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相對其他運動專案,包括乒乓球女子單打經常會看到超級運動員拿到奧運單打兩連冠,但是男子專案卻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是什麼原因呢,有的說競爭激勵,有的說賽制所限,其實有人無限接近這個連冠,就是王皓,但是可惜是三連亞,如果是奧運三連冠,那王皓可能成為乒乓球歷史第一人,並極大推動直拍橫打打法風靡世界。
13
回覆列表
  • 1 # 徐老實

    首先,這個乒乓球在有的時候的比賽是有偶然性的,也是是我們經常說的爆冷門,所以四年一屆的奧園會,它的比較好強度和熱度是別的比賽所不能比的,這就造就了很多比賽是有偶然性的。

          第二、奧運會週期的問題,因為是四年一屆,所以這個對運動員的巔峰期是否和奧運週期重合,這個就比較重要了,四年一屆,連續兩屆,都要求運動員都在巔峰期,這個太難了。因為,奧運會每屆舉辦的地點都是不同的,每位運動員的適應性都是不同的,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適應這個環境,一旦對環境不適應,那麼也就很難有好的成績。

        第三、中國乒乓球人才儲備的比較豐富,所以每次奧運會比較的男子乒乓球運動員都會有變化,很多人只參加過一次,或者即使再次參加也是參加雙打而不是參加單打。像王皓連續參加三屆有三進決賽的,是前無古人也很難後有來者了。

        第四、規則的變化,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乒乓球,在世界上無人能敵,所以就導致大的比賽第一名,都是中國的,這就導致在其他國家這個專案就不受歡迎。所以,國際乒協就會專門的針對中國的遠動員,對規則進行改變,從而遏制中國的遠動員,達到不讓中國球員那拿第一。

          比如,2000年10月份開始實施的小球改大球,2001年9月份實施的21分改11分,這些都是針對中國球員的情況而修改的,而且國際乒聯前前後後進行了8次之多的規則修改,這些都是針對中國運動員的優勢來修改的,從而削弱中國運動員的成績。近幾年的比賽,大家也看到了,中國乒乓球已經沒有以前那種絕對的統治能力了。

           第五、運動員的心裡狀態及決賽的臨場發揮也很重要。因為奧運會的週期性的原因,即使你這次拿了冠軍,再次參加比賽的時間,大家對運動員的關注度就會不同的,各種各樣的干擾也會有不同,這就導致運動員的心裡壓力就會比較大。特別是奧運會這樣的大賽,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這個對運動員的心裡要求就更高了,一般人是很難承受的,這個也是造成很多運動員再次進入決賽,缺很難再次拿到冠軍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皓,大家都知道中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三進奧運會決賽,可是都沒有拿到冠軍。這個和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和臨場發揮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三進決賽已經是很厲害的了,但是依然沒有拿到冠軍,可見決賽的心理狀態和臨場發揮很重要。再有2000年悉尼奧運會乒乓球決賽,孔令輝在形勢不好情況下,戰勝瓦爾德內爾,這次比賽是經常重播的經典賽事。

          所以,競技體育所具有的,偶然性、週期性及各個方面綜合的影響,就導致誰也無法保證就一定可以衛冕冠軍。乒乓球也是一樣,所以奧運會兩連冠那是太難了。所以,到現在還沒有男子乒乓球奧運會冠軍兩連冠了。

  • 2 # 小俠武潤震

    其實有人無限接近這個連冠,就是王皓,但是可惜是三連亞,如果是奧運三連冠,那王皓可能成為乒乓球歷史第一人,並極大推動直拍橫打打法風靡世界。

    但是,為什麼王皓沒有做到,是技術問題,是心理問題,還是運氣問題,莫衷一是。2004奧運會,王皓正手確實打不過柳承敏,得分殺招確實不精,在奧運決賽壓力下,沒有殺招很吃虧。2008奧運,其技術、心理都達到巔峰,但遇到同門馬琳,對其打法太過熟悉,毫無秘密可言,加之馬琳臺內小球在當時非常剋制反手橫打,再次失敗,2016其技術心理年齡已是奪冠十分困難。

    現在來看,馬龍有可能在東京奧運會上拿到連冠,但是難度也非常大,為什麼出現這個局面,感覺乒乓球的任何一項技術改革對運動員影響非常大,能在8年內始終處於超級實力,並且身體心理在奧運週期都調至最佳,實屬不易。另外,國際乒聯出臺的技術器材限制也會極大對選手連冠衛冕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綜合起來,這個專案的衛冕難度最大,將來的多年也很難出現乒乓球男子單打衛冕冠軍,你感覺呢?

