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麼近那麼遠F4

    地球,人類賴依生存的星球,從外太空看,地球是個蔚藍色的星球。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里,其中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面積為3.61億平方公里。有些人大膽假設一下,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第一,七大洲和四大洋發生顛倒

    原來地球上是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為: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四大洋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發生顛倒後,地球會變成七大洋和四大洲。七大洋為:亞細亞大洋、歐羅巴大洋、阿非利加大洋、南亞美利加大洋、北亞美利加大洋、澳大洋、南極大洋。四大洲為:太平洲、印度洲、大西洲、北極洲。總體感覺起來名字怪怪的,有點意思。其中,太平洲為陸地面積中面積最大的洲,為18134萬平方公里;亞細亞大洋為海洋中面積最大的大洋,面積為4458萬平方公里。

    第二、人類活動發生變化

    原來地球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顛倒後,地球變成了“三分海洋,七分陸地”。陸地面積增加了1.3倍還要多,但人類數量沒有發生變化,依然是75億,人口密度會大大降低。一方面,人類生活空間變大,耕地面積可能會增多,原來非洲和印度等地的居民面臨忍飢挨餓的狀態發生改變,溫飽問題已經不再是大家擔心的事情了,每年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人類居住空間發生變化,世界上人類不在建造高層,而是以獨立的別墅為目標,獨門獨院,人類也不在為住房問題發愁。

    第三、環境氣候發生變化

    原來地球上的信風帶、洋流、寒潮、季風、高低氣壓轉換等自然規律,隨著陸地與海洋麵積的顛倒,將一去不復返。隨之新的氣候環境到來,太平洲面積18134萬平方公里,水汽難以抵達太平洲中心,因此在太平洲中部會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帶。不僅太平洲,估計印度洲、大西洲、北極洲的中心地帶也會形成沙漠地帶,只是面積大小而已。沙漠地帶終年氣候乾燥,高溫少雨,不適合生物生存。在大洲和大洋邊緣地帶依然是雨水豐沛,氣候宜人的地帶,人類還是喜歡集中於沿海邊緣。但是由於海洋和陸地面積的顛倒,水蒸氣蒸發量大不如從前,沒有那麼多水蒸氣被蒸發,自然降水越來越少,可能會對莊稼收成,植物生存造成很大影響,使區域性地區發生變化,極度乾旱少雨。

    第四,一些有趣的變化

    地球由“三分陸地,七分海洋”變成“三分海洋,七分陸地”後一些有趣的變化。比如,原來陸地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8848米,將變成大洋中最低點;原來海洋中世界最低點——馬裡亞納海溝,深度為11034米,將變成陸地上的最高點;原來海洋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面積216萬平方公里,將變成陸地上最大的湖泊;原來陸地上面積最大的湖泊——裡海,面積38.64萬平方公里,將變成海洋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原來陸地上長度最長的山脈——科迪勒拉山系,長度8900公里,將變成海洋中最長的海溝等等吧。

  • 2 # 拱壁紫砂

    如果陸地佔到70%,說明地球還在演變:生命不適合乾涸的環境。植物也無法生存。

    直到土地、水迴圈接近平衡,生命才會慢慢地誕生。

    地球的過去,太陽系的變遷都導致了變化是主體。

    現在地球狀態,是合和的自然狀態。但是,南極現在溫度過高,冰川融化現象嚴重,海洋的水會逐漸增多,對人類、各種生命都是巨大的危險。

    願事態安好吧!

  • 3 # 大斧張飛

    這種假設永遠沒有正確答案,誰也不知道結果,依我看,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的話,那就是陸地多少,海洋少了,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可能沒有了颶風,沒有了暴雨,如果地球7O%是陸地,3O%是海洋,可能就沒有了四季,沒有了春夏秋冬,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可能就沒有熱帶,溫帶,寒帶之分,如果地球7O%是陸地,30%是海洋,可能氣溫高了,植物滅了,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可能原本就沒有人類適存的條件,地球可能就不會有人類出現,如果地球7O%是陸地,30%是海洋,那可能就沒有了爾虞我詐,沒有了你死我活,那可能就是一個混沌的世界,什麼也沒有,誰也不知道。

  • 4 # 軟分享

    如果地球70%是陸地,而海洋只有30%的話,那這個世界會怎樣呢?

