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看經典之作

    這個目前的來看,沒有確定數量,曾經有報道說根據己探明的開採量,可以供應全球用量60年左右會枯竭,可是現在的石油開採大多數是以陸基為主,海洋的開採沒有大開發,石油是經過數萬年後在地層深處演變而來,是什麼樣物質轉變的,現在仍然有疑問,而且這些年不斷有國家宣佈發現大型的油田,石油開採是很多國家都願意事,作為高效能能源品對國家的發展帶來的作用是別的能源很難代替,石油黑色黃金之名。

  • 2 # 鯨飛九八

    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1.8萬億桶。按現有速度開採消耗,那麼世界石油還夠用40多年。

    不過這個資料是大概估計,不準確,另外隨著頁岩油的開採、新能源的開發,石油的消耗速度會慢下來。

    與其擔心這些不確定的事情,不如想想當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你的低碳生活能減少汙染排放,保護環境。

    比如,少開私家車,少用外賣(外賣包裝垃圾多),及時關燈關水,不用一次性塑膠袋或用可降解環保袋……

    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非常密切,因為目前能源的使用通常伴隨著汙染的產生,清潔能源很少。

    你可能會說電很清潔,但70%左右的電是來自煤炭燃燒發電。

    我們常常使用的塑膠製品也是來自石油化工,而且塑膠製品要幾百年才能從環境中消失。

  • 3 # 石鼓書法愛好者

    人類對開採石油也許是好事,石油在地裡面待久了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也許五千年也許一萬年可能就是核聚變,石油被開採後石油也會隨時間自然產生石油,或許人類對石油開採的擔心是多餘的,就像人體脂肪多了就會變三高給身體帶來傷害,地裡面有金礦,有鐵礦,有石礦,所以也少不了有核礦,只不過地球孕育一個核礦週期也許比較久,一萬年或者一億年,孕育到成熟或許就是爆炸!

  • 4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地球上的石油貯量到底有多少,之前很長一段時期都沒有準確的數值,因為人們對地球石油貯量的勘探技術,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

    比如, 上世紀30年代,人們普遍採用重力、地震折射波、沉積學等理論探測石油,最開始探明貯量很低,還不能形成全球總貯量的統計值。上世紀60年代,又採用板塊理論、地震勘探的疊加技術,使石油勘探水平大幅提升,到1987年全球原油探明儲量為930億噸。進入新世紀以後,人們又應用資訊科技,又在地殼小型斷塊、隱蔽性油藏方面的勘探取得突破,至2017年躍升至2700億噸,較上世紀80年代增長了3倍之多。不過近年來勘探的潛力已經挖掘得非常充分了,對全球石油貯量的修正速度也降了下來。目前世界上認可的地球石油資源探明貯量即為2700億噸。

    與此同時,隨著石油消耗產業的規模調整,特別是新能源的開發以及油頁岩的開採,對石油資源的消耗增長壓力逐漸緩和。以全球石油目前的探明貯量2700億噸計算,除去已經開採的1300億噸左右的原油,現在每年全球直接消耗石油的數量為33億噸,那麼在未來40年左右,全球石油資源將會被消耗怠盡。

    從世界範圍來看,石油資源的空間分佈是極其不平衡的。中東地區佔比最高,達到48%左右,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達、敘利亞等亞洲國家。其次為拉丁美洲,佔比達到19%左右,以委內瑞拉居多。排在第三的為北美洲,佔比為13%左右,以加拿大居多。剩下的20%左右,主要集中在俄羅斯、非洲和亞太等國家。其它區域的石油資源則相對較少。

    石油屬於傳統的化石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化工行業汙染物排放歷來數量多、強度大,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需要不斷地進行汙染控制及治理技術的創新,在減少汙染物排放的同時,提高原油產投比,提升能源製造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從能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出發,需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生物質能源,提高其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達到調整和最佳化能源結構的目的,這才是有效應對石油資源危機的根本出路。

  • 5 # 科普子期君

    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供人類使用多久?

