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段傳為佳話的故事,說的是劉備聽了司馬徽和徐庶的建議,在隆中邀請諸葛亮出山,反反覆覆去了總共三次,第一次去沒遇到,人家出去玩去了,第二次又沒遇到,人家又出去玩去了,這第三次終於遇到了,可是人家要睡覺,劉備就在大雪中等待。看到諸葛亮擺架子,關張兩位大將早就不耐煩了,只是礙於劉備的情面,才沒有發火。 這第三次終於把諸葛亮請到。劉備聽聞龐統相貌醜陋且態度傲慢,孫權沒有重用過他。認為龐統是徒有虛名的,而當時也得不到龐統下落。諸葛亮比龐統會包裝自己,在隆中的時候就自比管仲,樂毅了。娶了荊州名士黃承彥的女兒,有了岳父大力推廣宣傳名聲大放,在荊州名士圈裡名氣很大。這樣的名人效應推廣,使當時的劉備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

  • 2 # 有趣的易經

    當時的劉備根本就沒聽說過鳳雛,怎麼請?[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 3 # 大愛中國書畫

    首先,古人也看顏值。龐統相貌醜陋、態度傲慢,孫權因此沒有重用他,劉備也認為這樣長相的龐統也是徒有虛名。龐統雖與諸葛亮齊名,但他遠不如諸葛亮會包裝和推銷自己。諸葛亮在隆中時,自比於管仲、樂毅。還娶了荊州本地名士黃承彥的女兒,有了岳父的宣傳推廣,諸葛亮在荊州名士圈裡有很大的名氣。這種“名人效應”的推廣,使得劉備未見其人、先聞其名,自然就不惜三顧茅廬。

    而《三國志》中對龐統的記載是,“少時樸鈍,未有識者”,就是年輕的時候很老實,沒有幾個人認識他。既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外表,也沒有讓人心動的名氣,劉備對龐統的第一印象自然也就比不上諸葛亮了。

  • 4 # 今古大觀

    《三國演義》中,臥龍和鳳雛齊名,水鏡先生不止一次把二人相提並論,他說,得一人足可安天下。這裡有必要說下,三人都是誰。水鏡先生就是三國隱士司馬徽,司馬徽精通道學、經學、天文、兵法、奇門,他有識人之名,他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也就是諸葛亮和龐統。

    劉備被曹操戰敗,依附劉表屯兵新野時,諸葛亮的好友謀士徐庶慕名來投,劉備正是用人之際,徐庶確有才能,就重用了他。曹操也仰慕徐庶的才能,聽從謀士之言,軟禁了徐庶老母,誘騙徐庶去投。徐庶得知老母身陷曹營,方寸已亂,決心離開劉備。劉備剛得賢才輔助,高興勁還沒過,見徐庶去意已決,不禁大失所望。劉備以仁義聞名,不願強留徐庶,越想越不是味,就哭了起來。徐庶也是性情中人,見劉備如此不捨得自己走,也被感動哭了。兩個大男人就一起哭起來。哭解決不了問題,徐庶想:劉備如此仁義,我何不讓好友出山。他就勸劉備,別哭了,“兩個大男人,羞不羞。我雖然不能再輔助你完成大業,我給你推薦一個比我更厲害的人!”劉備聽到這,也就不哭了,急著說,“你快把他請來,與我相見。”徐庶連連搖頭道,“諸葛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離此不遠有一臥龍崗,主上不可輕慢了他,必須你親自去請!”徐庶剛走,水鏡先生飄然又至,他再次舉薦了諸葛亮。由此才引出來劉關張三顧茅廬請諸葛的故事。

    徐庶和水鏡先生都提到過鳳雛龐統,當時他們都沒有建議劉備去請龐統,很可能龐統當時不在此地,要麼是龐統不甘寂寞,已經出山,他曾為周瑜功曹。可見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再者諸葛亮沉住得氣,不像龐統主動上門。

    《三國演義》中,周瑜被氣死,龐統主動去投孫權,魯肅引見。孫權看到龐統:濃眉掀鼻,黑麵短鬍鬚,首先就不喜歡了,誰不喜歡長得帥的。龐統自負有才,言語間又輕慢了已故的周瑜。孫權最喜歡周瑜了,聽到龐統說比周瑜還勝一籌,更是不樂。雖說鳳雛之名,已如雷貫耳,終是不用。

