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天籟134764048

    太細緻,這個標準因人而異,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孩子畢竟是社會人,如果我們從小在他的觀念裡,樹立了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能做,等許許多多條條框框的話,是會限制他的社會性的發展的。對他個人來說,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規定,縮手縮腳也比較難體會到自由的快樂。長大後,就會有選擇困難症,或者猶豫不決不夠獨立,這樣的隱患。讓孩子在嘗試和錯誤中成長,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也是成長的路徑之一。

    再有,就是如果過分講究衛生的話,孩子可能體質會比較弱。

  • 2 # 久隱517

    “聽說你的孩子又考了全年級第一,連上次奧數競賽都是前三,真的很棒,平時咋學的?”

    “學習倒沒啥技巧,就是學習習慣還不錯吧!”

    這是我迄今為止聽到過的最傷人的一句話了。

    但不得不說,這卻是最中肯的一句話。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上進,不努力,不愛學習,不做家務,甚至連小人書都不願看...一直被催著趕著去學習做作業,也一直氣得父母發毛!

    如果說,這一切問題都源於孩子沒有好習慣呢?

    我自己其實深有體會:孩子擁有好習慣,真的比現在擁有好成績重要百倍。

    1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我一個同事家有個俊俏的兒子,三歲了,模樣乖巧可愛。

    最喜人的是,他每天都習慣了,

    到了中午12點的時候,就開始嚷嚷著要吃午飯;

    時至夜晚8點鐘左右,他要上床看圖畫書或者聽故事,聽著看著,差不多九點鐘就睡著了。

    雷打不動,堅持了快兩年了。

    最最喜人的是,

    他知道每天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在臥室旁邊的籃子裡;

    進門就脫鞋;

    玩好玩具,知道把玩具收納再放好;

    看見熟人、朋友,會熱情地打招呼,叫阿姨,姐姐...

    最最最喜人的是,

    他年紀雖小,卻有著極大的耐心,不驕不躁。

    不管是在塗畫的時候,還是玩拼圖樂高,甚至看書時,他都能保持最初的那個狀態能堅持好幾個小時。

    ......

    就是這樣一個小人兒,籠絡了身邊所有人的心。每次見他,懂規矩,知禮數又乖巧,我都想再生一個。真不行,送我一對?

    同事經常會被大家眼饞著追問,是怎麼養出這麼懂事,省事又省心的娃的?她也一次次不厭其煩的告訴大家,其實就倆字:習慣!

    帶孩子那麼久,我也一直鍾愛著這倆字。

    前天,一閨蜜跟我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怎麼樣都不願寫作業,各種威逼利誘,吼叫打罵都使上,簡直喪盡天良,但即便在寫還是三心二意,怎麼破?

    是啊,孩子盯著作業本,實則腦袋裡可以裝的是:“咦,葫蘆娃和金翅雕大boss的戰爭咋樣了?畫風一轉,哎呀,阿宏攜大白和一幫菜鳥兄弟姐妹們,又遇到了什麼危險?怎麼鬥智鬥勇,剷除那幫惡勢力?再一轉,媽媽今天做的雞腿飯真好吃,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吃到....”

    腦袋裡原來可以裝那麼多好玩有趣的事,誰還想著去做這麼枯燥的作業,看著一堆密密麻麻的數字?

    朋友後來跟我透露,自己平時也沒怎麼上心,覺得孩子能夠完成作業就好,之前一直是——拖拉、不主動狀態,只是現在變本加厲了...如今她也著急了!後來,我們談到習慣的問題,她說自己很多好習慣也都沒有養成,孩子現在養成的很多壞習慣,也都是自己帶出來的,後來說著說著開始死勁地責罵起自己來...

    愛默生說,“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好習慣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導師,而壞習慣卻是指引孩子走向墮落的元首。

    “差學生”與“好學生”之間,差個“好習慣”;

    “壞孩子”與“好孩子”之間,也差個“好習慣”。

    2

    習慣,使不同的孩子自行分開,人以類聚

    女兒現在經常跟我說,班級的同學們有了很多“小幫派”。就連她自己也有2個“幫派”了。

    比如,她所在的幫派有“演講派”和“印象派”。就是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因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便組成了英語學習組,平時探討口語練習或英語演講方面的訓練;再有就是“印象派”(感覺還很莫奈呢)...也是因為他們喜歡繪畫,而聚集在一起,這個幫派的孩子習慣約在一起畫畫,出去寫生等。

    類似的幫派,班級裡還有“鋼琴公主派”,“籃球王子”,甚至“哆啦A夢粉迷派”,“小書蟲派”,“吃貨派”...這幫孩子拉幫結派簡直成瘋成魔,但是好想參與啊....

    現實中還有:

    他們喜歡籃球,習慣某個週末約好打籃球,於是就有了一幫籃球的貓朋狗友;

    她們愛好運動,習慣每週某時去跑步,做瑜伽,練馬甲線;

    她們喜歡閱讀,習慣找個雅靜的場所,一杯咖啡,一本書,一個下午;

    他們更愛打遊戲,習慣每天放學或下班後,開始噼裡啪啦,玩到深夜還不盡興;

    他們喜歡動畫片,習慣了每天觀看幾集,再被催著去寫作業,腦袋裡卻裝的還是剛剛打鬥的場景....

