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影人三哥
-
2 # 蒹葭湖畔的放牛娃
蝗蟲問題應該該重視,糧食乃國之根本,更何況我國還是農業大國。
縱觀歷史,每次蝗蟲災害發生損失都是非常慘重的。今年非洲乃至東歐亞洲蝗蟲數量達上千億隻,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導致糧食產量大大減少,極度威脅到人們的正常生活。
雖然蝗蟲沒有到達我國,但是我們國家也要高度重視,例如蝗蟲飛越路徑,數量以及繁殖速度,要早做防治蟲害的準備。
-
3 # 崔風朝
蝗蟲在過去年代裡也是天災,想當歷害。能使莊稼顆粒無收,漫天遍野都是遮雲蔽日,聖經了記載了,法老王被上帝懲罰降了蝗蟲災。啟示錄裡也預言了這個災。
-
4 # 長風破浪直掛雲帆
國家很重視,為了防止夏季非洲沙漠蝗入侵,國家已經大量生產滅蝗農藥了!各方面已經做好了防控措施!最近向巴鐵輸出大量的鴨子去消滅蝗蟲了!也是一種實驗。
-
5 # 非人非物非事
必須重視啊
雖然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應對措施,但是,蝗蟲來臨的時候還會造成災難
國外更嚴重,特別是不發達國家
-
6 # 愛拍宜昌
肯定應該重視,好多未知事物人類還不能全面掌控,但一定要有周全的防範意識。歷史蝗災不能重演。現在科學是進步了,但異類物種也越來越厲害了。
-
7 # 飛鴻一現
蝗災歷朝歷代都被重視,因為民以食為天,關係到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只要不控制,就會有大量的饑荒問題出現。
農業部一直是和蝗蟲辛苦博弈的狀況,才維持了蝗災的減少,即使如此,近年還是可以看到山東蝗蟲災害的新聞。
因為蝗蟲繁殖率高,移動速度快,一出現就如風過境,撲天蓋地,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就會引發大量連鎖反應。它們聚集以後,有寸草不生的啃食能力。它們形態變異很快,剛出生,獨居,溫和,害羞。但一旦聚集到60只以上,顏色就會變化,性格也會變化。變得特別暴躁,富攻擊性,食慾也大增,並開始成群行軍。相遇後,不斷合併,群體會越來越大。
所以青萍起於風末,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我們一定要防患於未然。
-
8 # 使用者分享生活
報 有蝗蟲入侵來犯 請令雞兵 鴨兵前往 準報 速調雞兵 鴨兵出征 予以殲滅 得令 曠起鏘起曠起鏘起曠起鏘起……
-
9 # 白樺雨2
蝗蟲是莊稼的“收割機”是萬頃良田的滅頂之災,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水,民以食為天,蝗蟲搶了你的飯碗,哪個國家,哪的百姓能不重視,只是怎樣治理滅蟲這是關鍵,但是巨大規模的蟲災幾乎又是一個棘手的攻堅課題,有待治蝗領域的專家破解。
-
10 # 田紅春
蝗蟲問題應該重視,牽涉到糧食問題,是人類生存的頭等大事。處理好了,不會出現糧食危機;處理不好,有可能會造成糧食危機問題的出現。
-
11 # 阿風CGP
必須重視,雖然目前科技發達,但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特別是氣候變暖引起的連鎖效應,很多沉寂億萬年的病毒蠢蠢欲動,很多動植物為適應環境不斷進化,已超越人類的原有認知,蝗蟲只是冰山一角。
-
12 # 漳縣賞石藝術
應該重視,像巴基斯坦這次蝗災,就相當嚴重,給巴基斯坦的農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如果不急時捕滅,會危及周邊國家。
-
13 # 團左右
蝗蟲隸屬於昆蟲綱、直翅目、蝗亞目、蝗總科。世界蝗蟲種類有12000種以上,對農、林、草業可造成危害的約300多種;我國已知1000種以上,有害的約60多種[1],在廣闊的農區、牧區及部分林區均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災是我國農牧業生產上的重要災害,也是世界性的嚴重蟲災。
1 生態治理
生態治理針對東亞飛蝗的不同蝗區(濱湖蝗區、沿海蝗區、河泛蝗區、內澇蝗區、草原蝗區)結構和功能的特點,提出相應的生態學控制技術,如農業結構調整、水位調控、天敵保護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是長期控制蝗災的有效途徑[2]。 "1.1 農業結構調整
