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火文娛天地
-
2 # 宇宙中的砂礫
青春,多麼美好的年華,以前沒有智慧手機,沒有電腦,娛樂的東西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的,
比如以前玩的沙包,皮筋,鐵環,玻璃球,等現在都看不到了,每個人都抱著手機電腦。
-
3 # 嫿岑知予
老物件:兒童版三輪車。
最簡陋的三個軲轆,車架是曾祖父用原木組建的,車把細節的地方,曾祖父還用榫卯拼接,每次騎著小車在村子裡晃悠,手上出汗時,都會有一股淡淡的木質清香。
-
4 # 臘八觀
逝去的青春,什麼老物件或者玩具已經消失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呢?在我的記憶中,老牛拉梨、壯驢拉磨、騾馬拉車、鐮刀收割農作物、下雨雪時頭戴的草帽斗笠、人手上常期勞動後結成的繭子所用單面刀具、剃頭刀、四人抬魚網、河裡抓甲魚的槍、婦女人工織布的織布機、紡花車、奶奶包小腳的黑布帶、過去人工蓋房子壘牆用的長方形泥母子、人工木頭床、人工大木頭門、木雕窗、木製中堂、學校讀書用的蠟燭、油燈、上下課的手搖呤、漆刷的黑板、冬天學校窗戶上的白色塑膠布、第一代粗長式手電筒、媽媽們手工做好染色的棉衣、棉褲、棉鞋、裝五穀的麻袋、挑水的扁擔、等等老物件都在當下日子裡不能看到了。
過去人玩具有秋千、高爺車、輪古、木雞、木馬、木牛、紙疊飛機、紙疊麵包、紙或木製的手槍炮、動物骨制的手鍊、玻璃球、秋天抓蟬的粘杆、車內胎做成的游泳圈、泥燒成的十二娃娃、木製蹺蹺板等等 等等,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小時候的玩具,一下子把自己帶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回憶中的老物件和兒時的玩具把我弄得還沒醒過神來,一時半會兒也更找不到配圖。回過頭來再看看當下,突然發現一轉眼的功夫自己已經是奔五O的老年人了!太可怕了!想想都瘮得慌。
人這一輩子時也運也,不是我們的時代,人的經歷和思思都不一樣了。同一個問題過去人和現在人解決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那麼未來人解決同一問題的方法肯定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懷念老物件和兒時的玩具都能反應出一個時代的個性,一個時代的思想,一個時代的驕傲,一個時代的文化面貌,一個時代的經濟和治安情況…………
-
5 # 真知家園
失落的老物件,流逝的好青春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的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許許多多的老物件也紛紛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走出了人們的生活。
架子車,也叫架車子,有兩個膠輪,是人們拉東西用的農具。它興盛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是大包乾的年代,由於家家戶戶都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人民群眾的種田積極性顯著提高了,土地收成產量也在大幅度提升,所以,那時的農村需要架子車,也差不多每家每戶都離不開這種農具。
