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軒轅凌霄

    不可能的

    大隋唐十八家反王做過一次

    沒有成功

    我們有三個階級:佃戶 管家 地主

    所謂改朝換代

    是看誰和誰聯合

    佃戶與管家聯手,足矣玩死地主。

    地主與管家聯手,足矣控制佃戶。

    管家倒向哪一邊都可以,他的變節甚至可以決定全盤的勝負。

    純佃戶起義永遠不會成功!

    因為沒有主心骨

    水滸傳時代

    很多條件都不具備

    註定是歷史的煙塵!

  • 2 # 曾憲英

    歷史上的改朝換代,絕大部分都是農民造反促成的。《水滸傳》中,各方勢力,不招安,北有宋江,南有方臘,北宋王朝招架不住,必然滅亡。

  • 3 #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農民的眼界和格局是有侷限性的,如果缺少一個有政治遠見的領袖和團隊,那麼他的起義是很難達到目標的。縱觀歷史上多次的農民起義,不是失敗,就是被有政治遠見的人所取代。農民小富既安的思想,缺少政治抱負,缺少稱霸天下的雄心,是不可能奪得江山的。

  • 4 # 雜家老高

    中國曆朝歷代因內亂而亡的,秦漢唐元明清,唯獨無宋。(明可能有爭議,我個人認為明亡於大順而不是大清。)。縱觀大宋一朝,對統治稍有威脅的農民起義都沒有。

    只要找出宋與其他王朝的差別,就能解釋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我認為原因有三,第一沒有蕃鎮割據,第二重文抑武,第3階層通道通暢。第1點保證了王室之間沒有爭奪皇權的鬥爭,第2點保證了地方政權和軍隊將領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對抗中央,第3點,中下層人民永遠有希望,只要不是大部分人絕望,就不會有大部分人造反,至少不會因為少部分人的絕望而裹挾大部分人造反。就算是影響較大的方臘起義等也無法形成太大規模。有宋一朝造反是不佔人和的。既然沒有人和,宋朝的農民起義這種星星之火就無法燎原。因此也不可能推翻宋朝。

    結論就是宋朝的所有農民起義都是很難聯合,也很難推翻統治的。

    個人需要一個優質回答。但是我不知道怎樣才能獲得優質回答。如果這個回答還算有價值,請知道怎麼給優質回答的人給一個吧。

  • 5 # 人間正道陳德立

    這個要看從何說起了!要是從小說中的描述來看,宋江等寧死不招安聯聯合田虎、王慶、方臘這四寇的實力要是不分心的話,有可能推翻北宋王朝,單獨哪一家做不到!要是從歷年的角度來看待,就沒有小說中那麼風光了!方臘的勢力最大,其滅亡的最快!宋江這裡根本就沒有108將之說,也沒有這麼多英雄好漢,是在前有宋兵賭戳後有大兵追趕,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詔安朝廷的!田虎王慶曆史上確有其人,但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這二人有什麼舉動。只是小說的虛構演義罷了!就憑這些烏合之眾還想推翻北宋王朝改朝換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至於其他的背景原因我就不一一皈詳細交代了,相信大家會心知肚明的。

  • 6 # 情感需要咕嘟

    不可能

    話說各方勢力頂多算有點實力的草寇,湊一起頂多算攢雞毛湊撣子,在自己一畝三分地還能勉強頂一下官軍,如果自不量力,內心膨脹到想推翻北宋統治,只能加速自己的滅亡。

    要推翻一個王朝,首先得民不聊生,怨聲四起,官逼民反,這才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然後呢要師出有名,也就是旗號;再就是還得有攻城略地的經驗和裝備。

    北宋並沒有廣泛的民不聊生,老百姓並不想推翻北宋統治,雖說朝廷有幾個奸臣,但是老百姓過得不賴,群眾基礎就不具備;師出也無名,梁山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也沒有要推翻趙氏王朝,頂多就是清君側,殺那四大奸臣;攻城略地就更沒能力了,都說了是草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行,行軍打仗那真得不在行,看看梁山打祝家莊三次,曾頭市兩次,大名府兩次,還都是靠裡應外合拿下的,攻堅能力幾乎為零,面對北宋深溝高牆的城池,一座一座的推,那簡直是開玩笑,純是拿人肉往上墊...

  • 7 # 大海泛舟客

    《水滸傳》中,如果各方勢力均不接受詔安,有無可能聯合或單獨推翻北宋王朝的統治?我的觀點是:能推翻!