提高複種指數,避免和減少撂荒現象。因地制宜,合理規化農、林、漁等產業。在灘地種植蘆葦、黃花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在蝗蟲重災區種蓮藕、養魚等。充分利用蝗區自然條件,大面積種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飛蝗厭食作物,並對農作物實行輪作、間作、套作,減少蝗蟲食料,抑制蝗蟲的發生[3]。
1.2 水位調控
低窪內澇及濱湖、河泛等型別蝗區的改造,首先應從興修水利入手,旱、澇、蝗綜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設計方面,要注意排灌兩方面的問題,要求大雨不成澇災,無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時,要抓緊時機,興建或恢復農田排灌設施,做好山、水、田、農、林、路的綜合治理[4]。
1.3 植樹造林
在蝗蟲發生基地大搞植樹造林,使其密整合蔭,綠化堤岸、道路,改變蝗區的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這樣既綠化了環境,又減少了蝗蟲時,植樹造林還有利於鳥類的棲息,提高蝗蟲天敵存量和控制蝗蟲種群。
1.4 提高蝗區植物多樣性和覆蓋度
蝗區植物的多樣性會延長蝗蟲尋找食物的時間,植物的高覆蓋度可減少蝗蟲產卵的場所,這些措施都會有效地減少蝗蟲的發生。同時,提高植被覆蓋度和植物多樣性還能提高一些蝗蟲天敵的數量。
1.5 加強牧區管理和草原建設
因地制宜地採取多種綜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態的生物多樣性,改變蝗蟲發生的適宜環境,改變生態小氣候,從而控制草原蝗蟲。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種可持續控制蝗災的新途徑,包括微生物農藥(如綠僵菌、微孢子蟲、痘病毒)、植物源農藥(如天然除蟲菊酯)、昆蟲資訊素(如蝗蟲聚集素)等[6]。
2.1 蝗蟲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
2.1.1 蝗蟲微孢子蟲 國內研究較早且較成功的蝗蟲致病微生物是蝗蟲微孢子蟲。蝗蟲微孢子蟲具有較廣的寄主範圍,已知蝗總科90多種蝗蟲均易感染。
運用蝗蟲微孢子蟲防治草原蝗蟲的成本可比化學殺蟲劑降低1/原蝗蟲種群中可長期流行和傳播[7]。此外,蝗蟲微孢子蟲還可與卡死克等特異性殺蟲劑協調應用或混配使用,實現了速效與長效、化防與生防協調治蝗的目的[8]。
2.1.2 蝗蟲致病真菌 在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蟲種群自然調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經過引進後可廣泛流行從而大量殺死害蟲種群[9]。常用的蝗蟲病原真菌包括絲孢類的白僵菌、黃綠綠僵菌、小團孢屬以及結合菌類的蝗噬蟲黴等[10],在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類孢子作為真菌殺蟲劑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
2.1.3 蝗蟲痘病毒 蝗蟲痘病毒於1966年在國外首次從黑血蝗體內分離得到,1981年黃傳賢等在國內新疆西伯利亞蝗體內首次發現蝗蟲痘病毒,並命名為西伯利亞蝗痘病毒。此後國內又相繼發現亞洲小車蝗痘病毒、義大利蝗痘病毒等5種蝗蟲痘病毒[11]。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蝗蟲痘病毒製劑也是控制蝗蟲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蝗蟲致病細菌 用蘇雲金桿菌亞種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優勢種蝗蟲的試驗結果表明Bt7可用於草地蝗蟲的治[12]。此外,自黃脊竹蝗體內分離得到的一種類產鹼假單孢菌[13]以及在棉蝗體內發現的蠟狀芽孢桿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1.5 蝗蟲致病線蟲 寄生蝗蟲的線蟲主要屬於鐵線蟲科和雨線蟲科[14]。另外,索科索屬線蟲寄生蝗蟲可使蝗蟲表現出行動遲鈍、腹部異常膨大、食量減少或不取食等病症。由於受索線蟲的侵染,北美洲東部蝗蟲的種群一直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下[15]。
