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人Rx
-
2 # 魯南散客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不顧大臣反對,親率三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攻晉。東晉王朝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定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任命謝安的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子謝玄為先鋒,率領有著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八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
前秦軍隊緊逼淝水佈陣,東晉的軍隊無法渡過。謝玄派使者給陽平公苻融下戰書,要求秦軍能夠主動後撤,騰出交戰的地方,讓晉軍渡過淝水,然後一決勝負。前秦的將領都反對答應晉軍的要求,然而苻堅卻同意晉軍的條件,準備等東晉軍隊渡河一半時,出動鐵甲騎兵奮起攻殺。謝石和謝玄得知秦軍答應撤退的訊息後,馬上整頓兵馬,指揮渡河。前秦的軍隊一撤軍便亂了陣腳,朱序又在陣後高聲呼喊:“秦軍敗了! ”秦軍信以為真,紛紛狂奔亂逃。謝玄率軍渡河之後,晉軍乘秦軍後退迅猛地發起攻擊,秦軍由於軍心渙散,在晉軍的攻擊下大敗而歸。謝玄乘勝追擊,直抵青岡。秦軍一路踐踏,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的追兵。淝水之戰,秦軍傷亡十之七八,苻堅倉皇逃至淮北。
晉軍在淝水之戰中大獲全勝,前秦苻堅兵敗,各路大軍相繼撤回北方。從此,前秦逐漸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北方暫時的統一局面也隨之解體。兩年後,苻緊被姚萇俘殺,前秦滅亡。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