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aonanrenjiushiwo
-
2 # 小歷史課堂
樓主好
首先慈禧太后垂簾聽政48年,雖然說是錘鍊聽政,但實際上是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1861年慈禧太后聯合自己的小叔子恭親王奕訢透過辛酉政變,順利的除掉了咸豐皇帝留下的八位顧命大臣,從此開始逐步獲得了國家權力的實權。慈禧太后畢竟是實際掌控清朝的人,能力還是有的,但是在清朝後期已經處於江河日下的局面了,所以就說點相對於有進步的方面
①慈禧其實雖然保守,但是仍然力排眾議扛著頑固派保守派,提拔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支援洋務變革,興辦實業,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雖然依舊是封建主義經濟,但是在當時的GDP來說可能已經超過了康熙年間的GDP。畢竟清朝後期人口要比前期人後要多得多
②清朝後期帝國主義相互勾結,企圖瓜分中國,沙俄侵佔伊利,慈禧命左宗棠收復新疆,1878年1月2日左宗棠收復新疆,保住了我的大西北的疆土等等
慈禧作為一個女人能控制清朝48年其手段是非常高明的,雖談不上進步,但起碼有的功績還是有點
-
3 # 耐力板有機板
一說到慈禧太后這個人物,人們首先肯定就是想到她做過的一些錯事,慈禧太后當政期間,大清王朝可以說是越來越衰敗,她始終垂簾聽政,就算朝中大臣對此非常的不滿也從來都沒有改變過垂簾聽政的想法。雖然慈禧曾經做過很多的錯事,讓後世對她極為詬病,不過有一些功績也是不能夠磨滅的,慈禧雖然專政多年,但是她其實也做過一件十分正確的事,那就是堅決不讓外戚專權。在“不允許外戚專權”這一件事情上慈禧是做得非常高明的,她雖然掌握權力,但是也從來沒有過壯大外戚讓江山易主的想法,並且在自己手裡順利保住了大清江山,不得不說這一點讓人非常敬佩。
-
4 # 王松林
長話短說,慈善太后統治清朝47年,做過二件有功的事情,其它的都是罪過。二件有功的事:
1、慈禧領導過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模仿、學習西方工業化的運動,是在維護封建皇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一場改良運動。
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18世紀以後的大量科學技術成果,興建了一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開啟了日後中國的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
2、實施清末新政。1908年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憲制,並列出一個為期9年的時間表:1909進行省諮議局選舉;1910年資政院開院。
允許自由發展實業,獎勵興辦工商企業,鼓勵組織商會團體。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於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繁榮。
-
5 #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從其一生中,可以看出,慈禧是三次聽政,三次還政。
第一次,咸豐帝於1861年逝世,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繼位。從其年號可以看出,同治皇帝並非一人掌握大權,也就是慈禧第一次垂簾聽政時期。在此期間,八大顧命大臣和慈安、慈禧同時輔政,此時慈禧27歲。在咸豐駕崩十三天後,發動辛酉政變使得權力迴歸到慈禧、慈安手中,改年號"祺祥"為"同治"。在此期間,其主要任務是處理與外國侵略者的初步關係,穩定統治。根據咸豐帝的遺願,慈禧並沒有太多的政事決策權,更多地著眼於同治帝的後宮領域。1873年還政於同治帝。其聽政初期,重用漢臣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鎮壓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回族等);重用洋務派,開啟洋務運動,一定程度上穩定清王朝統治。
