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43072918

    詩歌什麼時候都是人們追求美的一種表達形式。當今不是詩歌無用,只是文化還沒有恢復到唐宋那樣繁盛,自然無法出現絕代的吟唱。

  • 2 # 關口大叔

    我們上學很多科目學了都沒有用 為什麼還要學呢 不是為了學會而學 更多的是提高自我修養 素質 增強 邏輯 思維能力 以適應社會

  • 3 # 直面醜陋的自己

    最有力的文章,也只是用繩索固定在地面上的熱氣球,永遠無法離地而飛。而詩,則不然。詩詞大會走紅的武亦姝,她就覺得古詩詞裡有很多現代人給不了她的東西。你看這個句子:“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就是,我在江南,沒什麼東西好給你,那我就把江南的一整個春天都送你吧,多美啊,是吧。就是現代人完全給不了你這種感覺。

    其次,詩就是一種凝縮。世界總是往外沿擴充套件了太長的時間,應該是換一個方向,內縮凝聚的時候了。人的感情是及其複雜,說不清,道不明的,而詩卻用只言半語向我們述說著這種情感。“眾裡求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迴路轉。

    何況,讀詩又真是不需要理由。在這個功利的時代,做什麼都要求有用,那麼詩不是一種至高境界嗎?

    我們和詩,總會不期而遇。

  • 4 # 小星球B612

    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讀詩,是一種對於美的體驗。雖然讀詩不能像讀小說那樣給人強烈的情節感,但正是這種若隱若現的、隨性的表達方式,讓我們的想象力超越文字本身的限制,自由馳騁。

    詩,和遠方一直都在。

  • 5 # 於訫一

    這不是酈波老師寫的一篇文章嗎?!個人覺得真的沒用,但就是喜歡啊。當今年代,有件喜歡做的事,是幸福的。

    酈波:詩詞無用的年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詩?

    “詩詞到底有什麼用?” 一位同學曾經這麼直白地問我。 既然他這麼直白,我也只好直截了當地告訴他:“沒什麼用!幾乎沒什麼用!”

    不過,莊子也說過:“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在詩詞大會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白茹雲的大姐。場上我稱她為大姐,董卿和康老師也跟著叫大姐,結果她還不樂意了,說其實自己很年輕,比我們都小。這時董卿說的一句話代表了我們的心聲:“這聲大姐喊的不是年齡,是我們的敬重!” 就是這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子,她務農為生、家境清貧、病痛折磨、現實沉重,但她始終過著“詩意的人生”。 白茹雲六年前就查出了淋巴癌,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家中經濟拮据,為治病欠下很多債。弟弟自小腦中生瘤,一發作就拼命抓頭,為了照看、安撫弟弟,她開始為弟弟唸詩、唱詩,由此走上了熱愛詩詞的道路。在生活的重重重壓面前,白茹雲一路走來,卻沒有絲毫的沮喪、不甘、憤懣與埋怨,她說因為有詩詞一路陪伴,她說因為她喜歡那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當她在詩詞大會上念出鄭板橋的那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時,我感慨地評點說:“擁有如此淡定氣魄的白大姐,真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一面鏡子啊! ”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十六歲的中學生薑聞頁,在賽場失利後,在他人咄咄逼人的氣勢下,她淡定地說出: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懷有顆喜愛詩詞的初心,又何須輸贏和勝負來鑑定我對詩詞的熱愛。” 那一刻,我忍不住評價說:“詩者志也,詩者心也,在我眼裡,你才是真正的贏家!”

    還有武亦姝,還有陳更,還有曹羽,還有彭敏,還有北師大校園裡的“快遞小哥”,還有油田鑽井平臺上的“詩詞男神”……還有很多很多這樣平凡卻優秀的人,他們“腹有詩書氣自華”,他們用詩詞盪滌著靈魂,讓世人看到即使在現實的重重迷惑中,仍有詩意的棲居,就在你我身旁!

