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幫主

    抑鬱症的人,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凡事都是自己的錯,自責自罪感強。不會恨誰,只會怪自己不好。

    失眠,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沒動力。

    發展到重度抑鬱,社會功能會受損,輟學,不去工作,整天連床都懶得起,飯也不想吃。還會有自殺意願甚至自殺行為。

    看起來你還不到重度抑鬱。

    因為你還有疑問,雖然有抑鬱症的“自己不好”的念頭,但是還對此心存疑惑和不滿。

    這些反應都是抑鬱的正常現象,最近是否發生了什麼特殊的生活事件?或者長久以來揮之不去,腦子解脫的煩惱焦慮?

    如果是,那就說明你患的是外源性抑鬱,外界壓力導致的。當外界壓力減輕消失,你會漸漸好些的。

    如果無法擺脫,建議你看看心理諮詢師。

  • 2 # 羅桂田心理諮詢

    “抑鬱症”的產生,讓你感覺痛苦、痛苦不堪。

    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要求你儘快進入學習成長改變狀態。逐步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徹底解決產生你的“抑鬱症”的抑鬱症性心理問題,把引發你心理問題的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圓滿徹底解決你的各種“抑鬱症”症狀狀態就可以徹底消失。

    解決問題的方案:

    1:多去幾個正規醫院裡的心理科,尋找水平高的心理醫生(心理專家),確定問題的性質與程度。以心理學訓練為主,藥物為輔,可以解決問題。

    2:尋找正規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訓練,透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可以徹底解決心理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以後“抑鬱症”症狀還不會復發。

    3:注意一下,這些訓練、學習、成長、改變都需要一個過程,學習一段時間,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著急是解決問題的障礙。

  • 3 # 誠心開始

    很正常,人內心特別敏感、脆弱的時候是顧不上關心他人的,反而別人稍微一個不友善的表現就都覺得很受傷。

    如果有人能接納你,體諒你,支援你,會好很多。

    抑鬱症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執著於自我,越執著於自我越容易自我受損,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因為我們自我受損,所以我們執著自我。

    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雞大生蛋,蛋復生雞,生生不息……

    那怎麼辦呢?要徹底解決,可能得先把這一切搞清楚了。所謂的“執著自我”換種說法就是在追求“自我完善”,正因為我們是不完善的,所以才追求完善,如果我們是完善的就不會去追求什麼完善。但其實真正的完善是“無我”的,“自我完善”是我們頭腦推理或想象出來的,根本沒有什麼“自我完善”,生命本來就是個整體。追求自我完善只是把“舊的自己”修修補補,是自我的擴張、強化、延續、增長……這沒有革新,所以永遠沒有本質上的改變。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的生命剛剛形成的時候是沒有“我”的感受的,我們和媽媽是一體的,那時候感覺自己和“世界”是融合的,當我們和媽媽分離的時候“我”出現了,這時候是沒有世界的,或者換一種說法,那時候會覺得“我”是世界的中心,因為那時候太小了,還沒有感受他人的能力。這時候的狀態心理學稱為“全能自戀”:我餓了,一哭就有吃的,我冷了,一哭就有穿的,好像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一樣……(這個階段一般在0-3歲)如果這個階段被滿足得比較好,隨著成長我們的關注不侷限於自己,會慢慢“看到”媽媽,感受到和媽媽的不同,從和媽媽的關係中學會了和他人相處,再然後我們看到了媽媽和爸爸的關係,我們需要面對自己的嫉妒、佔有、爭奪……如果我們依然被愛護的比較好,慢慢會接納嫉妒、佔有,學會了和“大家”相處,媽媽代表溫和、關愛、體諒,爸爸代表權威、理性、原則。這些階段都被關愛的比較好,我們就會融合這些,以後走向社會是一個既懂得愛自己,也懂得愛別人,即有原則,又有共情能力的人,也能面對各種挫折即不如意、不順心,(面對不了不順心,其實就是面對不了自戀受損)會是一個人格比較健康的人…這就是絕大多數人的最好狀態。

    如果還有可能再發展下去,你在愛別人或別的事物當中體會到意義,你不執著於自己,你可能會感受到愛自己和愛外物是同一回事,你愛的是關係,你變得以客觀真實情況為行動標準,而不是自己的觀念、意識……你沒有“我”的感覺,那有可能會進入和萬物合一的境界,那時是“無我”的。(這個境界超越了生物性的人,是萬物之靈了。)