    根據所有產油國報告的合併值計算並公佈的已探明儲量表明,按照目前的使用率,我們將在53年後用完所有的石油。

    但是53年的期限在下面幾個前提下才有意義

    一、在此期間內,我們不會在地球上發現更多石油 。

    二、我們將沒有改進技術來更高效率地使用石油。

    三、我們將繼續以相同的速度使用石油。

    四、我們知道已經探明的石油,但無法開採出來的不算在內。

    現實情況是,隨著石油變得越來越稀缺,價格將上漲,並且將使用替代能源,因此儲量將持續更長的時間。並且,我們不斷改進尋找和生產石油的技術,這也增加了儲量。除此之外我們也在提高汽油利用效率,這將降低石油的使用速度。

    因此,實際上石油的使用時間會超過53年,可能長達數百年甚至更多。

  • 6 # 科學黑洞

    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思想就是化石能源都不可再生,十幾年前就說石油還能有二三十年,到今天為止說石油還可以用三五十年,總之這個石油儲量貌似很緊張,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於化石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大,消耗量也越來越多,但石油儲量貌似越來越多。因此很多人都很懷疑這個事情,認為石油能源的緊缺是一場陰謀論,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探索到的石油儲量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之前幾十年的石油消耗量,因此總會給人這樣的錯覺,為什麼總說石油緊缺,但隨著消耗石油儲量卻越來越多,這就是原因之一。

    世界上石油總儲量預估在1800億噸左右,如果按照年耗油量在40億噸左右,那麼石油還夠人類使用40多年。但是隨著人類對是有個開採使用,我們也不斷的在發現更多的石油儲量,例如我國在1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8億噸。石油資源雖然被認為是不可再生資源,但關鍵問題是我們尚沒有把所有的石油資源全部都勘測出來,隨著使用隨著發現。

    目前關於石油的形成有兩個成因:第一是有機物形成石油,這個說法認為遠古時期的動植物死亡後被深埋地下,有機物被分解,經過特殊的環境溫度及壓力等形成石油和煤炭。這種化石能源的成因,認為石油和煤炭等都是不可再生資源,越用越好;第二個是無機物形成石油,這種說法認為地球內部存在的無機物碳和氫等,在特殊的環境下發生反應,形成化石能源,這種成因認為石油和煤炭等是可再生能源,隨著使用消耗,它們也在源源不斷的形成。

    實際上人類發展對於化石能源的依賴是一個不好的趨勢,尤其是石油煤炭的使用,產生的有害物質會危害地球的生態環境,現在的全球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就是因為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溫室氣體,同時由於發展樹林面積減小,光合作用減弱,消耗的二氧化碳自然就會減少。隨著發展能源結構也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對於清潔能源的使用越來越多,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尤其是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如果有一天真正的實現了,那麼就不需要依賴化石能源,因為使用核能的效率非常高。雖然現在一直都在宣揚著石油即將枯竭,但真實情況是發現的石油儲備越來越多,現在的石油再使用個幾十年都沒問題。當然誰也不知道幾十年後能源結構會變成什麼樣,是否還會發現更多的石油儲備。

    關於石油的“無機物生成論”是有驗證方法的,因為如果石油的形成跟生物體沒有關係,那麼在其它天體上如果條件滿足也是會產生形成石油的,那麼在太空探測的時候以太陽系內天體為例,發現火星或者月球內部儲存有石油,那麼石油很大可能就是無機物形成的,當然這樣的論證方法也不絕對。

    但無論如何石油在目前甚至未來的幾十年內都是我們依賴的能源,工業大發展脫離不開石油的使用。

  • 7 # 種植恆星

    我提供一個數據,你參考一下,2019年的6月份,英國BP石油公司釋出了一個報告,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大概在17297億桶左右,委內瑞拉的石油儲備量最多,達到了3030億桶,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的2970億桶,再之後是加拿大的1700億桶,伊朗1550億桶,伊拉克1450億桶,俄羅斯1050億桶。考慮到人類日消耗的石油量在1億桶左右,所以這17297億桶石油,還夠人類使用47年,但47年肯定不止,因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人類其實也沒搞清楚,隨著地質勘探的進行,全球石油的儲量肯定還會繼續增加,至於能增加到什麼程度就好說了,但以人類的消耗速度來看,即使全球石油的儲量增加一倍,也只能支撐人類使用100年。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塊油田開採到40%,它就會被放棄掉,因為越到後面開採的成本就越高,在自然壓力的情況下,最好開採的那部分只佔10%,剩下的就需要注水加壓等方式,因為後面的石油非常的粘稠,運輸,脫水,採集等等一系列技術難度太大,所以石油公司採集到40%的時候,就會轉向另一塊新的油田。