每到收貨的時節,人們在車身前後再綁兩個軟床,堆起來的莊稼都像小山似的,前面人們賣力地拉著,後面還有兩個人使勁推著。還有就是人們曬糧食、賣糧食、存糧食的時候,架子車上裝滿磊起好幾層高的糧食,一輛挨著一輛,接連幾條大街。那時候的架子車真的是風風光光的,必不可少的,也真的成了農村生活的一條風景線。就是怎麼也想不到,它能這麼快地淡出人們的視線。兩千年以後,架子車的使用就越來越少了。現在,更是難得一見,也幾乎排不到用場了。
和架子車一同走進人們的視線,又差不多一起消失的老物件還有一個,就是石磙。因為石磙是打場用的。人們用架子車拉過來多少莊稼,就要用石磙碾壓多少遍,才能把糧食打下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程序不斷加速走進農村,石磙再也找不到用武之地了。有的人對石磙還有很深厚的感情,用不到它,就把它當做飯桌,石凳,把它立在牆角,點綴一下生活,看著心裡也有一點安慰和寄託。但是更多的石磙卻被人們隨意丟棄在荒郊野外,到現在,就是想在野外找一個石磙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一個物件一時興,青春依稀在夢中!時代在發展,生活在變遷。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時代發展得越快,消失的老物件也是越來越多,難以計數的。他們都和一代人的青春一樣,悄悄地從人們的生活之中淡出了,從人們的視野之中消失了相信朋友們還會有更多的老物件介紹給大家。歡迎在下面留言交流。
——問天行者於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四日
-
6 # 愛吃凍豆腐
媽媽和爸爸結婚的時候還流行三轉一響,家裡的縫紉機是爸爸送給媽媽的,我一直不知道,媽媽在我小時候就說要教我縫紉,我實在對女紅不感興趣,一心紮在其他莫名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慢慢向前流啊流,漸漸的關於縫紉機和其他老物件的故事越來越多,寫下來聊表對家人的歉意吧。
【一】
綾羅綢緞
媽咪小時候家裡姊妹三個,外公和外婆的成分一個是地主家裡小姐,一個是中農書香世家,按照媽媽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很講究面子,再窮也要華麗麗的,但並不是胡亂花錢,而是要把自己收拾的氣氣派派的。另一個呢,很在乎裡子,注重腦袋的培養,不那麼在乎生活上的種種細節,可以理解為現在的程式猿做派麼?哈哈。媽媽說, 從有記憶開始,外公和外婆就要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吵,吵得無外乎是生活上細細碎碎的小事,也就是生活習慣不一樣吧。總之,外婆會盡力把自己家的小孩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們可是那個小鎮上,那個時候著名的三朵金花,文舞歌,數理化,全包。
有一天,我媽都忘了是為什麼了,反正外婆攥著一手的布票,氣氣派派的帶著三個丫頭,去了一趟鎮上僅有的百貨公司。那個時候逛趟商場什麼的才不像現在那麼方便,什麼都是憑票的。
站在百貨公司門口,外婆豪氣地說,你們喜歡什麼料子的,自己選。
三個丫頭真像花開了一樣歡騰地,據我媽說,她進百貨商場,一眼就相中了一匹緞面的,可把外婆高興的。因為這可是審美觀培養的好啊,肯定回家扳贏外公一局!不像外公,哈哈哈,啥都不講究。
恩,這個是媽媽人生裡第一塊好料子的好衣服,外婆連夜踩著縫紉機趕製給三個花兒般的姑娘穿的。
【二】
上海小姐
媽媽在一個三大火爐之一的城市上的大學,她是怎麼考上大學的這個可以細細講講。
