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崔茅求賜
-
2 # 精神至尚
故宮旅遊人群多,成為新晉網紅,或是一直旅遊熱度常盛不衰,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熱點、成為心目中的網紅。
我是九幾年去的天安門,故宮。那時旅遊的人也不少,主要是因為一些清朝歷史故事人們熟知的慈禧太后,溥儀的一些流傳故事。還有就是敬仰毛主席的遺容,以對近代歷史和最偉大的偉人,對共產黨的拼博精神的敬禮。
摸著城牆,大門上的突起,手上接觸的大門曾經發生了多少電視劇裡看到的某些情結。走在進去的路上,庭院裡,東廂,西廂,每個地方都是故事充滿你的大腦。
現在成為網紅景點,主要還是現在網上短影片的興起,主播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建築,歷史是底蘊!
網路時代,以後人們懷念偉大的時代。
-
3 # 祥子愛說事
1.故宮是超級IP,文化底蘊深厚,受眾廣流量大
故宮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更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是最具中國特色、最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文化名片,是當之無愧的博物館屆C位,超級大IP。
而文創正是要以擁有豐富文化內涵的IP為核心,加入獨特的藝術創意以及結合商業用途的實用創意才可能將文創發展為產品,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符號。
故宮文化底蘊深厚,知名度高受眾廣,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有這樣的豐富內涵以及流量基礎,不說做文創,做任何事情轉化率都非常高。
2.故宮是關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發展的先鋒
這些年說的文創產品,指的是以IP為核心,加之以文化創意的策劃、設計、開發,並運用商業手法進行營銷推廣的文化創意衍生產品(非官方定義,官方定義看展君實在找不著)。
臺北故宮比北京故宮更早開始注重這一塊的文創發展。
早在上世紀60年代,臺北故宮已經決定開始做文創。2000年前後,臺北故宮文創擺脫了原有的單純複製形式,開始注重原創力以及設計感。在向世界知名的設計公司阿萊西取經後,臺北故宮更是積極探尋文創發展新思路,逐漸讓臺北故宮成為風靡世界的文創品牌。
2009年,兩岸故宮第一次實現了院長互訪,雙方開始在展覽、學術和經營上交流。這次交流對北京故宮的文化傳播思路起到了啟發作用。2010年,故宮淘寶旗艦店和故宮淘寶微博上線。
2013年,隨著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的爆紅,劇中一句“朕知道了”臺詞變成網路流行語。同年7月,臺北故宮推出印有這句流行語的膠帶文創產品,意外爆紅。原價人民幣42元一盒的紙膠帶,一度被炒到98元,年銷售量超過18萬件。
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眾多博物館緊隨其後推出系列文創設計產品。
但先鋒就是先鋒,大家說起賣萌耍寶的文創產品還是會首先想起網紅大佬故宮淘寶~
3.故宮非常重視與文化創意產業、網際網路的碰撞結合
產品設計上,以使用者為中心,在產品設計、選款、推廣上體現平民化特點,將嚴肅的歷史人物娛樂化,製造“反差萌”,這是故宮文創的首要秘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故宮充分挖掘消費者所熟悉的歷史故事,整合影視資源,迅速拉近與消費者間的距離。推出《還珠格格》容嬤嬤針線盒、《步步驚心》的“四爺-若曦” 搖頭娃娃、《甄嬛傳》的“熹貴妃”人偶等系列電視劇周邊產品。
聚焦消費者習慣,將產品研發貼近大眾生活是故宮文創的出發點。充分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廣受追捧的文化元素,故宮創造出了“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摺扇、“格格釣金龜婿”書籤、“朕知道了”膠帶等一系列“萌系”文創類產品。針對“獵奇”“求異”“求實”的心理,故宮推出朝珠耳機、頂戴花翎防曬傘、“冷宮”冰箱貼、“如朕親臨”的卡套、“尚方寶劍”圓珠筆、等形式新穎又兼具實用性的物品。
移動互聯時代下,故宮成功把握住了成功關鍵——貼近使用者心理、隨時保持交流。
產品營銷上,透過平臺聯合,故宮爭取了更多的“秀場”機會。與騰訊NEXT聯合推出QQ表情創作大賽“宮裡那些事”,故宮與騰訊合作推出《穿越故宮來看你》,明成祖朱棣一言不合就rap,墨鏡跳舞玩自拍,妃嬪們戴上VR鬥表情,嗨爆QQ空間;與阿里巴巴合作,開設“故宮旗艦店”,將門票與文化創意及出版三者進行結合。
