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翬尚雲來

    我覺得我不會先說自己家孩子的。其實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都希望得到身邊人的認可。倆孩子爭執起來,根本上講是他們在當時情況下的價值觀起了衝突,肯定是誰有誰的道理,這時候不該盲目的去責備任何一個孩子。

    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是要做到面面俱到事無鉅細。每一個小小的細節有可能傷害到他們,會影響他們以後的生活。這種事情我深有體會。我的父母就是那種特別愛面子,希望別人說他們識大體顧大局,特別在意自己形象的人。我小時候,只要是跟別人發生衝突,他們從來沒有保護過我,都是指責我應該謙讓,不該跟對方起衝突。而這些指責所導致的後果就是,我在以後的日子裡,從來不敢跟別人發生衝突,有矛盾了我一定會讓著對方,因為我知道,我父母不會認可我,他們只會指責我,他們要做別人眼裡有素質有擔當識大體的家長。而長期的謙讓,已經讓我沒有了自己的個性,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被人欺負。這直接影響了我以後的工作和婚姻生活。

    所以,當我有孩子以後,我特別注意這方面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是一味的包庇縱容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在這個前提下去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有好處。

  • 2 # 愛養生的淘媽

    不會。我肯定先了解事情的原尾再決定怎樣教育孩子。我對我家孩子的教育從來就是,不能首先欺負別人,但有人欺負你你也不要怕,比你小的欺負你你就口頭教育他,比你大的欺負你你也別怕,他打你你就打回去,打不過也要招呼過去,不能一味忍讓,不幸打壞了他,媽媽再去他家賠禮道歉。

    兒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去接他放學,一坐到車上就很緊張的對我說:媽媽,今天老師有沒有打電話給你?我:沒有啊,怎麼啦?他:我今天不小心把某某同學的頭磕破了,都流血了。說的時候還能看到眼裡的緊張。這麼嚴重?為什麼?我一聽流血了也緊張了。他跟著說:今天早上去上學,我剛進到班裡,他就拿書朝我丟過來,我閃開了,走到書桌旁把書包放下,還沒坐下來他就從後面揪住了我的衣領,我用胳膊往後一捅,他就倒後面頭碰到桌角了,結果他用手一捂頭,我看到他的手上有血,嚇死了,趕緊拿了紙巾給他,接著去告訴老師,老師把我們叫到辦公室,給他處理了傷口,貼了創可貼,瞭解了事情的原尾就讓我回去上課了,下課的時候我看某某他爸爸去了老師辦公室,他也看到我了,還摸了我的頭對我說“你沒事吧”,看他爸爸來我以為老師也叫了你來。後來他爸還把他帶走了,不知道是不是很嚴重。我聽完,對孩子說,沒事,你不用怕,如果很嚴重老師早就告訴我了,沒說肯定沒事,我問問老師怎麼回事,你不用擔心。接著給老師打了電話,老師說的跟孩子說的基本一樣,另外一個孩子也沒事,只是老師怕有什麼看不到的問題就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一下,老師還安慰我讓我不用擔心,檢查出來也沒事,不通知我主要是孩子沒什麼大事,他家家長也不讓通知我。後來我還是買了個果籃去看了看那個孩子,確實也沒事,就是擦破了點皮。

    孩子有自己的是非觀,不能一遇到事就先教訓,這樣就扭曲了孩子對事物的認知,不知道哪對哪錯,所以,對孩子該肯定的事情要肯定,讓他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錯了的時候也要明確指出,不能縱容,讓孩子從小有判定是非曲直的能力,並能做出對應的反應。

  • 3 # 小小思維家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相處時,難免會發生爭執,這都是在所難免的,家長不同的態度對待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

    讓孩子自己解決孩子們的事情

    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家長不要干預孩子,如果兩個孩子的父母都參合進去,就會引發兩個家庭的矛盾,這樣也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孩子之間小吵小鬧,一會就好了,打完還是好朋友。但是如果家長參與進去,兩個孩子以後也不會接觸太多,並且這樣的做法也會導致孩子不會處理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不要忙著指責孩子,要開導孩子

