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濱音詩29937

    我覺得是學生和老師沒緣分。有的學生不合適張三老師教,但換成李四老師可能會教好。

    就本人來說,有的學生和我學了幾次課就不來了。也有的學生和我學了十年。

    但就我自己來說,我認為我是不會教的老師。太古板,太較真

  • 2 # 盤中魚

    我作為老師,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有以下幾點理解:首先,這句話肯定了學生的能教性,表達的是學生在一般智力甚至稍微低下的智力的情況下,只要用心去教,用各種適合的方式去教,多層面多角度去教,學生一般就能學會,學好。其次,如果學生實在學不好,那就是老師教的方式有問題了。這是在鞭策老師要因材施教,分析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徵,尋找最佳教學方法。這句話並不是把一切責任歸咎於教師,而是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重大責任和地位!

  • 3 # 上善若水日不落

    說這話的人估計不是沒有基本的常識,就是脫離實際的離譜。所謂龍生九子都各不相同,那人和人能都一樣嗎?有的孩子就適合學習,天生就是學習的料,老師也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有的孩子就不適合學習,一提學習腦袋疼,誰教他能教會啊,把說那話的那位專家請來,教教看,看能教會不?

  • 4 # 初中輔導老師

    我認為這句話應該分成兩部分來理解: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話說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閃光點,有的時候我們不能以學生的成績來區分學生的好壞,教育也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孩子的成績。孩子的成績不好,你可以教他做人,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長,你可以叫他發揚長處。生而為人,絕不是一無是處的,所以只要找準方向,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並不是否定了老師的教學技能,並不是說老師不會教書,無法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畢竟文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有可能在這個學生擅長的一面,這個老師真的不會教。我就有一個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他的音樂成績非常的好,擅長長笛鋼琴等等。在這方面,我就真的教不好他。

    引用韓愈先生在師說中的一句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到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5 # 文行忠信

    事實上這句話是對的,這個世界上真的是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但是現實並不允許我們這樣,學校老師每天面對那麼多學生,其實他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教育本來就是一個投資很大的事情,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介紹學校教育,每天就是讀書寫作業,讀書。

    然而有一部分人,他們卻並非如此,因為資源的不平衡,硬體軟體都不一樣。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市最好的學校,硬體裝置好,有些抽象的知識,可以直觀展示,而普通學校硬體達不到的時候,只能憑藉老師口述。其次學校好,老師教的人數少,自然有精力去照顧大部分學生,如果一個班100人,可能上一年老師人名都叫不齊。

    不會教的老師,其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包含著個個方面的問題

  • 6 # 許多分教育課堂

    似乎專家和領導很喜歡對教師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通常老師對這句話嗤之以鼻,認為說出這個觀點的人肯定沒在教育第一線幹過,僅僅是坐在辦公室裡喝著茶就琢磨出了這一句話,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一句話為何讓老師那麼痛恨呢?

    原因在於很多特殊學生在老師的屢次教育之下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學生似乎不具備“變好”的條件,任你老師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也無力迴天,教師辛苦付出沒有半點回報不說,還有人站著指責老師不會教,這樣的論調讓老師如何服氣?如何不痛恨呢?孔子弟子三千,也僅有七十二聖賢,誰敢說孔子是不會教的老師?

    現在這句話就好比一道聖旨,凌駕於老師的頭上,不僅是專家和領導,甚至是普通的大眾都會用這一句話來衡量老師的好與差。

    那麼這一句話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我認為應該辯證地來看這一句話。這句話重點在於如何界定那個“好”字,不同的界定應該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如果簡單地以學習成績來界定這個“好”字,那麼這句話肯定不對

    在很多人眼裡,一個學生好與不好主要是以成績來衡量的。因此在他們眼中老師必須把學生的成績教好,否則就是老師不會教。可是,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天賦,如果學生努力了但還是沒取得好成績,那麼我們應該原諒孩子的天賦,體諒孩子的拼搏,鼓勵孩子的堅持,然後理解老師的辛苦與無奈,這個老師比任何人都希望這個孩子能取得好成績,只是現實卻是很無奈。這時候不應該有人站出來指責老師不會教,畢竟沒有參與其中,有何資格來評價老師會不會教呢?

