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家正能量
-
2 # 看破紅塵的書生
人性複雜嗎?一點都不復雜。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人性的本質就是自私。善與惡只是達到這個目的手段。人的一切行為都是以自私為前提的。所謂的慈善,也是自私的。只不過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私而已(道德優越感)。社會輿論把一個人的物質付出,稱為‘善’。但他也得到了一個精神上的回報(假如沒有這個精神優越感,他還會幹這事嗎?)。
社會輿論把一個人的物質索取,稱為‘惡’。難道他們的心裡不也想幹這事嗎?人的痛苦之處,就是活的太虛偽。要麼就大大方方做一個壞人。要麼就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好人。
-
3 # 玉見沈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只不過是所處的角度和位置不同,特別是自私的心理影響才會產生著各種的邪惡,所有的惡都是從私念和貪慾上出現的。在最早的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就已經告訴了我們,人性都是善良的,可能我們在社會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但是我一直是相信,只要自己真誠待人,做事本分,所有的善良一定會得到因果的回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參與別人的糾紛,不介入別人的貪慾,也就是最大的善,管好自己的嘴,便是善。
-
4 # 不老狂叟小蜜蜂
我覺得這個值得探討,與人為善是社會公認的品德。但不能太過無度,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辯明是非還是必要的。造惡當然不好!但當處在萬不得已忍無可忍的時候,偶爾為惡一次也情有可原,所謂盜亦有道就是這種意思吧?
-
5 # 修心人家
如果用幾句話概括的話,就是:所做所求為別人,為眾生,是奉獻,是善。所做所求為自己,為回報,是自私,是惡。
比如說:有一群強盜,經常下山去打家劫色,有位武人在得知情況以後,為了這一方的百姓能有個安穩的生活,召集一群高手,上山滅了強盜,他雖然是殺人兇手,但卻是為了大家,這就是善。
在比如,有一財主,平常並不行善,而本縣縣官缺席之時,為了讓眾人選拔他當上縣官,就隔三差五的開倉放糧,去迷惑百姓,以此得到百姓的支援,然後成功的當上了縣官,這是有目的善,如果只是為了求個名,只是偽善而己,但他是為了當縣官,這不是善,這只是惡人的手段。
-
6 # 旅遊達人老嶽
其實不管你做好事,還是做壞事,都是由內心出發的。都是你自己的慾望,不管怎麼說都是因為對自己有利才去做。哪怕什麼幫助他人,無私奉獻,你是在物質上奉獻了,但是你在精神上也有很大收穫,你做這些好事還不是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啊之類的麼?所以啊,個人覺得人真的是自私的,只是有時候自私了自己還不知道而已。
那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一直以來就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在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人一輩子積德行善但作過一次惡事,那該說他是善還是惡呢?有人一輩子窮兇極惡但屈指可數地行過一次善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評價他呢?古人亦有人性善惡之不同觀點,譬如孟子和荀子的人性善惡論。
又如老子說萬物生於有,而有生於無。人也是萬物之一。由虛無到有質有形有了善惡之分,其實善惡本同根同源只是人為將其命名罷了,老子說有名萬物之母,如同人們熟知的萬物的陰陽兩面,少了哪一面任何事物都得消亡重歸於虛無,所以人之初即是虛無狀態應無善無惡。農夫老嶽:2020.03.16.