透過IP聯合,故宮與各大品牌合作“代言”,聯手打造網紅產品。2017年中秋故宮聯合稻香村推出限量月餅“掬水月在手”,眾多迷妹大呼“高顏值,不忍入腹”;與手遊“奇蹟暖暖”合作開設故宮傳統服飾的專有板塊,將故宮精美的服裝配飾生動地展示給萬千少女,滿足妹紙們的“私服欲”;和招商銀行信用卡合作推出了定製款“奉招出行”行李牌,自此出行有了招商銀行保駕護航。
除此以外,故宮淘寶和時尚品牌IF時尚、周大福珠寶、時尚博主“黎貝卡的異想世界”、網紅李子柒都嘗試過跨界合作。
創意無限,玩得轉產品營銷,而且擁有網際網路思維和使用者思維,故宮淘寶不紅也很難~
其他博物館雖然也很棒棒(實名誇一下三星堆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真的太好看了),但文創產品數量較少,產品營銷力度較弱,略遜色一籌也是正常的。
衷心祝願故宮爸爸和國內其他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能做得更好~
每次逛展都能帶點紀念品回家的感覺真的太棒了!
-
4 # 大臉邦
走過600年滄桑歲月看風雲變幻時代變遷的故宮猶如智慧化身的老者,如今網紅可以說是他老人家玩剩下的啦。《延禧攻略》《如懿傳》大IP也給故宮帶來新一輪的熱度,《還珠格格》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本人也是自帶流量,提出延禧宮是爛尾樓這一番話亮了。如今的故宮其實也在偷偷的改變,十年前我在故宮拍照參觀累了只能倚在牆根休息幾乎看不到公用座椅,今年11月再次來到故宮已經感受到了遊客獲得的尊重,公用座椅廁所都已經成了標配,更有咖啡廳書店紀念品店,讓你既愜意有不至於空手而歸。
-
5 # xiaoxiannvv
1.以往大家對故宮的印象,就是世界著名的綜合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似乎從前故宮出售的就是旅遊紀念品。但後來為什麼會推出像“朝珠耳機”這樣幽默的創意?
單霽翔: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是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的。
故宮博物院每年接待1500萬觀眾,每天面對著世界上結構最複雜的觀眾群體,中外觀眾不同的文化需求,決定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的多樣性。
以往故宮文化產品注重歷史性、知識性、藝術性,但是由於缺少趣味性、實用性、互動性而缺乏吸引力,與大量社會民眾消費群體,特別是年輕人的購買訴求存在較大距離。同時,今日一般性的旅遊紀念品,已經很難滿足博物館觀眾不斷增長的期望。因此必須在注重產品文化屬性的同時,強調創意性及功能性。透過觀眾期望與文化創意產品升級的互動,使人們真實感受和正確理解故宮博物院所傳遞的文化資訊。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資訊化的社會,文化產品要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不僅需要創意好、品質好,還需要策劃好、營銷好,需要縮短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距離。從說教式的灌輸轉變為感染式的對話,是故宮博物院邁向世界一流博物館的應有轉身。文化創意產品所具有的實用性和體驗性,是其他教育傳播手段的有力補充。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更加註重研究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況。例如瞭解和分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愛哪些文化元素,瞭解和分析人們在以什麼方式和手段接受文化資訊,瞭解和分析人們如何度過每日“碎片化”的時間,瞭解和分析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差異化文化需求。在廣泛進行社會公眾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確定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和營銷策略,即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增強文化創意產品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設計生活化且包涵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化創意產品,讓博物館更加輕鬆、生動、親切的發揮文化影響力。