    我們再回到當初,假如在0-3歲沒有被好好愛護,就會有缺憾、有不甘心,有一個矛盾“我怎麼就不被愛呢!?”,你有了“不被愛”的感覺,就會恐懼,因為不被愛等於死。(這是0-3歲時你的直觀感受,並不是理性分析出來的,那時候還沒有理性。)

    這個矛盾、恐懼,可能會藏在心底,伴隨終身,在成年以後你依然特別想證明“我”是被愛的,因為愛 不 再是無條件的(本來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但你已不是三歲了,你會覺得規則變了)你會用表現得優秀、被表揚、被認同來爭取被愛,這個希望被愛的物件就是“自我”,這個“自我”的感覺會很強烈很敏感,受到不稱心會覺得自我受損,如果“自我”總受損,就有可能抑鬱。在自我受損當中又有很多情況,就是抑鬱的具體成因……“我不是被愛的”的觀念還會造成你自卑、自責、容易愧疚、對自己苛刻,以至於攻擊自己最多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如果有人能關心你,體諒你,愛護你,也許你慢慢會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關係上,你會覺得自己好很多了,也能適當的體諒別人,變得有愛了,因為愛是融合,不是孤立,越孤立越痛苦。換個更主動的方式:你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那些美好的事物上也能適當的突圍自我,比如觀賞美景,聽音樂,欣賞藝術品……

    簡單總結一下,如果有人能體諒你,接納你,關愛你,也許你會慢慢的不那麼自我不那麼痛苦,這是常規治療抑鬱症的方法。或者你被美好吸引,也可能從痛苦抽離。另一方面,如果你自己能看清自己被悲傷、失望、憤怒…困住了,你看清了這一切,就能脫離這些,就能脫離自我孤立。

    另外,自我孤立是痛苦的根本,那些追求完善、追求改變的方法本質上都是在強化自我,最多隻是緩解,沒法徹底解決問題。

    我說得比較亂,但並非言之無物,望細細體會。

  • 4 # 夢琴埃

    人品素質下降這個事,還主要是你心裡的抑鬱造成的。

    所以我建議你可以出去旅遊看看,我當年暗戀一個女生很久很久(大概接近8年吧),但是她不喜歡我,我想忘了她,但是又做不到,每天都夢到她,根本就忘不了,我都感覺自己有點抑鬱。直到我出去旅遊了一趟,看了華清池,看到楊貴妃的雕像;又爬了驪山,看到烽火戲諸侯的烽火臺;又去看了兵馬俑;還去怕了華山,走在萬丈懸崖上的長空棧道;一個人做了透明的纜車;之後又去看了樂山大佛;爬了峨眉山。當我站在山巔的時候,我想了很多事,感覺很多事情都是自找煩惱,根本不值得,然後從心裡上改變,現在感覺正能量滿滿的。

    這就是我的經歷,所以我建議你也可以到處去走走,終究會走出去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幫助,希望你早日走出抑鬱世界。

  • 5 # 精神科醫生倪某某

    抑鬱症中有一個症狀表現是自我評價過低,所以也許並不是你的品格素質降低了,而是你對自己的認識因為疾病而發生了改變。

  • 6 # 格蕾絲lin

    感覺自己人品、素質下降,說明你有心態不平衡的表現。抑鬱症有自我貶低的傾向,但感覺不是貶低自己人品,而是貶低自己能力。

  • 7 # 使用者2363435923249

    大腦想的太多啦,在加上每天要吃藥,身體不好了,藥吃多了大腦控制不住,說話不考慮想說就說,哪裡有人品,時間長了不打人就好了。

  • 8 # 珍情實感

    抑鬱症產生原因很多,大多是在婚姻方面受到刺激性格外向轉向內向。先天性開朗活潑可愛。變成後天無語憂愁,感覺不如人,不勝人,眼前一切不感興趣,再好也不學,懶得做。無動力。還談什麼人品?對生活和人生失去信心等。這是一種心理疾病,一方面藥物治療。一方面心理治療。人常說,三分吃藥,七分養。養顯得非常重要,

    這裡養主要是指陪人要善於捕捉病人內心世界,話是開心的鑰匙。分析原因,對症下藥,啟發,引導關心愛護。打動他她。同時常在景色比較好的地方交談。多次反覆。變換話題,變化方式方法感化他她。陪人要有耐心,更要充滿信心。因為得這類病的人都非常要強,人常說,煩惱皆因強出頭,就是人說的,爭氣要強。正確的應該是爭氣不生氣。他她是爭氣也生氣。想不通。使大腦思維受阻。導致。故要用愛感化,用話語開發!

