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愛林正英
-
2 # 一分鐘光影
現在,微軟是不支援普通家庭使用者對硬碟分割槽的行為的。在中國,“硬碟要分割槽”的概念形成於Windows 95/98流行的年代,因為裝系統要格式化一個分割槽,所以人們習慣了系統盤和資料盤分開;另外,當其時盛行的檔案系統是FAT32,關於此係統的特性自行谷歌度娘,反正,FAT32檔案系統容糾錯性和穩定性低的特點在實際應用上使人們養成了分割槽的習慣。不過,“硬碟分割槽”真正意義上的大流行應該是Ghost出現之後,具體原因裝過系統的人都知道。一方面,Vista以後,WIndows上多了個“庫”的功能,實際上就是引導使用者對檔案進行歸類以取代分割槽,另一方面,Vista以後的Windows作業系統重灌系統並不需要格式化整個分割槽,重灌完畢之後你還有充足的時間對原作業系統上未來得及備份的檔案進行操作,在NTFS的特性下,甚至不會對檔案系統產生任何負面影響——除非你使用了檔案加密,當然,用Ghost重灌的例外。PS. 但是分割槽後用Ghost拷盤真的好方便啊,另外還有不少NC軟體只能對按分割槽進行檔案掃描……
-
3 # 晴泓
一般分三個區以上就可以了,說什麼不分割槽的都是把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搞混了概念,還4K對齊?對個毛啊,固態硬碟才去要4k對齊,機械硬碟出來的時候還沒有這個概念。
說說不分割槽的壞處,只說機械硬碟啊,不要拿ssd來瞎BB,磁碟上的資料經常讀寫是會產生碎片的,會影響資料傳輸效能,最好的避免方法就是格式化,如果你不分割槽,所有資料在一個盤裡面,那就玩完了。再者很多軟體都要快取的,你分一個區出來專門快取資料,時間長了格式化一下,既克提升效能又不影響其他檔案。
-
4 # 地獄小裁判
分割槽,的好處是方便電腦檔案管理,壞處,會犧牲一些硬碟容量,其實,如果是家庭娛樂,我感覺沒必要分割槽,但如果你電腦有巨量細小資料,那硬碟必須分割槽,
分割槽還有個好處就是,C盤壞了,我可以只做C盤,其他檔案都還在,如果不分割槽,一重做系統,那檔案也就全部丟失了
家庭娛樂,感覺沒必要分割槽,大不了重新下載
-
5 # kjjjgbv
將硬碟進行邏輯分割槽是有很多好處的!主要有以下5點!
第一,便於硬碟的規劃,邏輯管理
不同的檔案,可以放在不同的邏輯分割槽中,如果是多部門。多個人共用一臺電腦的話,這好處就大了去了,不同的人和部門可以單獨使用不同的區域,這樣就利於管理而且還能防止誤刪導致資料丟失。
第二,有利於預防病毒和保護資料安全
一般來說,c.盤作為系統盤,而有些病毒特意感染系統盤,導致我們電腦藍色畫面,宕機不得不重灌格式化C盤。而其他有重要資料的盤我們可以用一些工具軟體設為只讀檔案,這樣可以降低被感染的機率。
第三,提高系統執行效率
資料顯示,系統在管理一個大的整體硬碟時候,其效率並沒有分割槽之後效率高,因為範圍太大,所以花費的時間就更長。
第四,裝上系統的充分必要條件
我們都知道,一個系統只能佔一個盤,如果我們想要裝一個雙系統的話,就至少要有兩個邏輯分割槽才能滿足要求。
第五,掃描防毒快
對於使用者來說,如果要防毒的話,一個整體的磁碟掃描話費的時間是很長的,如果分割槽之後,磁碟的邏輯區域變小了,這樣速度就更加快,也可以節約更多時間
-
6 # No翅Angel
給硬碟分割槽,主要是受技術限制,因為在早期系統裡,檔案系統較為龐大,設定多類檔案型別過於繁瑣,所以出現了分割槽。一可以用來堆放各類同名檔案,比如Programe,soft等等C:programe和D:可以裝一樣的東西,可以共存。而不分割槽的話,就衝突了。二是便於查詢檔案,一個分割槽1000個檔案,和4個分割槽250個檔案在總數上是一樣的,但是查詢起來後者要便捷的多,假如,某個檔案在D盤,你C盤搜不到,D盤就直接搜到了。而不用在C盤掃描統一搜索,因為檔案數量越多,搜尋時間越長。三是可以儲存資料,當前的系統重灌,都是建立在系統盤,即C盤上。如果一個分割槽,只要系統重灌,必然要格式化整個硬碟,這是最煩人的事情。有些心愛的照片,工作的文件一旦丟失,後果是毀滅性的。四是分割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規劃空間,比如設定型別分割槽,電影,音樂,遊戲等等。當系統重灌不在影響到硬碟的資料,那麼分割槽的模式也將走到盡頭。
-
7 # 廣發智慧金融
因為那是windows系統,算是一種習慣吧!Mac系統完全沒有理由這樣做,不喜歡繁瑣可以體驗一下Mac OS.
