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驢肉搜尋

    頸椎病分幾種型別和治療方法:

    一、什麼是頸椎病?

    頸 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繼發性病理改變刺激或壓迫周圍的神經根、脊髓、血管或其他相關組織,並引起與之相關的臨床症狀或體徵。單純有影響學上的改變,比如骨質 增生,頸椎的生理弧度改變等,而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不能診斷為頸椎病。因為50歲以上的人群中80%的人在放射學上表現為退行性改變,但他們絕大部分沒 有臨床表現。

    二、與頸椎病相關的組織結構有哪些?

    頸椎有七個椎體,第一頸椎稱之為寰椎,第二頸椎稱之為樞椎,共有5個椎間盤(第一、二頸椎之間沒有椎間盤),頸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等。

    三、頸椎病的病因?

    內因:頸椎間盤退變是發病基礎,其他有頸椎先天性椎管狹窄,頸椎畸形,頸椎骨質增生等。

    外因:受涼、疲勞、外傷、不良的姿勢等。

    四、頸椎病的分型:

    1、頸型頸椎病

    2、神經根型頸椎病

    3、椎動脈型頸椎病

    4、交感型頸椎病

    5、脊髓型頸椎病

    6、食道壓迫型頸椎病

    勁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是因為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頸椎區域性或反射性地引起頭、頸、肩部頭痛,患者自覺頭頸部沉重不適,多見於青壯年,發病率10%,男:女=6:1 。

    (1) 頭、頸、肩部頭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2) X片顯示,頸椎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

    頸型頸椎病需要與頸部扭傷(落枕),肩周炎,風溼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因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部疼痛相鑑別。

    治療主要是理療為主

    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最高,佔所有頸椎病的50%,是因為頸椎間盤突出,鉤椎關節或關節突增生、肥大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所致。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上肢面板可能有麻木。發冷的感覺異常。

    (4)上肢肌力下降,手指不靈活,重者可能有肌肉萎縮。

    (5)痛點封閉無顯效。

    神經根型頸椎病相鑑別的疾病有:胸廓出口綜合徵、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等。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改變不良姿勢,頸椎制動,頸椎牽引(牽引重量不能太重,一般2-5kg),外貼膏藥,大多數可以自愈,對於嚴重的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經保守治療無效的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佔所有頸椎病的10%。頸椎橫突孔增生狹窄,頸椎上下關節突增生肥厚刺激或壓迫椎動脈,頸椎退變後頸椎穩定性降低,在頸椎活動時牽拉椎動脈,頸椎的交感神經興奮,反射性的引起椎動脈痙攣,從而引起椎動脈的供血不足而產生相應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1)眩暈:最主要的症狀,頸椎活動時可誘發或加重眩暈

    (2)猝倒:是椎動脈收到刺激突然痙攣引起,多在頭部突然轉動或屈曲時發生,到地後再站起來即可繼續正 常活動。

    (3)頭痛:是基低動脈供血不足而側枝迴圈血管代償性擴張引起,頭痛的部位主要為後枕部和頭頂部。

    (4)其他:同時可以伴有噁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

    (5)旋頸試驗陽性。

    (6)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7)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椎動脈型頸椎病要與眼源性,耳源性疾病,神經官能症,顱內腫瘤相鑑別。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治療主要是頸椎制動為主,同時可以輔助擴血管藥物等對症治療,一般不需要手術治療。

    交感型頸椎病

    交感型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後,刺激或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狀者,發病率10%。

    (1) 頭痛

    (2) 眩暈

    (3) 視物模糊,眼部乾澀

    (4) 心率失常,時快時慢

    (5) 噁心、嘔吐,腹瀉、腹脹等消化系統疾病

    (6) 頭頸部及四肢出汗異常

    交感型頸椎病一般要和更年期綜合徵相鑑別 治療主要是支援對症治療 臨床上可以透過交感神經封閉術和高位硬膜外封閉用以診斷性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佔10-15%,主要是因為頸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的骨贅以及增生肥厚及鈣化的後縱韌帶壓迫引起頸脊髓受壓或缺血導致脊髓傳到功能障礙,是最嚴重的一型頸椎病。

    (1) 四肢麻木無力,打軟腿

    (2) 雙手笨拙,精細動作差,持物有時墜落

    (3) 胸、腹部有束帶感

    (4) 雙腿發硬,行走不穩,有踩棉花感

    (5) 大、小便功能障礙

    (6) 四肢腱反射亢進,病理徵陽性

    (7) 頸椎MRI提示:脊髓受壓,脊髓訊號異常改變 脊髓型頸椎病要與神經內科的側束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疾病相鑑別。

    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應該儘早手術治療,以防止脊髓長期受壓而產生不可逆的改變。

    食道壓迫型頸椎病

    食道壓迫型頸椎病是因為頸椎前方的骨贅壓迫食管引起吞嚥困難,經保守治療無效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五、頸椎病一般需要做哪些檢查?

