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安才俊
-
2 # 陽柳飛絮
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曹操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當然這裡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幹,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象到荀彧這個時候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因為對於像他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憂鬱而死,還是服毒自殺,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懷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殺的。很可能曹操是送來了這個空的食盒,因為曹操是喜歡做這種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個盒子給荀彧,開啟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於說你死,也可以理解為別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說話,飯還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種解釋,但是如果荀彧拿到這個食盒他馬上是選擇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度。
所以我覺得曹操終其一生最後沒有稱皇帝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雙憂鬱的眼睛。
-
3 # 峰峰說史
看過三國的都知道荀彧是忠於漢室的,當初他跟隨曹操,是因為看中曹操的才能,可興復漢室。正因他跟隨曹操多年,十分了解曹操。但兩人相處多年,是感情很深厚的朋友,荀彧不願相信曹操要稱帝。但當董昭等人勸曹操稱帝時,曹操對荀彧的反對感到不滿,不再信任荀彧。荀彧忠的漢室其實只是漢獻帝。但是憑他當時的權利他沒辦法救出漢獻帝,當發現曹操有稱帝的野心時,荀彧對曹操非常失望,但作為朋友,還是希望透過勸說曹操使其放棄帝位。
曹操不聽荀彧勸告,曹操想要逼迫荀彧做出抉擇,是繼續跟隨自己還是選擇背叛。荀彧無法背叛漢室忠於曹操,因友情,又不願背叛曹操。兩難之間,唯有一死。
-
4 # 成武暢通
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二十八歲就開始為曹操出謀劃策,建功立業,幫得曹操功成名就後,五十歲卻抑鬱而亡,或許他的人生還有些不為人知的內情!
當初荀彧舍董卓棄袁紹,一心投到曹操帳下,主要是因為他感覺曹操是為了扶漢並且有能力扶漢的英雄,但隨著戰諸侯、迎天子曹操勢力一天天壯大以後,他發現曹的慾望也在不斷的擴大,他已經不滿足於屈人於下的地步,為了權衡自己的利弊,攻打徐州時居然下令三度屠城,儼然變成了一個禍害不比董卓小的一方諸侯,這與荀彧最初的向漢之心、救黎民於水火之情大相徑庭。
或許有人有疑問,荀彧這個時候為什麼不去輔佐其他扶漢的諸侯呢,比如劉備等?荀彧是個有原則的人,所謂忠臣不事二主,況且當時的人們對劉備也有很多偏見,最主要的一點荀彧一直在尋找著他自認為救漢的絕佳機會。在荀彧全力輔佐曹操並得到信任、掌握一定參謀權的時候,這樣的時機沒讓荀彧等太久。
官渡之戰,曹操首戰告捷,但優勢依然在袁紹一方,兩軍在官渡對壘,只半年時間,曹軍少又疲乏,再加糧草供應不上,曹操心裡動搖想要退守許都,寫信向荀彧求法,荀彧態度堅定,認為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先退則勢屈,勢屈則必敗,絕無迴旋的餘地。並說此時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錯失,讓曹操靜觀其變!這封回信無疑堅定了曹操必戰的信心,但不知道有多少三國迷可曾想過曹操當時的心理。退軍則必敗,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我堅守許都或許能保住我的主力部隊,更主要的是保住我曹操自己的命。如果我不退軍,現在兵困馬疺糧草短缺,正常再熬下去的話,只會越來越有利於袁紹,我曹操必將是全軍覆沒並且是身首異處,這樣的結果怎麼能不讓心性多疑的曹操心驚膽寒呀!
