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東青

    韻律是漢語獨特的內在美,中國有專門的韻律學。推薦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聲律發矇。

    中國的對聯講究詞性相對,平仄相反。平仄是做對關鍵,古人經過專門訓練,可以嚴格對仗,我們現代人很難做到,原因是水平有限,詞彙量不夠豐富,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詞語的讀音現代已經發生變化。

    對聯有寬對與嚴對之分,意境第一,格律次之 只要大體對仗就可以,尤其尾字一定要符合要求,這是最低標準,寬對做好了就相當不錯。

  • 2 # 溫馨原創詩詞

    悟透詩聯格律後,面對以前發表過的不合格律的詩聯,本人是這樣看的:

    1.可以原汁原味繼續讓它保留下來,作為自己先前生活與情感的回憶。

    雖說都只是拙筆下的產物,但它畢竟是自己有感而發的思想情感上的朵朵小花,多少總有它靚麗之處;也可謂是凝聚了自己智慧的結晶,有些還真是靈感之作。因而,值得自己去珍惜,作為個人精神家園的先期圃苑中的朵朵小花;留給自己在以後的歲月中繼續流連與品賞。

    2.可以重新整理,進行修改,讓它既合格律,又能潤色,深化意境。這樣,不僅能保留原作的題材內涵,還能讓原作的文字,經過雕琢錘鍊,合乎格律,從而更具有詩詞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增強作品的思想與藝術的感染力。

    3.不必自輕自賤,就把它們視為古風。格律詩聯,其實都屬於近體。唐代以前的詩聯,更多的是沒有格律的。格律詩聯主要是在唐宋時期才逐漸形成並趨於成熟。且越成熟,條條框框就越多。但是記住一點,不要隨意標註格律名,以免遭嘲而自取其辱。

    4.應當感謝這些不合格律的詩聯,是它們讓自己在筆耕的過程中,拙筆得到了磨礪;讓自己的筆耕之視野豁然開朗,使自己終於開悟,使自己的能力步步增強。人生由幼稚走向成熟,詩詞聯創作亦然。

  • 3 # 樂脆君35號

    對於自己以前不符合格律的詩聯, 我的做法是保留著。因為當時那一刻的感悟和體驗,可能是你這輩子再也不會有的了。

    格律本身是用來規範寫作的,可以使你的詩聯有更強的韻律美。平時寫作的時候,應該遵循格律,但是也不能完全受限於格律,否則就很容易陷入格力的窠臼中。比如明清時代的八股文,所有的格式都被限制死了,那麼你的創作也就被限制死了。同時你的思想也就被限制死了。一旦八股的風氣形成,那麼優秀的作品,就很難再有出頭之日了。比如可稱大明第一才子的楊慎,就是寫三國演義開篇詞的那一位,大部分人聽都沒有聽說過。清朝的納蘭性德,要不是因為他老爹是權傾朝野的大學士,他的家族勢力強大,估計也沒什麼人知道他。反而是一些擺脫了八股的人,創作出了非常優秀的作品,比如說唐伯虎,蒲松齡等。

    你起頭所說的悟,並不是把格律的規範都學會就可以了,你應該知道格律的本質、作用和侷限。關於這一點,最典型的就是唐詩。唐朝的詩人寫詩基本都是遵循格律的,而他的格律是為詩的意境服務的,所以也常常會有一些不符合格律的情況存在,但是唐詩讀起來就是最好的最舒服的。而後代寫的詩很多都拘泥於格律,傳世的佳作就少了很多。

  • 4 # 大樹天音

    悟透詩聯的格律之後,你對以前的發表的不合聯律的詩聯,應該持一個正確的態度。

    賦詩寫詩聯,一是要講究對仗工整,二是要保証韻律。詩歌包括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古體詩,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詩,要求比較寬泛,對於韻律的要求不是很嚴格。近體詩,主要是指唐代以後的詩,在韻律的要求上非常嚴格,對於律詩的要求非常明確。律詩,一共是八句,一二句是首聯,三四句是頷聯,五六句是頸聯,七八句是尾聯。在韻律上的要求是,偶數二四六八句,一定要押韻;奇數一三五七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律詩的頷聯與頸聯,一定要講究對仗工整,保證韻律。律詩的頷聯與頸聯,在寫作要求上,與對聯的寫作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一是要講究對仗工整,二是要講究平仄韻律,保證仄起平收的韻律要求。

