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方
-
2 # 困知勉行
現代人的焦慮,一方面來自生存,另一方面來自攀比。
至於攀比,我們的教育從小都是比較過來的 ,不止要過的好,還要比別人幸福,這就註定永遠不能停下來了。好學區,好房子,好工作,好事業,希望出人頭地,開大眾的羨慕開寶馬的。開寶馬的還想著開勞斯萊斯Phantom,有一百萬的人想幹200萬的事情,有200萬還想著幹1000萬的事兒,慾望永無止境。永遠停不下來。結論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茫茫人海,真正能夠放下名利,能活的通透的又有幾人?
-
3 # Fish221410481
小時候最討厭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從那以後我們就開始焦慮,擔心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即使不會責備,也會有藉口囉嗦。這種焦慮來自父母,焦慮從此生根發芽,演變為自己事事喜歡焦慮……讀書的時候擔心考不上大學人生灰滅,然後壓力山大;畢業了工作沒一年擔心工資不漲還學不到東西,然後頻繁跳槽;沒戀愛的擔心這輩子找不到男人,結婚生孩子了又開始擔心自己不是好父母,自己的娃不如別人的娃……週而復始,悲哉悲哉。 由此可見,焦慮是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給的,父母希望你成為鳳凰,你害怕讓他們失望所以焦慮;老闆希望你精明能幹,你害怕職位被人取代所以焦慮;子女希望你做好榜樣,你害怕做的不好耽誤孩子所以焦慮……二是自己給的,也就是所謂的虛榮心在作怪,只不過大部分人掩飾自己因為攀比而焦慮。別人有房有車,看看存款安慰自己平淡是真;別人周遊世界,告訴自己浪費時間和金錢還不安全;別人情人節收花,不能吃不能穿買回來不久就凋謝真是愚昧……內心羨慕嫉妒恨,只不過掩飾罷了。適當的比較有利於奮發圖強,過分的不自知而攀比,除了給心一塊石頭,焦慮焦心,毫無意義。
如果你不努力,擔心落後,那就努力吧!不過分,不自欺,不遺憾,不自責……
-
4 # 安靜的話癆
焦慮分為現實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 現實性焦慮會隨著現實威脅的解除而消失,病理性焦慮通常來得無緣無故,還會引起軀體不適,並且影響社會活動。 咱們一般都是現實性焦慮。現代人這焦慮之所以嚴重,當然是自認為的現實威脅,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湧向了自己咯。 現代版“五子登科”的理想生活的說法很好地詮釋了現代人的欲求。 這“五子”是哪“五子”呢?“妻子、兒子、房子、票子、車子”。 老王家的老婆美,老李家的老婆浪,老劉家的老婆又美又浪還能下廚房!看看我家這位,唉,焦慮! 為什麼又能賺大錢又會陪孩子的老公都在別人家裡?!焦慮! 什麼?你家寶寶都會爬啦?我家這個還不會坐呢!焦慮! 老趙資歷沒我深能力沒有強居然爬得高我半級,焦慮! 這老爺車,得換了!還是把二套房搞定再說?焦慮! ⋯⋯ 慾望無止境,現實威脅不消失,焦慮當然是一波接著又一波,一波更比一波強了。
-
5 # 笑看永珍123
以炒定價值,跟風過生活。看別人檯面的,忘了自己碗裡的。頭重腳輕面子大!生活成了一場比賽,一種看法。吃飽了,怎麼折騰,是自己的事!有幾個人真正思考過怎樣生活才最適合自己?真的那麼難嗎?還是被世俗的看法綁住了?l
-
6 # 大話精神
1993年美國出版了一系列叢書,《心靈雞湯》作者寫的是很勵志並有啟發性的短文,當時掀起了一大波心靈雞湯的浪潮,倍受追捧和模仿,同時2010年左右,又掀起了一股和心靈雞湯相類似的正能量的浪潮,而當時誰能想到,在二十年以後這些倍受追捧的東西會受到強烈的嘲笑和吐槽。
而如今,社會流行的情緒不再是雞湯正能量,而是毒雞湯負能量這些東西。人們喜歡戳破這些雞湯並傳播一些喪的,尖酸刻薄的話。發生這些的根本因素是時代變了。我們也失去了對時代的操控,換作以前,付出和成果是成正比的,有很直接的因果關係,而現在,付出和成果之間穿插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時,他們間的因果關係會變得越來越間接,這種間接,讓我們失去了對時代的操控,從而產生了深深的焦慮。當我們看到時代的方向盤就在那裡,卻觸碰不到,即使碰到了,也不相信自己能改變得了時代的方向。
-
7 # 回味人生183012133
我猜想壓力山大。所以說呢:關健靠自己去怎樣認識。
建議越有壓力,越要去勇敢去面對。
為了面對加油!