    美國的一些公司在很多年前,就開始轉向頁岩油,頁岩油屬於一種特殊的石油,開採的成本也相對高一些,但08年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飆升,開採頁岩油也變得有利可圖,但無論是頁岩油還是普通的石油,它們遲早有一天要被取代,因為隨著石油的總量越來越少,它們的價格將越來越貴,短則幾十年,長則100年,石油將慢慢淡出人類的視野……

  • 8 # 宇宙觀察

    小時候的節約教育裡有節約用水,節約糧食,但是沒有節約石油,在我的記憶裡,書上和電視上以及老師們都說石油再有幾十年就抽完了

    但人類沒有想到的是,隨著石油勘探技術的進步,新的超級大油田不斷被發現,“石油末日”也不斷向後推遲,如今地球上差不多有1.5萬億桶石油可供開採,按照如今每天一億桶的消耗速度來看,現有石油可供人類用到2060年到2070年左右,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期間人類還會發現新的大油田。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石油其實是永遠都用不完的,因為石油作為人類社會的剛需,其儲量的減少必將導致油價上升,油價上升又會導致和油相關的一系列產品和產業利潤減少,當石油減少導致油價上升越過“平衡線”後,資本就會義無反顧放棄石油。

    現在世界各國已經開始推進新能源了,未來電池取代石油是必然的,2050年可控核聚變技術取得突破後,電能將徹底取代石油的地位,從那以後石油在能源體系將不再具有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的必然。

    現有理論認為,石油是古代生物和微生物遺體在地下長時間演化而來的一種資源,本質上屬於可再生資源,只不過再生週期過長罷了,而氫元素核聚變只需要水就能產生能源,水資源在宇宙中又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每個高階文明肯定都經歷過核聚變時代。

    過去幾十年靠賣油賺的盆滿缽滿的國家不在少數,但隨著環保觀念和新能源技術的普及,石油國家的好日子不會持續太久。

    人類從煤炭主導的蒸汽時代過渡到石油為主的電氣時代,只是因為石油比煤炭更划算,而不是因為煤炭用完了,因此未來石油被取代也不可能是因為石油耗盡,只能是因為新能源比石油更划算。

  • 9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提供地球人類用多久?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們就知道全世界石油還可以供人類使用大約50年,當然今年已經是2020年,假如按八十年代那會計算的話,已經過去了40年,現在是有儲量狀況如何?人類還能用多久?假如沒有石油人類該怎麼辦?下文來做個簡單分析。

    全世界石油儲量到底還有多少?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總共有成員國12個,這是全世界建立最早影響最大的原料國和輸出組織,它的目的是“協調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與價格、確保石油市場的穩定”,當然OPEC的發展似乎有些變味,與一些成員國的理念起了衝突,因此卡達已經於2019年1月退出OPEC組織,厄瓜多也於2020年1月退出OPEC。

    2019年6月,英國英國石油公司BP釋出《2019年世界能源統計評審》報告,全球石油儲量17297億桶,與早先公佈資料相比變化不大,按當前全球需求測算可供開採50年。沙特由2017年的2662億桶調整至2018年底的2977億桶,但仍然比委內瑞拉的3030億桶略低,加拿大1680億桶第三,伊朗以1560億桶位居第四,伊拉克以1470億桶位居第五。

    OPEC成員國分佈

    各位應該很好奇,委內瑞拉位居第一,但國際上關於石油輸出總是沒多少委內瑞拉的聲音,其實這也難怪,因為委內瑞拉的石油屬於高含硫原油,含硫量高達5.5%,催化加工和二次加工問題比較大,而且環保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而北海布倫特原油含硫量為0.37%,屬於高品質原油,所以全球石油市場中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數!