第二次垂簾聽政是同治帝逝世,光緒繼位。光緒為醇親王的兒子過繼。1881年,慈安病逝。達到了慈禧執政的最高峰,也就成為國家最高決策權。至此,外國侵略者加快了對中國的侵略,戰亂不斷,朝局不穩,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其主要任務是保持與列強的"友好關係",實現權力的集中,維護自己的統治。1889年光緒大婚,還政於光緒。其次還政並未將權力交於光緒帝手中。
第三次聽政為戊戌政變後。在光緒帝試圖擺脫慈禧控制,戊戌變法的舉措危害了慈禧的政治威嚴,發動戊戌政變,將光緒囚禁於瀛臺。在此時,慈禧已沒有打擊外國侵略者的勇氣與能力,僅僅只是為了維護風雨飄搖的清朝統治。在此期間,清朝基本上到了歷史書上所說的"洋人朝廷"慈禧僅僅只是用國家的主權來維護清廷的存在,來鞏固自己的權力慾。在1908年
,光緒逝世,溥儀繼位,醇親王攝政,慈禧逝世,也意味著慈禧徹底將大清權力放手。
慈禧一生,有政治野心,但政治才能不足,政治視野狹小,僅僅只是滿足自己的權利慾。同時,慈禧手段不硬朗,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講,慈禧並未將國家主權放在最高位置,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者。
-
6 # 韓I949
牝雞司晨,天下必亂,這話雖有失偏頗,但縱貫慈禧一生誤國誤民,對內鎮壓對外投降,曾言,有會我一日不快者我將令其終生不快,可見其心胸狹窄且報復心理極強,對其有礙者必除之而後快,與奕忻攜手鏟除肅順等八人,東太后死因不明,戊戌變法六君子遇難,挪用海軍軍費,致使甲午戰爭失敗,囚光緒於瀛臺,先是鎮壓義和團,後又藉助義和團,輕開邊釁攻打東交民巷,向世界宣戰,招至八國聯軍進攻北京,這是多麼蠢的一個女人,給華人帶來多大的災難,難怪死後被掘墓曝屍,她這幾十年的統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淺見,謝謝邀清。
-
7 # 小房談史
作為一個擁有近三百年曆史的封建王朝最後的實際掌權人慈禧,她的一生給世人留下了諸多的話題,在她的身上藏有太多我們想知道的秘密,透過“辛酉政變”奪取了清王朝的控制權後,這位“女皇帝”便一直活清王朝最後幾十年的政治舞臺上。
在她執政的四十七年裡似乎都是一些惹人痛罵的事情,“為了過生日挪用海軍軍費致使海軍建設不足從而讓甲午海戰失敗,盲目的沒有目標釋出宣戰詔書結果戰敗造成八國聯軍進北京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為自身利益而導致戊戌變法失敗”等等,那麼在慈禧的四十七年政治生涯中真的就沒有一絲功績毫無是處麼?
歷代君王政客都是功過皆存,只不過是功大於過從而掩蓋了那些過,慈禧也不另外只是正好相反在當時的背景下所做的事大多是以失敗告終,成為過錯,由於過大於功,所以慈禧的功便不被世人所議論。
首先慈禧是清朝的實際掌權者所以晚清時期的一列類維新改革慈禧是背後的支持者,慈禧重用李鴻章,曾國藩,袁世凱,張之洞等一干漢臣支援他們變法維新,進行工業改革,建立新式學堂等,慈禧太后的強國富民心還是存在的採取了一些實際的辦法,當時清朝存在一部分相當有實力的“守舊派”他們反對一切改革維新,如果要是沒有慈禧的支援這些後來“維新派”是根本抵擋不住“守舊派”的勢力。
洋務運動這場持續了三十年的變法活動也是在慈禧太后的支援下在慈禧重用的有著“開明眼光”李鴻章等大臣的運作下才堅持下來的,在後來的中國的現代工業,教育,商業等起到了奠基作用。
甲午戰爭的失敗後人歸咎於慈禧太后身上。這其實不嚴謹,甲午戰爭的失敗存在著多個方面的原因比如北洋海軍中多是老鄉親戚關係,這就不可避免的讓這支新式海軍在軍紀上有些放鬆,尤其在外國提督琅威理因為“撤旗事件”離開北洋海軍後軍紀更為懈怠,軍況越來越差。戰士們懈怠訓練整日喝酒睡覺。試問這樣一直鬆散的軍隊怎麼會打勝仗!