但天不滅曹,許攸倒戈獻計火燒烏巢,一舉大敗袁紹。此戰,讓荀彧成為了後方的最大的功臣。但曹操一冷靜下來想到荀彧的用心,就會倒吸一口涼氣,如果沒有許攸,我曹操是不是早就因為荀彧的建言死了。曹操雖然不表達出來,但在他後半輩子的心裡一直都在糾結著這個事,以至於後來一直在提防著荀彧。由於荀彧太有才華,他不能不繼續用。後期荀彧全心全力的輔佐也讓曹操放輕了對荀彧的戒備。直到另一事件的發生。
曹操最看重的愛子曹衝病亡,曹操心痛欲裂,荀彧見了不但不安撫曹操,居然說曹衝不是病死的是被毒死的。據當時的情形而言,曹衝到底是怎麼死的,那只是人家曹操的家事,難道你荀彧還要逼著曹操查出來曹丕是殺害曹衝的兇手然後殺了曹丕、讓曹操氣瘋不成?作為正常手下的忠臣,即使有確鑿的證據一般都不會有此建言的,但荀彧沒有確鑿的證據卻還向曹操說此事,曹操雖一時衝動,但曹操是何等聰明,沒做出傻事。事情過後細想之下,曹操就已經知道荀彧的用心了,他沒有抓住荀彧的劣跡,不能處罰荀彧,一想作為自己一輩子的最得力的助手,也就放過了荀彧,只是疏遠了而已。別人猜忌不到,但在兩位絕世高手之間已經是心知肚明。
其實在後期,荀彧一直是比較佩服曹操的,同時荀彧也知道只有在曹操的手下才能一展他的才華。但你曹操疏遠了我,我荀彧也絕不會阿諛奉承於你了,這就是荀彧的性格。曹操建銅雀臺以表帝王之野心,我荀彧不會和你們這幫亂臣賊子同流合汙的;曹操封魏王加九錫,出入用天子鑾駕,所有的人都拜服於你,但我荀彧只會破口罵你這個篡逆的奸賊,曹操只一冷笑。荀彧稱病概不入朝,曹操派人送去了一盒點心,荀彧打開發現是空的,就知道曹操以此來告誡自己,你救漢的良苦用心到頭來只是一場空而已!或許曹操對他並沒有殺心,但作為荀彧一生的願望在此刻徹底失滅的時候,他只有以死報答漢室了!
可憐一世忠臣,可憐三國時期的傑出謀士,願你安息,一位孤獨的漢臣!
-
5 # 扎心君
1現代人,理解不了,以前,讀書人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操守!現代人的節操已經碎了一地。
2曾經,曹操和荀彧,相見恨晚,一個欲為國家討賊,一個要匡扶漢室。曹操是漢初曹參之後(自己講的),荀彧是世家大族,名門望族。現代人不能理解,那時候,有家譜,穎川荀氏,號稱八龍,八個兒子,個個是人才,司馬懿家,號稱八達,也是一個意思。大家人家有家國情懷。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在人,佛系哦。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荀彧的主意,還為曹操介紹了不少人才,有荀攸,郭嘉,司馬懿等等。曹操在外打,荀彧在家裡出謀劃策,籌措糧草。被曹操稱為我的張良。王佐之才。
3曹操自討董卓以來,除袁術,破呂布,定劉表,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的內心,起了變化。當時封建王朝統治制度還不完善,宋朝以後,基本上就木有權臣了。當時,像到達曹操這樣地位的人,已經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一解兵權,為人所害,曹操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不慕虛名而處實禍。這話說的雖然有點假,但也確實如此。
4分水嶺,是曹操稱魏公的時候,按照習慣規矩,魏公,後,是魏王,加九錫。再下去,就是禪讓了。漢朝就會滅亡了。荀彧為了自己忠於漢朝的理想,不能接受曹操的行為。勸阻道,“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最後兩個倔強的人扭在一起,荀彧不願苟且偷生,只有以死明志。好死不如賴活著的現代人,是不能理解的。這麼厲害的人,反對自己,曹操也不能,也不敢留下來的。所以荀彧必須死。
-
6 # 左丘望
荀彧不是被曹操所殺的,而是被逼死的,不過說是曹操殺死的也說得過去。
其實,早期曹操和荀彧的關係,就像諸葛和劉備的關係一樣,為什麼到後期,兩人的觀念發生了嚴重分歧?