    咋這麼一聽,會覺得人類生活的空間變大了,但真的這樣嗎?海洋麵積減少了,也就是海岸線要變短了,那也說明內陸的面積更大了。那麼沙漠的面積可能就更大了,因為,離海岸線越遠降雨就會越少,那自己就會變得乾旱,所以陸地面積雖然增加了,但人類的活動空間其實變化得並不大。

    然後,海洋麵積變小那地球的氣溫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因為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特別大的影響。所以,海洋麵積小了,那這些的作用也就變小了。

    還有就是物產了,我們都知道海洋的物產可以很豐富的,還有未來的糧倉之稱,那海洋變小了,物產自然就少了,那對人類的生活自然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了。

    我們現在生活的舒適環境正是因為這樣的陸海比例,如果發生了變化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愛護環境,因為海平面上升比陸地變多影響在大的多,而現在兩極的冰正在融化,海平面正在上升。

  • 5 # 綠雨林

    作為生物,歷經數萬年進化,適應目前的環境條件,生存發展。如果環境鉅變,比如空氣溼度下降太大,很多生物,包括人類將無法生存。新物種會統治地球,也可能,所有生物都消失。

  • 6 # HiFi音樂聆聽者

    第一,七大洲和四大洋發生顛倒

      原來地球上是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為: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四大洋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發生顛倒後,地球會變成七大洋和四大洲。七大洋為:亞細亞大洋、歐羅巴大洋、阿非利加大洋、南亞美利加大洋、北亞美利加大洋

      、澳大洋、南極大洋。四大洲為:太平洲、印度洲、大西洲、北極洲。總體感覺起來名字怪怪的,有點意思。其中,太平洲為陸地面積中面積最大的洲,為18134萬平方公里;亞細亞大洋為海洋中面積最大的大洋,面積為4458萬平方公里。

    第二、人類活動發生變化

      原來地球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顛倒後,地球變成了

      “三分海洋,七分陸地”。陸地面積增加了1.3倍還要多,但人類數量沒有發生變化,依然是75億,人口密度會大大降低。一方面,人類生活空間變大,耕地面積可能會增多,原來非洲和印度等地的居民面臨忍飢挨餓的狀態發生改變,溫飽問題已經不再是大家擔心的事情了,每年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人類居住空間發生變化,世界上人類不在建造高層,而是以獨立的別墅為目標,獨門獨院,人類也不在為住房問題發愁。

    第三、環境氣候發生變化

      原來地球上的信風帶、洋流、寒潮、季風、高低氣壓轉換等自然規律,隨著陸地與海洋麵積的顛倒,將一去不復返。隨之新的氣候環境到來,太平洲面積18134萬平方公里,水汽難以抵達太平洲中心,因此在太平洲中部會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帶。不僅太平洲,估計印度洲、大西洲、北極洲

      的中心地帶也會形成沙漠地帶,只是面積大小而已。沙漠地帶終年氣候乾燥,高溫少雨,不適合生物生存。在大洲和大洋邊緣地帶依然是雨水豐沛,氣候宜人的地帶,人類還是喜歡集中於沿海邊緣。但是由於海洋和陸地面積的顛倒,水

      蒸汽

      蒸發量大不如從前,沒有那麼多水

      蒸汽

      被蒸發,自然降水越來越少,可能會對莊稼收成,植物生存造成很大影響,使區域性地區發生變化,極度乾旱少雨。

    第四,一些有趣的變化

      地球由“三分陸地,七分海洋”變成“三分海洋,七分陸地”後一些有趣的變化。比如,原來陸地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8848米,將變成大洋中最低點;原來海洋中世界最低點——馬裡亞納海溝,深度為11034米,將變成陸地上的最高點;原來海洋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面積216萬平方公里,將變成陸地上最大的湖泊;原來陸地上面積最大的湖泊——裡海,面積38.64萬平方公里,將變成海洋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原來陸地上長度最長的山脈——科迪勒拉山系,長度8900公里,將變成海洋中最長的海溝等等吧。

  • 7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如果這個情況屬實,相信這個情況不會是地球誕生之初,一定是在地球上水迴圈正常化以後才能形成的陸地和海洋的比例。

    可以說,這樣的陸水比例,地球將會是另一種模型,至於是什麼樣,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這是無厘頭的猜測而已。