    第二、如果以學生的進步來界定這個“好”字,這一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學習成績不是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人不是平面而是立體的,因此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維度的。比如說某個學生以前經常遲到,經過老師的一番教育後他把每天遲到變成了一週只遲到2次,這就是學生的進步,因此這樣的學生是“能教好的”,而老師也是“會教”的老師。

    因此,辯證地看待“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好”可以有很多種表現,老師的教法可以隨之應變,這樣的老師一定能教出更多的好學生。

  • 7 # 愛博仕

    這句話我堅信是正確的,你為什麼會出現有教不好的學生?我想原因有兩點,一個可能就是有些教師的水平不夠,不能因人而教。第2個原因就是,現在老師都是大班教學,他可能是時間不夠,或者耐心不夠。

    那怎麼辦呢?我想分散式教學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對這個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畫像,然後找到適合教這個學生的老師。

  • 8 # 新語星說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曾經是許多管理者批評教師的經典語言,現在若還有人在公開場合以此來要求教師,只怕早有人衝上去幾板磚,拍得你頭破血流,落花而逃。

    這句話,若狹義的、絕對的從分數上來看,肯定是不對的,一個弱智你有本事把他培養成科學家嗎?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被稱為萬世師表的聖人孔老先生所教學生優秀率僅有千分之九;若從廣義的、相對的進步來看,這句話確有合理之處。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是相對過去來講學生在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個性品質有所進步,所以教好了。學生若原來只能考20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同樣難度的試卷可以考40分,雖仍不是優秀,但他取得了進步,和過去相比,教好了!

    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是指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生活、品質等方面的閃光點,因材施教,並加以引導,使其成材,因而會教了。舟舟是一名智障者,文化功課的成績肯定是一塌糊塗,但老師發現他有很強的樂感,針對他音樂天賦,進行引導培養,舟舟最終成為了一名樂隊指揮,成為一個能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老師即是會教的老師,成功的教師!

  • 9 # 陶遠明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正解是什麼?

    這句話是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的名言。陳先生畢業致力於幼兒教育和幼兒師範教育的研究。是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大學教授。被稱為中國現代幼兒教育之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

    在理解這句話時,請大家一定要注意他的身份。任何人發表言論不可能脫離他的專業背景。作為兒童心理學家,他研究物件是常態兒童,而非變態(例如智力低下)兒童。作為教育家,他研究物件是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而不是小學、中學、大學的學生。

    所以,陳先生髮表這種觀點,是針對學前教育階段智力正常的兒童。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真理多走出一步,往往會變成謬誤。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有它的適用範圍。

    正確理解陳先生的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第一、強調教學法的重要性。同一門課程,同樣的教材,有的老師教學效果好,學生成績提高快,而有的老師教學效果不好,學生成績下降。這可能是教學方法不同導致的。教學方法本身就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好的方法事半功倍,不好的方法事倍功半。所以,作為一個老師,不能一味埋怨學生素質差,而應該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第二、客觀看待學生的學習準備性。

    學習準備性是教育心理學的概念。是指學生在學習某項內容之前,在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準備程度。

    因為學前教育階段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習慣、品格為主。知識性教學比較少。所以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要求不高。

    而小學、中學、大學則不同。知識是從簡單到複雜,從初級到高階的序列,構成完整的知識鏈條。就像蓋樓房一樣,是一層一層累起來的。如果低階階段的基礎沒有打好,高階階段的教學根本沒法完成。

    例如,如果小學算數水平差,初中解方程就很難完成。初中不會解方程,高中階段的內容根本無法學習。

    從學生的能力水平來看,學生完成每門課程的學習都需要以一定的能力作為基礎。學習數學和理科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習語文和藝術需要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體育課成績突出需要以良好的運動能力做基礎。

    而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對某門課程的興趣更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所謂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針對學前教育階段的常態兒童或許成立。針對大中小學和非常態兒童則不一定成立。

    第三、正確界定學好和教好的標準。

    漢語語言的豐富性,讓人們對概念理解往往容易產生歧義。那麼,問題來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學好的標準是什麼?是否是每個學生都達到同樣的水準呢?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會教的標準又是什麼?