    他們不習慣被老師和家長罵。卻習慣了上課開小差,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滿腦子的故事傳說,唯獨沒有詩詞,算術....

    他們這些性格,習性,興趣愛好,都是生活中慢慢養成的“習慣”所致。因為“習慣”養成了某種性格(或喜好),又因為這種性格開始了以後命運的轉變。那些擁有相同習慣的人,也恰恰擁有相似的價值觀,最終這種“同道中人”也將會越走越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更有不少教育者言道,習慣使社會階層自行分開,不相混雜!

    我們的思想引導著行為,行為養成習慣,又恰是習慣造就了我們的性格,而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習慣,因此造就了孩子的第二天性。

    3

    孩子沒有這幾個好習慣,真的很難出色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一個人養成了好習慣之後,他的那些自覺行為漸漸成為他的品德,並在學習做人做事方面表現出來,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

    ●好習慣,能培養出孩子的健康人格;

    ● 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立學習能力。

    ●好習慣,能提高孩子的道德素養。

    .....

    在任何好習慣養成之前,也都要經歷一些風雨的。

    下面列舉出的六個好習慣,將會影響和貫穿孩子未來的整個學習、生活中。父母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做好榜樣,幫助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

    習慣一:主動學習的習慣

    我們不難發現,那些班級裡的好學生,身上都有一股勁—-主動學習的勁。那些主動學習的孩子,才是真的內力覺醒。學習,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也一直灌輸這種觀念給女兒。

    我們更不難發現:

    ●主動學習的孩子,自律性很強。他們不需要家長去催促、嘮叨,甚至發脾氣;

    ● 主動學習的孩子,輕重事情分明,優先順序明確,通常更善於規劃和歸納;

    ● 主動學習的孩子 ,個性發展更突出,他們不會輕易動搖已下定的決心,更容易抵禦外界的誘惑和干擾;

    .....

    主動學習的孩子,他們有著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學習之路上也會越走越遠,未來更可能接近成功。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❶給孩子制定清晰的目標和小計劃,並且不難實現,以便滿足孩子的“贏勝”心理。

    學習,是一件辛苦又很枯燥的事。父母在引導孩子學習時,不要讓孩子感到學習很難,很無趣。可以一步步制定小計劃,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新知識的意義和樂趣所在。孩子若發現憑藉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事先設定的目標,這會極大地促進他們萌生競爭的意識,逐漸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❷放大孩子學習的成就感。

    我所接觸的孩子中,沒有哪個孩子是不喜歡被肯定和誇讚的。世間所有的難事中,如果能用語言來解決的,那就最好是讚美或鼓勵了。每一次的鼓舞能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後的成就感,這比雞湯還雞血!

    ❸孩子自覺性差,最好的辦法是:陪伴並且以身作則。

    在所有的學習任務中,很多孩子學著學著就厭倦了,這時候,父母不光需要鼓勵,還需要用行動來說明,任何事情都需要堅持下去的理由和決心。比如,孩子學習時,父母可以在旁邊看書,或者工作。記住,三流的家長當保姆,一流的家長做榜樣!

    ❹為什麼要孩子學習,讀書?——幫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和意義。

    孩子若是心中充滿興趣,一切就變得easy了。興趣的源泉不僅於能把知識在生活中運用,還在於能夠體會到知識統帥萬物的霸氣和成就感。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父母如果能夠讓孩子積極地參與或認識到生活中很多事物需要知識和智慧來解決的,那孩子自然會對知識有所追求和感興趣。

    習慣二:制定計劃的習慣,並能持之以恆

    計劃就像一座橋,連結著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和他們想要去的地方。養成制定計劃的習慣不僅是鍛鍊孩子做事嚴謹的一種手段,也不斷提高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現在具備制定計劃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度過整個學習生涯,未來,更會幫助孩子在學習、事業和生活等實現更強大的統籌規劃能力。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制定計劃的習慣呢?

    女兒通常在制定計劃時,我會建議她考慮一下這幾個因素:

    1,長期和短期計劃的區別

    2,理想和現實如何兼顧

    3,分解目標,步步突破

    ❖長期和短期計劃

    舉個栗子。放學知道老師佈置的語數英物化作業,加起來需要3個小時寫完,那孩子該怎麼把時間安排好?

    比如,計劃每一科需要30分鐘完成,可以根據孩子自己的意願來優先做哪科。比如,可以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來;可以從孩子的偏好上來,比如更喜歡語數外,那就先做語數外;做完作業,還有多少時間來看課外書?還有多少時間做其他的事?

    孩子有了這些想法,每天這樣規劃,就是一個簡單短期的計劃。計劃不需要記在紙上,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安排。

    那麼長期計劃,就是要幫助孩子學會“規劃事件”。需要一段時間能完成的計劃是長期計劃。比如,孩子現在的成績是班級裡第18名,那如何在一段時間內,有著更好的成績?到第10名,第3名?