-
8 # 壹周笑啵秀
為磁碟分割槽的原因
一般電腦買回來時都只有一個C盤。
1、當系統需要還原時,整個C盤也就是系統盤都被格式化掉,如果資料都存在系統盤裡就會全部灰飛煙滅。2、系統盤裝了太多其它東西會拖慢系統執行速度。3、不同型別的資料裝相應的盤,分門別類,自己好找。4、硬碟分割槽之後,簇的大小也會變小。簇是指可分配的用來儲存檔案的最小磁碟空間,作業系統規定一個簇中只能放置一個檔案的內容,因此檔案所佔用的空間,只能是簇的整數倍;而如果檔案實際大小小於一簇,它也要佔一簇的空間。所以,簇越小,儲存資訊的效率就越高。擴充套件分割槽和邏輯分割槽:DOS和FAT檔案系統最初都被設計成可以支援在一塊硬碟上最多建立24個分割槽,分別使用從C到Z 24個驅動器碟符。但是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割槽表最多隻能包含4個分割槽記錄,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DOS的分割槽命令FDISK允許使用者建立一個擴充套件分割槽,並且在擴充套件分割槽內再建立最多23個邏輯分割槽,其中的每個分割槽都單獨分配一個碟符,可以被計算機作為獨立的物理裝置使用。關於邏輯分割槽的資訊都被儲存在擴充套件分割槽內,而主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的資訊被儲存在硬碟的MBR內。這也就是說無論硬碟有多少個分割槽,其主引導記錄中只包含主分割槽(也就是啟動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4個分割槽的資訊。為什麼要對硬碟進行分割槽呢?
因為一塊大容量硬碟正如一個大櫃子,要在這個櫃子裡存放各種檔案,有很多種方法,但為了便於管理和使用,一般都會把大櫃子分成一個一個的相對獨立的“隔間”或“抽屜”,絕不會就把大櫃子當做一個大抽屜來使用。硬碟的分割槽,正如大櫃子的使用,把它們分成一個一個的邏輯分割槽(表現為一個個的邏輯碟符),有著不分割槽絕對無法比擬的好處。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9個優點。
① 便於硬碟的規劃、檔案的管理。可以將不同型別、不同用途的檔案,分別存放在硬碟分割槽後形成的邏輯盤中。對於多部門、多人員共用一臺微機的情況,也可以將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的檔案,放置在不同的邏輯盤中,以利於分類管理,互不干擾。避免使用者誤操作(誤執行格式化命令、刪除命令等)造成整個硬碟資料全部丟失。
② 有利於病毒的防治和資料的安全。硬碟的多分割槽多邏輯盤結構,更有利於對病毒的預防和清除。對裝有重要檔案的邏輯盤,可以用工具軟體設為只讀,減少檔案型病毒感染的機率。即使病毒造成系統癱瘓,由於某些病毒只攻擊C盤,也可以保護其他邏輯盤的檔案,從而把損失降到最低。在微機使用中,系統盤(通常是C盤)因各種故障而導致系統癱瘓的現象是常有的,這時往往要對C盤做格式化操作。如果C盤上只裝有系統檔案,而所有的使用者資料檔案(文字檔案、表格和源程式清單等)都放在其他分割槽和邏輯盤上,這樣即使格式化C盤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失,最多是重新安裝系統,資料檔案卻得到了完全地保護
④ 提高系統執行效率。系統管理硬碟時,如果對應的是一個單一的大容量硬碟,無論是查詢資料還是執行程式,其執行效率都沒有分割槽後的效率高。