    所以只要不是純陸地,或者純水域,地球只要碳元素不變,生命都有誕生的可能。

    不過,以下肯定是那種陸水比例的地球地貌情況,那就是現在人類生活的平原區域,都是相當於青藏高原那樣的高原,稍微海拔高點的地方,都如同珠峰那樣成為生命的禁地。

    另外地球上仍然有四大洋,只不過除了太平洋還算海洋,其它大洋都是湖泊,而且這四大洋彼此獨立,沒有水道相連。

    地球上的河道幾乎都是內流河,比如長江,要被第一島鏈形成的山地攔截,進不了太平洋。這樣地球上的水儲存在接近一半被陸地上的窪地,形成像青海湖那樣湖泊。

    那樣陸水比例的地球發展到今天,幾乎沒有海洋和湖泊了,絕大多數水都被冷藏在地球的兩極上,地球上的南北兩極冰蓋可能比今天更高更大。

  • 8 # 宇宙之音傳播真理

    如果,地球的陸地面積與海洋麵積交換一下,或者二者的比例變化的幅度超過一定範圍,不但人類出現不了,即使出現,也創造不出高階文明來。

    一、南極洲與北冰洋的作用

    萬物生長靠太陽,萬物誕生生長離不開水,水是生命之源,人體器官和生物器官的含水量都很高,成年人水分佔60%左右,兒童佔80%以上,白菜等葉菜更是高達87%以上,水的重要性不亞於太陽。

    孤懸南極的1424萬平方公里的南極大陸,像一個鍋蓋蓋住了南極,由於常年狂風暴雪,至今沒有永久居民,站在人類開發資源的角度考慮,這裡還是未開發的處女地。

    1、南極洲存在的環境意義

    從開採資源方面考慮,人類可望而不可求,但對地球的環境而言,南極洲是關鍵的氣候調節器和地球旋轉穩定器。

    2、沒有南極洲就沒有人類

    南極洲如果換成南極海洋,人類就不可能出現。南極洲有1424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上面完全被冰雪常年覆蓋,只冰蓋就達200萬平方公里,平均厚度達到2000米,最厚處達4000米,佔世界冰水的90%,如果全部融化,可使海平面升高60米。

    不要小看這60米,它可使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中下游平原,亞馬遜平原,密西西比平原的大部分和其它平原一部分成為海洋。正是這塊大陸漂移到南極,吸納儲存大量的水,使海平面降低,大量的海底生物才能遊走陸地。由於南極大陸的存在,地球的溫度穩步降低,恐龍等大型動物和高大喬木慢慢絕跡,人類等身材比較矮小的物種,開始統治陸地。

    3、假使南極是海洋,北冰洋是陸地

    南極洲如果是海洋,地球的重力會失衡,地球旋轉不穩,會引發更多的地震和火山活動。

    南極如果是海洋,海平面會升高,南半球的氣溫也會上升20℃。關鍵是北半球,由於北冰洋被陸地代替,冬季溫度降低,春天的寒潮將更加劇烈、頻繁,秋季早早霜凍,不利於莊稼的播種與成熟,而且氣候變幹,沙漠面積暴增。北半球文明的關鍵載體,一旦氣候異常,地球文明必受拖累。

    天然巧合。南極洲和北冰洋的面積幾乎相等,北冰洋的面積是1478萬平方公里,而且南極洲的高地與北冰洋的海盆基本對應,扣在一起基本重合。

    奇怪吧,這兩塊缺乏開發的“飛地”,卻是形成人類與發展必不可少的”戰略要地”。

    二、地球各大陸的漂移不是漫無目的(以下是哲學分析)

    1、現代海洋麵積為啥是佔71%?古海洋麵積佔80%,它是氣候的需要,也是形成多樣性動植物的需要。

    這麼大的最最佳化誰發現了?這是海陸分佈的最最佳化,好像在“猜謎語”?哲學就是這樣,眼前沒有明顯線索,只能“悟”,領悟、頓悟、醒悟,悟的線索是最最佳化。

    2、大陸漂移的階段性

    據科學考察,27億年前,地球大陸是一整塊叫盤古大陸,它不影響海洋生物繁育。海洋與陸地不需要互動。直到恐龍滅絕前後,海陸分佈才顯得重要,經過外星襲擊(大的有3次)和地球本身運動這個內因的配合,逐漸奠定了今日的海陸分佈,這一佈局既適合工、農業生產,也適合財富的快速轉移積累——戰爭的方式。科技的智慧化、網路化是最佳化的海陸分佈的成果。因為這樣的生產力正是構建新生產方式的基礎。既然有這麼最佳化的功能,說明海陸分佈的結構是最優的。無需利用分析綜合的繁瑣而落後的拆解方法(科學方法)。這是系統論的整體分析法,它捨棄了一切具體分析。