    很簡單,我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

    一、當時的朝廷是否處於強勢?

    《水滸傳》反映的是北宋末期,宣和年間(1119---1121前後)宋江等聚眾起義的故事。此時的朝廷受當初太祖趙匡胤的影響(重文輕武的治國策略),軍事實力已大打折扣,國力虛弱!而朝廷外部又面臨北方的遼、金兩國輪番侵略攻擊。靖康元年(1126),金軍第二次圍攻汴京,在當年的十一月汴京城就淪陷了。宣告北宋滅亡!

    由此可見,此時的北宋朝廷實力已是強弩之末。

    二、當時的農民起義達到了什麼程度?

    據考,北宋存在了約160多年,竟然爆發了200多次農民起義,平均每年一次還多。

      北宋末期,宣和年間,較大的農民起義隊伍有兩支:方臘起義軍和水泊梁山”宋江等人的起義軍。征戰多年,席捲數地。可以說已動搖了朝廷的根基。

      除上述兩支起義隊伍外,還有青州張仙、濟南府孫列、沂州武胡、大名府楊天王、鄆州李太子、密州徐進、水鼓山劉大郎等人,這些起義隊伍的規模從幾萬人到十幾萬人不等,其餘小規模的農民起義更是數不勝數。

    近代宋史權威鄧廣銘先生曾透過分析斷定:“如果不是在金兵南下的同時又出現了民族矛盾激劇上升的情況,北宋政權勢必要被農民起義軍所推翻。”

      所以綜上分析,答案顯而易見是肯定的!

  • 8 # 濤說精彩歷史

    不可能。

    北宋宰相文彥博曾自私地說:“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文彥博 北宋宰相)

    這說明,宋朝的中小地主、文人,是鐵了心支援皇帝大地主的。兩宋重文輕武,擴大科舉,成功爭取到了文人之心、士大夫之心,為中國歷史之最。

    說的更直白些,有宋一代,朝廷罕見的“不立田制、不抑兼併”。底層農民壓力巨大,除了田稅、戶稅,還有數不清的雜稅,這些金錢,最後都分配給全國大地主(皇帝)、中小地主(官員),農民對手=大地主+中小地主聯合。

    這種情況下,梁山起義軍、方臘起義軍、王小波、李順起義軍……大都是底層貧苦農民,缺乏中層的智慧、力量與支援,即便聯合,也難以成功。

    縱觀中國歷史中上百次農民起義,走到最後的屈指可數,成功的首推元末朱元璋起義,偶爾說說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推翻秦朝,但最後也被剿滅)。剩下漢、晉、隨、唐、清、五代十國、南北朝,或亡於內部軍閥,或亡於外族入侵。

    朱元璋眼光獨到,起義初期就吸收了李善長、劉伯溫、朱升等等文人、地主,很早提出“深挖洞、廣積糧”的長遠政治主張,最終成功。所以朱元璋起義,並非單純農民起義。

    回過頭來說《水滸》,108將中的真正貴族,只柴進一人。這樣無法避免單純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其實任何單獨階級都有侷限性),招安成了團隊不可避免的"癌症"。正史上宋松36人起義中,更沒有柴進。他們1119年終被招安,算是緩兵之計,然後再次復叛,1121年終被海州知州張叔夜剿滅。

    (柴進是《水滸傳》中的虛構人物)

    再向前臨近的幾百年,唐末的王仙芝、黃巢起義規模更大,但一到危難關頭,還想被朝廷招安;就算攻下首都長安,農民軍因沒有長遠綱領腐化墮落、燒殺搶掠,甚至內部分化。以朱溫為代表的農民軍叛變,轉而投降唐朝,聯合軍閥反手剿滅自己人,讓唐末農民起義轟轟烈烈的失敗。

    (黃巢農民軍內部出現叛徒——朱溫)

    這就是單純農民起義的弱點所在,也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和教訓,請引以為鑑。

  • 9 # 莊宇長春子

    可以,問題沒有號召力。如果聯合推翻了宋朝,不是內訌分裂,便是被利用或自己改換建立封建王朝,從李自成和太平天國,以及瓦崗起義和朱元璋立朝的史例,,就足以認識和說明。