⑤ 便於為不同的使用者分配不同的許可權。在多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下,可以為不同的使用者指定不同的許可權,放置在不同的邏輯盤上,比放置在同一邏輯盤的不同資料夾內效果更好。
⑥ 整理硬碟時,更能體會到分割槽的好處。
⑦ 映象磁碟分割槽時,也必須在不同的分割槽之間進行操作。
⑨ 邏輯盤比較小,檔案效能好,就是查防毒速度也快得多。
-
9 # 寒霜000000
現在是三個盤,一個固態,兩個機械,都沒分割槽,一個盤,一個區。固態是京東289買的128G的 .兩個機械一個是鹹魚90買的筆記本硬碟320G .另一個是淘寶70買的320G監控硬碟,機械都是二手的,沒壞道,二手的用壞不心疼,喜歡亂擺弄
-
10 # 創史人
易於管理和使用:
一個沒有分割槽的硬碟,就像一個超級大櫃子一樣。你把所有的衣服,所有的鞋子,所有的書籍等等,全部放在一個櫃子裡面,如果你要找某個東西,能夠快速找到嗎?系統分割槽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把所有的軟體,所有的圖片,所有的文件,所有的遊戲都放在一個硬盤裡,當裡使用的時候,容易找到嗎?
有利於資料安全:你有一個房子,但是整個房子就只有一個屋子,然後,有一天房子漏水了,你就只能可憐的露宿街頭。如果將一個房子分成若干個屋子,房子不小心漏水了,你也不用露宿街頭。硬碟也是一樣,你把一切檔案都放在一個盤裡,電腦中病毒了,你就直接去天台吹風吧。如果,你進行了分割槽,將檔案分散儲存,電腦中病毒,你至少還能搶救一部分檔案。
-
11 # 智慧新視界
電腦如果不分割槽是沒有辦法儲存資料並安裝系統的,並無法劃分系統盤和資料儲存盤,一般電腦建議劃分2-3個分割槽。由於固態硬碟儲存速度較快,電腦容量相對較低,一般主要是作為系統盤使用,所以一般建議劃分1-2個分割槽。另外電腦硬碟4K分割槽對齊可大幅提升硬碟儲存效能,所以在電腦硬碟分割槽時一定要4K對齊。
一般電腦硬碟建議劃分2-3個分割槽對於大容量的機械硬碟,為了便於儲存資料,一般可以考慮劃分2-3個分割槽,一般系統分割槽主要用來安裝系統,可以考慮預留100G左右空間。剩餘空間可以考慮再分一個或兩個分割槽來儲存資料。由於硬碟分割槽屬於邏輯分割槽,分割槽太多會影響硬碟儲存效率,所以一般電腦硬碟劃分2-3個分割槽最合適。
固態硬碟根據情況劃分1-2個分割槽由於固態硬碟容量相對較小,但儲存速度較快,特別適合作為系統盤使用,另外固態硬碟存在擦寫磨損,不適合頻繁寫入大量資料,所以一般建議劃分1-2個分割槽。如果固態硬碟分割槽較多,資料會頻繁集中寫入某一資料區,會加速固態硬碟的老化。
電腦硬碟分割槽一定要4K對齊電腦在分割槽時一定要進行4K分割槽對齊,可以大幅提升硬碟的儲存速度和效率。如果硬碟分割槽不對其,資料寫入點一般都會介於兩個4K扇區之間,儲存速度相對較慢。
電腦硬碟只有進行分割槽才能正常的儲存資料,安裝系統,並劃分系統盤和資料盤。一般電腦分割槽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機械硬碟建議劃分2-3個分割槽,固態硬碟劃分1-2個分割槽,硬碟的使用效率相對較高。另外硬碟分割槽必須進行4K分割槽對齊,以確保硬碟最佳的儲存效能。
-
