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納蘭明心
-
2 # 淅爸育兒記
是不是誤解寶寶了?來一次“案件重演”:
寶寶拿到某個東西,把弄兩下就扔了出去,然後就哇哇大叫發飆,當這個東西重新回到他手上時又安靜了下來,再次把弄兩下又扔了出去...如此反覆。
這種有規律的發脾氣,很容易被我們成人誤解,基於不瞭解孩子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基於此時期孩子的兩個發展需求:
1. 練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手腳;
2. 新的探索方式、探索目的;
對於一個1歲的寶Bora說,他已經能開始學步,同時也已經掌握了控制自己的手進行大動作的程度,這份新的能力出現讓孩子很興奮,他會不斷運用這兩項能力。
其次,他開始意識到了空間、距離的存在,也透過不斷地仍、撿回的動作,去探索空間距離的概念。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並沒有能力去“撿回來”,同時他又沒有辦法用語言說出來,所以他們透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需求:寶寶生氣了,寶寶想要再試一次!
父母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幫孩子撿回來就可以了,如果覺得麻煩,可以給孩子限定一個空間,例如用圍擋做一個“小房子”,讓孩子能仍,同時也能自己撿到。
-
3 # 楊風凌
缺乏安全感?
或者要引起大人關注?
還是要表達他的情緒?
無論是哪種
多陪伴多抱抱多跟他玩玩
都很管用
-
4 # 是Aimi的vlog啊
摔東西和發脾氣是為什麼?該怎麼辦?原因和建議都在這裡啦!
(這裡講的只針對一歲左右的寶寶)
1.扔東西是寶寶在這個時期對空間探索的一種方式。需要透過扔去感受周圍空間環境的距離和空間。以及對聲音的探索。加上這個時期寶寶需要發展大動作技能,扔東西是需要大臂的發力和控制,過了這個特殊期,自然就會好很多。
建議家長
(1)在這個時期將重要物品放到高處,並提供給寶寶一些可以扔的東西去滿足大動作技能發育的需求。
(2)在寶寶扔摔東西的時候,不要表現的很生氣或者很驚慌,情緒儘量保持平淡,否則寶寶會覺得透過摔東西可以引起家長的注意。
(3)在摔東西只會,家長平淡且眼神堅定的告訴自己的寶寶“摔東西是不對的”
不要跟寶寶說“不要摔東西”。因為寶寶的大腦只會注意到後三個字,所以家長一定注意與寶寶的交流。
2.發脾氣一歲左右的寶寶發脾氣是正常的,他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家長幫助寶寶轉移注意力。這個時期寶寶已經具有自我意識,發脾氣是情緒宣洩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時候家長的正確引導是很重要的。
建議家長
(1)在發脾氣的時候,家長還是保持情緒淡定,不要焦慮著急。因為家長的情緒會繼續影響寶寶的情緒。
(2)這個時期寶寶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家長這時候可以找到寶寶喜歡的玩具轉移寶寶注意力
(3)有意識的讓寶寶認知情緒。比如很多繪本書都有情緒認知。並且告訴寶寶各種情緒下,應該怎麼做。
(4)家長一定要明白,寶寶情緒發洩出來要比不發出來好。只不過用什麼方式發洩出來。這個方式是需要我們去引導的。比如跟一歲左右的寶寶說” 我知道你現在生氣了,是不是因為我拿走了你的玩具,如果是的話你抱抱我吧。但是我們現在該吃飯了,吃完飯媽媽一定還給你的”
可能很多人覺得一歲的寶寶聽不懂,但是您的說話態度和情緒寶寶是能感覺到的。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寶寶會有意識的知道,情緒是可以用語言表達和消化的。