    龐統又去投奔劉備,劉備見其貌不揚,也不喜歡。礙於鳳雛大名,讓他去做耒陽縣令。

    為什麼《三國演義》中劉備不三顧去請鳳雛,答案就出來了。鳳雛沉不住氣,自動去投,他自己不給劉備這個機會。如果是大才,何愁不能出山,看來鳳雛是個急性子。雖說臥龍鳳雛齊名,就這一點,鳳雛已差臥龍一籌。後來的事,也證明了鳳雛有才可堪大用,但又英年早逝,也許是時也命也,後來龐統和諸葛亮的名聲差得更遠了。透過此事,我們可以得到一點教訓,做什麼事要三思而行,俗話說得“瞎慌慌不如冷等”,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 5 # 寒蟬和灰雀

    “顏值”即正義,不光是在現在,在古代也是被推崇的。

    自隋朝開立科舉制度以來,到唐朝逐漸完善。唐朝講究,身、言、書,判。外貌都排前面的。

    龐統最開始是在周瑜手下幹活,那時候孫劉還處於蜜月期。總不能去好幾次挖自己盟友的牆角吧。

    最主要,龐統是自己投奔的,不用請。

  • 6 # 碼字的蝸牛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和劉備之前並不認識,但劉備認得司馬徽,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然後劉備透過三顧茅廬請的臥龍諸葛亮,並進行了一場《隆中對》的佳話。

    為什麼劉備去請三顧見諸葛亮而非是龐統?一、“我不認識他,但是他是屬下不斷舉薦的。”

    《三國演義》中除了司馬徽舉薦臥龍鳳雛外,還有一個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徐庶!

    書中說徐庶中了曹操的陽謀後,不得不離開劉備,在離開時給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因此劉備三顧茅廬。

    而龐統後來是拿著諸葛亮的舉薦信來找劉備的。所以兩人就有差別啦。

    二、一個離得近,一個離得遠

    當時的諸葛亮在荊州,而龐統根據書中的描述,當時還在孫權的東吳(正史確實也是)。所以當劉備佔據了荊州後,龐統才返回,這時候是拿到了諸葛亮的舉薦信而來的。

    正史中可能沒有三顧茅廬

    因為《三國志》中提到劉備去請諸葛亮時,與他人說他們不是很熟,但見過幾次面。

    而且正史中,龐統並非在家學習,而是已經是荊州功曹(官職),在孫劉聯合抵抗曹操時,也就是“赤壁之戰“之後,周瑜率軍擊敗南郡曹仁後,曹操使用了陽謀,以天子之名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次年周瑜準備進攻西川,卻突然暴病,死於巴丘。龐統時為周瑜功曹,送喪至東吳。

    這個時候的龐統官職比劉備還高,且當他從東吳返回時,劉備才佔據了荊州。

    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編輯劉備去請諸葛亮而非龐統的原因之一,就因為諸葛亮是白身,劉備可以以官職和漢室宗親的名義去拜訪諸葛亮,讓諸葛亮出山為其效力,而龐統那時候已經是功曹,並且在周瑜麾下,這種挖隊友牆角的做法,不符合劉漢的名聲。

