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峰戀佳
-
2 # HE觀察
1939年,蘇聯紅軍和日本關東軍爆發了諾門罕戰役,參戰的還有蒙古國軍隊和偽滿洲國軍隊,這場戰爭最終以日本關東軍戰敗結束,其後,在中國東北的日軍與遠東蘇軍一直保持和平態勢,一直到1945年8月8日,蘇聯撕毀《蘇日中立條約》出兵中國東北,蘇聯和日本再次陷入戰爭狀態。
此前,日本軍隊內部關於北上還是南進存在巨大分歧,日本海軍主張南進,搶佔美英法荷殖民地,奪取這裡豐富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同時,在太平洋上,日本海軍也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增加在陸海軍內部爭鬥中的地位和發言權;但日本陸軍則主張北上與蘇聯開戰,配合德國夾擊蘇聯,不僅摧毀紅色威脅,還能趁機佔領蘇聯遠東地區,兩派一直爭執不下。
諾門罕戰役給日本陸軍上了一課,關東軍出動精銳,甚至調動了部署在遼南的野戰重炮兵和多個飛行戰隊,但面對經過大清洗後的蘇聯紅軍,依然以慘敗結局,其中除了朱可夫的指揮能力外(幸虧斯大林沒殺),蘇聯重工業為紅軍提供了大量火炮和坦克,加上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日本陸軍認識到,面對高度機械化的蘇軍,其幾乎沒有任何戰勝可能,轉而努力修建蘇滿邊境附近的要塞工事,持防守狀態。日本陸軍也放棄了北上的策略,除了繼續在中國關內作戰外,就是抽兵到南洋。
蘇聯一戰打怕了日本人,隨後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敢於在德國入侵後,大膽從遠東地區調集軍隊前往西部地區,依靠數量優勢制止德軍的前進步伐,大量的蘇軍師不斷到來,最後迫使德軍在損失慘重後止步。而日本確立了南進的策略後,隨即空襲珍珠港,美日開戰,日本終於遇到一個超級對手,在開戰半年後就失去了戰略主動權,最終迎來戰敗。
-
3 # 我是十八般武藝
諾門坎戰役又稱哈拉哈河戰役,是1939年前蘇聯與日本在中國東北北部和蒙古邊界發生的一次軍事衝突。是的,你沒看錯,這次事件因為雙方均沒有宣戰,所以它僅僅是一場軍事衝突。那這次軍事衝突給蘇日美三方帶來哪些影響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說對前蘇聯的影響:在這次戰役中蘇聯是獲勝方,但這是場慘勝。雙方是在1939年九月16日停火,注意這時候的歐洲局勢。兩方停火後緊接著就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這樣蘇聯就抽出身來,全力應對歐洲局勢。並且,承認偽滿洲國獨立和領土完整,斷絕對中國抗日的一切援助。
那麼對日本的影響則是:在日本內部有兩種聲音--北進和南進政策。諾門坎事件後南進政策佔據上風,隨後日本加緊侵略中國和東南亞,並偷襲美國珍珠港。
其實對美國的影響是與日本的南進政策緊密相關的。因為南進政策佔據上風,所以日本偷襲美國,美國被迫參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淺見,
-
4 # 紅色手電筒
對於蘇聯來說,最重要的是使日軍在進攻蘇聯遠東地區時變得十分小心,同時這場戰役使蘇軍的救火隊長朱可夫躲過了行刑隊的手槍,而朱可夫對於蘇德戰爭中的蘇軍可以說是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在1939年諾門罕戰役之前,蘇聯的大清洗已經席捲到了遠東,原來鎮守遠東的布柳赫爾元帥被殺,到了最後連負責遠東大清洗活動的留希科夫大將都叛逃日本,說明蘇軍內部已經是人心惶惶。
這種情況下,原來就看不起蘇軍的日軍自然是提出了北進的想法,當時日軍認為日軍的一個師團可以和3個蘇軍步兵師匹敵,一個日軍士兵可以打10個蘇聯士兵。而諾門罕戰役以後,日軍認為一個蘇軍的步兵師可以和一個日軍師相抗衡,日軍的23師團成立於日本的熊本,日軍認為熊本的兵是最好的,順便說一句,日軍第六師團也是在熊本編成的。