2.2 蝗蟲天敵動物及其利用
對蝗蟲有抑制作用的天敵大約有8大類70餘種,包括菌類、線蟲、蟎類、昆蟲類、蜘蛛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16]。 其中昆蟲類、菌類、鳥類等已被作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研究利用。
2.2.1 天敵昆蟲 蝗蟲的天敵昆蟲在減少靜態蝗蟲群集和群集種群的增長速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蜂虻科、麗蠅科、皮金龜科、食蟲虻科、步甲科、擬步甲科、麻蠅科和緣腹細蜂科等天敵昆蟲在治蝗中具有較大的潛力[17]。
2.2.2 鳥類 許多鳥類如粉紅椋鳥(俗稱“鐵甲兵”)、灰椋鳥、喜鵲、灰喜鵲、百靈鳥、烏鴉、池鷺、小白鷺等都是捕食蝗蟲的能手。用鳥類滅蝗雖然不如化學治蝗效率高,但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且能有益於蝗災的可持續治理。
2.2.3 禽類 蝗蟲富含蛋白質,是雞、鴨等家禽及其它一些動物的好飼料。近年來,一些地方採用牧雞滅蝗,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2.4 寄生蟎 紅蝗蟎、三角真絨蟎、擬蛛赤蟎、格氏灰足跗線蟎等均可寄生在蝗蝻和成蟲體表。除此之外,格氏灰足跗線蟎非常喜食蝗卵,還有一些紅蟎類的其它種類寄生在不同蝗蟲的卵囊內[14]。
2.2.5它天敵動物 除以上這些外,蛙、蛇、蜥蜴、螞蟻、蜘蛛等都是可以很好保護利用的蝗蟲天敵。
3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蝗蟲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蟲大暴發時採取的主要應急方法,其滅蝗率高達90%以上。化學農藥治蝗具有經濟、簡便、快速、高效、效果較穩定等特點,特別是應用飛機噴灑農藥,速度快、效率高,對於大面積、高密度猖獗發生的蝗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來,山東省植保總站研究利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和GIS地理資訊系統進行東亞飛蝗的蝗情偵查、預測預報和包括飛機噴藥導航在內的綜合治理工作,成效顯著。
化學防治要注意輪換用藥,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施用有機氯(DDT、六六六等)殺蟲劑,有效地控制了蝗蟲發生,同時也使蝗蟲對其產生了抗(耐)藥性。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後,防治蝗蟲多用有機磷農藥,這類藥毒性強、殘效期短、副作用大、汙染環境、對人畜有害,還殺傷了大量天敵,破壞了生態平衡,同時,易使蝗蟲產生抗(耐)性,其後代難以防治。研製對害蟲毒性強、效率高,而對人畜無害的新型環保型農藥,是治蝗技術上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4 機械防治
在蝗蟲無害化治理技術中,以風動吸捕的方法創造了草原蝗蟲吸捕機,它依靠拖拉機揹負的風機機構產生負壓氣流,再利用蝗蟲的一些生物學特性,如蝗蟲遇到干擾後即迅速跳躍、飛翔的特性,再加上利用聲、像等技術,在行走中實現對草地蝗蟲的吸捕,獲得作業效率為 20~ 25 hm2/h、捕蝗率大於 80%、收捕純度大於 95%的技術指標,還可以將收集的蝗蟲進一步加工,製成風味食品、入藥或加工成動物飼料。該機防治效果與化學防治接近,但防治成本僅為化學防治的一半,且對其它有益昆蟲殺傷力小,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8]。
5 農業防治
在蝗蟲產卵後對土地進行深耕翻土,既可將蝗卵深埋於地下,使其無法孵化出土,也可進行淺耕翻土,將產於地表的蝗卵翻出,因暴露而不能孵化或被其它天敵捕食。在古代,我國還採用對種子進行特殊處理、適時播種等方式驅避蝗蟲[19]。
荒灘收草割柴外運也可同時將天敵帶出,對天敵的存量影響很大,因此,可實行9月上旬一次集中收草,並集中在上午10時至下午15時天敵活動旺盛時間突擊外運。此外,雨季窪地積水對蜘蛛、螞蟻等蝗蟲天敵損失也很大,應注意及時排水。
6 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治蝗方法,在古代多采用,現在已很少採用。
