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莓愛旅行
-
2 # 孫卓vlog
在使用遠近對比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同元素間的位置關係。而構圖的目的是使畫面中的各種元素達到一種平衡的視覺效果,不致出現頭重腳輕、左右搖擺的情況。
所以在應用這種對比手法的時候,要注意到構圖的效果。
在纜車上,利用天然的距離,讓車廂形成近大遠小的縱深效果。
三條鋼纜,由上至下,由近及遠,形成了一個很清晰的引導線構圖,引導觀者的視線看向遠方。
穿越沙漠的徒步隊伍,透過遠近處人的大小對比, 很好地體現了隊伍的延伸感,同時也利用了大小對比,襯托出沙漠的遼闊。
在應用遠近對比的時候,往往是為了體現拍攝環境的空間感或者距離感。
在拍攝的時候,需要尋找畫面中的前景和背景,讓人能夠感受到畫面中不同元素的位置關係,利用前後景的遠近對比,來產生強烈的代入感。
比如在拍攝建築的時候,在鏡頭前尋找一個前景,透過與前景的對比,來產生一種近在眼前的效果。
前景的利用,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 讓建築群在照片中更加的立體。
-
3 # 天空失落的風箏
遠與近對比的攝影方式春天桃花盛開,但如果只拍攝桃花很難得到特殊的意境。用小光圈控制景深,讓遠近的景物都很清晰,讓人頓感一種典雅幽靜、沁人心脾的氣息撲面而來。或者是讓遠景糢糊近景鮮明的畫面!讓畫面有層次感!
-
4 # 逆流逆旅
遠近對比,就是透過透視原理,近大遠小,形成一定的空間感,讓畫面在視覺上有層次感。這種手法容易表現出畫面的主次關係。一般來說,大的物體要比小的物體更加突出,所以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可以決定把被攝主體靠近鏡頭,影像大,主體突出;而陪體遠離鏡頭,體積小,不引人注意,從而達到大小的對比攝影構圖。
拍攝時,我們可要充分利用這個大小差異變化的情趣,或者透過鏡頭透視關係形成大小對比,來努力打破攝影構圖的均勻和呆板,使所拍攝的主體物件成為畫面的中心,讓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變化的主體中心,從而產生迷人的藝術效果。
-
5 # 欣遠方
明暗對比:比如,一縷Sunny落在主體上,其餘部分相對較暗,如舞臺聚光燈突出主體。
遠近、大小、高低,這些對比以遠、小、低為 參照突出近、大、高的主體。
簡而言之,對比法就是在畫面中找到一個參照作為襯托來突出主體。
歸納:明暗是光線、遠近是距離、大小是視角
剛柔是質感、色彩是顏色、焦點是景深
-
6 # 品味五指楓
攝影過程中如何運用遠近對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主題的意圖,在攝影中構圖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比如用對稱構圖法能使畫面有均衡穩重的感覺,而用對比構圖法則有近大遠細、近高遠低的對比力,從而可以在整個畫面中更加突出主體的作用,增強畫面視覺的衝擊力。當我們知道這個原理之後,又是如何運用到攝影實踐中呢,第一,必須儘量靠近拍攝主體,這樣可有效拉開陪襯體的距離空間,給人有一種遠近分離感。第二,運用廣角鏡頭拍攝,充分利用光學透視的原理也可以將遠近距離拉開,但值得注意的是廣角鏡頭由於物鏡球差會產生桶型鉅變,對拍攝人物主體有嚴重的變型現象,所以我們只有根據拍攝題材靈活運用,才能拍出自已滿意的攝影作品來。
-
7 # 何平95205
影攝過程中,如何應用遠近對比?