    很顯然,因為學生差異顯著,所有學生都達到同樣的標準,是不現實的。使學生在原有水平基礎上儘可能得到提高,才是教學的目標。

    所以,對於學生來說,只要他盡最大努力,提高了水平。哪怕仍然水平比較低,仍然屬於學好之列。只要他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無可指責。

    而對於老師來說,所謂教好,就是讓絕大多數學生提高水平。幾個知識能力基礎差的學生學不好,可能是學生因素造成的。而全班絕大多數學生學不好,只能質疑老師的水平有問題。

    第四、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法。

    陳先生說這句話的本意是強調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並不曾料想某些專家誤解,被眾多一線教師抨擊。

    一個學生學習程度差,可能受先天因素制約,但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射鵰英雄傳裡面的郭靖跟江南七怪學不好,跟馬鈺和洪七公卻能學好,就是很好的證明。

    所以,作為一線教師,在批評陳先生言論同時,不妨思考一下在教學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該如何改進自己的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 10 # 學海泛讀

    從小到大,似乎整個社會達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只要學生有問題,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到底對不對?本期我們一起聊聊這個!

    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從小到大,似乎整個社會達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學生有問題,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在這種輿論下,老師有嘴難說,有理難辯,有冤難喊!

    本著尊重“名言”的態度,我就專門去查了資料,看看這話到底是誰說的,後來在李鎮西老師的文章裡,真的查到了,原來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中提到了類似的話。但原文是這樣的:

    “直到不久前,這種說法還是相當流行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師’,既然如此,那就應當沒有難教的學生了。而所謂難教的學生,是無能的教師臆想出來的而為自己的教育無能找藉口。”(《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6月 第一版 第132頁)

    但是,看清楚沒?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是作為批駁靶子而引用這句話的,緊接著,蘇霍姆林斯基用了大量篇幅來論證:“難教的兒童總會是有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他們。”蘇霍姆林斯基嚴肅而詳盡地分析了這樣的兒童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積極面對這些孩子的建議。可是後來這話卻被有人認為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並且斷章取義,單獨拎出這話,以訛傳訛。你說扯不扯?

    再說,就算這話真的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他是用意也是在於強調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與信念,和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句話的真理性在於: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這個觀點是沒有錯的。

    二、究竟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我的答案是不僅有,而且還很多!

    我看到不止一位老師這樣的訴苦,有一個老師說:她班上有個學生之前成績還行,最近成績一直在下降,後來發現原因,這個孩子沉迷在《王者榮耀》裡拔不出來了,整天找同學開黑,後來老師把他手機沒收了,家長也知道原因了,但卻沒堅持原則又給孩子買了一個新手機。老師提醒家長這樣不行,這名家長反而跟她理論道:“你們老師不是可以做思想工作,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嗎?你們在大學不是學教育這個專業的嗎?不是說在好老師面前就沒有不聽話的學生嗎?”

    聽到這裡,我真想替這位老師說一句:你大學不是學“國際金融”專業的嗎?為啥畢業沒有成為一名金融專家呢?

    老師的恪守敬業難道是家長縱容孩子陋習的資本嗎?

    還有一位貴州的老師這樣說:我從教的這個學校是私立學校,但裡面有一部分學生屬於政府劃撥的片區學生,這些學生大部分屬於留守兒童,父母最多是在物質上保障其吃飽穿暖,學生也屬於每天在學校混日子,根本不想學習,也完全意識不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而且,現在學生和老師的位置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繳費讀書屬於上帝,老師拿工資教學就像奴隸,得對學生百般討好,打不得罵不得,上有領導施壓,旁有家長盯著,教師的地位都很尷尬,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如何去教書育人?更何談想把孩子教的更好?