    3、未來的海陸分佈

    由於海陸互動系統已經形成,整體最佳化,處於穩定階段。以後還會微調,但不會改變大的佈局。不要看科學家整天推測,某某大陸在漂移,在靠近,在遠離。只是微調,系統形成的大變動時期,早已過去。所以,哲學是科學探索的指路明燈。

    三、地中海的促進作用

    1、位於亞非歐中間的地中海,面積251萬平方公里,其西端有僅13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連,海峽較淺,據科學長期探測,地中海的面積在緩慢縮小。

    2、沒有地中海就沒有人類

    地中海特殊的面積,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質特徵,決定了地中海的使命非同尋常。大陸的漂移形成了地中海,幾百萬年前,地中海剛形成時期,地殼比現在活躍,為了證實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科學家曾經在地中海進行鑽探,科學家意外發現,在幾百萬年間,地中海曾經37次乾涸,由於地殼運動,直布羅陀海峽封閉了與大西洋相連的通道,數萬年後又開啟這一通道,大西洋的海水緩慢灌滿地中海,這樣重複了37次。當地中海海水蒸發完畢後,剩下的是粉沙似的海鹽,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地中海,冬季盛行偏北風,這些海鹽粉塵吹到非洲撒哈拉和尼羅河口的廣大地區,海鹽使大部分植物在數萬年間死亡,這裡生活的原始人不得不遷入非洲南部狹小空間,幾萬年過去了,植被恢復一部分,一部分原始人又遷回撒哈拉地區,這樣反覆很多次,人類的體質發生了進化,對形成智人不可或缺。這是科學回答。

    3、哲學回答

    這些都是宇宙的提前設計。對形成智人力度十分巧妙,地中海的面積過大,鹽分過多,可能使撒哈拉地區的原始人無法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而滅絕,如果地中海的面積過小,就起不到改變撒哈拉地區土壤性狀的效果,原始人就會一直生活在環境優越的廣大地區,由於缺少鬥爭,進化的動力失去。地中海的位置也很關鍵,剛好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蒸發旺盛,偏北風強勁,緊鄰撒哈拉地區。所有這些,都是促進人類的產生與發展的。因為人類的智慧代表宇宙發展的方向,是完成宇宙使命的唯一載體,所以,地球上的一切條件,一切設計,一切運動,都是促進人類的產生、進化與發展的。這就是哲學,也是宇宙的語言。

  • 9 # 愛皮卡丘的怪阿姨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星球,所以在太空之上看到的地球就是蔚藍色的,因為海洋的面積佔據大部分,那麼當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那世界會怎麼樣?

    1、首先人類的住房面積絕對足夠,房價就不會這麼高,也會有更多的陸地生物和種群,但也有壞處,我們會因為水資源枯竭而擔心。

    2、如果地球上海洋減少,陸地增多,那麼海水的蒸發量不夠,會導致雨水的降雨量也不夠,在遠離海洋的大陸上,將會造成大規模乾旱,並形成沙漠。

    3、倘若地球在誕生之初的時候,30%的面積留給了海洋,那麼生命很可能不會太早的被孕育出來,有可能會比從前延後幾億年時間,這是因為地球的晝夜溫差特別的大,地球在白天的時候會特別溫暖,但是當夜晚到來時,地球沒有了光照就會陷入一片寒冷之中。而不像地球遍地都是海洋時,海洋的散熱能力會比陸地減緩很多。同時如果地球上真的遍地都是陸地的話,這些陸地很可能會被幹旱和沙漠化覆蓋,同樣也是因為海水覆蓋的面積太少,地球受到月球潮汐反應的限制。

    4、因為沒有水,就養不活這麼多的人,然後接下來,全世界可能都在為水源而發生無休止的戰爭。這麼算下來,可能人口要壓縮70%的這個設想還有問題,有可能最後只變成了目前總人口的10%。很嚴重了想,那可能根本不會有現代文明。人類可能還要再過個幾千年的封建、奴隸制社會。

