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現實
-
2 # 翰墨榮華
這個問題要回答太費勁,一兩句講不清,有西方哲學發展史,中國哲學發展史,中國哲學發展史讀讀馮友蘭先生編的《中國哲學簡史》
-
3 # lLYINB
自然形而上的思考是哲學發展的本質。在原始社會中,人們對各種自然現象還不瞭解,打雷閃電、山洪暴發等自然現象激起了人們對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認識,這便是宗教的早期雛形,可以說,在這一時期,哲學解釋宗教的形式存在。
哲學產生於社會生產力長足進步的古代奴隸制時期,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人們認識能力的較大提高,人們開始思索世界的本質等理論問題,人類早期的哲學思想出現了。在古代,哲學研究的物件是龐雜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給人以智慧、使人聰明的各種問題,都是哲學的研究物件。這時期的哲學研究物件,包含了具體科學的物件,哲學和科學渾然一體。
到了奴隸社會中期,數學、天文學和醫學等具體科學成為一門門獨立的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去了。哲學的研究物件縮小了,並具體化了,在哲學內形成了各種具體的哲學學科: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確立,產生了近代實證科學,各門具體科學紛紛從哲學中獨立出去,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哲學研究物件又縮小了。恩格斯指出:“在以往的全部哲學中還仍舊存在的,只有關於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說——形式邏輯和辯證法,其它一切都歸到關於自然和歷史的實證科學中去了。認識論和發展觀的問題成為這一時期哲學的重點問題。
擴充套件資料: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
1、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
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屬於二元論。
2、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也有一些哲學家如D.休謨和I.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
-
4 # 光速陀螺
哲學的起源,這是個大到幾乎沒有邊界的問題,也是個抽象到幾乎沒有答案的問題。如果非要說出一個起源來,我願意用19世界德國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的一句話來回答:“哲學就是懷著鄉愁的衝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這裡的鄉愁,就簡單的理解為家鄉吧。
一個人的家鄉,是每個人最終都應回去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回去。將這種“鄉愁”、“家鄉”抽象化,就是哲學三問中的後兩問(第一問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當人類意識到萬事萬物皆在流變,以及自身的認知與生命的侷限時,便開始追尋探究一種永恆不變的東西——比如對無限的探究。這便是哲學中的“本體論”,“本體“就簡單理解為導致萬事萬物誕生記變化的原因。
西方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就是一種研究“本體”的哲學。之所以叫“形而上學”,是翻譯時參考了《易經》中的兩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最初的哲學誕生於形而上學,後來不斷的開枝散葉,發展出各種門派學說,如倫理哲學、宗教哲學、認識論等等,很多很多。
至於簡史,更不是一句兩句說清楚的,這裡推薦兩本書吧。西方哲學,看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
-
5 # 藏淵哲境
作為一個哲學系畢業生,大約可以稍獻綿薄之力。
總結而言。
一、哲學起源於追問,而在形式上脫胎於宗教和神話的世界觀,在內容精神上則是對萬事萬物、包括人自身內外現象背後本質及法則的追問。
亦可以說它起源並追求著混沌中秩序的理解,內心充盈著像宇宙星漩一樣複雜交織的生命體驗,進而體悟、凝聚、實踐。