說到底還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荀彧的政治抱負是匡扶漢室,剛開始曹操或許也是這樣想法。但是歷史的演變,曹操後期做大做強,野心自然也就大了。最後雙方的政治立場就變成對立了,曹操看荀彧自然變成了眼中釘。
曹操南征北戰,後期他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與他的裡面產生了嚴重的衝突。
曹操自討伐赤壁失敗後,其主要目標就由統一天下變成了篡漢自立,而荀彧的理想卻是輔佐曹操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
其次,荀彧作為潁川士族的代表人物,其觀點會在潁川士族群體中造成重大影響。而潁川士族群體又是曹操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集團的穩定,曹操就必然要選擇殺荀彧。
後來,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 ,時年五十歲。
還有另一種說法,說的是,建安十七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遭到了荀彧強烈的反對。曹操無奈之下,只能暫緩行事。於是曹操贈送了一個食盒給荀彧,荀彧開啟食盒,發現食盒之中空無一物。要知道士死為“不祿”,他荀彧想要食漢祿,曹操這裡沒有。荀彧見大漢的頹勢無法挽回,無奈之下,他只能服毒自盡,為漢室盡了自己最後的一份力。
荀彧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當他知道自己匡扶漢室的理想永遠不會實現時,內心的痛苦自是不言而喻的。眼看大漢江山即將不保,自己卻無力迴天,以身殉國就成了他最好的歸宿。
-
7 # 縹緲峰下一粒沙
荀彧之死在歷史上是有疑點的,《三國志》裡記載他是病死,《魏氏春秋》裡記載他是被曹操逼死。
《魏氏春秋》中的記載是這樣的: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意思是說,曹操表面上說要贈送吃食給荀彧,實際上卻送去了一個空盒子,荀彧見了就明白他再容不得自己了,於是服毒自殺。
我認為這種說法可信度是比較高的,現在簡單說一說原因。
(《三國演義》中的荀彧)
荀彧從二十九歲開始就投奔了曹操,是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曹操對他非常看重,稱之為“吾之子房”,把他比喻為張良。
曹操的很多政治措施都是荀彧提出來的,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以為他是曹操的鐵桿忠臣,其實壓根不是,他忠的是漢室。
公元196年,漢獻帝在楊奉、董承等人的護衛下逃出長安,急召諸侯們迎駕,各方大勢力裝聾作啞,就像沒這麼回事兒似的。
曹操那時剛擊敗了黃巾軍,也沒想著迎漢獻帝,是荀彧說服了他,這才奉迎漢獻帝建都許縣。事實證明,這是曹操回報最大的政治投資,“漢獻帝在手,天下我有”,從此做什麼都師出有名了。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
但荀彧最初的目的並不是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是真心想迎奉天子。在他的意識裡,天子有難,做臣子的能不救駕嗎?等他發覺曹操野心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悔之已晚。
荀彧雖然輔佐曹操,卻從沒認曹操為主,在他內心深處,他和曹操職位雖有高低,本質上卻沒有什麼不同,乃是一文一武的同僚,都是為了匡扶漢家天下。
這也的確是曹操一直以來的招牌。和真正的漢家宗室劉備比起來,其實他為漢室做的事情要更多。
荀彧把一切都看在眼裡,還真以為曹操是郭子儀那樣的中興重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發現,曹操不想做忠誠如一的郭子儀,想做篡漢自立的王莽!