    因此,沒有這麼多水,真的不是鬧著玩的。

  • 10 # 展翔的天馬

    肯定是一個巨大的災難。70%是陸地,30%海洋,這個基本上已經將原有地球上的陸地與海洋的比例換了過來,看起來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用再為狹小的土地而犯愁,但事實上會引起非常殘酷的生態惡果。

    我們的這個地球,陸地與海洋的比例大概是29:71,海洋佔據了這個地球的絕大部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這個地球擁有足夠的地方來儲存水資源。

    我們都知道海洋是生命的發源地,其實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是離不開水的,擁有比較充足的水資源,才能使這個地球上的生命變得如此多姿多彩。

    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生物,已經跑到陸地上生活了,但它們還是離不開水資源的。尤其是已經離開海洋來到陸地生活的生物,它們所需要的水資源成分已經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有很多生物所需要的水資源已經變成了淡水。

    其實現在我們陸地上所佔有的淡水資源只有2.53%,而其中很大的一部分都被冰凍在了冰川,那些淡水資源都是我們人類非常難以利用的。所以說我們現在在陸地上生活的生物,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是非常少的。

    如果陸地與海洋的比例真的改變了,甚至將他們的比例顛倒過來,這也就意味著地球上的水資源大大的減少,這也說明可以承載生命的載體消失了很多,這造成的第一個災難就會導致地球上的很多物種都要消失。

    不要以為地球上的很多物種都消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其實這會影響我們生態的多樣性。我們現在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美好穩定的生活環境,最重要還是生態的平衡,才使得這個環境變得如此美好。如果生態遭到的破壞,馬上就會引來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從而表現出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就是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顛倒引起的一大惡果。其次,陸地的面積變得多了很多,這好像已經給了陸地上的生物一個非常大的生存空間,但是水資源還是那麼匱乏,如果陸地上的生物不斷地繁衍以增加群體的數量,那麼必然會造成的是水資源的爭奪。

    所以說,70%是陸地,30%海洋,根本就不是地球上一個比較穩定的比例,如果這個比例改變了,很可能就很難繁衍出生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一些科學家在探索外太空的時候,會發現其他的星球擁有水之源,但卻沒有發現那裡擁有生命。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可以吸收儲存比較大的能量,有了這些能量,才可以演化出多姿多彩的生命,編織比較紛繁複雜的世界。

    但是如果地球上所擁有的水量變少了,就無法從太陽那裡吸收比較充足的熱量,反而是很大的情況下,陽光直接照射在大地上,會使地面上的溫度急劇升高,這樣使很多有機分子都很難聚集在一起,組成蛋白質,又怎麼可能會演變出生命呢?

    綜上所述,地球上的陸地與海洋的比例要是改變了,也就意味著水資源的改變,水又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那樣給地球上帶來的就是巨大的災難。

  • 11 # 四川達州人

    真如此,地球將會成為煉獄。

    地球表面現有70%的海洋,因此才能讓陸地得到水汽滋潤,形成河流。反過來的話,70%的陸地面積上,大多數會嚴重缺乏水源。

    大多數地方會是沙漠或戈壁,寸草不生。適合居住的地方只能是沿海。

    更嚴重的問題是,30%的海洋必定被被70%的陸地所分割,無法形成環流。而沒有環流,地球上75%由藍藻產生的氧氣從哪來?

    沒有大洋環流,海洋、陸地生物所需的營養物質如何交換?水汽迴圈如何建立?而沒有水汽的迴圈,沿海是暴雨如注,稍微遠點的地方就是毫無生氣。

    最最頭疼的是,水具備最大的比熱。如今的地球是70%的海洋白天吸收太陽光熱,晚上緩慢進行釋放,形成利於生物的溫和環境。而如果地球70%面積是陸地,白天被太陽曬熱,整體溫度會迅速增高,並持續煎煮麵積狹隘的海洋表面,那也就必然造成水汽被更多地蒸發到大氣之中,而水蒸氣的增多則會鎖住更多的熱量,遲早將所有表面水蒸發到大氣中,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厲害。

    如此地球就與金星沒有差別,大氣濃密,表面溫度高達400度,生物也就不會誕生...