    部分原油的API值和硫含量值情況。越靠上、越靠左,油品越差;越靠右、越靠下,油品越好。

    委內瑞拉的原油含硫量5.5%,煉油成本很高,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環保成本,因此委內瑞拉儘管石油儲量非常豐富,但其話語權比重並不高!

    當然回到石油還能用多少年的話題,其實就像核聚變,一直都是永永遠遠的50年,如果按當前消耗1億桶/年計算,大概47年左右吧,所以說50年也沒啥大毛病!

    石油到底用得完的還是用不完的?

    其實從八十年代起就開始忽悠的石油快用完了,忽悠了40每年還在說可以用50年,就像一個騙局,或者說提價的騙局,但事實上這跟石油的成因有關係,如果是生物有機質成因,那麼它真的會用完的,畢竟地質史上積累的碳是有限的,但如果是無機成因,那問題就不一樣了,儘管它也是有限,但在人類的角度上來看,是一定意義上的無限!

    有機成因

    我們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石油有機成因,而且它的證據也非常充分,石油餾分具有生物有機質普遍的旋光性,而無機質則不具有這種旋光性,但如果加熱至300攝氏度時候,無機成的環境則很容易超過300度,而全球溫度最高的油田也不過100度,這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另一個說法是近代和現代沉積物中都具備了構成石油的各種烴類化合物出現,也就是說即使在現代沉積物中,石油的產生仍然在繼續,只不過這個過程是在有些漫長,我們也不可能等到現代沉積物變成石油的那天!

    無機成因

    無機成因的說法來自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和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合作的無機成因理論,他們認為地球誕生時即有大量的碳氫化合物,在高壓的岩層中逐漸形成石油,並且隨著時間推移而富集,繼而形成油田!

    至於旋光性,兩位大佬認為這是被微生物汙染而已。

    不過現代石油成因仍然以有機成因為主流,因為無機成因無法解釋幾乎所有的油田都誕生於沉積岩中,而且也無法解釋在石油中廣泛分佈的生物標誌化合物,如馬蠟烷,植烷,甾烷,伽藿烷,萜類以及同位素偏輕等現象!

    因此作為吃瓜群眾,我們支援有機成因!

    石油用完了咋辦?

    要釐清這個問題,必須要知道石油是拿來幹嘛的,石油有兩大主要功能,其一是作為能源使用,其二則是作為化工原料(包括生活用途),當然還有一個輔助功能是潤滑油使用!

    作用能源的替代似乎並不難,因為電能可以在絕大部分場合代替它的能源用途,比如當前正在如火如荼開始的電動汽車,但在現代條件下,有一個位置在哪是是無法代替的,即航天事業,因為暫時無法用電來發射火箭,不過現代火箭燃料多樣化,比如流行的液氧煤油可以用液氧,液氫代替,鋼鐵俠馬斯克開發的甲烷液氧火箭等等,似乎也是有可能,只不過大家稍高些。

    還有一個是工業原料,包括我們日常的化纖以及塑膠製品,還有工業上多種複合材料等等,這個理論上可以用合成來方式太解決,但代價是相當大的,不過燃料油省下來作為化工,怎麼說都可以支撐很多年,算是解決了吧!

    最後一個是潤滑油,估計這個應該沒啥好代替了!

    當然以上只羅列了幾個關鍵的作用,比如汽車工業的合成橡膠(電纜絕緣也是),還有製藥行業的各種提取物,也有日常清潔用品與化妝品等等,其提煉後的殘渣瀝青也是交通道路建設的重要鋪路材料!

    所以,石油暫時還不可替代,只能用燃料油節省下來勉強支撐!

  • 10 # 盧哥壹號

    據外科研機構計算,人類開採石油最多不超過95年,煤炭最多開採不超過40年,早在幾十年前發達國家就已經不在自己國土開採礦產,就已經意識到危機了,不惜重金去其他發展中國家購買或者發動區域性戰爭掠奪有限的資源,用於儲備。有限的資源和無限的人類迴圈相比不值一提,地球資源形成需要多少億萬年,就被人類幾百年開採殆盡,簡直就是一種悲哀,對不起後代子孫呀……

  • 11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現代世界的命脈。世界各地的油井每年從地下抽取大約近億桶原油,各國消費了同樣多的石油。以這種速度,我們能在不耗盡供應的情況下繼續從地下抽取石油多久?