  • 10 # 又見小李vlog

    我認為可以有幾下幾點分析一下。

    1、梁山勢力雖然不小,但無法與大宋王朝比擬,終究還是會被剿滅,與其這樣還不如投效朝廷。

    2、梁山沒有形成割據勢力,且人才匱乏無有經濟支柱,不具備打天下的實力。

    3、梁山108將多有朝廷軍官或小吏他們棲居梁山只是權宜之計,迴歸朝廷才是他們最高的理想,他們不會一輩子呆在梁山,若不招安梁山會分裂最後滅亡。

    4、當時的思想便是忠君愛國,在那個大環境下招安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梁山好漢的結局很慘烈,但九泉之下總算對祖上和子孫有個交代,有人說宋江為了名利送了兄弟性命,但是當他喝下已知的毒酒時,一切都明瞭了。招安是最好的出路,雖然結局慘烈了些。

  • 11 # 棲鴻看紅樓

    這個問題,如果放到漢末、隋末、唐末的背景之下,還成問題嗎?

    漢朝末年,黃巾叛亂。為了平定黃巾軍,朝廷允許各地自建地方武裝。黃巾軍平定了,這些地方武裝卻尾大不掉,曹操、劉備、孫堅,都是其中一部分。

    隋朝末年,“十八路反王”並起,戲劇、評書中常常出現的李密、單雄信,都是“反王”之一。

    唐朝末年,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紛紛建立政權,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改朝換代,大多是由地方勢力推翻中央政府。甚至在北宋,也沒有脫離這個套路。只是推翻北宋政府的主角,由少數民族擔任。如此而已。

  • 12 # 小島知風

    肯定是不可能。

    先不說歷史,先以書中情況來說,雖然宋江、田虎、王慶、方臘四大寇的勢力都很強大,但是包括宋江在內四大寇人品都不咋樣,不得民心,雖然北宋朝廷對底層百姓剝削就挺狠,但是這四大寇在書中描寫來看也沒都處處為百姓著想,達不到像李闖那樣深得底層窮苦百姓擁護。

    包括打著替天行道旗號的梁山好漢他們也沒怎麼真正替底層窮苦百姓著想過,他們只是圖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逍遙自在,說白了就是沒有目的性和宗旨。

    在書中你正經來看看梁山好漢做過什麼為窮苦百姓有利益的事情,非但很少,還動不動就殺人家滿門,或者為了收服哪個好漢,進行大屠殺,比如為了收服秦明,他們殺了一個村的人等等事例。

    整部《水滸傳》一百零八個好漢,真正能替窮苦百姓行俠仗義的只有拳打鎮關西的魯智深和為了毫不相干的王畫匠出頭去行刺太守的史進,他們倆算得上是真正的俠義好漢。其他人尤其是如李逵這類人,完全就是殺人惡魔,隨意殺人,動不動殺人全家,所以你會認為梁山好漢能得到窮苦百姓支援嗎?

    再說回北宋朝廷這方面,雖然在書中朝廷已經腐朽沒落到根,幾次征討梁山都失敗,但那是沒有太拿梁山當回事,而且梁山好漢佔據了地理優勢。如果一旦出了梁山,去打天下,失去了地理優勢的梁山軍隊肯定會被朝廷的軍隊四面圍剿。

    這只是小說中的不可能,再說回曆史上來說,實際歷史上這些北宋農民起義軍更是不堪一擊。

    北宋的張迪和王則起義是田虎和王慶的人物原型,歷史上這兩人的起義只是兩場小規模的起義,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被北宋平定了,他們對北宋根基沒有造成動搖。

    而對北宋造成根基動搖的其實是方臘起義,雖然宋江起義在歷史上名氣很大,實際宋江起義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就被北宋政府所平定。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相比宋江起義還是比較有宗旨和綱領的,方臘信奉的是明教,當時被稱為食事菜魔,歷史上的方臘和小說中的方臘不一樣,歷史上的方臘起義還是比較深得底層窮苦人民擁護的,雖然方臘犧牲很早,但是他的部下依舊打著方臘旗號在江南各地領導底層窮苦人民反抗腐朽的北宋政府。

    方臘起義時間並不是很長,前後歷時一年左右就被平定了,但是在當時造成的影響是遠比宋江起義要大得多,方臘起義波及範圍廣,人數多,持續時間雖然和宋江起義差不多,但是他的聲勢浩大,對北宋根基穩定造成了一定動搖。

    所以你看歷史即使如方臘起義算是北宋最著名的農民起義,依然逃脫不了被北宋的鎮壓,可以看出這些農民起義除了方臘以外,基本沒有明確的宗旨和思想綱領,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因此在不得民心的情況下,還沒有明確的宗旨和思想綱領引領下的農民起義,那麼肯定是成功不了的。