    短期計劃,更注重的是時間的分配;而長期計劃,注重的是“事件”的變化。

    ❖ 理想和現實如何兼顧

    這個因素在計劃中考慮到現實和理想的矛盾和衝突。因為理想很豐滿,但是制定計劃時也不能好高騖遠。孩子在某段時間,也許會有很大的動力想要實現某一目標。但是,如果孩子本身的情況與計劃差的遙不可及,這也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挫折和衝突。如果孩子努力之後,仍無法達到預定目標,便要適可而止,轉變方向,及時改變策略。

    ❖ 分解目標,步步突破

    比如,孩子現階段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剛到及格的分數。想計劃一學期到達90分,這聽起來完全不!大!可!能!

    當然,如果把試著把一大段目標分解成各個小目標,比如2周為一小階段,這段時間好好複習,再找對學習方法,提高5分,那麼一個月內可以提高10分。一學期內,還是有可實現90分的這個大目標。把大計劃分解成若干個小計劃,然後一個個去完成、去突破,就輕鬆容易多了。

    在制定計劃時家長要不斷地去評估和調整計劃。因為在所有計劃過程中,往往會因實際需要而導致計劃受阻或不能繼續下去。這時,絕不可一成不變、抱殘守缺,一定要衡量輕重,甚至重新制定計劃。

    習慣三:自己的事,自己做

    之前網上走紅的一段影片:(可檢視)國外1歲半小男孩叼著奶嘴,卻可以獨自在家穿衣、洗澡、餵狗糧...這個影片讓不少父母感嘆不已。

    而現在,我們的1歲半孩子在家可以幹什麼呢?

    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是多麼重要。

    首先父母必須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做自己的主人。與其每天緊張兮兮的盯著孩子,倒不如放手讓孩子學會自立。

    其次要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相信他有足夠的能力來發展自我。比如做家務的習慣,整理作業的習慣,統籌安排的習慣,選擇興趣和愛好的權利等。

    現在我們的孩子,多少力所能及的事還在被父母包辦著呢?又有多少父母因為自己的“不放權”或是不忍心,導致孩子們慢慢養成懶散,拖拉,不懂感恩的習慣?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孩子身上有這些“惡習”的時候,會不會自責?後悔?埋怨?那麼,從現在開始趕緊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

    習慣四:擁有思考和創造力的習慣

    現在不僅各國在倡導創新、創造的發展能力,連走在世界前沿的成功大咖們都在高談未來三十年對孩子的影響。馬雲這樣說,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a未來三十年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更是創新能力的競爭。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1個被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此外,在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佔14.9%。

    而我們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太普遍了:

    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許做;

    怕玩了泥巴,弄髒了衣服;

    看著孩子畫了一幅看不懂的畫,責怪孩子不會畫畫;

    只顧眼前的書本作業,而忽略其他美好事物帶給孩子的影響和作用;

    ....

    孩子很多的好奇心,求知慾,就這樣被父母阻斷了。

    充滿想象力,是一種特質,也是一種好習慣。沒有想象力,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更不能成為有思想的人、一個有理性的生物、一個真正的人。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想象和創造力的習慣?

    1、鼓勵孩子充滿好奇心。

    孩子每天都在學習中,他們喜歡探索周圍的一切事物,即便有時方法不當會犯錯誤,但是隻要父母肯正面引導,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會慢慢地開發孩子的思維能力。

    2、培養孩子首創性

    父母要擅長觀察和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多鼓勵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願,對其微小的創造性表現給予鼓勵和讚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不施予批評或者嘲笑

    孩子們經常會因為好奇心而做了錯事。比如為了看花瓶的形狀而不小心打碎了,如果家長只看到了花瓶碎了,而忽略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只會阻礙其創造性的發展。或者孩子設計或創造了某件東西,父母更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不理解而去嘲笑孩子,讓其失去信心。

    4、體驗多樣性的生活和事物

    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 父母不要對孩子包辦過多,擔心過多,甚至限制和剝奪他們獨立發展的機會。有時間多嘗試新鮮的事物,活動;有機會多體驗生活;有精力多接觸大自然,多開擴眼界和對生活的認知。

    5、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誘發想象力的發展

    以前Ada很好奇關於雞是怎麼生蛋的問題。於是我們就買了一隻雞在家裡。Ada每天去觀察雞什麼時候生蛋,每天可以生幾個等等。。這不僅滿足了孩子好奇心,還讓孩子趣味性地走進了“想象中”。孩子透過仔細地觀察,比較和體驗,才能把這些豐富、準確而又鮮明的事物刻在腦海中。這樣做不但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還順勢發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習慣五:閱讀的習慣

    如果在“行千里路”和“讀萬卷書”之間選擇一項,那最容易實現的就是讀萬卷書了。

    如果我們不知道那些“笨孩子”平時愛不愛閱讀,但一定猜得到那些聰明的孩子,平時閱讀量一定都很高。

    因為,

    喜歡閱讀的孩子,想象力一定很豐富,知識面也一定很廣;

    喜歡閱讀的孩子,更善於思考和總結,智商提高了,情商更不會低;

    喜歡閱讀的孩子,個性發展更鮮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比如,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和疑問,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當直面灌輸給孩子很困難時,書本會告訴孩子很多容易接受的道理和答案;

    喜歡閱讀的孩子,再笨也不會笨不到哪去。一個擁有大量知識儲備的大腦,如果能夠學會融會貫通,那麼這一切的智慧都將是孩子一生的能量棒。

    ......