-
7 # 蛩嗚齋主
我憎恨惡,但也不敬佩善,甚至於瞧不起崇善守道的人,這都是我的真話。我以為善固然是美德,可它慣惡養惡就不是美德了,準確地說美德還應該包括對惡的鬥爭精神,見義勇為的美要比忍讓惡行的德更讓我實際敬佩。善往往是弱而膽小的代稱,一個人若心靈上強到不把惡人放眼裡身體壯到一拳能把惡人打倒,那他還用假借善的名義忍讓謙讓惡人嗎?其實我們心裡全明白善和惡是一對死敵,可往往善和惡一交手就叫我們失望,其實它不是打不過惡,是太懂事理了,而這個事理又是道德綁架過的,自古道德倡導君子禮義讓人,你還手就證明你不配做君子了,不配做君子也就配不上善的美譽稱號了,而事實是那個惡對手被你慣出來了,養成了更大膽兒,知道善捱打不還手更敢變本加厲的作惡了。我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啊,但我堅持認為善其實是假說,惡倒是真為,善很大比重虛偽極小成份真誠,因為人性虛偽才會認同善好,就像畫家達利說的我是偽君子所以大家歌頌我。某種角度看,因為惡太真實了,連衣服都不穿地面對你,確實讓人很害怕也很憎恨。如果讓我用旁觀中立者的審美評判善與惡,這兩樣都不屑一顧,對人都沒有好的示範性。
-
8 # 韓愈1987
中國哲學家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人都在潛在性的作惡動機。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都是一樣的。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有人違背公序良俗,公共法律,就成為“現實”中的惡人,而絕大部分人因為遵紀守法,聽從各樣教導,以善的方式生活。
-
9 # 汪氏九型性格大資料
善與惡是相對的,一般人也很難區分善與惡。初心是完全利他,給對方心靈成長有幫助的行為,可以統稱為善;初心利己,哪怕在別人看來是冠冕堂皇的善舉,都還是惡。但是一般人很難看到別人的初心,所以往往善惡難分。
比如:看到別人撞南牆、走彎路、歇斯底里時,我們要不要去勸,要不要全力阻止他?常人看來這時去幫他就是善,不幫就是惡。其實往往搞反了,因為一個人真的要放下自己的偏見和執著,是很難被別人一句話而改變的,哪怕口頭上說好好好,內心還是堅持己見。所以真正的幫助是協助他儘快親自體驗,他經歷過了才會醒悟,才能徹底放下,心甘情願去改變。因此有時候看上去見死不救,實際上是最大的善。但一般人做不到,也理解不了。因為最終結果還沒有呈現,只有智者才有這個智慧、才能忍受別人誤解、才能給人尊重、才能無私利他、才能成人達己。
因此,我們不要輕易給人貼上惡的標籤,也許他才是我們真正的貴人。這種誤解雖然傷害不了他(因為他事先知道會有這個結果),但是會傷害我們自己!
-
10 # 吉子說
善於惡怎麼說嘛,
首先要看你是怎麼分辨善惡這一詞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世為人,總不能因為他人的處世為人和你的不同就變他是惡人嘛
-
11 # 一慢二看三透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老祖宗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是經過歷史的考驗流傳下來的真理!
善惡之分就應該涇渭分明。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沒有什麼可能、也許之類的東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會顯示出其教養與素質,無論他的外表經過了怎樣的偽裝,那些發自內心的東西,依然會掩飾不住的表現出來。
善良是做人的底線,是一種精神。雖然看不見摸不到,但是一個善良的人會讓人覺得溫暖,會讓人願意靠近。善良的人都是厚道人,他們不虛偽做事,不矯情做人。他們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做事不怕吃虧。他們從不指責別人,從不炫耀自己。他們懂得感恩,知恩圖報。他們樂於助人不求回報。他們的善是刻在骨子裡的,不用刻意卻處處為善。
而惡人則不同,他們自私貪婪,唯利是圖,沒有好處的事從不去做。他們與人共事只考慮自己的得失,不顧他人不顧大局。他們看不得別人的好,想方設法的讓別人吃虧。他們謊話連篇,口不擇言。他們損人利己,無情無義。可笑的是他們往往都會把自己包裝成善良的樣子,虛情假意,口蜜腹劍。有很多人一不留神就會被他們所迷惑,分辨不出善惡,吃虧上當。
有時候一個人並沒有做什麼大奸大惡之事,我們往往覺得可以原諒,以後會好,其實我對此是表示懷疑的。事實是我們在姑息養奸——小孩子偷竊,我們總是在原諒他,教育他,一直到這個小孩子長大後變成了大盜,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錯了,可是已經晚了……這種事情不勝列舉。
願這世上善心善念遍佈每個角落。
-
12 # 默默心聲默默說
怎麼看待人的善與惡?
個人觀點如下:
一個人的善與惡,無法僅從一個人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與憎惡,人會對每個所喜歡的人或物施於善意,對於憎惡的人卻難以做到!
