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讀悅心

    肯定被赦免啊,不赦免誰會同意招安。不光是張青孫二孃,柴進,梁山好漢基本上身上都有命案,要不也不會上梁山,就算是宋江也是殺了他老婆閻婆惜才被逼上梁山。

    作為梁山好漢的一把手,宋江肯定是要和朝廷談判的,如果不赦免他們,還不如繼續當草寇。

    另外這個時期是宋朝和契丹正在打仗呢,正是需要人的時候,而梁山好漢各個都武藝高強,這也正是朝廷看中的,所以不可能不赦免。

  • 2 # 黃河3515

    梁山招安後,在朝廷眼裡眾好漢所犯的罪行不可能赦免,即使皇帝不在意,只要朝廷不被梁山推翻天下安穩就行了,但那些大臣們尤其是奸臣絕對不會放過的,他們會慢慢地一個一個的拿眾好漢算帳。況且,招安梁山也是朝廷無奈之下的緩兵之計,更是借刀殺人之計,因為北方的方臘起義之火已熊熊燃燒,將梁山人馬招安過來去對付方臘的義軍,兩相殘殺,反賊自滅,朝廷隔岸觀火、坐收漁人之利,豈不為上上之策?所以說宋江堅持受招安只能是將梁山好漢送上了斷頭臺,是一條不歸路,讓人痛心!

  • 3 # 柳生飄雪

    不會再追究,包括晁蓋等人劫持的生辰綱,朝廷也不再追查。

    因為宋徽宗在詔書上寫的很明白:

    “雖犯罪惡,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憐憫。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齎捧詔書,親到梁山水,將宋江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

    既然盡行赦免了,也就是說,以前的事一筆勾銷了,無論做過什麼。

    如果要追究以前的事,梁山眾人必然對朝廷的動機產生懷疑,人人都會感到自危,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拒絕招安。

    所以說梁山招安以後所受的待遇,比投降好多了,應該受的是起義人員的待遇吧。

  • 4 # 老夫常談

    應該說宋王朝只要接受對梁山招安,就表明已經赦免了梁山所有人在此之前所犯罪行,或者在雙方談判招安事宜時,梁山一方必然要將此類梁山人員在此之前所犯的罪行問題提出來要求赦免,朝庭必然在談判時有追不追究要赦免的明確答覆,如要追究那招安就搞不成,雙方協商答成統一,不再追究以前頭領所如罪行的條件,必然明確在招安協議上有赦免的明確條件,這也是招安協定的重要內容。

  • 5 # 阿蠻你好呀

    小阿蠻來回答,請諸君慢慢聽我說來~~~1、朝廷的三次招安詔書

    不知各位還記得嗎,《水滸傳》中一共寫了三次朝廷給梁山下了三道詔書。我們可以詳細來看這詔書中都是怎麼說的,就能回答樓主提出的問題。

    第一道詔書,在第七十五回。這一次是陳太尉帶著詔書來的。陳太尉不算是壞人,但是來之前,不論是從朝廷,還是從蔡京童貫等人的論調裡,都是出於權宜之計,目的只是為了先穩定梁山好漢,不讓他們太搗亂,能招安就招安,不能招安就予以打壓。所以,這一次的詔書就寫:

    …近為爾宋江等嘯聚山林,劫據郡邑,本欲用彰天討伐,誠恐勞我生民。今差太尉陳宗善前來招安,詔書到日,即將應有錢糧、軍器、馬匹、船隻,目下納官,拆毀巢穴,率領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違戾詔制,天兵一至,齠齔不留。

    大家可以看一下,按照詔書所寫的內容,如果這一次宋江他們就受了招安,他們得先交兵,交糧,還得把梁山水泊毀掉,才勉強可以撤免本罪。至於怎麼個赦免法,朝廷的態度很強硬,根本就沒說。所以,這一次詔書一到,梁山上下都非常憤怒。

    第二道詔書,在第八十回。這一次,是高俅帶著兵馬要來剿滅梁山的。所以,這道詔書,恩威並重,我們來看一下是怎麼寫的:

    ……作善則為良民,造惡則為逆黨。朕聞梁山泊聚眾已久,不蒙善化,未復良心。今差天使頒降詔書,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其為首者,詣京謝恩;協隨助者,各歸鄉閭。嗚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歸正之心;毋犯雷霆,當效革故鼎新之意。

