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為犁

    這本書初讀會有點晦澀難懂,甚至沉重。全書主旨傳遞的就是孤獨,因為孤獨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共性,孤獨在人性中是根深蒂固的。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生命最終都歸於寂靜。因此,人生如果無法擺脫孤獨,就要學會享受孤獨。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 2 # 小小馬哥

    你好,《百年孤獨》這本書裡,我沒有看過所有燦爛的時刻最終都要孤單單償還這一句話。再說這段話與《百年孤獨》此書內容不相符合。應該是書評吧?

  • 3 # via1008

    煙花絢爛之後便歸於寂寞的沉寂,花朵盛放之後便化為無聲的泥土,一如生命的高歌,終將止為永恆的默歌。集結成燦爛,便也會放散成孤獨。智慧之能夠看到分散的碳粉和鋇鹽,悄然生長的苞蕾,還有零落的單個音符,始於孤獨,也將終於孤獨。

  • 4 # 畫月成眉

    首先,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從產生到發展到消亡,整個過程或長或短,但結束遲早都會到來。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就是這個意思。

    其次,從燦爛到落寞,反差太大,會讓人很難適應而倍感孤獨,從而加強了失落和孤獨的感覺。而從相對論來看,燦爛的日子總是短暫,孤獨的日子總是漫長。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當繁華落盡,等待人們的除了孤獨還能有什麼?

    三是,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沒有人可以擺脫,正如《百年孤獨》所描述的那樣。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是孤獨的,是不被別的靈魂理解,也不能理解別的靈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燦爛其實是一種假象,而孤獨就是迴歸。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他透過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將孤獨貫穿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孤獨像瘟疫一樣依附在每個人身上,並延續了一百年。

  • 5 # 李老根2017

    《一切的過去都是瞬息,唯孤獨永恆》

    很好理解嘛。春秋五霸的霸主齊桓公,一生的霸業多麼輝煌,可是後來他被人鎖到了廢宮裡去,牆上挖個小洞,每日有人從這個洞口給他塞點食物,最後還是活活餓死了。

    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華夏。七十二萬民伕為他築陵三十八年,三百里阿房宮收藏的美女像雲彩,笑面如花。可死在巡遊之途,胡亥,趙高,李斯卻把他混藏在死魚裡,怕走漏訊息。

    秦國大將蒙恬,蒙毅是山東蒙陰人,先祖從齊國投奔秦國,帶領大軍殺出中原,滅了自己的母邦齊國。蒙恬被始皇帝拜為千古第一將,填溝谷,築長城,從甘肅修到遼東山海關。

    弟弟蒙毅也被秦始皇拜為內官,恩寵備至。其光輝燦爛的勳業,與月同輝。可是趙高協助胡亥篡位,先殺扶蘇,後殺蒙恬。蒙恬說,我握有重兵三十萬,可反,但為義,不反,遂死。

    李斯丞相,不消說,為了爭寵,他不惜使用饞言,迫害同門學長韓非。又助始皇帝的小兒子秦二世篡奪帝位,迫害扶蘇與朝臣。後來被趙高逮捕。與兒子被劊子手牽出靳首。

    李斯對兒子說:左牽黃,右擎蒼,我們父子還能否?意思說,真想回到過去的鄉下,左手牽著黃狗,右手舉著捕禽的蒼鷹,去山裡圍獵好自在啊。可是還有那機會嗎?

    凡此種種,馬爾克斯創作的《百年孤獨》,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塑造了奧雷里亞諾,布恩上校家族在馬孔多鎮上的百年生活史。其中這句名言一一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要用寂寞來償還一一

    是啊,齊桓公,秦始皇,蒙恬,蒙毅兄弟倆和李斯,包括後來指鹿為馬,權傾朝野的奸賊趙高,不正是都用他們最後的橫死,暴斃,抵償生命前的輝煌燦爛嗎?

    所以,馬爾克斯總結說: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該記住,過去了的,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是最狂亂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可笑蒙恬死時,秦二世是打算放過他的,可是趙高不許。怕蒙恬活下來要他的命,就派侫臣去賜死蒙恬。蒙恬說,我蒙氏三代為君家拓展萬裡疆域,忠心耿耿,為何非要我死啊!

    他要求侫臣把他的話傳達給秦二世,可侫臣說我的使命是你必須死,你的話我不能轉達。於是蒙恬愚到什麼程度,他不知江山易主,完全是一場陰謀,卻自認是自己主持修造了萬里長城,他可能挖斷了龍脈,才招來滅族之禍。即自殺!

