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別小白oo
-
2 # 末農
隨著春節的臨近,部分農民年前存在賣玉米的客觀需求,儲存玉米也是要相應的成本和損耗,再一個資金的需求,急切希望儘快賣掉,但是根據玉米的市場供給情況,在玉米的主產區東北地區,正進行臨儲玉米入庫,再加上玉米種植農戶對豐收的新玉米出售不及時,或者說農戶惜售心理作用較強,有可能會影響後期玉米的供給量。
一些企業聲稱高價玉米,滿心歡喜的將家中的玉米費盡周折的拉過去的時候,發現門口貼出的海報僅僅比之前高出了幾十元一噸,細算一下也就是相當於每斤玉米稍微上漲了一分錢或者兩分錢而已,上漲幅度可謂是非常的渺茫。
其實大家細心一點就會發現,企業或者庫點為標準水玉米開出的報價(14%水,且雜質等其他標準達標,否則將會按照比例剋扣)這些就是“貓膩”,所有的賣糧農民手中的玉米都達不到這個等級標準。所以即便是發善心的將收購價格提高了一分錢每斤,也就是20元每噸,可是當農民將自家玉米拉過去的時候,面對的確實各種苛責的水分檢驗,等級指標,最終透過一系列看不懂的剋扣,最終的賣價還是和沒漲價前一樣。
-
3 # 從善如劉L
企業聲稱高價收購玉米,那是有條件的,就農民家裡現在存放的玉米,都達不到人家的條件,就是玉米那個14%水分的問題,試問,農民家裡的玉米,哪家的玉米能達到14%的水分?所以,當你把玉米拉到那些收購的公司企業的時候,就這一條,就會把你的玉米的價格卡下來的,其實這不是貓膩,還是你的玉米沒有達到人家要求的標準,就是這個玉米水分的問題,你根本就達不到14%,你的玉米咋能賣上高價?就說吉林省玉米價格吧,今天,也就是2020年1月14日,吉林省玉米價格每噸平均1729元,別說玉米的其他標準,就是玉米的水分也必須要達到14%,才可以達到這個價位的,但是就你玉米水分的這一個硬指標沒達到,你的玉就是不合格的,當然也就賣不到這個價位上的,玉米的水分有個扣除標準的,水分越大扣除的玉米就越多,而我們農民家裡的玉米,在多雪的冬天裡,玉米含水量可能會達到25%~30%的,各個企業扣除於水分的係數也是不相同,這樣透過七扣八扣的扣除的話,所以你把玉米拉到收購玉米的企業或者公司,當然也就賣不上他所說的那個價了!如果玉米要想達到14%的含水量的話,是必須要透過玉米烘乾裝置的,不透過玉米烘乾裝置,玉米透過自然的風乾,在冬天多雪的時候,玉米的含水量會居高不下,玉米的水分是永遠不會達到14%的,所以當企業或者公司明碼標價收購玉米,他是有標準的,玉米達不到他要求的標準,當然也就賣不上高價的,達到14%的玉米收購價在每斤0.86元的話,那麼含水量在20%~30%的玉米價格,每斤在市場上也只能賣0.76元左右,每斤的玉價格相差0.10元也是正常的!東北地區農民的玉米都放在玉米樓子存放的,數量少的,玉米樓子有蓋的玉米,由於冬天雪水進不去,玉米的含水量會低一些,而數量大的,沒有蓋的玉米樓子或者就地堆放的玉米,由於雪水的侵蝕,玉米的含水量相對說要高一些,不管是哪種情況的存放的玉米,都達不到14%水分,因為水分達不到14%,價格當然也就上不去,在這種情況下,你把玉米拉到企業或公司的時候,再加上其他的苛刻的檢測條件,玉米當然也就賣不上價了!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援,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
4 # 龍百曉生
關於高價收購,其實在各行各業都有體現,例如高價收豬,真得高嗎?高價收狗,真得貴嗎?高價回收廢舊手機、電動車、破舊傢俱等,真得給錢多嗎?其實“高價”只是商家的一種吸引眼球的宣傳方式,可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從而提高交易量!如果說到貓膩,這應該是大多農戶“看漲不看跌”的心態所致,總希望逢高價賣出,可現實中在市場供需變化大背景下,誰又能掌握賣價高低呢?只不過目前玉米行情仍處於買方市場,因而用糧企業掌握了一定主動權,可以更容易呼風喚雨,左右市場需求多少!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年前年後玉米市場走勢,以供參考:
一、年前玉米售糧進度已成定局,很難調整行情!今天離過年僅剩11天,而各地賣糧步伐卻仍沒有過半!例如東北新季玉米種植農戶售糧進度僅為44%,其中黑龍江售糧進度為53%,吉林為35%,遼寧為42%,內蒙古為33%。而華北和黃淮地區種植農戶售糧進度為46%,其中河北為27%,山東為52%,河南為63%,相比東北玉米市場要好一些!不過,隨著年關臨近,各地開始了春運,隨著陸續返程,玉米運輸走貨不暢,再加上工廠放假,使得春節前玉米市場購銷將基本穩定!