    所以《三國演義》只有三顧茅廬,而龐統則按正史的痕跡走,拿著諸葛亮的舉薦信來找劉備。

  • 7 # tianxiawww

    第一,地利上做不到,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地域是在荊襄一帶(劉備在新野,諸葛亮在襄陽),而荊襄是其兄劉表的地盤,劉備來去方便。鳳雛龐統這個時候在江東做隱士【龐統先往江東謀職,不受待見,隨後隱居江東,直到諸葛亮過江東,連環計時諸葛亮給了龐統薦書,讓其以後到劉備出,小說裡講:亮願憑一帆風直至江東,成孫劉聯盟,謀抗曹大業,期間更替主公尋訪賢士……這個“賢士”就是後來的龐統】,劉備怎敢深入江東,要是被孫權給發現了,豈不是死翹翹。第二,天時不允許,徐庶回馬薦諸葛,至曹操大軍壓境(當然劉備不知道曹操何時會來,但知道曹操虎視荊襄,否則不會搞孫劉聯盟)這段時間不是很長,劉備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稍微能喘口氣休整的時候,而諸葛亮也離得近,如果去江東,來去耗時較長,不利於統帥新野軍馬【後來美人計的時候,劉備長期不歸,軍心浮動】,況且還有蔡瑁之輩心懷不軌。第三,人和促使。徐庶、司馬徽之流都讚譽諸葛亮,襄陽一帶文人墨客都知道諸葛亮,廣告宣傳做得好,也正中劉備下懷,劉備是慕名前往,而龐統知之者甚少。——人的名樹的影,品牌效應。臥龍鳳雛齊名,劉備不至於傻到捨近求遠。樓下有沃爾瑪,難道你還跑去十公里外的好又多啊

  • 8 # 按史索驥

    我認為諸葛亮和龐統都居住在荊州附近,劉備三顧諸葛亮卻不是龐統,主要原因還是諸葛亮以退為進的包裝手段,讓他遠近聞名,而龐統不懂得包裝自己,默默無聞。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終南捷徑”出自《新唐書 盧藏用傳》。

    唐朝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名叫盧藏用,他舉了進士之後,急於想做官,便想出了一個以退為進的做法,跑到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隱居起來。那時的人,有一種奇怪的觀念,認為隱者一定是高士,必定是不慕名利而又有學問的讀書人。因此盧藏用特地到終南山隱居,果然被長安城裡的公卿們注意,不久便禮聘他下山做了大官。

    其後另有一個隱者名司馬承禎的,也在終南山隱居,當朝的公卿,也請他去做官,但司馬承貞卻真是個澹泊的人,他不肯接受官爵,在長安住了幾天,便要回山了。盧藏用送他出城,指著終南山對他說:「此中自有佳趣。」司馬承禎冷笑道:「在我看來,終南山只不過是做官的捷徑而已。」盧藏用知道這話是譏諷他,不禁大怒,但卻又奈他不得。

    諸葛亮隱居南陽山中,是否也是“終南捷徑”以退為進呢?首先看一下當時南陽的地理位置。

    南陽是當時荊州與中原宛郡(今現在的河南南陽市)的接壤地區,是荊州的北大門。而當時的南陽包括今河南南陽市和湖北襄樊市各自一部分地區。三國時期,現在的南陽市多數地區屬於宛郡,是曹操的軍事重地,是當時全國的產鐵中心之一,也是東漢前中期的五大城市之一。如此看來,諸葛亮隱居南陽山中,也是精心挑選的,與盧藏用隱居長安城附近的終南山是異曲同工。

    後來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也證明了諸葛亮雖然隱居山林,卻對天下事瞭如指掌,所以諸葛亮也是假隱者,目的就是包裝自己,以至於後來的劉表、劉備接踵而來。

    反觀龐統,雖然他也在荊州,不僅外表長得不出眾,還不懂得包裝自己,最後主動送上門,還是被劉備拒絕了。

  • 9 # 音樂小妖

    在《三國演義》當中,有這麼一句話,鳳雛臥龍得一可得天下,也就是說整個三國只要你得到了這兩個當中的一個,幾乎就算是得到了整個天下。

    雖說吹牛的成分比較高,但是不得不說人家也是有著真本事的,尤其是諸葛亮以蜀漢弱國之力北伐曹魏,幾乎把曹魏打得懷疑人生,可見實力之強。

    當初劉備為了請諸葛亮三顧茅廬,聽起來似乎傳出一段美名,可實際上卻是諸葛亮對當是的劉備愛答不理,最終被劉備堵在了家門口,不得不見,然後讓劉備死皮賴臉拉上了劉備的戰車。

    既然諸葛亮這麼難請,為何不去三請龐統呢?要知道後來的龐統幾乎就是死皮賴臉的非要站到劉備的戰船上面,扔都扔不掉。

    這裡面可能就包括了一個名聲的問題,說實話諸葛亮要比龐統帥得多,雖說這些謀士都不看臉,但是卻也因為醜的原因,從小受到過很多的屈辱。

    我們都說醜人多作怪,聽起來好像對於長得醜的來說不公平,但從另一種意思上何嘗不是醜人為了引起別人的重視,所以進行一些讓人看起來很詭異的行為呢。

    畢竟越是長得醜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越不被人重視,然後這種自卑的性格讓其有著極具想要表現自己的想法,於是各種搞怪就出現了,無非是想引起別人重視,加大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而已。