    自然,我們不能從一口井中開採整個地球的石油。無數油井遍佈地球表面:一些活躍,一些枯竭。每口油井都遵循生產曲線,產量在幾年內上升、穩定,然後下降到零。這就是所謂的哈伯特曲線,由殼牌石油公司地質學家馬丁·金·哈伯特於1956年提出。

    哈伯特還將他的曲線外推至全球石油產量。石油公司首先發現易於開採的大型油田,然後在大型油田衰落時轉移到更小、更深的油田。新技術也繼續使以前未開發的石油儲藏成為可行的儲備。總體曲線預測全球產量將上升、達到峰值,然後下降。 然而,在這種逐漸衰落開始之前,人類會到達一個被稱為峰值油。

    想象一個裝滿水的大瓶子,開始時毫不費力地一杯接一杯地倒下去,直到最後只能倒出一點。最終,你不得不嚴重傾斜來倒水。峰值油是最後一次裝滿的杯子。需求繼續增長,而地球上不可再生的石油儲量卻在減少。 個別國家已經達到石油峰值。美國產量在1971年達到頂峰,隨著全球石油產量在2005年趨於平穩,一些分析師表示,世界石油已經見底。

    2006年,劍橋能源研究協會預測地球上仍有3.74萬億桶石油,是石油峰值支持者估計的三倍。該協會預測,全球石油產量將在21世紀中葉達到峰值。 石油峰值後會發生什麼?最壞的石油危機預測包括天然氣價格飆升、全球化的結束、普遍的無政府狀態以及對以前受保護的鑽井無情開採。

    石油供應不可能永遠滿足全球石油需求,因此需要新的能源和使用方法。即使技術允許我們獲取地球上的每一滴石油,日益稀缺和不斷上漲的價格也需要在人類真正耗盡石油之前進行廣泛的變革。

  • 12 # 走進伊拉克

    世界上還有多少石油,這個問題早在石油工業存在的時候就一直在猜測。

    石油,像煤炭和天然氣一樣,是一種有限的資源,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正是這種礦物燃料的有限性引發了石油供應高峰的擔憂。然而,那些擔心石油峰值的人並沒有考慮到勘探和開採技術的不斷改進,以及開發利用這些有限資源的新方法。

    未來的供給取決於當前的投資

    然而,對這些改進的投資和新開採方法的應用取決於油價,而油價又取決於許多因素。儘管這聽起來可能有悖常理,但低油價往往會促使石油開採得到更大改善,因為企業努力提高鑽井效率,同時保持甚至降低成本。

    這是我們在2014-2016年油價危機期間看到的情況。在美國,這不僅僅是許多公司破產的時候,因為生產成本高的勘探和生產公司無法承受價格壓力。這也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因為那些仍在海上掙扎的人要用更少的錢來賺更多的錢。今天,許多行業觀察家認為,所謂的第二次頁岩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這種創新驅動推動的。

    正是這些在勘探和開採方面的改進,使人們很難確切地確定世界上還有多少原油。以2016年為例,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沃爾夫坎普盆地有高達200億桶未發現、技術上可開採的原油。兩年後,美國地質勘探局將這一估計值修正為463億桶。短短兩年時間,美國頁岩油行業採用的開採方法已經發生了足夠大的變化,使得2016年技術可採的石油量增加了一倍多。

    然而,價格也會阻礙石油勘探和開採技術的進步。總體而言,它們可以阻止勘探增長,這是當行業週期達到低點時發生的另一件事,我們最近在2014-2016年危機期間看到了這一點。

    準備金替代率

    每家石油公司都密切關注其準備金率。這是該公司透過勘探發現的新石油與其生產的石油之間的比率。如果公司想生存下去並長期保持盈利,它需要保持至少100%的準備金率。

    2015年,埃克森美孚、殼牌、英國石油、雪佛龍、道達爾、康菲和埃尼七大石油巨頭的準備金率僅降至75%。因此,能源諮詢公司在2016年警告稱,到2035年,全球可能面臨高達450萬桶/日的石油短缺。根據能源公司的資料,到目前為止,石油儲備的替代量處於20年來的最低點;石油公司正在用新的發現替代現有的六分之一的石油桶。