    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時,寶媽不要急著指責孩子,我們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打架,知道因果關係以後再開導孩子,這樣也有利於讓孩子學會冷靜,並且也有利於讓孩子學會如何處理和朋友發生矛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時,我們不要著急的護短,也不要急著指責孩子,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真的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們家長再出面也不遲。

  • 4 #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當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有了爭執,如果是我,作為父母,我不會先責怪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就責怪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委屈,這對孩子不公平。

    關於這件事,我深有感觸。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過年待客,我姨家弟弟妹妹、姑家的哥哥姐姐們都來了,我們六七個小孩在一起玩,玩著玩著我們幾個起爭執了,我忘了具體是因為什麼事情,但只記得當時自己沒有做錯什麼。

    可是姨家的弟弟和妹妹大哭起來,大人們都過來了。我媽二話沒說就把我劈頭蓋臉的當著眾人面罵了一頓。

    當時心裡特別委屈,想著自己又沒錯,憑什麼只罵我一人,就和媽媽犟嘴了,結果媽媽直接給了我兩個耳光,我更加委屈了,於是一個人離開家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媽媽騎腳踏車找到了我,又是兩個耳光,擰著耳朵把我帶回家。

    這件事雖然過了近三十年了,可我依然清晰的記得。

    其實現在想想,可能媽媽當時那樣做只是因為我們是主人,其他孩子是客人,礙於情面,媽媽只能把錯都怪到我頭上。

    但媽媽絕對沒想到這件事給我造成的心裡傷害。

    現在我也有了孩子,自己童年受過的委屈,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再受。

    當我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有了爭執,我不會礙於情面,偏著誰,向著誰,我會問清楚事實真相,讓錯誤的一方給另一方道歉。

    我既不會有“護犢子”心理,也不會只責怪自己的孩子。

    孩子成長過程中,和其他同伴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我們可以把孩子之間的衝突當做一個培養孩子處事、應變能力的機會,先不要插手,讓孩子試著自己去解決。

  • 5 # 於爸的育兒經

    當自己家孩子和別人有了爭執,作為父母會首先責怪自己的小孩嗎?

    先從我還是孩子的角度來回應: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通常會這樣子做,會首先責怪我。為什麼要和別人去爭執呢?你不去惹他,他怎麼會惹你呢?當時我肯定會認為,爸爸媽媽很不講道理,再沒有聽我解釋的情況下,就粗魯的責怪我,沒有問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所以我會很生氣。但同時我會在想,以後如果再和別人起爭執,就儘量不會告訴爸爸媽媽。因為告訴他們,也不和別人起爭執,他們也會責怪我。而是選擇我自己來處理這個問題,即使是會吃虧。

    但我現在會認為,爸爸媽媽他們在那個年代,物質貧乏的年代,他們在用他們自己所習得的方式,儘自己的努力來適應當時的環境。他們是用責備自己孩子來保護當時弱小的我。

    現在我作為一個父母的角色:

    當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起爭執的時候,第一:接納情緒。我會給孩子確認說你現在的感覺是什麼?如果如果孩子一直在哭,我會先說:“看起來你很難過,對嗎?”如果孩子說:“是的。”看起來你很難過,是發生了什麼嗎?如果孩子一直在哭,我就在我就會在邊上先等她平靜下來。而不會一直接上去,就問發生了什麼。

    第二:積極傾聽,不做判官。當孩子平靜下來後再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我會問他關於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看待的?

