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鑑水漁翁
-
2 # 夏夜流螢伴蟲鳴
”詩,往終極裡說,就是寄託自己情感的文體。
詩的兩個方面——內容美、形式美
詩是藝術,內容美和形式美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二者並無輕重之別。固然,內容決定一首詩成就如何,形式決定一篇文字是不是詩的範疇。
詩的內容美
一個人的經歷、學養、識見、襟懷透過情感的波動流露出來,就是詩的內容。經歷越豐富,學養越深厚,識見越超卓,襟懷越偉大,詩的成就也就越高。
詩的形式美
想要表達前面所說的內涵,需要有一個前提,作者要有足夠的「技巧」來支撐其情感的流露。「技巧」正是構築形式美的途徑。”
從以上摘錄的文章內容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詩詞的寫作只有確定了這些最重要的部分以後,再談詩詞的平仄才有了意義。當然,詩詞的格律就如同《道路交通安全法》,我們一定知道——既然想上高速路上參與公共交通,那就必須遵守《交通法》;換言之,既然我們要寫格律詩詞,那一定得按照詩詞格律裡的平仄譜來寫,這時候談詩詞的格律和平仄才有了意義。否則,我們在連繼承都做不到的情況下,還敢奢談什麼“改革和創新”?
由此可見,光拿平仄堆砌出一堆華麗的詞藻,是構築不成一座詩詞藝術建築物的。所以我們可以初步下一個結論,那就是:詩詞的意境、情緒和表達的思想,永遠是詩詞寫作的終極目的和靈魂——這就是詩詞寫作目的和手段兩者應該擺正的位置和相互關係。
-
3 # 駝城明月戲清風
一、分清平仄,漢語拼音中第三聲、第四聲均是仄聲,入聲字全部算仄聲;第一、二聲大部分是平聲、(少數入聲字除外,另外列表公佈,大家記錄熟用即可)。
二、平仄分佈規律是2、4、6、8、10等雙數位置上下聯相對應的字平仄要相反,(左右要相反,2、4;或者4、6位置左右同平聲,同仄聲,叫失替,不允許)。位處1、3、5等單數位置的字上下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不管他,上聯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字必須平聲。
三、上下聯相對應的字詞性要相同。
四、上聯最後3個字不能連續用仄聲,下聯最後3個字不能連續用平聲;不要無規則出現同一個字,不重複用,複詞除外,如:朦朦、縷縷等。
五、同義詞不能對同義詞,如中國不能對神州,這叫合掌,是毛病!
六、上下聯相對應的片語結構要相同,如聯合片語要對聯合片語,如:千家萬戶可對三教九流,驚天動地可對潑墨吟詩。
七、上下聯字數相等、聯意相關。
八、長聯中上聯倒數第二句結尾一字要平聲字,下聯倒數第二句結尾一字要用仄聲,由兩句以上組成的對聯均算長聯。
九、大家把這新八條收藏起來或抄到紙上反覆背誦丶熟記在心,大膽運用,方可一週之內學會自作楹聯!
-
4 # 楊寶剛
平仄是格律詩中嚴格要求的,有四種基本句式,幾句話也很難說清楚。咱們拿其中的一個格式做個說明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詩的第一句就決定了用哪一種格式,後面就要按著這種格式寫下去。有一種說法叫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在一句當中一三五是可平可仄的,但不許出現孤平,二四六是要遵守平仄的,無論在哪一句裡,最後不能出現三連同)。
如: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白日依山盡,是首句不入韻的格式,白字是古入聲,歸仄。
平仄是: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黃河入海流,根據一二句平仄相對的規則,而且韻腳應平聲(要一韻到底),第二句應是:
平平仄仄平。
規定第二三句的平仄要相粘,而且第三句的韻腳要仄聲。那麼,第三句的平仄就是:
平平平仄仄。(欲字用了仄聲,因為在這裡可平可仄)。
根據規則三四句的平仄又要相對,而且韻腳應該平聲,第四句的平仄就是:
仄仄仄平平。(這裡一是古入聲字,為仄聲)
不管在那個格式當中,第二四六字永遠是相對、相粘的。有時第六字也有出律的,但第二字要比第六字嚴格的多,(這裡二四六指的是七言,五言同理)。新韻的平仄也是這樣,只是不考慮入聲字,押韻以中華新韻規定的漢語拼音的韻母去押韻。
-
5 # 手機使用者李紅團
謝謝邀請。我認為,劉勰說的好:詩言志。言為心聲所出。好的詩歌內容遠比好的形式重要。當然如果有大氣的胸襟,再加嚴格的韻律,二者完美結合是詩完美的要求,可有時難兩全。前面幾位行家已說的很清楚了,我不想重複去討論。我本人認為:寫詩應以內容為重,不應該囿於嚴格的韻律。不然發展的空間不會太大。自唐以來,寫律詩的大家很少,也許與嚴格的韻律要求有關吧。
-
6 # 驥駿M
平仄有何難學?幾分鐘就可掌握。真正難的寫作實踐中能自然順暢地運用。不過,如不入歌這平仄韻律的運用就沒有實際意義。你不寫詩也就不懂詩。為什麼要人學格律平仄來寫詩呢?是否剽竊抄襲出了書卻賣不出去呢?
