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介草民XXF
-
2 # 鄉村小夥松哥
臘八節,俗稱“臘八” ,日期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古時我國一些地方有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十二月初八這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臘八”一詞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為“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祭的物件,則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
要說臘八節,首先就得說說什麼是臘月。
農曆的十二月一般稱為臘月,而在古代,“臘”、“蠟”、“獵”三字相通,都有祭祀的含義,祭祀對於古人來說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在一年當中的春夏秋冬四個大型祭祀活動中又以冬祭最為重要,人們往往會在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個月將他們所獵獲的獵物用於祭祀大典。早在先秦時期的《禮記》中就有記載說蜡祭是:“歲十二月, 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意思是說在一年中的第十二個月裡,人們往往會將各種珍貴的物品用作對上天和祖先的祭祀活動,人們把舉行冬祭又稱為臘祭,所以舉行冬祭的這一個月被稱為“臘月”也就不足為奇了。而臘八節便是臘月裡在春節之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
二、臘八節與臘八粥古人雖然會在臘月舉行“臘祭”,但進行祭祀的“臘日”在一開始的時候卻並不確定,直到南北朝時期,人們才將臘日的日子固定起來,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裡便講到:“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自此農曆臘月初八便逐漸成為一個固定的祭祀節日並一直傳承至今天。
一提到臘八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在這一天要喝“臘八粥”,但在臘祭的日子被確定為臘月八日之後,人們一開始並沒有喝臘八粥的習慣,直到唐宋時期,喝臘八粥才逐漸成為人們在臘八這一天內所遵從的最為重要的一項傳統習俗。
關於臘八粥的來源,說法有很多種,但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與佛教和釋迦牟尼有關。據傳釋迦牟尼在放棄王位繼承人的身份前往民間修行之後,在某一天因修行過度勞累而昏倒在河邊,有一位放牧的姑娘看到後便用泉水煮摻雜了水果與雜糧的粥飯餵給釋迦牟尼,而釋迦牟尼也得以甦醒。甦醒之後的他繼續在樹下打坐並在十二月八日這一天悟道成功。為了紀念這件事,人們把這一天稱為“成道節”,而各地佛寺也會舉行誦經活動並用水果雜糧煮粥以施於善男信女。
-
3 # 家味影片
臘八節吃米飯的傳說