12 # IT民工10101000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一般個人電腦(PC)的硬碟配置都是不會少於300GB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管理好硬碟就成了最大的問題。面對硬碟這樣大的一個空間,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分割硬碟空間是不錯的選擇(即為硬碟分割槽)。硬碟分割槽讓各個分割槽都獨立開來,這樣如果一個遇到病毒或者資料丟失也不會對除該分割槽以外的分割槽造成影響。硬碟分割槽讓我們可以把不同的檔案分開儲存,這樣大大節約了需要檔案時的尋找時間。
易於管理和使用:一個沒有分割槽的硬碟就像一個大櫃子,如果我們在櫃子裡放些衣物和化妝品就會顯得很雜亂沒有規則更不容易管理和拿取,這時如果我們找來木匠把櫃子分割成不同的空間,用來分別儲存衣物和化妝品就會讓我們很容易管理和拿取衣服和化妝品。同樣的一個硬碟如果不分割空間而直接儲存各種檔案會讓我們難以管理和使用,如果我們用工具(如:軟體分割槽助手能對硬碟分割槽進行管理)把硬碟分割開來形成不同的分割槽,把相同的檔案放到同一個分割槽這樣就方便了我們的管理和使用。
有利於資料安全:如果漏雨,一個沒有分割的大櫃子裡面的東西肯定全部無法避免被雨水侵蝕的命運,而把櫃子分割開來則會因每個空間相對獨立,先侵蝕的只會是正好漏雨的空間如果及時採取措施那其它空間裡的東西將得以儲存。如果中病毒,一個沒有分割槽的硬碟,裡面儲存的資料肯定全部都會被感染或者損壞,而如果用工具(如:軟體分割槽助手)把硬碟分割槽,然後把檔案分開存放,在中毒後我們有充分的時間來採取措施防止病毒和清除病毒,即使需要重做系統也只會丟失系統所在的資料而其它資料將得以儲存。
節約尋找檔案的時間:在沒有分割槽的硬盤裡面找檔案就想在一個大櫃子裡面找衣服一樣,總會翻動很多東西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如果我們用工具把硬碟分割槽(如:軟體分割槽助手可以為硬碟分割槽),這樣使我們可以把不同型別的檔案分開存放,在需要某個檔案時可以直接到特定的分割槽去尋找,這樣避免了我們翻找過多的檔案。
軟體分割槽助手:為硬碟分割槽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實現,如用系統盤自帶的快速分割槽,如vista和Windows7系統內建的分割槽功能,如使用軟體分割槽助手為硬碟分割槽。同樣是分割槽,使用分割槽助手讓我們更容易操作,在分割槽的同時還不損壞硬碟內檔案,同時分割槽助手還內建了眾多管理分割槽的實用功能。如:“分割槽格式轉換”,“調整分割槽大小”,“合併分割槽”等。
-
13 # 嗅點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硬碟分割槽的好處有哪些?
1.如果需要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只需格式一個系統盤即可,而其他碟符的資料可以完好無缺的保留下來。如果不分割槽,重新安裝系統將會格去所有檔案(或需要轉移大量的檔案)。
2.方便對檔案的管理,我們可以對不同的檔案,存放在特定的碟符。比如:影象影音類的可以放在一個碟符,工作資料放在另一個碟符,這樣將會很大的方便我們的檢視。
3.可以對某個分割槽進行加密,保護個人隱私。
那我們該如何進行合理的分割槽呢?
1。純機械硬碟使用者
小容量的硬碟分兩個區即可,系統盤至少50G,最好100G。另一個區留存放重要資料。和安裝軟體。(小容量硬碟如果分太多區,會大大的浪費硬碟的儲存空間,很容易就把某個區存滿,分割槽爆紅!)
大容量硬碟則可以多分幾個區,便於檔案的分門別類!
2.SSD+HDD(固態+機械硬碟)最合理的儲存方案!