    其實,不只是詩詞大會上的選手們,我想,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在生命的時時刻刻,一定有很多因為熱愛詩詞而堅守自我靈魂的人。這讓我不由得想起柳宗元的那首《江雪》。詩云: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我們熟得不能再熟的詩了,可是說到這首詩的作用,很多人卻未必明瞭。 聯絡柳宗元的人生經歷我們就會知道,在這首《江雪》裡,苦楚與孤獨一定有,但超越與昇華也同樣在。其實,它最大的奧秘就在找回自我,達成與自我的和解。 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是赫赫有名的名門望族,母親則出身范陽盧氏,在看重門閥與貴族出身的唐代,這樣的家世使得他少有凌雲之志,久懷兼濟之心。加之年少揚名,二十出頭又高中進士,所以意氣風發,銳意進取,終以極大的政治熱情加入了永貞革新的改革。可是命運卻兜頭澆下一盆冷水,改革失敗,柳宗元攜母遠謫永州。因氣候惡劣,水土不服,柳母在永州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柳宗元終於被逼到了人生的絕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一切生機全無,一切希望湮滅! 可是,就是在人生最逼仄的困境裡,一首詩、一首短短的五言絕句,卻讓柳宗元重新找回精神的自我——“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山山皆白,萬徑絕滅,當塵世的喧囂與浮華成為被摒棄的背景,那個“久在樊籠中”的自我,那個“我”身上早已丟失的靈魂,才終於被完整地找回。 其實,不只是柳宗元,還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豪劉禹錫,還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三閭大夫屈原,還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太白,還有“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蘇東坡,還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女中豪傑李清照,還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辛棄疾,還有“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陸放翁,還有“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的王陽明……數不勝數,嘆不勝嘆。 歷代前賢,志士仁人,莫不從一首詩、一句詞裡重塑過精神世界裡偉大的“自我”。正是因為有精神世界的人格追尋,才終於成就現實世界的人格魅力。

    所以詩詞的用處是什麼? 當人生得意時,我會提醒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人生失意時,我會提醒自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當面臨非議與詆譭時,我會在心底告訴自己:“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當在醫院查出腫瘤時,我會笑著對安慰我的醫生朋友說:“人生自古誰無死,我也有丹心照汗青。” 當人生踽踽獨行、孤單寂寞,甚至孤獨包裹、蒼涼襲來時,我會在心底一遍遍地默唸:“試問人間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所以,詩詞從來不是決定輸贏、彼此攻擊,甚至提供炫耀、以資傲嬌的力量。 詩詞只給人以修養,給心靈以港灣,給靈魂以芬芳。所以詩詞是且只是一種撫慰心靈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養靈魂的力量! 那麼,這種撫慰、塑造與滋養,該從哪裡開始呢? 審美! 審美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出發,也是一種歸宿。 讀出詩歌背後的美,讀出文字背後的靈魂與人生,或豪放,或婉約,或精緻,或壯闊,讓我們的心隨之律動,與之交融,享受這樣一段有關詩詞的美的歷程。

    來吧—— 人生自是有緣 相逢未必偶然 把手,高舉過星辰 讓對面的我 看見你,詩詞的靈魂

  • 6 # 一0-240

    今時明月當空高掛與古時無別,只是當下人習慣低頭而已。我們這一代或幾代過去了,詩還在只會存在比我們更長更遠。

  • 7 # 翼戀空

    我覺得吧,至少可以讓你在看見奇觀美景之時,會發出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感慨,而不是,666,酷酷酷幾句沒有衝擊力的現代流行語。

  • 8 # 飄渺臨風思美人

    你這個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你既然都說了是詩無用的年代,那還讀詩幹嘛?

    好詩永遠不會過時,好詩不會無用!

  • 9 # 秦楚玉

    感謝閱讀。我回答的標題是——詩詞是華人的文化信仰。

    我們明知道詩歌無用,但還是喜歡詩。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1.詩歌是我們的文化母體,伴隨我們的基因。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雖不是很懂,但天生有一種熟悉的記憶,讓我們心生歡喜。

    2.詩歌是一種簡約而富有想象力的文學藝術,但又包羅永珍:詩情畫意的境界,抑揚頓挫的旋律,可吟可唱的韻律,給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以文化滋養。

    3.詩詞意境高遠,飽含哲學意蘊。王安石、韓愈的廟堂詩、李白的浪漫主義、王維的山水、李商隱的愛情、陶淵明的隱逸等多種唐詩流派,蘇東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陸游的邊塞、柳永的紅塵等等詞作派別,從多個角度解析了儒家的進取、道家之守而待時、佛家的靈魂救贖等哲學思辨,且通俗移動,寓理於景以情,總在不經意間開啟心靈的一扇窗,讓苦悶的靈魂看到藍天,開啟生活之外的另外一番境界。