二、年後玉米行情仍不能確定。關於2020年春節後玉米市場走勢,目前業內資料預測為:1、玉米飼料需求量與2019年基本持平,其中養豬業存在很大變數;2、玉米深加工將同比增加1000萬噸左右,產能約為1.23億噸,而玉米工業需求量將增加500萬噸左右,達到8300萬噸。總體來說,2020年玉米需求略有增加,使得市場缺口進一步擴大,有望達到1300萬噸以上。
不過,因年前部分用糧企業已安排備貨,使得年後備貨節奏可能放緩,再加上年前東北和華北的平均售糧進度沒有超過50%,使得年後天氣轉暖和春耕開始後會進入集中售糧高峰期,從而加劇市場供應壓力,因此,春節後短期內應該不利於玉米價格上漲!
另外,目前臨儲玉米庫存量仍高達5000萬噸以上,再加上臨儲小麥庫存量高達近1億噸,稻米庫存量則為1.2億噸左右,使得2020年水稻和小麥去庫存壓力比較大,為轉移市場需求消費稻米和小麥,臨儲玉米拍賣或將繼續保持去年拍賣底價,從而穩定玉米行情!所以說,年後玉米價格雖有不確定性,但應該下跌空間也很有限!
這樣一來,對於各地農戶來說,需要根據自家實際情況適時賣糧,切莫盲目跟風惜售或期待“買漲不買跌”,以免被模糊不清的市場行情誤導而得不償失!而至於買賣貓膩,沒必要過於深究,畢竟自己不被盲目心理所左右,往往就可以留神避開,並爭取種植效益最大化!(以上為個人見解)
-
5 # 嶗山隱士3
這年頭你也信什麼高價回以,跳樓價拋售,清倉大甩賣什麼的,那就是真的落伍了。你只有貨比三家甚至五家六家,才能決定他講有多少可信度。
-
6 # 微塵微視界
從近期的玉米收購進度來看,基層農戶售糧節奏明顯加快,形成年前售糧“小高峰”,這跟玉米市場交易習慣有關,按照往年的情況,年前想要賣糧的,需要在農曆小年之前完成,過了農曆小年,玉米購銷會趨於平淡,進入“有價無市”的階段。截止2020年1月5日,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4611萬噸,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9萬噸,而在2019年12月31日時,主產區累計收購的玉米量為4204萬噸,5天的時間累計收購玉米407萬噸,日均收購量81.4萬噸。
一、雙方對玉米收購時水分標準的認識不一致1月14日山東部分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給出的收購價達到1元/斤,然而基層農戶售糧時的價格可能只有0.8-0.9元/斤,這裡面實際上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企業給出的收購價是指廠門口的價格,而且水分含量為14%,而基層農戶賣糧時往往水分偏高,很難達到14%,水分超過20%也較為常見。需求企業給出的收購價是有一定條件的,價格高的,對水分的要求也往往高,含水量14%的玉米價格和20%的是不在一個等級上,但很多農民在賣糧時,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而且雙方在玉米含水量的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農民認為自家的玉米已經幹了,水分應該是達標的,但需求企業收購時,測定出來的水分偏高,給出的收購價自然會低於標準水分,這就造成了基層農戶售糧時的價格低於預期。