國家恢復了高考之後,媽媽也正經歷了上山下鄉當知青,目睹了知青同志實在是餓的偷老鄉家雞吃,居然還沒被逮;自己要完成公分,細胳膊細腿兒啥都挑不起還要挑起兩大籮筐煤球(還是老鄉不忍心給減了量),;晚上一個人住在竹棚裡,外面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竹林,風一吹就要吱嘎吱嘎響,點的燈還是煤油燈……反正是各種我沒辦法去複述和經歷的辛苦心酸,媽媽知道不能呆在這個小小的鄉下鎮上,否則一輩子都被禁錮在這個山卡卡里。再加上媽媽在讀書的時候從小成績就被外公抓的好(外公是中學校長),自己也天資聰穎,尤其是數理化,對於學習成績,家裡根本就不用太操心。
媽媽要去高考,第一年沒考上,堅決不甘心,不知道當時她心情是怎麼樣的。
第二年繼續,決定進城租一個小屋子,閉關,沒有人照顧她,日常生活吃喝拉撒全靠自己,複習,更是不像現在有什麼專業的復讀班,沒有,全靠自己關在屋子裡挑燈夜戰,沒日沒夜的。
媽媽回憶說,外婆進城來看她的時候,實在不忍心看她瘦的那個樣子,四處託人去弄了一些天麻燉豬腦子,補補。
補一句,那時候條件真不好,經歷過那時中國大眾都經歷的一波又波的動盪,家裡條件不好,沒那多時間留給媽媽長時間的複習備考,只能在考試前的前幾個月才開始系統複習,這種費腦子的量可想而知。
好啦,媽媽披風斬棘,在第二年的時候,硬是拼出來在那個三大火爐城市裡的某個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錄取通知書到的時候,轟動了整個縣城。
上大學了,媽媽時間稍微多了一些,少女心也從拼命三郎也脫出,撿起來縫縫剪剪的手藝,愣是沒人教,自己一點點琢磨出來的。她上大學那個城市是大城市,也漸漸的開眼界了,加上外婆從小藝術細菌培養的好。
她給自己做的第一件衣服,是一件毛呢的,真不知道吃飯都要悄悄揹著宿管去亂接電線,來接上大功率的電爐子,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印象,就是一圈圈兒的電圈那種,不是現在的電磁爐,然後和室友清水煮白菜,加點小磨芝麻油就香慘了的那種伙食,哪兒攢下的錢,哈哈哈~~總之就是買了一塊格子的毛呢的好料子,借學校附近縫紉店的縫紉機,給自己做一件大衣。
穿在身上,走在學校裡,女同學紛紛問哪兒買的,我媽笑嘻嘻地說,上海貨喲!
由此,上海小姐就這麼冠名到我媽媽的頭上了。
~~~~~~~~~~~~~~~~~~~~~~~~~~傳說中的分割~~~~~~~~~~~~~~~~~~~~~~~~~~~~~~~~~~
哈哈哈,懶蟲我一直做知乎的伸手黨做了好多好多年,這回貢獻點兒家庭史,也是怕自己越來越老了,和越來越忙了沒時間也沒精力記錄了,開始八一八我爸媽的戀愛史了,哈哈哈,這還是老物件介紹錄嘛。
其實應該算是睹物思人吧。
【三】
大學石階梯上的拐角的一瞥促成的一段姻緣
題主裡的描述就說過,家裡沒有隨著我搬到現在城市的那臺腳踩縫紉機,是爸爸送給媽媽的禮物。小時候記憶裡媽媽不備課的時候就喜歡坐在那臺縫紉機上咔噠咔噠咔噠咔噠,給我做很花哨的大裙子,小內衣,我覺得只適合在家穿的,媽媽硬要我穿出去的套裝,哈哈哈……真是老是辜負她老人家的心意了,我很少穿,覺得不洋氣,而且試試都很勉強。
回到爸爸媽媽上吧。
媽媽考上了大學後,不僅不像小時候那樣喜歡悶頭在自己家門口用樹枝搭個外人不要打擾的小私人空間看書,而是社團的活躍分子,她是首席小提琴手這個事實簡直讓什麼都不會的我想掘地三尺把自己埋了!
據我媽媽說,還原他們倆見第一面的場景——
一個眼睛亮亮的,嘴巴耳朵個子都小小的,剪個齊耳學生頭,穿個白底素花襯衣,手裡抱著一摞書的姑娘,下課隨著同學們一起有說有笑朝氣蓬勃的回宿舍……
那個大學是在一個山城,到處都是上坡下坡,學校裡也不例外
回宿舍的路上需要爬上一條長長的石梯,再拐個彎。
我爸那時正經歷一些事故而萎靡不振,在拐彎處,正好和上大學後養好身體,臉蛋兒紅潤,透露出年輕人青春氣息的媽媽迎面碰上。
據我媽形容:“我爸當時就心裡就轟然巨動!”——“哎呀呀,哪裡來的那麼好看的姑娘!”