讓文物藏品更好地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之中,發揮其文化價值是博物館的追求。由此故宮博物院確定了將故宮文化透過文化創意產品的形式,進入現代生活中的研發思路。例如故宮娃娃系列,因具有趣味性而受到少年觀眾的喜愛。手機殼、電腦包、滑鼠墊、隨身碟等,因具有實用性而持續熱銷。
2014年9月,故宮博物院推出時尚文化創意產品“朝珠耳機”,迅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帶動故宮淘寶的銷售,並且在“第六屆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上榮獲了“文創產品優秀獎”。這件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思路,便是功能、時尚與文化的結合。耳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功能性產品,特別是年輕人購買的耳機,不僅是功能的簡單實現,更希望透過佩戴耳機能夠體現自己的個性,因此將耳機的功能性與朝珠這一文化載體相結合,所產生的文化創意,立即引發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對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關注,進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引發對故宮文化的興趣。
單霽翔:故宮的文創產品,都是以藏品研究成果為基礎的。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應該立足於博物館自身文化,在融合博物館文化元素的基礎上,進行再挖掘和再創造,其根本目的是促進文化傳播。故宮博物院經過七年院藏文物清理,25大類180餘萬件(套)精美絕倫的文物藏品得以呈現,使人們為之感到震撼,為之迸發靈感,也成為文化創意研發最寶貴的文化資源。同時,故宮博物院擁有眾多專家學者,故宮研究院的建立進一步整合了學術科研力量,這些也為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故宮文化創意團隊透過對文物藏品全面瞭解和深入研究,不斷推出真正擁有故宮文化特色內涵的文化創意產品。
在深入挖掘故宮文物資源過程中,文化創意產品研發人員經常邀請文物專家進行專項指導,深入梳理和解讀文物藏品內涵,合理提取關聯文化元素,為文化創意研發尋找正確方向。在故宮博物院專家們的幫助下,選取出故宮特色最為鮮明,兼具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與情感價值的文物元素。例如“海水江崖”系列產品設計元素,提取自寓意“社稷永固、江山一統”的織繡龍袍,以及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藏品。
文化創意產品研發應結合故宮文物藏品的文化元素,體現鮮明的故宮文化特徵,強調故宮文化創意的專屬性格。例如“動意盎然”系列領帶設計元素源自院藏郎世寧繪畫作品《弘曆射獵影象軸》中飛奔的白色駿馬,圖案形象姿態豪放、動態盎然,產品有淺灰、淺橘、藍綠和紫灰4種顏色,融合了現代人對色彩的審美追求。
2013年5月,配合國際博物館日,《胤禛美人圖》iPad應用正式釋出,這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嘗試研發製作App。與其他博物館不同,故宮博物院第一次並不是推出一個“大而全”的故宮全面介紹或導覽功能的App,而是以在觀眾中知名度比較高的“十二美人”繪畫藏品為物件,進一步喚起觀眾對“故宮是個博物館”的關注。這項應用基於院內書畫、傢俱、瓷器、宮廷生活、歷史等領域專家現有的研究成果,將剝離原有使用環境的部分院藏傢俱器物還原到陳設中來,向觀眾介紹這些器物的實際功用,以圖中所繪場景為基礎進行情境構建,引導觀眾讀懂畫中所蘊含的豐富資訊,幫助觀眾在更深層次上欣賞這一藏品。
單霽翔:創意研發是文化產品發展的核心要素,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深入挖掘院藏文物內涵,在注重文化深度挖掘的同時,注重統一產品整體格調。一方面力求把握傳統文化脈絡,另一方面注重探索現代表達方式,以求故宮文化創意的多元呈現。使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兼具歷史性、藝術性、知識性和實用性、故事性、趣味性,不再拘泥於以往臨摹複製的文化產品型別,湧現出越來越多運用現代技術形式的新型文化創意產品系列。
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過程中,具有豐富經驗的設計團隊的作用非常重要,研發部門將所選取的文物藏品元素詳細介紹給設計團隊,包括文物藏品的歷史淵源、文化寓意、昔日的使用者及背後的故事等,使設計團隊充分領會文物藏品所蘊含的底蘊,瞭解研發物件與傳統文化的緊密關聯,讓文物藏品的氣質與文化創意產品的氣質有效結合。這樣的文化創意產品才會具有故宮文化的特別性格,並根據不同需求形成多樣化的設計方案。
