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美劇學英語練口語

    這可不一定!!

    到國外首先第一個感覺就是:自己的英語能力真的不行!!

    這時中國應試教育的結果。但這時,如果繼續這樣天天背單詞,做題,是不可能進步的。

    那時,一定會改變學習目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所以:

    我們自學英語,應該以“提高自己英語能力”為目的,推薦兩本書籍給您:

    TED 演講:如何在6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

    理論篇:《6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

    實踐篇:《6個月您也可以快速提高英語口語》

  • 2 # 超跑邁凱倫

    ➽看這個歪果仁來自於那個國家。如果是英語不是母語國家的,交流起來會簡單點,雖然有點口音

    ➽英語為母語國家的,看別人照不照顧你,如果語速適中的話可以簡單聊一下,深入溝通或者就某個問題和現象進行探討是不行的

    ➽口語是最難的,學口語之前先把聽力練好

  • 3 # knwoo2000

    it depands. someone who born talented in language could, without any problem within 1year, communicate with local people freely.

  • 4 # 史提芬楊

    本人曾在英國留學一年,由我本人的經驗來說,並不是在一個地方待上一年就能用當地的語言跟人交流的,這主要還是由個人情況決定的。

    很多人可能以為去了國外之後,外國的語言環境會促使人不得不用當地的語言去與人交流。但事實上,就中國留學生來說,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華人,一般中國留學生去到一個國家之後最可能的情況就是與本華人抱團,這樣一來,除了一日三餐買東西之類的一些基礎的英文使用外,很多時候還是華人之間在用漢語交流,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年下來並沒有達到與外華人正常交流的目的,甚至連與外華人普通的談話都難以做到。

    當然,並不是說出國就對語言的提升毫無作用。其實,只要是稍微有心一點的人,在國外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隨時隨地都能學習英語,不管是路上的標語、廣告,還是電視、網路上,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詞彙量和閱讀量,更不用說平時多和外華人接觸、交流,都能提升英語水平,一年的時間達到跟外華人正常交流的水平並不難。

    總而言之,出國到底能不能學好英語,主要還是個人因素影響較多,就好比學生從普通班轉到尖子班上課,想學習的人當然能提升自己,但不用心的人不管到哪裡依舊還是原來的水平。

  • 5 # TravisLi

    跟國內的很多學生一樣,我從小在國內接受“正統”英語教育。那究竟到美國工作生活會是啥樣呢?英語能力有什麼變化?

    初中高中

    我上初中時,英語被正式列為考試課程,在語數外三主科中佔據一席之地,成為期中期末考試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初中我遇到了一個好英語老師,在那個注重讀寫的年代給我打下了紮實的語法基礎。時態三單主謂賓定狀補,名動形數副介代連冠感,一些漢語我講不清的語法劃不清的詞性句子成分在英語裡我能講得頭頭是道。現在偶爾在Youtube中看到說native speaker有些人分不清your和you"re, there, their, they"re,而我完全不存在類似問題,都會很感激我初中英語老師。

    中考高考我的英語分數幾乎都是我們最高的那個。在整個中學時代我就依靠不錯的文科和不算太差的理科和我那些數理化天賦異稟的同學們戰鬥。

    大學

    也許是高三暑假玩得太high,大一開學的英語分班考試我沒有考進實驗班。在普通班裡我的大學英語老師對我關愛有加,甚至把要找英語家教的朋友介紹給我。我記得當時是一個半小時20塊錢要自己解決交通。後來我辭去了那份家教又找了一份家教,也是類似的報酬,不同的是我教的一個小孩兒是小時候在農村長大不幸鉛中毒導致智力和專注度都低於普通水平的。那是2004年,那時候的哈爾濱家教的待遇就是這樣,一小時10-20塊錢。

    研究生

    研究生時很慶幸自己來了北大,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外教,在學英語15年後開口跟外華人說了第一句英語。

    Carol是非常友善的一位美國老太太。她經常在課餘時間組織我們去她家,給我們做美式烤肉。我現在仍然記得她做的雞蛋沙拉。不幸的是,在我畢業前她就回到了美國,沒過多久她就去世了。

