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滄海一粟7528

    朱祁鎮最終能夠成功登基取決於他的奶奶張太后,明朝以孝治天下,孫太后當時在朝中影響力有限,不一定能幫助朱祁鎮成功繼位。

    也許是明朝開國皇后馬皇后起了好的表率作用,明朝的皇后大多都比較賢惠。這位張太后就是其中之一。

    朱瞻基駕崩後太子朱見深只有八歲,朝中普遍猜測朱瞻基的母親很有可能會迎立她的另一個兒子襄王朱瞻墡。但她沒有,她還是讓朱見深順利登基了。千萬別小看了她的這個行為。如果他只顧疼愛自己的兒子立朱瞻墡,那朱見深這個太子怎麼辦?所以她堅持立朱見深為帝,一方面維護了皇位傳承的法統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皇位爭奪血雨腥風的隱患。

  • 2 # 長風萬里

    宣德二年(1427年),孫氏為明宣宗朱瞻基產下長子朱祁鎮。隨即,出生四個月的朱祁鎮被立為皇太子,其母孫氏為皇后。對於皇位的繼承,朱元璋制定的祖宗家法《皇明祖訓》中有著明確的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

    可見朱祁鎮繼位有著合乎法理的天然優勢。

    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年僅38歲的明宣宗駕崩,託國事於張太后。此時太子年僅8歲,主少臣疑,張太后出於維護國家安定、江山永固的考慮,或許曾經想過立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襄王朱瞻墡為帝的想法,因此帝位空懸了七天,宮中傳言,說要立襄王為帝。

    眾臣得知後,覲見太后,援引《皇明祖訓》,請太后正帝位。張太后指著皇太子朱祁鎮說,這就是新君。於是朱祁鎮順利登基。

    明朝以孝治天下,朱元璋對皇位繼承有了明文規定,後世子孫也嚴格遵守,文官集團更是偏執於此,神宗因為太子之爭數十年不上朝,最終沒有拗過文官集團。土木堡之變後,為了挽救危局,孫太后雖然同意朱祁鈺臨危被立為皇帝,但是規定必須讓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做太子,只不過後來朱祁鈺坐穩皇帝寶座後,想讓皇位在自己世系傳承,改立了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自己唯一的兒子卻先於自己而亡,朱祁鈺也不久病亡。

  • 3 # 尋找不答應

    一、朱祁鎮登基,首功在張太后,和孫太后沒什麼關係。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裡,將朱祁鎮登基的功勞說是孫太后的(朱祁鎮的老媽),其實並不然,真正把朱祁鎮推上皇位的是張太后(朱祁鎮的奶奶)。按《明史·仁宗誠孝張皇后傳》記載,明宣宗朱瞻基死後,朝臣人心浮動,張太后把朱祁鎮帶到大臣面前說:這就是新天子!於是朱祁鎮登基稱帝,時年九歲。

    二、不要小看了張太后,她的綜合能力在明朝後宮中絕對能排第一

    張太后是明成祖朱棣的兒媳,明仁宗朱高熾的老婆,明宣宗朱瞻基的媽媽。徐達的女兒死得早,所以朱棣造反成功後並沒有立皇后,後宮的事就交給了當時還是太子妃的張太后管。朱棣死後,仁宗、宣宗時期,後宮也一直是張太后管。當然,張太后也不止管後宮的事,朝廷的事她也操心,因為仁宗、宣宗身體不大好。

    歷史上的“仁宣之治”,“三楊”、張輔、胡濙等大臣是居功至偉,但是張太后也是功不可沒!很多軍國大事都受命於張太后,聽從她的裁決。哪怕是到了英宗時期,張太后也還是幫著輔政。朝臣對張太后的印象和評價都很不錯,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並不是個專權擅政的人。

    三、朱祁鎮能當皇帝是有法理支撐的

    明朝是一個將“嫡長子繼承製”貫徹得很徹底的朝代!朱元璋的《明皇祖訓》就將皇位的繼承規定得死死的!也就只有明成祖朱棣和明代宗朱祁鈺跳過了嫡長子繼承製的束縛!這兩個一個是透過造反一個是因為土木堡之變,形勢所迫才當上皇帝,不能按常理來判。

    因為“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朱祁鎮當上皇帝是順理成章的事!