  • 3 # 騎馬寺的少年

    的確,目前還沒有人能在奧運會乒乓球男單冠軍中實現衛冕。像瓦爾德內爾、劉國樑、孔令輝、張繼科這樣的大滿貫都沒能做到。馬龍在明年奧運會有這個希望,但衛冕的難度實在是太大。男子技術發展太快,一個運動員很難在8年裡都保持在巔峰期。

    中國女乒一直在推行女子技術男性化,早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王楠在決賽中的對手李菊,就是被稱作最早的女子技術男性化的代表人物。但從整體來看,像丁寧、劉詩雯、李曉霞都是在不同程度地模仿或趨於男性化技術,她們擊球的力量、速度與男選手仍有比較大的差距。正是這種一直沒有取得特別大突破的前提下,女乒也出現了鄧亞萍、張怡寧兩位蟬聯奧運女單冠軍的選手。但與女子技術相比,男子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是發展得太快了。

    就像張繼科說得那樣:“當時,我應該是在男子運動員中反手接發球,臺內暴擰最好的選手。但現在很多運動員都在使用這一技術,而且他們在速度、力量方面還有加強。”像臺灣的林昀儒、日本的張本智和,在大球時代反手技術增長的十分明顯。奧運會的競爭非常激烈,像當時的“二王一馬”最終都沒有實現大滿貫。更不要說在8年時間,2個奧運週期都保持在巔峰狀態,這對男運動員來說真是太難了。

    賽制及多項改革,也影響了一批選手在男單上實現衛冕。

    像改大球之後,球的速度都在變慢,還有無遮擋發球等等,都極大地削弱了劉國樑當時近臺快攻打法。11分制的使用,讓比賽的偶然性增加,雙方的實力進一步縮小。如果再打21分賽制的話,中國隊的實力仍然會明顯佔優。可以說,國際乒聯在推動的一系列改革中,也讓一些運動員失去了在男單上衛冕的機會。

    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像丁寧在使用大球之後,她不屬於近臺搶攻型,而是防守反擊型。球的旋轉降低之後,速度、力量型的打法佔據了完全上風,丁寧幾乎是跟不上對方的節奏,屢屢被年輕選手打穿防線,這也是改革帶來的影響,那就是丁寧的打法已經不適應新球而導致落後。

    王皓不是最接近實現奧運男單兩連貫選手,心理素質在大賽中猝然崩盤。

    王皓從來沒有輸過柳承敏,而且兩個人在奧運會的對決,當時還在王皓的巔峰期。賽前,柳承敏對王皓也做了非常細緻、有針對性的安排,再加上勢不可擋、兇狠凌厲的搏殺把王皓完全搏亂了節奏,在士氣上、信心上完全被壓制,最終將奧運男單冠軍拱手相讓。可以說,王皓的技術實力與心理素質並不匹配。在技術的先進性上,王皓的直板橫打是優於馬琳的,可以說王皓是要用“兩面攻”,在打馬琳的“單面攻”,但這一次王皓又在殺紅了眼的馬琳面前,再次繳械投降。

    在楊瀾主持的《人生相對論》節目中,王皓談到對馬琳的失利說:“馬琳算是我的師哥,以前我們在一起研究對手,但決賽中遇到他我真不知道怎麼打了。”王皓夠善良,但用一句中國話來說,這哥們缺乏點血性。這句話很快就在他與“藏獒”張繼科的對決中得到印證。張繼科本是王皓的陪練,能從自己陪練的主力選手中戰勝他並拿到奧運男單冠軍,張繼科真是夠血性。而王皓心理崩盤,越打越慫的毛病又犯了第三次。用王皓自己的話說:“三次接近男單奧運冠軍,對柳承敏、馬琳是打得過沒贏下來,對張繼科那次是真贏不了。”

  • 4 # 英語老師上體育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當然是泛泛而談的說,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是乒乓球運動員的極致夢想,競爭激烈、水平高。

    但其他奧運會專案也是同樣競爭激烈,為什麼乒乓球卻沒有蟬聯冠軍的現象?