    中國微軟工作

    研究生畢業以後,我來到了微軟。微軟的工作語言是英語。文件,郵件,偶爾聽聽talk。但是在微軟中國(或許現在應該叫中國微軟),華人平時的日常交流聽說基本全部是中文。

    工作之餘我加入了一個非常團結活潑友好進取的組織-- 微軟Toastmaster Club。我愛微軟頭馬的氣氛,那樣友好那樣鼓舞人。evaluator真誠的給你提供反饋,即使你的聽說不那麼好,也沒有人會嘲笑奚落冷嘲熱諷,只有鼓勵和幫助。

    頭馬的核心在於deliver speech。speech分為prepared speech和non-prepared speech。在二年左右時間裡,我做完了全部prepared speech,但在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即性演講要比備稿演講難很多。

    在這後發生了一件對於我英語進化比較突然的事件,我來到了美國。

    在公共環境裡,漢語幾乎像小行星撞擊地球后的恐龍一樣滅絕了,英語就像猿人的智力一樣進化起來。

    來美國的前三個月

    我記得我剛來到這邊的頭幾天,要用主園區的一臺印表機列印一個東西卻不知道怎麼連線那臺機器。周圍有一群員工,我衝著他們說“You know how to connect to the printer?” 沒錯,連一句"Hello"都沒有,沒有問候沒有say hi。我現在時常抱歉的想起在Studio C大廳裡那生硬的交流,怎麼那時說一句hi或hello就這麼難呢。

    在最初的三個月中,我勉強完成了公司入職考駕照買房買車辦卡等一些事務,但整個體驗非常糟糕。每次交流我都是硬著頭皮上的,沒辦法事情必須要做。在交流中,僅完成事務本事就已讓我絞盡腦汁,完全談不上寒暄,更談不上閒聊家常溝通感情。

    接電話是生活中最難的部份,因為沒法看見對方的臉。沒有表情和身體語言的輔助,再加上通話中相對較低的語音質量,理解電話內容時常有些痛苦。美華人是熱愛打電話的。很多業務需要很長時間的通話和等待才能辦理。我曾經開玩笑說我以後要開辦一個英語學習班,讓想練口語的人跟要做survay的老美通話,以免費獲取長時間地道的美語交流。

    我記得我的第一個incoming call來自IKEA。我當時看著陌生的顯示美國號碼的來電並不敢接,沒錯,不敢接。我本能的掛掉,然後號碼又再次打來。我聽懂了俄羅斯老兄的兩個關鍵詞IKEA, your home。

    工作中的問題並沒有生活中那麼大,但仍然困難重重。我們小組有三個印度人兩個美華人兩個華人,每天早上都有30分鐘左右的例會。這個冗長的會議我最多隻能堅持十分鐘。十分鐘過後,我往往已經靈魂出殼。我的老天,這幫傢伙們在說什麼鬼。鳥語嗎?火星語嗎?印度英語?

    終於輪到我自己說了,剛剛在腦子裡組織好的語言已經忘了。我的嘴還在用混亂的語序說著什麼,但我的腦袋裡卻在想我TM在說些什麼。看到一些組員的表情如在夢中,我知道他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表達消耗了太多的智力資源,我很難在表達同時維持內容本身的邏輯性。

    工作中最大的麻煩在於要用英文思維去理解一個問題。有人說語言決定了人的思維方式和相當程度的智力水平著實不假。對我來說此階段最可怕的是同樣一個問題有人用英文解釋給我我理解不了,既使我明白每一個詞的意思。很多時候我不得不求助中國同事用中文再幫我講解一遍。苦了我的中國同事。

    來美國4-9個月

    此後的六個月我感到緩慢而漸進的進步。雖然我依然對非母語表現出強烈的不自信。依然不願意站在我家門口或院子裡,暴露在隨時可能出現的老外環境中。依然會在去一家西餐館感受到比去一家中餐館有更大的壓力。但我能越來越多的理解和聽懂對方說的話。

    當一句話你全部聽不懂的時候,讓對方重複一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再說一遍還是不會懂。而一個句子中只有一兩個詞不懂的話,你可以再問一遍或者查詞理解這兩個詞。慢慢的,我發現句子中只有少部分聽不懂,可以提問了。