    3.詩歌代表著一種理想、美好的生活境界,吸引著我們努力追尋詩意生活,或生活中的詩意,帶給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奮勇向前的精神動力。

    4.詩歌帶給人精神上的強大修復力。唐詩中大自然的詩情畫意,宋詞裡的大浪淘沙,元曲裡的天涯小調,道盡多少喜怒哀樂,苦樂哀愁。使得我們總在詩歌裡,找到我們靈魂的影子,帶個我們精神上的撫慰。

    綜上所述,中國詩詞,已經是一種流淌在華人血液裡的文化信仰。

    最後,用高曉松的一段歌詞《人生不光有眼前的苟且》,來結束本篇問答——

    雖已時隔多年 記得她淚水漣漣

    那些幽暗的時光,那些堅持與慌張

    在臨別的門前,媽媽望著我說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她坐在我對面,低頭說珍重再見 雖已時隔多年,記得她淚水漣漣

    那些歡笑的時光,那些誓言與夢想 在分手的街邊,她緊抱住我說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我獨自漸行漸遠,膝下多了個少年

    少年一天天長大,有一天要離開家

    看他背影的成長,看他堅持與回望

    我知道有一天,我會笑著對他說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 10 # 長生271897806

    一石激起千層浪。詩在任何時代都有立足之地。讚美祖國的美好山川大地,人們的辛苦勞作,記錄時代的縮影,拓展文化的思路和建設事業的功成,留下和發揚了民族自強不息的千古絢麗詩篇,描繪和寫就人們對美好的理想,生活,愛情,自然,生動有趣的嚮往。雖然處在高度發展的網路,資料,資訊的時代,仍能促進和利用,掌握適時相互交流溝通,傳遞人們之間的情感,豐富生活,傳播多種多樣的方式手段提供保障,使得以詩歌詞等有更好的開展。

  • 11 # 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

    詩無用的年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詩?

    在物慾橫流的大時代,滿滿的大街充滿著誘惑。我們淺棲於大都市繁華之中,久而久之;紙醉金迷的物質嚮往,讓我們忘記了在初來的那條小路上,一路兩旁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我們揮灑著汗水拼博著,承受著孤獨和壓力,只希望早日去實現心中那一點點小小的願望。甚至於在一輪明月銀瀉的夜晚,無眠裡的寫下一行自己的心事。

    人生的追求,萬紫千紅。其最終的目的地只有一個:有意義的生活,幸福和快樂。人生的命運各有秋千,幸運的和不幸運的對比,真實的社會盪漾起人心的浮動。熙熙攘攘的井市裡取錢,榮華富貴中安躺享受。詩退於無形之中,可有可無。這便成了“詩已無用的年代”。

    其實,詩從來沒有離開過生活。青春是一首詩,汗水是一首詩,窗臺是一首詩,牽手是一首詩……人生的旅途處處都是詩。詩寫成句是一種感悟,詩寫成篇形成人生的一幅風景。

    人生有詩,詩如人生;有的如同呈現一幅唯美的畫卷,彷彿聞到了幽谷的蘭香。有的如同粗枝爛葉一堆,甚至大煞風景。

    詩意在於心,可以出汙泥而不染。詩意在於品,初山朝霞灑金輝,日落江河襯柔美;也無須刻意,無心插柳柳成蔭。

    讀人生如品詩,讀詩亦如品味人生。

  • 12 # 老街味道

    詩無用的時代為什麼還要讀詩?

    詩有用嗎?

    做一件事情是否有用,因為標準、時代和職業不同而不同,對於學生來說,詩是要背誦理解的,當然有用;對於從事與古典文學相關的人來說,詩是知識和材料,當然也是有用的;對於春秋時的文人和政客來說不學詩無以言,當然有用;對於唐朝的讀書人來說,考進士要考詩賦的,當然也有用。

    詩無用嗎?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詩無用,大概是因為對於工作沒有什麼幫助,在經濟上沒有什麼回報,所以說詩無用。

    不要說什麼看到某某景色,別人只能說長江呀你真美,而我可以來一句:潮平兩岸闊、不盡長江滾滾來、澄江一道月分明、餘霞散成綺等等來表達感受就認為有用了,我依然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 站在實用這個角度確實是:詩無用。

    以上這些對於工作有幫助嗎?在經濟上有回報嗎?估計大多數人會說:也什麼無X用。

    為什麼喜歡作沒有用的事呢?