“戊戌變法”的失敗並不是全是慈禧一個人能決定的,戊戌變法太過激進一味生搬硬套國外的新式政體,卻忽略了是否完全符合中國當時的國情,尤其光緒皇帝裁撤六部撤銷衙門等一系列做法使得全國大小官員人人自危,這些做法架空了當時存在的整個統治體系,也涉及到“守舊派”利益,這場變革使整個統治階級都是恐懼的。這樣的變革是當時統治階級絕對不允許的,也是除光緒皇帝外的其他皇族成員所不允許的。而慈禧當時代表著皇族,所以在大勢所趨下也由最開始的支援逐漸改變主意阻止了這場變革。
當然除了這幾件事外慈禧還鎮壓了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功”“義和團運動”,雖熱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我們今天來看這些條約在當時情況下無疑是一種付出最小代價來儲存國土完整的一種方式。避免了中國被西方列強瓜分。
在以上看來慈禧太后在那個夾縫中求生存的時代下,也做出一些適應當時背景條件的有效措施。
-
8 # 徐國華
慈禧太后一生共有三次"垂簾聽政“的經歷,而在她的丈二人咸豐皇帝在世的時候,其實慈禧的政治能力就已經初現端倪了,所以當時咸豐也放心的將很多政務交給她來處理。
在咸豐皇帝離世之後,同治皇帝成為接班人,而由於當時皇帝年紀小,所以朝政權利就落入了八位顧命大臣的手中,慈禧擔心日後他們會篡權,所以就聯合慈安慈合和榮祿等人將八大臣處理一掉,而在同治皇帝還沒有能力處理政務時,慈禧太后就開始垂簾聽政了。
可是命運弄人,同治皇帝卻因為患病而過早離世,在慌亂中慈禧太后選擇了光緒來繼承皇位,和當年輔助年幼同治一樣,這一次慈禧太后不得不開始了第二次垂簾聽政,可是在光緒皇帝漸漸的長大之後,他開始對慈禧太后的控制感到厭煩,並企圖透過變法來擺脫慈禧的束縛,可惜的是這次變法失敗了,而光緒帝從此被慈禧圈禁起來,並再一次開始垂簾聽政。
而透過這次事件也讓慈禧太后的野心完全暴露無遺,如果她真的對權力沒有任何慾望,完全可以趁機將皇權交給光緒,可是她的做法卻截然相反。
其實無論是光緒皇帝還是同治皇帝,他們在手中握有皇權的時候都未曾擺脫慈禧太后的管束,慈禧太后掌權確實存在一定的環境因素,但是從種種跡象中都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的權利慾望是多麼強烈,所以在慈禧太后掌權的47年是中國最腐敗的最落後的!也是中國受外國列強瓜分的,屈辱的47年。
-
9 # 秋雨魯北說歷史
鹹年帝去世前做出了合理的安排並留下了肅順等八大臣輔政,但還是被慈禧太后透過辛酉政變拿到了實權。此後近半個世紀慈禧太后成為了清朝實際統治者,同治帝和光緒帝都沒有實權是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咸豐皇帝雖然安排得當但慈禧太后更勝一籌1860年八國聯軍攻破了北京城,咸豐皇帝被迫去熱河的承德避暑山莊避難。在承德的咸豐皇帝不久就身染重病,彌留之際他安排了肅順等八位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同治帝繼位,並執掌實權。
咸豐帝下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慈禧太后不甘心權力在幾位大臣手中,於是她聯合了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以及手握兵權的勝保等人一起發動了辛酉政變將肅順等八大臣誅殺。作為同治帝的母親慈禧太后順理成章的開始了垂簾聽政,也開啟了她近五十年的執政生涯。
同治帝早逝光緒帝年幼繼位實權依舊在慈禧太后手中同治帝在成年後也想親政,但是慈禧太后並不想把權力還給他。在同治帝執政時期他積極改革舊政,同時在開啟了洋務運動。作為實際掌權人慈禧太后也是非常支援洋務運動開展的,尤其是李鴻章出任北洋大臣時期,洋務運動得以在全國推廣。
光緒帝幼年繼位,實權還是在慈禧太后手中。雖然光緒帝到了親政年齡慈禧太后還是不願意還政給他,不過在這一時期慈禧太后也積極的推進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的建設,也支援了左宗棠收復了新疆,不得不說她還是有積極貢獻的。
戊戌變法雖然被廢除但很多措施還是得以延續1898年光緒帝在慈禧太后的支援下發起了戊戌變法,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領域都採取措施推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只可惜變法過於急功近利最終導致了慈禧太后的不滿。尤其是維新派搶班奪權和聯絡新軍的舉動最終讓慈禧太后發動了政變結束了這場變法運動。
雖然戊戌變法失敗了但是慈禧太后還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後對國家進行了新政改革,在教育制度、經濟以及軍事改革的很多方面其實和戊戌變法的內容是一致的。從這個方面看慈禧太后在內心中還是可以接受變法的,她只是對失去權力心有不甘罷了。
慈禧太后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也不能說她是毫無功績的。很多人批判她是因為她的這點貢獻遠不及她損失的國家利益多,尤其是她的投降主義和簽訂的喪權辱國的諸多條約,這都不能讓她翻身也只能讓她成為歷史的罪人。
-
10 # 江風來
首先:她執政期間,重用洋務派,大力發展工商業,確確實實地實現了經濟社會的進步,形成“同治中興”的局面。
其次:支援左宗棠對新疆的收復行動,保住西北大部分領土。
最後:重用漢臣,並且改變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政策。在她統治的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牢牢控制國家的局面,掌握著最高統治權,國家沒有出現地方割據的分裂局面。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11 # 哆唻咪手工日記
慈禧太后一生一共有三次垂簾聽政的經歷,總計四十七年左右。並且從半個世紀的執政結果來看,確實對國家對民族的傷害非常大,讓清廷徹底掉進了萬丈深淵。不過,慈禧太后卻有一手好書法。
所謂垂簾聽政,即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這一典故出自《舊唐書·高宗紀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有四大太后,這其中慈禧的名聲是最差的一位,沒有之一。
慈禧太后喪權辱國的那些事: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併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了令大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1895年簽訂了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條約》這個條約最重要的部分是賠款四億五千萬兩,這個四億五千萬兩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中國是四億五千萬人,就是每一個人要賠一兩銀子,嗚呼哀哉!