    明朝的皇位繼承,沒有“賢”這一標準!皇帝的挑選順序大致如下:

    嫡長子——嫡子——庶長子——庶子

    嫡長子繼承皇位後,皇位就在嫡長子一脈傳,等到嫡長子一脈斷絕了,皇位才會傳回嫡二房。庶子想要當皇帝,就得等嫡系的香火都斷絕了。以明世宗朱厚熜為例!

    明武宗朱厚照死後,一看沒有兒子,二看也沒有兄弟,就只能從他爸爸明孝宗的兄弟中找!明憲宗無嫡子,孝宗是以庶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明孝宗庶長子一脈絕嗣了,就該找孝宗的二弟一脈。可惜明孝宗的二弟、三弟一脈也和他一樣絕嗣了,所以才輪到他四弟興獻王朱祐杬一脈,明世宗朱厚熜就是老四興獻王朱祐杬的兒子!注意一點,孝宗的五弟岐惠王朱祐棆還活著,但皇位是沒他什麼事!繼承製度就是這麼規定的!

    朱祁鎮登基前,有建議立明宣宗嫡三子襄憲王朱瞻墡繼承皇位的!但是這是站不住腳的,明宣宗嫡次子越靖王朱瞻墉還活著,老二還沒立就立到老三了?更何況,宣宗自己有嫡子朱祁鎮,還有庶子朱祁鈺,怎麼輪也輪不到他。除非明朝放棄嫡長子繼承製加上個立賢不立長的藉口。

  • 4 # 一貳一橙

    事實上在正統一朝,後宮實際最有權力者是張太皇太后,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的老婆、朱祁鎮他奶奶,而不是他媽媽、孝恭皇后孫氏。

    張氏自洪武二十八年被立為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為太子妃,洪熙年為皇后,宣德年為皇太后,正統年為太皇太后。期間,永樂朝幫助太子朱高熾鍛鍊身體以取悅父親朱棣,對抗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對朱高熾的攻擊,穩住了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對洪熙一朝有定鼎之功,說她是仁宗朱高熾的“馬皇后”也不為過。宣德朝,宣德皇帝朱瞻基英武過人,聰明絕頂,繼位時已經二十六歲,心智已經成熟,所以這段時間的張太后並沒有插手過多政務,而是以英國公張輔、尚書蹇義、大學士三楊為輔政大臣,輔助朱瞻基處理國務,整個宣德朝十年的時間裡,張太后只做了兩件事:經常規勸朱瞻基,要愛民重民和壓制張家人,以防外戚干政。

    張氏賢德之名、賢惠之實,歷經六朝而不衰,在後世的評價中幾乎清一色都是好名聲,比起明朝第一賢后馬氏也不遑多讓,更難能可貴的是,張氏攝政而不專政,能力不亞呂、武,可名聲卻比她們要好得多,清朝人對其也是好評如潮,直追東漢明帝的馬皇后和北宋有“女中堯舜”之稱的英宗高皇后。

    如果孫太后死在朱瞻基面前,朱祁鎮還能正常繼位嗎?

    說了這麼多張太皇太后的事,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知道:洪熙、宣德、正統(正統七年以前)三朝最有權力的女人莫過於張太皇太后,既然如此,就算宣德帝朱瞻基的老婆孫氏早死,其嫡長子朱祁鎮也會正常繼位,主要原因有二:

    一、朱祁鎮是朱瞻基嫡長子,天生具有法統地位,有著先天優勢。《大明風華》中關於朱祁鎮的身世由來,那是按照《明史》的記載改編的,這事稍微懂點歷史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

    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

    同樣的,劇裡孫太后敢怒懟張太皇太后,嚇得她連句話都不敢說這劇情也是編劇腦洞開大了,實際上孫太后絕對不敢和張太皇太后這樣說話,張太皇太后一巴掌對準孫太后呼過去,她都不帶反抗的。二、張太皇太后支援朱祁鎮繼位,這位帝國“第一女人”的權力極大,毫不誇張的說:她要立誰就可以立誰。當年朱瞻基去世,宮裡謠傳要立旁支襄王為帝(朱瞻墡:朱高熾五子、朱瞻基胞弟、張氏三子),是張氏一錘定音,立刻年僅九歲的朱祁鎮為帝,維護了宣宗一脈的法統地位。

    宣宗崩,英宗方九歲,宮中訛言將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諸大臣至乾清宮,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萬歲,浮言乃息。

