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志勇LZY
-
2 # 奇觀天下
馬斯克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計劃由來已久,而且多年來馬斯克所做的都正在驗證他的夢想,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馬斯克將帶領spaceX給人類的一個大大的驚喜。
-
3 # 查理博士關天下
首先事件背景是這樣的:
NASA和SpaceX現在定於2020年5月27日進行SpaceX的乘員龍(Crew Dragon)的首次乘員飛行,這是一種新開發的運載工具,旨在將宇航員帶到國際空間站。
該示範任務將載有兩名NASA宇航員進入軌道,這標誌著自2011年太空梭計劃結束以來人們首次從美國領土發射升空。
當然,由於世界仍在與新冠病毒大流行作鬥爭,因此任務執行的日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
發射定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美國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進行。4月1日,佛羅里達州州長為該州居民釋出了一份居家令,以幫助抵抗COVID-19的蔓延。同時,NASA在所有中心都發布了強制性的遠端辦公政策,必要人員除外。
但是,航天局說,它正在為發射做準備時正在監測病毒情況。
因此發射是否真的能夠在預定時間實現,可能也有變化因素。
"龍”的首次乘員飛行對於NASA和SpaceX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
這將標誌著SpaceX首次在其他運載工具上發射人員,此次發射將有助於驗證Crew Dragon是否準備可以開始定期往返國際空間站。
這次飛行還將幫助結束美國宇航局對俄羅斯的依賴,
俄羅斯是目前唯一能夠向國際空間站派遣宇航員的國家。
此次發射時機不可能不那麼理想,此任務也有很多事情要做。讓我們拭目以待。
-
4 # GolevkaTech
剛好昨天寫了一篇關於NASA將於5月27日發射spaceX“龍”號載人飛船的文章。
首先我大致梳理一下:1、在5月27日,NASA宇航員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將搭乘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
2、該火箭從美國本土的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3、這是近十年來NASA在美國本土上用美國火箭首次發射美國宇航員!
4、美國頂著現在疫情的重大壓力下,仍將如期進行發射計劃。
並且為此做了一系列防疫措施,
(1)這項活動將不會對公眾開放,如果佛羅里達州官員延長該州目前的“居家隔離令”,附近的觀看地點也可能會被限制。
(2)在火箭發射前,除了實施包括兩週隔離檢疫在內的一些常規健康保障措施外,還限制任何人與機組人員接觸。
好了,那麼就只有兩個明顯的關鍵詞:美國本土和近十年來首次發射載人飛船
為什麼會這麼備受期待?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各種因素的拖延,近十年來美國沒有在本土發射過載人飛船。
自2011年關閉太空梭專案以來,NASA一直依靠俄羅斯的航天專案將美國宇航員運送到空間站,這是一項“太空出租車服務”在過去9年中耗資約34億美元。在下個月的任務成功後,NASA將過渡到依靠SpaceX的航天器來完成這項工作,這是該機構商業載人計劃的一部分。
而這次spaceX“龍”號載人飛船的成功,就意味這美國航天技術上的一次成功。這對於美國航天技術領域是一次極大的鼓舞和自信力的提升。
並且這將會使NASA能夠繼續在空間站上進行重要的研究和技術調查,併為將來探索月球和火星奠定基礎。
-
5 # 一起學機械
美國航天局(NASA)官宣:美國東部時間5月27日16時32分NASA宇航員Robert Behnken和Douglas Hurley將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
這次任務將驗證其載人運輸系統,包括髮射臺、火箭、飛船和操作能力。一旦飛船進入軌道,宇航員和SpaceX的任務控制中心將驗證飛船的效能是否符合預期。在大約24小時內,龍飛船將到達規定位置與空間站交會和對接。成功對接後,兩位宇航員將進入國際空間站,除了科研任務,還將完成NASA宇航員首次在軌測試飛船系統。
SpaceX創始人馬斯克也發了一條推特,“載人航天飛行6周後返回卡納維拉爾角!”