慈禧太后一句厚顏無恥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更是將她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不過,從矛盾論的角度分析,正是因為慈禧太后的無能,將清廷揮霍殆盡,讓帝制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才讓今天的生活早點到來,不然,如果帝制一直苟延殘喘下去,可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的會更晚一些。
-
1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多長時間?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統計。自“祺祥政變”到清穆宗同治帝親政是一段,自清德宗光緒帝即位到親政是一段。“戊戌政變”之後清德宗被幽禁,實際上清王朝做主的還是慈禧太后,但簾子已經沒有了,這段時間到底算不算“垂簾聽政”,有待商榷。
說起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負面的評價鋪天蓋地,似乎這個女人就是清王朝滅亡的元兇、罪魁禍首!難道慈禧太后真的就一無是處了嗎?恐怕也不見得。將清王朝的滅亡歸結於慈禧太后一人身上,顯然有些言過其實了……說白了,清王朝滅亡是大勢所趨、是世界大潮流,即便是康雍乾再生,恐怕也是徒然、依舊回天乏術!
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提起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強人如呂后、武則天等,與之相伴的外戚弄權之事不絕於耳,什麼諸呂、武氏子弟……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慈禧太后雖然前後兩次垂簾聽政、甚至幽禁了清德宗,但是終慈禧太后一生,葉赫那拉氏子弟一直都被限制得死死的、根本無權染指政務。以隆裕太后的父親桂祥為例,他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可除了早年擔任過侍郎等職務之外,桂祥一生就靠著一個三等承恩公的招牌混吃等死……
據說,因為不善理財,桂祥經常是寅吃卯糧、入不敷出。慈禧太后為了接濟這個弟弟,時不時派人給桂祥送點兒賞賜。但清朝有潛規則,負責送賞賜的太監是要打賞的。於是,奇特的一幕出現了,桂祥前腳收了賞賜,後腳便命人變賣一部分回來打賞太監。最後竟然變成了人盡皆知的“秘密”,太監們也都是聰明人,到桂公爺府中送賞賜之物往往會刻意多等一段時間,為的就是給桂祥“換錢”的時間。雖然這件事未必就是真的,但至少說明了一點,桂祥的“外水”並不多。試想,如果桂祥權傾朝野,還會缺錢嗎?由此也可見,慈禧太后對孃家人約束得還是相當嚴格的。
不重用外戚的當權皇太后,在中國歷史上還是比較罕見的,慈禧太后算一個。外戚弄權是歷朝歷代內亂的根源之一,諸如王莽之類的外戚,甚至幹起了篡位的勾當!慈禧太后此舉,從傳統意義上講,還是相當值得讚譽的,這或許也是愛新覺羅宗室對慈禧太后弄權一直保持高度隱忍的原因之一吧。雖然弄權,但慈禧太后終究還認自己是愛新覺羅家的媳婦!沒有把自家孃家人推出來跟愛新覺羅家爭權奪利,皇帝雖然沒權,但江山還是愛新覺羅家的,那些個宗室王公的切身利益並沒有受到損害。
順潮流而動說起慈禧太后,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保守”二字,似乎慈禧太后就是一個抵制一切先進事物的“老頑固”!其實不然,從慈禧太后留下的那麼多照片也能看得出,這個人還是比較能夠接受新鮮事物的。據說,清宮安裝電燈就是出自慈禧太后的主意。
生活上的“新潮”也使得慈禧太后在政治上比一些守舊的“老頑固”相對開明得多。提起“洋務運動”,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恭忠親王奕訢和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可不要忘了,無論奕訢還是李鴻章、張之洞,說白了都是給人家“打工”的,慈禧太后才是“老闆”。沒有慈禧太后的首肯,“洋務運動”無從談起……
再如建立北洋水師、向西方國家派出留學生等等,雖然章程是所謂“洋務派”提出的,但最終拍板的卻是慈禧太后。換言之,如果沒有慈禧太后的順潮流而動,就沒有“洋務運動”的興起、更加沒有所謂“同治中興”!除此之外,還有“戊戌維新”,提起這件事,人們往往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戊戌政變”之上,但眾人卻忘了,最初支援清德宗光緒帝搞“戊戌維新”的正是慈禧太后。如果慈禧太后打一開始就反對,“戊戌維新”恐怕連“百日維新”都做不到、早已流產胎死腹中了。即便是在“戊戌政變”之後,許多“戊戌維新”時期推出的“新政”依然被慈禧太后保留了,如著名的京師大學堂等。
慈禧太后的私心慈禧太后是一個傳統的政客,在她的心目中,權力才是第一位的,一切都必須為權力讓路。她可以容忍新事物、甚至推廣新事物,但是這一切必須建立在不損害她既得權力的基礎之上。“洋務運動”為何可以順利推行?原因很簡單,雖然它的始作俑者是恭忠親王奕訢,但中流砥柱卻不完全是所謂“恭黨”,這些人不僅不會損害慈禧太后的既得利益,反而可以成為慈禧太后制衡奕訢的利器!