    乒乓球1988才進入奧運會,時間太短,客觀上也導致故事、經典偏少。但我們分析 歷屆奧運會乒乓球男單前三名單,我們會發現:造成奧運會男單沒有蟬聯冠軍的“罪魁禍首”居然是王皓

    1988年:劉南奎(南韓) 金琦澤(南韓) 埃裡克·林德(瑞典)

    1992年:瓦爾德內爾(瑞典) 蓋亭(法國) 馬文革(中國) 金澤洙(南韓)

    1996年:劉國樑(中國) 王濤(中國) 羅斯科夫(德國)

    2000年:孔令輝(中國) 瓦爾德內爾(瑞典) 劉國樑(中國)

    2004年:柳承敏(南韓) 王皓(中國) 王勵勤(中國)

    2008年:馬琳(中國) 王皓(中國) 王勵勤(中國)

    2012年:張繼科(中國) 王皓(中國) 奧恰洛夫(德國)

    2016年:馬龍(中國) 張繼科(中國) 谷隼(日本)

    透過名單,我們發現理論上,蟬聯冠軍的可能人選是:王皓和張繼科。

    2004雅典奧運會那場收視率高達13%的男單決賽,我們看到進入到最後冠軍爭奪戰的王皓因為對手是“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柳承敏,這完全超乎備戰準備的對手,戰績絕對佔優的王皓在那場比賽中,害怕,膽怯,茫然,無助全寫在臉上。因此“丟到”了必得的冠軍。如果那個冠軍是王皓的,乒乓球一段浩蕩的歷史或許會上演。

    回到北京奧運會,決賽對手換成了自己人馬琳在北京5局比賽中總比分贏了5分,其中三局11:9,贏的是馬琳。但看了比賽的觀眾都知道,更多的因為王皓個性、比賽的氣質、氣場,他輸給了馬琳,更是輸給了自己。

    時間過得很快,倫敦男單決賽我們又約到了王皓,他的對手換成了當紅炸子雞——張繼科。悲劇再次上演,18:16,13:11的超高比分,超接近比分,輸球的依然是王皓。

    三屆奧運會,王皓三連亞。這個悲情程度一點不亞於羽毛球的李宗偉。

    一切那麼近,一切又那麼遠。

    但回過頭看,王皓的直拍橫打、出色戰績,還有一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奧運男單三連亞,也成就了乒乓球的經典故事。

    當然2016年奧運會張繼科本有機會打破奧運男單無蟬聯冠軍的魔咒——但其中因素未必一定是球場上的。那或許也是乒乓球男單無蟬聯冠軍的另外一因素吧

  • 5 # 小哥聊體育

    奧運會兩連冠,這個難度實在是大!別說乒乓球專案了,即使放眼奧運會所有的個人專案,能夠做到的又能有幾人呢?

    為什麼奧運會沒有出現男單兩連冠的球員?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時間跨度比較長,男子的競爭太激烈

    奧運會男子單打兩連冠,最快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能夠辦到,最慢需要8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奧運會的時間跨度確實是太長了。兩年一度世乒賽的冠軍,一年一度的世界盃冠軍,這兩個稍顯容易得多,巔峰期出現連冠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男乒乓球運動員的巔峰期普遍都不長,大概都是25歲左右到30歲,這5年左右的時間,新老更替比較的快。再加上奧運會專案的單打名額一直都不多,之前最多是三個,後來改革之後變成了兩個。再加上時間跨度長,就能知道其中的競爭有多激烈了。

    外協的人才比較少,競爭相對小一些,連續兩次上奧運會的機會比較大。國乒這裡就很無奈了,能夠連續兩屆都拿到奧運會名額的運動員本來就不多,更別說奪冠了。

    王皓是三連亞,這也算是創造了歷史,確實是挺遺憾的。04年雅典,王皓初出茅廬,敗給柳承敏,輸給了經驗,輸給了年輕;08年北京奧運會,王皓也算是自己的一個巔峰期了,而且有過奧運會決賽的經歷,輸給了馬琳,錯失最佳的一次機會;12年倫敦奧運會,29歲的王皓已經是職業生涯的末期了,碰到了巔峰期的張繼科,輸球也沒有太多的意外。

    第二、乒乓球的歷史比較短

    記錄總是留給人打破的,前提是時間允許!