    所以當時的龐統從名聲上面來講,可能不如諸葛亮,再加上自己平時的怪異行為,更是讓人不理解,或許很多人在暗中說龐統是個瘋子。

    而當時的劉備勢單力薄,急需名臣異士來輔佐自己,再加上劉備一直以來重仁義的名聲,所以對於別人的名聲也相當的重視。

    萬一要是招一個跟自己不對路的,以後的路走偏了怎麼辦,所以諸葛亮跟龐統雖然都是天下名士,可是在名聲方面兩人就天差地別。

    畢竟都是道聽途說,並且相對來說諸葛亮的名氣更大一些,於是劉備就開始三請諸葛亮,等到自己連請三次的時候,劉備就明白了,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能人,也就是上杆子不是買賣,諸葛亮這麼難請,一定有大才。

    而龐統就不太好說了,除了名氣不如諸葛亮之外,更重要的是劉備還找不到他的住所。

    不像諸葛亮一樣,就在茅廬之中,哪所人不在,但是家跑不了,就好像我們現代的一些商店一樣,不論有沒有人去買東西,人家一直開著店,所以等你想去買東西的時候,就知道這家店開著哪,自己去了一定可以買到東西。

    而龐統就是另外一家關著門的店,也許碰運氣可以遇到他的人,但是也沒有什麼準確的時間,或許龐統不開心了,一兩年不回家,總不能為了一個不靠譜的人才等上一兩年吧,真到了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劉備才會三顧茅廬請臥龍,而不去三顧請龐統,除了名聲不如人家之外,更是連個準確的地方也沒有,怎麼找?或許等個三五年找到了,但是劉備的勢力也被消滅乾淨了。

  • 10 # 胡瑞嵐298

    臥龍就在南陽至襄陽一帶,靠近新野,離劉備大本營近,而鳳雛在江東,他與周瑜、魯肅關係好且在交往,故劉備只能請諸葛亮!

  • 11 # 月舞雲後

    臥龍(諸葛亮)是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在劉備幾乎一無所有之時出山相助,三顧茅廬理所當然。

    鳳雛(龐統)到來時,劉備已成氣候,再說如果劉備待鳳雛也跟臥龍一樣,豈不是有見異思遷之嫌?

    主次不分這樣的事,劉備是絕對不會做的,否則就不配擁有一流的謀士跟戰將。

  • 12 # 全能鏟屎官

    不考慮史實和三國志記載,題目說的是三國演義,所以按演義的來。

    總結起來,有幾個原因。

    一,龐統居無定所。他不像諸葛亮,在南陽有茅廬,而是四處遊走的。如果大家注意到,龐統幾乎是善謀名士中唯一一個呆過三個陣營的,先是在東吳,而後去了魏,還獻出了鐵索連環計坑了老曹,最後回江東不待見他,他才被諸葛亮這個獵頭成功挖走的。假設,在當劉備早期特別需要人才時,要劉備先請龐統,我假設他是願意的,但好歹得讓劉備找得到呀。你龐士元房子都沒有,求完去哪找你?

    二,劉備和龐統沒有接觸的渠道。劉關張請諸葛孔明時,有個優勢是,他們正在荊襄之地,正好是南陽諸葛廬所在地,兄弟仨才能三番五次去找他。而那時候的龐士元,他在的,是江東,劉備不可能跑到當年未結盟的東吳地盤去的。說白了沒有自己一片天的劉備,只能在有限的活動範圍內找人了。

    三,你們可以看到,龐統都不是被人請的,都是自己跑到一方諸侯的地盤去找人的,屬於不請自來的。

    四,當年劉備太弱小,龐統看不上。劉備整個生涯中,大部分時候還是比較窘迫的,勢力範圍不大,甚至沒有自己的領土。所以像張松獻圖,根本沒有考慮他,說白了,劉備實力不夠。而請諸葛亮時,當年劉備只是客居劉表下面的一個小勢力,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盤,說白了,一方諸侯沒有地盤,那還如何發展。說白了,那時候劉備充其量就是為人臣的一個存在。而龐統此人本身心高氣傲,這時候的劉備自然入不了他法眼。也就是有了諸葛亮這個巨星來遊說,龐統才會動心的。