    頸椎正側位片,頸椎的過伸過屈位片,瞭解頸椎的生理弧度,頸椎的骨質增生情況及頸椎的穩定性。

    頸椎CT對頸椎病的診斷意義不大,除非要排除韌帶的骨化、鈣化才有意義,

    頸椎的MRI,最有價值的檢查方式,不僅可以發現骨質的異常,更能發現軟組織及脊髓的異常。

    需要指出的是,X、CT、MRI,各有各的檢查價值,三者互相不能取代,如果能取代的話MRI發明後,X、CT,早就被淘汰了。

    對於椎動脈型頸椎病,頸部的彩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六、頸椎病的預防和注意事項

    1、不能長期低頭,包括低頭工作,看書,打牌,用電腦,玩手機等,一般低頭1小時後,要抬頭,頸 椎後伸,學會“抬頭做人”。

    2、不能靠在床上看電視,靠在床上看電視,頭的後枕部用力,比一般的低頭更有害。

    3、 頸椎注意保暖,不能受涼,夏天空調的冷風不能直接對著頸部吹,冬天可以戴圍巾予以保護

    4、不能搖,頸椎是以穩定為基礎,任何練功性活動對頸椎“百害而無一利”,所謂的頸椎操,一定要 適可而止。

    5、 枕頭不能太高,所謂的“高枕無憂”絕對是一種錯位的觀點,不要枕頭也是一種錯位的觀點,枕頭 應質地舒適,高低以自己的拳頭高度為宜。

    6、避免外傷,任何外力作用於頭頸部,對頸椎都是非常有害的。

    7、頸部鍛鍊最有效的方法:雙手合十交叉,置於後枕部,向前用力,頸椎向後對抗,以此鍛鍊頸部的肌肉,頸部肌肉發達了,可以維護頸椎的穩定性。

  • 2 # 喬棟談健康

    哈哈,你當這是西遊記呢?九九八十一難,七十二般變化,笑死了,頸椎病的症狀確實挺多的,但是每種症狀,我們針對的重點都是有區別的,同屬於頸椎病,處理的關鍵點可能差別很大,這是頸椎病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

    1.頭暈、頭痛

    我把這兩個問題歸在一起去,因為造成這倆問題的誘因很相似,主要考慮到的是頸部枕骨下方附近肌群緊張、疼痛,例如,胸鎖乳突肌、半棘肌、枕下肌群等,還有一個問題是上頸段的小關節紊亂。

    2.頸、肩、背痛

    頸部、肩部、背部疼痛,應該先檢查的方向是相關肌肉痛點,例如,肩胛提肌、半棘肌、斜方肌、菱形肌等,找到痛點可以透過按摩的方式來解除痛點,恢復肌肉彈性功能看症狀是否存在。

    3.上肢疼痛麻木

    頸椎病和胳膊痛手麻關係密切,但是,要記住上肢麻木,頸椎病只是一方面原因,包含頸叢神經卡壓、頸椎間盤突出症,不要漏診斜角肌緊張疼痛壓迫臂叢神經的原因(胸廓出口綜合徵),岡下肌區域勞損等。

    其他症狀

    有少部分嚴重的頸椎病,會造成腰部和捆繩子一樣發緊,走路和踩棉花一樣,這要考慮脊髓後索受壓,有的人會出現不伴有意識性猝倒,考慮脊髓受到影響,不去深入分析了,對症分析,見招拆招,有這方面困擾,可以關注一下我!