    在這道詔書裡面,有一句很重要,正是樓主提出的問題,梁山好漢之前所犯的罪能否赦免。詔書裡面說: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按照這句話來理解,梁山好漢的罪是赦免了,不計較的。但是,前面說的話,口氣還非常強硬,並且,只有宋江盧俊義他們幾個為首的人,可以進京謝恩,其他小頭目和嘍囉,要回到自己老家去,並且要改邪歸正。這樣的口氣,明顯也是威脅加恐嚇。所以,梁山好漢們也不同意,把高俅軍隊打的落花流水。

    第三道詔書,在第八十二回。這次詔書一到,梁山就接受了招安。為什麼呢?因為,第一宋江為首的一直就主張招安;第二,這次朝廷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招安,是雙方都能滿意的結果。我們詳細來看詔書的內容:

    切念宋江,盧俊義等,素懷忠義,不施暴虐,歸順之心已久,報效之志凜然。雖有犯科,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憐憫。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捧詔書親到梁山水泊,將宋江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給降金牌三十六面,紅錦三十六疋,賜與宋江等上頭領;銀牌七十二面,綠錦七十二疋,賜與宋江部下頭目。赦書到日,莫負朕心,早早歸順,必當重用。

    在這第三道詔書裡,朝廷給出的承諾和獎賞是有誠意的。第一,將宋江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不管是誰,不管之前他們犯了什麼罪,只要接受招安,以前的事情就一筆勾銷,不追究了;第二,朝廷給了36天罡,72地煞每人都發了“金銀牌和錦緞”,雖然這不是什麼多麼重要的東西,但足以表明這一次朝廷的誠意。

    2、既然朝廷誠意招安,為什麼梁山好漢的結局還是很悲慘?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容易理解。篇幅關係,我就說兩點:

    第一,一個朝廷,一個權力階層,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這其中,有忠臣,也有奸臣。古往今來都一樣。在《水滸傳》裡,就是蔡京童貫他們。只要他們還在朝廷,就不會有梁山好漢的好日子過。這個不用多解釋了吧?

    第二,朝廷雖然赦免了梁山好漢的罪,但這是以往的犯的罪。並不意味著從此以後,大家就是安全的。一是自己再犯錯,二是奸人從中作梗。不論哪一種,壞人隨便就可以給按個罪名,這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何況,他們有前科,是吧?

  • 6 # 歷史神秘人

    都說逼上梁山,梁山好漢幾乎都是被逼無奈才上梁山的,說白了就是逃難,逃避被官府抓捕,因為好漢都有各種各種的官司,有的殺了人,有的搶劫偷竊,總之都犯過案,都有官司在身,連老大宋江還是殺了自己老婆閻婆惜才上了梁山!

    朝廷要招安梁山好漢,肯定要赦免大家的罪名,不再追究以前的事,否則招安就不會成功。宋江和朝廷的談判中,第一條肯定就是要朝廷赦免大家的罪名,不然宋江自己無法和兄弟交代啊,自己要帶好部隊就首先要安大家的心,那就是朝廷赦免大家的罪,這樣大家才放心繼續追隨宋江,認為宋江還是很為兄弟考慮的嘛,宋江也必須那樣做,沒兄弟跟隨你,你打仗靠誰啊,靠你宋江一個人打仗嗎,那不可能的!所以赦免大家的罪名,宋江是必須要朝廷做到的,其他條件無所謂,這一條必須落實!朝廷也是狡猾的,你既然打不掉梁山好漢,你又需要梁山好漢當你的炮灰和馬前卒,就必須赦免大家的罪,否則誰替你賣命啊!所以大家都清楚其中的厲害,所以宋徽宗很爽快就答應了,在招安的聖旨中,就明確表明了態度,說梁山好漢犯案殺人,是情有可原被逼無奈的,現在國家需要大家,因此赦免了所有人的罪名,希望大家好好出力保家衛國!皇帝都發話赦免大家罪名了,梁山好漢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宋江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只是招安赦免了罪名,大家不用下牢,可走上了另一條不歸路!朝廷完全是把梁山當炮灰,各地農民起義,都是派梁山好漢去剿滅,說白了就是讓你去送死,打到最後,兩敗俱傷,得益的還是朝廷!其實招安的時候,許多好漢是反對的,比如武松就極力反對,朝廷明明是把梁山當槍使,最後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再說有的軍官招安後的官職還比不上上梁山之前的職位,說白了,朝廷雖說赦免了大家的罪名,可還是不信任梁山,不得已才招安你,這是緩兵之計。宋江這個人是有著強烈的權力慾望的,為了個人之私慾不顧兄弟生死,堅決要招安為朝廷做鷹犬,為自己以後的仕途鋪路,這確實很讓人心寒,結果大家都知道,梁山打田虎,征伐遼國,最後打方臘,在和方臘的戰爭中,梁山好漢傷亡慘重,導致大家分崩離析,出走的出走,因為大家清楚,打下去沒有好結果,還不如解散算了!