二、玉米收購均價上漲,不代表基層農戶賣糧時的價格會明顯上漲很多農民在賣糧時,會覺得自己賣糧時價格跟網上其他地方的價格有出入,而且有時差異較大,明明在網上看到玉米深加工企業不斷上調收購價,有的甚至突破1元/斤,可糧販給出的收購價只有0.8-0.85元/斤,價格差達到0.15-0.2元/斤。出現這種差異也是正常的,需求企業給出的收購均價達到1元/斤時,農民是很難直接將玉米賣給需求企業的,這裡面牽扯到的環節比較多,中間往往透過糧販來撮合交易。可以說糧販是基層農戶與需求企業直接溝通的橋樑,但糧販不是義務勞動,而是要從中獲取利潤的,所以有的時候玉米深加工企業上調了收購價,可糧販為了利益最大化,利用中間的資訊差,未同步上調基層的收購價。
四、需求企業收購玉米時存在一定的壓價現象自從2016年對玉米收購制度改革後,市場化收購成了主角,企業想要長期經營下去,那就需要創造利潤,無論是飼企還是玉米澱粉類的深加工企業,由於下游消費相對穩定,價格不太可能有明顯的上調,反而是消費淡季時需要降價促銷。需求企業想要有利潤,那就得從原材料採購上下功夫,如果把玉米收購價由1元/斤壓價至0.9元/斤,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利潤增加了0.1元/斤,有時哪怕只有0.05元/斤的利潤空間,但由於採購量基數較大,也同樣是不小的金額。當需求企業廠門口到貨量明顯增多時,企業會趁機進行壓價,下調幅度在0.05-0.1元/斤較為常見,有的雖然沒有直接下調收購價,但在水分測定上做文章,明明含水量只有14%的,收購時定為16%甚至更多,無形中壓價了。
總之,玉米企業給出的收購價相對高些,而基層農戶賣糧時的價格卻達不到預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有多種的,有的是雙方資訊不對稱引起的,有的是人為因素,從實際情況看,農民在賣糧時的話語權是相對偏弱的,更不具備定價權。短期來看,國內的玉米市場供應量相對充足,玉米價格想要上漲難度很大,特別是東北主產區大部分糧源還未轉移至貿易商手中,後期玉米價格下行壓力較大,為了穩定種糧收益,農民在賣糧時需合理把握售糧節奏。
-
7 # 小希時間
企業聲稱 “高價” 收購玉米,農民辛苦拉去卻不見漲價!貓膩在哪?
前天週末 1月18日家裡出售掉今年收穫的玉米,共計3950斤,出售價為0.97元/斤,相當於今年所種的夏玉米一共收益3785元。據瞭解,去年同等數量的種植面積產量為4100斤,根據資料比較較去年的產量每畝地減少了50斤,摺合畝產量為1350斤!
市面上一般是農民朋友底價出售玉米,企業高價收購玉米,有人說去賣玉米每斤才0.95元,而市面上的企業收購價接近1.0元,你知道這是為何麼?究竟是不是存在著“貓膩”?
市面上的玉米收購價為1947.3元/斤,摺合每斤0.978元,而實際的農戶出售玉米均不及此價。這是為啥呢?