  • 3 # 瑾心前行

    頸椎病的各種變化,個人認為大概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尋的

    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病在發病初期以頸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為主,例如出現頭頸部的酸、困、脹、痛,及頭暈、頭痛、偏頭痛落枕、視物模糊、等症狀反應。主要是主要是因為頸部的肌肉筋膜過於緊繃引起的。

    如果不及時治療:按摩、理療、針灸等。繼續向下發展,椎間盤出現膨出,就會形成神經根型頸椎病,一部分患者在頸型頸椎病症狀的基礎上,還會有某個或某幾個手指麻木、手臂手指無力等症狀出現。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考慮神經根出現問題,治療仍舊以推拿、理療、針灸、正骨,來放鬆緊張的肌肉群和紊亂的小關節,來達到緩解治療的效果。

    如果治療不及時,繼續向下發展,交感神經型收到刺激,過度興奮,還會出現,失眠、焦慮、緊張、心悸、眩暈、耳聾耳鳴,長期頭痛、自汗(汗出不止),腹脹腹瀉等各種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焦慮不安,嚴重的會發展成抑鬱症。對於這類患者,出了要做上述身體調整以外【一定重點放鬆頭部百會穴和枕下肌群】,還要做心理上的輔導。必要時服藥【建議中藥】。

    如果肌肉勞損嚴重,導致椎動脈血液迴圈不暢,形成椎動脈型頸椎病,誘發腦供血不足,就會出現頭暈、頭痛、昏昏沉沉、腦袋不清醒、健忘、每天睡不醒,

    此時我們解決還是以手法操作為主,頭頸夾肌、肩胛提肌、胸鎖乳突肌、斜角肌、枕下肌群,都是我們操作的重點。嚴重的配合復位,一般都能很快緩解。

    如果再任其發展,形成脊髓型的頸椎,出現腳踩棉花,四肢無力,手腳不靈活等現象時,治療起來就比較有難度了,一般配合牽引,各種理療,鍛鍊。嚴重的手術。

    往往初期的時候以頸型的症狀反應為主,後期神經根、交感和椎動脈的症狀可能會都有所表現,最後會有脊髓型的症狀變化。

    經驗分享,感恩閱讀

  • 4 # 吳醫生講康復

    頸椎病鑑定表,大家可以扭動自己的脖子測一測,看看自己達到了第幾級了,特別是低頭伏案工作的人一定要重視自己的頸椎

  • 5 # 郝瑞朝大夫

    頸椎病是很常見的脊柱疾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以前頸椎病是老年人的專利,近些年,頸椎病的發病率趨於年輕化。

    什麼是頸椎病

    我們的身體機能在2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頸椎骨質、韌帶會發生退變。當退變到一定程度,突出的椎間盤會壓迫頸髓、神經根,增生的骨質會壓迫臨近的椎動脈,進而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同樣是頸椎病,為什麼症狀不一樣

    雖然同樣是頸椎病,但是他們的症狀可能不盡相同,這和頸椎病的病變型別有關;比如椎動脈受壓和神經根受壓的症狀肯定不一樣。下面我們聊聊頸椎病的分型及它的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顧名思義,神經根型指的從頸髓發出的神經根受到壓迫產生的臨床症狀。

    頸神經根型發病率最高,約佔頸椎病的50%,臨床上常見症狀主要有頸部僵硬,活動受限。頸肩臂痛,手麻、持物不穩等臨床症狀。

    2、椎動脈型:鉤突增生會壓迫臨近的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產生後迴圈缺血的臨床表現。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在轉頭時會有眩暈(天旋地轉)、惡性嘔吐症狀,還會有走路不穩等共濟失調症狀;嚴重的患者,椎動脈壓迫狹窄嚴重,會發生腦幹缺血,腦幹是我們的生命中樞,一旦發生缺血,會產生嚴重的臨床症狀。比如延髓出現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梗死灶,人很可能就沒了。

    3、脊髓型:頸椎間盤向後突出,壓迫脊髓,嚴重的會導致頸髓缺血、變性壞死。

    脊髓型頸椎病的患者會有手足麻木、僵硬不靈活,肌力減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Hoffmann徵、Rossolimo徵陽性等臨床症狀。

    4、交感神經型:椎間關節退變累及交感神經,引發一系列交感神經功能紊亂表現。

    這型別的患者常有頭暈頭痛、頸椎及上胸椎棘突壓痛;發涼多汗針刺覺遲鈍等臨床症狀。

    如何預防頸椎病正確的坐姿:端正坐位、雙肩後展、脊柱正直、雙足著地。定時活動頸部:每1-2小時,向四周緩慢轉動頸椎數次,要達到轉動的最大範圍,以緩解頸椎關節的疲勞。選擇合適的枕頭:枕頭要高低合適、軟硬適中,枕頭要放在頸部,不要使頸部懸空。

  • 6 # 風溼免疫科趙劍醫生

    受頸椎病困擾的人群日益增多,但很多人把頸椎病當作一種疾病,而不知道頸椎病其實是一組綜合徵。什麼是頸椎病?頸椎病是如何發生的?頸椎病有哪些分型?今天我們來一看究竟。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頸椎綜合徵的簡稱,一般認為源頭為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椎間盤突出以及其繼發骨質增生等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引起頸椎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狀和(或)體徵,頸椎間盤突出症、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等都屬頸椎病。