“戊戌維新”就不同了。平心而論,慈禧太后最初對清德宗搞維新變法還是支援的。可搞著搞著,慈禧太后發現不太對勁了,清德宗在不斷向各大實權部門“摻沙子”、安插自己的人。雖然彼時這些人職位並不算高,可時間一長、萬一“戊戌維新”搞出了名堂呢?只有這些人“懂業務”,要提拔也只能提拔他們。一旦這些人成為了軍機大臣、尚書、侍郎,清德宗便可以依靠他們向慈禧太后奪權!很顯然,這是慈禧太后不願意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清德宗那幫“豬一樣的隊友”在自己根基還沒有穩固之時便迫不及待想要奪權了,什麼“殺幾個重臣這法就變了”……此舉無異於將所有舊官僚和既得利益者全部逼向了對立面!最後,康有為等人居然生出了扣押甚至殺掉慈禧太后的想法。此舉一出,慈禧太后忍無可忍,這已經不是表達、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內鬥了……不久之後,慈禧太后果斷髮動了“戊戌政變”,幽禁了清德宗,持續白日的“戊戌維新”正式宣告破產。試想,如果清德宗和維新派們能夠循序漸進、兼顧到各方利益,逐步將既得利益者拉到自己一邊、慢慢孤立慈禧太后,“戊戌維新”恐怕又將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綜上所述,慈禧太后並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保守派”,她是能夠接受新鮮事物、也願意改革的。但是,這一切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保障她的既得利益。一旦損害到她的切身利益,那一切都只能免談!後來慈禧太后同時向西方十一國宣戰,實際上也是出於這個原因。為了阻止“大阿哥”溥儁即位、避免載漪父子做大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慶密親王奕劻和軍機大臣榮祿等人炮製出了所謂列強各國的外交照會,要求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很顯然,這已經突破慈禧太后的底線了!於是,老太太不淡定了、昏頭了……一場世界外交史、軍事史上的奇景也隨之出現了——一個弱國同時向十一個強國宣戰!
平心而論,作為一個傳統的封建政客,慈禧太后雖然談不上多麼英明睿智,但起碼還是合格的。如果是在道光之前,慈禧太后雖然不見得會把清王朝帶回所謂“康雍乾盛世”,但也不至於將清王朝的家底敗光。只可惜,她沒有趕上好時候,遇上了列強入侵。從內心而言,慈禧太后是想要改革的,而且她也的確如此做了。支援“洋務運動”、支援“戊戌維新”……但是,這一切是有大前提的,那就是不能損害到慈禧太后的地位、權勢。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失去了地位、權勢,慈禧太后又算什麼?而清德宗在“戊戌維新”期間的所作所為恰恰是在為了將來奪權做準備,甚至已經開始著手奪權了!結局毫無疑問,“戊戌政變”的發生幾乎是必然的。
至於“庚子國變”那檔子事,說白了也是慈禧太后的切身利益受損了,她出離憤怒了、不顧一切了!最終只能落得個倉惶西逃……辛丑賠款幾乎掏空了清王朝的家底,彼時的清王朝想要“東山再起”已然沒有可能性了,滅亡只是時間問題。雖然晚清攝政王載灃作出了最後的掙扎,企圖靠推行“憲政”聚攏人心,但清王朝既得利益集團過於強大、積重難返,載灃也無力迴天。
回覆列表
慈禧太后垂簾庭證高達半個世紀,她雖然垂簾聽政期間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受到劣強的欺辱,使中國走向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走狗,但是並不是慈禧太后完全妥協與帝國劣強,她也派兵作了抵抗,如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剛開始支援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但是清政府落後,武器不如劣強,很難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