    所以,當馬爾克斯流落法國,窩居在小閣樓裡寫這本《孤年孤獨時》,連房租都交不起,經常餓著肚子寫稿,小說一經出版,立即風行全世界,一版再版,連他自己都說:不要再讀我的書了!怎麼一本書七八千萬人來讀啊!

    那是他不知道,他的書擊中了一切人的痛點不得不引起了所有人靈魂上的共鳴!比如,你那麼憎恨那些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啊!

    你瞧瞧現在美國那個老大,他哪裡懂得這些道理啊!

  • 6 # 上海莫律師

    道德經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萬事萬物的本源是無,是寂寥無邊的存在,對於所有的成就高光時刻而言,最終都會走向了原本的狀態,歸於寂寥和平靜。就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一般,終究會煙消雲散。

  • 7 # 雲上仙

    第一,任何一個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註定了,沒有什麼是能夠長久的,當它已經到達繁盛和燦爛,必將走向另一個必然的趨勢,甚至是另一個極端,人們可能見證了它瞬間的輝煌,輝煌落幕,所有人轉身而去之後,它本身,將會開始一段更長久的落寞的旅程。

    第二,任何一個事物,瞬間的燦爛,也成就了它瞬間的永恆,在哲學上看,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它的燦爛,是獨一無二,不能超越的,在它的身邊,沒有其它可以陪伴著共同燦爛並且一直燦爛的,所以,它是孤獨的。,

  • 8 # 用閱讀溫暖餘生

    孤獨是“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的忍耐,是“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漂泊感,更是《百年孤獨》中愛吃泥土的小女孩用怪癖展示出的來自靈魂深處的無人能懂的謎一樣的掙扎……《百年孤獨》是我20多年前看過的書,後來多次搬家,丟了,又買了一套馬爾克斯的作品,一本一本慢慢回味。整個過程也是孤獨使然,卻與吾心有慼慼焉!

  • 9 # 青燈讀歷史

    所有的燦爛,都是用無數的孤獨和辛酸換來的,燦爛的時刻轉瞬即逝,我們又將回歸孤獨,我們要享受孤獨,享受一個人為夢想奮鬥的歷程

  • 10 # 靈玉一休

    前奏很長,真的很想分享一下與這本書的緣分,作者馬爾克斯去世的那一年,我上高二,那次的語文週報,用了整整半個版面來介紹這位拉美魔幻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在那時,班級裡悄悄興起了一股《百年孤獨》熱,很多人都買了紙質版《百年孤獨》來讀,但是一段時間後,我跟幾位同學聊天才發現他們早已“棄書”了。詢問他們原因,無外乎兩種:人名太複雜和情節看不懂。四年後當我讀完老馬的《百年孤獨》,我心中竟然有一股衝動,特別想告訴當年那幾位同學:讀完它!讀完你就知道為什麼它備受推崇了。

    距離自己讀完整整過去了一個周,書評遲遲不敢下筆寫,也覺得自己不具備寫這本書書評的能力,自己寫不出什麼東西來,怕太辜負了這本書。但是又有很多想說的,或許寫下來,心中也就放下了。

    “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佈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象史前的巨蛋。”這是《百年孤獨》帶給自己的第一個驚喜,一個讓自己驚豔得不得了的開頭,一小段話,100來字,將未來、過去和現在時三個時態完美融合,而且是作為小說的開頭埋下巨大的懸念,在這小說界是不曾出現過的。難怪加西亞·馬爾克斯說他想這個開頭想了十幾年。

    緊接著,故事開始逐漸深入,在這裡,作者的文字帶給我的感覺是緩慢的,他把故事給你娓娓道來,把這幅百年家族的畫卷一點一點地在你面前鋪陳開來,在這種敘事中人物漸漸登場,同時也交代了馬孔多這個小村落的歷史變遷。說句實話,自己讀完之後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了,但是還清楚記得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人物的便是老何塞,因為他對各種事物的狂熱追求,這種狂熱度,遠遠超出可供自己理解的範圍。與此同時,還有各種“神奇”的事物,各種離奇事件時常發生,這愈發讓自己覺得確實這本書跟之前看的書不太一樣,後來得知這就是“魔幻現實主義”。而幾乎所有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都出現過鬼怪、巫術、神奇人物和超自然現象,都帶有印第安神話傳說和土著傳統觀念的奇異、神秘、怪誕的色彩。這也不難解釋書中出現的一些奇異的景象。