    所以,請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6

    習慣六:有教養的習慣,能讓孩子綻放的更美麗

    教養是一種習慣!

    如果一個孩子生的體面,長得漂亮,但是被人所討厭,那一定是因為她/他還不夠有教養。有教養的孩子,就是很能討喜,又讓人感到舒服。

    這些年來,我也目睹過很多孩子的無理取鬧、沒規矩給別人帶來的種種困擾問題。現實中,很多難以相處的人比比皆是。

    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養!

    如果說,人的情商對一個人影響甚大又不可或缺的話,那第一個該被情商化的東西就屬教養了。在一些大是大非前,有很多父母不經意間就在孩子的性格上埋下了種種“劣根”,在別人的心裡也留下了一根根刺。父母們的過度保護或者太縱容,太寵溺,又疏於管教,不僅會滋長孩子心中的這些“劣根”,日後還助長了孩子更加無理的頑劣。

    有教養的孩子,即便無才也有德,

    有教養的孩子,情商也不會低!

    孩子未來的路或許比較平坦,或許坎坷,而這些好習慣,總會幫助孩子走得更通順,活得更成功!

    父母幫助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不僅真正意義上成全了孩子一生自由成長的意願,也成全了自己多年“養娃不累”的夙願。

    等寶寶大了教他學習時,推薦你使用遊戲+教學這樣的方法。比如陪著寶寶做遊戲互動,在生活的過程中教學,還有閱讀繪圖,不過這東西寶寶容易拿來吃。

    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體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定功能,可以設定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 3 # 安心媽媽成長記

    寶媽的這個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是兩代人育兒觀念、育兒方式衝突的問題。

    無疑,您的育兒方式似乎更接近教科書級,老人的育兒方式更加放任,從孩子健康角度考慮,你肯定不會贊同老人對孩子的放縱;但是另一方面,老人眼裡媽媽的育兒方式可能也不太認同。這就會導致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對待孩子的育兒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再完美的育兒方式在不同孩子身上也會有不同的教育結果。所以,沒有那種育兒方式是完美的。但是,從長遠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考慮,建議寶媽首先需要解決的還是家庭內部溝通,和長輩做下探討交流,相信老人愛孩子的初心,也肯定他們無微不至對孩子的付出,然後儘量做到對孩子要求一致,方式不求完全統一,但原則需要堅持一致,這樣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 4 # 開心彩虹

    親子關係直接影響子女的生理健康、態度行為、價值觀念及未來成就。一歲以內是建立孩子與父母依戀的關鍵期,這個黃金時期錯過了就再也彌補不了了。在此階段,父母親應該儘可能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至少要與孩子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將孩子託由老人照顧。

    孩子就該這樣養,走出家長誤區:

    誤區1. 家長永遠是對的,孩子表現不好是因為孩子有問題。(家長也要承認自己會犯錯。)

    誤區2.物質上滿足、溺愛,精神上高標準、嚴要求。(恰恰相反,應該對調。)

    誤區3.家長的意志就是孩子的意志。(孩子的意志也是需要被家長尊重的。

    “狼爸”“虎媽”這兩個稱號對很多父母來說都很熟悉,他們號稱以中國的傳統式教育來管教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免不了使用一些體罰,或者將過重的懲罰施加於孩子的身上,那麼這種“不打不成材”的觀念真的是最好的育兒方式嗎?

  • 5 # 遊曳魅已

    孩子要怎麼養?

    所以,養孩子的第一步,滿足孩子合理的物質需求,吃的喝的玩的。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我們培養孩子的第一要義!

    然後!第二步!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德在第一位。古人說,學藝以修身養性!年少階段美好事物的經驗會奠定個體欲求美好事物的生命原型,由此而開啟個體欲求美好事物的人生。孩子不是工具人,他值得擁有一個積極Sunny的未來,我們也要儘可能的給予他愛與美好!

    埃裡克森說:4-6歲的兒童如果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基礎。與其為了眼前的一點成績斤斤計較,不如為孩子未來的學業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畫得一手好畫或者彈得一手好琴的孩子在大學有多吃香,社交的廣度會寬多少,相信各位有經歷的家長深有體會!