    第三:一起討論解決方案。比如下一次和別人起爭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或者怎麼樣可以保護好自己?如果起爭執衝突(尤其是有肢體衝突)是對方的責任,我們怎麼樣表達讓別人道歉?如果是自己的責任,怎麼樣和別人表達歉意?這裡我們有必要注意一下,就是不分對錯,好壞。我們是關注於解決方案!以及讓孩子主動思考,讓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三點,需要按順序來,先認可情緒,再認真傾聽,最後才是解決方案。

  • 6 # 三土媽媽

    當自家娃跟別人起衝突,父母第一反應就是責怪自己孩子,這就是父母的一種非常奇怪的面子觀念在作祟,一來他們認為自家娃可以隨便責怪,你總不能責怪別人的孩子吧,二來他們是做給別人的父母看,你看我都責備自己孩子了,你總不能再說什麼了吧!可是他們忽略了這麼做會讓自己孩子陷入混亂,並且產生自卑感。

    我的童年就有類似的經歷,當我和親戚家小孩發生衝突時,我的父母從來不問對錯就說我不對,然後讓我道歉,還說我不懂得讓人[捂臉]。時間長了後親戚小孩也自然而然認為發生衝突那就是我的錯,所以動不動就威脅要告狀,而我也特別不願意跟親戚小孩玩,即使和他們玩我也小心翼翼生怕他們又生氣了要去告狀[流淚],我勢必少不了要挨一頓。記得一次跟親戚小孩一起玩,過程中我已經小心翼翼的“呵護”他們了,然而突然一個堂妹流鼻血了,我當時真的是嚇慘了,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的心路歷程,我趕緊找紙找水給她洗,希望止住血不要被大人發現,然後拿糖給她吃,希望她能快速止住哭聲,然並卵,還是被大人發現了,我又捱了一頓罵,我還記得他們就罵我,說她流鼻血就是我拿糖給她吃造成的[捂臉]可是天知道,她不流鼻血、不哭,我兜裡那幾顆珍藏了好久的糖我哪裡捨得給出去啊!反正這些事情累積起來,對我的是非觀形成還是有很大負面影響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做了某件事到底是對還是錯都很混亂,其實同時也給了別的孩子錯誤的導向。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為了少捱罵,小心翼翼去討好他們,他們一說要告狀我就嚇得不行,我都覺得自己那時候挺可憐的[泣不成聲]。

    現在我自己也有了孩子,這樣的經歷時刻提醒我不能同樣地對待自己孩子。所以當我女兒和別人發生衝突時,我一定會溫和的詢問她緣由,如果確實是她錯了,我會要求她道歉,如果是別人傷害了她,那我會帶著她堅定的要求對方道歉。雖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很正常,但是任何時候我都要求自己儘量公正,孩子自己能化解的衝突我儘量不參與,孩子不能化解的小問題我試著引導他們自己化解,孩子完全沒辦法處理的衝突,我會秉持公正的原則,徹底瞭解前因後果後再分對錯處理,這樣不偏不倚對方父母也會心服口服,孩子不僅能從中學會如何處理糾紛,也能幫他們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 7 # 愛生活的阿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相處時,難免會發生爭執,這都是在所難免的,家長不同的態度對待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

    前幾天麗麗的兒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玩的過程中,不小心兩個人因為滑滑梯而吵起來。就是誰先玩誰後玩而吵起來的,兩個小朋友都想先玩,兩個人就在爭吵,本來麗麗是沒打算管的,想著讓孩子們之間自己解決問題,誰知道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媽媽看兩個小朋友爭吵,趕緊上前護著自己的孩子,說麗麗家的孩子,你稍大一點你都不能讓別的小朋友玩嗎?你怎麼這麼不懂事,還和別的小朋友搶滑滑梯。

    當時一說,另外的小朋友就覺得媽媽幫自己,自己有底氣了,就開始推搡麗麗家的孩子,麗麗看到這情形就不願意了,本來就是很小的一件事,明明孩子自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非要大人參合一腳。瞬間就把矛盾升級到兩個大人之間的矛盾了,也會把事情愈演愈烈。

    所以,當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有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