    那你為什麼喜歡看電影呢?喜歡看小說呢?為什麼喜歡打麻將呢?

    如果認為這兩個答案是有用的話,那麼讀詩何嘗不是呢?也有一些人在詩的海洋裡是有共同語言的,也有一些人用讀詩寫詩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精神世界、有不同的圈子。

    有人的圈子是網路遊戲裡的夥伴,是麻將桌上的牌友,是野球場上的隊友,是名山大川邊的驢友,可有些人的圈子裡是喜歡蘇辛的詩友。

    有人喜歡一個人沉浸在琅琊榜和三生三世的世界裡,就有人喜歡一個人沉浸在李白杜甫的詩歌裡。

    結語

    有用還是是無用?從實用角度看,詩和遊戲、小說、電視劇又有什麼區別嗎?

    詩無用的時代為什麼還要讀詩?考慮明白了電影、遊戲無用卻還要沉浸其中就明白了。

    讀詩、寫詩未必比打牌、遊戲高出一等,不過是小眾一些罷了。

  • 13 #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當夜幕降臨——

    人們拉下窗戶,熄滅床頭燈,蜷身躺在床上,從被子裡露出小半張臉和晶晶亮的眼神。窗外混濁的空氣,擁堵的交通,洶湧的人潮,便也一同與喧囂的白日做了斷絕。

    這時候,我們是否靜下心來細想過自己的生活呢?

    我們是否為工作的壓力而疲憊焦慮;是否為情感的疏離而感到辛苦甚至流淚。

    面對久違的怦然心動時,我們萬般千緒如鯁在喉,卻再無法言說一二。

    我們是不是愈發地感到自己正在被龐大的孤寂籠罩著,看不清前方,也找不到來時的路……

    生活在現代化的快節奏之中,若只顧著沿道路加速行駛,必然會忽略兩旁美的風景。

    所以,我們不妨把腳步放慢,讓努力掙扎向前和脆弱敏感的心看到風景,看到詩,看到美。

    心智初啟,輕誦聲律啟蒙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一個小時候沒有讀過《聲律啟蒙》的人,在成為一個成年人很久的時候讀到這樣乾淨、單純、韻律悠揚的詩句時,才悵悵地發現這一小小人生缺憾。

    如果在年紀幼小的時候能夠搖頭晃腦、抑揚頓挫的朗誦這些簡單卻又豐富的詞句,該是多麼溫馨美好的時刻,或許今日的我,內心會得到更多來自美和文學的滋養。

    不過,今日遇見,也不算晚。

    《聲律啟蒙》,著者為車萬育,號鶴田,湖南邵陽人,康熙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據稱他「在諫垣二十餘年,發積弊,拒請謁,當路嚴憚之」,是個有骨氣的人。

    平生所作雜著詩文不少,卻以此書最為流傳。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念起來聲調和諧,節奏響亮。

    在古代,念熟了這些句子,初步熟悉了音韻格律,會很自然地領會平仄對仗,學做對聯和詩詞,就容易得多了。

    有朋友知道我在讀這本書,私聊我說,上大學時候,有些清晨,為了練聲音,就開啟這本書來朗讀。

    讀起來彷彿變成了一個小孩子,有天真、單純的喜悅。

    長大後的我們再次開啟這本書,或許為的不是學作詩,練朗誦,而是在繁雜疲倦庸碌的生活裡給自己開闢一方天地與角落,只為休憩,只為收穫字裡行間天真、單純的喜悅。

    情竇初開,默記詩經

    朱熹說《詩經》是頌揚后妃之德的詩,上學時候又經常默寫不完一整首詩,而經常經歷被罰默寫支配的恐懼,所以也自然默默遠離了這本古老的小書。

    但還會記得收到的禮物中開啟後掉下來的卡片,上面端端正正的寫著: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一字一句浸潤單純美好的心意,緋紅的臉頰,小鹿般的心跳,還有不經意間重拾的對這本古老詩集的好感。

    而今耐下心來用幾個夜晚翻完,發現這並不是什麼歌頌后妃之德的書,而是關於愛、關於生活的小情歌。

    看慣了嚴肅認真的歌頌國家、歌頌美景、歌頌愛情友情戰友情君臣情後宮苦情的古代詩詞,再來看詩經,真的非常接地氣,簡直可愛死了!