    所以不管孫皇后是死在哪一個節點,只有張太皇太后還活著,朱祁鎮的帝位就堅如磐石,就算是孫太后不喜歡朱祁鎮,要廢掉他也不可能,至少在正統七年之前是不可能的事。(張太皇太后於正統七年十月去世,同年,權宦王振將放置於宮門外的朱元璋鐵牌移去,從此開始了正統後期十年的專政之路,並由此引發了十年後的大明第一恥辱——土木堡之變):

    太監王振盜去太祖禁內臣碑。洪武中,太祖鑑前代宦官之失,置鐵碑高三尺,上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八字,在宮門內。宣德時尚存,至振,去之。
  • 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可以的,完全沒有問題。

    朱祁鎮能成功繼位,和孫太后關係不是很大。真實的孫太后絕對沒有《大明風華》裡那麼厲害,她的存在感很微弱的,有她沒她,並不影響朱祁鎮能否繼位。

    決定朱祁鎮繼位的,是兩方面:

    一、明朝的繼承製度

    很多朝代的繼承原則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也就是說,先從嫡支按排行去立,嫡支都沒了,才輪到庶支,同樣按照排行。如果是嫡長子,那沒什麼可說的,妥妥的皇太子,未來的皇帝。

    當然啦,原則是原則,實際實施時有可能出意外。但在所有朝代中,明朝是最為遵循這種原則的。所以,只要當時不出現戰亂、政變、兵變等意外事件,做為嫡長子並且已經當了多年太子的朱祁鎮自然而然成為下任皇帝。

    就算朱瞻基是意外死亡,沒有來得及留下遺詔,朱祁鎮也能登上皇位。何況,朱瞻基死得沒那麼快,臨死前的遺詔說“長子皇太子祁鎮,天性純厚,仁明剛正,其嗣皇帝位”,明確指定朱祁鎮繼任。

    只要有這道遺詔在,朱祁鎮就是板上釘釘的下任大明天子。

    何況,還有祖母為他護航保駕。

    二、太皇太后張氏

    朱祁鎮的祖母張氏,即《大明風華》裡的張妍,諡號為“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簡稱張皇后,是大明後宮中真正的女性政治家,歷代評價都非常高。

    朱元璋的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大多是透過影響皇帝,進而實施自己的一些主張,她們是賢后而不是政治家。但張皇后是直接施政,朱祁鎮幼年登基,顯然無法親政,張皇后才是真正的大明掌舵人。

    朱瞻基剛去世的時候,發生過一個小小的風波。不知道哪裡來的流言,說襄王朱瞻墡將成為新皇帝,朱瞻墡也是張皇后的親兒子,但她站在孫子這邊,或者說,她站在正統這邊,召集諸大臣到乾清宮,指著太子哭道:“這就是新天子啊!”

    於是流言平息,朱祁鎮順利登基。

    其實,假設朱瞻墡真有篡位的野心,他也不可能成功。但張皇后的這種態度,足以說明她是挺孫子的。有她在,朱祁鎮帝位無憂。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張皇后活著,土木堡之變不會發生。但那時孫氏還活得好好的,卻沒起到太大的作用,朱祁鎮還是御駕親征了,明軍損失幾十萬,他自己也被瓦剌俘虜,給大明造成沉重打擊。所以,孫氏並沒電視劇裡那麼重要。

    總之,真正的孫太后沒什麼政治才能,朱祁鎮兩次登基都和她沒有太大關係,她能做的只是同意大臣們的各種提議。主要是不同意也沒用。

  • 6 # 公元前

    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長制,朱祁鎮仍然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歷史上的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是朱瞻基的長子,也是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同父的兄弟。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兩次在位)。朱祁鎮第一次登基稱帝的時候,他才九歲,年號正統,當時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主政。後來,張氏駕崩,太監王振,開始篡權。 公元1449年,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其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改國號景泰。後來,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軟禁在南宮。公元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明英宗復位,第二次稱帝,改國號天順。

    歷史上的朱祁鈺

    其實朱祁鈺並並不是胡皇后和朱瞻基的兒子,他的生母是吳賢妃。吳賢妃本來是宮中的宮女,因為得到了朱瞻基的寵幸,為朱瞻基生了一個兒子,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關於吳賢妃的來歷,明史中有兩種爭議:(1)吳賢妃以前是伺候朱瞻基的宮女;(2)吳賢妃原本是漢王府上的宮女,漢王謀反失敗被殺之後,他府上的女人全都被充入宮中,吳氏的命運也因此跟朱瞻基有了交集。