此次試飛是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對載人龍飛船執行國際空間站長期任務認證之前的最後一個主要步驟。NASA稱,這一認證及載人龍飛船的正常操作將使NASA繼續在國際空間站開展重要研究和技術實驗,為未來探索月球和火星奠定基礎。
-
6 # 樺科技
不得不說,科技狂人這個稱號非馬斯克莫屬了。自從其創辦的Space X公司有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計劃後,他就有了一個令人吃驚的夢想,那就是帶領一百萬人類殖民火星。而就在近日,更是確定在5月27號,SpaceX龍飛船載人試飛首秀!這將改變目前只有俄羅斯能運送宇航員進入國際空間站的現狀,同時也必將成為宇航科技的一大飛躍。
馬斯克雄心勃勃的“人類星際搬遷計劃”(“火星移民計劃”)2019年底,私人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的創始人兼CEO馬斯克宣佈了他的火星移民計劃。在這份雄心勃勃的探索計劃中,馬斯克欲將總共8萬名、每人付費50萬美元的先遣人員送往火星,在那裡建立人類的生存基地,並長期生活。不過,該計劃的第一步只會利用由液氧和甲烷驅動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將10個人的團隊送往火星,預計將在未來10到20年間完成第一步的工作。
馬斯克曾在《新太空》(New Space)雜誌網站上撰文,詳細闡述了這一計劃——
本次報告將涵蓋我們當前所稱的BFR重型火箭的最新設計。在此次報告中,我想傳達的最重要的資訊是,我認為我們已經找到了為建造BFR重型火箭籌集資金的方法。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去年的陳述報告中,我們確實正在想方設法為BFR重型火箭募集資金,並且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比如眾籌等。這些方法都沒有取得成功,但現在我們認為已經找到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我們的最新設計充分利用了一款更小型的運載火箭,但實際上它依舊相當龐大,可以做一切進行更大規模地球軌道活動所需要的事情。我們基本上想讓現有的運載火箭變得“無足輕重”,希望建立一套系統(由火箭推進器和飛船組成)來替代“獵鷹9號”、“獵鷹重型”火箭以及“龍”飛船。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所有用於“獵鷹9號”、“獵鷹重型”火箭以及“龍”飛船的資源,都可以應用於這套系統。這是最基本的條件。然而,要想實現火星移民,第一步必須首先製造出一款動力引數綜合性能適合星際旅行的航天器。
Space X公司運載火箭演變過程“獵鷹1號”
“獵鷹1號”是Space X公司太空探索工作的起點。“獵鷹1號”是一種小型火箭。馬斯克回憶當時開發“獵鷹1號”的情景時說:“我們能送入地球軌道上的最小有效載荷是多少?我們認為,將大約半噸重的物體發射到近地軌道,應該是沒問題的。這恰恰就是“獵鷹1號”的有效載荷,與“獵鷹9號”相比,它的尺寸真的很小。”
“獵鷹9號”
具體到有效載荷,“獵鷹9號”比“獵鷹1號”多出30倍。“獵鷹9號”已經可以重複使用主助推器,後者也是火箭中最昂貴的部分。“獵鷹9號”已可以重複使用整流罩,即火箭的前錐體。“獵鷹9號”火箭有70%到80%的部分可以重複使用。
獵鷹重型火箭
事實上,研發獵鷹重型火箭比最初想象的要複雜。聽起來,發射獵鷹重型火箭似乎很容易,因為它是兩個“獵鷹9號”第一級與作為助推器的中間第一級綁在一起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輕鬆,除了上面級,還不得不重新設計其他所有部分,以增加有效載荷。
從左至右分別是“獵鷹1號”、“獵鷹9號”、“獵鷹重型”火箭和BFR重型火箭
BFR
從上圖可以看出,BFR和其他運載火箭的有效載荷差異非常顯著。BFR是一種可完全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在不經過軌道燃料加註的情況下,預期它可以將15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相比之下,獵鷹重型火箭的有效載荷約為30噸,而且只有部分元件可重複使用。
“獵鷹1號”、“獵鷹9號”、“獵鷹重型”火箭和BFR重型火箭的有效載荷(單位:噸)
BFR是一種十分龐大的運載火箭,主體部分直徑約為9米,助推器由31臺“猛禽”引擎驅動,可產生約5400噸推力,將4400噸重的火箭筆直升起。
星際飛船MK1
該飛船可將衛星、乘員和貨物運送至近地軌道以及月球和火星。“星際飛船”還配備了世界上最大、直徑達9米的整流罩。它可將100噸有效載荷運送至500千米高的低地球軌道。如果飛船在軌補充燃料,則可以將100噸貨物運抵月球或火星。
此外,該系統還可以實現地球上點對點的快速運輸。
載人版“星際飛船”單次可載至多100人前往低地球軌道、月球或火星。與此同時,飛船將設獨立艙室、寬敞的公共空間、集中儲物空間、防太陽耀斑遮罩和帶有舷窗的走廊。目前該飛船正在接受各項系統測試。