在寂靜蒼涼的遠古大地上、在困厄迷惑的生命災難中,人們於宗教的依止之外,發出對自然社會奧秘的遐想。
一旦人們知道經驗觀察可以發現規律,並能做出正確的預測時,他們眼裡的世界就不再是受外部力量任意支配、變化無跡可尋的現象。
人們開始有了變化的觀念、秩序和原因的觀念,認識到秩序和原因就在運動變化的事物之中。譬如東方的“陰陽”、“易道”思想,西方的自然哲學等。
二、因此哲學的問題和方向,既觸及人之為人的根本命題,比如著名的“三問”,也試圖理解並配合自然、社會人事執行的規律,貫通時空而指向未來,而企圖有一種現實與精神上、個人和社會的良好生活。
哲學既是形上的思辨期望,亦是向形下社會落實的行動指南、價值方向。而在時空地域千年變遷中,藉由種種文化門類、手段進入到文明的整合架構中。呈現為我們今日所觀望內省到的個人身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永珍往來乃至三千小世界中宇宙洪荒的景觀。
具體來說。
一、三大哲學的開啟點。
人類最初的文化形態是宗教和神話,哲學脫胎於宗教和神話的世界觀。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和神話,但並非都有哲學。
諸多古文明中,一般認為只有中國、印度和希臘產生出一般意義上的哲學,並且這三個民族的哲學是在大致相同的歷史時期誕生的。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把人類精神的這一突破時期稱為“軸心時代”,約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
軸心時代在中國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其間產生了以儒家和道家為代表的中國哲學的傳統。
印度出現了最早的哲學文獻《奧義書》和包含著豐富哲學思想的佛教典籍。
希臘哲學的誕生和繁榮也發生在這一時期。
二、哲學發展與宗教聯絡的密切程度各不相同。
印度哲學與宗教的聯絡最為緊密,它可以說是對宗教(婆羅門教、耆那教和佛教)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精緻思辨和系統論證。
希臘哲學與宗教的聯絡最不緊密,它可以說是與神話世界觀相決裂的產物。
中國哲學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它對宗教的態度可以說是若即若離,無可無不可。
三、表達思想的方式和風格。
希臘哲學的方式最為思辨,充滿著論辯推理和證明等說理方式。
印度哲學可以說是說教,因明學是宣講教義的工具。
中國哲學較多地採用警句箴言、引證比喻,這些表達方式介於說理與說教之間。
四、由簡史程序來看。
中國哲學一般認為經歷了先秦諸子、秦漢哲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近現代哲學階段。
可以閱讀以下書籍:見圖片。
西方哲學則概括為古希臘哲學、中世紀經院哲學、文藝復興、啟蒙時期的近代哲學,與黑格爾之後的現代哲學時期。其主線在於自然哲學和形而上學的交鋒互動。
重點推薦這四本:見圖片。
印度哲學與宗教密不可分,一般歸納為
古代哲學(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750年),以婆羅門教的宗教和沙門思潮的互動為內容。
中世紀哲學(公元750年~18世紀),囊括在印度教神學體系之內,有正統派和非正統派之爭,以承認吠陀權威作為評判標準。
近代哲學(約18世紀~1947年),啟蒙思想家主要是在西方哲學和科學思想的影響下,對印度教的正統派哲學進行反省。
現代哲學(1947年以後)裡最重要的哲學思潮是“新吠檀多主義”,指在繼承傳統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吸收先進的科學思想和西方各國的哲學思想,結合印度現代社會的特點,賦予吠檀多新解釋,使其在印度思想界繼續保持主導地位。
昨晚已回答,不知為何顯示不出來。
-
6 # 碎相
聊哲學起源已經是一件很頭疼的話題了,這就好比聊幾千年的歷史一樣,更別提簡史了,因為這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說得清楚的,就算是市面上將哲學的書籍很多也只能稱為簡史,更何況也談的並不齊全。不過愛好文學的怎麼可能錯過哲學這個話題呢,乾脆就試著講到哪算哪,最後還想推薦一本個人覺得比較好的哲學簡史。
(孔子)
提到哲學,可能我們更多關注的是西方哲學,也就是古希臘哲學,但其實同一時期中國的孔子、老子等一群子也都是哲學家,而印度出現的《奧義書》和佛陀,也探究了懷疑主義、唯物主義、詭辯派和虛無主義等哲學話題,再有比較冷僻的巴勒斯坦的以賽亞等先知們,可以說是中國、印度和西方在三個不同地區在同一時間點發展起來了哲學。那麼,這些不同地區在哲學起源上有沒有共同性呢?