  • 9 # 馮09

    想得太多,沒事的時候多運動健身,讓自己忙碌起來。就不會想太多,在家無聊的時候可以刷刷鞋子做做家務,當中可以放點音樂。

  • 10 # 老大小二張三李四王五

    這個可能就是你的人品和素質下降了!跟抑鬱症沒有多大的關係!

    不要將自己的人品和素質強加到抑鬱症上了!

    控制情緒!儘量的包容別人的錯誤!提升自己的容忍度!讓自己大度不要斤斤計較!

    約束自己!改變自己不好的一面!洗腦式的!時刻告訴自己不用討好別人,也別讓別人討厭自己!自我催眠!不要處於尷尬!不管是別人讓自己尷尬還是自我造就的尷尬!凡事給自己和別人留後路有臺階下!

  • 11 # 白小恩

    自我評價降低也是抑鬱症的表現之一。該怎麼辦?

    要常常獎勵自己

    當你成功的控制了負面的情緒之後要記得獎勵自己,這樣你才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但也不要給自己太多的獎勵,否則你會再次失控。當然如果自己控制負面情緒不成功時要懲罰自己,就像適當的獎勵能激勵自己堅持下去一樣,懲罰也是一種手段,懲罰和獎勵都會使人產生更多的自控力。

    不要以偏概全

    不要把自己某一個負面的經歷投射到其他的經歷上去,或者投射到未來的情況中去。比如有人會覺得自己有一個不幸福的童年,就會臆想自己的餘生也將充滿艱辛。要記住人是不斷在改變的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改變自己的未來,且你的人生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一蹶不振。

    避免“反芻”式的思維模式

    有時候你可能會不由自得想一些負面的東西,這時候要走出反芻”的內心情況。

    可單獨安排思考的時間,專門騰出一塊時間來考慮問題,這樣能確保思考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其他的的時間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凡事可以往最壞的地方想,當你考慮最壞情況的時候會本能思考自己能否處理這些情況,想象自己完全能掌握好局面的情景,這樣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你的憂慮。

  • 12 # 高靜環

    謝邀問,試著回答一下,也好能解決患者的燃眉之急。首先要知道人為什麼要得"抑鬱症”?得"抑鬱症"的人一般就是太要強了,不管是在事業中,還是生話上,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如果想要達到,想要做好某一件事的時候,有了阻礙,又怕達不到自己嚮往奮鬥的目標的時候,就會心灰意冷,左顧右盼,想不出能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這時就很容易鑽牛角尖,就會思慮成疾,這就是所說的“抑鬱症",而得"柳鬱症"的人還不想廠開心情,向別人傾訴,怕的是別人會另眼相看,瞧不起自己,所以他(她)就關在自己這“抑鬱症)的小圈子裡,思慮過度,自己折磨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庸人自擾之",這時得“抑鬱症的人就會越思慮,越厲害,見人也不自然,甚至會把什麼不好的事都攬在自己身上去想的折磨自己,就會更感到象題問者所說的,感覺自己的人品,素質都下降了,“到底是怎麼了?”在這個時期也就是最關健的時期,要嚴防自己這個“病”往歷害裡發展,這就需要自己相當的毅力和勇氣,自己勸導自己不要氣餒,不要灰心,自己振作起來,不要小看自己,自己給自己打氣!“這一點小風浪何嘗站不穩,更何談為人類求解放奮鬥終身!(這是樣板戲的戲詞,用到這裡,來鼓勵“抑鬱症”患者的勇氣)還有《孟子》的“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你就把得“抑鬱症”的傷痛和折磨當做是上天對你的考驗,這樣你就會減輕對“抑鬱症的恐懼感,就會加強戰勝“抑鬱症”的決心和勇氣!慢慢的走出“抑鬱症",免得鑽牛角尖。多看,多學學佛的教導,和佛家講的知識和道理,也有助於從“抑鬱症”回覆到正常人,以便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供參考!謝謝!

  • 13 # 我說精神

    你好,抑鬱症只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我們之間大概每15個人中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既然是生病,怎麼會人品和素質都下降呢?我就是治療抑鬱症的醫生,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還是那個你,只是你覺得自己不再是之前的自己。

    為什麼你覺得人品和素質都下降了?