Space-X載人計劃的最新進展儘管此前載人計劃因種種因素被一再推遲,但是日前,美國航天局(NASA)在官網上宣佈,NASA宇航員Robert Behnken和Douglas Hurley將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27日16時32分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隨獵鷹9號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這將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本土首次載人航天任務。
Space X創始人馬斯克也發推表示,“載人航天飛行6周後返回卡納維拉爾角!”此次執行的載人試飛任務,為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對載人龍飛船執行國際空間站長期任務認證之前的最後一個主要步驟。
作為Space X為此專案進行的最後一次試飛任務,除了驗證其載人運輸系統,包括髮射臺、火箭、飛船和操作能力之外,還需在進入軌道後,同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將宇航員送入國際空間站,完成NASA宇航員首次在軌測試飛船系統。
此次任務進行時長待定,任務結束後,Space X載人龍飛船將載著這兩位宇航員脫離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
此次載人航天任務一旦成功,這將成為SpaceX有史以來最重要的里程碑。
結語儘管Space-X面臨一次次的挫折和困境,但可以看到,近年來,它還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和技術的飛躍。毫無疑問,這次NASA宇航員首次在軌測試飛船系統一旦成功,那麼,這將會令馬斯克2024年實現載人飛船登入火星、逐步發展火星文明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
7 # 急速馬力快de原始碼控
NASA日前官宣,SpaceX首次載人飛行,定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27日16時32分起飛,宇航員Robert Behnken和Douglas Hurley將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隨獵鷹9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
這將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本土首次載人航天任務。
移民火星緊隨NASA官宣後,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發了一條推特,“載人航天飛行6周後將返回卡納維拉爾角!”
他還表示,SpaceX成立18年後才將第一批人送入太空,這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必須加快提升技術,否則在我們有生之年,那顆紅色星球上還沒有人類城市。”
這座紅色星球上的人類城市,指的是SpaceX成立之初就定下的核心目標,即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完整的城市,實現火星移民。
也許移民火星真的不遠了同樣是NASA官宣,NSSA近日公佈了從火星取回樣本計劃的大致過程,期間至少要動用三艘飛船,並要在2031年才有可能實現。
要從遙遠的行星表面剷起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步將在2020年7月份開始,將發射“毅力號”金星探測器,它將在火星表面行動,將塵埃和岩石收集到特殊的試管中。
現在,NASA已經準確地列出了這些試管如何被送回地球的途徑。這是一項雄心勃勃、代價高昂的國際努力,包括向火星發射多艘航天器來獲取珍貴的樣本。
-
8 # 全球視野資訊君
雖然目前美國受疫情影響非常嚴重但是不久前美國宇航局NASA宣佈了一個重大訊息——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將於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27日下午4:32發射,進行首次載人飛行,把NASA的兩名宇航員羅伯特·班肯和道格拉斯·赫爾利送上國際空間站。
NASA對此作出高度評價:“作為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宇航員再次乘坐美國火箭從美國本土發射到國際空間站,人類太空飛行新時代即將開啟。”
這將成為人類商業載人航天的開端。一直以來,俄美中三國的載人航天任務都由國家力量主導,SpaceX作為私營企業介入載人航天領域,將打破這一局面。
更重要的是,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可以說全方位秒殺傳統的載人飛船,在安全性、舒適性、科技性、設計性、運載能力和價效比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比如,載人龍飛船最多可運載7人,與太空梭旗鼓相當,而且採取簡約化設計,內部空間寬鬆,極具科技感。相比之下,聯盟號運載量僅為3人,沿用幾十年前的設計,內部裝置複雜,留給宇航員的空間極度狹小。