-
8 # 手機使用者20635025140
答i 準確的說i就是因人的發展速度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速度的原因!不但只是造成人的焦慮,其它問題也不少。比喻說:偷盜的.搶劫的.得病自閉的.自殺尋死的.女人出軌倒致家破的.等等好多解釋不了的問題。
不論在任何社會潮代生存,人的心是追求向上的,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如果一但有生活的差距,就像身體陰陽不平衡一樣,身心不健康了,因而就會出現焦慮等好多問題!
【落葉才知秋】
-
9 # 沙漠一清泉
現代人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越來越感到焦慮。歸根結底是我們的社會現實所造成的。房價的不斷提升,使大部分普通民眾成為了一輩子的房奴。孩子教育費用的支出越來越大,送禮找關係,進個學校太難了,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學,讓人忙的焦頭爛額。結婚彩禮越來越重,讓大部分農村人負擔不起。醫療費用高居不下,多年奮鬥打拼掙下來的小康之家,一場大病就能讓你傾家蕩產!歸根結底,現代人的焦慮來源於各種社會現實的壓迫。
-
10 # 春芽芽苗菜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掙錢也比過去難了,傳統的店面生意越來越難做,客戶都被淘寶,天貓,京東搶走,店面也只能要死不活的撐著,房貸,車貸,信用卡還款都壓的喘不過氣,小事幹不來,大事沒得做,落下個死要面子活受罪。
-
11 # 深海情感
我個人想還是這個社會太浮躁,大家受種種思想的影響,不敢提愛慕,不敢提夢想!
一個剛出社會的少年,短短五年之後,就不再清澈如初,社會還是存在太多太多殘酷得讓原本如初的我們變成了社會大染缸的一員!本來清秀的臉多了許多皺紋,眼裡早就沒有了乾淨與純真!是什麼讓一個人登上滾滾濃煙,讓一個人三年五年說話的口吻與方式都發生了改變,我想還是這個社會!
社會思想就是普遍認為必須要有錢,必須要有房子,車子,這樣子才應該是一個容易被別人接納的前提條件!但是這麼多的人,你想停下來休息,可是別人還在馬不停蹄,你連放鬆都不敢想,整天都在想著我要怎麼樣才能掙錢!
來自社會壓力,來自家庭壓力,一箇中年人,需要承擔很多壓力,不敢訴苦,不敢倒下,回頭一看,周圍全是需要依靠他的人!
沒有一畝良田,沒有一億存款,怎麼談自由,怎麼談面朝大海,劈柴餵馬,入不敷出,你說能不焦慮嗎?特別像我這樣月月收入不抵支出,錢包永遠都是空的!
-
12 # 科普心理學
首先,認識到焦慮現象的普遍性可以讓你覺得自己並不是孤單的個體。實際上,焦慮障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成年人中出現機率為17%。
讓我們看一下焦慮為什麼會產生,這對理解和解決焦慮是有好處的焦慮是一個很常見的情緒。為什麼會出現認知焦慮,這個問題是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現階段的行為方式是早期行為方式的翻版,現在生活中出現的焦慮在可能是早期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東西在控制著你,也就是說是潛意識在起作用。這可以解釋一些沒有明顯誘因事件的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
2.自我心理學流派認為,人會透過防禦機制將你不想意識到或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壓抑到潛意識中,這種防禦機制僅僅是壓抑,並沒有消除引起痛苦的影響,所以焦慮產生。
3.阿德勒的字型心理學流派認為,人是需要感受到自尊和他人賞識的。如果自尊受到削弱,或不被他人賞識,那麼焦慮就隨之而來。
4.客體關係理論強調生活中重要人物對自己的影響以及人際關係對自己的影響,如果人際關係發生問題,那麼會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
5.認知心理流派認為,焦慮的產生是因為一些生活中的誘發事件A,引起我們的某些觀念B,進而產生了結果C。如果觀念B是負面的,那麼隨之產生的結果C必然是負面的,可能是焦慮情緒。這就是知名的情緒ABC理論,即決定我們行為結果和情緒的,不是生活事件,而是你看待事務的方式和觀念。
最後,人的心理太過於複雜,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焦慮等問題的看待角度不同,從而提出來不同的理論假設對問題進行假設,並依據這些假設構建起了相應的心理學流派和諮詢方法。到目前而言,尚沒有絕對正確的解讀,但是這些心理學方法和心理諮詢流派,其有效性卻都得到了相應的科學檢驗驗證。