我在拍攝過程中,對遠景和近景的對比選擇上主要掌握以下幾2點:
1,以遠景為主,近景為襯托的拍攝方式:(如圖一),我拍的主景是朝天門來福士大廈,採取遠景為主拍攝,為使主景達到高大宏偉的目的,我就取了一小段低矮的公路作近景來襯托,這樣的取景就能展示出遠景和近景,一高和一低相互呼應的對比關係,使畫面更加雄偉壯觀。
2,以近景為主,遠景為輔的拍攝方式,我選擇近景是千廝門大橋為主景,為突出千廝門大橋的雄偉,我選擇了江北嘴金融中心為遠景,來襯托大橋的雄偉氣勢,用這樣的方式拍出來的照片,符合近大,遠小的事物規律法則。
-
8 # 陽春亮亮
我認為在攝影過程中如果自己想拍攝的目標是風景的話首先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拍攝效果圖這一點好重要對自己拍攝的人物或者事物要有個構思圖在拍攝出遠近距離的區分為最佳拍攝方案。
-
9 # 呵呵王老五
明暗對比:比如,一縷Sunny落在主體上,其餘部分相對較暗,如舞臺聚光燈突出主體。
遠近、大小、高低,這些對比以遠、小、低為參照突出近、大、高的主體。
簡而言之,對比法就是在畫面中找到一個參照作為襯托來突出主體。
-
10 # 攝影自學班
攝影過程中,如何運用遠近對比?
在攝影過程中有很多對比,遠近對比,也是我們常用的一種,用好遠近對比,可以讓照片看起來更有層次,縱深感也會更好,那具體應該怎麼用呢?
有哪些拍攝技巧?又有哪些修圖技巧,可以讓遠近對比明顯的照片,看起來更好看呢?
這4句攝影口訣,希望幫助到大家:登高眺望遠近分。有路有線層次真。
遠近對比色彩悶,利用蒙版調色溫。
遠近也可獨一人,前景清晰背景深。
下面透過具體運用了遠近對比的照片,來為大家解說一下這4句口訣的用法:1、登高眺望遠近分。
(1)無論是拍攝城市的建築,還是一些山川的風景,當我們登的足夠高的時候,可以讓景物盡收眼底,拍出從近到遠縱深向前的畫面。
比如第1張圖我們可以用機翼上方倒映出地面建築的風景,讓遠近對比體現的更清楚,更明顯。
(2)也可以調慢快門速度,讓路上行駛的車輛變成光軌,讓這個路面引導觀者的視線,從近向遠,有近處的路,有中間的建築,有遠處的天空,遠近對比,讓照片的層次感更好了。
(3)如果沒有機翼倒影可用,沒有光軌可用,我們可以拍攝由近向遠遞進向前的建築群延伸到天邊,近大遠小,縱深感很好。到足夠高再進行拍攝的角度,很容易拍出遠近對比的照片。
2、有路有線層次真。(1)如果不能夠登得太高,那我們在地面也可以,尤其注意一些路,一些小巷和衚衕,或者海邊的浪花,中間的溪流、小河等等線條明顯的景物。
(2)如果當時的環境,並不能讓遠處的景物太清晰,那麼我們就可以順著這些線條進行拍攝,遠近就體現出來了。
(3)如果當時天氣晴朗,遠處的風景,也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來。那我們可以讓線條斜在畫面,這樣近景清晰,遠景雖然模糊,但是色彩也很清晰,同樣能夠體現很好的遠近對比關係,照片縱深感層次感也很好。
3、遠近對比色彩悶,利用蒙版調色溫。如果近景沒有什麼可以利用,可以把裝置放到接近於地面,利用地面上水流形成的線條作為前景,遠景山和天空形成很好的遠近對比,但是有些時候,我們拍攝的遠近對比風景的照片,色彩沉悶,那麼可以通過後期修圖進行調整。
(1)用手機修圖軟體Snapseed開啟照片。
(4)我們可以看到,照片中遠處天空,有很好的藍色,所以可以利用工具中的白平衡,提高色溫。利用遠方的天空與中間的山和近處地面,形成好的冷暖對比。
(5)提高色溫之後,發現照片整體都變得比較暖了,所以這裡利用蒙版,保留地面和山的暖色,適當降低天空的暖色。
(6)在蒙版中,把頁面下方白平衡的數值,調整為100,對山以下的地面以及山下方的邊緣,進行塗抹上。讓這裡呈現出很好的暖色。
(7)再把白平衡的數值調整為50,對天空以及山尖的部分進行塗抹,讓它們體現出淡淡的暖色。這樣照片整體色調統一,又有很好的過渡,一個沉悶的照片變得漂亮了。
(8)調整前後對比圖,見下方:
4、遠近也可獨一人,前景清晰背景深。當我們拍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遠近對比:
(1)如果不想利用當時的現場環境形成對比,那麼也可以讓手適當遮擋鏡頭,對焦在人物的眼睛上,這樣前景的手,就會形成虛化,與遠處人物的臉形成很好的,遠近對比。
(2)如果想利用當時的現場環境,那就要對焦在人上,人物是清晰的,但遠處的風景就會形成相對模糊的狀態,虛實結合,遠近對比,都讓照片整體看起來更漂亮。
-
11 # 志勵好攝
攝影中遠近對比的作用是什麼
遠近之間,很明顯中間會產生距離感。遠近的強對比,畫面縱深空間和層次變強了,畫面會變得更立體。
以2個同樣大小的玩具為例,並排和遠近各拍1張。
透過對比會發現,並排的沒有遠近對比,畫面空間很平面;前後的有遠近對比,更有深度空間,層次感也更強。
如何運用遠近對比知道了遠近對比的作用,那攝影除了這種元素前後對比,還有哪些方式可以做到遠近對比的效果呢?
照片主要是由光影、色彩和虛實構成的,這些元素在視覺中都會形成不同的視覺距離,那是不是可以利用距離的對比和相近,營造縱深和平面的空間層次呢?
1.光影:光線的明暗是畫面存在最基本的條件。
視覺中越亮的元素,更吸引注意力,有拉近的距離感;
視覺中越暗的元素,越容易被忽略,有後退的距離感。
可以利用明暗的對比營造遠近的空間感。
如下圖,廣告牌與背景牆基本是在同一個平面,透過明暗的對比,廣告牌突出,背景牆非常遙遠,遠近對比成立。
如果背景是很亮的,物體是很暗的,那麼它們之間的視覺空間就被壓縮了。
如下圖,像是純平面的,沒有遠近空間感。
可能你經常會看到明亮的物體在後面,暗色的物體在前面,但同樣具有很強的空間感。
明暗是製造遠近空間的重要因素,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上圖利用形狀和線條的透視形成視覺的縱深空間,如果近處是明亮的,遠處是黑暗的,隧道的遠近空間感就更強烈。
2.色彩:色彩分暖色系和冷色系。
暖色有擁抱的溫暖,有靠近感;
冷色有寒冷的退縮,有遠離感。
暖色包括紅橙黃及鄰近色,冷色包括青藍紫及鄰近色。
可以利用冷暖的對比營造遠近的空間感。
來看張非常有意思的圖,2個冷暖色物體與2個暖冷色背景相互交叉,在同一平面上,視覺都有點錯亂了。
先一半一半看,再透過二半對比會發現,黃色背景上的物體有凹下去,藍色背景上的物體有凸起來,這就是冷暖色對比產生的空間感,遠近對比成立。
如下圖,暖色的燈光與冷色的牆壁在同一平面上,因冷暖產生的遠近空間感,燈光像是浮在空中。
冷暖的前後順序顛倒,同樣會壓縮縱深空間感。
如下圖暖色的天空向前靠近與冷色的山脈向後退縮使它們的空間感更趨向平面。
色彩同樣是加強遠近空間感的重要因素,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3.虛實:虛實對比是攝影常用的手段,它能很好地突出主體,增加層次。
視覺中虛的元素看不清,容易忽略掉,有遠離感;
視覺中實焦的元素吸引力強,有靠近感。
利用虛實對比可營造遠近的空間感。
如下圖,水龍頭與窗戶的距離只有幾十公分,虛化背景後,與水龍頭產生更大的空間距離感。
如果是前景虛化,背景實焦,前景與主體的遠近空間感同樣會被壓縮。
如下圖,虛化的前景只是給畫面增加了層次感,並沒有加強遠近空間感。
虛實對比同樣不是遠近空間感的決定因素,只是加強的效果。
結束語遠近對比形成的空間層次感,都是視覺產生的錯覺,照片是平面的,不可能還原真實的三維空間。
產生視覺錯覺的因素有很多,如形狀對比、線條對比、明暗對比、色彩對比、大小對比、動靜對比、節奏對比等,它們都能在視覺中形成不同的距離,利用它們的距離感可營造多種不同遠近的空間感。
-
12 # 攝友
遠近對比實際上就是大小對比,廣角鏡頭近大遠小更加突出,這鏡頭的透視原理,能增加畫面的縱深感。這是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其實二個橋墩是一樣高、一樣大,為什麼會一大一個小呢?這就是廣角鏡頭近大遠小的效果,遠近對比就是大小對比。
-
13 # 夏雪視覺
對比是攝影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其中遠近對比就是常用的對比形式之一。攝影過程中,如何運用遠近對比?在此談談本人的體會,供參考。