這個就像小學的一篇課文,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課堂上,老師在講臺課桌上放了一個楊桃,讓所有人畫出看到的楊桃。課文中的“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但當老師讓所有同學坐到我的位置時,大家都看到了“我”所畫出的五角星。
這就像是一個人的善與惡,每個人的感知、體會不同,接收到的資訊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也不能只看到一方面,就去評判一個人的善與惡,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在這世上,有太多的愛恨難分,善惡難辨!當然,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13 # 暖風161737741
我覺得,看待一個人的善與惡就要看其言與行。言與行都非常重要,語言是靈魂的體現。語言是與人交往的第一步臺階。語言不美,直接折射心靈,直接反映一個人的素質與道德修養,一個人語言直接反映了心靈的深度與廣度,一個人的語言是一個最低的標準,因為語言的內容直接決定我們是否樂意與對方交往的第一個臺階。語言是最簡單的,也是最複雜的,因為一個字或詞用在不同的地點就會有不同的含義,文字需要精雕細琢,才方顯語言之魅力。但語言再美不去做也是枉然,評價一個人的善與惡語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要觀其行為。
有的人善於戴著面具生活,語言與行為都有一層保護膜,看似可以保護自己,但是觀察與分析別人就會產生誤差,就像眼前多了一層,看見什麼都會有所缺陷,其實不是別人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原因。就像心靈深處有個黑影,無論看見什麼都會有黑色。人內心的底色是非常不容易改變的。只有自己能夠意識到其錯誤與危害,才能夠改正。
有的人並不善於語言表達,但是心很正很善,這樣的人,也是非常好的。而且善與惡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是在不斷的變化中,當我們對別人進行觀察與判斷時,根據別人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與判斷。
-
14 # 倩影兒
我相信每個生命來到人世間都是最純真的天使,雖然呱呱墜地那一刻,是奔放的哭聲,但不能否定每個生命都是帶著愛來的,就那麼小小的一個生命,會帶給身邊的人微笑,會讓愛他(她)的人學會成長,會給予未來希望!
小生命會在愛的滋養中慢慢長大,他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然而此時他需要有人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因為他還是懵懂的,其實成長期間很重要,它鋪墊了以後人生中的善與惡,人間善惡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願生活中:多點耐心,就會多一點真心,多點包容,就會多一點愛;多點誠懇,就會多一點微笑; 如果你是善良的,那麼請深愛,因為有愛的滋生,惡就會慢慢被吞沒,善惡也來自於我們內心,願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擁抱著陽光去愛…
-
15 # 天文望遠鏡233
我認為人的善與惡是相對的。比如狼吃羊,人類保護羊的行為對羊來說就是善的,但狼吃不到食物餓死了,那麼對狼來說人類的行為就是惡。
-
16 # 妙觀察智664683
所謂的善與惡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下的產物。
有一種人沒有善惡,高低,貴賤,美醜之分,反而認為人人平等,他就是證悟實相的佛陀!
-
17 # itashu
善惡沒有絕對的分界線。是否是善,是否是惡,有時也不能只看眼前。
其實平時的善惡,都是很小的一些事,仔細看看,大家都能發現。
當你走在路上,無論手中垃圾再小,你隨意丟在地上,這便是惡,有人可能會反駁,這一點點垃圾,對於地面而言,微乎其微,但當很多人的想法都跟你一樣的時候呢?你們無意中在給環衛工人增加工作量,而不自知。這,便是惡。
而與上面相對的,但凡有垃圾,都放兜裡,有垃圾桶再扔垃圾桶裡,此時便是善。
我所舉例子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18 # 農村鄭二
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其實人類是動物進化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兩面性,即是佛即是魔。希望大家有一個美好的心態對待生活。
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
-
19 # 廖一寶寶
怎麼看待人的善與惡?這個就要看那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處的角度,還有他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我覺得每個人都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的,只是他對待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個人的時候,他表現出來態度,呃,而且在你看這個人的善與惡的時候,旁觀者作為什麼角度?有時候同樣一件事情,同樣一個人,但是不同的角度,看出來的東西,看出來的道理,看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呈現出來的最終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例如說善意的謊言,就是這個道理了。
-
20 # 甘蔗Verythin
人之初 性本善 人剛出生什麼也不會 他的善及惡以後天有很大的聯絡 要端正自己的心態 在逆境中也能克服一切 世上無難事 凡事都會過去的 如果過不了這個坎 造成的打擊 心理因素 會改變一個人的心態 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壞人 壞人也有其善良的一面 他做壞事背後可能存在著苦衷
回覆列表
本人秉持的是“性惡論”。人性是自私的,有句話這樣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小時候,我們按照父母和學校教我們的方法去辨別這個世界,漸漸地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這些能力教會我們辨別善與惡。但因為每個人建立的三觀不同,善與惡的界限與內容也不盡相同。人性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論題,人性的善與惡構建了世界的多樣性。
之前看到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萬惡淫為首,問跡不問心,問心天下無好人”,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陰暗的心理面,但是否將其付諸實踐,這是人性善與惡的對決。我不會去評判他人的是與非,對與錯,善與惡,我只要盡力不去做自己所認為不對的事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