臘八,就是陰曆臘月初八,也就是十二月初八。臘八節是新春佳節來到的前奏,寓意著春節的腳步聲已經近啦,本地有民諺“臘八祭灶,年下來到,閨女要花,小子玩炮,姑娘小夥買新襖,老婆老頭咧嘴笑。”之說法。在上蔡縣東部一帶無論是大人小孩都知道臘八節這天吃米飯的風俗習慣,然而關於吃米飯還有一個精彩的傳說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上蔡東部陳蔡之間(陳蔡之間包括蔡溝鄉、楊集鎮、崇禮鄉、固牆鎮、胡集鄉蔡莊一帶)有位農家女子,乳名紅兒,大名叫硃紅。紅兒生性伶俐,聰明能幹,在脈發鄉鄰面前有口皆碑,人人都誇她是一個好姑娘。日子歲月悄悄流去,紅兒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透過媒人的說和與鄰村忠厚老實,心地善良的王好結為夫妻。至從嫁到王家之後,紅兒一直都賢惠能幹、勤儉持家,人送綽號“紅嫂”。紅嫂在孃家一直過著苦難的日子,然而 和王好結婚以後,由於婆婆疾病纏身,把一個家庭折騰的更是貧困如洗,紅嫂還是過著苦難的日子。紅嫂的婆婆生病在床,始終有她一人照料。紅嫂的婆婆有一個嗜好就是愛吃大米,紅嫂行一片孝心,每天紅嫂省吃儉用為婆婆準備點大米飯。紅嫂心想:婆婆久病臥床、疾病纏身必須要吃點好的能充飢的。就這樣紅嫂整日裡把大米飯給自己的婆婆吃,自己只是喝點米稀湯。整日裡紅嫂為婆婆送茶餵飯、擦倒屎尿、洗澡翻身,把婆婆照顧的無微不至。鄉親們都人人見人人誇,都誇紅嫂這是個孝順的好媳婦。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晃幾個年頭過去了,久病的婆婆經不起病魔的折磨,身子漸漸地瘦骨嶙嶙、皮肉裸骨,最終閉上雙眼離開了人世間。可是王好的姐姐王妞經常不來照顧自己的孃親,硬說紅嫂把自己的孃親是活活的被紅嫂和王好弟弟餓死的。就是這樣王妞把紅嫂和王好告上縣衙,縣令就派手下人到紅嫂和王好家裡檢視開棺驗屍,驗屍官看到瘦骨嶙嶙、皮肉裸骨的身子。最後的結論就是:情況屬實,實為餓死。糊塗的縣令不講實情的把夫妻二人關入死牢,定於十二月初八開刀問斬。鄉親們聽說以後都紛紛前來求情,糊塗的縣令至始至終不聽鄉親們的求情勸告,最終在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把紅嫂和王好開刀問斬了,紅嫂和王好相繼離開人世間。
過了幾年,糊塗的縣令辭官為民了,本縣又來了一個新縣令,新來的縣令是一個察民情,順民意的“青天縣令”。一日,縣令閒暇無事的時候翻閱本縣以前的案卷,在看到紅嫂和王好一案時,發現本案一無人證,二無物證,案情之中大有波折。於是他把此案從頭到尾的連連閱審三遍,他認為本案的確有點像是冤案。第二天,縣令親自到紅嫂和王好的家裡進行實地考察並向鄉親們詢問了解紅嫂和王好的案情,鄉親們都紛紛向新縣令述說紅嫂和王好夫妻二人是孝敬婆婆的好人,他們死的太冤枉了,鄉親們都願意當紅嫂和王好的人證。就這樣案情有了鄉親們的人證,新縣令又開始升堂擊鼓重審紅嫂和王好一案,在鄉親們的人證下,王好的姐姐最終承認賄賂過以前的縣令,和以前的縣令還“相好”過。新縣令認為本案還有許多疑點還是有點不放心,在自己百思不解的同時他請來了一個御醫,御醫最後把其中的秘密說給了縣令曰:“米也,素食之王,滋補精氣,養生上佳食材,微寒。本素食之精華,蒸煮數時,不在本身,而在粥湯也。”這時新縣令恍然大悟明白一切。新縣令把紅嫂和王好的冤案終於給反過來了,宣佈告示:紅嫂和王好一案,經本縣衙府查辦核實,紅嫂和王好二人無罪,王妞本人犯賄賂罪和通姦罪,判處死罪。周圍的鄉親們為了記住紅嫂和王好的冤死教訓,並更好的把紅嫂和王好的孝順長輩的美德傳承下去,第二年的臘月初八鄉親們每家每戶都來吃米飯以教育子孫後代要向紅嫂和王好學習,從那時起每年臘月初八吃米飯就這樣流傳下來。
備註:本地臘八的風俗:
①、吃大米飯,喝八寶粥。“臘八不吃臘米粥,到明兒死他小兩口”“臘八不吃臘米粥,死了閻王都不收”
②、過門的女兒不能在孃家吃臘八飯。“閨女吃了孃家米,吃起還不起”。
④、熬粥,熬骨湯。
-
4 # 午夜吃聲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古人將農曆的十二月稱之為臘月,所以臘八節,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而臘八節過完,下一個節日就是春節,所以才說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一直以來,大家都知道,臘八要喝臘八粥,那臘八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又有什麼寓意呢?