截至2015年年底,故宮博物院共計研發文化創意產品8683種,獲得相關領域獎項數十種。故宮博物院文化產品中的創意研發精神無處不在,例如以“萌”為設計理念且充滿故宮元素的“宮廷娃娃”家族系列產品,以及以紫禁城內生活的野貓為創意的“故宮貓”系列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觀眾的青睞。
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元素應能夠正確體現所代表的故宮文化內涵,揭示元素背後的文化故事,使人們易於接受。同時故宮文化創意產品應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文化內涵與使用功能的結合,可以使人們透過使用文化創意產品,更深刻地瞭解故宮歷史,從而達到傳承故宮文化的目的。
“五福五代堂”紫砂茗壺套裝,將“五福”概念轉化為實用的紫砂茗壺,將傳統文化內涵透過文化創意產品傳播出去,為今天人們的生活注入歷史的厚度。為此選用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時期“宜興窯御題詩松樹山石圖壺”、嘉慶時期“宜興窯楊彭年款飛鴻延年壺”、道光時期“宜興窯漢瓦銘小壺”、咸豐時期“宜興窯刻詩句圓壺”、清晚期“宜興窯國良款提樑壺”的御用壺形,提取壺形神韻,簡化多餘裝飾性元素,更加符合現代審美標準,並以乾隆皇帝御題“五福五代堂”的匾額命名,借意古人對於幸福的理解,對於長壽以及家族興旺的期待,包含著古人生命哲學的最高境界。
故宮博物院積極舉辦各類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廣泛徵集設計方案,並尋找優秀加工企業,將設計方案轉化為文化創意產品。2013年,故宮博物院舉辦了“紫禁城杯”故宮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從參賽作品的原創性、藝術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四個方面進行評選。以獲獎設計方案為依託,陸續研發了“藻井”傘、“宮門”箱包等文化創意產品。
故宮博物院還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項文化創意交流論壇、展覽及博覽會,例如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品交易博覽會、杭州兩岸文化創意論壇、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香港國際授權展等。透過這些文化創意交流活動,一方面使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獲得推廣與傳播,另一方面也為故宮文化創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借鑑機會。
單霽翔:在設計研發階段,針對具體的文化創意提出設計思路,與合作單位的設計人員共同對文化創意產品進行深化設計,把控整個產品的設計過程。
在設計方案通過後,聯絡生產企業對產品進行樣品製作,再對樣品進行二次評審,以保證最後的產品質量與設計方案相符。經過實踐,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模式執行效果良好,無論是創意設計還是生產質量,均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新產品研發數量更是倍增。
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在生產轉化階段,同時聯絡設計團隊和生產企業,探討現代工藝如何呈現設計效果。同時,確定工藝細節、選取製作材料、平衡產品成本,經詳細核算後,進入打樣測試過程。樣品打樣常規在4次至5次以上,以精準把握細節、調整產品工藝、完善製造工序,達到最終理想效果。從文化創意產品本身到包裝盒、包裝袋都需要有統一的呈現,延續整體風格。確認完全達到設計效果和質量後,方可以進行規模批次化生產。往往每一件文化創意產品都需要歷經數月磨合,才能終得出品。
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在市場營銷階段,文化創意團隊定期召開會議,總結產品研發中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每三個月還要進行一次檢點調整,針對文化創意產品的營銷情況,以及受眾情況定期開展分析,根據實際銷售資料,如果屬於暢銷品,會追加此類產品的生產計劃,如果銷售情況不很理想,會對產品的營銷售價及銷售渠道做出相應的調整,併為下一階段新產品的創作提出研發思路。