-
7 # 刷鍋老
謝邀!說到作詩經驗,我還沒有入門,所以沒什麼說的,一說就臉紅。要是說做飯,我可以煮熟。做飯要放米,要放水,要掌握火候(當然現在用電飯煲,就不考慮了)。米放多少,水放多少,火候大小,是要講究的,這樣煮出來的飯才鬆軟適度,不生不焦,味道才好。當然人人口味不同,有喜歡吃稀的,有喜歡吃乾的,有喜歡吃鍋巴的,所謂眾口難調,這是世間難事。但絕沒有人喜歡吃生的,也絕沒有人喜歡把開水當飯吃。
不是聽說杜甫、蘇東坡等大詩人的作品生前都不受待見嗎?可見詩也難寫,客也難尋。
-
8 # 避秦圃散人
一、我們的宇宙中無不存在著節奏與音律,日出日落、年復一年,這是大自然的節奏!我們每天說的話、吵的架!給小孩兒起的名、和親愛人說的親密的情話,這裡邊無不存在著節奏和平仄(即音律)。只是我們不注意、少體察,但您時刻在不自覺的運用著!
-
9 # 禾莽
就單句而言,平仄交織排列形成詩句的韻律。在律詩中,平仄相對,形成上下聯音韻的對仗。而平仄,是在詩句誦讀或吟唱時自然形成的。詩人對語言的韻律感有很自然的把握能力,這才能作詩。這種能力的形成,來自對語言的熟悉,來自對詩與韻文誦讀的自覺與不自覺的訓練。發自內心的情感,在形成詩句的過程中,自然地形成平仄交織、韻律優美的詩句。決不是先有一個要表達的意思,然後依照平仄的規律去搭配字與詞。總之,詩句是詩人表達的自然流露。詩句的韻律感,是詩人的必備涵養。不同的詩人,其詩句的韻律感是不一樣的。當然,並不排除,一首詩完成後,詩人冷靜下來,對個別字、詞、句進行代換與平仄的調整。
-
10 # 奉野
格律詩不難,難點是入聲字(查平水韻表即可)。主張嚴格遵守平水韻。這樣才能與千年傳統一脈相承。所謂創新不足取,不倫不類。
附小詩二首
觀海
風幻雲空色,濤鳴大海聲。
暫離塵世界,沙岸慕鷗輕。
山中晨景
青山多愜意,綠水自悠然。
古剎晨鐘澈,林間鳥語禪。
-
11 # 江漢之漢
只要愛好詩,平仄無難事。最簡單淺顯的一是按現代漢語拼音的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二是把握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指七言,五言為一三和二六)即一句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個字可以忽略平仄,而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必須該平則平該仄則仄。三是注意三平尾三仄尾,即一句詩的後三字不能三平或三仄。四要留意入聲字,入聲字皆為仄聲。五要注意出句和對句的平聲字詞要對應,即平對仄仄對平。這只是入門。……我相信,只要勤學懇鑽,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但在我們沒有完全把握的前提下發表習作,請勿怱怱標明“七絕”“七律”“五絕”“五律”的,免人笑話!
-
12 # 老張335536
按新華字典查得,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請看老夫緊隨時代脈博所寫,
排律,治肺炎。
有詩為證:
楚漢芸生然禍降,
川江冠病仍傷今。
窗隔路斷裙衩渡,
燕阻關封武警臨。
黛玉寫詩哀慧月,
桃花解語嘆聰心。
頻咳帶血花遺野,
喘滿隨痰口喪音。
半夏茯苓醫肺患,
黃芪敗醬草方行。
乾坤朗朗人花亮,
社稷清清日月明!