    乒乓球1988年漢城奧運會才算是進入到奧運會的,離現在32年,8屆奧運會。即使現在不出現,以後也會有機會打破這個記錄的,不用太擔心。

    國際乒聯為了制衡國乒這些年不斷的進行改革,每次改革對於老將的影響都很大,這方面也降低了衛冕可能性。

  • 6 # 老樂說球

    乒乓球專案是國乒長期統治的體育賽事,但是從奧運會歷史中可以看出,國乒統治的年代時間並不長,甚至在1996奧運會,劉國樑雖然獲得男單冠軍,但是優勢也並不明顯。反倒女乒在奧運會的歷史中,有兩位獲得奧運冠軍兩連冠的球員,分別是鄧亞萍和張怡寧,這兩位球員也別國乒球迷稱之為“大魔王”,但是男乒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奧運會兩連冠的球員。

    1988年:劉南奎(南韓) 金琦澤(南韓) 埃裡克·林德(瑞典)

    1992年:瓦爾德內爾(瑞典) 蓋亭(法國) 馬文革(中國) 金澤洙(南韓)

    1996年:劉國樑(中國) 王濤(中國) 羅斯科夫(德國)

    2000年:孔令輝(中國) 瓦爾德內爾(瑞典) 劉國樑(中國)

    2004年:柳承敏(南韓) 王皓(中國) 王勵勤(中國)

    2008年:馬琳(中國) 王皓(中國) 王勵勤(中國)

    2012年:張繼科(中國) 王皓(中國) 奧恰洛夫(德國)

    2016年:馬龍(中國) 張繼科(中國) 谷隼(日本)

    男乒競爭激烈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加入乒乓球專案以來,至今才有32年的歷史,確實不算很長,而且在剛剛有乒乓球加入的奧運會中,國乒的實力並不佔優勢,根本無法統治世界乒壇,從1988年到1992年兩屆奧運會中可以看出,國乒球員甚至沒有獲得一枚銅牌。知道劉國樑的出現,改變了國乒在奧運會上的頹勢,1996年劉國樑獲得了奧運會男子單打冠軍。

    但是在1999年,劉國樑遭到誣陷,讓他的精神狀態和實力逐漸下滑,雖然在2000年獲得銅牌,但是狀態和實力已經不復往日。劉國樑是最接蟬聯奧運會男單冠軍的第一人,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狀態下滑而無法蟬聯,確實非常遺憾。

    時間跨度很大,乒乓球賽事時間並不長

    其實從1988年到2020年,乒乓球進入奧運會也只有32年的時間,每四年一次,跨度太長,而且很多球員的巔峰狀態都無法保持四年以上甚至八年,並且男乒本來競爭就非常激烈,國乒女隊的統治地位可見一斑,從鄧亞萍到張怡寧,國乒女隊都非常強勢,雖然在如今出現了伊藤美誠,但是國乒女隊依然保有超強的優勢。

    而男乒的競爭優勢雖然很大,但是競爭對手更多,國乒內部也是人才濟濟,劉國樑和孔令輝時代之後,就是二王一馬,馬琳王勵勤和王皓三人呈三足鼎立之勢,最終三人因為競爭,沒有一人獲得大滿貫,更何況是蟬聯奧運單打冠軍。

    而其中王皓是接近蟬聯奧運男單冠軍的第二人。2004年雅典奧運會是王皓最接近奧運會男單冠軍的一次,但是卻輸給了柳承敏,2008年王皓也正值巔峰,卻輸給了馬琳,到2012年王皓已經處於職業生涯的後期,雖然王皓三屆奧運會無法獲得一冠,但是王皓可以連續三次進入奧運會決賽,至少他符合了一項,就是能夠在職業生涯中連續進入奧運會決賽,這是前無古人也是後無來者。

    規則頻繁改變

    王皓雖然沒有獲得冠軍,但是他的歷史地位更高,因為王皓所做到的東西,在當今國際乒壇根本無法在重複,因為國際乒聯頻繁的修改規則,讓乒乓球這個專案也越來越困難。

    自從2008年奧運會,國乒獲得了金銀銅三塊獎牌之後,國際乒聯打壓國乒的心就一直存在,甚至在小球改成大球之後,這些優勢也在不斷被削弱,雖然國乒依然保持對於國際乒壇的統治,但是卻無法再出現之前國乒不可一世的時代。