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成道,傳說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成道之前,苦修了整整六年,期間,每天只吃一麻或一麥,麥是小麥,麻就是麻米,就是那種特別粗糙的帶著穀殼的碎米,直到有一天,吃了一位叫蘇耶妲的牧女送的乳糜,方才悟出佛道,據說這個乳糜就是今天的臘八粥,後人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就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去外化齋,然後將化來的米、棗等穀物熬成粥,發給捱餓的人們。後來,傳到中國,也將這一習俗延續了下來,希望喝了粥的人們,可以增福增壽。
另一種說法是,臘八節吃臘八粥,是為了慶賀豐收,相傳古代,為了慶賀豐收,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就在年終也就是十二月的時候進行祭祀活動,也就是祭神,而到了十二月的時候,蔬菜水果穀物等祭品已經全都變成幹物,人們乾脆就用這些乾貨進行祭祀,後來這些乾貨就演變成了臘八粥。
首先是臘八粥的食材
在《燕京歲時記》中有一段記錄,裡面詳細的介紹了臘八粥的標準配方,食材包含了,白米、黃米、小米、紅棗、菱角米、栗子、紅豆、桃仁、杏仁、瓜子仁、花生、榛穰,就是榛子肉、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也就是葡萄乾,共計16種,有些人熬製臘八粥的時候喜歡在裡面加點蓮子、芸豆、薏米以及桂圓,在書本里也作了解釋,說用這4種食材,會傷胃,切不可亂用。
製作方法
首先將黃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以及紅棗洗淨,紅棗去皮去核,然後將這些放入鍋中,倒入清水,開小火慢熬,熬得時候,要有點耐心,一定要等米都煮開,煮爛,這樣出來的粥,才濃才香,煮熟之後,將其盛出,在上面撒上桃仁,杏仁,瓜子仁、花生仁、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以及葡萄乾,相信大家應該也看出來了,最後在上面撒的這些,不就是我們平日裡吃的堅果組合嘛,如果大家無法將最後在上面撒的這些乾貨準備齊全,可以去超市裡買幾包堅果代替,超市裡很多的,買起來也比較方便,撒完之後,一碗臘八粥也就大功告成了,吃的時候攪拌均勻,口感別提多棒了。
其實,我們平日裡也會自己熬粥喝,但在臘八節這天喝粥卻有一種特別強的儀式感,或許正如那句話所說,在傳統的節日裡,吃該吃的食物,吃的已經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
-
5 # 韓思密達
東北常見做法
配料:粳米100g,秈糯米100g,小米40g,薏米40g,紅豆60g,綠豆60g,紅棗30g,花生30g,核桃30g,蓮子20g,板粟30g,百合20g,水3500ml,冰糖40g
具體做法:
1、把大米、糯米、薏仁、紅豆、綠豆淘洗乾淨,再浸泡20分鐘以上。
2、紅棗用清水沖洗乾淨,用溫水浸泡20分鐘左右。
3、板粟、花生、核桃用溫水泡後去衣,蓮子浸泡後去苦心。幹百合用溫水浸泡到變軟。
4、泡好的大米、糯米、薏仁、紅豆、綠豆和蓮子都倒進鍋裡,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
5、放入紅棗、板粟、花生、核桃,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熬40分鐘,期間需要不斷的攪動,以免焦煳。
6、倒入小米、百合再熬煮20分鐘。
7、調點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食用。
友情提示
1、所有的材料都是需要提前浸泡的。
2、熬粥時水最好是一次性加足,中途不加水。
-
6 # l阿洋
臘八粥的由來
農曆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稱為成道會、臘八會,並以“臘八粥”供佛饗眾。
佛陀成道日為何要供養臘八粥呢?其緣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達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以淡泊物質來砥礪求道的心願。漸漸地太子覺悟到:世間的人追逐物慾,沈迷於聲色犬馬之中過份享樂固然不易達到解脫大道,如果執著於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證悟菩提,最好是捨棄苦樂二邊,過著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才能進趨解脫大道。
太子有了這一番體悟,瞭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淨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但因太子的形體瘦弱,竟疲乏無力的倒在尼連禪河邊,過了一會,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樹枝方站起來,走不了幾步,又癱倒在岸上。
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門橫臥在河岸旁,好像毫無氣力似的,她立時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來供養太子。
太子接受牧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實在無法譬喻。飲後,五體通暢,漸漸的恢復了氣力。於是涉河過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成就正等正覺。
