇軾的《寒食帖》凝厚沉鬱,就是這些作品獨特的意境,也是能被大家最先感受到的。如果大家剛剛接觸書法,在欣賞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分辨作品字型、書體,以及書寫內容。

    蘭亭集序 東晉·王羲之

    祭侄文稿 唐·顏真卿

    黃州寒食帖 宋·蘇軾 經過與作品的初步對話之後,我們要更進一步走進作品,細緻觀察,形成“穩定注意”。其實,不論是書法創作,還是書法欣賞,都離不開書法的“法”,即書寫技巧,因此這個階段主要是透過深入觀察,解析技法高妙之處。優秀的書法作品必定是線條遒勁多姿、結字勻正和諧、章法協調自然。“穩定注意”階段,我們就要針對作品的筆法、字法或篇章佈局精妙的處理,款識、印章等反覆觀察研究品味。 下面我們就以《蘭亭集序》的幾個範字來看一下它們各自的特點,再細細觀摩中,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作品中豐富的細節和高超的用筆、結字技巧。

    經過對作品的深入細緻觀察,最後,我們還要回歸整體,對通篇作品的風格韻味進行進一步品評,形成個性解讀。由於經過了技法層面的研究解讀,此時我們對作品的獨特意境美以及書家所傳達的情感,會產生比“整體感知”階段更完整的審美體驗。要是大家對書寫者的創作背景再有深入的瞭解,就更容易和創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了。 大比如大家可以再翻上去仔細看看《祭侄文稿》那幅作品,它寫得非常潦草,這其實是顏真卿在他侄子死後寫的祭文。 他的堂兄顏杲卿和他侄子顏季明在安祿山叛亂中挺身而出,堅決抵抗,卻因為其他將領不去救援,最終慘遭殺害。顏真卿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既悲痛又憤怒,這幅作品就是他在這種心情下所寫的。 大家可以看到這幅字最前面幾行寫的還是比較工整的,可見顏真卿在寫字時是壓抑著自己的心情的。但是越往後寫,想起他的侄子浴血奮戰,卻橫遭慘死的情景,就越是激動、憤怒,越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最後終於不再壓抑,而是將這種悲傷與憤怒盡情地釋放出來,寫的字也連綿不絕,越來越狂放。看到這幅作品的結尾處,彷彿就能看到他在寫完最後一個字之後,將筆扔在地上失聲痛哭的的情景。 這種體現在字裡行間的毫無掩飾的情感的激盪才是這幅作品最精彩的地方,知道了這段歷史,大家再看這幅作品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不過每個人喜歡的風格不同,有些朋友會有這樣的困惑,別人讚賞的作品,自己覺得很普通;自己喜歡的作品,又可能不被身邊的人認可。又或者面對書法史上的經典作品,感受不到它的美。 這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作品和自己的審美趣味不吻合,因此不喜歡這類風格的作品; 二是大家對書法藝術的瞭解程度不一,特別是對書法技法的掌握程度不同,欣賞水平有差異; 三是對作品的欣賞不夠深入,對有深刻內涵的作品一時沒有把握住其美的精髓。 要想提高書法欣賞水平,首先要有一定的書法練習實踐,對書寫技巧有基本的瞭解;二是要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最後要多欣賞、多交流,逐步豐富欣賞經驗,欣賞水平自然會不斷提高。

  • 19 # 劉延陵

    書法的欣賞能力和書寫能力,其實就是眼的能力和手的能力。看到一幅作品、一本字帖對其優劣必須先有一判斷,這件作品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有什麼值得去學習的地方,特點是什麼,有什麼地方不好,需要去改掉,這些就都要有很強的欣賞和辨別能力,只有俱備了這種能力後,透過手的練習,把好的東西繼承和發揚下去,把不好的東西改正掉,這樣也就提高了書寫能力。

    反過來書寫能力提高了,對見到的作品要求也就高了,漫漫也欣賞能力也相應的提高了。所以欣賞能力和書寫能力,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的關係。沒有先提升哪個後提升哪個之說。

    可是很多時候欣賞能力的提升要比書寫能力的提升要快的多,這也就是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寫的不盡人意,甚至越來越著差原因了!所謂眼高手低也在於此。所以要多進行書寫練習,達到欣賞能力和書寫能力統一了,你欣賞到的東西能通手錶達出來,學習書法也就算入門了。

  • 20 # 王繼敏書法

    首先自己要有對書法美的鑑別能力。美醜不分怎麼指導練習,眼高手低可以促進書寫水平的提高,手高眼低

    挺麻煩,一直看著自己的字天下第一,肯定不會進步,一己之見,望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了中年了,外出打工也賺不到多少錢,想學點技術,大家給指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