6.1 打封存鎖 蝗蟲為遷移性害蟲,可在農田邊打封存鎖進行統一聯防[16]。
6.2 人工捕殺 蟲口密度不大時,可組織人工撒網捕殺,變害為寶,飼餵禽類或製成動物性飼料[16]。
6.3 掘溝法 在大道上挖溝壘坎兒,驅趕蝗蟲到溝內殺死要用於治理蝗蝻[16]。
6.4 篝火誘殺 利用蝗蟲的趨光性來誘其投火,在無月光的夜晚採用效果更好[19]。
6.5 掘除蝗卵 根據蝗蟲的生物學習性,找到蝗蟲產卵之處,“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燒之”[19]。
6.6 色、聲驅蝗 色彩驅蝗,即借用衣物、旗幟的鮮豔色彩(甚至動感)來驅蝗;聲響驅蝗,主要利用銅器、火器發出的強烈聲波來恐嚇飛蝗[19]。
7 現代生物技術在蝗蟲治理中的應用
現代生物技術的興起也為蝗蟲治理開闢了新的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1 遺傳防治
隨著現代遺傳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國內外許多學者已經開始了將遺傳不育技術應用於防蝗治蝗的研究工作。利用先進的遺傳資訊科技改變雄性蝗蟲的遺傳基因,然後將其放回到蝗災發生區,與雌性蝗蟲交配,產生不育的後代,達到治理蝗蟲的目的[20]。
7.2 性資訊素防治
生物科學工作者透過對蝗蟲的生物學、生理學、資訊傳遞等特特性的研究,已經基本掌握了蝗蟲資訊傳遞媒介物質的化學特性及分子結構,現在已能人工合成蝗蟲性資訊素,透過人工合成的蝗蟲性資訊素吸引異性蝗蟲,然後再結合機械或農藥集中進行捕殺,以達到經濟、快速、高效的目的。這一技術正處於不斷地完善之中[20]。
8 治理蝗災的展望
治蝗工作任重而道遠,儘管近些年來我國治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完善,作者認為今後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
8.1 樹立科學的治蝗觀念和策略
隨著治工作的深入,很多蝗區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影響蝗災的很多因素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根據當前的蝗災形勢,採取綜合治理的措施,從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觀念出發,本著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和安全、有效、經濟、環保的原則,重新思考我們的治蝗策略。
8.2 大力提升治蝗技術
蝗災的綜合治理並不是將幾種防治措施簡單疊加,而是要利用蝗蟲不同種類、各個生長期的不同生物學特性,因地、因時制宜,合理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生態的方法,將各種防治措施交替、交叉、混合使用,將化學防治與生態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並逐漸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態防治的比例。同時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加快防蝗治蝗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高治蝗技術含量,把蝗蟲的綜合治理技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8.3 不斷完善蝗蟲監測技術
科學、及時、到位的監測是治理蝗災的基礎。在測報方法上,應積極發展和改善監測預警技術水平,將地理資訊系統(GIS)和遙感(RS)技術整合引入到防治決策整體系統中,使資訊能夠快速、準確地傳遞。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以下方面的研究:(1)深入開展遙感影象特徵與蝗蟲生境特徵關係的分析;(2)加強GIS技術在蝗蟲及其災害監測中應用的研究;(3)開展蝗災影象處理技術研究。
8.4 開展經濟治蝗,將蝗蟲治理和利用相結合