    樹立正確的寫作方法,才能保證寫出的律詩與詩聯,對仗工整,韻律優美,意境優美。

  • 5 # 反思的愚公

    本人認為:書寫任何體材的作品不必刻意被格律所束縛,應以充分抒情達意為要,詩聯之類只要朗朗上口、基本對仗即可。

  • 6 # 迷妖精

  • 7 # 形意無名

    每個階段都有體驗,每個階段的創作都是該階段對格律的理解。所以會保留它,保留一個對詩感悟的歷程。

    詩,其實不僅僅是格律,格律只是詩的一小部分,真正讓你感覺自己認知提高的是一個綜合性的認知。出來諱莫如深的格律外,還有對屬,文法,詩法,語法,已經你情感,體悟,表達,神意等等,格律實在說明不了什麼

  • 8 # 手機使用者幸運的人

    悟透遠遠不及,只是以個人的感悟談點對題主這個問題的看法。

    個人喜好詩聯的韻律。這就象是歌舞韻律,有明快的節奏,有優美的起伏,予人遐想與快感。初學者很難做到這一點,就象一個初練的舞者,動作僵硬,跟不上節奏一樣。我的初學,就是照葫蘆畫瓢,再深入地去體會其中的精髓。如平仄的關係表現出仰揚頓挫的吟唱;意境的聯想展現出情景如畫的形象;字裡行間,讓人覺得通俗易懂,或一見如故。這是我認為的好詩好聯。

  • 9 # 心石齋主朱安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都是從嬰兒到幼兒到少年,再到青年壯年中年老年,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學習律詩也是一樣。回頭看以前的拙作,雖覺幼稚可笑,但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還是值得珍惜的。

  • 10 # 梧桐樹邊羽

    悟透詩聯的格律後,面對以前你發表過不合聯律的詩聯有如何看法?

    這個問題好像沒有什麼意義啊。

    就好比我是個廚師,學了技術,拜了師傅,進了圈子,拿了大廚師的稱號,那以前做的菜怎麼處理?難吃的,好吃的,早已都是過去式了。過去做菜難吃,可能悟透廚藝之後終於好吃了,但是那些曾經炒出來的菜,早就變成了肥料,還有什麼看法?

    有人會說,不能這麼比。詩聯是可以一直儲存的,是精神糧食。

    那好,那就不用炒出來的菜來比,就用我們在炒菜時候自己悟出來的經驗來作比喻。一個菜,大概放多少鹽才鹹淡合適,什麼時候起鍋最好,這一套東西都是每個廚師在炒菜的時候自己悟出來,並沒有章法。可是我們現在要透過師傅,或者廚校的考核,雖然最終是看你做出的菜是否美味,但是其中的過程依然需要一絲不苟,比如鹽要幾克,幾分油熱下鍋,這些規則被大廚們歸納出來,成為保證一道菜固定特色的標準。

    我們熟悉了這個標準,做出來的東西就穩定而不荒腔走板。

    格律其實也就是這麼一套規則。當我們悟透了之後,就會發現格律只是保障詩歌音律清朗,不出語病的最低保障。至於往上走多遠,意境能有多好,還是看個人。就好像你在考核的時候做的那道菜,沒有標準程式直接就把你刷掉了,但是完成了標準程式,就會來考核你做得是否好吃了。而好不好吃就是你的詩歌作品的意境。

    又有朋友要說,我不守規則也可以做出好吃的菜來啊。你看李白,不守格律,詩歌意境浪漫恣肆,奪天之巧。

    這當然可以,前提是你不在考核之中,不在寫詩協的投名狀作品中。

    格律就是一套規則,你悟透了這套規則之後,對自己不懂格律時期的作品該如何看?