遠近對比,就是透過前後景物的透視關係,營造畫面的立體空間感和縱深感,以獲得更具美感的視覺觀賞性。可以是兩個景物的對比,也可以是一組景物的對比;既可以同類景物對比,也可以不同類景物對比。對比的景物不一定要高大雄偉,即使是兩株小草,兩朵小花,只要前後拉開一定距離,一樣能形成明顯的對比關係。佈局上,可以近大遠小,也可以近小遠大。體量大的景物相距宜遠;體量小的景物相距宜近。
花朵雖小,但透過對比形成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透視關係,也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攝影/夏雪)
遠近對比,除了景物形態對比外,可以藉助雨霧、煙塵的空氣透視,獲得虛實相間的夢幻效果;也可以利用色彩變化,形成濃淡相宜的漸變效果;還可利用側光下景物留下的影子,透過明暗交替,延伸畫面的想象空間。
近處駝隊的“大”與遠處人物的“小”形成對比,側光下的陰影,明暗交替,既有節奏感,又延伸了畫面的想象空間(攝影/夏雪)
對比,意在比較,不僅要講究拍攝角度,還要注意運用技巧。一是近處的主體景物不宜被遮擋、重疊,應保持其獨立性;二是以平視角度拍攝最佳,高角度俯拍會削弱對比畫面的張力,而低角度仰拍更無法構建有效的對比關係;三是同類景物對比時,要強化節奏感和韻律感,不同類景物對比時,要強化層次感和錯落感;四是對比之中要有呼應,兩者之間要建立起必然的聯絡,而不能成為孤立的個體。
觀眾與演員,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兩者之間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具有必然的聯絡(攝影/夏雪)
回覆列表
1. 利用簡潔的背景突出人物拍攝人像時背景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很好的襯托畫面的氣氛,複雜的背景容易分散觀賞者的注意力,因此拍攝時應儘量選擇簡潔協調的背景,這樣可以更好的突出被攝者。如果在室內拍攝,採用平視的角度,可以優先考慮使用牆壁或背景布,採用俯視的角度可以考慮使用床單或地板。如果在室外拍攝,可以考慮使用大光圈虛化背景,或尋找漂亮的建築外牆,密集的花叢,還可以透過仰視以藍天為背景,或俯視拍攝以草地為背景。總之,只要在選取背景方面以簡潔為原則,總能夠找到合適的拍攝場景與角度。2. 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背景營造美感畫面簡潔的背景能夠使人像在畫面中更加突出,但畫面少了故事性,不能夠很好地交代畫面中人物的環境,因此只合適拍攝寫真類人像作品。如果希望畫面更有可讀性,應該根據拍攝意圖或是被攝者的特點去選擇背景,可以儘量選擇比較具有美感的風景或是有內容的環境作為背景來豐富、充實畫面。尤其是使用廣角鏡頭拍攝人像時,這一點尤其重要,因此廣角鏡頭會納入較多畫面的環境,因此背景的選擇就顯得更加重要。另外還需要注意的要合理安排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以得到具有美感且能突出人物特點的照片。3. 選用大光圈獲得淺景深如前所述,光圈越大(如f/1.8、f/2.4),光圈數值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如f/18、f/22),光圈數值越大,景深越大。要想獲得淺景深的照片,首先應考慮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大光圈在人像攝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得到淺景深的美麗虛化效果,同時,它還可以幫助我們在環境光線較差的情況下,保證獲得更高的快門速度。4. 