    不僅如此,素質教育對於孩童的心靈可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微雨。握有一技之長,不僅能更好與社會接觸,對於精神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都能很好的滿足。孩子會因此更加自信、向上,減少悲觀態度,減少厭學情緒

    當然了,選擇機構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要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平臺。興趣是孩子最大的老師哦,千萬不要讓興趣班抹殺了孩子的興趣!這裡我推薦孩子喜歡畫畫的家長選擇畫啦啦——一個以“讓每個孩子擁有發現美的眼睛”作為建立理念的平臺!

  • 6 # 江小廚的日常

    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教育

    1、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陪在身邊,孩子會有快樂的童年,更有安全感,自信心。

    2、父母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用心陪伴。平時多多溝通,跟孩子做心靈上的朋友。

    可以做一個長期夢想計劃,陪孩子一樣樣的完成。這樣就多了親子互動。

    3、孩子小的時候,10歲之前,做父母的還是要樹立一點威信,不能過分寵溺。要自己堅持原則,有賞有罰。可以鍛鍊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責任心。

    4、平時孩子調皮或者做錯事情,父母不要立刻對孩子打罵,要先問清楚事情的緣由在進行教育溝通。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情就要認錯改錯,父母對他愛可以幫助他長大後成為更好的人。

  • 7 # 加油佩瑤

    我的孩子就是不能嬌生慣養!

    孩子從小就要培養自強不息,獨立,自律!不管將來能否有沒作為,最少能自力更生!

  • 8 # 逍驍音樂匯

    這裡的“養”,指的是養育,養是身體方面的,吃喝拉屎;育是指孩子的教育,個人行為習慣、性格、品格,以及知識……養和育是不能分開的。養育孩子最重要的三個時期:嬰

    幼兒階段,兒童時期,少年時代。在不同年齡階段上,孩子的特點不一樣,因此養育孩子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大不相同。不管哪個階段,我們都希望孩子身體健康,長得高大,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成績優秀,所以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陪伴孩子,精心教育孩子,讓他們越來越優秀。最後,衷心地祝福我們的孩子都健康、快樂、優秀!

  • 9 # 熊貓

    說到養孩子,我想現如今的社會,不單單是物質上的吃飽穿暖就夠了,更多的應該是精神方面的給養。

    首先我們說一說物質,現在的社會,孩子們是不缺吃穿的。吃的東西各種各樣,冬天可以吃到夏天的水果,種種反季蔬菜水果不計其數。更別說穿的衣服,大小名牌,價格更是從幾十幾百到幾千不等。

    其次我們說說精神給養,這也是我重點想說的。物質條件再優越,也彌補不了精神層面的缺失。父母忙著掙錢,認為給孩子買好的玩具,好吃的東西,昂貴的衣服就足夠了,但殊不知這樣的孩子心理更加孤獨。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每次回家和父母在一起,雖然心裡很想親近,但是想說的話始終說不出來,總感覺心裡有隔閡。這也是為什麼老一輩人說的,以前的孩子多好帶,一個人帶4.5個小孩,吃飽一群娃就跑出去玩了,現在的小孩帶一個都累。我們就是那樣長大的,父母只給予物質,卻忽略了我們也需要父母的陪伴。

    在這裡,我想對那些已有兒女的人說,不要讓你們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為像你們這樣的人,那麼就在孩子的成長中多一些陪伴,我們陪孩子長大,孩子陪我們到老。

  • 10 # 青木居里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家長,一定要充分認清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的長處與短處,不斷髮掘孩子的潛能,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堅持下去 每個孩子都能成才。

    一對好的父母要想早就孩子的美好前程,就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孩子的權力和地位,尤其是獨立思考的權力。

    2、與孩子平等交流,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把孩子視作自己最好的朋友。

    3、儘量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支援孩子的正當要求。

    4、以身作則,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風來給孩子做出表率,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 11 # 愛陪娃的熊叔

    始終明確孩子和自己的關係

    我們和孩子之間有著世間最親密的關係,我們對孩子有著許許多多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也不是我們夢想的延續,更不是我們遺憾人生的補救。

    所以,不要時刻想著去控制和束縛孩子,不要為孩子設定各種目標和人生的規劃,不要把自己夢想和遺憾強加給孩子。

    正確看待孩子,不求完美

    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每一個孩子都有先天不足的地方,作為父母,要客觀地評價孩子,幫助他們揚長避短,眼睛要盯著孩子的長處,而非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天生就不擅長,做不好的事情上面,所謂木桶原理就是個詛咒,它苛求的是所謂的平衡發展,其實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抹殺了天賦。

    無論我們怎麼努力,也養育不出一個完美的孩子,總體上不錯,有某些長處,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有好的德行,這就是成功的養育了。

    切勿比較

    最傷孩子的行為大概就是比較,讓他們一直活在別家人孩子的陰影裡,因為比較,讓我們看不見孩子的進步;因為比較,讓我們忽視了孩子的天賦;因為比較,讓我們擊垮了孩子的自信。

    人生在世,總是要有前進的目標,要有比較的物件,但這個物件是昨天的自己,而非他人。我們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活著,並不是為了超越他人,我們只要努力著,哪怕只是比昨天的自己好了那麼一點點,也是值得驕傲的,孩子亦然。