注:詩中草藥能治肺炎,林黛玉咳血,也是肺炎,甚至肺癰。
-
13 # 甩岀軌道的星
認為寫上四句或八句就是七律或七絕。
甚至前面先冠上七律
實際上弄明白很簡單,先定好苐一句
如五絕
記住要領不允許岀現三平或三仄,也要相粘,就是大白話倆字一組。
那好,開始定苐一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這兩句看到了沒有三仄尾和三平尾,兩個仄和兩個平相粘,就是連著,好第三句相錯,就是把後三個字錯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會這個後,自己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推敲
記住要領,最好別岀現兩仄加一平,或兩平夾一仄岀現,這叫失粘。最後一字為平這是鐵律必須為平
例,鋤禾日當午,這首,不是五絕是五古,也就是我們說的古風
例,清明時節雨紛紛,孤仄,下句給拗救回來了,人家是大家名人,誰敢說個不是?但我們能避就避吧。
從五字往前推兩個字就是七絕
七律和五律的前四句或後四句的格式就是五絕和七絕。
唯一注意,比如七律三四和五六稱為頷聯和頸聯,要用對聯形岀現。
-
14 # 夜郎知大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什麼玩意?但有這捨我其誰的霸氣足矣
-
15 # 高山流水沏清茶
詩,是簡約主義對生活片段的淬鍊、熔鑄和寫意。
在我看來,只要詞情達意、韻律齊整、朗朗上口、雅潔不俗就是好詩。至於格式,真心沒必要墨守陳規、泥古不化,被舊體詩的套路深深桎梏。
順便附自作打油詩一首,與諸君分享[微笑]
【泱泱大國範】
上下五千年,
廟堂高又堅。
詩只認李杜,
詞不出蘇辛,
書永臨王柳,
文難脫歐韓,
畫僅供壽石,
俠筆封古金。
聖殿城磚厚,
誰敢爆拆牆,
金科玉律梏,
守正創新難……
-
16 # 若愛就不會離開
現代漢語普通話分為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簡記為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陰平和陽平讀音的字就是平,上聲和去聲讀音的字就是仄,也就是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
-
17 # 真一先生
本人覺得光講究平仄不一定寫得出好詩,有些講究平仄的詩寫得簡直是狗屁不是,說味同嚼蠟都算是照顧他了!但有些不遵循平仄的詩感覺非常好,但還是覺得有不足的地方,可能就是不講平仄吧?總而言之,詩文的好壞,形式不是第一位的,內容(立意)才是;形式只是為內容服務的!推陳出新的表達或者氣韻更能發揮詩文的立意!
-
18 # 半墨附雅
象我農村一六十多老頭,沒學過拼音,喜歡吟詩作對,對於詞性一看就明白,只要詩詞對聯避免同音字即可,其它的用字典對照四聲平仄,一個字一字對照,呆板拘束,也太令人惱火,這叫吟詩嗎?填詩!我只知道填詞,每行詞的字數詞性韻腳有規律,其它的那不也是按平仄一個一個地填字?我想只要啷啷上口就行!
-
19 # 四毛九分九
沒必要這麼複雜,也沒必要再回到古韻,對於一個熟讀律詩的人,平仄是自然而然的事!一般作詩,出口成章者,平日必有推敲,靈光一現,佳句偶成!
我反對粵語論!好像只有粵語能合韻。中國古代沒拼音,採用的是兩個的切割方法,所以不管你講什麼方言,只要是同一種方言,他一定是合韻的!現在交通這麼發達,各地普通話都帶嚴重的口音,試想千年以前,李白也講粵語?東南西北同調?
-
20 # 紅塵遊客
古代漢語有四個聲調:
(一)平聲;(二)上聲;(三)去聲;(四)入聲。
現代漢語有許多方言(吳語、粵語、閩語、湘語、客家話等)都還儲存著這四聲。
但是,北方許多方言(包括北京話)和西南方言裡,入聲已經消失,平聲分為陰陽,成為新四聲,即(一)陰平;(二)陽平;(三)上聲;(四)去聲。
唐宋之後的詩詞是講究聲調的,在用韻時,平聲不和上去入聲押韻,上去聲也不和入聲押韻。律詩、絕句還要講究平仄。所謂“平”,指的是平聲(包括今之陰平、陽平),所謂“仄”,指的是上去入三聲。“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在詩詞的寫作上,讓這兩類聲調互相交錯,就能讓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這樣就造成詩詞的節奏美。平仄的規則非常重要,沒有平仄就沒有詩詞格律。
現在北方人和西南地區的人講平仄遇到很大的困難,就是因為不能辨別入聲字。在普通話裡,入聲字轉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西南話裡,入聲字一律轉入了陽平。
原始詩歌是無所謂格律的。
詩詞格律是長時期裡形成的,它們是同漢語的特點聯絡著的。格律詩詞的平仄、對仗等等,不是可有可無的。
用什麼體裁去寫作,完全是作者個人的自由,不會寫律詩、絕句,寫七個字一句的自由體詩,或隨便幾個字一行的現代詩也未嘗不可。
但既要標明律詩、絕句、詞牌就要嚴格按照格律平仄寫,才是正確的態度。
回覆列表
我許多詩都是醉了就寫,待清醒後再改一些不合平仄的字。但我覺得是先有古風后講平仄,如果為了平仄而破壞意境,我就不改,把這首詩當古風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