    《詩經》裡的女人,其實就是現實中的女人,它沒有後世女子那種“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造作與病態,詩經中的女子很歡實,很質樸。

    歡實的意思是說她們身體好、有活力,質樸是因為內心單純。

    同樣,《詩經》裡的男人也非常情深質樸,比如那句著名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情感如此真、如此平和,比任何山盟海誓都感人。

    雖然千百年來什麼都變了,可是如此樸素的情感依舊常念常新。

    所以,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我們現實生活中那麼多的焦慮和煩惱,不都是因為沒法做到“思無邪”這三個字嗎?

    山水不變,靜看山水田園詩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詩有清新的味道但又囿於生活,最後因為喜愛河豚的鮮美而丟了性命,痴頑之氣著實可愛。

    而我更偏愛王維的詩,那種淡淡的禪味,非常有畫面感。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其實讀詩的時候能發現很多與我們今天生活不同的地方。

    你看,這些詩調動了所有的感官,還需要配以內心細膩敏感的情感,才能體味到這些美好。

    但當下生活中的我們,彷彿還在因為性別的刻板印象而抗爭,男性不可以不堅強不可以太感性,而女生也不被允許有男子氣。

    其實我倒是蠻喜歡一句話:真正的強者都是雌雄同體。這也是我們東方的一種文化吧,圓融,和諧,平衡。

    讀一讀山水田園詩,身未動而心已遠遊。

    比起我們往常膚淺、疲倦的旅行方式,我想我們在度過這些美麗的詩句之後,在抵達下個處旅行目的地的時候,能夠開啟自己全部感官,去體味一方天地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而非匆匆出發,匆匆告別。

    所以,我們不妨把腳步放慢,讓努力掙扎向前和脆弱敏感的心看到風景,看到詩,看到美。

    繁華落寂,方懂宋詩

    人人都知宋詞,但宋詩不理會那種風頭,自顧自的幽遊人世間。

    宋詩仿似一個菜市場愛好者,生機盎然的煙火氣,買與賣的人,身著顏色熱情到純粹的衣衫,悅耳的拖著長長的尾音,如同歌聲一般,嘈雜市場空氣中游蕩著時有時無香料的輕微刺激......

    不理塵世嘈雜,歷盡繁華。

    唐庚有一首很幽靜的詩:

    雨在時時黑,

    春歸處處青。

    山深失小寺,

    湖盡得孤亭。

    一切如此簡單洗練。

    走過人生中看山不是山的過程,有一天峰迴路轉,山水依舊,不曾改變過。

    宋詩是境界,也是哲學。

    讀詩不僅是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修身、立德。

    人的一生,說白了,不單純是為了活著,而是為了活得美。能夠感知天地的大氣磅礴,才能使我們有敬畏之心,才使得我們的生命有所提升。

    詩,就是我們的生活

    一次去友人家,租的房子,簡潔乾淨而已。

    沙發的一角,平鋪著正看的博爾赫斯全集,對著沙發的客廳牆上,貼著兩排字條。工工整整抄寫的詩,好好的貼在牆上。這是現實的詩和遠方,在有心人的日常。

    最好,人活得像一棵樹,有深深的根系在土壤,但思念著遠方鳥兒Teana的歌唱。

    古人就告訴我們:詩不是我們生活之外的藝術,詩也不是用來背的,關鍵是看它能否與我們的生命音聲相和。

    其實,詩就是我們的生活。

    無論是書寫安逸恬淡的生活,還是紀錄溫情細膩感情,這些文字無一不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新洗練。

    即使隔了千年時光,重拾這些詩句,讀起來依舊朗朗上口,毫無理解障礙,而且所傳達的詩意也讓人倍覺治癒,不由地感嘆歲月靜好。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策劃出品“最美古詩詞”系列讀本,給你眼耳身意的深度美感和寧靜馨甜的文字夢境。

    配以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等國畫大師潑墨山水畫作,圖文鑲嵌,最詩意。

    民謠歌手程璧等傾情朗讀,音樂大師A.J.ALEX與Yan One配樂,最動聽。

    生活如此,還好我們有畫、有詩、有遠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真心朋友一兩個就夠,過多朋友耗你時間,沒有用”,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