    還有另一個與儲備替代率有關的指標,它影響到全球石油儲備的估計。這就是儲備期限:一家石油公司可以從現有的儲備中繼續生產穩定數量的石油的期限。據路透社分析,2017年,埃克森美孚石油的儲備壽命從17年降至13年,殼牌石油的儲備壽命從12年降至10年。

    現在來看看硬資料。

    英國石油公司在其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報告中估計,截至2018年底,世界剩餘原油量為172.97萬億桶。這一數字高於去年同期的172.75萬億桶和2008年的149.38萬億桶。1998年,世界剩餘儲量為1412萬億桶。

    因此,隨著需求在過去20年中持續增長,產量也在持續增長,而反直覺的是,全球石油儲備也在持續增長。然而,在同一份統計報告中,英國石油表示,這些高儲量將使我們再維持50年:另一個石油公司用來衡量其業務可持續性的指標。

  • 13 # 唐易生涯諮詢

    有一個亞洲管理大師叫大田研一。

    他出生於1943年。

    他大學讀的是石油專業。

    當時的教科書告訴,人類的石油資源將在21世紀80年左右全部用完,於是他一想,自己40歲的時候,所學的專業卻因為地球沒有石油而失業。

    於是他去了麥肯錫做諮詢師。

    1、地球上有多少石油沒有人確定知道,只能根據現在的能力估算。

    2、沒有第一條,第二條能提供地球人類用多久,自然無法回覆。

  • 14 # 不稱職的灰太狼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圖發展是由到現在。石油是怎麼形成的,一直有很多爭論。之前一直說自由是動物的屍體形成的。但是最近的發現來說,好像對這個石油的形成又有新的看法。因為開採完畢廢棄很多年不用的油田。將來會有石油慢慢上漲。這重新整理了對石油形成的認知。還有很多人說。石油是地殼變動的潤滑劑。具體是怎麼形成的,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定論。

    說回我們的正題,地球的石油有多少還能供地球人多久使用?之前一直說,地球上的石油只夠人類50年使用的。但後期又開發出很多新的油田,新油田的儲量也是。一直重新整理我們的認知。加上海上的頁岩油。真正要用完石油用多少年?根本就是一個未知數。

    而且50年用完石油的說法可信度很低 ,背後的目的多半是為了控制石油價格, 說到底都是金錢。

  • 15 # 白刃行走

    很早以前就有所謂的石油枯竭論,或者是資源有限論。

    美國教授Hubbert在50年代提出的peak oil theory是所有關於石油枯竭的話題的起始,老人家通過歷史資料和統計算法成功預測了美國本土石油在70-80年代產量冒頂,之後進入產量下滑。推到全球老人家預測大概2000年全球石油產出到達頂峰,之後走上痛苦的下坡曲線,2050年以後成為長尾巴。1914年,美國礦務局預測,本國的石油儲量只能用10年;1926年,聯邦石油保護部門估計美國石油的供應量只能再維持7年;1939年,內政部說石油能用13年,12年後改口說還能再用13年;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卡特總統說,“下一個10年結束的時候,我們會把全世界所有探明的石油儲量用完。”

    其主要觀點如下:

    1)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2)人類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使用,用不了多久就會用完的;

    由於石油對現代工業的極端重要性,所以很多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石油還能用多少年?有人估計,如果現在地球上人不再勘探新的油田,且消費保持不變,那麼還能夠用50年(BP石油公司在2017年6月份釋出了《2017年世界能源統計報告》,2016年底全球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2707億噸,比上一年增長0.9%,儲採比為50.6年。)。實際上類似還有很多估計,大約是幾十年到幾百年的時間,但是實際上這種估計都是非常不靠譜的。