Aimi希望家長能蹲下來,放低姿態跟小朋友交流。多一些理解和耐心,進入寶寶的世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同時,再去指引寶寶如何處理。
-
5 # 下海後上線
這個問題也許我可以說說我帶孩子的時候,如何理解。
我家寶貝是我出生帶到現在,沒放手過,都是24小時在一起的,雖然是非常的懂他,但是隨著慢慢的長大她的變化越來越大,她的要求越來越多。甚至有的時候讓我也無法猜透她的心思。
過年時一天,她像平常一樣的在吃獼猴桃,後來他指著嘴巴說痛,我叫他張開,嘴巴看一下,我以為是咬到自己的舌頭了,看了以後沒發現什麼,他還反覆的說痛我是真的在找原因跟他溝通,我問他你怎麼就痛了呢?過了好一會兒他發火了,把那個獼猴桃扔掉了,我以為他無理取鬧,扔掉了獼猴桃,她在那裡哭怎麼哄都哄不好,突然之間我也好像有點開竅了,我撿起來半個被扔掉的獼猴桃用手捏了捏。我發現獼猴桃還有點生,我想可能是吃了牙齒酸她覺得痛,後來我問她是不是吃了獼猴桃牙齒很酸就感覺痛,她點點頭,而且很奇怪,他立馬就不哭了,(好像懂她的意思了)我就跟他說剛才媽媽跟你講了這個謎核桃還有點深吃,就會有點酸,你沒聽媽媽的話一定要吃,現在就牙齒痛了,以後要不要聽媽媽的話呢,他點點頭表示認可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繼續玩了!
還有一個事情,我家老大是個男孩,老二是個女孩,老大經常會去捉弄她。老大掀開衣服,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後叫老二學他,後來我就跟二寶說這樣子很難看,就相當於不穿衣服光光的不好看,後來一直到現在給她換內衣,她就有點抗拒,因為脫光她覺得難看,今天早上我給她換內衣。她照樣抗拒,不肯換,發脾氣,因為我知道他為什麼不肯換的原因,所以我沒罵他只是慢慢地引導他,我拿了一件乾淨的內衣,然後放到他鼻子前面讓她聞一聞,他說:香!再讓她聞一下自己身上那件衣服是不是有汗臭。她聞了點點頭說:臭!後來我說那要不要換掉,她心裡還有有點抗拒,她讓我給玩具狗、玩具恐龍、玩具小烏龜都聞一下,然後我就把這三個玩具都拿過來,叫他們聞一聞她身上那件衣服和乾淨的衣服,就說:她們都說你要換上香的衣服!一邊講一邊把她的衣服慢慢脫掉給他新的套上去,她就沒那麼發脾氣了,欣然接受了!如果,你說,衣服不換臭死了,不要出去玩,小朋友們不跟你玩,她就特別火,因為絕的你不懂她,只會罵她,所以,情緒就很容易波動,加上,寶寶還小,更加,只能,哭,扔東西,引起你的注意,在跟你說,媽媽能不能不罵我,教教我,懂動我,其實向你哭述。
同樣是今天早上我看天氣好就洗了一個頭,我家二寶比較怕吹風機,因為我那個吹風機比較大型聲音特別響,我說媽媽要吹風了,你如果怕聲音大了,就去房間裡。她站在那裡叫我,別吹,因為小孩子很會很會保護自己的媽媽,她怕自己走開,吹風機會傷到媽媽,她就看不到媽媽了。所以她就不走,後來我就跟她說話的時候加了三個形容詞,他立馬就沒表現得那麼緊張了,點點頭表示同意!我蹲下來,摸著她的小臉蛋很溫柔的說:乖寶貝,媽媽輕輕的吹!她就笑了!我吹完後,讓她幫我摸摸,幹了沒有,她摸了說:有。(代表有水),然後,我說:媽媽在吹下哦,這次我沒說輕輕的,她卻跟我說:輕輕的(雖然說的不清楚,)。我豎起大拇指,表揚了她!
所以小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只是大人沒看懂她,所以我們平時多留心一點多跟他多溝通,孩子就會比較好帶,我懂你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會少發脾氣,所以,朋友,你要多關注寶寶,寶寶的心思很細膩的,
-
6 # 請叫我yoyo
一歲寶寶最近老是愛發脾氣,愛扔東西。這是因為孩子到了扔的敏感期,如果你一味地限制寶寶扔東西,寶寶當然會發脾氣了。
當我們知道孩子進入扔的敏感期,就要給寶貝多準備一些安全的東西讓寶寶盡情的扔,扔的敏感期可以鍛鍊孩子的空間感知,手臂的力量,同時刺激孩子大腦前庭覺的發展。所以多給孩子準備一些可以扔的東西吧,比如:各種球類,海綿,沙包等,讓寶貝多多體驗吧!