    不過,在影視劇《大明風華》中,導演將吳賢妃和胡善祥胡皇后合併為一個人了。實際上,歷史上的胡善祥只為朱瞻基生了兩個女兒,並沒有生育兒子。

    而且,歷史上朱瞻基就是利用胡善祥沒有生育兒子這個藉口,廢掉了她的皇后之位。歷史上的胡皇后賢德善良,如果當時胡皇后真的為朱瞻基生了一個兒子,那麼朱瞻基肯定不會找這個藉口廢后的,所以朱祁鈺根本不是她的兒子。

    朱祁鎮和朱祁鈺出生的時候,朱瞻基都已經年過三十了。古代很多皇帝在二十歲之前就子女成群了,朱瞻基到三十歲才有兒子,可見他的後宮嬪妃肚子並不爭氣。在這種情況下,誰先為朱瞻基生下一個兒子,誰就會獲得朱瞻基的寵信。朱瞻基也會給她名正言順的名分和地位的。

  • 7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大家也是是看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大明風華看多了,以為朱祁鎮能夠即位,完全是因為主角孫若微的主角光環。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明英宗朱祁鎮能夠當上皇帝,和孫太后沒有任何的關係。

    朱祁鎮能夠成功地當上皇帝,首先是因為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並且他還是記在皇后孫孫氏的名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嫡長子,在這種情況下,他極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除非出現非常意外情況。朱瞻基在位的時候也把他立為太子,太子也就是儲君,是現任皇帝去世後第一順序位繼承人。

    在朱瞻基英年早逝之後,當時的太子朱祁鎮只有九歲,年紀實在太小了,所以有些大臣非常的擔心,因此提請當時威望最高的張太皇太后,也就是朱瞻基的母親,請她考慮是否能夠立朱瞻基的弟弟為新的皇帝。不過張太皇太后在這個時候一錘定音,堅決支援朱祁鎮為新的皇帝,可謂是朱祁鎮即位的最大功臣。

    要知道群臣提議的人選,朱瞻基的弟弟事實上也是張太皇太后的兒子。因此雙方無論是哪一個即位,太皇太后的利益都不會受到損害。所以張太皇太后這個時候力挺朱祁鎮,絕對是大大幫助了朱祁鎮。在朱祁鎮年幼還未親改的時候,朝政就是在張太皇太后和一些老臣子共同輔助下完成的。所以孫皇后死不死,跟朱祁鎮當不當得上皇帝沒有多大關聯。

  • 8 # 賞心樂史

    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可以即位成功和她母親孫皇后的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她祖母太皇太后張氏(誠孝昭皇后)。他父親朱瞻基在臨終時,已經把8歲的朱祁鎮立為皇太子,作為他的繼承人,就是後來的明英宗。朱瞻基去世後,年僅9歲的朱祁鎮登基,但是朝廷基本是由他的祖母張太皇太后把持(當時朝廷裡最德高望重的人),他的祖母也是明朝開國來第一位攝政的太皇太后。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馬上落下帷幕,劇中的:

    孫若微放棄個人仇恨,輔佐登上皇位的丈夫,為天下人謀取最大的幸福和安寧,她歷經了五帝六朝,以自己的氣度和智慧,數度救大明王朝於危難,在歷史洪流中,孤身一人,溯流而上,見證了一個偉大時代的誕生。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也就是歷史上的孫皇后,在丈夫朱瞻基(終年36歲)去世時,她還很年輕沒有掌握多少權利,當時皇室的大權主要是由朱瞻基的母親張皇后掌握。

    仁宗誠孝皇后張氏,永城人。父麒以女貴,追封彭城伯,具《外戚傳》。洪武二十八年封燕世子妃。永樂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冊為皇后。宣宗即位,尊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後始為太子妃,操婦道至謹,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歡。——《明史》

    明史記載,皇后張氏言行得體,甚得明成祖朱棣和仁孝皇后喜歡。

    是時海內寧泰,帝入奉起居,出奉遊宴,四方貢獻,雖微物必先上皇太后。兩宮慈孝聞天下。——《明史》

    皇后張氏孝順的名聲傳遍天下。

    太后遇外家嚴,弟升至淳謹,然不許預議國事。——《明史》

    太后管理自己的家族很嚴,不任人唯親,不允許上朝堂議事;這和後來唐朝的武則天專政後任人唯親,形成了鮮明對比。

    宣宗崩,英宗方九歲,宮中訛言將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諸大臣至乾清宮,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萬歲,浮言乃息。大臣請太后垂簾聽政,太后曰:“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時時勖帝向學,委任股肱,以故王振雖寵於帝,終太后世不敢專大政。——《明史》