(柏拉圖)答案是有共同性的,任何的哲學之間都是相互包容的,雖然分處各種的對立的流派,但實際上每一種哲學都是相互堆砌形成的,各個流派共同組成了哲學整體。而凡是哲學流派中最初的東西,也一定是哲學這個體系中最初的東西。
(黑格爾)
可能這麼說比較繞,說人話其實就是越是早期的哲學越是具有普遍性,而這些問題在以後的任何流派都是差不多的東西,只是每個流派對這些問題有不同的解說,正是因為對這些問題有不同的解說才形成了各種流派。比如孔子和蘇格拉底都強調倫理道德,只談倫理,不談天或自然,分別將“仁”和“美德”作為各自哲學的核心。
至於每個具體哲學流派的核心是什麼,在這也沒條件講,只看過幾本哲學書的我也沒能力談,最後推薦一本書叫《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這本書比較全面的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主要哲學家的哲學核心,還是比較不錯的。
-
7 # 路上有長生果
哲學沒有起源,何來歷史?
所謂哲學史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於是西方有了哲學史,華人也就非要弄個哲學史出來,可是到現在連什麼是哲學都搞不清楚。如我一直說哲學,但壓根我就不承認哲學的概念,只是不增加無謂的名詞,流入這個說法而已,真正的哲學定義就是思維,其他的都是顯擺而已,也顯擺不出來學問。
我的哲學從哪裡來?生活中來!王陽明的哲學從哪裡來?生活中來!毛主席的哲學從哪裡來?還是生活!
因此如果說非要有個哲學史的話,那就是伏羲的太極起源,王陽明的心學,康熙王朝的紅樓夢,毛主席的實事求是,我的應用五個階段而已。
需要說明的是王陽明不知道太極,紅樓夢沒有心學,毛主席後來才看的紅樓夢,我也沒有看多少主席全集。所以哲學沒有歷史,只在心智和應用。
到處都是起源,到處都是終點,這恰恰就是哲學的精髓。
也因為此,西方哲學嚴格的說不是哲學,和中華古人一樣多為思想,和哲學不搭界。
-
8 # 趙大闊
又是一個特別龐雜的學術問題,談談我的一點淺顯瞭解吧。
最先提出哲學概念的應該要算古希臘人,哲學的前身應該就是古希臘神話,描述的基本就是神的故事和一些英雄史詩,其中有的內容會涉及到人類起源等哲學思考,被廣泛認為是哲學的萌芽。
第二個階段應該是公元前六七百年,由蘇格拉底開端到亞里士多德結束,以這倆人為代表的哲學家將觀察視角由宇宙放在了人的身上,創立了形而上學的自然哲學、美學、倫理學等,亞里士多德獨領了科學這一領域。
第三個階段,希臘哲學不流行了,開始普遍信仰神學了。基督教的教義是最被普遍接受的哲學思想。一般稱作中世紀哲學期或神學哲學時期。
第四個階段,屬於近代哲學時期,由笛卡爾出現為開端,歷經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等,先後湧現出一大批厲害的哲學家,尼采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哲學的黃金時代。
第五個階段,就是我們現在正經歷的時代,稱為當代哲學時期。當代的哲學方向與分類太過複雜,如果解釋清楚就能成就一本哲學著作了,在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
-
9 # 希倫寶貝
古希臘四大哲學學派:犬儒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主義、懷疑主義。今天我們首先介紹伊壁鳩魯學派,以及這個學派的創始人:伊壁鳩魯。
在介紹伊壁鳩魯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古希臘哲學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大約從公元前600多年至公元前400多年蘇格拉底之前。古希臘哲學的起點是從“西方哲學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之原”。古希臘人們開始擺脫神創論的束縛,打開了理性思考世界的大門。之後一大批古希臘思想家開始對世界進行理性的思考,比較著名的有幾大學派,包括泰勒斯為代表的米利都學派;以巴門尼德為代表的“愛利亞學派”;以畢達哥拉斯為代表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這一時期湧現出了非常多偉大的哲學家,比如提出“氣本原論”的阿那克西美尼、提出“火本原論”的赫拉克利特、提出“原子論”的德謨克利特、當然也包括提出“數本原論”的畢達哥拉斯等等。
這一時期的哲學家思想的一大特點就是,他們都偏向“自然哲學”,探討的主題是“本體論”也就是對世界的起源,萬物的構成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雖然他們的觀點和思想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甚至可以說荒謬,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人們開始擺脫神的束縛,用更加理性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不得不說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第二階段:是從公元前400多年的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之後便是古希臘最為著名的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一時期的思想特點是從外部的自然界,轉向了關注人類自身。