可以說蘇軍是用海量的物資把日軍砸死的,蘇軍一共消耗8萬噸的各種物資,其中3.1萬噸的彈藥,而日軍消耗不到2000噸物資,這說明日軍和蘇軍已經相差太遠了,諾門罕地區位於草原腹地,蘇聯補給線的長度要遠遠大於日軍補給線的長度,但是運輸的物資確是蘇聯人調集的物資遠遠大於日軍,說明日軍的後勤保證水平要遠遠低於蘇軍,外行看戰術,內行看後勤,兩軍戰鬥力已經很清楚了,日軍遠遠不是蘇軍的對手。
就算日軍再狂妄,也不可能在有那種敢於以寡擊眾的想法了,在遠東蘇軍保持在百萬大軍的時候,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使蘇軍避免了兩線作戰的窘境。沒有兩線作戰,雖然蘇軍也要保留數量巨大的部隊,但是沒有開啟另一條戰線,對於蘇聯來說還是輕鬆了很多。使斯大林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德國。
而對於朱可夫來說,後來成為了勝利的象徵,正是諾門罕戰役,使他進入了斯大林的視線,而躲開了行刑隊的手槍。其實,朱可夫的粗暴性格在大清洗中是最容易被清洗掉的,得罪人太多了。在去莫斯科之前,朱可夫正在被軍裡邊的委員會開會調查,把他找去莫斯科的時候,朱可夫還以為是要把自己送到軍事法庭去,結果是派去了蒙古。
這一段給朱可夫開會的經歷,在1995年版的朱可夫回憶錄裡邊,原來的版本都被刪掉了。
-
5 #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是日本在第二次大戰前期,日本關東軍針對蘇聯的一次試探性進攻,二戰時期日本人制造邊境緊張局勢是個高手,當時日本主要目的是想佔領蘇聯和東北邊境外蒙古地區,企圖把外蒙古作為日本進攻蘇聯的跳板,當時國境形勢是德國向波蘭宣戰,而英國法國作為波蘭的盟國,居然在西線坐視波蘭被德國滅國,這成為了日本進攻外蒙古的底氣,如果當時日本進攻諾門坎地區的蒙古邊境,蘇聯跟英國法國態度一樣,採取觀望態度坐視外蒙古被侵略攻打,這對日本是極大有利的,以外蒙古的軍事力量是不能抵擋住日軍的攻勢的。可能會像波蘭一樣在一個月之內亡國。
日本攻佔蒙古那距離跟蘇聯開戰的日期就不遠,但當時蘇聯的斯大林也認識到這一點,畢竟社會主義國家,跟資本主義國家的戰略思想不同,英國法國看中是利益得失,而蘇聯看中蒙古地區戰略意義的得失,蒙古戰略緩衝地帶,就跟朝鮮半島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十分重要,不由得他國進行控制,蘇聯人知道諾門坎戰役只是一場區域性的衝突,但區域性衝突很可能會演變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任何一個懂戰略的國家就會把戰爭儘量避免在自己的國土上發生,把敵人的侵略企圖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是當時諾門坎戰役蘇聯遠東軍區全面出戰蒙古的各種可觀原因。
蘇聯以一場大勝仗,提醒了日本人,如果日本選擇北上進攻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蘇聯不會坐視日本在亞歐邊境為所欲為,如果把蘇聯逼急了,蘇聯不但出兵蒙古,甚至聯合中國對日本雙面夾擊。日本就是因為在諾門坎戰役的慘敗深刻體會到這一點從而不敢繼續去觸碰蘇聯的底線,轉為了南下作戰。 日本在選擇南下作戰必定會觸碰到英美國家的利益,從而讓美國捲入戰爭,所以諾門坎戰役對對當時的二戰走勢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
6 # 戰略論
諾門坎戰役對於日本最大的意義就是更正一直對蘇聯紅軍的輕視,正確的認識到了蘇軍的真正戰鬥力,尤其是對於日軍之前的“素質優勢抵消數量優勢”的錯誤觀念,但是說諾門坎戰役影響到了日本和蘇聯乃至美國的戰略走勢,顯然過於誇大了諾門坎戰役作用和意義。
普遍的說法是諾門坎戰役讓日軍認識到了蘇聯的強大,而最終不敢在遠東向蘇聯發起挑戰,最終讓斯大林可以抽調其遠東蘇軍主力回援莫斯科取得保衛戰的勝利;而日本也因此向矛頭轉向了太平洋上的美國,最終把美國也引入這場世界大戰,最終讓日本失敗。這幾年最關鍵的就是日本在1941年的戰略選擇問題,到底是北進還是南進?