靠近被攝者獲得淺景深要獲得淺景深,讓背景得到虛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模特和背景距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讓相機靠近模特,這樣可以輕易獲得淺景深的效果,人物較突出,背景也得到了自然虛化。拍攝時要注意前景不能是雜亂的景物,因為當相機靠近模特時,前景在畫面中也會表現地較為清晰。5. 讓背景遠離被攝體獲得淺景深想要獲得淺景深,讓背景得到虛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模特和背景距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讓相機靠近模特,這樣可以輕易獲得淺景深的效果,人物較突出,背景也得到了自然虛化。拍攝時要注意前景不能是雜亂的景物,因為當相機靠近模特時,前景在畫面中也會表現地較為清晰。改變模特與背景間的距離,也是獲得淺景深的方法之一,安排模特與背景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不必靠近模特),也一樣可以獲得完美的淺景深效果。簡單來說,模特離背景越遠,就越容易形成淺景深,從而獲得更大的虛化效果。6. 讓人物成為視覺中心的三分構圖法三分法構圖可分為橫向三分法和縱向三分法兩種。在拍攝人像時,將畫面橫、豎平均分為三等分,每一條分割線上都可放置人物主體軀幹,而將人物的臉部或眼睛置於其4個交匯點中的一個點上,則能夠更加鮮明地突出人物主體。7. 表現女性身材柔感的曲線構圖法曲線構圖分為S形構圖和C形構圖。在拍攝女性人像時經常利用S形或C形構圖來表現她們身體的柔美與性感。其中最常用的是S型構圖,C形構圖在表現女性柔美身材方面也具有很好的表現效果,只是相對S形構圖表現力度要弱些。通常當身材姣好的女性自然站立時,就能夠從側面 拍攝到漂亮的S形曲線,而如果採用正面拍攝的角度,則需要模特稍稍傾側身體。除了這兩種角度外,還可以透過趴姿形成更加性感的S形曲線。8. 拉伸人物身材美感的斜線構圖法斜線構圖在人像攝影中經常用到。當人物的身姿或肢體動作以斜線的方式出現在畫面中,並佔據足夠大的空間時,就形成了斜線構圖方式。斜線構圖所產生的拉伸效果,對於表現女性修長的身材或者對拍攝物件身材方面的缺陷進行美化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利用這種構圖方法拍攝人像時,模特至少要有一隻腳的腳背要繃直,從而使身體的線條從腿部延伸至腳背,以起到拉長身體線條的作用。9. 表現畫面穩定感的三角形構圖法三角形構圖是人像攝影中一種典型的構圖形式,分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種。拍攝時利用人物主體的肢體或動作姿態來組合構成三角形。這種構圖具有一種極強的穩定感和向上的衝擊力,人物的臉部作為視覺中心通常位於三角形的頂端。10. 橫畫幅拍攝人像橫畫幅構圖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主要是因為橫畫幅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和生理特點,因為人的雙眼是水平的,很多物體也都是在水平方向上進行延伸的。比較適合人物與環境的人像攝影,也可用於拍攝群體人像等。11. 豎畫幅拍攝人像豎畫幅也就是豎長方形構圖,呈上下伸展,這種畫幅模式也是拍攝人像常用的一種構圖方式。豎畫幅更加強調畫面中的垂直因素,以及畫面的縱深度,無論是拍攝全身人像還是半身人像,都可以使用這種畫幅。12. 俯視拍攝人像俯視角度拍攝即照相機鏡頭處在正常視平線之上,由高處向下拍攝被攝體。這種角度拍攝人物時,人物的身體將被壓縮,出現上大下小的變形效果,頭部被誇大,身體部分被縮小,人物從而會表現得更加可愛、俏皮。如果拍攝時面部與相機的角度小於90°,則能夠輕鬆拍攝出小臉美女照片,而眼睛也會顯得比平常看上去更大。俯視也是常見的逗睡美人地拍攝角度,拍攝時要注意使畫面向高調靠近。13. 仰視拍攝人像仰視拍攝是指相機處於被攝人物的下方,由下往上拍攝。畫面效果有誇張高度的作用,空間透視效果更加強烈。拍攝人像時,會使距離鏡頭近的下半身部分變大,而距離鏡頭較遠的臉相比之下被縮小了。