    五,因為諸葛亮的出現。剛才我假設了先請龐統,但是又傲又行蹤不定的他,自然難被請到。假設是請了諸葛亮之後呢?有沒有可能劉備去請?除了他請不動和請不到,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沒必要。因為諸葛亮已經在了,所以,解了劉備當下的燃眉之急,龐統的存在,也就可有可無了。說白了,龐統會死,也就是因為急於建功才導致的。因為他自己也知道,諸葛亮在,他沒有功勞,很難讓劉備更加重視。

  • 13 # 虹貓大俠

    劉備躍馬過檀溪,偶遇荊州隱士水鏡先生,在這裡劉備找到了不能打敗曹操的原因,那就是他沒有謀士。

    經水鏡先生這麼一點播,劉備突然發覺還真是那麼回事兒,哪個混的風生水起的大諸侯身邊沒有幾個出謀劃策的謀士呢?雖然自己身邊也有簡雍、孫乾,但是經水鏡先生這麼一分析,這二位雖然忠誠,但確實不是什麼定國安邦的大才。

    但是現在天下諸侯越來越少,地盤越來越集中,能得的大才也算是瓜分殆盡,於是向水鏡先生虛心求教,上哪兒還能得到這樣的大才,水鏡先生給他留下了一句話“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雖然留下了這麼一句話,但是並沒有告訴他“伏龍”、“鳳雛”究竟是何許人也!

    以至於他看見前來投靠的徐庶,還以為徐庶是二人中的一個。雖然徐庶不是“伏龍”、“鳳雛”,但是他幫著劉備打敗了曹仁,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劉備打逆風仗,從來沒贏得這麼痛快過!徐庶承認過才能不及“伏龍”、“鳳雛”的,這讓劉備更相信水鏡先生說他沒有謀士的這一觀點。

    要是早知道這一問題所在,何至於四處流浪,年過半百還無尺寸之地。

    當徐庶出走後,劉備情況就又回到瞭解放前,他又沒謀士了。當徐庶回馬薦諸葛,告訴他“伏龍”的下落時,劉備是說什麼也得把這個人給請到的,以前那種苦日子不能再過了。

    所以這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到隆中聘請諸葛亮,如果當時徐庶舉薦的是龐統。劉備也照樣會有“三顧茅廬”請龐統的舉動,因為他太缺謀士了。

    徐庶舉薦諸葛亮而不舉薦龐統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諸葛亮是一直賦閒在家,隆中離劉備的新野也不遠。龐統卻已經找著活幹了,龐統當時已經跟著周瑜混了,人家在周瑜那兒掙的工資,可不比諸葛亮在劉備那兒掙得少。再說了,在當時劉表和孫權是仇敵關係,跨境挖人兒也不現實。

    周瑜去世時曾寫了一封信將龐統舉薦給孫權,孫權是外貿協會的副會長,見龐統樣貌醜陋,言語有些不敬。對他不大喜歡,也沒打算用他。魯肅出於敬才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將龐統舉薦給了劉備。

    劉備呢其實也是外貌協會副會長,再加上現在他對謀士的需求,也沒有當初那麼有飢餓感了,所以就安排龐統做了個縣令。

    另外一層意思呢是做給諸葛亮看,意思就是告訴諸葛亮:看,我還是這麼重視你!

    然後再透過諸葛亮把龐統給提上來,兩個人的關係能始終保持一種友好的狀態,這樣以後不至於出現意見上的分歧。

    最後一點,諸葛亮一出山就被劉備委以重任,就是沾了劉備極度缺謀士的光,這就好比一個公司,剛創業階段就進公司的,只要有能力都會坐到高位,後去的,除非是挖角或者是高薪聘請某職位的能得到一個好位置,普通應聘就得從基層做起,龐統就屬於後者!

  • 14 # 探謎古小說

    打個比方,地上掉了兩張錢,一張一百的,一張五十的,你先撿哪張?