我爸那時也正下課,不是上完課下課,是剛教完課下課。
兩大口老料樟木箱子-
就像這樣的上漆的,家裡有兩口,我弄死弄活也要從老家帶到現在定居的地方,超級重,運費都花了好多。
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很少有去研究過這兩口樟木箱子,一則覺得好醜,二則好重,鎖把的地方都是鏽,裡面都是堆些爸媽冬天特別厚實的毛衣或者更小的時候不穿的衣服之類的(現在想想好浪費)。
前幾天陪媽媽逛街,忘了是因為是什麼突然想到聊到這兩口樟木箱子。
【一】
上大學的獎勵
前幾段講過,媽媽費心勞力的考上某所重點大學轟動了縣城。
全家人都激動地快暈過去了,全家三姊妹就媽媽一人考上了大學,而且還是重點!
去上大學前夕,外婆神神秘秘地把媽媽拉到自己的屋子裡:”我要送你個大禮作為祝賀!“
我媽一琢磨,還有啥大禮,家裡沒啥了啊,每個月外公外婆加上幾姊妹各種零工或者上班的工資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哪兒還來的餘錢買禮物啊?
外婆指指她屋裡牆角的一口藍色漆的箱子,眼睛亮汪汪的看著我媽,悄悄咪咪地:”這個就是我要送給你的,帶到大學裡去,整塊樟木做的箱子。”
樟木箱子是外婆從她家裡帶出的為數不多沒被毀掉的嫁妝,說是地主的女兒,也是在那時特殊歲月的長河中扣上的一個大大“富貴”的帽子而已。
我媽上大學去了,和一口藍漆的樟木箱子哼哧哼哧的去了。
去之前的前幾個星期,外公和外婆下班總是特別晚。
後來媽媽放假回來,才知道,那時外公外婆給媽媽多湊點路費,在路上一來需要讓同鄉的多幫襯點,二來需要找壯勞力幫忙抬一下箱子需要支付錢,一個出山去給人修訂教研文稿,另一個給人做賬目,當臨時的賬房先生去了。
-
7 # 我在雲端
逝去的青春,什麼老物件或者玩具已經消失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呢?在我的記憶中,老牛拉梨、壯驢拉磨、騾馬拉車、鐮刀收割農作物、下雨雪時頭戴的草帽斗笠、人手上常期勞動後結成的繭子所用單面刀具、剃頭刀、四人抬魚網、河裡抓甲魚的槍、婦女人工織布的織布機、紡花車、奶奶包小腳的黑布帶、過去人工蓋房子壘牆用的長方形泥母子、人工木頭床、人工大木頭門、木雕窗、木製中堂、學校讀書用的蠟燭、油燈、上下課的手搖呤、漆刷的黑板、冬天學校窗戶上的白色塑膠布、第一代粗長式手電筒、媽媽們手工做好染色的棉衣、棉褲、棉鞋、裝五穀的麻袋、挑水的扁擔、等等老物件都在當下日子裡不能看到了。
-
8 # 後六月
許多逝去的青春,回想起在農村兒時玩的遊戲!彈弓、打包、踢鍵子、跳繩等等,這些記憶“老物件”在現在的孩子面前感覺是個笑話!如今孩子的高智慧玩具,早已讓農村孩子的玩具不再是以前的東西,珍惜眼前!