    有幾次看美劇,津津有味的看了十來分鐘,我家那位進來看了一眼又走了,我問她為什麼不看了,她說沒有字幕。然後我才突然意識到居然沒有字幕。說來好笑,當意識到沒有字幕這個可怕的事實後整個人都不好了,電視劇也理解不了了。我終於可以擺脫字幕了,當然一些比較複雜的情節還是要看幾遍或者藉助字幕才能看懂。

    跟朋友聊天比一開始要平順一些,但僅限於自己熟悉的話題,車啊,房啊,手機啊,電腦啊。如果聊到政治,運動,明星影視,那腦中就一片空白並且一張面癱臉。我問我一個南韓朋友,我說中文和英文有什麼區別,他說我說中文的時候聲音更平穩,更自信,說英文的時候更緊張,音調更高。

    來美國一年

    第十個月,我開始承認和接受我的日常英語不好這個事實。我不必跟native speaker去比較,我也不必勉強自己跟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朋友一樣講得流利。我無法在短時間內像native speaker一樣這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因為我在使用他們的語言。

    在表達時我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內容和邏輯上,放慢語速儘量讓自己能被聽懂,同時也在理解自己說的話。放棄對流暢性和語速的保持。試著在說話時放鬆而不是聲帶和神經緊繃。

    能接受這點其實很難,尤其是在中國的時候,一直被認為“英語很好”的人。現在想想如果這個階段來得更早一些,也許我進步的速度會更快一些。如果你跟我的情況類似,要儘早認識到這一點,不要假裝讓自己的英語很流利,更應該注重內容和邏輯的表達。

    事實證明這個階段對我至關重要。在不算長的時間以後,我基本上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邏輯和想法。

    在表達準確意思的骨架上,我開始加上一些連結, like like, it feels like, I guess, I mean, while, etc。在電梯裡,在結帳時我開始主動跟他人問候。 我以前發不好how are you doing這個句子,我在網上查,老外其實發音是how you doin,而不是把整個句子都說出來。

    I"m good. Great. Fantasitic. You"re welcome. My pleasure. It"s okay. Thanks.這些看似最簡單的表達,當你把它們融入你的語言,成為你的習慣的一部份,你會感受到交流體驗上非常大的差別。

    我開始使用簡單的動詞。go, have, get,如果你仔細聽老外的交談你會發現他們很多時候用的都是這些最簡單但含義最豐富的動詞。有時一些中文對應的意思不需要用多華麗的單詞,而是一些為native speaker所熟知並且時時在使用的短語搭配。(清正廉潔,running a clean office)

    我開始能感覺出不同的native speaker之間,誰的表達更清楚,誰的邏輯更清晰,誰的思路是混亂的,誰的表達更有個性。

    第12個月,我開始用不同的嘴型去說英語和中文,一些我原來發不好的詞和句子也變得容易起來。我自己能感覺到我的發音更清晰更洪亮。當建立對方對你語言反應的正反饋,自己也會變得更加自信。我開始更願意講這門語言。去外國餐館或者在院子裡見到鄰居我感覺更舒服自在。我能比以前更準確的使用時態等語法。儘管生活上的閒聊對我來說仍然比工作交流更困難。

    第13個月,我開始更願意主動跟人寒暄。在電梯裡在購物時時常跟人閒聊兩句。老美這點是很好的,陌生人也會聊上幾句。不像在國內,在大街上是不用跟人打招呼的,在電梯裡是不用跟陽生人講話的。如果陌生人先跟你說話那首先就會懷疑這個人是不是騙子。

    最近我經常會去Youtube上看一些亂七八糟的影片,政治的,體育的。喜歡看一些影片下面的評論中老外噴子們吵來吵去,或者看看老外對中國和華人到底是什麼看法。當驚喜得發現很多老外認為Asian很聰明,華人很聰明有很多自身的優勢的時候,我走在美國的街頭也更昂首挺胸了一些。