    孩子就是孩子

    這是教養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忘記的原則。

    我們總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總是用成人的要求對待孩子,總是用成人的規則限制孩子,完全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規律。孩子在特定的年齡就是喜歡冒險,就是喜歡淘氣,就是喜歡不遵從規則,而我們始終用強大的外力在束縛和糾正,很多時候兩敗俱傷。我們認為錯的東西,只是孩子成長的必然,他們要去經歷這個階段,包括挫折和失敗,我們精心為他們規劃了一條可以避開所有陷阱的康莊大道,其實是通向失敗和懦弱人生的不歸路。

  • 12 # 幼兒園陶陶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的到來讓每個家庭更加幸福。

    從牙牙學語的嬰兒到有獨立思維的大人,她的每一步都是那麼讓人欣喜和充滿希望。

    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經常會一不小心就失衡,祖輩的溺愛,父母的順從,對於任性孩子的無可奈何,甚至還有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忽視孩子。

    種種事例也讓我們感受到科學育兒、科學教養的重要性。

    那麼對於孩子我們該如何養呢?

    首先,要放養不要圈養。

    這裡的圈養是指現在的家庭都以獨居為主,不論是小區還是別墅甚至是農村,鄰里之間已經不像以前。孩子經常是在家裡活動。

    特別是怕孩子遇到危險,很多家長寧可把孩子圈在家裡養著。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就這樣過去了。

    放養指的是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多去跟人交往,而不是把孩子關在家裡。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活動場所,孩子的天性就是在大自然中奔跑玩耍。跌跌撞撞和磕磕碰碰是孩子成長中的正常現象。

    愛孩子就放養孩子,讓他們釋放天性。

    其次,要寵愛不要溺愛。

    愛孩子是本能,但愛也要掌握度。不要無原則的一味順從孩子,無條件的滿足孩子。

    寵愛和溺愛一字之差,但裡面的教育方式卻是不一樣的。

    寵愛是帶著對孩子的愛,但是又充滿理性,知道什麼是孩子能做的,什麼是孩子不能做的。而溺愛是不管能做還是不能做,孩子一哭鬧就全部無原則順從了。

    然後,要民主不要專制。

    教育孩子,要把孩子當做大人,是跟成人一樣平等的、有意識有想法,值得尊重的大人。

    這個看上去很容易,其實真正做起來是很難的。

    因為孩子的想法比較幼稚,成人往往就會忽略,甚至呵斥孩子,讓孩子在家庭事物中只會傾聽大人的意見,而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最後,要寬鬆不要壓抑。

    寬鬆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我們要溫柔,微笑代替呵斥,嚴肅代替責罵。

    對於孩子,寬鬆的教育氛圍比壓抑的氛圍更能讓他們傾訴和表達心聲。

    良好的溝通,就是良好教育的開端。

    教育孩子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希望我們家長都能科學育兒,讓孩子快樂成長。

  • 13 # 教大育小

    為人父母之後,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也希望可以養出一個健康快樂優秀的孩子,可是有時候好像也不是天隨人願。我覺得要養更好的孩子,關鍵是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養育,適度愛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教養。身養和心養都要兼顧到到位。

    如何身養呢?

    身養:根據自己的情況,根據孩子相關的年齡,選擇健康合理的食物,科學餵養,營養均衡,保證孩子的營養和身體健康,適當運動。適合孩子的就是更好的養育。

    如何心養?

    這裡的心養是指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成長過程中孩子有足夠的心理營養,會造就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夠善待自己,也能夠善待他人。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積極的去應對一切困難,當然這樣的孩子更具創造力,會更容易獲得幸福人生。

    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的體力和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否則創造力就會被削弱,甚至於夭折。”

    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所需的心理營養是不同的,當然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是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來滿足孩子的心理營養。

    1.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切記“揠苗助長”,否則後患無窮。

    2.重視家庭環境中人文環境的創設。家人之間的交談要注意用語,相互尊重等等。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

    3.快樂和痛苦的體驗並存。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除了給予孩子美好的,快樂的,還要注重孩子的挫折教育。

    4.陪伴孩子認識生活,探索世界。最長情的愛就是陪伴,用一顆童心,智慧的陪著孩子成長,去體驗這個過程當中的美好。

  • 14 # 爸爸的日記

    因材施教!