    其實梁山好漢可以中途走的,可是因為心中還有道義,還有情義,所以明知是死也要一起去,這就是梁山好漢讓人敬佩的地方,沒錯,好漢們的確殺過人,也犯過案,可他們還能講情義,雖說最後沒有幾個有好下場,至少大家轟轟烈烈活過,就不枉此生啦!

  • 7 # 尚書屋

    赦免既往罪行是招安的前提,這也是宋江力主招安的重要動機。

    招安是一個國家的合法政權對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間組織的一種安置行為。通常不外乎給予聽任政府的條件,讓組織有機會重新成為合法組織。宋無名氏《可書》:“故諺雲:若要富,守定行在賣酒醋。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水滸傳》中第一次提到招安的人是武松,武松提出招安的動機就是赦免身犯的大罪。武松和宋江在孔太公莊園相遇,分別時武松對宋江說: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知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勸,你只相陪我住幾日了去。”

    武松當時身上揹負二十多條人命,先是殺了西門慶、潘金蓮又在飛雲浦殺死四人,血濺鴛鴦樓又殺死十八九個人。武松殺人太多,著實罪孽深重,即使遇到朝廷大赦天下,武松的罪行也難以被赦免,只有被朝廷招安後才能赦免大罪。

    同理張青孫二孃殺人賣肉,也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也只有招安才能赦免。

    柴進祖上陳橋兵變讓位給宋太祖趙匡胤,宋朝優待柴家賜給柴家丹書鐵券,丹書鐵券是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有優待和免罪的憑證。只要不造反所有罪行都一概不究,不需朝廷赦免。所以當宋江殺了閻婆惜後,去柴家家裡躲避時,柴進就說:

    柴進笑將起來,說道:“兄長放心。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務,柴進也敢藏在莊裡。”

    柴進家裡有丹書鐵券,沒上梁山時窩藏罪犯的行為,朝廷並不會追究。梁山被招安後,柴進之前的罪行自然也不會追究。

  • 8 # 山谷大師

    封建王朝為了他的統治,幾乎絞盡腦汁千方百計用最大限度的手段制約下層勞動人民,在和平時期,他們大量的向百姓灌輸仁義道德,忠君保國,愚弄民眾,當深受壓迫,不甘奴役的人民覺醒起來反抗封建王朝,向他們發難,威脅其統治的情況下,高高在上的皇帝極其追隨者,在武力征剿失去效力的時候,就會搬出他們祖宗的老法寶——招安。

    梁山革命事業正當如日中天的全盛時期,宋王朝的招安之策,正好打中了宋江處心積慮朝思暮想“封妻廕子”的軟肋,縱然在招安過程中有一股不屈的力量力圖使招安流產,但主宰梁山農民革命力量的神經中樞——宋江集團的戰略意圖和朝廷招安主旨在碰撞中的契合,最終使朝廷招安政策得以實現。

    人們不竟要問:招安後梁山隊伍從前的所謂“罪業”可以赦免嗎?這在詔書中有明確的說明,既往不咎。須知梁山隊伍裡的一兵一卒,都是不滿朝廷統治壓迫而逼上梁山,那個不因觸犯法律而平白無故當兵吃糧的?倘若招安沒有這一條承諾,是不會成功的。問題是朝廷並非是講信譽的老實人,他們本是一夥玩政治的野心家陰謀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是他們管用的手法,一張詔書不過一紙空文,隨時會撕毀。

    果不其然,梁山隊伍最終的結局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到這裡,什麼孫二孃賣人肉饅頭,三阮兩童打家劫舍,武松打虎,李逵殺人都成了小人書,算不上什麼了。