    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

    每年原油儲存量增長比每年的原油消費增長要多的多。

    而且每年的原油消費都是變化的,比方說,近五十年來,原油的消費已經翻了很多倍,如果50年前估計的話,可能早就用完了。

    比方說,1987年,全球原油已探明儲存量930億噸,全球原油產量為30.92億噸,由此推出當時開採年限為“僅為”30年左右。而實際上,2017年最新的資料顯示已探明的儲存量為2707噸,接近三倍。

    2017年,原油的日均消費接近1億桶,約為1300多噸。

    另一方面世界能源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新能源正在逐步被發現和替代。原油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是中短期內,原油的地位不容動搖。

    雖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原油的邊際採收成本正在提高,如頁岩氣;因為簡單的油已經被採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很多都是採收成本更高的。不過技術也是在進步的,技術進步將會緩解這種情況。但是究竟能不能跟上速度呢?還不好說,但是不用太擔心,能量是守恆的;

    能源是一門學問,要想真的弄懂,還有很多要學習的部分。就個人來說就不用擔心原油能不能用完了,反正這輩子是用不完的了。發展中的問題自然會在發展中得以解決。自有專家來解決這些事情。

    正如著名的沙烏地阿拉伯前石油部長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在談及能源轉型的未來時所預言,“石器時代的終結並非因為石材的耗盡,而石油時代也將在原油枯竭之前終結”。

  • 16 # 李興淼看市

    據說光沙特的原油儲量就可以用到2040後,並且目前的科技已經是研究出能夠替代電能源發動機了。不過原油目前的利益網還不允許其全面上市,資本在控制。所以不要擔心原油用了後沒有能源。

  • 17 # 象眼觀天下

    具體還要多少年,現在沒有定論,業內專家認為,大約再用200年問題不是太大。

    此前往往是根據已經探明的儲量除以每年的石油消耗量/開採量,從而得出石油還可以用多少年的結論。比如“全世界探明石油可採儲量1404億噸,按1999年產量水平還可開採41年”等。實際上每年都有新的探明儲量,每年的產量水平也不一樣。比如說這幾年石油勘探不斷有新的發現,石油探明儲量不斷增加,2012年平均探明油氣當量儲量可達2.5萬億桶(1桶≈0.14噸),根據這種趨勢,現在的石油再用200年應該問題不大。

    有一個問題必須明確,新發現的石油儲備往往都是在淺海大陸架、深層油井、地質條件複雜油井,開採成本很高。那些淺層油氣、容易開發的油區、開發成本比較低的油區目前都已經進入開採中後期了。具體到中國,中部和東部的容易開採的油區,比如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石油產量都在下降,未來開採的希望在海上(東海、南海、渤海)、新疆(深井、超深井)、西南(山區、高壓、高溫、高含硫化氫)。80年代幾百米深的井還有,3000米的井就可以被稱為深井,現在3000米深的井很少了,5000-7000米的井才是常態,石油開採成本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海上開發比較成熟的區域。

    所以只要油價合適,石油可以開採很多年的。我們的有生之年、我們兒孫的有生之年都不用擔心石油枯竭問題,你需要擔心的只是油價。

  • 18 # 理科生ZN

    太久了太久了。

    與其說石油,不如說說那些常用於生產燃油煤油的原料吧。

    1、煤炭。

    XP技術現在很少用了,就是在極端環境下讓碳鏈不斷加長至達到類似石油的程度。但是高汙染高消耗,就二戰時是熱門技術。

    2、石油。

    雖然 "黑色黃金"這個稱呼已經是歷史了,現在在美國,普通燃油都比礦泉水便宜。石油儲量豐富,但品質參差不齊,導致加工成本不一,海底的石油開採成本更高。

    3、頁岩氣頁岩油。

    儲量大到驚人,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礦藏,但因為深度較深,以及難以開採,只有少部分石油公司有開採技術。但這直接宣告"石油-黃金體系"的終結。

  • 19 # 公園天鵝灣

    有專家認為地球上的石油僅夠3、40年,有專家則認為可使用1、200年,也有最新資料明確指出還有70-80年。1998年6月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題為《即將來臨的石油危機——真正的危機》的文章認為,今後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應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全球石油產量可能開始持續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古埃及是最古老的文明,又有人說最初的文明是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到底哪個最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