2020年5月27日的飛行任務被命名為Demo-2,簡稱DM-2,是載人龍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測試。
實際上,早在2019年3月2日,載人龍飛船就進行了首次無人飛行測試,即Demo-1任務,運載一個假人模型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短暫停留幾天後順利返回地球。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載人龍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測試一拖再拖,從2019拖到2020。
這一次,載人龍飛船將把羅伯特·班肯和道格拉斯·赫爾利兩名經驗豐富的NASA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
按計劃,載人龍飛船將搭乘獵鷹九號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發射中心傳奇性的39A發射臺發射升空。進入太空軌道後,機組人員和SpaceX任務控制中心將展開一系列測試,以驗證載人龍飛船能否按預期執行。大約24小時後,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空間站對接。
值得一提的是,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是自主進行的,但飛船和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會嚴密監測對接過程,必要時可切換至手動模式。
成功對接之後,兩名宇航員將在國際空間站駐留較長時間,成為遠征63號成員,一起測試載人龍飛船,以及開展研究任務,具體任務期限待定。任務結束後,兩名宇航員將乘坐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在佛羅里達州大西洋海岸附近濺落。
DM-2任務是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確認載人龍飛船可行性的最後一個重要步驟。如果一切順利,載人龍飛船將於今年下半年把NASA宇航員邁克爾·霍普金斯、維克托·格洛弗、夏農·沃克和日本宇航員野口聰送上空間站,正式開啟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就如馬斯克在推特上寫到的一樣:“星際飛船的設計目標是平均每天3次航班,每年1000次航班,每次航班載荷超過100噸,10艘飛船每年就能將100萬噸載荷送上軌道。”
也就是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年要建造100艘星際飛船,10年建造1000艘,到2050年就能將100萬移民送上火星。馬斯克的推文雄心勃勃。
馬斯克此前曾公開過他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計劃,在火星上建立一個“阿爾法”永久基地。不過這項計劃沒有公佈細節,只有示意圖顯示一個巨大的穹窿建築,看起來像是一個太陽能基地。
要實現人類移民火星的目標,自然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如食品供應、防輻射、宇航服等,甚至還有旅程票價。馬斯克估算過,每趟火星航班成本可以低至200萬美元,每位旅客平均每天花費可以低至10萬美元。
不過,馬斯克的宏偉計劃確實存在一個現實障礙,即到現在為止,SpaceX尚未建成一艘載人星際飛船。龍飛船隻能說是填補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之後,美國重新具備了在本土將宇航員送上太空的能力。在過去近十年裡,美國宇航員上國際空間站都得買俄羅斯聯盟號的船票,已經累計支付超過34億美元。
當前,人類深空探測活動已進入空前活躍的新發展時期,月球建站和火星探測優先成為快速發展的兩個主要方向。
2015年10月8日,美國航天局公佈了一份人類登陸火星“三步走”的詳細計劃,這份名為《美國航天局的火星之旅:開拓太空探索下一步》的報告長達36頁,把登陸火星計劃講的面面俱到,宇航員不僅要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登陸,還要在那裡生活,最終在地球外建立可持續的人類立足之地。
第一階段:“地球依賴”研究準備工作主要在國際空間站上展開
報告中說,美國航天局將人類登陸火星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稱為“地球依賴”,主要工作集中在國際空間站上,包括人類健康和行為研究、高速通訊技術、下一代太空服技術、3D列印技術以及可長期使用的生命支援系統研究等。這一階段的工作現在已經展開。
第二階段叫做“試驗場”,預計將在2018年啟動。主要工作集中在數日即可返回地球的地月空間內以此來驗證人類探索火星所需要的能力。NASA將在這一階段學會在深空環境中執行復雜任務,包括2018年發射史上威力最強載人飛船“獵戶座”,以及2020年發射無人航天器,採集行星表面巨石搬運至月球附近供宇航員研究等。
第三階段稱為“地球獨立”,這時已經是2030年以後了。這一階段將進行火星鄰近區域以及火星衛星的人類任務,並最終登陸火星。宇航員將能夠在火星表面棲息地和運輸飛船中生活和工作數年;能利用火星資源製造燃料、水、氧氣和建築材料;還可以利用先進通訊技術把科研資料和結果傳回地球,而將延遲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