  • 9 # 薩沙

    可以被赦免,但前提是必須為朝廷效力,立下戰功。

    大家注意,宋江在小說中攻打王慶、田虎的時候,他們是沒有軍銜的,屬於戴罪立功。

    甚至攻打方臘的時候,宋江只是一個先鋒官,手下將領也是沒有軍銜。

    到了攻破方臘,這些人才被封軍銜和職務,也赦免了他們的罪過。

    其實,如果這些人都是張青這種殺人犯,曾經殺了光明寺所有僧侶;或者是孫二孃這種殺人賣肉的惡棍;再說李逵這種變態殺人狂,倒都是罪有應得,沒有什麼過分。

    不過,梁山也有一些是並沒有罪惡的人。

    比如盧俊義根本就是被人陷害,被人救上梁山;再說顧大嫂這種人,因為兄弟阮氏雙雄被陷害,不得已才劫獄;還有就是諸如林沖也是被人一直追著陷害,實在無法逃脫才殺人上山。

    所以,他們都是很冤的。

    其實宋代確實有戴罪立功一說。

    真實歷史的宋江就是在連雲港接受招安,後來就從歷史消失。

    因為他率領幾千土匪投降,也算為朝廷立功,就既往不咎了。

    而北宋很多大將本來也都是土匪,後來被朝廷收編成為正規軍。

    尤其北宋滅亡的時候,這些武裝最多,幾乎支援了抗金斗爭的半邊天。

  • 10 # 文史常青樹

    招降和安撫向來是政府有效統治手段之一。

    國家需要各種人才,而他們很多都藏在民間組織中,與政府為敵,製造衝突和麻煩。

    剿滅費時費力,而且極易激化矛盾,引發新的動盪。

    以一方勢力,抗衡另一方勢力,或者兩敗俱傷,消耗雙方的有生力量,這是朝庭政府樂於見到的結局。

    朝庭或政府不費一兵一卒,成為最後最大的贏家。

    張青曾殺死光明寺全寺僧眾,孫二孃開黑店害人無數,其中不乏朝庭官員。

    按律例,他們罪大惡極,理應法律制裁。

    但特殊時期,正用人之際,莫如讓他們上前線去戴罪立功。

    打贏了,以前罪行既往不咎。打輸或戰死,也沒大的損失,只不過少了心腹大患或炮灰。

    從這些層面講,朝庭對張青、孫二孃之流,會網開一面,利用他們的自身優勢和價值 抵禦外敵,消除隱患,保衛江山穩固。

    對朝庭有百利而無一害,又無成本投入,受益的是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 11 # 青衫素人

    朝廷之所以能夠接受了宋江主動提的的招安,實際上已經默認了梁山勢力從前犯下的種種罪行,但這個前提說是梁山必須為朝廷效力,戴罪立功。

    所以梁山在招安之後被立馬委以重任,去北上抗遼,充當抗遼的急先鋒。

    實際上,書中描寫的梁山“好漢”多數人都有黑歷史:

    比如王英、鄭天壽、燕順、李忠、周通、武松、魯智深、楊志、樊瑞、項充、李袞等等這些人本來就是山大王,絕對是政府重點打擊的物件。

    穆弘、張橫、張順這些人本來也不是什麼安分守己的富商、漁民,而是帶有了濃厚的黑社會性質。

    像關勝、秦明、呼延灼、董平、韓滔、彭玘、宣贊、郝思文、單廷圭、魏定國、黃信等等這些降將因為兵敗被俘,就去投靠草寇,充當反抗官軍圍剿的急先鋒,特別是關勝、秦明、呼延灼、董平、黃信這些手握重兵的高階武官,甚至還出現了帶著部隊成建制落草的情況,所以這些人本來就是萬惡不赦之人。

    像宋江、花榮這樣的,本身就是朝廷的低階官吏,卻利用職務之便私通朝廷的通緝犯、反動勢力,甚至是包庇朝廷通緝之人,如果沒有招安,這樣的人顯然也是要被殺頭的。

    魯智深、武松、史進、宋江、林沖等等這些人本來就是朝廷的重點通緝物件。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但問的關鍵在於這些黑歷史和遼國、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構成的危害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那麼如果能利用這些亡命之徒充當槍管子去北上抗遼、北伐田虎、西征王慶、南征方臘,對於北宋朝廷來說,百利無一害,而且梁山也確實是有意替朝廷效力。