    綜上所述,國乒從劉國樑時代開啟到現在,已經失去了很多優勢,也是因為國際乒聯修改規則,只要國乒球員的優勢稍微增加,國際乒聯就會打壓國乒,所以很多球員都會因為規則的改制而無法長期處於巔峰狀態。這就是在如今無法蟬聯奧運會冠軍的原因。

  • 7 # 國球第六人

    我是第六人,我來回答這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奧運會乒乓球男單專案之獎牌得主分佈情況,如下表:

    第六人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下這個圖表:

    第一,乒乓球於1988年加入奧運會大家庭,坦白講,這個專案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入奧的時間卻比較晚。其中第一屆男單金牌得主是南韓直拍選手劉南奎,這個還是比較有歷史意義的,畢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在舉行的這8屆奧運會中,中國男乒有5人摘得冠軍,南韓選手有2位摘得冠軍,瑞典選手有1位摘得冠軍,國乒的奪冠率為63%。這也說明奧運乒乓男單專案的競爭異常激烈,群雄逐鹿,對手具備一定爆冷實力。

    第三,從第六人標註的顏色可以清楚的看到,國乒史上有4位選手連續兩屆摘得獎牌。其中劉國樑分別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摘得金牌和銅牌;王皓於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2012年倫敦連續3屆奧運會摘得亞軍;王勵勤則連續在2004年雅典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摘得男單銅牌,張繼科分別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奧運會摘得金牌和銀牌。

    由此可見,這4位乒壇翹楚當年非常的不容易,都做到了連續2屆奧運會摘得獎牌的壯舉,其中王皓更是連續3屆摘銀牌。因此,我們男乒並非題主所說的只有王皓無限接近這個兩連冠目標,其實張繼科更接近這個目標。

    接下來,我們探討下為何奧運乒乓球專案沒有出現男單兩連冠:

    首先,第六人認為男乒的整體競爭格局跟女乒不太一樣,這些年,我們對手一直在臥薪嚐膽,試圖來打破國乒一家獨大的地位,對手的進步縮小了跟我們的實力差距。

    這裡邊比較有名的當屬乒壇常青樹瓦爾德內爾,那個時候老瓦憑藉一己之力對抗了我們幾代乒乓前輩,終於在1992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迎來大爆發,一舉奪魁。其實當年的老瓦、佩爾森和卡爾松實力非常強,人家硬生生的建立起了瑞典王朝,在成績上甚至蓋過了我們中國隊。

    後來隨著劉國樑和孔令輝年輕小將的崛起,中國隊才逐漸將挽回單打頹勢,實現了國乒的霸主地位。

    可以說,乒乓球剛入奧那會,我們的實力並沒有絕對優勢,連續奪冠從何談起呢?這是一個大前提。

    其次,奧運會是全人類的體育盛會。每4年才舉辦一次,關係國家榮耀,所以這種世界大賽運動員的緊張程度非一般比賽所能企及,運動員能不能奪冠,比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東西。

    在這種高度緊張的情況下,運動員很難打出自己的應有水平,“爆冷”這個詞彙在奧運會的比賽專案中是時有發生的。尤其是單打比賽,講究單兵作戰,如果你的實力僅僅比對手高一些,而對手恰恰放下思想包袱去拼你,超水平發揮,可能最後輸球的就是你。比如王皓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輸柳承敏的那場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要知道,王皓對柳承敏保持著超高的勝率,但是那場球柳承敏猶如神助,真的打瘋了。雖然技術有漏洞,但是鬥志和必勝信念有增無減,而王皓則帶著想贏怕輸的思想包袱比賽,應該說這是輸球的關鍵原因。

    因此,奧運會這種比賽,有時候比的不僅僅是技術(硬實力),而是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你敢不敢贏的軟實力。這方面,王皓是比較遺憾的,他的技術比2004年的柳承敏先進,也比2008年的馬琳先進,但是在拼勁、狠勁方面、在求勝渴望程度方面卻稍遜一籌。而到了2012年,他的技術和鬥志都不及張繼科,輸球也就在所難免了。