小容量的SSD建議只分一個區做系統盤(大容量的視需求而定),HHD則根據需求進行分割槽即可。
-
14 # 星圖科技
我認為電腦硬碟包括HDD機械硬碟,SSD固態硬碟,這兩種硬碟都可以作為儲存盤,也都可以作為系統盤,區別只是在容量大小,儲存方式,執行速度方面等有些區別,在電腦中的功能都是相同的。
電腦如果不分割槽是沒有辦法儲存資料並安裝系統的,並無法劃分系統盤和資料儲存盤,一般電腦建議劃分2-3個分割槽。由於固態硬碟儲存速度較快,電腦容量相對較低,一般主要是作為系統盤使用,所以一般建議劃分1-2個分割槽。另外電腦硬碟4K分割槽對齊可大幅提升硬碟儲存效能,所以在電腦硬碟分割槽時一定要4K對齊。
在裝機過程還是在電腦使用過程中,對電腦硬碟分割槽其實沒有什麼硬性要求,電腦硬碟分割槽僅僅是虛擬分割槽而已,不是像分蛋糕一樣切幾塊,沒有物理分割槽,在電腦使用中經常會發現很多電腦並沒有分割槽,這也可以正常使用,硬碟的C D E F等區不是一定要有的,不過在使用中為了區分檔案,就可以人為的做出分割槽,這樣系統安裝在C盤 軟體安裝在D盤,檔案和影音等放在E盤。這樣有助於對使用者檔案做出整理,方便查詢,如果沒有分割槽,做個資料夾其實功能一樣。
有很多使用者在做檔案時會把檔案放在桌面,這一習慣很不好,桌面是屬於C盤,C盤是安裝作業系統的地方,如果系統崩潰,檔案也會相應丟失或者被隱藏,不利於使用者檔案查詢,所以在使用中建議使用者做分割槽,做檔案分類儲存。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5 # 風科技
對於我們應用者來說,硬碟分割槽的一個重要的作用,至少現在來說是為了讓資料分為別類的存放。對於一個需要安裝作業系統的硬碟來說,我們都建議至少分出兩個分割槽,第一個分割槽用來安裝作業系統,第二個分割槽則用來存放個人資料。
這樣做的好處是當你的作業系統崩了以後,你可以毫無顧忌的,把新的作業系統安裝在第一分割槽,而不會影響第二分割槽的個人資料。固態硬碟也不例外,除非你的固態硬碟只有60 GB。除此之外,分割槽並沒有更多的好處。甚至還可能是總的可使用容量減少。因為分割槽也是需要佔用空間的。
雖然現在的硬碟容量很大,但是各個程式的體積也越來越大尤其是遊戲,小則幾G,多則幾十G!不建議給一個硬碟分超過五個的分割槽。
-
16 # 老白創業記錄
美好的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電腦硬碟包括HDD機械硬碟,SSD固態硬碟,這兩種硬碟都可以作為儲存盤,也都可以作為系統盤,區別只是在容量大小,儲存方式,執行速度方面等有些區別,在電腦中的功能都是相同的。
在裝機過程還是在電腦使用過程中,對電腦硬碟分割槽其實沒有什麼硬性要求,電腦硬碟分割槽僅僅是虛擬分割槽而已,不是像分蛋糕一樣切幾塊,沒有物理分割槽,在電腦使用中經常會發現很多電腦並沒有分割槽,這也可以正常使用,硬碟的C D E F等區不是一定要有的,不過在使用中為了區分檔案,就可以人為的做出分割槽,這樣系統安裝在C盤 軟體安裝在D盤,檔案和影音等放在E盤。這樣有助於對使用者檔案做出整理,方便查詢,如果沒有分割槽,做個資料夾其實功能一樣。
有很多使用者在做檔案時會把檔案放在桌面,這一習慣很不好,桌面是屬於C盤,C盤是安裝作業系統的地方,如果系統崩潰,檔案也會相應丟失或者被隱藏,不利於使用者檔案查詢,所以在使用中建議使用者做分割槽,做檔案分類儲存。
SSD除外這個問題其實在裝機中經常遇到,使用者在裝電腦選用固態一般都是做系統盤使用,選擇的大小一般是120G或者256G ,這類大小使用者本身就是做系統盤使用,沒有分割槽的需要,所以一般不分割槽,機械硬碟容量起步500G,有1T 2T等,所以在使用中會習慣性分割槽做分類使用。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7 # 念Blog
C盤,做系統,100G上下
D盤,個人檔案盤,資料,圖片,音樂,影片
E盤,大型遊戲,小軟體收藏
F盤,下載和各種亂七八糟檔案臨時儲存處。
後面這仨盤根據個人需求來分容量吧!
電腦不用分那麼多盤,有四個盤差不多了!