    如果有人非要較真,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那我認為也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非常到位,只差學校教育這一環時,如果孩子還教不好,那就是老師的責任了!但現在有幾個孩子家長敢拍著胸脯說:我的孩子這兩個環節都沒有問題,教育的很好?

    三、教育不是沒有成效,而是成效不在當下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較真,這就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什麼是“教好”了?

    “好”是一個無法量化的標準,考上大學就是教好了嗎?那沒考上大學的孩子功成名就的也很多啊!家喻戶曉的中國企業家首富李嘉誠,也只是一個小學學歷。成績提高了就是教好了嗎?馬加爵,藥家鑫的成績也不低啊,都考上名牌大學了,最後不還是鋃鐺入獄,眾叛親離。

    現在很多家長埋怨老師,說把孩子交給老師,也不見孩子成績有提高,盼子心切我們理解,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呀。

    所以,“好”的標準不應該只是一個標準,而是應該具體到每一個孩子的身上,如果老師讓他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哪怕改掉一個壞習慣,哪怕只是比昨天進步了一點點,都應該肯定老師的付出。桃李雖不言,成蹊自可鑑。教育不是沒有成效,而是成效不在當下!

    四、對老師的“言論綁架”何時能停?

    孩子沒管好,就扔給老師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明顯就是言論綁架,看起來出自名家,無可辯駁,但如果這話是正確的話。那麼依此推理,我是不是可以說:

    沒有管不好的老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

    沒有打不贏的官司,只有不會打的律師;

    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

    沒有感化不了的敵人,只有不會感化的軍官;

    沒有沒有治不好的國民,只有不會治國的官員;

    ……

    結論可能就是:中國全笨蛋,只有學生好。

    顯然這是無稽之大談。

    幾年前,李鎮西老師在武漢的一個教育論壇上也被問起這個問題,他當時就站起來直率地表達了對這句話的理解,他說:“這句話如果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這句話說完,全場老師起立鼓掌,一致贊同。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孩子本來挺好的,都是被老師耽誤了”當再有人在你身邊說起這些話並以此來要挾你時,我覺的是時候把這篇文章甩給TA看了!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求你別再扯了!

  • 11 # 麥田作文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教育名言出自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之口,它也是我國首批特級教師霍懋徵的座右銘,還是江蘇省泰興市名校洋思中學幾十年來的辦學理念。該句名言至今仍被廣泛引用並引起激烈爭論。在當今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正確地辯證地全面地認識理解這句教育名言,顯得尤為重要。

    一、這句話引來的尷尬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似乎是萬能的口號,有人用以勉勵自己,催人上進,有人用來苛求別人,成為推卸責任的藉口。在學校的各專案標評比、成績通報會上,有時能聽到學校領導用這句話來批評落後的班級教師,潛臺詞是成績搞不好是因為教師的責任,沒有好好教好好管理。一個學生品學皆差,受到教師的批評,家長有時把這句名言搬出來,把責任推給教師和學校。這些尷尬的情況,往往會使教師有苦難言。

    二、這句話的追捧者

    追捧這句名言的人從理想的角度出發,認為只要老師足夠用心,顧及到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就能教好每一個學生。持這種態度的人認為每個人的天性都是好的,只是後天的不良教育和影響使少數人變差了,那麼教育的天職就是消除不良因素,讓每個人率性發展。倘若某個學生沒有被教好,那必是“師之惰”。他們認為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所有“問題學生”都可以被“治癒”,不存在教不好的學生。

    三、這句話的抨擊者

    抨擊這句名言的人從現實的角度出發,認為教好每一個學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認為這句名言缺乏理性和邏輯,從而反感這一提法,具體理由如下:

    一是不符合規律。影響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和個體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作用非常大,家長的觀念、品行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很多“問題學生”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教師只能發揮自己的那份作用,無法控制其他因素。