    《明史》中明確記載了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宮中謠言張皇后要立自己的兒子襄憲王朱瞻墡為皇帝,但是她馬上召集諸大臣到乾清宮,指著太子哭道:“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萬歲,流言才得以平息。朱祁鎮即位為明英宗,遵宣宗遺詔,凡朝廷大政均奏請張氏而後行,大臣請求張氏垂簾聽政,張氏說:“不要破壞祖宗之法。只須將一切不急的事務全部廢止,時時勉勵皇帝向前人學習,並委任得力的輔佐大臣就可以了。

    何喬遠:張太后當宣英之際,可以預政而不預政,視漢唐女主何如哉。 

    正是因為在正統初年,張氏使得朝廷政局大體保持穩定,宦官王振雖有寵於英宗,卻沒有達到專權擅政的程度。(之後明朝開始宦官專政,使得皇帝誤國)。

    三年三月,胡後廢,遂冊為皇后。英宗立,尊為皇太后。英宗北狩,太后命郕王監國。景帝即位,尊為上聖皇太后。時英宗在迤北,數寄禦寒衣裘。及還,幽南宮,太后數入省視。石亨等謀奪門,先密白太后。許之。英宗復辭,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明史》

    張氏的兒媳婦孫若微,開始是被立為貴妃,因得皇帝朱瞻基寵愛,廢了胡皇后之後被立為皇后,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後被立為皇太后。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在於謙等大臣的勸說下,孫皇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孫皇后同意,之後奪門之變使得明英宗復位。

    總結:朱祁鎮第一次成功繼位和她的母親孫皇后關係不大,主要是由於他的祖母張皇后,第二次復位和他的母親孫皇后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古代的皇后可以說沒有不想讓自己親生兒子做皇帝的,但是奪門之變之所以成功與明代宗朱祁鈺後期廢除了明宣宗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也有很大關係。所以《明史》評論說:明代皇位之爭,而甚無意義者,奪門是也。

    參考資料《明史》

  • 9 # 沉墨I方之城

    可以肯定的說,孫太后死在朱瞻基之前,朱祁鎮依然是繼承皇位的唯一人選,但是景泰帝死前就不會發生“奪門之變”,明英宗朱祁鎮無法復位,只能是他的兒子朱見深繼承景泰帝朱祁鈺的大統。

    明宣宗朱瞻基那十年是明朝達到鼎盛的十年,其實這裡面不光是明宣宗的功能,更有他母親張太后的功勞。

    明仁宗朱高熾的皇后張氏是明朝唯一一個曾經把持朝政的後宮女人,她非常的賢能,極具政治智慧,比電視劇裡要高明、精明得多,當然更比朱瞻基的皇后孫氏能力要強太多。

    朱瞻基死後,年幼的朱祁鎮登基,兒童天子,什麼也幹不了,雖然有“三楊”內閣強勢輔佐,但是要在重大事情要做決定,還是張太皇太后做主。她成為了明朝後宮皇后攝政的唯一例子。

    朱瞻基的皇后孫氏其實一直都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在政治智慧和能力上遠遠不如張太后,特別是在朱祁鎮登基後,朝中重要事務基本上不需要孫氏參與,都是張太皇太后與內閣閣臣商議,以皇帝的名義釋出命令,很可惜張太皇太后死於正統7年,在他臨死的時候都還在行使攝政的權力,召見了楊士奇等重要閣臣託孤。

    張太后死後,孫氏名義上就成皇室宗親的掌舵人,但是此時的朱祁鎮已經親征,她無法對朝政進行干預,關鍵是她也沒有那個能力。

    其實,無論是孫氏死在朱瞻基前還是後,朱祁鎮都能夠順利的繼承皇位,首先來說,朱祁鎮是朱瞻基的嫡長子,這符合法統和祖宗家法;其次,朱祁鎮有張太后支援。

    據史料記載,朱瞻基死後,朝中有人議論張太皇太后會不會立她另外一個親兒子襄王朱瞻墡為帝,畢竟朱祁鎮還小,主少國疑。最後是張太后親自把9歲的朱祁鎮帶上朝堂,對群臣宣佈,這才是大明天子。