  • 13 # 牡丹梅花鑫森淼

    如果宋江不招安,四大寇聯合有沒有可能推翻宋朝,這個問題,如果四大寇代表正義,有深得人心的先進的思想理念,毫無疑問肯定可以,朝廷腐敗,書上說朝廷軍隊:“兵失操練,兵不畏將,將不知兵”。問題是這四大寇不能代表正義,並不深得人心。梁山的替天行道,意思是行仁道,懲罰無道,討伐邪惡腐敗。這個思想在四大寇中算最先進的。正因為梁山的行仁道,懲罰無道,所以宋江不會和其他三寇聯合。即便聯合,即便推翻宋朝,最後這幾大勢力還是要接著再打。軍閥混戰,金兵南下,這些人又該怎麼辦呢?

    很多梁山好漢在上梁山前,殺人放火吃人肉,上梁山以後,晁蓋、宋江嚴明紀律,下令不能傷害百姓,所以梁山好漢上了梁山以後,都很收斂,李逵最任性。所以梁山好漢搶劫的都是富商、官府。

    方臘在南方建國,並不完全深得人心,書上好幾次出現百姓幫助宋江打方臘的情節,老百姓對方臘同樣有怨氣。比如宋江軍馬打常州時,書上有這樣一段話:城中鬧起,知道大宋軍馬,已從西門進城了。那時百姓都被方臘殘害不過,怨氣沖天,聽得宋軍入城,盡來助戰。呂師囊手下的十二統制官之一的太白神湖州趙毅躲在百姓人家,被百姓捉來獻出。

    打烏龍嶺的時候,宋江請一個老人家帶路,老者說:“老漢祖居是此間百姓,累被方臘殘害,無處逃躲,幸得天兵到此,萬民有福,再見太平。老漢指引一條路:過烏龍嶺去,便是東管,取睦洲不遠,便到北門,卻轉過西門,便是烏龍嶺。”

    時遷探路,遇到一個老僧,老僧說:“此間百姓,俱被方臘殘害,無一個不怨恨他。老僧亦靠此間當村百姓施主,齎糧養口。如今村裡人民都逃散了,老僧沒處去,只得在此死守。今日幸得天兵到此,萬民有福。將軍來收此賊,與民除害,老僧只是不敢多口,恐防賊人得知。今既是天兵處差來的頭目,便多口也不防。我這裡卻無路過得關去,直到西山嶺邊,卻有一條小路,可過關上。只怕近日也被賊人築斷了,過去不得。”

    從這幾個情節,可以看出方臘並不得人心,百姓怨氣沖天,甚至逃散。如果方臘深得人心,老百姓肯定支援他,而不是幫助宋江。不得人心,百姓怨氣沖天,這和梁山的替天行道是背道而馳的,是矛盾的。沒有正義的力量就沒有號召力,所以宋江不可能和方臘聯合。

    田虎本是一個獵戶,他造反同樣是不得人心。張清的妻子仇瓊英的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仇瓊英父母回孃家奔喪的路上被田虎派人打劫害死,田虎要搶仇瓊英的母親做壓寨夫人,仇瓊英的母親不甘受辱,跳崖自盡。

    從這裡可以看出田虎其實就是一個做大做強的強盜。

    王慶本是一個副排軍,因為和童貫的養女、童貫弟弟童貰的女兒、楊戩的外孫女、蔡京的孫媳婦嬌秀通姦,被童貫找了一個理由發配陝州,到了陝州又和管營張世開鬧翻,殺了張世開和他的小舅子龐元,王慶為了逃避官府追捕,一路逃跑,得到王慶的母姨表兄範全的幫助,範全是房州的一個押牢節級,他把王慶安排在一個隱秘的地方躲藏。王慶耐不住寂寞,喜歡賭博、和人打架鬥毆,所以最後還是被仇人黃達認出告發,官兵帶人追捕王慶,王慶帶著剛娶的、還在鬧洞房的老婆段三娘和段三娘一家人等人逃到房山寨上做土匪,佔據房州為巢穴,侵州奪縣,那些遊手好閒、惡逆犯罪的人紛紛歸附。賣卦的金劍先生李助認為王慶的生辰八字好,日後貴不可言,所以支援他獨霸一方。朝廷派蔡攸、童貫發兵征討失敗。