4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宣佈: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而擬定於今年進行的首次火星探測,順理成章定名為"天問一號"。同時,這次行星探測工程的標識"攬星九天"也正式亮相。
2020年多國推進火星探測專案
由於運轉週期不同,所以地火距離是不斷變化的。最近的距離約5500萬公里,大約每隔26個月近距離接觸出現一次。此時,進行火星探測效率更高,將會節約不少的燃料。
2020年,除了中國宣佈火星探測外,全球還有三大火星探測任務,由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探索火星生命2020,原定今夏擇機發射火星車探測任務已宣佈再次推遲。
2020年4月15日,【NASA:火星 2020 計劃如期進行「毅力號」將於 7 月發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方面表示 2020 年火星漫遊者計劃的探測器「毅力號」仍然按照計劃將於今年 7 月中旬發射,為該機構在疫情期間最高優先任務之一。這項任務耗資 24 億美元,將利用名為「毅力號」的火星探測器搜尋火星上過去生命存在的證據,並儲存樣本在未來返回地球。NASA 方面表示,該航天器必須在 7 月 17 日至 8 月 5 日之間發射,以便在 2021 年 2 月登陸火星。與此同時,阿聯酋也計劃在相同時間裡向火星發射軌道探測器希望號(Hope),這將是阿拉伯國家的首個深空探測器。
人類探索火星半世紀 我們發現了什麼!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已經進行了超過45次的火星探測任務,但是成功的只有18次,成功率只有40%左右。
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從未停止,從1965年“水手4號”探測器飛過火星開始算起,已經有50年了。對於這顆紅色星球,迄今為止我們到底瞭解多少,科學家又在火星上發現了什麼呢?一起來回顧一下。
1964年,美國發射“水手4號”探測器,1965年7月14日,“水手4號”抵達火星表面不到9800千米的地方,回傳了歷史上第一張火星近距離表面照片。同時,“水手4號”探測到火星大氣壓不到地球的1%,白天氣溫攝氏低至零下100度。火星的真實樣貌震驚世人,讓人們對火星存在生命的希望幾乎破滅。
1969年,美國相繼發射水手6號和水手7號,兩艘探測器結構相同,成功掠過火星,並傳送回影象和資料。
1996年,美國發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測器發回了大量彩色照片、併發回了15份岩石土壤分析資料和大量火星氣候的資料。
2001年,美國發射“ODYSSEY號”火星探測器,美國宇航局宣佈,“ODYSSEY號”傳回的火星南極影象表明,火星上有大量的冰,掀起了人類對火星探索的新熱潮。
2003年,歐洲航天局發射“火星快車號”探測器。“火星快車號”後來在火星大氣層內發現甲烷,對科學家是極大的鼓舞,因為甲烷的來源可能是微生物。2003年,美國發射勇氣號和機遇號兩輛火星車,它們成功著陸火星並發現遠古火星上曾經有“可飲用的水”的初步證據。
2008年5月25日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北極成功著陸。鳳凰號不能移動,其任務是在火星北極“探冰”和監測火星極地氣候,它的探測活動持續5個多月。
2011年11月,美國“好奇”號火星車發射升空。2012年8月,“好奇”號在火星表面著陸。截至目前,好奇號已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火星遠古存在河流以及當時環境適合原始微生物生存的證據。
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有液態水活動的“強有力”證據,這個發現革命性地改變人類對火星的認識,也為人們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尋找生命提供了新的線索。
2018年11月27日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作為第一個探測火星深層的探測器,洞察號將開展為期2年的原位探測,透過傾聽火星地震和測量它的熱量輸出來研究火星的內部結構,揭示巖質行星的形成,填補火星、地球物理空白,更好地瞭解其他岩石行星(包括地球)是如何誕生的。
火星現已成為主要航天強國進行行星探測的首選目標以及空間技術戰略制高點。火星探測將會出現技術上高新發展、科學上全新發現的局面。中國在此不會缺席,中國對此充滿信心。中國雖然探測火星起步較晚但是我們現在外太空探測技術非常成熟探測月球使我們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技術,探測火星我們可以一步實現繞、落、巡。期待2020年年中的人類火星大探測時代的到來!
回覆列表
現在是人類想象;
假設今人類不滅;
全地球人類止戰;
將來的人類會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