玉米種植朋友們出售玉米並不是直接出售給收購企業,他們多出售給中間商,反而是各玉米收購商再販賣至玉米深加工企業。在華北地區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高,可機械化程度低,屬於戶戶種植的型別,意味著家庭收穫量的規模少。而企業的玉米收購規模量大,普通農民朋友出售玉米不能直接滿足企業需求。所以,農戶賣玉米多出售給中間商販!中間收購商的存在也是有一定的理由,其方式就是低買高賣,透過流通緩解賺取利潤差價,實現收購的目的。
另外,企業收購的玉米價格高,多半是上等的優質玉米,其含水量低於15%。縱觀各玉米種植農戶你會發現,倉儲的玉米含水量均不及14%、15%,可以說含水量與玉米各深加工企業收購的標準差距較大,農戶朋友出售玉米只能因質定價,偏離多少含水量下降多少價位。比如當前東北黑龍江、吉林等地雖然也是玉米重要的產區,可偏偏玉米的成熟度不佳,含水量2-3成左右,可以說遠遠偏離收購的標準,並不是存在貓膩現象,所以出售市場的玉米不及玉米均價。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路!!謝謝
-
8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何止是玉米啊?其他的類似水稻、黃豆等大田作物,想要壓下您的價錢是很容易的事情。含水量高、雜質含量高、容重不足,還有最直接的就是比正常價格低幾分錢收購。而且,這也不是貓膩,這是很多農民朋友都知道內幕的情況。
中國的水稻、黃豆等大田作物,每年都會制定一個保護價,一方面是穩定物價,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農民朋友的收益。但是,很多的農民朋友在出售自己糧食的時候會發現,實際上的收購價格都要比保護價格低一些。而且,這些收購方壓低價格的原因都是有理有據的,您還沒什麼辦法反駁,要麼就在這賣,要麼您就把糧食拉走去別處賣。對於這個問題,在中國的中儲糧下屬的各個糧庫,表現的極為突出,甚至要比一些私人的糧油加工企業更加的明顯。
首先是從含水量方面來壓價。玉米的含水量相對於其他的農作物籽粒要高一些,對於一些直接脫粒收割的玉米籽粒來說,用手捏一把恨不得能捏出來水,即便是經過晾曬之後,含水量也比較高。這樣的玉米送到糧庫、企業,在水分上就能扣幾分錢;其次是容重。不同的農作物籽粒容重不同。容重越大,說明糧食的品質就越好、有機物積累的更充分。如果容重低呢?產量也不會高。而且,在收購玉米時測定容重是需要與含水量結合在一起的,都要比實際的容重低一些,還能剋扣幾分錢;還有就是雜質含量的多少,一般的糧食收購對雜質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不管是人工還是機械收割,雜質必須扣。如果雜質含量太高,還是會繼續扣,還能扣幾分錢;還有就是是否有黴變粒。對於玉米這類籽粒含水量較高的農作物籽粒來說,出現少量的黴變粒是很正常的。即便是水稻或者黃豆也會出現少量的水黃粒和紅眼豆情況。一旦被檢測出黴變的籽粒,還是會繼續的扣錢。
所以,糧庫、企業想壓價收購糧食是很正常的,而且還都是有理有據、有明目的。比如說水稻測出米率,多磨10秒和少磨10秒對出米率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而且,在農民朋友即將進入集中還貸款的時間段,壓價會更狠。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得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9 # 無名三農人
謝邀。這個現象在農村是經常遇到的。養殖企業或加工企業收購玉米時打出高價收玉米的旗號,而實際成交價卻很少能達到他們提出的價格,賣糧人即有一種被騙的心理,言其不實在,不守信用,言過其實有貓膩。到底真相如何?是企業有貓膩,還是農友不理解,亦或是其它的原因呢?首先,賣糧人的原因。玉米也是糧食,衡量玉米質量優劣有它的一套指標。如水分、破損度、黴變率以及玉米品種不同其營養物質含量的差異。而這些在不同的農戶所售玉米之間是有差別的。有幾家的玉米粒又幹又淨,無有黴粒並達到標準呢?若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好玉米是能和企業討價還價的。畢竟好貨不愁主,好東西是能賣犟價的!其二,作為玉米的收購者來說,企業收玉米會遇到達標或不達標的千家萬戶的玉米,而管理措施不一致或品種不同肯定會造成收購到的玉米不一樣的,收購價格本身就是浮動的價格,價格是靈活的。這無可厚非,人家高價收的是達標的玉米,而玉米粒不達標,價格自然不同。換位思考一下,誰會一樣的高價收不一樣的玉米呢?其三,不排除收玉米的企業有故弄玄虛的成份,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一種經商手段。商業社會,玉米也是商品,農民想賣高價,提高種地收入,而企業是經商的,他們也想少花錢,多收玉米,進而多掙利潤。而掛出高價收玉米,博得‘‘嚎頭’’,引得賣糧人售賣,即是他們的辦法喲!
自古以來,無商不活。買賣雙方作為對立的人不會是一樣的心眼,也難得和諧。一個錢字,不可能沒有誤解!實事求是說‘‘貓膩’’,好貨賣高價是天經地義的真理!
