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不叫手本,不叫腿本?
5
回覆列表
  • 1 # 正道行2818

    漢字多表意,從字便可悟出其義。義有本義,也有引申義,所以每個字幾乎都是多義字。

    之所以叫“指令碼”不叫“底本”之類別稱,估計還有一個含義,戲劇表演排練需要走臺,戲要一場場進行,如行走要一步步來一樣,這些都與“腳”有關連,故而謂之“指令碼”吧。

  • 2 # shawn25

    因為古代“腳”和“角”同音, 慢慢的“腳色”就被說成了“角色”。

    我們在古代書籍中,經常能看到“腳色”“角色”混用的現象。

    比如 清代李斗的《揚州畫舫錄》記載:“梨園以副末開場,為領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謂之男腳色;老旦、正旦……謂之女腳色。”

    而清代黃旛綽《梨園原》中有所謂“王大梁詳論角色”等,又使用了“角色”一次。 可見“角色”, 和“腳色” 實際上是同義詞。

    那麼, 問題又來了, 為什麼要叫“腳色”,而不叫“手色”?

    范仲淹的尺牘《與韓魏公》中說:“其子得殿侍左班……曾申腳色狀,今上呈,如有指示安排處,乞留意”。

    這裡的“腳色狀”,就是履歷表的意思。

    實際上, “角色”和“履歷”意思相近, 都包含有腳的含義,就是說記錄你這個人用腳走過的地方, 引申為你的人生經歷,幹過什麼事情的,相當於現代人的簡歷。

    “色”的中文含義就是 不同種類的意思, 比如“各色人等”,所以,“腳色”,直接的意思就是各種不同的“腳”的意思。

    我們中文喜歡用你站立的地方來形容你的觀點, 比如“立場”, 所以“腳色”的意思就是你這個人的各種背景,立場, 身份等等。

    所以“腳色”最早是你要當官時, 官方記錄你的身份,背景,關係等等的檔案, 後來慢慢引申為一個人的履歷。

    比如:

    元.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張千,取他遞的腳色來我看。」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腳色與來人。」

    再後來, “腳色”又從履歷的意思引申為一個人的能力,性格,特性等等。比如:

    《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見外面一個人入來,到房門口探頭探腦。公子大喝道:『什麼人敢來瞧俺腳色?』」

    最終, “腳色”一詞進入戲曲行業,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腳色”,即“角色”一詞。

    而“指令碼”, 就是演員演出一個角色時所看的一個本子, 演員會按照“指令碼”上的內容去進行表演。

    比如在紅樓夢中提到:

    《紅樓夢·第二三回》:「想畢,便走去到書坊內,把那古今小說並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指令碼買了許多來。」

    而到了現代, 計算機程式,按照某個寫好的檔案所設定的方式執行, 這個設定檔案,就相當於演戲的“指令碼”, 所以稱之為“指令碼”。程式會按照“指令碼”所寫的方式去執行, 所以和戲劇中的指令碼是一個意思。

  • 3 # 氣吞萬里如猴

    現代漢語的雙字詞,大部分是直接套用日語寫法的。有些可以意會,但也有些差距甚大。比如腳色,肯定不是腳丫子的顏色!但我們還是約定俗成地明白它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覺悟的人生怎麼過?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