(《三國演義》中的荀彧)
公元212年,曹操想要封自己為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包含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
“國公”之爵本來不算什麼,但荀彧很懂政治,知道現在是國公,下一步就是王,再下一步就是天子禪讓了。
所以極力阻止,他說:“(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古人含蓄,說起話來很文雅。實際上他要表達的意思就一個:曹公您就當個忠臣吧,不要再往上爬了,再爬就成亂臣賊子了。
曹操當然很不高興,他的志向豈能止步於國公?於是沒多久就發生了空盒事件。
(《三國演義》中的荀彧)
【結語】
總之,曹操重用荀彧,是因為他能協助自己建功立業;殺荀彧,是因為他已經成了前進路上的障礙。
-
8 # 你們的鍋鍋
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謀士,在曹操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曹操所經歷的數次戰爭中出謀劃策,為曹操橫掃四方、建立霸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荀彧從最根本的理想追求與曹操大相徑庭,荀彧心存漢室,一心想輔助曹操扶助漢室,重新恢復漢朝的榮光,以達到自己“食漢祿,不忘漢室”的理想和氣節,荀彧之所以選擇輔助曹操也是因為最看好曹操的能力,他有統一天下,掃平各路分裂勢力的能力和智慧。
曹操是一位極具謀略的君主,知人善任,愛惜才士是曹操的優點,但是一統天下,登上霸位是曹操畢生的追求,從這一點上看曹操越是壯大越是輝煌,荀彧肯定會與曹操越走越遠,因為只要時機成熟曹操必將取締漢室,開創新朝。
荀彧與曹操在共同奮鬥結下的感情毋庸置疑,曹操對這位曾經為自己出謀劃策、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朋友心存感情,但是隨著三國鼎立的局勢趨於穩定,曹操年齡逐漸增長,曹操的稱王之心越來越強烈,“銅雀臺之會”是曹操試探各位當朝大臣心意的一次聚會,會上大賞文武百官,曹植的勸進賦更是得到在座大臣的讚譽,曹操大喜,而曹丕看到當時很多擁護漢室的大臣並未到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荀彧叔侄,於是曹丕並未寫下勸進賦。此時荀彧已經在曹操稱王這件事情上表明瞭立場,直到漢獻帝被迫給曹操封王時,荀彧大鬧白馬門,公然阻礙曹操稱王,自己最信任的人,阻止了自己最想做的事。
荀彧的做法顯然鼓勵了那些支援漢室的人與曹操繼續對抗,曹操的心裡生氣是必然的,他們已經走到不可調和的地步,當曹操派人給荀彧送去空盒子之後,善於揣測曹操心意的荀彧在百病纏身悲痛交加中揮刀自刎。
-
9 # 聊在南書房
曹操為何殺荀彧?
荀彧之死一直有不同說法,並不能肯定就是曹操殺死了荀彧。《三國志·荀彧傳》記載“以憂薨”就是憂鬱而死;《獻帝春秋》又說是曹操要荀彧謀殺伏皇后,荀彧不肯,就自殺了;而《資治通鑑》記載,曹操大軍開赴濡須口時,荀彧因病不能隨行,留在壽春,期間“飲藥而卒”,後兩個記載都是說荀彧是服藥而死,但這也並不能說明就是曹操逼死了荀彧。
雖然不能肯定是曹操殺了荀彧,但荀彧之死也不能說和曹操沒有關係,可以肯定的是兩人在政見上出現了分歧,曹操對荀彧有了嫌隙。荀彧可以說是曹操的第一謀士,曹操曾將荀彧比作劉邦時期的張良,曹操手下郭嘉、荀攸、鍾繇、陳群、杜襲、司馬懿等人都是荀彧向曹操舉薦的。
荀彧是公元191年從袁紹處投奔曹操的,他是堅定的漢朝政權的擁護者,是懷著忠君報國的思想投奔曹操而來的,他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藉助曹操的力量“匡扶漢室”,而不是幫助曹操取代漢朝建立曹魏,所以一旦曹操有了取代漢室的想法和舉動,荀彧必將出來反對。當初在荀彧的主張下,曹操迎漢獻帝到許都"奉天子以令不臣”,所以在前期,曹操以漢室朝庭的名義征討四方的時候,荀彧是他堅定的支持者,為他出謀劃策,但當曹操準備晉爵魏公的時候,荀彧立即出來反對,並給曹操戴了個高帽“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此時曹操已有取代末落的漢室政權的計劃,荀彧的反對當然令曹操反感和厭惡了。
但曹魏取代漢室已是大勢所趨,非荀彧一人能夠阻止的了,帶著滿腔“匡扶漢室”的熱情投奔曹操,到最後卻事與願違,理想與現實的背道而弛,必然令荀彧難以接受,再想想自己曾經費心費力輔佐曹操,實際上是為自己所忠於的漢室掘墓,留給荀彧的只能是悔恨,所以無論荀彧是抑鬱而死還是服藥自殺,曹操都脫不了干係。
-
10 # 一顆詠材
在曹操戎馬生涯的一生中,荀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兩人在很長一段時間攜手並進,情感也很複雜。
曹操也感覺始終和荀彧親近不了。因為他們的理想是不一樣的。曹操是一個務實的人,就是我有多大功,就要受多大的祿。所以當了丞相,還要做魏王。
做魏王就犯了荀彧的大忌了,荀彧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漢臣,要食漢祿。現在我成什麼了,受的是誰的祿?你曹操要做魏王,要加九錫。我荀彧怎麼辦。
曹操和荀彧他們的理想和信念起了巨大的衝突。曹操這邊就認為,我曹操對你這麼好,你竟然不能完全效忠我。曹操奉行的本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曹操和荀彧兩人都有極強的目標感,他們兩人又在政治上起了分歧,誰都不會讓步,又不可調和。再加上兩人的能耐都這麼大,終需一個人犧牲,難道不是荀彧,是曹操嗎?