    隨著英語理解力的增強,我開始能用英文那半大腦理解一些問題。我想現在一箇中國同事用中文和一個美國同事用英文向我解釋同一個問題,我的理解力應該相差不多了。

    等下次跳槽做演算法題之前,我要用英文那半大腦看一遍資料結構。

  • 6 # 北美崔哥

    各位親好,我試試回答,肯定不完美,但肯定是崔哥體神回覆。

    在美國呆一年,如果和華人在一起,即便原來學英語專科的也會慢慢把英語忘了,主要沒機會說。

    如果和美華人在一起,即便英語巨差的人,也會用英語抬槓並且說不定還能罵大街呢。

    語言是要用的,在使用中就是腦殘的人也能逼得說點什麼。我的大舅哥就會英文26個字母,娶了個洋妞媳婦後,不到半年,就能不打磕巴地用地道英文罵人罵兩小時了。

    現在,他是美國華盛頓州大超市中餐部經理,管轄著十來個美國員工。英文可溜了,可是你仔細聽,沒一句語法是對的。

    那又怎麼樣?能聽懂就得了唄。

    你要是真有錢,不學英語也問題不大,因為你哪怕一句英文不會,只要手裡拿著一萬美金,用手指哪兒,美華人民就會乖乖滴遞給你。花錢這事兒是用不著語言幫忙的。

    我曾經給好多國內妹子介紹老外,有的一句英文不講,全靠我翻譯,入洞房那天,我真恨不得躺他們中間為他們翻譯。

    其實是我錯了,做愛這東西是不用語言的。講英語對夫妻生活是很負面的,都能用英語罵人吵架了,詞彙量越大就越會罵人,罵人罵的越狠和豐富,如果堅持不學英語,一句都不會,想罵都罵不起來的。

    語言就是個工具,是生存中憋出來的,有了它更好,沒有也無大所謂,別把美華人當人看,我們其實都是動物知道嗎?

    還是那句話,來美國要先學幾句罵人的話,那樣小聲說一句,周邊的人都回頭看你,你就特別激動,因為懂了。

  • 7 # loverkiss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只要你想學,無論在哪都可以學。呆在美國,要是經常跟美國佬打交道,大膽說大膽問,一年後正常的語言交流是完全沒壓力的。2000年左右,我剛開始接觸電腦上網,懶得去學習五筆,為了練打字,經常上QQ上聊天室找人聊天,經常上論壇回帖找話題,很多字都不懂,特意買本字典放在網咖,忘記拼音了就查字典。現在還是習慣使用拼音輸入,打字姿勢也不標準。但是我可以盲打,也可以很流利的打字聊天了。所以說,只要你肯學想學,一定能夠學到東西。

  • 8 # 鵪鶉精

    看你對交流的定義是什麼。如果只是最基本的日常常用語。估計應該可以。但是稍微複雜一點可能就不行了,電視廣播什麼可能一個字都聽不懂。報紙完全看不懂。你不要覺得最基本的日常交流可以應付似乎也是不錯的水平了。不是這樣的。比如你去超市買東西。收銀員問你,要不要收集點數換東西。你只能回答“要”或者“不要”。你要問點複雜的。比如點數可以換什麼啊,我上次還收集了一些點卷。這次活動還可以用嗎這樣的問題。你可能就問不出來。或者問了別人的回答你也聽不懂。

    總之你會非常鬱悶。會盡量避免複雜的對話。買東西啥的遇到一點疑難問題就傻眼。

  • 9 # 薄暮銘銘

    本人是一名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留學生,今年九月剛來,上十年級,在中國時九年英語從來沒學過,中考英語30,幾乎是毫無基礎。來加拿大兩個多月了現在和老外簡單的日常交流沒啥問題了,我相信一年後我的英語會更好的。我個人覺得英語這個事環境很重要,當你身邊的人都說英語,你的英語水平也會進步很大的,但是你一定要敢說,很多人剛來時怕自己說的不好被人笑話,加拿大對外來人都很友善,千萬別不好意思不敢說,你只有多說英語才能進步,不過我想告訴大家,學英語一定要多背單詞,積累詞彙量很重要,只要你詞彙量大英語會進步的特別快,不要像我一樣現在還在積累詞彙量。好了,今天就說到這,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喲!