解決焦慮問題的方法解決焦慮問題,可以嘗試一下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認為,焦慮現象的產生,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客觀事實直接造成的,而是由我們看待事物的觀念造成的。也就是說,從事件到情緒和行為反應,並不是直接關係,而是經過了一個"認知"的中間變數。所以,要解決焦慮這樣的情緒問題,需要嘗試去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後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鬥爭,也就是認知重建過程。當認知重建完成,實用適應性強的觀念代替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那麼焦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也可以使用暴露脫敏療法,這也是認知行為療法中的重要技巧。首先,建立自己的焦慮等級的不同事件。比如如果你是社交焦慮,那麼,從與陌生人聊天到公眾演講,這有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影響,那麼從最輕最小的事情開始嘗試,逐步過度到焦慮水平更大的情景。這樣你會逐漸適應這樣的情景,並且同時打破你原來以為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觀念。
日本的森田療法也可以自己查詢相關知識瞭解一下。森田療法提倡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東方思想,更適合華人理解和使用。
最後,輕度的焦慮可以自己嘗試解決,如果長期且嚴重的焦慮問題,建議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幫助。
-
13 # 線上情感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普遍來說,整個社會也越來越浮躁了。現在是資訊時代,什麼某某人創辦了一個公司上市了,30歲實現財富自由;誰誰誰又被收購,套現多少個億;製造恐慌,是得一些人變得焦慮。還有就是一些人為了追逐所謂的車子、房子、票子等。一方面努力拼搏,一方面又覺得離夢想是那麼遙遠。想想一套房子就是幾百萬,不免內心有一絲絲的焦慮。
還有一些年輕人,馬上快要到而立了,但是想到自己什麼沒有,要錢沒錢,要女朋友也沒有…內心的傷感不免掠過心頭,能不焦慮嗎?想到父母已經年近半百了,還不能讓他們享受一下好日子,憂傷能沒有嗎?焦慮不存在嗎?不可能的。不過雖然焦慮,但是還是要過好每天的生活,努力賺錢,不斷地折騰,不斷地提升自己,總有一天能夠撐起家裡的一片天,守護著自己的家人。希望這一天不會來得太晚。
-
14 # 時間會咬人1234
現在的社會誘惑一天天的增加,而人們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心裡的慾望不免隨之而增長。致使現代人的索求,滿足不了己自心中的慾望,或者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心中的目標無法達到,讓自身陷入恐慌中而讓自己變的焦慮起來。這是,對自己的要求過高,而導致自己焦慮的原因之一。
還有的就是自身的想過多而導致的,有時候,自己想得太多了,而又不加以行動或計劃好的事又因拖拉.,無法完成。長時間的的發展下去,對自己來說是痛苦。也可能使自己變的焦慮起來,讓自己變得不自信,更甚者可能因此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有的人愛與身邊的人相互比,一旦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而想以改進來超過對方,這樣的想法正常的,但若是不懂得人無十全十美,只是一味的比較,遲早是會碰壁的,且容易讓自己的心胸豁達不起來,長而久之自身心裡難免產生了焦慮。
-
15 # 詩詞書院
焦慮,即著急和憂慮。這並非“一些現代人”的專利。這種意緒,不論古人今人都廣泛地存在,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情緒,只不過輕重有別。
《論語_衛靈公》雲:“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近期的事就必然會感到憂慮。人的焦慮多是源於此。
這是一種辨證關係,缺乏理想,對未來缺乏信心,便會缺乏安全感,對工作事業前途就會過度擔心。特別是遇到一些當下難解決的事,難觸透的情,就會產生浮躁情緒。這也是人之常情,大多數人在事過後,焦慮都會自行解除。
如果經常性地無端焦慮,常常害怕大禍臨頭,擔心患有嚴重疾病,以致出現坐臥不寧、惶惶不安等症狀。這種異常焦慮,則屬精神病的一種症狀,稱為焦慮性神經症。這種病的原因與遺傳、個性、受過不良事件刺激等都有關係,這屬醫學上的範圍,非吾可答。
-
16 # 科普心理學
我想從我個人的理解和科學的解讀兩方面進行回答。
首先,認識到焦慮現象的普遍性可以讓你覺得自己並不是孤單的個體。實際上,焦慮障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成年人中出現機率為17%。
讓我們看一下焦慮為什麼會產生,這對理解和解決焦慮是有好處的焦慮是一個很常見的情緒。為什麼會出現認知焦慮,這個問題是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現階段的行為方式是早期行為方式的翻版,現在生活中出現的焦慮在可能是早期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東西在控制著你,也就是說是潛意識在起作用。這可以解釋一些沒有明顯誘因事件的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