    當然你會說都撿,其實劉備也是都撿了,不過肯定還是先撿一百的呀。

    而且這一百的,還正好看得清楚,當然也有點困難,就是撿著費點事。

    這個比喻說著有點俗,但應該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況。伏龍、鳳雛,龍怎麼也要壓鳳一頭,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時就說了: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就是先抓一個,肯定先抓“龍”啊。

    劉備身在新野,而臥龍先生就在離此地不遠的的南陽臥龍崗,簡直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豈可當面錯過。再說劉備是百分之百有誠意的,為求諸葛出山,多去拜訪幾次又有何妨?

    那麼之後對鳳雛龐統為什麼沒有這麼高規格禮遇,都己得其一可安天下了,對另一個自然上心程度就差很多了。至於說嫌龐統醜而不喜歡,那又是見到龐統之後的事了。

    當然,如果從文學的角度考慮,三顧那更是必不可少。一來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典故,所謂“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詩)。

    三顧茅廬,那是不可動搖的典故,千百年來都只有這麼一出,它流傳久遠,絕對不只屬於明代的小說《三國演義》。

    二來,臥龍之“臥”,就是隱藏蟄伏之意。這樣一條蟠龍,是藏在深淵之中的,一般人無法窺探其真容,只有明主才可有幸一睹他的真容,讓龍躍於淵。古代常把有為的明主,稱作“春主”,也就是如春日暖陽。

    劉備就是這樣一個猶如春日暖陽的明主,在他第三次拜訪草廬時,正值新春,蟄伏已久“臥龍”在“春光”照耀之下,終於甦醒。他在午睡中醒來,吟誦了一首小詩: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所以,不論從現實的方便程度來說,還是從文學典故的內涵來說,劉備都只能三顧茅廬請臥龍也。

  • 15 # 自戀狂45

    因為鳳雛遠遠不如臥龍厲害,一百個鳳雛也比不上一個臥龍,不值得三顧,因為原著中早就說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裡說的是得一,臥龍是一,而鳳雛是二,所以鳳雛不重要,不值得三顧[靈光一閃]

  • 16 # 人生如詩14

    諸葛亮有人推薦啊!

    首先是徐庶走馬薦諸葛,還有大名鼎鼎司馬徽的推薦……

    龐統只是被提到鳳雛而已,即使有魯肅的舉薦信,人家龐統龐士元也不輕易拿出來。

    另外看看《三國演義》中描寫的二人長相,一個身高八尺道貌岸然,一個醜陋不堪……還有一個身居草廬“躬耕南陽”,一個四處漂泊,居無定所。

    你說劉備該請誰?!

  • 17 # 七品史官

    臥龍和鳳雛都是劉皇叔賬下的謀士,諸葛亮和劉備接觸的時間比龐統早,所以諸葛亮更得劉備的的信任,我國流傳千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二人出仕前司馬微就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還極力宣傳得二人其一便可得天。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為了豐富人物形象作者有意突出諸葛亮,並且將他寫的出神入化,反觀龐統則比較真實。

    有人說當年諸葛亮身世背景顯赫於龐統,其實背景是一條加分項,但並不是決定諸葛亮地位的最終選項。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二人性格的不同,間接的造成二人行事風格上有著巨大差異。

    諸葛亮比較成熟沉穩,遇事不急不躁,並且懂的包裝自己,所以在小說中諸葛亮出盡風頭。相反龐統性格急躁,往往為了表現自己而沉不住氣,最終也因為急於建功,在劉備攻打雒城的時候死於流箭之下!

    當年劉備被曹操打的屁滾尿流,逃到新野偶遇徐庶,曹操怕徐庶助劉備擴大勢力,控制了徐庶的老孃。劉備眼看著到嘴的肥肉又飛到別人的碗裡了,委屈的哭了起來,不得不說劉備的哭戲很厲害。一個47歲的油膩大叔,因為受了委屈哭哭滴滴,徐庶自然是不忍心,於是他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好友諸葛亮。

    再說諸葛亮背景深厚,他的岳父和舅舅都是當時社會上了不起的人物,他本有機會出仕做個大官,可是諸葛亮畢竟是神一般的人物,怎能輕易的屈就於人下?