-
18 # 蛋哥評測
美好的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分割槽只是為恢復資料方便,如果你電腦裡的資料不需要恢復,或者是你經常備份重要檔案的話,分不分割槽其實都可以。當然,從效能和檔案管理的角度上來說,肯定還是分一下好。
1.方便管理和使用:如果不分割空間而直接儲存各種檔案會讓我們難以管理和使用。
2.有效地利用磁碟空間:DOS以簇為單位為檔案分配空間,而簇的大小與分割槽大小密切相關。劃分不同大小的分割槽和邏輯盤,可減少磁碟空間的浪費。
3.提高系統執行效率:無論是查詢資料還是執行程式,其執行效率都沒有分割槽後的效率高。
4.有利於資料安全:如果中病毒,一個沒有分割槽的硬碟,裡面儲存的資料肯定全部都會被感染或者損壞,而如果用工具(如:軟體分割槽助手)把硬碟分割槽,然後把檔案分開存放,在中毒後我們有充分的時間來採取措施防止病毒和清除病毒,即使需要重做系統也只會丟失系統所在的資料而其它資料將得以儲存。
5.邏輯盤比較小,檔案效能好,就是查防毒速度也快得多。
6.便於為不同的使用者分配不同的許可權:在多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下,可以為不同的使用者指定不同的許可權,放置在不同的邏輯盤上,比放置在同一邏輯盤的不同資料夾內效果更好。
7.安裝多個作業系統時,可能需要使用不同型別的檔案系統,這也只能在不同的分割槽上實現。
8.映象磁碟分割槽時,也必須在不同的分割槽之間進行操作。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9 # 軍武資料庫
W君在其他的回答裡面說過現在還分割槽的使用者就比較Low了,結果引戰不少啊。
今天有時間就詳細的說說分割槽的由來吧。
目前大多數計算機還是使用硬碟作為主要的資料儲存系統的,現在所使用的硬碟從1973年至今結構和原理基本上沒有改變,來源於IBM的3340儲存系統。由於IBM 3340儲存系統是2個30MB的儲存單元恰巧和當年的溫徹斯特步槍口徑和裝填量相同因此IBM 3340就被戲稱為“溫徹斯特儲存單元”。
後來的硬碟雖然變小了很多,但結構和原理還是和IBM 3340相同,也就都被稱之為“溫式硬碟”了(這是硬碟的冷知識,小本子記錄下來!)。從溫徹斯特硬碟開始至今一共開發了數百個“檔案系統”用於從這些旋轉的小盤子上儲存和讀取資料。
我們所熟悉的FAT(檔案分配表)磁碟檔案系統僅僅是在微軟的Dos、Windows作業系統上用的比較多,隨著數字裝置的興起在SD卡CF卡等裝置接入windows系統的時候也被模擬了FAT檔案系統。
首先說為什麼分割槽當磁頭在高速旋轉的盤面上讀取磁性訊號的時候所讀取到的資訊會是一組連續的磁性訊號例如SNSSNNSSSNNSNNNNSNNNSNNNSNSSSSNS。無論從磁碟的內圈還是外圈這組訊號給到磁碟感測器的時序是相同的。因此也就不存在磁碟外圈讀取速度比磁碟內圈讀取速度高的情況。
FAT檔案系統是採取給磁碟分配成柱面、磁軌、扇區、蔟的方法進行資料儲存的,早期的FAT16版本中蔟的尺寸和磁碟的容量成正比,越大的磁碟蔟的尺寸就越大。
如果不對磁碟進行進行分割槽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儲存1.5k的檔案實際佔用了32K磁碟容量的事情。這樣會對磁碟的空間造成巨大的浪費。
因此在早些年使用硬碟的時候的確會給硬碟進行分割槽以獲得更大的可用空間。
但在FAT32和伺服器上使用的NTFS檔案系統漸漸的進入到個人用途後每個蔟的尺寸固定成了4K,因此就不存在硬碟分割槽節省磁碟空間的事情了。
所以就目前來看個人使用者使用硬碟完全沒有必要進行分割槽很多使用者認為磁碟需要進行分割槽的理由就是當系統破壞掉的情況下可以保留自己的資料。其實不然,所謂的系統破壞主要原因有兩種:
1.磁碟本身硬體故障
在磁碟出現硬體故障的時候,分割槽並不能讓資料得到保護,整個硬碟的損壞是讓使用者丟失重要資料的主要原因而不在於硬碟中的資料在哪個分割槽內。
2.作業系統故障
當系統重新安裝的時候使用者往往是想到需要格式化硬碟,這是“電腦排除故障三步曲”的第三部(重試、重啟、重灌)。但“排除故障三步曲”是中醫治療電腦問題的思想。僅限於街邊電腦維修店的做法。可以說就是玄學了,而且治標不治本。
通常在電腦發生故障的時候會顯示藍色畫面或黑屏資訊,大部分使用者根本不會理解藍色畫面上面顯示的是什麼具體資訊就判斷電腦奔潰了,實際上在“***STOP:”後面就已經給出了答案:例如0X0000000E代表的是記憶體不足,直接加記憶體就好了,重灌系統也並不會解決這個問題;或者0X00000007是記憶體條壞掉了,換記憶體才可以解決問題;再如:0X0000484是當前使用的某程式本身自己有bug,刪掉不用就行了……、……、……其實藍色畫面報錯的系統需要重新安裝嗎?完全不需要!