-
9 # 我的女兒是張飛
有很多,80後也到了不惑之年,回憶青春,有許多值得懷念。拍洋畫,推鐵環,彈玻璃球,壘沙包,砸酒瓶蓋,mp3,mp4,mp5等。
-
10 # 企業教練詹sir
關於您的問題“逝去的青春,什麼老物件或者玩具已經消失在現在的生活中?”,我的回答是:
一、消失的70後的玩具我童年時,是80年代初期,那時普通人家經濟一般,在國企、國家單位的幹部職工,條件稍好些。我是單位大院長大的孩子,因為單位是50年代成立的建工企業,父母基本都是同齡人,同齡的小孩特別多,每家基本至少是2個。那時沒錢買玩具,那就自己造(有太多、選幾個介紹):
1、用鐵條做的滾圈(用細條,自己彎折,打圓)
2、手作木丫彈弓(選擇合適大小的木丫,鋸短、刀削、鑽孔、打磨,上皮筋)
3、用釘子放鐵軌上,壓扁,打磨,做成刀劍的樣子(幼時,總想仗劍走天涯)
4、易拉罐做成“踢踢罐”(一腳踢開,全部散開)
5、用腳踏車鏈條做成“火柴槍”(危險,切勿模仿;幼時總有一個當解放軍的夢)
6、用大公雞羽毛做毽子(底子是啤酒瓶蓋,做了偷偷送給女同學)
7、拍紙片(得紙片者,做大哥)
二、消失的70後老物件1、縫紉機(每家必備)
2、收錄機(家裡的豪華電器)
3、WalkMan+卡帶(聽歌、學英語利器,多少夜晚無眠)
4、毛衣織針(溫暖牌毛衣)
5、二十八寸腳踏車(28拐豪華敞篷車,一車帶一家人:爸爸騎車,媽媽抱弟弟坐後面,我坐前槓)
6、軟盤(一張盤,儲存世界)
7、BB機(有事記得Call我額)
三、逝去的青春,發展的社會,更好的生活青春如流水,一去不回頭。人到中年,要面對的東西很多。接著寫此文,順便懷念了過去的青春和美好。
目前疫情還未過。無論您過去經歷了什麼,朋友,請記住:
不念過往不懼未來活在當下用心創造屬於自己的一切!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大家加油!
【願世間美好,皆值得】
-
11 # 挑戰未來666
二八大槓腳踏車,這種腳踏車座位很高,小孩子學騎車時候都是偏偏騎,就是另一個腿在大梁下面繞過去,而且這種腳踏車剎車也不像現在是手剎,而是反向用力蹬就剎住了。
搪瓷茶缸,過去基本是家家戶戶的標配,沏茶都是用這玩意,特別的耐摔。
鐵皮青蛙,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玩,幾乎是人手一個的玩具,現在的很多景區還有賣的,一般價格在3塊錢一個。
磁帶,這個對於80後應該是印象深刻的,那個時候還沒有網路,都是透過這一盤小小的磁帶完成了追星的夢想,“卡帶”的時候還需要用鉛筆轉一轉。
縫紉機,過去的結婚三大件之一,在當時是很多家庭主婦的夢想,對於80這一代,不少人是聽著媽媽踩蹬著縫紉機的聲音長大的。
三輪小童車,在當時堪稱小朋友界的寶馬賓士啊,騎著出去別提多威風了。
-
12 # 流哈影視
我是一個八零後,相對於現在孩子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玩具,我小時候的玩具可以說是相當少的。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孩子們的玩具是很土氣的,但就是這些即將消失或者已經消失的土玩具,給孩子們的童年帶來了快樂的時光。
自制彈弓,那個時候,彈弓是男孩手中最重要的武器。每次看到一些樹杈的時候,都要去撿漏,看看哪些能夠加工成彈弓,如果看到好的樹杈,絕對是走不動的,一定要想辦法從樹上弄下來。回到家精心製作,綁上橡皮筋,和牛皮,通常情況下,人手好幾個彈弓,不僅比誰打的遠,還要比誰的多。
投沙包,這個玩具是一個男女通玩的玩具,約上好幾個男女小夥伴,一玩就是大半天,玩的都是大汗淋漓,都不顧上回家吃飯,每次都是大人在屁股後面攆著回家,一邊跑著一邊喊著明天繼續。投沙包是一個運動量非常大的運動,所以,也是那個年代孩子們鍛鍊身體的方式。
挑冰糕棍,這個遊戲我估計八零後的小夥伴們都玩過,挑冰糕棍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遊戲,不僅可以鍛鍊身體的協調性,而且還可以鍛鍊大腦,在我們這裡風靡一時。以至於校園裡找不到一根冰糕棍子。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游戲的規則,首先這是兩個人的遊戲,雙方要準備足夠的棍子,然後在地上畫出一個圓圈,在圓圈裡扔一把冰糕棍子,參與者輪流用一個棍子把其他的棍子挑出圓圈,前提是不能讓其他的棍子動了,否則該對方挑了。一般勝利者們,書包裡都鼓鼓囊囊的。