採用這種角度拍攝的人像通常看上去會比平常更 高大、挺拔、修長,因此如果要表現男性堅毅的氣質,或女性修長的身姿,可以採用這種角度。14. 利用環境留白渲染畫面氣氛留白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概念,白就是指空白,留白顯然就是在構圖時,給畫面留出一定的空白。形象地說,畫面中的空白和文章中的標點符號起著相似的作用。但在攝影中留白並不一定就是實際意義上的空白,它可以是大片同色調或者同類型的景物,例如天空、大海、山峰、草原、土地……留白可以使得畫面在視覺中更加舒適自然,拍攝者可以利用留白更好地控制畫面節奏與情緒,烘托意境,給觀賞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間,使得觀賞者的視點留在畫面之內而情感卻充斥於其外延之上。在人像攝影中,作為主體的人像,應被安排在畫面中最能吸引人注意的位置,如黃金分割點附近。構圖時適當的留白,給觀賞者以想象的空間。15. 人物視線方向留白延伸畫面空間感如前所述,在一幅攝影作品中,主體實像與空白部分是互為依存的。空白部分既可以襯托、說明主體,同時還可以對主體形象進行補充、強化。在人物視線前方留白,可以補充主體人物的視線空間,尋求畫面的平衡。16. 利用陪體輔助表達人物氣質恰當、巧妙地運用陪體,可以更好地表現畫面中的意境或故事情節,以及強化要表現的主題等。這些道具可以是一簇鮮花、一把吉他、一個玩具、 一雙鞋子或一把雨傘等。不過使用的道具要符合拍攝物件的性別、年齡、性格和喜好等特徵,只有適合的道具才能起到輔助主體表現效果的作用。17. 遠景景別表現人物與環境遠景畫面的特點是空間大,景物層次多,主體形象矮小,陪襯景物多,能夠在很大範圍內全面地表現環境。拍攝遠景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表現畫面的整體氣勢,正如繪畫理論中提到的逗遠取其勢地,所以拍攝者要從大處著眼,以氣勢取勝。在人像攝影中,遠景則涵蓋了被攝人物腳部在內的整個身體面貌,同時背景環境非常大。拍攝時,人物形象與背景環境相結合,兩者都能得到適當表現。但應該特別注意,人物與背景之間的搭配關係。18. 中景景別表現人 物神情與姿態中景人像拍攝的是膝蓋以上的形象,除了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外,也更為重視人物手部動作,拍攝時要注意被攝者的擺姿,這樣可以進一步展現被攝人物的內心狀態。使用中景拍攝,畫面的空間面積進一步擴大,有利於表現人物的肢體表達,構圖也更富於變化。拍攝中景人像時,還要注意被攝者的神情。19. 近景景別表現人物面部表情近景人像一般拍攝的是人物腰部以上的形象,能夠使讀者對被攝人物產生比較強烈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使用中長焦鏡頭,避免可能產生的透視變形的現象,同時也可以起到虛化背景來美化畫面的效果。近景有利於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拍攝時可以突出被攝者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交流是溝通表達的一種方式,刻畫有感染力的眼神,可以使觀賞者深刻體會到人物瞬間的表情、情緒等,更好地產生共鳴。20. 特寫景別表現人物身體區域性特寫是很多人像拍攝者喜愛的拍攝方式之一。雖然拍攝特寫看似簡單,但其中構圖與對人像區域性的選擇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常見的特寫拍攝方式是拍攝人物的面部,主要表現眼睛、嘴唇。此外也可以將拍攝的重點放在表現人像的其他區域性,如表現手、腳、腿、臀部等位置。很顯然特寫表現的區域性會賦予畫面不同的氣氛。現在在商業人像廣告中,常有手模、腳模、腿模、胸模,在拍攝這些模特時,最常使用的景別就是特寫。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