查閱日本的資料,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後,在日本大本營以及海、陸軍部決定日本的戰略選擇時,並沒有提到諾門坎戰役,也沒有提到對蘇軍的忌憚,相反日本開始積極準備對蘇作戰,著名的“關東特別大演習”就是例證,日本開始大力增加關東軍的實力準備對蘇作戰。當時日本的戰爭指導原則是“待蘇德戰爭出現明顯的有利局面時,日本隨即向遠東蘇軍發起戰略進攻,但同時也要保持對英美的戰備,一旦英美切斷日本的戰略資源供應,日本要果斷的同英、美開戰。”
最終導致日本最終選擇南下而不是北進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中國戰場的潛質,日本陸軍部認為進攻遠東蘇軍需要23個師團的兵力,而當前日本關東軍只有16個師團的兵力,短時間內增加如此數量的兵力只能是從中國戰場上抽調,而如此則意味著日本要放棄大量已經佔領的中國領土;另一個就是英美的對日本的物資封鎖,日本完全喪失了獲得液體燃料的途徑,這對於日本是致命的,如此下去日本海軍用不了兩年就徹底喪失活動能力,而其也液體燃料為基礎的工業將在一年內徹底癱瘓,日本認為英美的封鎖已經威脅到了帝國的生存問題,這比北方的遠東問題更為重要和致命。
正是處於以上兩點的考慮,日本最終選擇了對美開戰,而不是蘇聯,諾門坎戰役對日本的戰略選擇影響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
7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在1939年日本已經攻佔了中國的大部分重大城市、出海口、大部分戰略要地。而日本在中國找不到石油就沒辦法將戰爭機器長久進行下去,而尋找石油是“北上”還是“南下”成了日本陸軍的選擇,而日本的下一步打算是“北上”攻打蘇聯侵佔蒙古。
而雙方日本與蘇、蒙兩軍在諾門坎的戰事由小慢慢擴大,在戰鬥中日本人才在戰爭中摸清了蘇聯的大概實力,在戰鬥中日本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蘇軍戰死9703人,受傷15251人。而且蘇軍前後消耗的物資高達80萬噸,光是炮彈就消耗了31000噸,坦克、飛機、裝甲車的損耗也比日本大。而日本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多噸。總體來說還是日本更佔便宜。
但是就是這樣日本放棄北上的政策而開始謀劃南下。而就是因為諾門坎戰役之後日蘇簽訂條約,使得在莫斯科戰役後將20多防守日本的遠東師緊急調往斯大林格勒參加戰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蘇德雙方的戰力對比。而日本在也在南下攻擊英美途中掉進了兩線作戰的巨坑裡,急劇的消耗著日本的國力最終導致戰敗。這一切都得從諾門坎戰役說起。
-
8 # 麻辣戰爭
當時在日本國內,是南下還是北上,仍然在爭論中,對於日本陸軍來說,北上意味著攻擊蘇聯的遠東地區,主要依靠陸軍力量,陸軍自然就會獲得資源傾斜,在戰爭中居於主導地位;如果南下意味著攻擊東南亞地區,這主要依靠海軍,陸軍必須配合海軍作戰,海軍將獲得戰爭主動權。
因此,駐紮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主動進攻蘇蒙聯軍防禦的諾門坎地區,想把“北上”做成既成事實,逼日本內閣認這個賬。
當時的蘇聯的注意力放在西線的德國,也知道日本的“北上”和“南下”之爭,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諾門坎之爭蘇聯必須打贏,所以斯大林派出當時籍籍無名的朱可夫出戰,大敗日本關東軍。
諾門坎戰役因此救了朱可夫一命,因為當時蘇聯的大清洗到了尾聲,就準備清洗朱可夫,因為諾門坎戰役,所以推遲清洗,結果朱可夫一戰成名,清洗中止,蘇聯因此有了一位戰神,為擊敗納粹德國做出難以估量的貢獻。
北上打不過蘇聯,日軍只好南下進攻東南亞地區,奪取那裡的石油和橡膠資源,但那裡是英美等國的殖民地,因此日軍只能先消滅美軍太平洋艦隊,才能進攻東南亞,於是就有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加入到二戰中,一舉改變了二戰的軍事力量對比。