    抑鬱症患者最核心的症狀就是持久的情感低落,但情感低落不單單是指不開心,不高興,在很多時候會表現為消極,悲觀,自我評價過低,自罪自責。其實這些也都是情感低落的表現, 只是可能我們很難將之聯絡到一起。

    我的一名抑鬱症患者,在接觸的時候對我說,他覺得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離異都是因為自己,如果沒有自己,父母也就不會離婚。但誰在自己小的時候足以影響到父母離異呢?所以說這種自卑也好,悲觀也罷,都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你說的感覺自己的人品和素質下降也是如此。抑鬱症確實會給患者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但這些影響大多侷限與認知功能,比如記憶力,注意力,理解力,判斷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絕對不會影響到患者的人品、素質等等更為高階的層面。

    其實我更覺得包括你在內的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是感受到自己的負面變化,對社交處於本能的抗拒,都導致了自己在實際上主動疏遠朋友,而朋友也不知道你的疏遠來自哪裡,當然也就會隨著疏遠你了。所以這個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感覺自己的人品,素質都下降了,甚至很多時候因此苦惱不已,為自己的變化苦惱,為失去友誼苦惱,為抑鬱症苦惱。

    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一切

    看起來這是心態的問題,但你的情況實際上卻屬於抑鬱症狀導致的負面改變,沒辦法完全歸咎於心理問題,單純的依靠心理治療當然是不科學的,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你的一切負面變化都將在抑鬱症狀得到控制之後逐漸緩解,到那個時候如果你還難以融入原本的生活,那麼可能適當的心理治療對你的幫助會大一些。

    關於抑鬱症的治療,我是醫生,我說話負責任,心理諮詢不要看,那是針對正常人群的。輕度抑鬱症可以進行心理治療或者其它治療,但如果醫生判斷你的抑鬱症已經達到了中度抑鬱症以上的程度,那麼一定要相信醫生,開展抑鬱症藥物系統治療。抑鬱症是進行性加重的慢性疾病,千萬不要錯失早期的治療機會。其實在統計上第一次足劑量足療程的治療會幫助抑鬱症患者起碼50%的機率遠離抑鬱症。

  • 14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以及雙向情感障礙等所有所謂心理疾病的真相

    心理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來越多,讓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絕望,多少家庭瀕臨崩潰,而大多數人還矇在鼓裡,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所有所謂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型別,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症狀多麼複雜,其實根本都不存在。這些所謂心理疾病為什麼很難治癒?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解決一個本身並不存在的問題,這怎麼可能解決呢?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道理一說都明白,所有負面情緒本來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大家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只能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不需要解決的。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

    人生就是一場戲,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

    其實,現實中比你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我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這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無盡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言歸正傳,這些所謂心理問題的本質和真相又是什麼呢?如果如果我們弄明白了這個,所有所謂心理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你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透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你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你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你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麼呢?根源在於錯誤的三觀,追求了錯誤的價值。當前,可以說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錯誤的。追求物質,各種慾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壓力大(非要追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或要求)。由於這些錯誤的三觀,導致我們心裡每一個念頭、所說、所行都是衝著慾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個負面情緒後面都一定有一個慾望。還有很多家長自己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我們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我們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每個人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你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你,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你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你你害你、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錯誤三觀的結果,和你的心理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你的心理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你。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你錯了,讓你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都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人傷害過你,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自己過去所做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知錯改錯,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這些正能量越來越多,你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和色情網站等成癮東西,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

  • 15 # 似水流年12

    你自己都說了啊,得抑鬱症的緣故啊。抑鬱症是一種病,會放大對自己不好的感覺,這是這種病引起的不良感受,跟你是不是真的有變化沒有關係。得病要治療,醫生才能知道你到底怎麼了。

  • 16 # 孤舟正能量

    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失眠症,社交恐懼症,恐懼症,躁鬱症,自閉症綠色方案,首先你們吃什麼藥,看什麼心理醫生跟我給你的東西沒有任何衝突,可以一起來!我只需要大家執行15天,15天好轉後我們在談這些症狀?早上起床後,用電暖氣烤腳底升溫,為其30分鐘,直到後背微微出汗就行。升溫的目的是促進血液迴圈,血液迴圈後人體組織器官恢復正常運轉,第二提升人的陽氣,陽氣足百病消。第三排除人的溼毒,寒毒,第四,身體熱了就會感覺愉悅和快樂感,第五腳熱了,心也熱了,心控制所有的組織器官,同時心主神明。大家執行吧,我是孤舟,有時間看我直播!

  • 17 # 李國慶心理

    【抑鬱症其實也是一種移情】

    兩歲之前還沒有記憶的人生經歷都以“隱性記憶”的方式潛藏在身體和情緒裡,很多早年受到過拋棄、剝奪和忽略的人,在成年之後會出現抑鬱症,他們的抑鬱情緒完全是非理性的,生活事件不足以解釋他們抑鬱的強度。他們的抑鬱情緒反應來自早期體驗被現實啟用。與人品道德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能講一個“”感人”的行騙故事嗎?必須要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