-
7 # 紫薯君
這個屬於一個階段的正常行為吧!
寶寶逐漸長大,他有自己的獨立意識了,他開始對一些物品感興趣了,想要拿到一樣東西,但是礙於語言系統沒有發現成熟,表達不清楚,只會跟粑粑麻麻嗯嗯啊啊的,大人聽不懂,他變回著急、煩躁、用扔東西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個時候大人的引導很重要,可以拿他目光所裡及範圍內的每樣東西來試探他的反應,總有一樣東西是他想要的,他拿到手後,再告訴他,以後要什麼東西跟媽媽指,不要著急,更不要摔東西哦,說的時候儘量配合肢體語言,讓他在聽不懂話的情況下,儘量能夠看懂你的動作和神情,知道摔東西的行為是錯誤的。
-
8 # 小鹿小姐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寶寶為什麼脾氣大
脾氣大是源於正常的情緒反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嬰幼兒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與否的認識,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動的決定,都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儘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因此,當寶寶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透過發脾氣來表達,比如摔東西或是拉媽媽的頭髮。
但是這樣的行為只能是偶爾出現的情況,並不能作為寶寶慣有的一種習慣。
1歲寶寶發脾氣是獨立意識的一種體現,這一點非常關鍵。您不妨對寶寶的內心世界再多些瞭解,以便更好地面對與處理問題。
寶寶1歲以內,走路和說話等獨立技能還不能掌握得很好,需要依賴父母獲得滿足,這時他會表現得聽話、順從,目的是獲得情感上的安全。
但到1歲以後寶寶普遍存在一個心理成長過程,其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摔玩具,不高興還會打人。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是幾乎所有的寶寶在這個時期都會必經的一個成長過程。
只是有些寶寶表現的明顯,有些不明顯而已。
-
9 # 煜媽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寶寶也不例外,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有情緒的波動,一般寶寶在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後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甚至是哭鬧,有的寶寶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扔東西,那麼一歲寶寶發脾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個問題。
寶寶發脾氣摔東西的原因1、寶寶愛摔東西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或者喜歡看你生氣的表情,不要用管教是更不要打寶寶,這樣只能造成寶寶的逆反心理,寶寶在摔東西的時候你就假裝沒看見,她可能會摔的更猛,但你一定要忍住不去理會她,當寶寶自己覺得沒趣的時候就自然會放棄了。
2、我們父母應該支援寶寶去探索和發現新事物,但不希望寶寶養成摔東西的習慣,因此寶寶當摔東西時不要給予任何表情反應,如果寶寶繼續摔打東西,我們可以拿他平時喜歡玩具或者別的東西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寶寶發脾氣摔東西怎麼辦1、應該多給予寶寶充分的擁抱,讓寶寶對人或者事有信任感,同時減少認生反應。耐心,無論做什麼都讓寶寶有始有終。責任感,可以用請求的口吻讓寶Bora幫助大人做某件事情。
2、要寶寶獨立完成某件事情,之後一定要給與表揚。投入,多做社會交往練習,使用禮貌用語擁抱寶寶給予安撫。如果寶寶情緒失控,拒絕安撫,你也應該保持冷靜,但一旁安靜的陪伴傾聽。
3、堅持原則不能妥協,一旦寶寶發現哭鬧摔東西能有效幫助他達到目的,發脾氣就會變成他要挾父母的手段,那寶寶以後我就越來越囂張了。父母對寶寶的要求一定要有原則,該拒絕的就是不答應。