在蘇德戰場上,在莫斯科戰役的關鍵時刻,紅色間諜佐爾格給斯大林發來絕密情報:日本不會在1942年之前進攻蘇聯。斯大林馬上命令遠東部隊緊急增援莫斯科,遠東蘇軍27個精銳師,9個裝甲旅攜帶精良裝備,乘急行八千多公里,趕赴莫斯科參戰,一舉改變莫斯科城下的軍力對比,將德軍擊敗。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二戰日本和德國都敗了,不能不說諾門坎戰役起了巨大作用。
-
9 # 晴信4
諾門坎戰役把鬼子打怕了,鬼子明白了,在機械化面前他們狗屁不是,欺負欺負中國和南亞還可以,徒手抓
-
10 # 漢周讀書
01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以南大約200公里的地方,新巴爾虎左旗東南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地區,哈拉哈河由南向北從這裡的西側流過。80年前,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次激烈的邊界衝突。雖然事後交戰雙方都沒有再做過多的渲染,這場戰役卻真實地影響了二戰的程序和走勢。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強佔了整個中國東北三省,使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第二年3月,在日本軍隊的陰謀策劃下,挾持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到東北,在長春成立了由日本人控制的偽滿洲國。
在日本關東軍的控制下還成立了十幾萬人的偽滿洲國軍,作為關東軍的輔助軍隊,負責維持治安,以及國境周邊與河川警備等任務。
當時哈拉哈河是蒙古國和中國實際控制的分界線,原本中國政府就還沒有承認蒙古國的獨立,對於這片地區的歸屬當然就還沒有具體劃定。
日本及滿洲國認為滿蒙邊境應該在哈拉哈河。清朝雍正12年,清廷為了調解當地的內蒙古巴爾虎部落與外蒙古哈爾哈部落之間的牧場糾紛,劃了一條放牧界線。蘇聯和蒙古要以這條線為國界,認為河東約16公里都是它的地盤。其時,蒙古正處於蘇聯的控制下。
1939年5月11日清晨,蒙古國邊境騎兵警備隊的幾個牧馬人趕著馬群,涉水渡過哈拉哈河,來到水草豐美的東岸來放牧。這次他們遭到駐紮在哈拉哈河岸邊哨所中的偽滿騎兵守備隊開槍阻截和上馬驅趕,牧馬人和馬群被趕回了河的西岸。
蒙古騎兵不甘心吃虧,隨後出動了50多個騎兵打過河來,用武力攻佔了這座偽滿軍隊的錫林陶拉蓋哨所。
02
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聽到這個訊息後,不僅沒有擔心,相反卻是極為興奮。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向外蒙與蘇聯宣戰,進而擊潰蘇軍以期達到佔領外蒙戰略目標的絕好機會。
日本人根本沒有把蘇聯軍隊放在眼裡,他們還沉浸在日俄戰爭戰勝沙俄軍隊的回憶中。認為素質低下的蘇軍不是精銳關東軍的對手。
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與俄羅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滿洲的控制權,在中國東北主要是遼東半島的領土上,進行了一場大戰。
甲午戰爭後,日本在俄德法三國干涉下,被迫退出遼東半島。1900年,俄國又藉口保護僑民和中東鐵路,佔領了東北三省。這引起了日本的強烈不滿,在雙方為瓜分東北和朝鮮的談判破裂後,1904年8月,日本不宣而戰,襲擊俄軍艦隊,封鎖旅順軍港。
隨後,在攻打旅順口周邊俄軍防禦要塞的陸上戰鬥中,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僅對203高地的總攻中,日軍就傷亡1萬1千多人。隨著203高地的失守,俄軍在旅順港內的艦船被全部摧毀。如今在大連東雞冠山等地還可以看到當年的戰場遺址。
第二年1月,旅順俄軍投降。日軍佔領旅順後,繼續北上進攻俄軍主力。俄軍在瀋陽失守後,無奈退往哈爾濱。
後來,俄軍趕來支援的波羅的海艦隊,又在對馬海峽被日本艦隊全殲。俄國在日俄戰爭中的失敗,最終導致了沙皇俄國的崩潰和滅亡。相反,日本則跨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