-
10 # 鄂東三農
企業聲稱高價收購玉米,農民辛苦拉去卻不見漲價,貓膩在哪?目前,玉米市場正需要玉米,收購玉米企業按照原價,是根本收不到玉米的,只有透過提價收購,才能從種植戶手中套購到玉米。收購企業與種植戶的矛盾一直長期存在,雙方之間的“拉鋸戰”始終存在,很難化解。眼下玉米加工企業正需要玉米的時候缺料,按當前行價,是根本無法收到玉米的,只有透過稍微提一點價格,套來農戶手中玉米,再行使各地貓膩套路,嚴格驗質,達到玉米收購初終目的。結果,玉米收購企業的收購價格實質上仍然是按當前的價格,甚至低於目前的收購價格,種植戶被收購企業以高價的幌子騙購到手中的玉米,以吃虧而告終。收購的企業使用的貓膩招數是:
第一步,漲價套出種植玉米。目前玉米價格處於平穩狀態,收購企業正需要玉米的時候,在市場上是根本收不到玉米的。玉米收購企業,為了收到玉米,又不想多出價錢,只有利用“高價”的幌子,欺騙種植戶,讓玉米種植戶把玉米送上門來,再實施第二步嚴格的“驗質”關,把漲價的部分打壓刻扣下去,讓農民心服口服。這種收購方法實在不正常,是一種低劣的手段和方法,是不得民心的,也可以說,失去職業道德規範的,是不足取的。
第二步,嚴重驗質收購玉米。玉米收購企業驗質,以玉米的含水量、含雜質、含發黴等等方面,大力打壓,使玉米降質降級,才能達到降價的目的。這樣做,農民再好的玉米送過來,都要挑出一大堆的問題和缺點,表面上農民玉米品質達不到,低質低價,是合情合理,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實則是有意高價套出玉米,再以質打壓價格,才能達到低價收購目的。玉米收購企業慣用的驗質方法是:①含水量。一般情況下,種植戶玉米晾曬程度,玉米含水量均在14.5~14.8%之間,沒有透過烘烤,非常難達到14%以下。含水量就高出0.1%,就算是不合格的玉米,就要打壓降低收購等級,自然價格就降下來了。②是雜質。種植戶玉米出售時,都是多次透過風播除雜質。因為玉米胚根處的白色小包皮,是不容易除盡的,也根本不佔重,只要看見有一丁點存在,就算不合格的玉米,就會降級壓價。其實,合格的玉米同樣存在這種現象,為了降級壓價,就成為重要的依據。③含變質玉米。只要發現有一粒已經變質或剛開始變質的玉米,必然成為收購企業判斷玉米質量的重要依據,開始降級壓價。透過以上三種驗質過程,再優質的玉米都會定為不合格的低質玉米,當然收購價格達不到“優質高價”範圍,使種植戶無話可說,瞞天過海地收下了農民手中的玉米,達到收購的目的。
總之,玉米種植戶在出現這種收購騙局時,對不合情理的不合規的收購企業要說“不”,答案是兩個字,“不賣”。
-
11 # 專長古玩
企業聲稱高價收購玉米,他是什麼心理貓膩在哪?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是打著高價收購的旗號。忽悠老百姓!比如,玉米稻穀都有優質品種,價格有高有低這很正常。但是在收購時你玉米時再好也是低價的,商家就是狡猾,為了多賺錢什麼話都說得出來。說你玉米這不達標那不達標,又是水份不達標質量不達標,好像你玉米稻穀就是低價。這種情況在農村很常見,他不說高價收購你會賣給他嗎!等你賣給他頭腦事就多了。他還會說,現在行情不好玉米稻穀很難出售,為了掙點過手錢也很幸苦,說得條條是道讓你相信。其實他在暗中掙錢,你農民根本不知道他掙多少,因為糧價又沒有國家規定。價格多少都是企業和糧販子說了算!農民倖幸苦苦就這樣被忽悠了。
-
12 # 初心老聶
這只不過是糧食企業用"高價″收購玉米為誘餌,吸引玉米出售者。抓住農民想多賣錢的心理,然後壓價的一種手段,起到廣告宣傳的作用。
不管賣家還是買家,都想利潤最大化,高價賣出,低價買入,這樣才能達到多賺錢的目的,這是所有商人的共性。