在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出品同時,及時整理產品文案,透過圖文並茂的說明內容,深度呈現文物淵源、文化內涵、工藝特徵、使用方法等各方面資訊,使受眾在使用的時候,潛移默化接受故宮文化渲染,以期達到推廣、普及傳統文化的作用。
故宮淘寶的創立和發展,成為運用電商和新媒體,與時俱進傳播故宮文化的新嘗試。作為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營銷的視窗之一,從數千個品種中選擇200種左右年輕人所喜愛的文化創意產品,在故宮淘寶上營銷。
還有故宮出版社,本著“個性化出版、品牌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依託故宮資源,形成宮廷文化、文物藝術、明清歷史三大板塊。近年來,故宮出版社出版圖書社會影響力穩步提升。其中《故宮日曆》銷量逐年遞增,成為了故宮出版的響亮品牌。
故宮出版社還開展更多的文化創意嘗試。例如《紫禁城》雜誌推出的“百年一夢”,透過老照片與現代空間的比對,使人們產生了一種隔空聯想,引發了良好的反響。
5.故宮還推出了很多數字產品,包括App,感覺這個團隊技術力量也很強大,那麼這些產品是怎麼開發的呢?
單霽翔:故宮博物院堅持由本院數字產品研發團隊策劃推出App應用內容。資料資訊部是負責線上數字展示的團隊,就像一個“數字編輯部”,精心選題,將專家的研究成果與觀眾感興趣的題材密切結合起來,並且把專家的研究成果“翻譯”成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樂於接受的形式,更加口語化,形象更親和。所以觀眾說故宮數字產品“萌萌噠”,不斷拉近故宮博物院與廣大觀眾的距離。
同時,堅持美術製作和程式開發上的高水準。故宮博物院所選擇的合作伙伴,均是具有良好口碑,製作精良的研發團隊,成員大多來自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著名高等院校,所設計的互動方式和繪製的畫面精緻考究。程式初步完成之後,蘋果公司團隊也會提出意見,在流暢度、互動形式等方面給出建議。所以,正規軍的內容、接地氣的策劃、高水準的製作,成為“故宮出品”App的一貫風格,獲得“故宮出品,必屬精品”的觀眾評價。
在實體產品之外,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另一種形式是新媒體和數字化建設。為了使更多觀眾瞭解故宮文化,故宮博物院不斷研發優秀的數字文化創意產品,依託端門數字博物館,讓觀眾在整體上感受故宮文化魅力,從細節上體味故宮文化深度。實踐證明,網際網路與文化產業的結合能夠提升文化創意產品的內涵和品質,塑造文化品牌形象,提升文化市場佔有率。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加快“數字故宮社群”建設,提升公眾文化服務水平,廣泛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推廣故宮文化創意產品,擴大故宮文化傳播。目前,“數字故宮社群”中的模組內容不斷豐富,方式更便捷,傳播更暢通,讓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入觀眾每一天的生活中。在移動網際網路和移動終端大行其道的今天,隨時隨地可以透過平板電腦和手機應用獲得故宮文化資訊,解讀某件或某類文物藏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喜愛故宮文化的觀眾所熟悉和依賴的文化生活方式。
目前,故宮博物院已經自主研發並上線了8款應用產品,取得了平均下載量上百萬的顯著成績,促進了故宮文化的傳播。例如《韓熙載夜宴圖》App運用了大量科學技術手段,共有100個內容註釋點、18段專家音影片導讀和1篇後記,並有臺北“漢唐樂府”表演團體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演繹畫中樂舞,從而提供給觀眾新鮮時尚的富媒體互動體驗。
2015年上線的《每日故宮》App,即從故宮博物院180餘萬件藏品中精心遴選,每日推出一款珍貴文物,透過網路傳送給廣大手機使用者,從而透過新媒體讓文化遺產融入人們的當下生活。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從故宮App開始,接觸並喜愛故宮文化。《皇帝的一天》App是故宮博物院專門為9歲至11歲孩子們研發的移動應用。透過趣味性、啟發性的內容,結合互動技術實現有效溝通,將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用更有趣的方式傳達給孩子們,改變一些影視劇對宮廷文化的誤讀。
6、除了我們的普通民眾喜歡故宮的文創產品,那作為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產品系列之一,故宮文創是不是也應該走出去?