還有好多玩具,比如跳房子,推鐵環,彈玻璃球,用柳樹枝做口響,跳山羊,軍旗和象棋等等…
小時候都渴望著長大,羨慕大人的世界。可真的長大了,才知道成人的世界太複雜。反過來又羨慕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其實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一段珍貴的回憶,回憶過去,青春不再。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在當下………
-
13 # 椰城騎仕
雖說本人是80後 但對小時候的老物件還有些許印象:黑白電視機 蜜蜂牌縫紉機 錄音機磁帶 BB機 打稻穀用的滾輪 玩具方面呢有玻璃彈珠 滾鐵環 竹子用繩串起來的武士 自制的風箏 玩具槍
-
14 # 悅淋的Vlog
腳踏式縫紉機對於我是最有回憶感的老物件了,最喜歡看到媽媽踩著腳踏板做各種罩子,比如電視套,暖瓶罩,一切都可以變廢為寶,那個年代,沒有能丟的東西,都是寶貝
-
15 # 喔還是從前那個少年
1.滾鐵環
2.摔四角
3.火柴盒皮
4.彈珠
5.沙包
6.煤油燈,蠟燭
7.頭繩
8.收音機,錄音機,老式電視機
9.帶粱的腳踏車
10.糧票,布票.....
-
16 # 影視大本營77
我是八零後,來自農村,小時候沒有高科技,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玩具。但是很多玩具都是我們童年時最好的夥伴,留下最美好的記憶,伴隨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有些玩具現在已經消失了,但我還記憶猶新,比如紙片(我們叫打寶),用兩張紙折成的四角形,摔在地上,把對方的紙片打翻就為贏,那是很痴迷,一個個夥伴非常積極,下課放學相約戰鬥。更甚者有的書剛放下來拿去疊紙片(農村發的書有好基本用不到,也不上課,比如自然,思想品德,地理,音樂,這些書發了也不上),這幾本書是彩色的,疊的紙片威力特大,我們把這種紙片當法寶,最後再用。現在想想太是味兒了,現在已經見不到了。還有一種玩具“鐵環”,用筷子粗細的鐵條製作成一個環,手裡那根一頭分叉的鐵條,推著往前跑,看誰跑的快,跑的遠,小夥伴們玩的不亦樂乎。還一種叫“打蘇”,是一把大概15-20公分的木棍兩頭削尖,用棍在尖兒上用力敲,小木棍兒就會跳起來,然後用手裡的棍看準的打出去,另一個去撿,真的很好玩,現在也沒有了。還有很多好玩的,玻璃球,摔泥巴,捉迷藏,都是兒時美好的回憶。
-
17 # 拉驢的磨
現在有很多小時候的記憶的一些老物件兒,漸漸地都沒了。我們來看一下都是有什麼,第一石磙,第二鐵皮暖壺,第三煤油燈,第四牛車套,這些你們還記得嗎?有沒有勾起你們的回憶。
-
18 # 石木玩藝
說起老玩具,不免勾起兒童時的許多記憶。我出生在70年代,那個時代是飢餓的時代、是物資極度缺乏的時代,也是極其快樂的時代。那個年代人的幸福點很低,只要擁有一點點物質(哪怕是暫時擁有),就充滿了無限快樂。那時的孩子們經常會因為爭玩一個土製玩具大打出手,爭得頭破血流;也會因玩過別人的玩具就成了一輩子的老鐵;更會因眼紅別人的玩具偷偷地雞窩裡摸個熱騰騰的雞蛋,屁顛屁顛地跑到供銷社,換一個橡皮小人等。
現在的孩子們玩具很多。我有個朋友的小孩子喜歡汽車,他就見車就買,一屋子一屋子的買,什麼剷車、大吊車都不在話下,哪怕自己還是沒車一族呢!除此類外,現在的孩子們玩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玩具”,又沒人教他,但人家能自己解鎖、改密碼,超越成人(我把他們稱之為網際網路後現代智慧人)!真不知他們長大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到那時他們會不會也像我們談小時候的玩具一樣,譏笑現在的電腦和手機是什麼破玩意兒?