    二是不符合邏輯。邏輯學告訴我們,命題的大前提“真”,小前提才能“真”。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個大前提本身就不“真”,其結論“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也就經不起推敲。

    三是不符合辯證法。事物的發展有內因和外因,人的發展也是,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於學生而言,外因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內因是自身的資質、努力。而這句名言把學校這個外因當成了決定因素,顯然不科學。再好的外在教育也要透過學生個體來發揮作用,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四、對這句話的誤讀

    針對這句名言,有人奉為真理,有人駁為謬論,都是失之偏頗的,存在誤讀和泛解。

    這句話不能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口號,其中有兩個不確定的因素。第一個是“學生”,是所有學生嗎?包括品行和生理有缺陷的?第二個是“好”,這個“好”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品行好?成績好?心理素質好?能力好?是每個學生都一樣好,還是相對於個人而言的好?是相對於過去的進步,還是面向未來的趨勢?這句短短的話裡面包含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學校領導和家長以及社會不能簡單地以此為標準苛求教師。

    不贊成這句話的人又顯得過於“較真”。教好每一個學生是不可能的,不然監獄就沒必要存在了,但這句話至少象徵了一種美好的願望,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向往、追求的。教師要向著“教好每一個學生”的理想狀態不斷地靠近。

    五、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名言表達的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對學生的責任心以及對自己的激勵,勉勵自己不輕易放棄每一個學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好每一個學生。很明顯,這句話倡導的是一種對學生永不放棄、永不拋棄的職業道德,傳遞的是教師熱愛學生和無私奉獻的正能量,是教師的初心所在。

    教師要相信學生是可塑的,教育是可為的,從而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耐心細緻的正面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所謂的“好”不能僅以學習成績好作為唯一的標準,在當今社會,教知識、教品德是基本的要求,而最重要的是培養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擔當精神的人。

    結論

    綜上所述,基於這一名言的種種極端爭論源於對這句話本意的誤讀和無限拔高,我們返璞歸真,可以看出這是一句值得所有教師激勵自己的名言,是整個教育界應該共勉的理念,但決不是外界用以評價和苛責教師的“藉口”。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 12 # 小薇老師數學課堂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說的是學生可塑性強,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生是可以把知識學好的;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對老師的期待非常高,需要教師拿出十八般武藝來對待所有學生,但是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未免有失偏頗,太過片面,凡事都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待問題。老師固然重要,我們要強調老師的主導作用,但是不能把老師看做萬能的,要把教學搞好,還需要社會、家庭、學生個人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 13 # 多爸的選修課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加涅等人在2005年的《教學設計原理》開篇第一句話:“教學的目的是幫助人們學習”。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潛在含義:

    老師要會教,但也不應該只考慮教,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學。

    老師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課堂效率,比如有以下幾個方法:

    課堂效率訓練法

    限時訓練

    一節課的限時訓練,要求學生在前15分鐘複習背誦今天所學的內容,再開始寫作業,這個習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課堂自學自測

    “一改一講到底的形式,40分鐘的課堂中,前15分鐘,學生導學後自測,再用20分鐘對學習成果進行討論和展示,老師再進行點評和總結,將重難點內容進行引導分析,將疑惑的問題找出來解答。最後五分鐘,老師用思維導圖等形式將知識點覆盤,帶著學生整理易錯點和難點。

    課堂的前15分鐘的自學和自測成為啟用學生課堂活力的一個關鍵環節,其中7-8分鐘時間裡,老師會先告訴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怎麼學,如何來達成自己的目標。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站到了幕後,學生的學習貫穿了整節課。學生的課堂專注度明顯提高了,一堂課下來,看不到學生有明顯的倦容和懈怠,學生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提高學生課堂效率關鍵在老師,學生始終是被動的角色,所以老師需要承擔更多的任務,尋求更多的方法,有針對性地教好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好多人都覺得孩子給爺爺奶奶帶才是正確的,自己帶孩子卻被說是傻、不知道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