    王慶的爹也不是個好東西,看見親戚家的墳地是風水寶地,所以設計害親戚,把他自己死去的父母的遺骨埋在這個風水寶地,所以生出王慶。王慶從小惡逆,喜歡鬥雞走馬,吃喝打架,他的父母經常被他氣得要死。

    王慶這樣的人,建立的一方霸權同樣不能代表正義,同樣是不得人心。

    宋江是儒家思想教育成長的人,思想非常正統,他不可能和這些人為伍。

    如果《水滸傳》四大寇有一心為民謀福利的深得人心的思想理念,建立的是一個深受百姓愛戴的嶄新的朝廷,那麼,四大寇聯合起來,團結一致共同推翻腐朽的大宋王朝,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 14 # 裝修達人李子木

    不太可能,粱山內部矛盾重重,戰略性的軍事人才也沒有,再加上宋江的性格,以及地盤太小,經濟和百姓基礎等原因,註定無法推翻朝廷

  • 15 # 落絮雲端

    宋江即使不招安,也是很難推翻大宋朝廷取得江山的。其實真實的宋江就是在宋朝起事的,不過最後卻還是被鎮壓下去了。在《水滸傳》中也一樣,宋江之所以堅持招安。除了他想全梁山兄弟忠義之名,不背上反叛的罵名,還有就是宋江知道梁山的實力和出路。當時梁山雖然讓大宋朝廷震驚,也威脅到了朝廷,然而梁山泊畢竟不大。梁山雖然曾打敗過朝廷軍隊的進攻,但那也只是依靠地勢之利、提前佈防的原因。反過來他要想推翻大宋朝廷那是很難得的。

    同時梁山雖然打了幾場勝仗,但梁山終究不能抵抗朝廷源源不斷軍隊的進攻,梁山雖然數勝,但只要一敗,可能就會很難再東山再起。宋江是清楚梁山的實力的,同時他也知道歷來農民起事,無非幾個結果。要麼像劉邦那樣建一個新的王朝,宋江知道自己不會像劉邦那樣。要麼是以失敗被殺而結束,宋江也不想落下這個結局。

    從梁山本身的實力來看,隊伍太雜,個人有個人的算盤,既有身份低微的潑皮流氓,又有身份顯赫的王朝官員。這些人因為種種原因最終聚在一個隊伍中,內心都或多或少內心有些怨氣。而且這種隊伍的整體實力被後世所誇大了,雖然號稱共有108名將領,當時其中具有出眾才能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在加入隊伍後,自身的一些陋習也無法捨棄,如果宋江想要指望這些人與王朝繼續進行抗爭,那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

    而且那些真正具有出眾才能的人,思想又過於正統,在加入陣營後,他們心中正統的思想也沒有絲毫的動搖,他們認為之所以選擇加入,不過是為了脫離之間所處的艱難境地,如果想要他們一生都留在隊伍中與王朝進行對抗,那幾乎是沒有多大的可能性。

    一旦宋江真正與王朝撕破了臉,打算正式與王朝進行對峙,那麼這些人一定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以各種理由脫離隊伍,即使他們沒有做出此類舉動,一旦王朝在發動進攻前,派遣一些人對他們進行勸降,隊伍中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離開,如果連這些真正具有才能的人都走了,宋江又該拿什麼與王朝繼續對抗呢?

  • 16 # 一隻海龜成功入史

    推翻是不可能推翻的,我說說我的觀點。

    水滸傳中的各方起義勢力,是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的年代。宋江方面起義大概在宣和元年,也就是1119年,方臘和他前後腳,在1120年左右。

    宋朝農民起義有一個特點:次數非常多,但大部分規模很小時間很短。

    但凡農民起義,大多沒有“信仰”來支撐,基本可以分為兩種情況:要麼是馬上就要被餓死,與其餓死不如放手一搏了。要麼,就是對政府的政策產生了強烈的不滿,心生怨恨,要出這口鳥氣。

    我們先來看看梁山這邊:

    縱觀梁山的一百單八將,有一大半本就是體制中人,迫於各種形勢被強拉入夥的,他們不存在面臨被餓死的威脅;而另外一半人,是劫道出身的“好漢”,屬於混道上的黑勢力,大多隻是對朝廷不滿,需要立旗發洩而已。

    領導者宋江本來就是政府基層官員,是自己出了命案上山的。在他的領導下,梁山從初期就預示了招安的結尾。像李逵這樣極少數的人可能偶爾會有推翻政權的心理,那也僅僅是想讓宋江這樣的親友團來掌握政權罷了,而且也只是偶爾想想,他們更願意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讀水滸這部書,應該從其書名下手,才讀得懂,那麼水滸一詞,究竟什麼意思呢?