    比如我家兒子西瓜五歲了,以前我們沒在身邊,膽量很小,性格內向,自私性較強。回到我們身邊之後,我對西瓜進行了針對性的引導。膽量小,我就帶著孩子去野外,去探險,去旅遊。內向,我就每天帶著孩子去小區認識朋友,找一些小商品去外面賣。自私性強,我們就以身作則,經常帶頭分享自己的東西給其他小朋友等等。慢慢的,經過兩年的努力,西瓜現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相對來說,我一個朋友的兒子,性格火爆,衝動,不夠專注,我也建議他做一些專注訓練、比如畫畫、積木等,性格衝動就要制定一些規則措施,超出規定製定懲罰措施等等。

    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化孩子的優點,最小化孩子的弱點,才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 15 # 老師到你家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一萬個家長有一萬種看法與意見。其實不管怎麼養孩子,都要適應孩子成長的自然習性,不是按照我們家長的期望去成長,就像大自然中的植物一樣。

    01

    以前的家長,普遍把小孩當草雞,每天就負責撒一把米。

    多一個也是喂,少一個也是養,白天放出去,晚上趕回來。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家長,很少再用這種粗放式的飼養方式養小孩。

    他們有些把小孩當馬。

    天天琢磨著好好培養,將來在賽馬場上一馬當先,一騎絕塵,套馬的漢子才能威武雄壯。

    他們有些把小孩當豬。

    做不出作業的時候,罵小孩是豬;考不出好成績,罵小孩子是豬;就連吃多了,也罵小孩是豬。

    養過動物的人都知道,當飼養員是真的累,不僅身體累,心更累。你總想控制動物,動物偏偏不服管,往往落得兩看兩生厭。

    也許是福至心靈,最近,我試了試用植物的心態來養小孩。

    哇,一下子能解開很多困惑,放下了很多包袱,整個人都好多了。

    02

    如果你把小孩當植物養,就一定會同意——種子才是硬道理。

    每個小孩都是神仙發到每家每戶的植物種子。

    神仙心情好的時候,會根據你的家庭基因情況,有針對性地發。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許就瞎發八發。

    因為種子的分發比較隨機,所以,人世間常常會有不可理解的事情發生。

    有時候,同一個爹媽,哥哥乖得像鬼,弟弟皮得像狗。有時候,爹媽都是學霸,生個小孩是班裡墊底的學渣。

    03

    我有個朋友。這個女人從小就不大讀書,成績也……恩,你懂的。

    她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不要,我不學,讀個屁!”

    但是這樣一個人,生了個女兒,爭氣得不得了!班幹部,成績好,上進心特別強,對自己要求非常高。

    有一次,她女兒跑到我家來學做點心。我問小姑娘,想做什麼品種?她很堅定地說:“哪個最難,我就做哪個,我要學最有挑戰的。”

    哈?有沒有搞錯。為什麼我常年聽到的臺詞都是——

    “這太難了,這太多了,我要大便了,我要睡覺了,還有比我更差的……”

    要論對教育上心,我絕對不會輸給她;按照遺傳學理論,我也決不承認輸給她!但是拼小孩,我就是完敗。

    說什麼好呢?按照封建迷信的講法就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雞湯總說,家長要努力,家長是孩子的助推器。

    管得了人,管不了心,後天再Push,也架不住人家生來如此。

    接受孩子之間有本質的差異,就少一些對人生的懷疑。

    “為什麼別的小孩可以,我的小孩不可以。”哪兒有這麼多為什麼,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這人世間,又不是每件事,都能講出道理。

    04

    如果你把小孩當植物養,就會理解——別人的種植技巧,只能隨便聽一聽。

    所謂的成功人士的家長,大多也只有養育一兩個孩子的經驗。

    我讀過不少所謂成功父母寫的書,比如《哈佛女孩劉亦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讀得時候覺得有道理,實踐的時候,Get到了買家秀和賣家秀之間的差距。

    贏了牌的人,總說自己牌技好,有幾個會承認自己拿了一副好牌。

    有些牛蛙的爹媽說,要讓孩子每天有足夠的時間玩。

    要留有足夠的放鬆時間讓孩子思考。

    每天忙學校作業,能按時睡覺就阿彌陀佛的小孩怎麼玩?學習效率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毛竹一天能長一米,換了多肉呢?能長一釐米就不錯了。

    有些牛蛙的爹媽說,孩子靠他們自己學。識字不用教,就靠看看電視就自己會了。

    他們一定沒遭遇過,前學後忘,bd不分,提筆忘字的小孩。

    爬山虎,哪怕面對一堵牆,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生長。換了葡萄藤呢,不搭架子試試?

    有些牛蛙的爹媽說,孩子不要管,要培養自主性。我們家從來都不管,班級前三。

    他們一定沒有經歷過,動不動就半張卷子空白,天天被老師發小窗告狀的日子。

    仙人掌沒人管,照樣活得好好的,換了蝴蝶蘭試試?水多了死,水少了死,熱了死,冷了還是死。

    植物品種不一樣,就算人家養得再好,告訴了你秘訣,也不見得就能照單全收。

    每種植物都有正確的開啟方式。摸索適合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追隨別人的腳步。

    05

    如果你把小孩當植物養,就只能接受——每種植物都有各自的好。

    有些小孩能力超強,志向遠大。這樣的小孩是榕樹,樹大根深,盤虯臥龍。你沒辦法養在花盆裡,留在身邊,只能把他移到家外,讓他自由生長。

    有些小孩成績一般,孝順體貼,這樣的小孩是草莓,花不惹眼,但果實味美。哪怕不能拿出去爭奇鬥豔,卻是甜入人心。

    有些小孩性格也不好,能力也不強,這樣的小孩是狗尾巴草。看看沒啥用,根據《本草綱目》記載,也可以用來做藥草。

    天生我才必有用。找對合適的舞臺,每樣植物都有他展示才能的機會。

    親生的娃,就是老闆家的花。既不能扔,也沒得挑,便只能好好養,盡力去發現小孩的優點和長處。

    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哪怕今天比昨天多長了一片葉子,也算是進步。

    生命和未來屬於植物自己,說到底,咱們都只不過是個幹活的園丁。

    哪個腦子正常的人,會跟一盆植物天天生氣呢?