    以上看來,朱瞻基的皇后孫氏其實沒有起多大的作用,她只要是死在皇后位置上,朱祁鎮繼承大統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如果孫氏死得早,唯一對明朝的發展有改變的是在後來的“奪門之變”,景泰帝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繼承皇位後,其實皇權的繼承已經從嫡子朱祁鎮那一系轉到了庶子郕王那一系了。

    景泰帝由於沒有子嗣繼承皇位,朝中有投機份子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了著名的“奪門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復位了。而這關鍵的人物就是太后孫氏,她默許了石亨他們的行動,有了太后孫氏的首肯,當朝權臣于謙也只好默許了此次蹩腳的政變。

    如果太后孫氏沒有活到景泰帝時代,那麼“奪門之變”是肯定不會發生的,景泰帝的皇位一定會傳承給原廢太子朱見深的。所以說,孫氏對明朝的走向具有很大的影響。

  • 10 # 浮生若淺

    其實朱祁鎮的繼位與孫太后的關係並不大,當然,孫太后深得明宣宗的寵愛,為他的繼位更加分而已。

    朱瞻基的子嗣並不算多,兩位皇子和三位公主。朱瞻基出生時,其實他的身份嚴格算起來是庶長子,因為當時他的生母孫氏是貴妃。

    在孫氏之前,朱瞻基是有一個原配嫡後,那就是在《大明風華》中黑化的胡善祥胡皇后。只是胡皇后一來並不受寵,二來僅生育了兩位公主,未誕育皇子。所以朱瞻基那時候是沒有嫡子的。

    明朝實行的還是“嫡長子繼承製”,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在胡皇后沒有生育皇子的前提下,也就朱瞻基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孫氏貴妃所生的朱祁鎮身份比起生母初為侍女的朱祁鈺來說,更為貴重,所以朱祁鎮理所應當地成為皇位繼承人的首選。

    所以,只要胡皇后沒有生育皇子,那麼無論孫貴妃所生的朱祁鎮都是繼位第一人選,孫氏活得長久一些,讓自己由貴妃扶正成為皇后,只是為朱祁鎮的身份加了些分,由庶長子變為嫡長子而已。不過也不排除一種情況,若孫氏死的早,在她之後明宣宗身邊出現了更受寵的女人,或者又正式冊立了新的皇后,誕育了嫡子,朱祁鎮能否成功繼位就有待商榷了。

  • 11 # 不才講史

    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在朱元璋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來了。那就是嫡長子繼承皇位,嫡長子,就是皇后為皇帝生的第一個兒子。

    正如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明明死在了他的前面,但是,朱元璋還是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

    這才有了朱允炆當皇帝,可以說這個制度是不能改變的。

    只不過到了朱棣這裡,他開始篡權當了皇帝。不過,他也沒有改變這個制度。儘管說他不喜歡自己的長子,也是就朱高熾。

    但是,他還是把皇位傳給了朱高熾,可見這個嫡長子繼承製度,是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改變的。

    因此說來,即使孫太后死的早,只要她是皇后,他的兒子被立為了太子了,那麼,朱祁鎮還是依然可以當皇帝的。

    畢竟他就是嫡長子了,這個皇位非他莫屬。

    事實上也是如此,朱瞻基駕崩之後,就是朱祁鎮當了皇帝。

    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朱祁鎮既然被立為了太子,至於他們母親是死是活,已經和他繼承或者不繼承皇位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他就是事實當的皇帝繼承人了,畢竟他是太子呀。

    不過,朱祁鎮這個皇帝,他比較能作。他成功的把自己的皇位給弄丟了,原因就是他帶兵去打仗,被人家給瓦刺給俘虜了。

    正是因為如此, 皇位才到了他的弟弟也就是朱祁鈺這裡來的。

    不過,朱祁鈺僅僅是暫時當皇帝而已。

    這個皇位還是要還給朱祁鎮的,因為他被瓦刺給放了回來。再加上朱祁鈺的唯一的兒子死了,朱祁鈺也得了重病。

    所以,這個皇位跑了一圈,又跑到了朱祁鎮這裡來。看來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你爭也爭不來的。

    是你的就跑不掉,不是你的老天爺也不會給你。人家這個皇位本來就是朱祁鎮的,因此,兜兜轉轉最後皇位又到了他的頭上。

    因此說,他的母親即使死了,這個皇位遲早還是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媽非要我女朋友給我買的一件情侶裝,說了很多次我拒絕後,跟我大發脾氣,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