單霽翔:目前,故宮博物院多款文化創意產品,例如藍色大鳳真絲縐緞披肩,“九環銀佩”真絲披肩,《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高模擬書畫《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十二美人”精裝禮盒,《五牛圖》銅牛,《故宮博物院九十週年》特種郵票等,已作為重要國禮贈送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夫人、俄羅斯總統普京、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國際友人,從而將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今天故宮博物院努力將文化創意產業做得更加生動和豐富,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貢獻一份力量。今年1月,故宮博物院與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是一個全球性遊輪品牌,旗下擁有23艘世界上極具創新性的遊輪,航線涵蓋了全球最受歡迎的諸多旅遊勝地。今年4月,“海洋贊禮號”將正式下水,由英國南安普頓啟航,經過53天“贊禮世界之旅”來到中國天津,被譽為“專為中國打造的國際遊輪”,其船名寓意“讚美中華、禮遇八方來客”,希望在為全球賓客奉上優質遊輪度假產品的同時,傳播中華文化。
故宮博物院擁有註冊商標共7枚。其中“故宮”、“紫禁城”為國際註冊商標,先後在歐盟、馬德里協約國、紐西蘭、印度等國家,香港、澳門等地區進行了註冊。同時對“御膳房”商標共6類、“宮”字商標共計40類、“故宮貢茶”商標共6類進行了國內註冊,對“紫禁城杯”故宮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的兩枚商標“紫禁城”、“紫禁城及英文”進行了國內1-45類全類別註冊。
7、您怎麼看“工匠精神”?
單霽翔: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育“工匠精神”,明確指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是一個鮮明的訊號,更是一個積極的導向,雖然這是針對經濟領域改革發展所提出的號召,但是同樣適用於文化領域,同時也標誌著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領域進入了一個以質取勝的新時代。“工匠精神”代表著一種時代的精神氣質,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
大國工匠精神的鑄造,需要各行各業的強力支撐。“工匠精神”是中國自古以來擁有的民族精神。文化創意產品研發,也需要尋找中華傳統文化的“工匠精神”。今天故宮博物院應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製作、營銷的各個領域,去除浮躁,去除單純的逐利心理,透過文化創意產品將文物背後的人文情懷、藝術造詣、時代精神播種在廣大觀眾和社會公眾心中。
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既要有創新精神,又要有“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成為今天的價值取向。使觀眾從一件件凝聚“工匠精神”的文化創意產品中,看到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引發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興趣和熱情。因此,應該努力做到故宮博物院營銷的任何一件文化創意產品,都能夠優質耐用,這才是“工匠精神”的應有體現。
回覆列表
現在的故宮真的可以算是網紅了。前幾年我寫文章批評過北京故宮,跟臺北故宮比起來差距太大。而今的北京故宮,在網紅單館長帶領下,完成了很多第一次,包括一大批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包括第一次觸電真人秀節目“上新了故宮”,還有午門國寶特展等很多的第一次,讓我對我們北京的故宮刮目相看。我現在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逛逛故宮,因為每次都有新鮮的感覺。單館長,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