    年紀大了,保住老命要緊!

  • 16 # 淘小鋪百萬導師雷雷

    如何正確養孩子?

    本人仔細研究過04--06年各省高考狀元的學習生活狀況,發現他們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培養,父母在培養小孩方面起到關鍵作用,擔當培養小孩的“關鍵崗位”。分享如下:

    1、幾乎所有小孩都有自己的“天性”,即擅長的東西,父母應該及早發現並讓其發揚光大。

    2、父母與小孩的關係亦師亦友,應尊敬小孩。

    3、父母主要的角色是做小孩的堅強後盾,小孩的衣食住行,特別是小孩的營養要給足,還有就是要給小孩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比如只要小孩需要,基本能滿足小孩學習用品、培訓、競賽、出國參賽等需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4、培養小孩的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

    5、培養小孩獨立的性格,小孩的作業自己完成,不要讓小孩依賴父母。

    6、培養小孩的自信心,能力是自信的保證,引導小孩多才多藝,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7、引導小孩大量閱讀的習慣,愛閱讀是人的非常好的品質。

    8、培養小孩良好的心態,臨危不亂,能夠承受巨大壓力的小孩高考一般都能考出好成績。

    9、培養小孩深入思考的習慣,學習能舉一反三,學習效率就會高效。

    10、培養小孩的社會責任感,學習固然重要,關注社會,熱愛生活也很重要。

    11、父母應Sunny教育,平時多鼓勵,多支援。

  • 17 # 優家教育

    對於養好孩子這個概念,其實並沒有很具體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對於“養好”的定義是不一樣的,給大家分享一下林文采老師《心理營養》中提到,我比較認可的幾點:

    1.無條件接納: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愛著他的,僅僅是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不是因為他表現的好壞

    2.此時此刻 在你的生命中 我最重要: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更加專注,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是不減量,同時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他生命中理想的“重要他人”;

    3.安全感:幫助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面對各種困難、問題時是安全的,可以從困難、問題中走過去,這就需要家長有穩定的情緒、給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生活裡多為自己做主、做事情,所以我們要多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多參與生活。

    4.在生活中要多肯定、讚美、認同孩子

    5.給寶寶建立可以學習、認知的模範,這個人最好是寶貝最親密的人,即如果您想要孩子情緒平和,那麼家長就要先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如果您想讓孩子生活規律,那麼家長首先要生活規律

  • 18 # 小南瓜娃娃

    如何正確養孩子這個問題可以拆成兩個層面去回答:第一個是怎麼養孩子的身體養好,第二個是怎麼把孩子的心靈養好。

    問題一:把小朋友的身體養好,家裡的人特別是父母要照顧到位,天氣變化,要增減衣物,日常生活要照顧周到,小朋友小的時候尤其要注意衛生,帶孩子的人要有同理心,不要用大人的需求去衡量小朋友的需求。帶孩子也要講科學,過去資源不足而使用的不科學的育兒辦法要修改,請教醫生護士是一個好辦法。家裡形成養育孩子的溝通模式,從帶好孩子的角度出發。

    問題二:小朋友的行為習慣要家長處處提醒,兩歲以後三歲以前的脾氣都是很大的,家長要留意怎麼和孩子溝通。打罵是不行的,雖然眼下屈服但是日後也會反彈。摸索出怎麼和孩子有效溝通,小朋友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你對他的尊重與愛護是潛移默化的,對他成長是有利的。此外家長做好榜樣作用,小朋友是從家長身上學習和社會相處的方法。可不要說:爸爸可以做,你不要學啊。其實他時時刻刻都在觀察都在學呢。

  • 19 # 萌萌兒郎

    養小孩就像種植花木,要及時追肥,澆水,要傾注你的精力和心血。

    在計劃孕育孩子的前期,老公要戒酒戒菸,老婆要心情舒暢不熬夜,為孕育孩子打好基礎。

    孩子在媽媽肚子裡時,要常常愛撫媽媽的肚子,和寶寶說話,還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寶寶開心的生長。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當寶寶呱呱墜地,父母要學會照顧這個小生命,要讓他吃飽,讓他每天開開心心的,還要慢慢教會他認識這個世界。

  • 20 # 小妹2460

    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不要強迫的逼他去學習。我覺得孩子該擁有的天真童真還是要有的。在哪個年紀做哪些事情我們家長要引領指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白斬雞時選用什麼樣的雞做出來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