-
11 # 小觀點大歷史
荀彧(xún yù),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
荀彧是曹操軍營中典型的保漢派,他有著明士的節操以及對漢王朝割捨不斷的情懷。
他幫助曹操奠定了魏國的基礎,他是曹操的重要謀臣,曹操還將女兒嫁給了荀彧的兒子,但公元212年,曹操稱王,這使一直處在保漢派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野心,他認為曹操不再是當年那個為了匡扶漢室而拼搏的主公,因此兩人慢慢產生了隔閡。曹操在征戰孫權的時候,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藉機調離了中樞。
而荀彧在曹操稱王的同年公元212年去世,在《後漢紀》和《三國志》等史書上說荀彧是憂憤而死,而《魏氏春秋》卻記載說曹操賜食物給荀彧吃,但是食盒裡面並沒有任何食物,由此暗示荀彧。最後他喝毒藥自殺身亡。
-
12 # 大秦鐵鷹劍士
荀彧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他為保證國家統一,百姓安寧而輔助梟雄曹操。荀彧相信以曹操的本事,輔以他的智謀,再統江山,雖難但猶可為也。事實上曹操統一了中國的北方,維護了北方的繁華與安寧,有大功於天下萬民。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輔助曹操十餘年,居功至偉,是漢朝的大功臣。荀彧雖輔助曹操,但是他內心是向漢朝的,他可以容忍曹操當權臣,但不能曹操篡漢。
曹操功勞大,因此他要求漢獻帝賜他公格重爵,成為事實上的諸侯國。漢朝建立後,人臣功勳的最高爵位是侯爵,公爵一度被廢止,王爵只有皇族子弟可以獲得。曹操稱公,建國自立,事實上是在為取代漢朝做準備,因此荀彧強烈反對,被曹阿瞞賜死。荀彧輔助曹操,是因為他認為曹操可以當漢朝的權臣,以他的能力保一方百姓平安;但是荀彧不能容忍曹操取代漢朝,做篡漢自立的奸臣。
當年天子流亡天下時,曹操勢力並不算強大,但是荀彧力勸曹操迎天子洛陽,並遷都許昌。曹操被漢獻帝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荀彧也升為漢侍中,守尚書令。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排程籌劃。荀彧相當於曹操的蕭何,曹操領兵在外作戰,他則在朝中主管後勤。荀彧還舉薦了戲志才、郭嘉、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才來效忠朝廷。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反對曹操稱公建國的態度惹怒了曹操,曹操對荀彧動了殺心。不久,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開啟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荀彧之死,內在原因還是在於他忠於漢朝。
公元212年,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公元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公元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
回覆列表
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曹操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當然這裡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幹,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象到荀彧這個時候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因為對於像他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憂鬱而死,還是服毒自殺,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懷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殺的。很可能曹操是送來了這個空的食盒,因為曹操是喜歡做這種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個盒子給荀彧,開啟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於說你死,也可以理解為別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說話,飯還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種解釋,但是如果荀彧拿到這個食盒他馬上是選擇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度。
所以我覺得曹操終其一生最後沒有稱皇帝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雙憂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