    我拿到大廚稱號了,對沒有學習工序、套路之前的做菜方法怎麼處理?如果你覺得你做得好吃,不妨回頭用工序檢查一下,為什麼會好吃?是不是一定要按套路來。這樣對提升自己以後按照程式作出好吃的菜是絕對有幫助的。

    我們學會了格律知識,回頭看以前的作品——注意,很少有人會認為自己的作品差——那麼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碰巧合格律,意境不錯(自認),那當然值得留存、值得吹噓。

    另一種就是不合格律,意境不錯(自認),那麼我們就要看看是否有可能修改合律,讓表達更好,在不損傷原作的意境下提升格律規準,有利於將來和別人普及格律知識時作為詩例使用。

    如果不好修改,那就算了。無非就是古體詩嘛,又不是所有舊體詩都要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我記得以前也用駕考的規則來比喻過格律知識。就好像“報告教練”,上車六步操作程式一樣(是六步嗎?太久可能忘了),這些動作和程式在考試的時候是必須的,在生活中是否有用呢?那就要看情況。像綁安全帶就肯定有用,至於是否調座椅、調後視鏡、回頭看再起步這些規則都是給新手提供安全保障的。

    實際上我們拿到駕照,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操,就會發現這些規則有存在的道理,而且我們也可以點火之後,一順溜行雲流水的幹完,開車就走。

    這和悟透格律之後的狀態是一樣的,規則在我心,操作行雲流水,偶有不合,無傷大雅。

    至於沒拿到駕照之前就開車(很多人如此)養成的各種習慣,就要根據規則來看是壞習慣還是好習慣,好則保留,壞則改之。

    寫詩也是一樣的。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一樣的。

  • 11 # 茂松居士

    詩詞是抒發心情的一種方式,也是很多人的愛好,因為這種方式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所以有好多人喜歡這種形式,因為我的文化程度有限,所以對格律不懂,只是愛好,平時也學作一些打油詩。

    平時無所好

    手機不離手

    晚來半夜熬

  • 12 # 儒心2

    格律之中的平仄之爭,實屬無趣。袁枚有云,格律不在性情外。平仄在詩中的目標價值在什麼位置,才應該弄明白。數仄疊讀其聲緩,數平拗仄其音收。昇平調之中,以節奏置換為形式。語氣所出,一字可述可詰,不可一式。而詩若全無辭法,無趣味、無警策,無情感,一日百首,秀演身名,乏而嚼蠟,全部合律合仄,有何意義?《隨園》中言"不″字有一百餘種讀法,此當如何考究?還是"詩為留刪盡數抄"吧。所隨緣之筆,少有扭捏,多生出山野,奈何,奈何。

  • 13 # 陳殿江

    過去了事就是過去了,不必糾結。誰都有不成熟的時候。我有次翻開孩子們小時候的照片,看到還有穿開檔褲的孩子們的照片,我也是開心的笑了。細思我們小時候只是那時候受條件所限沒有留下什麼照片而已,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沒穿過開檔褲。就像那些以詩人高手自居的人也是以穿開檔褲開始人生的。這沒有什麼,只是有人記住了有人沒記住自己曾經的幼稚罷了,一笑了之即可,和自己的過去過不去大可不必。謝謝。

  • 14 # 文史一家人

    縱觀詩之格律發展,猶如自我習詩之格律,從無律到有律而不合乃至合律,習律之道也。昔日謂之不合律之句,視之當如璞玉,不應有愧焉。

    南北朝之前,世人不知四聲,雖有韻而不知律。律者,有唐一代之產物也。崔顥之《黃鶴樓》,古今謂之七律之首也,然不合律。

    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格律: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格律為詩聯之格律,平起為平起仄收不入韻之標準格律,首句出律者二,第四字當平而仄,第六字當仄而平。

    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本當對仗,縱然不復返寬對空悠悠,亦強詞奪理。

    七律,至杜甫,乃律之大成。以《登高》為其執牛耳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除可平可仄之處,其餘腳點,其律甚準,而頷聯、頸聯其對仗甚工。

    個人之習律,不可一蹴而就,皆循序漸進,而反顧昔之不合律之句,猶窺璞玉之斑,而知何者可琢磨也。

  • 15 # 景在高峰

    前面不合格律的詩有些有著難得的意境,是生活中積累的經歷,坐在家裡不去大自然是難有深切體會的。寫詩是寫自我感覺,自己最懂但不一定別人夠懂,將那些過去的詩詞之句調整些格律自己品味也是一件美事。