由於牧羊女供養乳糜的典故,後來中國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八日當天,以五穀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相沿至今,此風氣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也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一。
-
7 # 申曉廚
今日臘八,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的俗語,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八日定為臘八節,年味就越來越濃了,買年貨、農村殺豬宰,打掃庭院,遠在他鄉的遊子為回家準備著。
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些地方的習俗就是吃臘八飯,接下來就是犒勞忙作一年的自己。
臘八節吃臘八飯主要由來是來源與佛教,臘八當日是佛教釋迦牟尼當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到了宋代,民間逐漸形成在“臘八”當天熬粥和喝粥的習俗,並延續至今,形成了主要在北方吃臘八飯的習俗。
時至今日,臘八節成了老人望子歸家,共同團圓,身為北方人,在南方發展,每年臘八過後,父母盼望回家團聚。
-
8 # 萬千世界的一粒塵埃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我來答
小凡同學呀i
LV.1 2019-01-06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飲食習俗:
1.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
9 # 寧武愣頭青
今日臘八
臘八
歲終之月節
一曰:臘者,接也
新年將交舊歲
二曰:臘者同獵
「臘」從「肉」旁
圍獵以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臘月風和
其意已春
臘八一過,年味漸濃
家家戶戶灑掃庭院、殺豬宰羊
在外漂泊的遊子歸鄉
與倚閭而望的親人團聚
共話家常,句句都是鄉音
踏上故鄉的土地,聞著泥土的芬芳
讓飄零的心暫時有了棲息之所
這注定了是團聚的時光
是安詳的季節
臘八故事
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
亦名「成道會」
傳說釋迦牟尼在這日成道
所以虔誠的佛教徒
會選擇在這一天去禮佛
臘八這天
人們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吉祥
臘八飲食
祭祀供奉之後
糧食不能浪費
人們熬成粥以自享
加上年關將近
辛苦了一年的人們
總需要好好犒勞自己
以飽滿豐盈之心以迎來年
臘八粥
寒冬臘月,一爐火,一鍋粥
家人圍坐,品美食
話家常,最美也不過如此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因地域不同
所用食材各有區別
總而言之,有米有豆
有瓜有果,或甜或鹹
活色生香,老少皆宜
臘八面
陝西關中地區
素來以麵食為主
到了臘八這一天
家家戶戶一碗臘八面
以麵粉和各種豆類為原料
和、擀、切……
一定要是厚薄均勻
寬窄一致的韭葉面
紅豆提前泡好
臘八一早起來熬湯
小火慢燉,入口即化
中火煮麵,蔥花爆香
盛面,澆上蔥花,拌上佐料
只此一碗,足矣
臘八之味
在酸,在苦,在甘,在辛,在鹹
人生之味
在喜,在怒,在哀,在樂,在悲
臘八詩詞
《臘八粥》
(清)道光帝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臘八》
(清)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對慈亦是當今佛,
進奉熬成第二鍋。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臘八節
喝一碗臘八粥
做一年開心人
願有人與你立黃昏
有人你問粥可溫
回覆列表
臘八節是我國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傳說一: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傳說三: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五: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六: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傳說七: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傳說八:在臘八節的由來傳說中,流傳最廣泛的,最被認可的一種傳說是牧女乳糜救佛祖。這一傳說被認為是臘八節由來的傳說中最為真實的一個,臘八粥也因此傳說而來。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成佛前,因忍看著眾生經歷生老病死之苦,離開了自己的宮殿,修行入道,但是釋迦牟尼苦苦修行多年仍然一無所獲。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頭腦,沐浴過後卻因身體羸弱,無力爬回岸上。 這時一位牧女從旁邊經過,將他拉上岸,牧女的名字叫蘇耶妲,即為善生的意思,蘇耶妲給他了一碗用米、慄等熬的粥。佛祖吃後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這一天恰巧是農曆十二月初八。 從此以後,佛門弟子將臘八這一天稱為“佛成道節”,同時在臘八節這一天,將粥視為良藥,寺廟每年在臘八這天以粥供佛,並向世人佈施。受此影響,我國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臘八節吃粥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