    頸椎病的發生,椎間盤退變是根本原因,椎間盤在脊椎中起吸收震盪、協調運動的功能,隨年齡增長,椎間盤脫水會導致其彈性下降、脆性增加,外部纖維環就容易發生破裂,內部的髓核突出,就可引發頸椎間盤突出症。只要人在衰老,椎間盤的退變是無可避免的,但並非所有人一生中都會發生頸椎病,除了椎間盤退變,頸椎病發病還有其他因素參與。

    頸椎病是如何發生的?

    前文已經講了,頸椎病的發生除了椎間盤退變這一基礎原因,還有其他危險因素的參與,包括頸椎本身的問題,和外部因素的刺激。

    頸椎畸形——頸椎骨骼有明顯畸形者,比如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者,其頸椎椎管矢狀徑較窄,椎管內沒有足夠的代償間隙,就容易因退變發生刺激或壓迫,發生時間早、症狀更嚴重。頸椎創傷——當頸椎進行超出頸部耐受量的活動或運動時,比如以頭頸部為支撐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或頭頂重物等,導致頸椎椎間盤直接損傷或支撐頸椎的軟組織發生創傷。慢性勞損——頸椎長期處於不良體位,如探頭、埋頭,會導致頸椎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疲勞,長期如此會導致頸椎生理曲度改變,頸椎穩定性和承重能力下降,發生微小損傷累積。睡眠不當——夜間睡眠枕頭過高,頸部過度屈曲會增加頸椎負重,且頸部肌肉等軟組織得不到休息,造成頸椎失穩,都容易發生損傷,午休趴桌睡是同樣的道理。受涼受潮——夏季室內吹空調,座位正對空調或穿吊帶裝的女性,冬季溫度低,外出不注意保暖或夜間睡覺沒蓋好被子,容易導致頸部受涼,區域性微迴圈下降加重退變及症狀。消極情緒——有研究表明,多愁善感、脾氣暴躁的人容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則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期如此就容易發生頸椎損傷。

    頸椎病首先是頸椎本身發生退行性改變,椎間盤實際上從20歲就開始退變,創傷、勞損、受涼等因素會加速退變過程,發生一系列器質性改變和動力性異常。器質性改變包括椎間盤突出和脫出、骨刺形成和繼發性椎間管狹窄等,動力學異常包括頸椎不穩,如錐體之間鬆動、錯位、曲度增加等,進而造成一系列症狀和危害。

    頸椎病有哪些分型?

    頸椎病是在原發性退變的基礎上發生一系列繼發性改變,比如椎間盤突出、骨刺生成等壓迫到鄰近的脊髓、神經根等組織,進而產生一系列症狀和(或)的疾病。產生症狀的前提是產生刺激或壓迫,產生什麼症狀要看刺激或壓迫到哪個組織,這就是頸椎病分型的依據。

    題主所問頸椎病的各種變化,實際上就是頸椎病的各種分型。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各型別頸椎病的基本症狀和治療方向。

    01 / 頸椎病不健康狀態

    比如頸椎肌肉勞損、頸椎不穩或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可能並沒有症狀,但頸椎已經處於不健康的狀態,很容易發展為頸椎病。長期伏案工作者、長期低頭看手機的人、長期缺乏運動的人,容易發生這些問題。

    【治療方向】

    這些狀態的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只有頸肩部輕微痠痛感,容易被忽視,久而久之就容易進化為頸椎病。對待這些問題,主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加強頸部鍛鍊入手,症狀較為明顯的人,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采取熱療、磁療等物理,或針灸、推拿等中醫理療,或者服用一些活血通絡的中藥,該改善軟組織和骨關節狀態。

    02 / 頸型頸椎病

    這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也可以當作其他型別頸椎病的早期階段。頸型頸椎病患者通常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明顯的椎間管隙狹窄等退行性改變,但可有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椎間不穩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其主要症狀就是頸部的酸、痛、脹、僵,女性可有肩胛、肩背部不適,部分患者可有頸部活動受限,少數患者可出現一過性上肢麻木,但沒有肌力下降及行走障礙。