  • 16 # 楊育基

    格律詩的詩內詩外

    律詩和楹聯講究格律。律,指的是節奏和旋律,要有音樂的美感。格,則有二層含義,一是指格式,或者叫模式,規範。格的另一層含義是研究,切磋琢磨,即 “ 格物致智 ” 的格。唐詩宋詞之所以精品如林,名家迭出,就在於他們創作時異常 “ 格物 ”,不僅自已下苦功夫如琢如磨,而且在贈答之間互相碰撞切磋,彼此剔瑕添彩,予汝玉成。故有了 “ 吟成一個字,拈斷千根鬚 ” 之說,故有了賈島 “ 推敲 ” 的佳話。這也是格律詩的格。這一點幾乎被人們在專業講解和學習時所忽略 。毛澤東深悟此義,他每每草成之後謙虛地請求左右斧正,建國後尤其如此,請郭沫若、周恩來、鄧穎超雅正。他對自已的詩作非常嚴苛,以致《七律 ·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草成後扔進了廢紙簍!萬幸的是被身邊的工作人員看到了不忍丟棄,拾遺歸藏。若不然就成了詩史上的重大損失!據說毛澤東還真的丟棄了若干他自己不滿意的墨寶。

    格律詩寫作時要遵格,但這樣遵守要想一步到位很難很難。我的體會是不妨初稿時大致遵格,五言就是每句五言,七言就是每句七言,至於平仄的對和粘,三四句和四五句兩兩之間的對仗,則可草擬時顧全即全,顧不全的字詞就暫時存著,回頭再說。因為文章的首要在於義旨和意境,如果在打草稿的進展中就每一步都瞻前顧後、畏首畏腳,必然阻滯情緒,打斷思路,甚至將一氣呵成弄成了三噎五鯁,那肯定是寫不出來流暢之作的。當抒情表意流罷筆端之後,當你一吐為快之後,再回過頭來調平仄,精對仗,這就是潤色的功夫了。由於底稿已在,你心裡就有了底,也就越調整越來勁,越琢磨越生輝。這和雕塑是一樣的程式和情理。

    調平仄和精對仗,往往要 “ 更詞換字 ”,有的更換較容易,有的就被頂住了,抓耳撓腮也抓撓不出合適的。這時不妨冷處理,放一放,另做它事。移心別用的時間或長或短之後,再殺個回馬槍回到草稿上,你會有妙手偶得的喜悅,新詞躍然紙上的蹦出,這種始料未及的靈感甚至讓你為自己拍案叫絕!人間幾多這樣的享受啊?

    當然也有依舊難弄的情景,甚至自捶額頭,自懊字拙詞盡!別急,這是它在向你施壓,倒逼你跟它纏鬥下去,只要你韌勁堅持,它就在眾裡尋它千百度之後,只待你驀然回首啦!賈島的 “ 敲 ” 就是這樣敲出來的,王安石的 “ 綠 ” 就是這樣綠出來的。這既是順著勁的升揚,又是逆向“ 倒逼” 之所獲。可見,格律詩中有哲學,難道不是嗎?

    附帶說一下,寫楹聯者贈聯親友時,或者楹聯印刷時,可考慮說明或者標明上下聯。楹聯都是豎行,上聯居右,下聯居左。可是往往看到貼出的門聯把左右弄顛倒了,混同於當今的橫幅標語。′

  • 17 # 楚辭騷賦

    寫作水平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以前的作品,有價值的就改造一下;沒有價值的,就放棄了。

    能寫成格律詩當然好,不符合格律詩要求的,就作為古體詩對待。

    必然,唐代,離現在太久遠。語言變化太大了。

    格律詩的表現力,受到限制。

  • 18 # 龍映熹

    其實這些都不是很重要,詩歌是有格律的,可是中國和世界都是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現在詩歌也是開始抬頭,我本人屬於願意接受古人的格律,可是我不會反對別人如何理解格律,因為這個是一個愚蠢的行為。我覺得不管怎麼變,寫詩歌還是文學功底為主,不是格律決定的。

    格律也是一個時期的產物,也是古人說文言的產物,現代人以什麼方式寫詩歌,未來詩歌如何發展,這個裡面變數太大,現在沒有不變的東西,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改變,藝術變革也是早晚的事,這個是時代決定的,不是個別人堅持決定的,古時大家做事都是講究用和體的關係,凡事要有講究一個體統,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各種思潮的影響,很多東西已經沒有人知道體和用的關係了。體用結合可以說是現代人的思想,再說有新思想的新人類必然會在認識事物的時候,比古人要提高一步,這個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表現形式。