從探索萬物的構成,轉向關注人性的善惡、道德以及知識等與人類自身相關的話題。蘇格拉底提出了“認識你自己”,並一生致力於啟迪他人思考,傳播知識。之後柏拉圖的“理念論”影響了西方此後上千年的思想和文明。而亞里士多德顯然是古希臘哲學和科學的集大成者,是一個百科全書的思想家,是邏輯性和生物學的創始人,也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形而上學”這一概念和思想體系,其中包括他的“四根說”“十範疇”等等。
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是古希臘思想最為繁榮的時期,但是這一時期也是古希臘從繁榮到衰落的一個時期,古希臘先後經歷了波希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等,古希臘從一個繁榮富強的民主城邦制國家,後來被亞歷山大為首的馬其頓帝國所征服,最終古希臘文明逐漸走向瓦解和衰落。
第三階段:在亞里士多德之後的公元前300多年,到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臘文化逐漸走向衰落,而這一時期也出現古希臘四大思想流派,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犬儒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主義、懷疑主義。這一時期的古希臘思想的特點是,他們對世界並不感興趣,他們也並不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而唯一關心的是人自身的感受,以及如何獲得快樂和幸福等等話題。比如伊壁鳩魯學派就以快樂哲學、甚至是縱慾主義聞名;而斯多葛學派則以追求靈魂的快樂和幸福,而放棄對肉體和現實的幸福的追求。
回顧古希臘這三個階段的思想發展,我們可以發現,每個時期的思想文明,都高度和這個事情的歷史背景相關。好了,簡單介紹了古希臘的思想發展的歷史背景,接下來,回到今天我們介紹的“伊壁鳩魯學派”。剛才我們講了,伊壁鳩魯學派,常常被認為是一種、“享樂主義”,甚至是“縱慾主義”的代表。但實際上,伊壁鳩魯學派是一種“快樂主義哲學”。他們提倡理性、節儉、樸素的生活方式,所追求的快樂也是一種清心寡慾的簡單快樂。主要宗旨就是要達到不受干擾的寧靜狀態,並要學會快樂。
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伊壁鳩魯(公元前341 - 前270年),是古希臘哲學家和無神論者,也是被認為是西方第一個無神論哲學家。他出生於古希臘城邦薩摩斯,但父母親都是雅典人,他14歲開始學習哲學,18歲時搬到雅典,曾就學於柏拉圖學派的潘菲勞和德謨克利特學派的腦西芬尼等人,並熟悉亞里士多德和阿那克薩戈拉等早期哲學家的哲學。伊壁鳩魯繼承、修正和發展了德謨克利特的哲學,建立起一個思想上統一的完整體系。
公元前306年在雅典,在他自己買的一所花園裡辦學,由此伊壁鳩魯學派也稱花園學派。伊壁鳩魯的學校裡有男有女,還有奴隸,以充滿友誼而著稱,這個學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動。傳說中他住在主房和庭院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因此也被人稱為“花園哲學家”。據說會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
伊壁鳩魯的學說廣泛傳播於希臘—羅馬世界。伊壁鳩魯學派作為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延續了4個世紀,而在古羅馬時期的另外一個哲學家西塞羅把“伊壁鳩魯學派”稱之為“縱慾主義”,並且到處敗壞伊壁鳩魯的名聲,因為西塞羅本身是一個斯多葛學派的人,斯多葛學派的思想和行為可以說是和伊壁鳩魯學派正好對立的,他們是“禁慾主義”的代表,我們在後面的文章中會介紹斯多葛學派的思想。
伊壁鳩魯也是一位高產的哲學家,據記載,他的著作多達300多卷 ,其中重要的有《論自然》、《準則學》 、《論生活》和《論目的》等 。現存的只有三封信和題為《格言集》和《學說要點》的殘篇。
伊壁鳩魯思想的主要特點是宣揚從原理世俗的紛擾,尋求簡單的快樂和幸福,雖然他們把快樂與幸福相等同,但卻堅決反對把快樂與享樂相等同,伊壁鳩魯區分了三種不同的快樂:
第一種是自然的和必須的快樂,如食慾。
第二種是自然的但卻不是必須的快樂,如性慾。
第三種則既不是自然的又不是必須的快樂,如虛榮心。
伊壁鳩魯在比較了各種快樂的得失後,認為靜態快樂高於動態快樂。
伊壁鳩魯分析了現實的世界會對人的心靈產生紛擾的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對自然災害的恐懼,比如地震、海嘯、颱風等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等等。