    【治療方向】

    頸型頸椎病一經發現,就要及時更正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減少對頸椎造成的負擔和損傷;同時,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採用物理治療、中醫理療,透過加速頸部血液迴圈,達到緩解疼痛症狀的目的;對於疼痛明顯而非藥物治療無法止痛的患者,則需要外敷、口服抗炎止痛藥,乃至打封閉治療;患者在病情緩解後,要及時在醫生指導下堅持康復鍛鍊,延緩病情進展。

    03 / 神經根型頸椎病

    頸椎突出物壓迫到神經根所致,主要症狀為根性痛,即疼痛範圍為受累椎節的脊神經分佈區域,受累區域同時還可產生麻木、過敏、感覺減弱等其他感覺障礙,比如頸肩部的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並且手部的大小魚標肌及骨間肌容易發生萎縮。

    頸椎不同神經根對應的區域

    【治療方向】

    神經根型頸椎病一般也無須手術治療,牽引制動加前面說的保守治療通常就有效。但對於患者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放射狀疼痛,或伴隨麻木、無力等,則說明病情到了中期,這時候單純依靠保守治療效果較差,則可能需要透過微創手術來緩解病情。

    04 / 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脊髓受壓所致,脊髓型頸椎病較為少見,但症狀嚴重,且多以隱性侵襲的形式發展。單側受壓時,常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長、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表現出病理反射,嚴重者可以引出髕陣攣或踝陣攣。此外還有觸覺及深感覺的障礙。

    脊髓雙側受壓,早期以感覺障礙或運動障礙為主,晚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傷,出現活動不利、步行不穩、臥床不起、呼吸困難、四肢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胸部束帶感等症狀,嚴重者可發生高位截癱。

    【治療方向】

    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種,一般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應及早進行手術解除對脊髓的壓迫,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植骨融合、前路開窗減壓過大椎管術等。

    05 / 椎動脈型頸椎病

    由於頸部交感神經被激惹導致椎動脈受累,常見的症狀為眩暈、視力模糊、偏頭痛、耳鳴、聽力減退、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面部感覺異常等。

    【治療方向】

    一般也採取保守治療,但對保守治療無法阻止病情進展,或頸性眩暈、猝倒嚴重的患者,也應及早採取鉤椎關節切除、椎體間融合等手術治療。

    06 / 交感型頸椎病

    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多數患者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少數表現為交感神經抑制症狀。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眼脹耳鳴、胃腸道不適、心悸胸悶、畏寒或發熱等。

    【治療方向】

    此類頸椎病患者,一般也應用非手術治療,對症狀嚴重的頸椎病患者可考慮手術,手術需謹慎。

    07 / 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椎間盤退變繼發前縱韌帶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機化、鈣化及骨刺壓迫食管形成所致。單純的食管壓迫型頸椎病少見,約8成病例常合併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症狀。

    【治療方向】

    輕症患者同樣可採取保守治療,但對於巨大骨刺壓迫食管造成吞嚥困難者,則要手術治療。

    08 / 混合型頸椎病

    實際上頸椎病各種分型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不是說神經根受壓了脊髓就不會受壓,當出現兩種以下型別頸椎病混合時,就是混合型頸椎病,所以頸椎病患者一般要做全面的檢查,來查明病情的具體情況,再對症治療。

    實際上,不管哪種型別的頸椎病,我們都要在生活中注意預防。別讓頸椎受傷受涼、別長期埋頭玩手機、別把枕頭支太高、每天適當做些運動等等,讓頸椎和其周圍組織處於一個健康狀態,就不容易發生損傷。而一但患上頸椎病,更要做好生活護理,同時要堅持鍛鍊和理療,防止病情加重。而病情進一步發展,則要根據頸椎病的不同分型,透過抗炎止痛藥物、營養神經藥物,必要時候還要採取手術治療。而要避免手術,早期及時防治就非常重要!

  • 7 # 碭山報恩堂醫院

    得了頸椎病自己是無法感知的。但是去了醫院,大夫經過查體或者是拍片會告訴你,頸椎曲度變直,或者頸部有一些輕度骨質增生。如何能夠提前知道患頸椎病的可能?一般來說可能會有頸部的痠痛,或者是肩部僵硬,這個最早期感知到的情況;當然有一些患者還會感覺到一側肢體麻木或疼痛;有一些患者會出現身上的捆綁感或束帶感,甚至走路感覺踩不穩,有踩棉感或者是發飄、打晃。一旦出現頸肩部疼痛,透過自己保養或口服藥物、貼膏藥,均沒有效果,就儘快到醫院進行一些檢查,比如X線或核磁檢查,這樣可以判斷是不是存在頸椎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娶了自己學生的名人?他們最終感情的結局都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