有些農民為了讓玉米多賣點錢,在高價收購玉米的誘惑下,就把玉米拉到了收購點,收購商就會以玉米水份高、雜質多、出糧率低為理由忽悠你,說服你,一張嘴跟抹了油似的,讓你認為自已的玉米質量確實不行,或是動搖了信心,反正你沒他懂得多,就相信了,你就會以較低的價格賣了,收玉米的就多賺了。
個別玉米收購商,在玉米水份測試議上做了手腳,可以人為讓玉米增加水份含量,更有甚者,在地磅上做了手腳,在這倆方面多數農民都不知道或是不懂,就會上當受騙,希望自己去交糧食的農民注意。
如果你和收玉米的不是特別熟悉,總會比去農村收購糧食的販子少交錢,這也是一個潛規則,因為玉米收購商主要指望他們收購玉米,是主力軍,必須另眼相看,不敢怠慢,否則販子就會去賣給別人,誰給的錢多就給誰,能賣多少錢他們心裡有數。
農民自已去賣玉米的畢竟是少數人,對行情和標準瞭解不多,在玉米收購商的眼裡也不足輕重,收購商就會盡量壓價。
多數玉米收購商還是好的,公平交易,童叟無欺。
在我們日常各方面都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什麼高價收購,超低價處理,如果你不瞭解,貪便宜,就容易受到損失,落入騙局。
快過年了,多數玉米加工廠陸續停收,漲價已不可能,玉米價格基本穩定。現在的農村玉米收購商就是為了囤積玉米,等待明年春天漲價銷售,農民朋友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條件是否銷售。
-
13 # 糧小咖
企業聲稱“高價”收購玉米,農民辛苦拉去卻不見漲價!貓膩在哪?謝邀。隨著春節的臨近,特別是再過兩天就是臘月二十三的“小年”了,一些用糧企業已經發布了春節放假停收的通知,產區玉米市場購銷行為也是越來越少,再加上天氣、物流的影響,使得最近一段時間,雖然基層玉米出售上量比較大,收購進度也在加快,但玉米價格並未出現明顯的下跌趨勢,依然是穩中略有漲跌。一方面,從市場主要參考且較為透明的玉米掛牌收購價格來看,截至1月15日,東北港口如錦州港新產玉米主流收購價在1810-1830元/噸,要求水分15%、容重700-720;鮁魚圈港口主流收購價在1805-1810元/噸,要求容重690-700,水分15%。壽光中慧大車送的禽料玉米掛牌價1970元/噸,要求容重720以上,豬料玉米價格1980元/噸,容重710以上,700-710的低一克扣2元/噸,低於700的拒收。山東六和華北產玉米掛牌收購價0.983元/斤,要求容重700以上,水分14-16超1扣1,水分超16%退貨,毛糧和東北玉米拒收。深加工企業沂水大地掛牌價0.975元/斤,要求新玉米烘乾玉米水分15%以上,新陳玉米不能混裝車。另一方面,從題主關心的問題來看,農民對於玉米的價格變化是很難做到實時掌握的,關於收購標準的要求也很容易產生困惑。雖然最近幾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資訊的傳播很快、很方便,但也很難覆蓋到所有的賣糧農民。再加上,很多用糧企業在收購的時候,包括糧庫,都更願意收大車送來的糧食,農民一家一戶直接賣糧給這些企業的,除了一部分種糧大戶之外,很少。那麼,發揮從農民手中收糧集中到一定量之後,然後再用半掛車等拉到企業門前排隊出售的角色的,就是貿易商了。而貿易商收購農民的價格,基本上要參考用糧企業、糧庫的掛牌價,或者東北港口的平倉價等等,然後再把運費、裝卸、人工、利潤等考慮進來。從這個層面來看,農民看到的企業玉米掛牌價格相對比較高,但自己賣糧的價格卻與之差距較大,就是這個道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的存在的不止於玉米。企業收購的時候會將收購價格提高一點,,可是當農民將自家玉米拉過去的時候,面對的卻是各種苛責的水分檢驗,等級指標,透過一系列看不懂的剋扣,最終的賣價還是和沒漲價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