蝗蟲在造成危害的同時,其自身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具有食用、藥用、飼用等價值。所謂經濟治蝗工程就是把治蝗作為一項商品經濟活動,使參與治蝗者獲得經濟效益,將治理蝗災與蝗蟲資源開發相結合,必將取得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時,以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為出發點,政府支援,企業參與,民眾行動,合理利用這些生物資源,在節省國家治蝗資金,獲得較好治理效果的同時,還維護了蝗區的生態平衡,而且蝗區人民得到了經濟實惠,企業也受益,從而使蝗蟲的治理工作進入一個良性迴圈階段。
-
14 # 廣西農人賢哥
應該重視,蝗蟲會吃掉我們的樁稼,所有綠色會被一掃而空,所以對蝗蟲的到來我們要有防範,拿出一個可以制止蝗災的辦法。
-
15 # 二子包
應該特別重視,一定要未雨綢繆.今年國外發生的蝗蟲災害很厲害,我們要吸取他們的教訓。製作出一套專門機制來防範於未然,為以後打好基礎。
-
16 # 七十二蓮湖
這個問題肯定要重視的,從人類農業生產來看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產糧食的產量,導致糧食減產造成饑荒,從而引起社會動盪。
從自然環境來說,說明環境發生變化,導致生態環境出現了問題。
-
17 # 漢臺雪中火
應該重視,畢竟已經成災。自然界中食物鏈保持在一個比較和諧的狀態,生態環境才能得以保證和最佳化。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都會影響生物鏈,從而影響生態系統;而某些生物成災,肯定會破壞生物鏈和生態系統。所以,既要保護好野生動物,杜絕濫殺濫捕現象,又要防止物種的過度繁衍。對蝗蟲成災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並且儘量用生態的方式解決,減少對環境的二次破壞。
-
18 # 中國根世界人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這段時間中國人民處於抗疫期,我們隔壁兩個國家發生的蝗蟲災害,又讓我們莫名的緊張起來,其實我認為,這次蝗災對我國的影響,微乎其微。
首先我們要從引起蝗災的蝗蟲種類說起。此次巴鐵和印度的蝗災是由沙漠蝗蟲引起,這種蝗蟲跟我國常見的蝗蟲東亞飛蝗不同,它們是來自非洲地區的品種,因此,它們很多生活習性都和非洲地區的環境有關。比如,沙漠蝗能夠快速繁殖遷徙的最適溫度為40攝氏度左右,而在中國平均40攝氏度以上的地區很少,所以即使來到我國,環境也不利於蝗蟲的生存!
其次,我們要從它的遷徙路徑來考慮。從專家研究的相關資料看,春季沙漠蝗從印度開始遷 移,途經尼泊爾、緬甸,最後才有可能到達我國。其進入我國主要有兩個方向,分別是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但是這兩個位置有天然的屏障阻擋蝗蟲,西藏的喜馬拉雅山、雲南的崑崙山等高山,這裡高寒,不適於蝗蟲的生存,所以能從這裡越過的蝗蟲也是寥寥無幾!
即使少部分的蝗蟲最後進入了我國內,我國農業部門的各種防控措施早已做好,生物防治同化學防治相結合,這些蝗蟲發生大規模危害的機率就非常低了!
個人建議:不要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慌,我們目前的任務是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戰勝疫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一起努力,為祖國加油吧!
-
19 # 文旅品牌官
瘟疫是人類、動物界的天敵,而蝗蟲是糧食、食物界的天敵,必須要高度重視,蝗蟲不但讓糧食顆粒無收、也破壞大自然的平衡!
-
20 # 不放棄希望
當然應該重視,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不單單是某一個國家的問題!它的蔓延速度也是很快的,而且繁殖速度也是很驚人的。它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所以說它是一個大問題,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回覆列表
蝗蟲問題在咱們國家重視的程度應該比任何國家都重要,就在我們縣級市都有滅蝗蟲飛機場,蝗蟲對於農民朋友來說,有時候厲害到顆粒無收的程度,所有國家特別重視蝗蟲災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