4、家庭教育要一致。幫寶寶改掉亂髮脾氣,愛摔東西的不良個性是要靠父母的不懈努力的。在家裡面父母教育寶寶一定要達成一致,給讓寶寶幹什麼,不讓幹什麼。如果父母意見不一致,寶寶就會不知道怎麼辦。寶寶一生氣一著急就只會摔東西。
如何預防寶寶生氣摔東西1、父母平時要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注,瞭解寶寶的個性,隨時觀察他們的心理變化,及時滿足寶寶合理要求,寶寶就不容易發脾氣。
2、父母平時要注意。以親切平等的態度對待寶寶。理智公平的方式教育寶寶努力營造和諧友善的家庭氣氛。
3、注意處理好出發行為,比如第一次摔東西,第一次把東西打壞,往外扔東西要馬上處理,對寶寶講不能這樣做的道理,或者用眼神、搖頭表示不滿。
-
10 # 小橙媽媽話育兒
一、一歲孩子動不動發脾氣
1.自我意識的萌芽
寶寶剛出生時是沒有自我概念的,只有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才逐漸認識到自我的與眾不同。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刺激”寶寶,加強他們的自我認識。那麼孩子發脾氣也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一個標誌
我清楚的記得我女兒第一次發脾氣是在她一歲多一點的時候,那天我和她一起去超市裡買蔬菜,在快要結賬的時候女兒指著收銀臺旁邊的一個奇趣蛋,想要讓我買一個給她。我搖搖頭說不能買,因為家裡還有兩個都沒有拆開。女兒當時就癟著嘴,不高興,因為我忤逆她的要求,所以她就把她手裡提著的兩個土豆,直接仍在地上,旁邊的人都在笑她,她覺得丟臉就直接哭了。
2.孩子的情感系統發育
寶寶的情感系統是非常細膩的,有人增經做過一個試驗,就是寶寶在母體中,如果媽媽傷心落淚了,肚子裡的寶寶也會不會哭泣,試驗的結果就是,如果孕媽的心情不好,那麼胎兒的心情也會不好,甚至是哭泣。
那麼一歲的寶寶,他在情感系統感應也越來越強烈,如果孩子在家裡得不到大人的關注,那麼他就有可能想要透過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二、孩子發脾氣喜歡摔東西1.孩子的手部的抓握能力的提升
在寶寶兩個月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訓練孩子的抬頭,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步驟就是把寶寶的手臂支撐在床上,在用玩具引導孩子慢慢抬頭,這雖然只是練習了孩子的抬頭,但是也練習孩子的手部力量。寶寶四個月的時候,就慢慢的培養孩子自己撿玩具{手部精細動作},孩子在一歲喜歡摔東西,那麼這個東西就是孩子自己手裡能拿的起來的東西,比如說他自己的玩具,繪本,杯子等比較輕的東西。
2.懂得情緒釋放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孩子悶不吭聲的,孩子壞情緒得不到正確的釋放,孩子的心裡容易走向偏激。所以說孩子有壞情緒,懂得用摔自己玩具的方式來釋放壞情緒,孩子的心理會比較高興,也覺得摔東西是件快樂的事情。
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去年的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案中的吳謝宇在小時候是老師口中的三好學生,母親眼中的好孩子,也是一個沒有脾氣的”別人家的孩子“正是他的情緒沒有釋放的缺口,就把目標放在了母親身上。
橙媽有話說:很多時候我們總會覺得自家孩子脾氣大,愛摔東西這是一個“壞”孩子的表現,其實恰恰相反,有脾氣也懂得釋放情緒的孩子才會有一個身心都健康的孩子。但是我們也不是說鼓勵孩子亂髮脾氣或者摔東西,而是應該有節制的,孩子有情緒之後,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陪伴。
-
11 # 英英vlog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寶寶他現在正屬於個成長的這個階段,對於這種現象的話,我想很多寶寶也有出現過,首先他也不知道這種亂扔東西是對與錯,可能他覺得好玩,想引起家長的這個注意,看看家長有什麼反應,作為家長的話可以透過慢慢的去引導他。對孩子的這種發脾氣的話,把他現在語言上的話,他可能還沒那麼豐富,有些話他沒辦法表達清楚,可能他只能透過行為的方式去表達他的不滿,這種情況的話,需要家長多去注意瞭解孩子的這種需求,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這麼做是不對的,這種現象也不要著急,都是需要一個慢慢引導的過程。
-
12 # 雄貓
《一歲寶寶愛發脾氣》