    不包裝下都不好意思出來,於是隱居於隆中,其實這招以進為退欲擒故縱很多人沒有看出來,名義上是隱居,但是對於世間的大事無所不聞無所不曉,這便是藉著隱居的名義提高身價,等著買主高價領走自己。

    劉備也不是傻子,在三顧茅廬之前,早已打聽清楚了,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是荊州大族,和劉表是連襟,也就是說劉表是諸葛亮媳婦的二姨夫,蔡瑁是諸葛亮媳婦的舅舅。

    有著如此雄厚的人脈資源,對於依附於劉表的劉皇叔,自然志不在新野,而在荊州和天下。當然劉備三顧茅廬也不是隻去了三次,而是很多次,可見劉備的志向和野心,有著志在必得的心理。

    在看龐統,有著現代藝術家的“散漫生活”,四處流浪居無定所,就算是劉備想請龐統,總得有個地址可尋吧?對不起龐統買不起房子,做不到!

    和諸葛亮深居隆中包裝自己不同,龐統直接是拿著簡歷裸投,有點自降身價的意思,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臥龍和鳳雛誰更高一籌!

    看看龐統的職業生涯,龐統去過數不清的人才市場,簡歷投了也不止百份,但是始終鬱郁不得志,曾經一度投靠周瑜獻出了連環計,大破曹操戰船,可是周瑜命數短,後又自薦給孫權,可是孫權嫌棄龐統醜陋且嘴笨,棄之。

    最後還是老同學諸葛亮的引薦,龐統才在蜀國集團謀得一職。所以綜上所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是各取所需,而龐統則因為自身性格原因前半生鬱郁不得志!

  • 18 # 秦紅川

    大耳朵劉備第一次聽說臥龍、鳳雛兩人的名號是在蔡瑁要殺劉備,劉備借尿遁逃走,的盧單騎躍檀溪,到了水鏡先生的隱居之所。水鏡先生第一次給劉備透露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話。劉備再細問,水鏡就開始打哈哈,故作朦朧神秘之色!

    第二次聽說,就是徐庶臨別舉薦,明確說了臥龍就是諸葛亮,而且很厲害,與我相比是“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有經天緯地之才”。地點就在離襄陽縣城僅二十餘里的隆中。之後,水鏡先生又不失時機的再次到來,隆重而詳細的向大耳朵劉備閃亮介紹了臥龍!

    透過兩次的包裝推薦,讓諸葛亮成功的俘獲了劉備的心。當然如果僅僅是透過他們幾次介紹就讓劉備動心,三次去請,那你就太小看劉備了。劉備又不是二五仔,時年已經四十有七。噢!你們一說,我就拉下皇叔的架子去請啊!而且一去就是三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嘛!這麼大的榮譽。肯定也會派出探子去探聽諸葛亮的底細。一打聽,這可不得了。

    諸葛亮是當地名流黃承彥的女婿,而黃承彥又是誰呢?黃承彥是當時荊州地界最大的豪族蔡諷的女婿,他和荊州之主劉表是一肩挑,也就是劉表也是蔡諷的女婿,蔡瑁就是他們的小舅子。這樣算下來,諸葛亮還要叫蔡瑁是舅舅,叫劉表是姨夫,你說這關係硬不硬。這樣一分析,大家就看懂了吧!這一層層的關係網,如果劉備團隊能得到諸葛亮的加盟,那在劉表那塊肯定加分不少!無形中就提高了劉備團隊在荊州繼續賴著不走的合理性!這麼有才又有背景的人物,哪個創業團隊不想要,更何況寄人籬下的大耳朵劉備。

    再加之地理上的優越性,諸葛亮之隆中距襄陽僅二十餘里,而龐統在孫權控制的西山一帶居住,這也是劉備去請諸葛亮而不是龐統的一個重要原因。

  • 19 # dx118

    天地本無全,劉備最終也得到鳳雛而沒得到江山,這也是扶龍鳳雛的悲劇

  • 20 # 自由水滴k1

    龐統在東吳,諸葛亮就這荊州,你說說為啥不請鳳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前男友分手四五年了,現在他親弟弟追求我,能答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