  • 12 # 使用者肖老師xys

    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這個世界會怎樣?我只能在我目前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大膽推理.猜想如下:

    這個地球上的主宰者一定是“類人類”。所謂“類人類”是指:具有製造和使用精密工具的能力,具有50℃右左的恆溫特徵,具有優良文化素質的高階動物群。

    1、當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根據比熱容的相關知識點可以大致估算--地表平均溫度比目前的地表平均溫度高出近20℃。所以,猜測這個地球的主宰者,估計具有50℃左右的恆溫特徵!

    2、由於地表溫度的升高,動物所需的水源,最初主要來源於植物的光和作用。地表植被的分佈,很可能是以森林為主體。食草動物種類.數量均不豐富,食肉動物的攻擊會非常強大。所以,猜測主宰這個地球的高階動物,必須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生存!他們一定具有製造和使用更精密工具的高超能力!

    3、由於陸地面積巨大,“類人類”要不斷的繁衍生息下去。一方面必須要不斷的提高森林的覆蓋率;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海水的淡化能力。這樣一來,這個地球的主宰者將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就必須具備高度發達的機械作業和資訊交流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有高度發達的科技文化來支撐,且必須做到高度的團結合作!所以,“類人類”一定具有優良的文化素質!

  • 13 # S星99

    地球若像假設的那樣,70%是陸地,30%是海洋,那麼地球離成為第二個火星不遠了,至於世界怎樣,應該一目瞭然。

  • 14 # 天麼

    說的是表面積吧,要是體積,百分之三十是海洋的話,比現在的水還多呢,參考木衛二和土衛六,所以,問題要表達清楚,別說得人糊里糊塗的。像貝加爾湖,它面積也不算很大,但平均深度非常駭人,淡水儲存量佔世界百分之二十。

    提問者可能沒有體積概念,只說表面積的話,同樣的水量可以佔地球百分之三十,也可以佔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這不就是深一點或淺一點嗎?比如你拿一桶水,倒在你房間,那房間地面全是水,所佔的面積非常大,但你把水收集起來,水不就一隻桶那麼大嗎?你想想你房間能放多少隻桶呢?

    如果海洋佔地球百分之三十體積,那就難以想象了,比現在地球的水量多一萬倍不止,所有水集中起來變成球體要比月球還大。

    所以說,你的提問根本沒必要回答,論表面積,水也得深淺之分,看不出總水量的話,各種變化都存在,沒有統一的。假如地表的水很淺,佔百分之三十表面積,那早晚海洋的水會全部變成水蒸氣,地表想找一滴水都難。假如很深,那和現在又有什麼區別?

    我的回答是不是讓你十分驚訝?

  • 15 # 邏輯推敲

    目前,地球上的水蒸氣,絕大部份是由海洋裡的海水蒸發而來。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那就會因為缺少水蒸氣導致降水稀少,江河水量大減,絕大多數河流斷流成為內陸河;湖泊水位大降,絕大多數湖的面積將萎縮、乾涸或消失,地球上的沙漠、戈壁面積將超過溼地的面積,不毛之地將會大到一眼望不到盡頭。 因為缺水,大部分陸地將是乾旱氣候,沙塵暴天氣將成為常態。森林面積將遠遠小於草原面積,且絕大部份都是蒸發水份很少的針葉林,地球上的動植物將以耐旱的品種為主,靠水生存的動植物會因稀缺而售價昂貴。節水灌溉技術、海水淡化技術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普及,節水生產、生活裝置將大受廠家、公司及消費者歡迎,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樹立以節約水為榮,以浪費水為恥的觀念。 很多地方將因為地下水開採過度而下陷、坍塌。地球上眾多的國家、地區會因為爭奪寶貴、稀缺的水資源,綠州,經常爆發流血衝突,甚至大規模戰爭。

  • 16 # 地理那些事

    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分析一組資料,以便回答得更為準確。

    1、關於地球的大小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其直徑為12756公里,根據球體的表面積公式(S=πD²=4πr²)可得出地球的表面積為:

    S地=3.14*12756*12756=510926783平方公里

    2、地球的海陸面積比

    地球雖然以“地”相稱,但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一個“水球”,畢竟地球的表面積是海洋麵積佔比大而陸地面積佔比相對較小,海陸面積分別站地球表面積的71%和29%,按照上文中求得的地球表面積,可分別算出海洋和陸地面積分別為362758015.9平方公里和148168767.1平方公里。