  • 10 # 英語老師Bryant

    作為在歐美國家留學過3年的海歸告訴你:如果僅僅是待,什麼水平出去也很有可能毫無提升的回來!尤其是基礎差,也就是說單詞,發音,表達什麼都不過關,可能過個機場都需要幫忙, 那到了美國很多人說話又快又有口音,不要說交流了,能聽懂都相當不錯了。 在這種聽不懂的情況下,談何提高? 除非你去刻意練習。大家要知道,我們早就錯過了那個可以使英語變為母語的年齡了(大約3歲吧)。所以我們的每一個單詞的發音,理解和運用都需要一個詳細的計劃和大量的實踐和反饋才行。希望對你有幫助,最後歡迎來和我交流。

  • 11 # 大頭面人物

    不一定啊。要看你的圈子,你一天到晚在和什麼人打交道。我大學的一個老師說以前他去加拿大交流學習的時候,在公車上遇見一黑髮小孩,結結巴巴的用英語問他是不是亞洲人。我老師很奇怪,就問他多少歲為什麼英語這麼差?他回答說11歲,越南人,在加拿大出生;只不過由於整天和越南人呆在一起,不怎麼和加本地居民有過交流。所以英語幾乎不會說。其實這道理國內也適用,為什麼很多人英語學不好,原因就在於主要精力是背成單詞了,可是大家都忘了一個本質問題:語言是用來幹嘛的?國內就真的學不好英語嗎?很多英語牛逼的人不也是在國內學的?你這個問題問的不恰當,應該改為:在國外就可以比較快的學好英語嗎?嗯,回答完畢!

  • 12 # 小陽說說

    語言是個神奇的傢伙,是個你用就靈,不用就忘的傢伙

    神奇在即使你排斥,即使你的理解力還沒有完全形成,身處在環境中,也會“被迫”掌握和習得這個語言(一個嬰兒在父母和周圍人的影響下,即使理解不了話語的意義,也會慢慢學會說話);

    神奇在即使你已經習得了一種語言,並且是母語,一段停用了,脫離這個環境一段時間,也會慢慢的退化使用這種語言(一個華人到了外國,很長時間不用英語,會經常出現忘詞,想說的時候詞不達意的現象)。

    因此,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赴美一年,能不能與外華人流利交流全權取決於你是真的在美國聽英語,說英語麼!

    如果到了國外天天和華人混在一起(美國已經被廣大華人民佔領),那麼英語進步可能不老多,但是中文絕對提速前進,甚至你可能會掌握廣東話,湖南話,四川話等等等

    如果在國外天天喝外華人交流,那麼不出一年,必然和外華人交流會改善一大截,頻率高的人甚至可能毫無障礙

    所以,既然到了國外,就加入些國外人的圈子,交些外國朋友,英語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 13 # 小宇宙與大星球

    我的答案是完全沒問題,最重要的是你要和外華人多接觸。如果不愛和外華人打交道,甚至老死不相往來,那麼即便待上十年也是枉然。

    我有些外國留學回來的朋友,幾乎都講不好英語或者其他國家語言。我還挺好奇的,怎麼可能呢?原來他們在國外除了上課,幾乎不和外華人待在一起。

    在一起吃喝玩樂的朋友全是咱們華人,不管幹什麼,都是自己人在一起。看看他們拍的留學生活中照片就明白了,沒有一個外國友人,就跟咱們組團去外國旅遊的照片沒啥區別,清一色的華人。

    這樣的話,別說出國講外語。待在自己的窩子裡不出動,即便在國內,恐怕連普通話都講不好。

  • 14 # 希裡ciri

    就在剛剛!本來打算去打槍的,結果忘記帶id了,然後打了個uber回來。路上我這個來美國十一個月的英語渣渣開始和的哥尬聊起來了。大學考了三年六級都沒過,現在去考估計還是過不了。因為在美國生活真的不怎麼需要英語,買吃的只要刷卡就行,也不需要太多交流。去景點你會發現,臥槽怎麼這麼多亞裔面孔,誒~那個人說話的語氣好像是個彎彎哦。最後再說交流吧,身邊很多老美也不是native speaker,其實大家都有口音,所以過來不久後慢慢的就敢開口說話了。但是由於和華人一起住,所以日常用語其實還是不怎麼會說。但工作方面,因為得經常和老外交流,說起來明顯流利一些。

    其實個人覺得在美國日常生活對於英語水平的要求,完全沒有面試一些國內企業時要求的高。關鍵詞加手語或者眼神,就能完美的完成日常交流。

  • 15 # 啟蒙的智慧

    這還得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有的人基礎雖然差,但學習能力很強,用一年的時間在國外的語言環境中有明顯的提高,是完全有可能的。並不保證所有的英語差的人用一年的時間都能有所提高,並且能與外華人交流這裡面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的條件。