2.自我心理學流派認為,人會透過防禦機制將你不想意識到或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壓抑到潛意識中,這種防禦機制僅僅是壓抑,並沒有消除引起痛苦的影響,所以焦慮產生。
3.阿德勒的字型心理學流派認為,人是需要感受到自尊和他人賞識的。如果自尊受到削弱,或不被他人賞識,那麼焦慮就隨之而來。
4.客體關係理論強調生活中重要人物對自己的影響以及人際關係對自己的影響,如果人際關係發生問題,那麼會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
5.認知心理流派認為,焦慮的產生是因為一些生活中的誘發事件A,引起我們的某些觀念B,進而產生了結果C。如果觀念B是負面的,那麼隨之產生的結果C必然是負面的,可能是焦慮情緒。這就是知名的情緒ABC理論,即決定我們行為結果和情緒的,不是生活事件,而是你看待事務的方式和觀念。
最後,人的心理太過於複雜,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焦慮等問題的看待角度不同,從而提出來不同的理論假設對問題進行假設,並依據這些假設構建起了相應的心理學流派和諮詢方法。到目前而言,尚沒有絕對正確的解讀,但是這些心理學方法和心理諮詢流派,其有效性卻都得到了相應的科學檢驗驗證。
解決焦慮問題的方法解決焦慮問題,可以嘗試一下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認為,焦慮現象的產生,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客觀事實直接造成的,而是由我們看待事物的觀念造成的。也就是說,從事件到情緒和行為反應,並不是直接關係,而是經過了一個"認知"的中間變數。所以,要解決焦慮這樣的情緒問題,需要嘗試去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後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鬥爭,也就是認知重建過程。當認知重建完成,實用適應性強的觀念代替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那麼焦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也可以使用暴露脫敏療法,這也是認知行為療法中的重要技巧。首先,建立自己的焦慮等級的不同事件。比如如果你是社交焦慮,那麼,從與陌生人聊天到公眾演講,這有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影響,那麼從最輕最小的事情開始嘗試,逐步過度到焦慮水平更大的情景。這樣你會逐漸適應這樣的情景,並且同時打破你原來以為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觀念。
日本的森田療法也可以自己查詢相關知識瞭解一下。森田療法提倡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東方思想,更適合華人理解和使用。
最後,輕度的焦慮可以自己嘗試解決,如果長期且嚴重的焦慮問題,建議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幫助。
從我個人理解上,我覺得生活中很多的焦慮源於與他人對比。所謂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前大家普遍過窮苦日子的時候,社會整體焦慮很低。但是現在生活好了,反而各種焦慮氾濫起來了。為什麼?階級差距和人們對比的心理使然耳。那麼緩解焦慮,多向內求,少跟別人比較,焦慮水平就會減少了。
-
17 # 知我心理學
有的人覺得焦慮是現代人的“時代病”,但其實焦慮一直是人的天性,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來聽聽專家的解答。
回覆列表
我感覺現代人焦慮的原因主要是對物質的慾望和攀比。
現代社會物慾橫流,人們總是期待獲得更多的物質來滿足自己無盡的慾望,把自己逼得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偶爾抬起頭來,也是看看和周圍人之間的差距,每天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
要想擺脫焦慮,就要改變自己的心性,畢竟做人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求財,賺錢求財只不過是獲得幸福的一種手段。如果只有這些,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那麼把求財的心分一點求學問,透過多讀書可以獲得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就不會感到欲壑難平。
凡事盡力而為,但不要太注重結果,也是人們緩解焦慮的好方法。荀子曰:“君子敬其己者,不慕其在天者”。意思是君子重視自己努力的成果,不道羨慕別人天生的東西。不盲目的攀比也是平緩我們內心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