    讓孩子自己解決孩子們的事情

    孩子與孩子之間相處的過程中,肯定少不了磕磕絆絆,也會打打鬧鬧,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家長不要干預孩子,要不本身兩個孩子說說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兩個孩子的父母都參合進去,就會引發兩個家庭的矛盾,這樣也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孩子之間小吵小鬧,一會就好了,打完還是好朋友。但是如果家長參與進去,兩個孩子以後也不會接觸太多,並且這樣的做法也會導致孩子不會處理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不要忙著指責孩子,要開導孩子

    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時,寶媽不要急著指責孩子,我們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打架,知道因果關係以後再開導孩子,這樣也有利於讓孩子學會冷靜,並且也有利於讓孩子學會如何處理和朋友發生矛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時,我們不要著急的護短,也不要急著指責孩子,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真的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們家長再出面也不遲。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能夠被我們的處理方式所影響,這樣也有利於孩子性格養成,並且也會讓孩子學會如何更好的處理這種問題。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8 # 大寶小寶育兒

    當自己家孩子和別人有了爭執,作為父母你會首先責怪自己孩子嗎?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觀點可以參考一下:

    1.首先,我覺得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去批評和責怪孩子,要給予孩子充足的尊嚴和安全感。讓孩子充分的信任父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的父母當著面責怪你,你會怎麼想呢。所以,首先,讓孩子們自己處理,實在處理不了,大人再出面, 要委婉地說大家都是孩子或者其他安慰的話語之類的。

    2.引導寶寶不要傷害別人並且保護好自己一句話說的好,一個巴掌拍不響。既然有摩擦肯定是因為兩個人的觀點或行為發生了碰撞。例如A是一個比較通情達理的人,當他的寶寶受到欺負回來和他告狀時。他會很冷靜的告訴他的寶寶,不要傷害別人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只有在理,才可以名正言順的接受別人的道歉。由此可見,當自己寶寶與其他寶寶發生爭執,一定要讓自己的寶寶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3.教會孩子和人相處的方式為什麼有些人家的孩子和別人處得很好,而有些人家的孩子卻只適合一個人玩。歸根結底還是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作為父母的,分析如何去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如何改正自己的一些行為。無形之中孩子學會了很多與人相處的方式。由此可見,教會寶寶與人相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4.幫助孩子一起探索解決方案,因為孩子還小,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時候父母需要就發生的事件的前因後果,分析事情的利與弊,分析怎麼處理的完美結果。

  • 9 # 譚兮兮

    我以前會,但是現在不會了。因為我覺得孩子大了會要面子,如果在我們沒有了解事情的前後原因而隨意的去責怪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傷了面子,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怯

  • 10 # 大貓小貓呀

    當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有了爭執,要不要先責備自己的孩子?

    我的答案是不要,我不會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公平地對待孩子,更不希望透過這個錯誤的處理方法傷害到孩子的感受。

    歷史應不應該重演?

    相信這裡很多為人父母的,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遭遇 - 和小夥伴打架了,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給你兩巴掌;和親戚家的孩子爭玩具了,父母一上來先罵你不懂謙讓等等。

    上一輩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往往喜歡一上來就教訓自己家的孩子,並且問都不問事情的是非對錯。

    身為孩子的我們當時也有過委屈和困惑:我沒做錯為什麼要捱罵?家不是保護自己人的嗎,你為什麼要為了別人來打我?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了?歸根結底是由於父母的虛榮心和控制慾 - 在別人面前彰顯自己家教嚴格的虛榮和顯示孩子像私有財產一樣完全都在家長的管控之下的控制慾。

    這樣的“小”事能有什麼影響?

    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童年中一件快樂的小事即使記憶都模糊了,也能給你帶來微笑。同樣,童年中那些恐懼、憤怒和痛苦的記憶,即使你成年了回想起來也會讓你痛苦

    心理學上一個說法,“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讓我們刻骨銘心的,往往是痛苦的記憶;讓我們忘乎所以的,才是轉瞬即逝的快樂回憶。

    當孩子被隨意指責時,孩子是痛苦的,他會對你是否愛他產生懷疑。久而久之,因為害怕被再次指責,他可能會無原則地“謙讓”其他的孩子,從而發展成一種過分謹慎甚至軟弱的性格。兒時的不愉快記憶,也會深深植入他的記憶力,每當他失意的時候這段記憶就會被勾起繼續影響他的情緒。

    而部分性格倔強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指責而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錯了,只會因為被無故指責而更加的叛逆。

    我們遇到了,應該怎麼處理?