第二個是對死亡的恐懼,死亡的不確定性和必然性,會讓我們的心靈所產生不安的情緒;
第三個是人際關係不和諧的干擾。人生活在社會中,難免與人打交道,難免會產生各種摩擦,這也會對我們心靈帶來紛擾。
那如何解決心靈的困擾呢?伊壁鳩魯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繼承了德謨克利特的“原子”的思想學說,認為世界是由一堆原子構成的,並不存在所謂的神,是一位典型的唯物主義者,他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比如自然災害,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原因,跟神無關,因此伊壁鳩魯也被稱為第一個明確提出無神論的哲學家。
總體來說,伊壁鳩魯學派提倡的是快樂主義,但絕對不是縱慾和享樂主義。在古希臘文化和社會出現衰落的大背景下,人們開始關注自身的幸福和快樂,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和人本主義色彩,這是這一時期古希臘各個哲學流派思想的共同特點。
-
10 # 永動機45
哲學就是反思,覺醒,頓悟,
哲學起源於倫理,成型於推理判斷,
哲學問即的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或者說,什麼是物質,物質怎樣產生,起源,物質又怎樣發展運動,以及物質發展運動的歸宿是什麼,總之,哲學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
在原始社會之前,人類的生產力極為低下,整天疲憊於覓食,遭重於各種自然災害,為生存而奔命,沒有時間閒下來考慮命運問題,人的思想意識還處於混沌狀態,無暇顧及前途和後果,只是順其自然,自生自滅,對人生沒有什麼思想認識,不會追問自己前因後果,所以不會產生什麼推理判斷,
到了奴隸社會,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人們學會了使用工具勞動,有了糧食儲備,生活品出現了剩餘,人們的貪念開始滋生,便出現了剝削和壓迫,進而出現圈層式的國家,以及出現國王和軍隊,逐漸形成社會管理文化,以及道德倫理,
在沒有科學意識的粗文化時代,人們把解釋不了的社會矛盾和自然現象都歸屬於神類,認為是上帝的安排,是命中註定的,於是出現了各種宗教信仰,道教佛學,便產生了命運的推理判斷,出現了陰陽八卦,天地五行,這就是最初的哲學雛形,哲學就是從研究命運問題開始的,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不斷的進步,人們開始反醒,哲學才脫離了宗教佛學,成為了現代的唯物主義辯證法,
回覆列表
自然形而上的思考是哲學發展的本質。在原始社會中,人們對各種自然現象還不瞭解,打雷閃電、山洪暴發等自然現象激起了人們對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認識,這便是宗教的早期雛形,可以說,在這一時期,哲學解釋宗教的形式存在。
哲學產生於社會生產力長足進步的古代奴隸制時期,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人們認識能力的較大提高,人們開始思索世界的本質等理論問題,人類早期的哲學思想出現了。在古代,哲學研究的物件是龐雜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給人以智慧、使人聰明的各種問題,都是哲學的研究物件。這時期的哲學研究物件,包含了具體科學的物件,哲學和科學渾然一體。
到了奴隸社會中期,數學、天文學和醫學等具體科學成為一門門獨立的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去了。哲學的研究物件縮小了,並具體化了,在哲學內形成了各種具體的哲學學科: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確立,產生了近代實證科學,各門具體科學紛紛從哲學中獨立出去,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哲學研究物件又縮小了。恩格斯指出:“在以往的全部哲學中還仍舊存在的,只有關於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說——形式邏輯和辯證法,其它一切都歸到關於自然和歷史的實證科學中去了。認識論和發展觀的問題成為這一時期哲學的重點問題。
擴充套件資料: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
1、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
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屬於二元論。
2、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也有一些哲學家如D.休謨和I.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為哲學史上的不可知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