    如果地球的海陸面積比發生變化,即海陸面積比發生顛倒,變成了陸地佔比達70%,而海洋麵積縮小成了30%,透過計算,海陸面積比顛倒後的地球陸地面積將變成357648748.1平方公里,海洋麵積為153278034.9平方公里,如此一來相當於陸地面積擴大了2.41倍,海洋麵積則擴大了0.42倍。

    綜上可以簡單的得出,地球陸地面積擴大之後,可供直接開發的土地面積將會成倍增加,土地利用成本將會下降,如果沒有炒作的話房價將會迴歸“白菜價”。但要往深層次分析的話,其影響還是非常深刻的。

    我們現在的地球大約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由於海洋麵積佔比較大,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以及洋流等的影響,對氣候的調節作用巨大,因此才形成了地表獨特的氣候環境。如果海洋麵積縮小一半,而陸地面積增加一倍,簡單的說,地表將會有更多地方變成荒漠,尤其是副熱帶地區和距海較遠的內陸地區。

    與此同時,由於海洋麵積縮小,海洋資源特別是海鮮等海產品的產量也將大幅減少,曾經吃貨們歡樂的天堂將一去不復返,甚至由於過度捕撈,曾經許許多多餐桌上常見的海洋生物或將被滅絕。

  • 17 # 兔斯基聊科學

    俗話說“三山六水一分田”。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是海洋大而陸地小。地球面積非常遼闊,地球的總面積大約有5.1億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積大約有3.6億平方公里,佔到了地球總面積的71%;陸地總面積大約是1.5億平方公里,佔到了地球總面積的29%。

    圖示:海洋佔主體的地球

    如果地球上70%面積是陸地,30%的面積是海洋,我們的世界會怎麼樣呢?乍一看地球上陸地的面積增加了,對於地球上的陸地生物來講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仔細想一想卻不是那麼回事。那樣的話,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將會變得十分乾旱,不再適合生命的生存。

    科學家認為現在地球上的海洋陸地分佈格局是比較理想的。地球上的陸地都被海洋包圍著。海洋會向陸地帶來大量是水分,滋潤著陸地上的土壤。但是我們會發現,距離海洋比較遠的大陸內部,海洋水汽是很難到達的,往往那裡是比較乾旱的沙漠氣候。當然靠近海洋的陸地不一定就是氣候溼潤的,例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區。但是海洋對於地球溼潤氣候的調節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圖示:海洋每年會向陸地輸送大量的水分

    如果地球上70%的面積是陸地,30%的面積是海洋,那就以意味著地球失去了2.1億平方公里的海洋。那樣的話,海洋對地球氣候調節作用大大減弱。海洋沒有足夠的水分向陸地輸送。地球上的內陸地區將變得非常乾旱,嚴重沙漠化。地球環境會變得更加不適合人類和其它生命生存。

    地球上70%的面積是陸地,30%的面積是海洋。這種情況在未來是很有可能發生的。科學家發現,在未來的10億年內太陽的亮度會不斷的增加,隨著太陽的亮度不斷增加,地球上的溫度會越來越高。地球上的海洋會因為地球氣溫的上升而面積逐漸減少。海洋的面積減少就意味著陸地面積會相應的增加,但是氣候會變得越來炎熱和乾旱,最終地球上的海洋會消失,地球不再適合生命生存。

    圖示:沒有了海洋的地球

    我覺得,一個海洋佔主導的地球要比一個陸地佔主導的地球更加適合人類的生存。朋友們也是這樣認為嗎?

  • 18 # 百科千尋君

    千尋君來回答。

    這個問題可沒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陸地和海洋的差別不僅僅是面積,還有地形。由於海洋的平均深度遠遠超過陸地的平均海拔,因此海陸互換之後的陸地都是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原,原本的近海就會變成狹窄的沿海平原。▲海陸面積與地形互換示意圖/有錯誤

    最大的大陸將會變成“太平大陸”,面積1.8億平方公里,是如今亞歐大陸的3倍多,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太平洋的平均深度3957米),最高的山脈是馬里亞納山脈,最高峰是馬里亞納峰,海拔11034米。