黑屏報錯一般會在啟動的時候出現
例如會看到的這類報錯資訊,實際上已經寫的很清楚了,重新複製一個ntoskrnl.exe檔案到system32這個目錄裡面就行,幹嘛要重灌系統呢?十分鐘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耗費幾個小時去弄?
因此出故障就重新格式化硬碟重新裝的想法就很不靠譜了。說這樣的人很“SNSSNNSSSNNSNNNNSNNNSNNNSNSSSSNS”(彩蛋奉上)一點也不冤枉。
簡單的說如何用好系統捎帶腳說分不分割槽分割槽和不分割槽實際上對系統的健康性影響並不大,一樣是硬體壞了資料全丟失、軟體出問題修復一下軟體系統就ok。
如果想穩定的使用計算機遵循幾個原則就行:
買計算機買貴的:質量過關的硬體真的可以減少使用過程中的不少麻煩
別做傻事:亂刪除系統檔案、拔電源關機、沒事亂超頻、使用來路不明的破解軟體的狀況都會讓系統很不穩定避免這些“傻事”一個作業系統可以連續使用上很多年避免任性的安裝基本上用不到的軟體,如果一個軟體就是裝上想看看不如不裝。我們在硬碟內部的圖片上可以看到一個磁頭臂在磁碟上面懸著,為了讀取不同磁軌這個磁頭臂需要在內圈和外圈範圍內不停的移動選擇磁軌。從一個磁軌到另外一個磁軌的時間叫做尋道時間一般是幾時毫秒。這幾十毫秒內磁碟是傳輸不出資料的。因此磁碟分割槽後就會人為的將很多的資料分離在不同的磁軌上,這樣當進行磁碟整理的時候就會降低磁碟的傳輸效率,當然這樣的設定問題帶來的效能損失並不大(約下降15%左右)只有特別最求效能的使用者才會注意到。因此從效能的角度上看其實不分割槽效能會提高一些。
另外用好系統的一個原則是——備份。備份不是指將檔案從一個分割槽放到另外的一個分割槽,而是指將資料放在計算機外面。之前重要資料可以靠CDR定期的備份到光碟上,現在比較推崇的方式是利用網路硬碟備份。W君使用的是ONEDRIVE,可以十分透明的將計算機內的內容同步到微軟的伺服器中,這樣即便是重新安裝系統只要登陸下ONEDRIVE賬戶那麼資料會在短時間內自動恢復到計算機上,根本沒有必要再弄出一個磁碟進行資料的所謂“備份”。
如果免費的5G空間不夠使用那麼就付費啊,不到300一年的使用費用拿到一個1T的網路硬碟是何樂不為的事情呢?
其次很多人認為一個磁碟放程式、一個磁碟放電影、一個磁碟放照片、一個磁碟放辦公檔案是一個整理磁碟最好的辦法。其實真的是捨近求遠,當初的資料夾不就是讓人們分類儲存檔案的設計嗎?
無論是蘋果的Mac os還是微軟的Windows甚至是Linux對於個人使用者儲存都已經做好了規劃,將圖片、文稿、影片、下載等等內容早就作出了規劃,按照系統設計的功能走下去就好了。另闢蹊徑其實也不是太聰明的事情。
說到這裡,還有人會認為分割槽是一件好事情嗎?頂多是一個不良習慣吧。
-
20 # 牛大浪
為什麼硬碟要分割槽?