    再次,國際乒聯對於乒乓球的不斷革新措施也直接影響到了運動員的發揮。

    例如,有機膠水改無機膠水,直接讓馬琳正手的殺傷力銳減,原來一板爆死對手的球,現在不可能了,打相持又不是自己的強項;再如小球改大球,速度和旋轉都下來了,馬琳的前三板沒有以前犀利了,張繼科同樣受到了大球的影響,原來的霸王擰集旋轉、速度和力量於一身,能直接得分,現在想都別想。

    而這種器材的不斷革新,倒逼著運動員進行更高強度的訓練,容易誘發傷病,像是張繼科的腰傷在里約奧運週期已經比較嚴重,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他的發揮。

    總結

    第六人認為奧運會男單沒有人連冠,最主要的原因是選手之間實力太過接近了。換言之,對方往往具備爆冷的實力,例如,王皓輸柳承敏、馬琳和張繼科,說白了,王皓的整體實力沒有達到拒絕對手爆冷的實力,像是女線的鄧亞萍和張怡寧為何能實現兩連冠壯舉,整體實力(軟實力+硬實力)太強大,不允許對方爆冷。

    同時,國際乒聯對乒乓球的不斷革新也間接影響了一些運動員的發揮,縮短了他們職業生涯的巔峰期,這種情況下,想實現連冠就更難了。

    總的來說,想獲得奧運會單打冠軍,不僅僅要具備冠軍實力,更要具備冠軍氣質,有時候還需要運氣成分的加持。所有這些疊加在一起,左右著冠軍的最終歸屬,未來誰能實現男單連冠記錄?還是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吧。

  • 8 # 乒乓知識庫

    乒乓球是一項十分悠久的運動,但是由於它進入到奧運大家庭的時間比較晚,自1988年進入奧運後直到現在也已有32年曆史,並且奧運會的時間跨度比較大,所以迄今為止也只舉辦了8屆奧運會。在這幾屆奧運會中,國乒女隊有兩人都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那就是連拿兩屆奧運會女單冠軍,鄧亞萍和張怡寧的這一紀錄至今無人再達到。

    1)男、女競爭激烈程度不同

    雖然乒壇的競爭十分激烈,但仔細想來,女單相對男單來說,極具挑戰(對國乒選手的挑戰)的對手確實不多,這點可能是人數比例的問題,學乒乓球的女孩子本就較少,最後能打出來的天才選手自然也就更少,所以也就顯得鄧亞萍和張怡寧格外的出眾。然而反觀男隊就不同了,世界大環境下男子選手參與乒乓球的更多,競爭自然也就更加激烈。我們作為乒乓強國,一路走來都有很多國外選手競爭,例如舒爾貝克、本格森、瓦爾德內爾、佩爾森、劉南奎、金澤洙、柳承敏、波爾、法爾克、張本智和等等,而且中國隊的隊內競爭也十分激烈,因此想兩連冠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2)難長時間保持狀態

    奧運會四年才一屆,若想兩登奧運會,首先至少得有6年(及以上)的好狀態,而運動員本身的職業壽命就不是很長,這其中還包括剛開始的“懵懂期”以及末段的“衰退期”,所以細細一算,能維持一個奧運週期的巔峰其實就已很不容易。再加上現在的乒乓球對體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男子選手。(以前的)女子選手一般來說還是以防守相持為主,但男子選手不同,男子大多都是進攻式打法,這個對於體力的要求更大,同時時間長了也更容易造成傷病,所以狀態自然也就難保。

    3)乒乓球規則、器材的改變

    眾所周知,國際乒聯為了比賽的公平性(壓制國乒)更改比賽的規則較多,除此之外還改乒乓器材,有機膠水改無機膠水、小球改大球,這些都需要運動員拿時間去適應,這對男選手的影響更大。有一些運動員的實力甚至直接被打壓,想再出成績已是很難。

    所以綜上所述,男隊想出現奧運單打兩連勝很難,可能也只有馬龍具備這種實力。

    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女隊想再現鄧亞萍、張怡寧的2連冠壯舉也很難,因為現在乒壇的競爭在不斷加劇,女子也開始採用男子化打法,並且各國也都有優秀選手誕生。雖然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也正因這激烈的競爭讓乒乓球這項運動變得更加有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每代人從捱打受虐中長大的人最終又建立起大人為中心的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