只不過,此番較量,如今的蘇軍已經不是當年的沙俄軍隊。
03
當時,二戰還沒有開始。在日本的侵略擴張戰略中,有北進和南進兩種不同的意見。日本陸軍主張向北進攻西伯利亞,而日本海軍則主張向南進攻南洋群島。日本決策層決定採取折衷的南北並進的方案。
而主張北進戰略的日本陸軍,一直在積極準備對蘇聯進攻。在前一年的張鼓峰戰役中,日本人雖然失敗了,可是兵力和武器佔據絕對優勢的蘇軍,並沒有表現出很強的戰鬥力,而是以遠高於日軍的傷亡取得的慘勝。
這次,在諾門坎以西的哈拉哈河地區發生了蒙軍攻佔偽滿軍哨所的事件,日本關東軍覺得這是一個對蘇軍做武力試探的機會,於是將事態擴大,挑起了諾門坎事件。
1939年5月14日,日本關東軍東八百藏中佐率領第23師團搜尋隊騎兵和裝甲兵近200人,在5架飛機的配合下,向佔據哈拉哈河以東高地上的蒙軍發起攻擊。蒙軍在傷亡30餘人後,撤退到河西。
這時蘇聯也依據《蘇蒙互助協定》介入了,蘇軍的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開往哈拉哈河地區。蘇軍第57特別軍司令部也從烏蘭巴托遷到哈拉哈河附近。飛機開始在諾門坎地區上空飛行偵察。與此同時,蒙軍騎兵第6師架起浮橋,重新渡過哈拉哈河。
28日拂曉,日軍64聯隊、第23師團搜尋隊以及偽滿軍興安騎兵,從三個方向進攻蒙軍。結果被蘇軍打敗。日軍傷亡慘重,東八百藏的搜尋隊全軍覆沒。
6月,日俄雙方集結兵力,拉開架勢大幹。蘇軍悍將朱可夫被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蘇軍出動飛機對日軍進行轟炸。日軍隨即出動整個第23師團開往諾門坎戰場,關東軍司令部還調動了70輛坦克、180架飛機作為支援。
雙方空軍傾巢出動,在諾門坎上空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戰,3天中約有60架飛機被擊落。隨著蘇軍新型戰鬥機的不斷加入,日軍漸漸處於下風。不甘被動挨打的日軍,隨後出動130多架飛機對蘇軍機場狂轟濫炸,擊毀20多架地面飛機。
04
7月2日,日軍的地面進攻開始了。他們兵分兩路,以一支配備近百輛坦克和裝甲車、約2500人的部隊攻擊哈拉哈河東岸的蘇蒙軍。
第23師團約8000主力夜間偷渡過哈拉哈河,向外蒙軍騎兵第6師盤踞的巴因查崗高地發動猛攻。衝上陣地後,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結果日軍消滅了外蒙軍騎兵團,佔領了這個高地。隨後繼續向蘇軍據守的主高地進攻。
朱可夫在接到報告後,迅速調集裝甲部隊趕赴戰場,以大量裝甲車輛向日軍發動猛烈反擊,阻止日軍前進。
日軍步兵則用汽水瓶製作成燃燒瓶,對付蘇軍的坦克。在所謂燃燒瓶之夜,蘇軍損失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戰鬥中,蘇軍第11坦克旅旅長和摩托化步兵第149團團長雙雙陣亡。
第二天,蘇軍的炮火開始發威。蘇軍在哈拉哈河西岸早就佈置了強大的遠端火炮陣地。由於西岸地勢高出河面數十米,日軍之前並未偵察到蘇軍的這一部署。
早晨開始,蘇軍的轟炸機和殲擊機就對日軍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同時,大炮也猛烈轟擊日軍叢集。巴音查崗高地周圍都是開闊地,日軍無法躲避,只能在沙地上挖掘個人掩體抵抗,自然是被炸得血肉橫飛。
朱可夫
當晚,日軍開始透過浮橋向哈拉哈河東岸後撤,蘇軍投放大批照明彈照亮河面,接著施以密集的炮火。戰鬥中日軍損兵折將,第23師團參謀長也在混戰中被流彈擊中,當場陣亡。
吃了大虧的日軍決定給23師團補充兵力,並且增加炮兵和空軍力量的支援。特地從各地調來獨立野戰重炮聯隊和反坦克速射炮中隊,向諾門坎前線增兵。
日軍甚至使出了細菌戰的陰招,臭名昭著的731部隊一名少佐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夜間乘坐兩艘橡皮舟趕往哈拉哈河上游,將細菌培植液撒入河水中。
日本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蘇軍得到了相關情報,立即鋪設輸水管道,嚴禁使用哈拉哈河水,因此安然無恙。日軍卻因為對細菌戰不便明說,沒有引起所有士兵足夠重視,有1300多名日軍被細菌傳染,死亡40多人。