    但是,饒是這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但是仍不能解釋自己心中的疑問,那就是書中的每個人怎麼都不怎麼“正常”?他們的性格和行事作風怎麼讓自己這麼無法理解?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名讓自己越來越亂,中途一度擱下不再去看它,這也是為什麼自己斷斷續續讀了三個月的原因。

    就這麼湊湊合合地往下讀著,也幾乎讀不出啥不一樣,故事很慢,沒什麼波瀾,自己漸漸覺得寡淡。直到自己讀到了蕾梅黛絲。這個小姑娘特別美好,宛如一個小天使,為這個孤獨的百年家族送去了一絲光亮,自己對這個人物很是喜歡,蕾梅黛絲去世後作者用了大片篇幅來描寫她生前為這個家族做的一切,交代地格外令自己心痛,我曾讀過一段文字,是這麼說的:“每個人都是孤獨地出生,在這世間幾十年的時間恍惚就過去了,然後再孤獨地死去,生命註定是個悲劇,世界永遠是個身外之物。但是,如果有幸,能在這個世間尋一個身體和靈魂都與自己萬分契合的人,與之存在一種叫愛情的聯絡,然後一起承擔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孤獨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孤獨的宿命。可這般幸運艱深難得。”深以為然的一句話,我曾以為蕾梅黛絲和奧雷利亞諾真的可以一直走下去,一起對抗孤獨,奈何生命中總是充滿了變數。也就是從那時起,覺得這本書是觸動到了自己,與本書所在的緣分也算是到了。

    當繼續往下讀,也許會發現再也不捨得放下了,寫的真的很好。書裡面一些金句也是特別經典,特別易引起共鳴。【他把眼鏡放在床上,又摘下懷錶。我擔心的是,”他補充道,“你那麼憎恨軍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琢磨了他們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某天晚上臨睡前讀到這個句子,從床上彈了起來找本子記下來,然後開心了一晚上,因為這是我年少時曾讀過的讓自己巨喜歡的句子,如如今終於找到了出處。細細讀了好幾遍之後,除了佩服作者更佩服譯者,翻譯地這麼有感覺。自己也蒐集了書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一一手抄下來,也作為書評一部分寫上:1.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3.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4.人們一派懈怠,而遺忘卻日漸貪婪,無情地吞噬一點一滴的記憶。5.他逐漸明白,安度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跟孤獨簽訂體面的協議。6.預感總是倏然來臨,靈光一現,好像一種確鑿無疑的信念在瞬間萌生卻無從捕捉。7.生命中所有的燦爛,最終都要用寂寞來償還。

    在寫下這些文字時,我覺得有一點喪,但確實是書的基調。布恩迪亞家族是孤獨的,從大遷徙開始,直到百年後在無盡的孤獨破敗荒中消失,孤獨始終是全書的基調。

    當自己繼續往下讀時,便對本書愈加著迷,作者那種作者風格,我找不出合適的字眼來形容,就是寫的非常有感覺,全書始終包裹著一股悵然之情,特別是多年以後和多年前這些時間點的交叉,濃濃的滄桑感撲面而來,所有發生過的故事,那麼遠又那麼近,彷彿是前一秒的事,卻又好像隔了經年的歲月。就是在這種描述風格下,百年家族的人物一個個登場,又一個個離開,每個人都靜靜地把自己的故事講完,然後守著無法避免的孤獨命運,被選擇永遠離開。自己中途五次落淚,作者敘述著實感人,就像書中說的“生命中所有的燦爛,原來終究是要用寂寞來償還。”繞是當初如何抗爭,如何不屈不撓,如何拼盡全力去做出改變,終究還是要落幕,這一點,在布迪恩亞家族的靈魂人物奧雷利亞諾·布迪恩亞身上體現地格外明顯。這是全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卻仍逃不過命運,他抗爭了一輩子,結果卻是什麼也沒有改變。特別讓自己唏噓,可悲可嘆!

    當奧雷利亞諾上校這位將星隕落之後,馬孔多的歷史似乎也隨之暗淡,後文的內容也不那麼吸引自己了,但堅持讀下去會發現,結尾可以說是很精彩了,沒有想到在即將結束的前幾頁,一紙羊皮卷卻揭露了這個家族百年孤獨的秘密。開頭和結尾都超級精彩,開頭娓娓道來,結尾卻像江水般傾瀉而下,在自己沒回過神的時候,故事戛然而止,留下的餘味,讓自己再去慢慢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沒好好讀書,現在的你後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