    現實裡的詩歌即便是堅持格律的人也沒有古人的遺風了,新的格律沒有產生我反而覺得不正常,現在也沒有古人搞的翰林院了,禁錮思想現在完全做不到,現在所有藝術形式都是做到了與時俱進,把藝術放進一個框架裡發展已經沒有意義了。何況還有那麼多的人現在惡搞文化,估計詩歌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

    詩歌也只是一個表現形式,本身並不神秘,神秘的是為什麼詩歌必須按照一個框架來表述,這個想法就很難被年輕一代接受,所以與其說現在堅持還不如與時俱進的改變。

    現階段大家不需要智者的學問,也不需要哲學家的思想,大家現在需要的是網紅來讓自己開心,需要的是跟著明星一塊吶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瘋狂一點。詩歌本身對於現代人的影響就已經很小了,現在的詩歌是一個小眾的不能再小眾的群體了,所以必然會成為一個娛樂專案,這個也是藝術的發展方向。

    我身邊很多詩人也是不寫詩了, 詩歌以後的發展方向也是會跟字畫一樣,詩歌估計還是會成為名人寫的東西,只有名人寫的詩大家才會讀一讀,就跟字畫一樣,名人字畫才有價值。文化的方向是任何人都無法掌握的,詩歌也是停留在唐代,估計只有唐詩三百首可以被大家接受。至於別的詩歌基本大家沒有時間去關注,就跟現在的京劇一樣,慢慢的會被大家遺忘。

    所以詩歌最後的出路還是世俗化以後才可以被欣賞,現在大家也是不接受詩歌的操作方式,大家連結婚和生育孩子的觀念都改變了,相信沒有人會關心詩歌的音律了,相反一些企業家、明星在不經意的時候說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或者是一個裝束都是大家追捧的東西,還有誰會在乎一個詩歌的格律呢!?後來都是會覺得沒什麼搞頭沒人關心格律了。大家都不關心了,就沒有人關心格律的東西了。而且即便你寫出好的格律詩歌,也是沒人可以看懂了,所以格律詩已經沒有市場了,這個也是人的內心轉變的結果!

  • 19 # 清峰漪荷1329

    我的觀點是文學樣式那麼多,流傳經典那麼多,詩的樣式那麼多,會寫什麼就寫什麼,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拿格律詩去衡量所有的詩。標明是律詩的你就按格律寫,填詞的你就按牌填。古風啊古排啊,新體詩啊長短句啊你就按所要表達的意思去寫。蜀道難有律有格嗎?春江花月夜不也有仄聲韻嗎,三吏三別有格有律嗎?林黛玉葬花辭有律有格嗎?等等,照樣流傳,萬眾仰慕。自由詩就更不用說了。現在詩壇上有一復古派復古吹捧者,認為非律非格不詩,不講思想表達,專講唯格律獨尊,排斥眾家。凡愛好詩的,應百花齊放,眾體可寫,有境界的也是好詩好詞。唐詩中不上格不上律的有一半。光李白的就不少。所謂的古體詩,除了律詩以外還有古風,新體詩,追求的是大體句式整齊劃一,對用平仄要求不嚴。詞就是長短句,不要牌子也大不必嚴苛要求平仄。打油詩,我看劉邦的《大風歌》朱元璋的《雞叫一聲撅一撅》等等等都是打油詩。我的評判標準是:老百姓喜愛,歷史能流傳下來,不管它是什麼樣式,都是好詩。除了時代題材外,唐詩囊括了所有的題材,今人很少有超過唐詩的。現在所謂的律,硬呆板的固執律,我覺著有思想受禁錮之嫌。當然,能律思想又奔放自如,則更好。歷史已經進入新時代,仰慕古人的東西無可厚非,還要回到古人的老路上去大可不必。要吸收古今中外的詩的好的東西,兼收幷蓄地推存出新出今天的詩的多種形式的新鮮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東西才是要追求的。復古沒有出路,復古死路一條!所以有致於詩詞歌賦愛好的,要根據自己的思想表達抒發時代氣息,創造出時代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我不反對寫律詩填詞,也不反對新款的詩詞歌賦樣式,一句話,為時代謳歌,寫時代需要的東西,寫思想閃出的有靈性的東西,真善美正能量正精進的東西。

  • 20 # 正風68363011

    我認為,規矩都是人定的,為了表達真正內涵,有時候犯點格律,也非常不可。當然,在可突出重點時,能做到通句通律,更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上DSP怎麼調音,一直調不好,有大神指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