7月23日,日軍集中兩萬五千兵力,80多門大炮再次向蘇軍發動進攻,可是在蘇軍的反攻下依然沒有得手,反而被蘇軍的炮火打得再次敗下陣來。日軍被迫停止進攻,轉入防禦。
05
經過不斷的增兵,蘇軍向諾門坎戰場集結了10萬機械化大軍。同時緊急輸送了6萬噸軍火物資,其中包括2萬多噸炮彈。
8月20日凌晨,蘇軍出動3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5個裝甲旅,1個機槍旅和1個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飛機和大炮,開始大舉反攻。
空中有轟炸機,在大批戰鬥機掩護下輪流在日軍陣地上空投彈。地面是大量坦克部隊和摩托化步兵。西岸高地上的炮兵群也在不停地將炮彈向日軍陣地傾瀉。在這樣的致命打擊下,日軍仍在困獸猶鬥,甚至還抽調兩個半聯隊,亡命地進行正面反擊。
戰鬥到26日,日軍第23師團被完全合圍了。日軍受到重創,損失慘重。幾個聯隊大部被殲,三個聯隊長被擊斃。
28日,在蘇軍優勢的兵力和火力打擊下,日軍防線崩潰。31日,日軍第23師團僅存的2000多官兵在第8國境守備隊的接應下僥倖突圍。
9月1日,歐洲局勢大變。隨著德國軍隊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這使蘇軍無心擴大戰果,諾門坎戰役就此結束,蘇聯以慘重的代價獲得勝利。戰敗的日方提出停戰,9月15日,雙方簽定停戰協議。
06
這場因為邊界糾紛而大打出手,僅日軍和蘇軍就傷亡近五萬人的諾門坎戰役,當時被外界不屑一顧。《紐約時報》嘲諷交戰雙方是“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洩著憤怒”。
可是它卻改變了日本戰略的進攻方向,日本人從此對蘇軍產生了忌憚,開始推行南進戰略,將矛頭指向英美。直接導致兩年後的偷襲珍珠港,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
11 # 使用者5770541302
諾門罕之戰對日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後日本的戰略開始轉變,開始謀求向東南方向擴張,因此和英美等國的矛盾陡然升級。而後來隨著戰局的進展,蘇聯也最終不再擔心其東部的安全,僅保留少量兵力進行防守,開始全力抵禦德國的進攻。
在日本佔領滿蒙地區之後,下一步向哪裡擴張成為了日本大本營所面對的問題,其中就有向北擴張進攻蘇聯的主張,另一部分則主張向東南亞等地區擴張。總體而言當時對蘇開戰的言論更佔主流,後來就有了張鼓峰、諾門罕等地的日蘇之間交戰。
不過實際上,日軍的損失要小於蘇軍,但是參加作戰的可都是日軍的精銳,而其面對的僅僅是普通的蘇軍邊防部隊,因此日本大本營很快意識到蘇聯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對手。而剛好在1939年8月末諾門罕激戰正酣時,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本此時反而開始擔心蘇聯開戰了。
於是就這樣,日本大本營開始了向南擴張,和英美等國的關係也陡然緊張,英美也開始採取各種措施,比如美國太平洋艦隊就是在1940年部署到珍珠港為基地,就是為了震懾日本。但是日本已經是一臺停不下來的戰爭機器,最終選擇了對英美開戰。
因此諾門罕之戰可以說改變了日本的戰略方向,進而影響了後來的二戰程序。
回覆列表
當時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日軍精銳,受到了毀滅性打擊。慘烈的失敗,給日軍深深地落下傷痛的印記。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等到德國全面侵入蘇聯,直指莫斯科,等著日本從中國東北向蘇聯出兵開戰,與德軍會師蘇聯時,日本卻遲遲不動,最終也沒敢出兵!
不用質疑,這與日軍的諾門坎殘敗有直接關係。而這一切盡在斯大林的掌控之中,早在諾門坎戰役以前,斯大林就考慮到蘇德必有一戰,而東邊的日本是最不放心的,隨著日軍的挑釁,先把日本打怕了,讓他不敢想三想四的,也是為避免以後萬一的兩線開戰,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