    孩子們價值觀還沒樹立,控制力弱,扎堆一起玩發生了摩擦很正常。父母能做的是:

    轉移注意力,疏導情緒

    當孩子們爭吵要同一樣東西的時候,可以想辦法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方法可以但也並不侷限於另一個玩具、另一個新奇的點子。

    我見過一個爸爸,遊樂場兩個孩子搶一個鞦韆,都要先上去玩。這個時候其中一個孩子的爸爸說:“你看我,爸爸會一個更好玩的!” 然後把孩子舉高高搖一搖轉個圈,嘴裡說:“我們來開飛機囉~”。小孩立刻破涕為笑。

    講道理,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現在已經冷靜下來了,那麼父母可以開始打聽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孩子們講講道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重新建立友誼。

    這個時候可以請對方的家長一起來幫忙勸說,三個臭皮匠頂得上一個諸葛亮,大家集思廣益。

    不要為了怕自己孩子受傷,簡單粗暴地帶著孩子離開,要教會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樣尋求解決的辦法。

    最後,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公平地用心善待你的孩子,他們不是你的延續,他們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機緣巧合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

  • 11 # 大腳寶貝

    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鬧矛盾,第一時間應該是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不是找責任。

    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弄清楚發生什麼事情,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自己的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的愛人或者上司不分青紅皂白地見你就一頓批評,你會不會一臉懵逼呢?

    我們的孩子也一樣,在感覺自己受委屈的時候,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責備。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遲早要學會長大,學會解決人際糾紛。

    孩子之間的爭執,在我們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事,但在孩子看來,可能是他那個時間段如天一樣大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切記說出類似這樣的話——“這點事,有什麼值得爭的。”等等

    我們可以先跟孩子梳理跟同學發生爭執的原因,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錯在先,我們要教會孩子道歉。道歉不是低人一等,而是要孩子學會“吃一塹長一智”,杜絕以後同樣的事情重複發生。如果是別人的孩子錯在先,我們也可以教會孩子“宰相肚裡能撐船”,“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果孩子還是氣不過,可以詢問孩子他的處理辦法。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多用問句猜測揣摩孩子的真正想法,不要輕易替孩子做決定,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可以多聽聽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有時候孩子的點子要比我們大人的高明得多。

    但,記住,要教會孩子:無論任何時候,都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告訴孩子,我們不能去傷害別人,但一定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

  • 12 # 西柚媽媽

    不會,我會蹲下來,拉著他們的手,看著他們眼睛讓他們分別描述發生什麼事,然後再判斷。如果對方錯和對方商量改,同時希望自己小孩可以原諒,不原諒也不強迫,但是原諒會告訴他我很驕傲。如果是我們的錯,分析為什麼錯了然後道歉,希望對方可以原諒。如果其實都沒有錯,那就轉移注意力。

    當然,如果不是到了非要我們干預時候我樂意當吃瓜群眾看他們自己爭,回頭再找孩子覆盤。

  • 13 # 香姐li

    當自己家孩子和別起了爭執,作為父母你會首先責備自己的孩子嗎?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當然不會,為什麼不會呢?因為首先你都不知道事情的緣由,為什麼要先責備自己家的孩子?肯定要先了解情況發生了什麼事情不能冤枉了別人,也更不能冤枉自己的孩子,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起的爭執都要同等對待,先了解情況,不要因為是自己的孩子不管對錯就先罵。這樣孩子會不自信,膽子會變小,以後就算是對的事情都不敢跟別人爭執,長期這樣子,以後膽子就會變小性格會變得懦弱,就會被別人欺負你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子嗎?有句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們不先去欺負別人,但也不能讓別人欺負了。孩子是要鼓勵不是用來責備,當然有錯我們回家教育,也不用想讓對方原諒然後故意當著別人的面前打罵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 14 # 小王說旅遊