    最大的海洋將會變成“亞歐大洋”,最深的海溝就是喜馬拉雅海溝,最深處8843.44米。

    現在的海灣將會變成半島,半島將會變成海灣。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原阿拉伯海);最大的海灣是歐羅巴灣(歐洲實際上就是一個半島);最大的島嶼是裡島(原裡海),最大的湖泊是澳洲湖或者格陵蘭湖(原格陵蘭島)。▲太平洋海溝分佈

    由於太平洋的各大海溝都離大陸不遠,因此海陸互換之後它們會成為高聳的海岸山脈,比如秘魯-智利山脈、東加-克馬德克山脈、日本山脈、阿留申山脈,它們會阻擋“亞歐大洋”和“美大洋”的水汽輸送,使水汽無法深入“太平大陸”,那麼太平大陸將會產生超過1億平方公里以上的沙漠和荒漠,面積是撒哈拉大沙漠的11倍。而且海洋麵積只有地球表面積30%的話,就無法產生足夠的水蒸氣、季風和洋流,整個地球的降水量將會大幅減少,屆時大約90%的陸地會成為不毛之地,地球上的耕地、草原、森林都會大幅萎縮,可居住的面積大幅縮小,到時候想養活一億人都很困難,如果還有考慮資源分佈的話影響會更大,甚至人類會迎來末日。南北極的狀況將互換,南極會成為一個封凍起來的“南極大洋”,北極將會成為終年積雪的“北冰大陸”。

    如果只是簡單的將海陸面積互換的話,結果也是差不多的,地球的環境將會比現在惡劣很多。

  • 19 # dolba

    形成地球表面如此複雜生態地貌和豐富生物多樣性其實是拜託了地球水迴圈,即海洋-洋流水迴圈系統,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對於生物圈來說是一個主宰級別的系統。簡單說就是失去了地球的洋流系統,地球上的生物就會迎來滅頂之災。如果地球的海洋陸地佔比掉個轉,那剩下的30%水面將無法進行水迴圈,蒸發值必然大於徑流量,最終所有水分將被陸地吸收,最終的結果將是地球將從藍色行星變成土黃星球,生物大滅絕。可能會有部分昆蟲可以存活下來,可是所有哺乳類動物滅絕,魚類滅絕,鳥類滅絕,人類滅絕。地球,這個獨一無二的星球,是一個宏大的造物,我們人類和地球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園,請愛護我們的地球

  • 20 # 免費手機炒幣機器人

    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分析一組資料,以便回答得更為準確。

    1、關於地球的大小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其直徑為12756公里,根據球體的表面積公式(S=πD=4πr)可得出地球的表面積為:

    S地=3.14*12756*12756=510926783平方公里

    2、地球的海陸面積比

    地球雖然以“地”相稱,但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一個“水球”,畢竟地球的表面積是海洋麵積佔比大而陸地面積佔比相對較小,海陸面積分別佔地球表面積的71%和29%,按照上文中求得的地球表面積,可分別算出海洋和陸地面積分別為362758015.9平方公里和148168767.1平方公里。

    如果地球的海陸面積比發生變化,即海陸面積比發生顛倒,變成了陸地佔比達70%,而海洋麵積縮小成了30%,透過計算,海陸面積比顛倒後的地球陸地面積將變成357648748.1平方公里,海洋麵積為153278034.9平方公里,如此一來相當於陸地面積擴大了2.41倍,海洋麵積則擴大了0.42倍。

    綜上可以簡單地得出,地球陸地面積擴大之後,可供直接開發的土地面積將會成倍增加,土地利用成本將會下降,如果沒有炒作的話房價將會迴歸“白菜價”。但要往深層次分析的話,其影響還是非常深刻的。

    我們現在的地球大約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由於海洋麵積佔比較大,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以及洋流等的影響,對氣候的調節作用巨大,因此才形成了地表獨特的氣候環境。如果海洋麵積縮小一半,而陸地面積增加一倍,簡單的說,地表將會有更多地方變成荒漠,尤其是副熱帶地區和距海較遠的內陸地區。

    與此同時,由於海洋麵積縮小,海洋資源特別是海鮮等海產品的產量也將大幅減少,曾經吃貨們歡樂的天堂將一去不復返,甚至由於過度捕撈,曾經許許多多餐桌上常見的海洋生物或將被滅絕。不僅如此,未來的水也將比油貴,一切爭端可能將由爭奪水源而起。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慧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資料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節節麥年後還能防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