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瞻影視

    這道問題看似很淺實際上涉及到很深很廣的範圍在裡面,屬於字越少,問題越大一類。所以在回答這道問題前我們需要了解兩個概念。雖然不一定全面但可以讓我們充分的思考到底對不對!

     

    概念一

    內向與外向的區別,這會導致大腦操控我們面對同一件事做出不同的反應。

    比如當我們坐飛機時候隔壁一位正在追劇的大學生,他時不時發出奇怪的笑聲。

    這時可能有兩種情況,大腦會讓你直接行動:“我必須直接告訴他並讓他安靜”

    大腦會讓你先思考:“先觀察,嗯!這人有問題,我先按兵不動以免傷及無辜”

    為什麼會導致我們產生這兩種情況出現呢?其實是大腦分泌的遞質不同導致的。

     

    也許你會有這樣熟悉的一幕,在遊戲中碰到一位慫如眾星之子一樣的遞(隊)質(友)——乙醯膽鹼,我先躲一旁觀察,好把血存起來加給隊友,你們對線就好了。

    還有一種如亞索般浪出快樂的遞(隊)質(友)——多巴胺,上線直接幹,快樂風男帶你浪。

    由此可以瞭解,原來面對同一件事物內向和外向的人會因為分泌的遞質數量不同而做出的反映。

     

    概念二

    習慣思維和理性思維,這裡引用一下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曼尼著作中《思考,快與慢》提到的概念大腦存在兩個系統,一個是習慣思維繫統,在熟人面前我們大腦常會使用這個系統,它會處於一個舒適和習慣性的環境中,通常在這樣的環境我們不會有戒心,說話比較真實,想做什麼說什麼就隨之而行。

     

    如果碰到陌生事件或陌生人時,由於沒有提前準備好與之相處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使用理性思維繫統,不過大部分情況下該思維由於不是常用狀態,它只有在習慣系統沒有找到相應對策後才啟用,所以要耗費思考的時間。

     

    這就體現出一點,當面對陌生人、陌生情況時,我們不一定會馬上給出反饋,交流時自然也不會像在熟人面前般毫不拘束了。

     

    現在回到這個問題上幫助陌生人或熟悉的人,要看在什麼樣的環境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程度去考慮。比如在街上你被借500塊,是陌生人也許你會出於善良而幫助他,結論無非兩種一是我真的幫助有需要的人,二是我的良心被欺騙了但是我自己能承受這些損失就算了。

    而熟悉的人也許你下意識想他個人情況我都清楚,借給他放心,就算不還錢我也能看清楚這個人的本質。但是無論哪一種希望看到的人都保持一顆善心幫助有需要的人。

    最後分享一個故事

     

    1964年3月13日深夜3時,在美國紐約郊外的公寓前,一名叫朱諾比伯的女士在結束工作後回家路上遇刺。她撕心喊道:“要殺人啦,救命!救命!”由於深夜許多住戶聽到慘叫都亮起燈並開啟窗,兇手被嚇跑了。此時又變得風平浪靜,沒想到兇手又回來行兇。當她再次呼救時,附近居民又打開了燈,兇手又逃跑了。當時她認為這事已經過去了,於是返回自己在樓上的家,然而兇手再次出現在她面前並把她殺死在樓道里。據悉整個過程中,雖然她放聲呼救,而且最少有38位鄰居在窗前目睹一切,卻沒有一個人來救她,連一通報警電話也沒有撥出這起事件隨即引起紐約社會的震驚,由於旁觀者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責任,從而產生出“就算我不去救,別人也會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情況。後來一些學者把這種多人旁觀者見死不救的行為成為責任分散效應。

  • 2 # 轉轉專號

    我覺得,都可以幫,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都可以幫助他人,熟悉的人有熟悉人的幫法,陌生人有陌生人的幫法,二種肯定不一樣。

  • 3 # 南陽市樸欣肥業

    看情況吧,如果不是作奸犯科,在我能力範圍之內會去幫助,但更偏向於熟悉的人。陌生人如果是在我能接受的範圍之內,我會伸出援手,這是內心的善良和自己的能力來決定的。熟悉的人幫助的力度會更大,因為我們彼此認識,甚至是親情和血脈相連,感情更濃厚,對於他的困難會感同身受,也希望他過得更好,會有強烈的動力幫他走出困境。

  • 4 # 塗思嘉6938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以前在廣州打工的時候,下班後會經常和同事一起去外面吃東西。

    有次下班了,邀了一個同事出去,肚子餓了想吃點宵夜再回去休息。

    結果走到十字路口時遇到個六十幾歲的老太太,一個人很吃力的推著輛人力三輪車正在上坡,三輪車上堆滿了紙皮。

    “阿青,給我盤下頭髮,我頭髮㪚了,沒鏡子怕弄得難看。”正想著要不要去幫忙時,同事叫我。

    “自己弄唄,晚上要那麼好看幹嘛?”看看正在費力上坡的老人,我想起了家裡六十多的母親,當時大大咧咧的我懟了下同事,然後快步跑到老人後面用力推車,同事也跑了過來一起幫忙,很快就把車推上去了。

    當晚同事還開玩笑說我學雷峰,要不要獎勵,我則順水推舟蹭了她一頓吃,呵呵。

    另外還有一次,我拿到駕照不久,晚上開車剛出離家不遠的紅綠燈路口就看到閨蜜和另一個女生一起站在路邊,搖下車窗問她們去哪,閨蜜說她去華聯超市,另一個她本村的女孩則是去三中那邊,希望我搭她們倆。結果我順路捎了閨蜜一程但沒帶另一個女生。

    因為去三中我得繞路,還有當天自己趕時間,就算我不帶她也有公交車去三中。

    前一件事情是我幫陌生人不幫熟人,後一件事卻是幫熟悉的人沒幫陌生人。

    由此可見,在不同的情況下,你是去幫熟人還是陌生人是沒有定論的,不同情況不同對待,有時候你會幫陌生人,因為那對你自己和熟悉的人都沒影響;有時候我們會只幫熟悉的人,因為只為不影響自己,像上面第二件事。

    對於傾向幫熟人還是陌生人,大部分人都會權利㢢後再作決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對陌生人和熟悉的人都會伸出援手。

    畢竟,讓社會充滿正能量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 5 # 湯圓與媽咪的日常

    我願意幫助陌生人 因為有的時候你幫助了熟悉的人 她反而不會記住你的好 反而感覺你在可憐他 相反 幫助陌生人 她就會知道你是真的幫助她 因為你與她素不相識 你幫助她

  • 6 # 燕伋酥梨

    我更願意幫助陌生人,因為在我的人生經歷中給我幫助很大的貴人都是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反而熟悉的人對我幫助不多。所以在熟悉人和陌生人之間,我更願意幫助陌生人。當然在幫助之前還要考察一下,不會冒失幫助陌生人。

  • 7 # 金巧兒

    我只幫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陌生人和熟悉人如果都需要幫助,我可能會幫熟悉的人,畢竟熟悉的人你幫了他,他心裡會有數,陌生的人由於之前沒有情感的連結,可能會比較清淡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為什麼要吃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