    所以朝廷只要是同意了招安,實際上就是給了梁山勢力一個洗白上岸的金手指,戴罪立功才能免去自身的所有罪名。

  • 12 # 文化一家人

    梁山被招安後,罪行當然全被赦免。在書中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皇帝下的詔書已寫得明明白白:

    切念宋江、盧俊義等,素懷忠義,不施暴虐,歸須之心已久,報效之志凜然,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親捧詔書,到梁山水泊,將宋江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也就是說,對梁山108人的所有罪行,一律赦免。

    詔書為什麼要說得如此明白呢?因為此前曾下過一次招安的詔書,可惜被高俅等奸臣使壞,把詔書給念歪歪了,才導致前功盡棄。這次當然得吸取教訓,避免出現上次的差錯。

    上次的詔書,說起來還有許多彎彎繞兒。

    1、詔書的緣起

    那天上早朝,殿頭官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御史大夫崔靖啟奏,梁山有一面大旗,上面寫著“替天行道”四個字,這應該算是正能量。目前遼兵犯境,不如把梁山人馬招安,讓他們去抵禦遼兵,豈不是兩全其美。皇帝說這正合吾意,馬上起草詔書,讓殿前御史陳宗善帶著詔書,攜帶御酒,前往梁山招安。

    2、宣詔前的糾葛

    聽到這個大好訊息,宋江樂壞了,立刻大張旗鼓準備招待御史聽候宣詔。沒成想,陳御史前來宣詔的隊伍裡,被蔡太師和高俅塞進了張幹辦和李虞候這兩個壞蛋,他們來的目的就是要橫挑鼻子豎挑眼,把這件事搞砸。到了水泊梁山,張幹辦和李虞候先是挑剌宋江為啥不前行二十里迎接,上船後又打罵划船的水軍士兵。水軍頭領阮小七一氣之下把船弄漏了,藉故把陳御史一行轉到另一條船先行,阮小七和水軍士兵們把十瓶御酒都喝了,把普通白酒換裝了進去,來了個偷樑換柱。

    3、詔書的宣詔

    到了水泊梁山大寨,開始宣讀詔書。詔書中說,你等梁山人馬犯有滔天大罪,本應出兵征討。今詔書到時,要交出一切武器錢糧,搗毀巢穴(注意,是巢穴)。否則,大兵到時,雞犬不留。

    這哪裡是招安詔書,分明是最後通諜的招降書。

    梁山這些虎狼之輩豈能受得如此汙辱,立刻鬧了起來。李逵上前扯過詔書,當時就撕個粉碎,抓住陳御史舉拳就打。宋江和盧俊義急忙上前拉開。張幹辦和李虞候受蔡太師和高俅密囑,要的這是這個效果,見事情終於按照預想的發展,立即在一旁火上澆油,大聲呵斥李逵,李逵正有氣沒地方撒,抓住李虞候就打,宋江和盧俊義又急忙上前拉開。

    4、初次招安的失敗

    事已至此,宋江還是對這次招安抱有希望,張羅著進行下一步,喝御酒。結果,十瓶御酒全部開啟,都是普通白酒。梁山好漢們都是喝酒的行家,見到朝庭拿次酒當御酒來唬弄他們,頓感受了屈辱,一齊叫起來。魯智深最先操起了禪仗,接著武松和劉唐亮出尖刀,穆弘和史進也操起了武器。宋江最怕的就是魯智深這夥三山來的人,再加上劉唐是晁蓋智取生辰綱的元老級人物,他知道這次招安是要涼快了。趕緊把朝庭來宣旨的人馬送下山了事。

    綜上所述足以說明,梁山最終被朝庭招安,是經過曲折迴腸之後的結果。朝庭豈能不知,如果再像上次那樣,勢必還會不歡而散。所以這次在詔書中就寫得明明白,將梁山所有人馬的罪行,一律赦免。

  • 13 # 負十四

    宋朝有一句名言:“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鬚鬍做。”(《雞肋編》)

    先落草,再招安,後做官,這幾乎成為宋代庶民走向“人生巔峰”的獨門上升通道,為什麼這麼說呢?