那是有些寶寶待在家久了無聊也會發脾氣的。
我有幾個關點和看法,僅供參考:
一、父母性格愛發脾氣也有遺傳給孩子的,愛發脾氣的父母要把習慣改了,慢慢耐心教孩子也懂了!也會慢慢習慣改的。
二、但是孩子還小才一歲孩子就愛扔東西並不是壞事,那是孩子在玩,發育成長少不了愛動,所以就愛容易發脾氣和扔東西。
三、在家無論大人老人都一樣要多陪孩子玩,或許多帶孩子出去玩,那樣就有很多小孩陪她玩,開心環境很容易學習好的習慣。
-
13 # 孕期育兒小貼士
小孩子的情緒是來的很快的,往往有些時候,大人覺得無關緊要的事情,在小孩子看來,都是值得鬧一鬧哭一哭。孩子哭起來是非常難哄的,往往會讓大人們焦頭爛額。你和他講道理他聽不懂,去哄又哄不好,甚至有的孩子會出現越哄越哭的情況。
這個情況下,會有很多家長慢慢的屈服孩子的任何要求,這種辦法雖然會讓孩子停止哭鬧,但會縱容孩子的這種用哭鬧來達到目的的行為。
經常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很喜歡哭,一哭就要哭半天,怎麼哄都不行。經常都是要答應他的要求,或者是用暴力恐嚇才能停止哭泣。
其實孩子喜歡發脾氣,通常都是因為孩子的某些方面某些需求越來越成熟,因為孩子暫時還沒有能力去足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說著說著把自己說急了,可是這個時候家長還是不懂,那這樣孩子便會想要發脾氣了。這個時候,家長還是不太明白孩子想要表達的想法或者是需求,但是孩子哭了,也只能先去哄孩子。
那怎麼樣才能正確的對待要發脾氣的孩子呢?
首先,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表現出比孩子更焦急的樣子,要從容淡定的試著跟寶寶繼續交流,要讓寶寶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不能一味的恐嚇、阻止寶寶發洩自己的情緒。要引導寶寶表達情緒,比如問他:寶寶是不是很難過啊?為什麼難過?引導孩子去思考,慢慢的,孩子的情緒也會緩緩平靜,或是減弱暴躁的情緒。
要引導孩子想清楚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為什麼會覺得難過,為什麼會哭。其實孩子的情緒很簡單,有時候會因為找不到喜歡的動畫片了,也有的時候是因為小汽車不見了。這個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到他喜歡的動畫或者玩具。如果實在找不到,也要和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找不到了,是不是上次玩完玩具沒有及時收好,教育孩子下次一定要把自己的物品收納好。
平日的生活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發脾氣,遇事冷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高的,而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作為家長的你,都是脾氣暴躁一點就炸,還怎麼能要求或者教育孩子遇事冷靜。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以暴制暴,不能用暴力恐嚇孩子,即使用暴力的方法能夠讓孩子成功的在你面前乖巧乖順,但會極大程度的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被壓迫感,或者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對待孩子,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前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寶,你的孩子脾氣可能並不會像你一樣溫和,有的時候你想要改變孩子的性格,但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
-
14 # 寶媽麗麗在修行
檢查一下孩子是不是以下情形。
1 孩子想表達,但不會說孩子的思維,常常比語言能力發展快。我們成年人也是。
有時候想說,說不出來。就會著急。
找到孩子發脾氣的源頭,如果孩子是因為表達不出來,那就認真觀察寶寶,替他說出來,孩子就好多了。
我孩子小時候有過這樣的情形,她不知道如何說,總用小手指來指去,急了就哭鬧。後來,我溫柔地,耐心地問她,確認她說的內容,她就好多了。
2 有可能孩子在用情緒跟你交流有本書叫《0-2歲孩子在想什麼》這本書,你也可以讀讀,是一個著名的心理診所出的,講了0-2歲孩子的特點。