一般都是分成幾個區用.ssd除外.為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一個使用習慣的問題
電腦硬碟包括HDD機械硬碟,SSD固態硬碟,這兩種硬碟都可以作為儲存盤,也都可以作為系統盤,區別只是在容量大小,儲存方式,執行速度方面等有些區別,在電腦中的功能都是相同的。
在裝機過程還是在電腦使用過程中,對電腦硬碟分割槽其實沒有什麼硬性要求,電腦硬碟分割槽僅僅是虛擬分割槽而已,不是像分蛋糕一樣切幾塊,沒有物理分割槽,在電腦使用中經常會發現很多電腦並沒有分割槽,這也可以正常使用,硬碟的C D E F等區不是一定要有的,不過在使用中為了區分檔案,就可以人為的做出分割槽,這樣系統安裝在C盤 軟體安裝在D盤,檔案和影音等放在E盤。這樣有助於對使用者檔案做出整理,方便查詢,如果沒有分割槽,做個資料夾其實功能一樣。
有很多使用者在做檔案時會把檔案放在桌面,這一習慣很不好,桌面是屬於C盤,C盤是安裝作業系統的地方,如果系統崩潰,檔案也會相應丟失或者被隱藏,不利於使用者檔案查詢,所以在使用中建議使用者做分割槽,做檔案分類儲存。
SSD除外這個問題其實在裝機中經常遇到,使用者在裝電腦選用固態一般都是做系統盤使用,選擇的大小一般是120G或者256G ,這類大小使用者本身就是做系統盤使用,沒有分割槽的需要,所以一般不分割槽,機械硬碟容量起步500G,有1T 2T等,所以在使用中會習慣性分割槽做分類使用。
回覆列表
分割槽,說通俗點就是把硬碟分成“幾個房間”。(ps:強烈建議分割槽注意4K對齊,不然會影響硬碟的讀寫速度,無論你的事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
多個分割槽的缺點:
(1)多個分割槽帶來空間浪費.
舉個例子,你的電腦有4個分割槽,每個分割槽還剩8G的空間,這時候你要安裝魔獸世界,你會發現,你安裝不了,魔獸世界要佔10多G的空間,你沒有大於8G的分割槽可以安裝它.其實你的總剩餘空間還有32G,這時如果你是隻分2個區,C盤剩8G,D盤還剩24G,這時候你裝個魔獸世界,完全沒問題.
對於每個分割槽來說,你總是要留一點剩餘空間.比如,程式要建立一些臨時的檔案;如是存放電影之類的分割槽,當分割槽剩餘空間不足以放下一部電影的時候,那點空間也是被剩下了.分割槽的數量越多,你要剩下的空間就越多,這部分空間基本上是被浪費了.
(2)分割槽間檔案的移動很慢.
當你需要把許多檔案從一個分割槽移動到另一個分割槽,這就要花很長時間,移動上百G可能要十幾分鍾.但是在一個分割槽內移動檔案,那是非常快,系統只需要修改一下檔案路徑就行了,不需要複製整個檔案.
分割槽內移動檔案的速度不取決於檔案的大小,只取決於檔案的數量,數量越多,時間越長,這個速度要比分割槽間檔案的移動要快得多。
四個分割槽,這樣看是好像很好,其實小編個人認為沒有必要,理由有:小編一直推薦的是一個系統盤和一個D盤。分盤沒有必要總是分四個,因為這會影響到硬碟的效能。小編是分2個區(C盤和D盤),這樣能減少硬碟平均尋道時間和老化。通俗點一個120平的房間,分成4個小房間,一個房間是放西瓜,一個放冬瓜,一個放南瓜,一個放黃瓜,當你需要做菜的時候,你會從這四個房間找你需要的,為什麼不直接分成1個主臥放西瓜和一個次臥放南瓜,冬瓜和黃瓜呢?當然我們的硬碟不是我們的房間,但是小編髮現很多人的硬碟真的是1TB硬碟,除了C盤,其他的用都沒有用。或者有些人硬碟很小,還要分成四個區,發現一個35G的遊戲,沒有一個硬碟可以放得下,這又是何必呢?個人認為系統盤分100GB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