    有一種解釋我比較認同:《詩經·大雅》中的“水滸”一詞指的就是供周部族居住發展的周原,“水滸”一詞的含義就是“出路”、“安身之地”。

    那是不是說水泊梁山就是眾人的“出路”和“安身之地”呢?前期一定是,將來一定不是。

    總所周知,梁山上對招安琢磨最多的就是宋江,其實他的念頭並不一定是壞的:落草為寇肯定不是一輩子的出路,在有了一定談判資本後迴歸體制,對梁山眾人其實是好的結果。既然一把手天天都在琢磨這個,而底下雖有怨言但也默認了一把手的領導,那麼最終結果不用說也知道了。

    況且在歷史上,梁山的起義比方臘的規模要小太多了,充其量是幾百人的山大王,真的是想推翻也有心無力的存在。

    再來看看方臘這邊:

    南方的方臘起義比起梁山就恐怖得多了。前文有說,宋朝的農民起義次數很多,但大部分規模比較小,而方臘的屬於比較大的,有二十萬左右,“東南振動”,人家自己都建立政權了,叫“永樂”。

    方臘的起義原因,固然有對政府的不滿,但更偏向於第一種:被政府壓迫得影響了吃飯問題。北宋是一個很奇葩的朝代,經濟繁榮,但國力很弱,各種苛捐雜稅極為嚴重,對於農民,手工業者尤甚。創造了註明書法字型瘦金體的宋徽宗,是一個極為文藝的皇帝,喜歡各種奇花異石,經常從各地搜刮運往京城來滿足自己的藝術嗜好。水滸傳中導致後來楊志賣刀、宋江殺惜等情況皆由晁蓋一夥兒劫花石綱而起。花石綱是一種運輸交通名稱,可以理解為專門運送奇花異石的專列。在杭州、蘇州等地有專門負責監管此事的“造作局”應奉局”等。方臘等人是深受其害。

    但即使方臘起義的規模不小,也只持續了1年左右的時間就被剿滅了。為什麼他們沒有推翻朝廷的可能性呢。

    1.宋朝有一個習慣:災區招兵。這個策略也導致軍隊越來越臃腫,軍費連年增加,進而賦稅再提高,有點惡性迴圈。但這對於當時的農民起義來說,尤其是因為影響了吃飯問題而起義的農民,被招兵了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許多起義者能吃上飯就戰到了官軍一邊,雙方戰力成幾何式的變化。這種方式非常適合維持國內穩定,但對國防是極大的傷害。所以宋朝軍隊面對外部戰爭都很渣,對內倒是很利索。

    2.方臘起義時南北軍力差異不小。當時宋朝正在跟北方的遼金槓著呢,雖說全國的軍力都不怎麼樣,但南方的更差,而且數量也少。這也是為什麼方臘在南方起義可以在短時間就掀起波瀾的原因。而面對方臘起義,領導階層不但反應迅速,還非常重視,不但災區招兵,把花石綱都給取消了。讓童貫帶著15萬正規部隊去平叛。正規部隊雖然對外作戰差勁,但怎麼也比南方的軍隊戰力高一大截,鎮壓農民起義就顯出本事了。像韓世忠這樣後來對金國部隊也有兩把刷子的將領當時就在平叛隊伍裡。

    3.方臘起義其實也並非得民心,燒殺搶掠的事沒少幹,尤其在後期,大有打不過就擄掠一番的架勢。從群眾中出發又要脫離群眾,這誰受得了。而且行事風格比較殘忍,水滸傳裡也有提到他們抓獲梁山的郝思文,根本不會留俘虜什麼的,直接碎剮。方臘起義時所藉助的摩尼教,也就是明教,在小說中被許多名門正派視為魔教歹人,其實也有很深的歷史原因在裡面吧。

    至於王慶和田虎等勢力,水滸傳裡著筆並不重,是被梁山碾壓的存在。單獨推翻北宋的可能性幾乎就沒有了。

    另外即使幾波勢力聯合也不可能,主要參考方臘方面就可以。要是讓宋江帶著,估計直接全招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吃藥可以改變生男生女的問題,是真的嗎?有科學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