這上面說,孩子在用情緒跟家長交流。比如小時候一哭,媽媽來了,給自己處理大便、為自己食物。
孩子可能在用情緒來希望達到某種目的,或者是迴應父母的一種方式。
如果是這樣,只需要關注寶寶,溫柔地給孩子做示範,教給孩子正確的“要求”方式,就能幫到孩子。
3 孩子突然的自我一歲的孩子有自我意識了,他們知道了自己和父母的關係,自己不能隨心所欲,有些不開心,也想探索自己的邊界。
於是在父母要求的時候,自我意識覺醒,會說不,會發些脾氣。
如果是這樣的話,父母不需要過於著急,給孩子寬泛的邊界,然後在觸達邊界時溫柔堅定就可以了。
-
15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這個時期的孩子和青春期的孩子一樣是比較愛發脾氣的,就算脾氣溫和的孩子都有可能亂髮脾氣,那麼怎麼樣引導孩子呢?建議:
1、不要被孩子的脾氣所要挾:孩子往往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要挾家長,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妥協,孩子就會抓住家長這一弱點,每次用這種方式來博取家長憐憫,所以家長一定要有一定的原則。
2、轉移孩子注意力:聰明的家長會在孩子即將發脾氣的時候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孩子正在生氣,可能也聽不進去家長講道理,所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是明智的。
3、冷處理:發脾氣也是有物件的,如果大人不予理睬,孩子的脾氣就不會持續太久,久了以後,孩子自熱按就會知道遇到事情亂髮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4、家長要意見一致:在對待孩子發脾氣這個問題上,如果家長意見不同意,那麼採取任何措施來幫助孩子都是無用的,而且很容易讓孩子不尊重父母中的一方。
5、消除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種,但不管哪種,父母都應該認真對待,採取合適的方法,讓孩子從這些因素中解脫出來,首先思考自己的教育態度和方式是否科學,是否欠妥,同時也要多尊重孩子的感受。
-
16 # 心理醫生小蔣
孩子看到他可以把東西拿起來,摔到地上,他看到自己有能力改變周圍的環境,有能力控制某些事物,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興奮呢?他從中學習因果關係,學習到他可以致使某些事情發生,可以產生某些因果關係。
但需要給孩子圈定一個安全限制,1歲多的孩子道理是講不通的,家中什麼物品不可以摔,就儘量不讓他拿到,同時把容易摔碎的東西收好。再準備些可以摔的東西,如塑膠球、毛絨玩具、沙發墊等等,允許他在“安全”的環境中盡情地探索。
回覆列表
一般來說,這麼小的孩子,有一些這樣的正常行為。要先從父母身上找原因。父母往往是引發孩子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調皮的孩子並非天生調皮,父母的不當做法會引發孩子的叛逆行為。比如,父母之間或者家裡的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過爭吵、大喊大叫、打罵、嘮叨、批評、摔物品等行為,孩子也會效仿。
一歲的寶寶就這麼愛摔東西,確實讓家長難以接受。不過,父母需要對孩子持理解的態度,一歲的寶寶,還沒有太多自理的能力,在控制情緒方面也不穩定。父母可以觀察孩子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根據我自己帶小孩的經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是三分鐘的熱度。他摔東西如果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行為,父母適當干預,一般孩子就不會再犯了。多陪陪孩子,有大人在身邊,小孩會開心很多,用開導的語氣告訴孩子的一些行為邊界,讓孩子知道摔東西的行為不對,孩子慢慢能接受的。
這個時候,孩子尤其聽媽媽的話。媽媽可以說:寶寶,你摔跤會不會痛啊?孩子一定會說:會啊。媽媽再說:那你把小熊摔地上了,小熊也會痛哦。以後我們一起保護小熊好不好?
······
帶孩子過程中,多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理解孩子,關心孩子,幫助孩子,陪伴孩子,你的寶寶一定會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