    在學校孩子跟別人發生爭執是很正常的現象,從孩子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就說明孩子已經進入社會參與人際交往了,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比如在學校跟別人起爭執,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首先責怪自己的孩子,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出現這種事情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也要正確引導孩子出現爭執後應該如何妥善解決問題。

    金星我們都不陌生吧,我們都知道金星是個變性人。由於性格直爽,直言直語的性格被我們所熟知。曾經金星就在節目中坦言自己孩子跟同學起爭執,因為別人嘲笑金星的孩子說:“你的媽媽是男人變得”。沒想到孩子的回擊讓金星十分感動。金星8歲的兒子是這個迴應的:“這跟你們有關係嗎?就算這樣,她也是我的好媽媽”。他的回答也顯示出金星良好的家教。

    孩子在生活中避免不了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或者是被別人嘲笑,排斥等,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因為有些性格偏激的孩子直接會暴力回擊,甚至大打出手。

    那麼我們遇到自己家孩子跟別人有爭議,我們不僅不應該責怪自己孩子,反而我們要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是自己的錯也沒必要懲罰,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告訴他下不為例。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們堅強的保護傘,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發生爭執沒有誰對誰錯,本來起爭執的孩子心理就很委屈,我們再劈頭蓋臉一頓數落,會讓孩子極大地缺失安全感,讓他們不再相信父母可以保護他們,然而造成他們今後更為過激的行為。

    所以,遇到自己孩子跟別人起爭執,要控制自己情緒,合理地去解決事情,並且在事後要正確引導孩子朝著正能量的路子去成長!

  • 15 # 如心更如意

    不會責怪自己家孩的,因我家孩從小到大真不是惹事的孩,且非常謙讓,這點我深知。孩3歲時我們就做生意,難免同排店鋪同年齡段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耍(優其沒上小學前的假期),換過兩次鋪面,真的沒有誰家孩因受欺負找到我們,且有許多女生父母親還特意信任我孩,交待一定多與我孩(小時候孩外貌一般的,可能還是性情好)多相處。但武斷過會一定也必要探明爭執的原因,無傷大雅的以和為貴,即使自己孩有理退一步也海闊天空,你給孩做好示範就好。熊孩子年年有,尤其現如今。但熊家長真的不要有多了,孩子路才啟蒙身教勝於言傳!共勉之!

  • 16 # 農村金潭的幸福生活

    我會先問清楚原因和情況,然後再考慮如何處理,不能縱容孩子,可我也不會冤枉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錯了我會及時糾正他的錯誤,如果是別人的孩子錯了我會和他的家長溝通,讓兩個孩子握手言和,這樣在兩個孩子的心裡都不會留下陰影

  • 17 # 丸子媽媽說育兒

    首先我會安撫她的情緒,等她冷靜了!再問他們兩,事情的起因和過程!到底為了什麼鬧矛盾!不會直接上來就批評的!不能冤枉了孩子,也不能縱容了孩子!有錯我們就要道歉!心平氣和的溝通!

  • 18 # lucky威

    這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自家的孩子,不在理的話就應該加以指責和糾正,如果別人的孩子不在理的話,就應該讓他的父母管教。前提是不能使用暴力手段。

  • 19 # 愛生活的麥子

    首先要看過錯方是誰家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先安扶孩子,在孩子被欺負時,內心肯定會有委屈。這時候家長要去關心孩子,讓孩子把心理的不愉快發洩出來,教會孩子以後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應該怎樣去面對,培養孩子的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風風神的新款AX7這車怎麼樣?銷售說發動機是寶馬的,底盤是CRV的,是不是真的啊,這車耐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