    第一是這個人的年齡,如果這個人的年齡在六歲之前,不管他英語的基礎好,或者差,一年的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上都可以和外華人交流了。是如果年齡比較大,例如中年或者老年人,就算他有一點不錯的基礎,想在一年內與外華人交流也是比較困難的。

    第二就是要看這個人的學習能力,如果他的語言學習能力比較強,年齡又不是很大,在一年內想與外華人交流也是有可能的,如果這個人的年齡偏大,遠離語言發展關鍵期,學習能力又不是很強,在一年之內與外華人交流也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必須要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和當事人的語言學習能力,才能夠對這個問題給予回答。

  • 16 # 獨角獸英語

    其實關鍵要看你在美國這一年有多努力。很多華人在美國十幾年英語也學不好的。在美國要想學好英語還需要刻意學習,刻意社交。

    在美國要養成隨時隨地學英語的習慣。在街上看到的所有英文標識都停下來看一下,遇到不懂的單詞馬上查字典。在手機裡裝一個“有道字典”的app,隨時都可以查字典,還可以聽單詞的發音。超市標識,菜名,美中國產品包裝上的英文都可以成為學習的材料。 主動走出華人圈,去結交一些美國朋友。如果住在美國的唐人街,你不懂英文也可以買菜吃飯。但是我想這不是你想要的。 可以參加當地的教會,不信教其實也沒有關係。你就把教會當成是《聖經》的讀書會。其實美華人也很孤獨,地廣人稀,週末的教會聚會其實也是一種社交機會。在Meetup的網站上參加一些興趣小組。Meetup上面有各種興趣小組,你可以挑自己喜歡的小組參加。小組有活動和聚會會透過郵件發通知。有很多各種戶外活動興趣小組,讀書小組,投資小組,攝影小組。在這裡興趣小組比較容易結識到朋友,總比在街上和陌生人搭訕容易和自然。美國的書店也會有很多文化活動,每週可能都會有演講會或者讀者見面會。可以向書店的店員要一份活動時間表。 看有英語字幕的美劇和英文影片。可以訂閱 Netflix,或者Hulu看美劇。Netflix每個月8.99美元,Hulu每個月5.99美元。每天至少看一集美劇,遇到生詞記在筆記本上,查字典。找一部喜歡的美劇反覆看,效果更佳。要提高口語就要注意美劇裡的用詞,表達,還要跟讀。 要想看免費的英語影片,可以看TED英語演講,也是有英語字幕的。 學英語一定要結合音訊和影片,否則聽不懂,不會說。如果單身,可以嘗試交一個美國女友或男友,對學習英語也是很有幫助的。
  • 17 # 英語學糖

    去美國唐人街看看就知道了,基本上不需要用英語就可以生活的很好。

    而且,現在美國好多華人聚居的社群,國內很多老人去了,一句英文都不會,一樣生活的很好。

    所以,關鍵不是在美國待多久,而是怎麼待著。

    如果你是小孩,需要在美國繼續上學,那麼一年後和美國小孩交流基本沒啥問題。

    如果你是成人,你被公司派到美國出差一年,需要用到英語工作,那麼工作的壓力也會讓你在短期內解決溝通問題,更不用提一年了。

  • 18 # 英語贏課堂

    我認為一個英語基礎差的人待在美國一年完全可以正常與外華人交流,但是這個情況可以實現的前提是他在這一年必須真正地和外華人相處,每天用英語對話。語言是必須要有環境的,這就是為什麼學語言的人最好要到國外去生活一段時間的原因。時間一長,耳濡目染,語言是一定能夠學好的,最起碼口語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國外生活,你的衣食住行都需要與當地人進行交流,否則無法生活下去,這樣的環境不知不覺地就培養了你的語言習慣,提升了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再加上這個人的努力學習,比如到哪裡都帶上本英漢詞典,隨時隨處地進行語言學習,加上他比較虛心地和外華人請教交流,假以時日,一定會取得很大的進步的。到時候,和外華人正常交流會變得如魚得水,能夠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臺3000左右的筆記本,有什麼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