    宋朝實行招安的初衷,不是出於對起義者的深深同情,而是要藉助他們的力量,消滅其他的匪盜,以達到“以亂治亂”的目的。

    而為了吸引宋江們受招安,朝廷當然要開出合適的“價碼”。比如,赦免他們的所犯之罪,同時給予加官進爵。

    而作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來講,除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種比較低階的生理需求以外,還有追求成就、獲得他人尊重、達成自我實現的高階需求。

    所以,在《水滸傳》中,我們看到,絕大多數人是嚮往被招安,進入到宋朝“體制內”的。

    透過招安,宋江們不光撕掉了罪犯的標籤,而且還成為了“官”,獲得了被社會重新認可的新身份。

    而只有公孫勝、魯智深、武松等少數世外高人或早已淡泊名利之人,對招安冷眼相看。

    自從宋江做了山寨之主以後,梁山才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頭領一百單八位,嘍囉達到數萬之眾。

    然而,梁山畢竟是一窪之水,宋江也不可能像曹操一樣屯田,但頭領們卻還要過“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論稱分金銀”的生活。

    這麼大的一支隊伍,要想取得這些物質享受,靠打家劫舍已經無法滿足,只能選擇攻略州府。而這樣做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是必然的。

    而就當時梁山的實力來看,攻下趙宋江山,幾無可能。所以,招安就是其最好的結局。

    儘管招安被宋朝皇帝頻繁使用,且屢試不爽。而且一旦起義被平息後,局勢就有所好轉。但實際上,其深層次的矛盾並未得到解決,而只是得到了一次小小的釋放。

    產生起義的社會矛盾始終存在,反而因為招安而愈演愈烈,而這也就是宋朝農民起義頻仍的真正原因之一。

  • 14 # 邏輯文史游

    如果不是因為梁山好漢中的某些頭領和高俅、蔡京、童貫等人有過節,那麼不管他們怎麼折騰,剿滅他們的最多隻是地方官員,而不會驚動皇上,所以大聚義之後宋江才要進京找關節,第一次沒找到,卻找來了兩奸臣的大軍,在打退二人後,趙佶是看在李師師與宿元景的面子上才招安梁山的。

    毫無疑問的是,在梁山投靠朝廷並焚燬山寨時,他們的罪行也就暫時一筆勾銷了。更何況以趙佶的性格,他也沒心思想太多,管你梁山有沒有異心,朕已經把權力下放給下面的人,你們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都可以。所以有朝廷官員就認為梁山是新降之人,未立寸功不宜讓他們一直在京城逗留,不如讓原朝廷官員官復原職,其他閒雜人等分為五路分別就職。

    從常理角度來看,這些官員的建議與朝廷內部發展而言不算是錯誤的建議,但他們忽略了梁山108將此時還是完整的團體,他們並沒有在朝廷為官的資本,倘若分開只會被奸臣們逐個擊破。咱們就忽略奸臣與梁山頭領的小矛盾,就大矛盾而言,高俅是定不會讓柴進與林沖好活的。所以此時梁山只是得到了招安的資格,仍需要一些資本來增加為官的含金量。

    所以這時候宿元景就站出來了,不僅當面開懟想要剿滅梁山兄弟的童貫,還建議梁山去征討遼國為國建功。宿元景的建議一方面能讓梁山不分裂,另一方面也是想最大程度的幫助這些有志之士“升級”。從歷史角度來看,北宋時期並不存在一個叫宿元景的官員,因此這個角色都是施公原創的,但宿元景的姓氏卻能和梁山108將的身世有所關聯,梁山本就是妖星下凡,“宿”又有“星宿”之意,這也和“遇宿重重喜”相互關聯,實在是妙。

    後來梁山徵遼、徵北、徵西都未折一人,徵南迴來已經死傷大半。在梁山外戰期間。趙佶可並不關心他們的死活,更不會考慮你們招安之前的罪過。只是高俅、童貫等人盼著他們多死快死。等到梁山大軍班師回朝後,高俅等人對他們其中的一些人進行了二次迫害,按道理講宋江是有功之人,應該受到皇權的庇護,可殘酷的現世告訴他們,這大宋從來不是老趙家的,而是諂諛之臣的。

    全梁山惟一一個有皇帝親筆赦書的人就是燕青了,但很不幸,就算燕青拿到了赦書,這免罪效力也沒幾年有效期了,因為金人馬上要圍城了,靖康之恥就要發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沒水平的領導反而更喜歡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