長江後浪推前浪,代代被拍死在沙灘上。老一輩人津津樂道他們小時候的人和事,新一代人津津樂道他們的網際網路”高科技“時代,再後來的人呢?他們的談資是什麼呢?我知道,那就是四個字:不可思議!呵呵。
-
19 # 行者
已經消失的老玩具
-
20 # 使用者徐Xlz
小時候玩具都很匱乏,水泥乒乓球檯,打彈子,威盾陀螺等等,這些都是小時候玩此不疲的玩具,現在想想倒也很懷念。
回覆列表
時光在悄悄的流逝,歲月在偷偷的奔跑,有些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慢慢的遺忘和丟棄,很多老物件已經消失在我們現在的生活當中。
1. 八九十年代香像皮,說實話這種香橡皮一點不好用,總是把作業本擦破了。
2. 金屬盒剃鬚刀,小時候特別貪玩,用爸爸的剃鬚刀剃眉毛,結果把眉毛剃掉一大截,結果被爸爸看見了胖揍了一頓。
3. 帆布腰帶,小時候第一次用褲帶,越著急越緊,越著急越解不開,結果就尿褲子了。
4. 劁豬刀:小的時候,家裡還養豬,每到春夏之交,會在村口聽到這麼一種聲音“劁豬嘍!劁豬嘍!
5. 80年代玫瑰花牌折剪,那個時候媽媽喜歡用來剪線頭。
6. 80年代的老式熨斗,隨著多種多樣的功能電熨斗出現,老式電熨斗逐漸退出生活的舞臺。
7. 我們熟知的小霸王紅白機。對很多人來說,這才是記憶最深處的遊戲機。是80後童年百玩不厭的經典電子遊戲機。
8. 老式水杯和飯盒,再上兩個上學的時候喝水恰飯菜傢伙。
9. 寶塔糖,你吃過嗎?是一種驅蟲的藥,小時候最怕吃這個了,吃了不敢去廁所,你有沒有同樣的經歷。
10. 老式摁釦兒,是小時候穿的棉衣棉褲摁釦兒,有見過的嗎?見過的暴露年齡了!這些都是過去司空見慣的東西,現在都成了美好的回憶。
11. 老式縫紉機梭子線軸,看到它又想起了童年縫紉機的響聲,想起媽媽腳踏著縫紉機,為我縫補衣服的場景,陪伴我走過了童年。
12. 老有機玻璃櫃門拉手,小時候很好奇,因為外觀長得像糖果,總不自覺的用手去摸它玩。
13. 八十年代老皮尺,是過去手工裁縫必備量衣尺子。
14. 蝴蝶荷花圖案掛鏡,記得我家櫃上就有一個這樣的掛鏡,看到就會想起曾經生活在老家的點點滴滴。
15. 80年代皮球玻璃球玩具和兒童老蠟筆金魚牌12色蠟筆,那時候的玩具雖然沒有現在玩具高階,可就在那樣的年代,我們把玩著那些簡單的玩具,窮得像孫子,卻快樂得像大爺!
16. 七八十年代的塑膠奶瓶,現在很少見了。
17. 算盤。雖然現在市面上還有算盤賣,但早已經不是以前用的算盤了。以前的算盤是木質做的,那時候可是生意人的必備品。
18. 老秤。一杆有刻度的小木棒,拴著一個小鐵盤,再加上一個秤砣就成了人們當時用的一杆秤。
19. 水缸。以前幾乎家家都有,那時候的水沒有現在方便,所以水缸就成了儲水的重要工具。
20. 老式獸用注射器:相信它在農村也治好了數不清的牛羊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