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下獨酌客
-
2 # 火山沒有山
鍵盤字母排列順是按照字母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排序的。有心的讀者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要把26個字母作這種無規則的排列呢?既難記憶又難熟練。據說其原因是這樣的: 在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的彈回速度較慢,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很小心地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 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傷透了腦筋。後來,有 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是字鍵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速度太快了。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彈回速度,為什麼不想辦法降低打字速度呢? 這無疑是一條新思路。降低打字員的速度有許多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S"、"A"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卻放在最笨拙的右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和左手小指來擊打。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負責。 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後來,由於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彈回速度遠大於打字員擊鍵速度,但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至今出現過許多種更合理的字母順序設計方案,但都無法推廣,可知社會的習慣勢力是多麼強大。
-
3 # 朕有後宮佳麗三萬
這個我知道,鍵盤是西方人發明的,簡單來說,字母排列要顧及到十根手指上,但是有要注意,英語單詞組合頻率較高的要分佈在人體最易使用的食指中指上相反的,頻率較低的要分佈在人體最不易發力的無名指和小拇指上。這個其實很複雜,要用到統計、機率、然後又要顧及人體工程學。其實我王永民的五筆輸入,就是基於這個原理來的。
-
4 # 慶愛慶慶
我知道是根據每個字母出現的比例,再根據每個手指的靈活性來排布的,就好像在破譯密碼時,就是根據每個字母出現的大致機率來確定每個字母代表的字母一樣。
-
5 # 縱觀天下異事
計算機鍵盤字母是按一種雜亂無章的順序排列的。也許你會納悶:為什麼所有計算機、印表機和排版裝置上的字母編排順序都是一樣的呢?字母分佈為何不按英文字母順序而要混亂得毫無規律可循呢? 答案是這樣的:紹爾斯造出打字機後,奇怪地發現一個打字員正常擊鍵時老是出故障。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紹爾斯跑去請他的妹夫——一名數學家兼學校教師幫忙。他妹夫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鍵盤上把那些常用的連在一起的字母分開,這樣擊鍵的速度就會稍稍減慢,也就減少了故障的發生。 紹爾斯很樂意地採納了他妹夫的建議,將字母按一種奇怪的QWERTY順序排列。為了避免發生故障而不得不將字母雜亂無章地進行排列,告訴公眾這一事實或許會讓紹爾斯覺得尷尬。於是,他巧妙地耍了一個花招,說這樣排列是最科學的,可以加快人們的打字速度。 而實際上,紹爾斯的這個說法,已經被英國打字機發展史方面的權威人士認定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欺騙活動之一”,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奇怪的是,那些與紹爾斯設計不同的、更為科學的鍵盤竟然被歷史淘汰了,而人們卻漸漸習慣於使用這種編排古怪的鍵盤。 人們用了幾個世紀的時間設法發明打字機。1714年在英國,亨利·米爾為一臺機器申請專利,這種機器的名字叫“謄印字母的人造機器或工具,用它可以像書寫一樣, 單個字母獨寫,或數個字母連續寫,所有書寫內容都可以整潔準確地用大寫字母謄抄在紙張或羊皮紙上,與印刷不相上下”。那臺機器可能買不出去,因為沒有人能記住它的名字。 第一臺使用的打字機是1868年在美國由克里斯托佛·萊瑟姆。肖爾斯取得專利權的。他的機器被稱為打字機。他有活動的架子,有讓打字紙轉行的控制桿,還有按字母順序排列的鍵盤。 但是肖爾斯有一個問題。在他最初的模型上,它的“ABC” 鍵這種排列,在打字員快速擊鍵的時候,常常引起鍵堵塞。肖爾斯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各鍵互不干擾,他的解決辦法是讓打字員別打得太快。肖爾斯請求他的內兄重排鍵盤,不讓最常用的字母考得太近,要讓鉛字連動杆能夠朝相反的方向運動,這樣他們就不會碰撞在一起堵塞機器。新的排列便是打字員今天使用的QWERTY排列。當然,肖爾斯稱新的排列是科學的,能夠提高速度和效率。其實它所提高的唯一效率就是讓打字員的速度慢下來,因為幾乎不管打英語的哪個詞都要求打字員的手指在鍵盤上跨越更長的距離。 打字機的優點當然大於這個鍵盤的缺點。打字員們很快記住了奇怪的字母排列, 打字機一下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到打字員熟記了字母的新排列,打字速度提高之時,打字機的製作技術也有了改進,字母鍵也不再像最初那樣容易堵塞了。以現在的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實在不怎麼樣,它的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英語裡也只有三千來個單詞能用左手打,所以用起來十分別扭。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一天下來疲憊不堪。遺憾的是, 千百人的習慣成自然, QWERTY鍵盤今天仍牢牢佔據著計算機的輸入領域,雖然有人早就設計出更科學的鍵位排列,卻始終成不了氣候。現代計算機鍵盤根本不存在金屬棒之類的累贅,這當然是肖爾斯們始料不及的事。 許多人對計算機鍵盤的字母排列順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邊,應該相連的P與Q卻各守一方,遙遙相望,這是什麼道理?其實,這種鍵盤的原始設計理念就是要讓你打不快! 目前大眾普遍使用的鍵盤叫做"快蹄鍵盤",原文為"QWERTY",有沒有人發現這個字看起來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其實它就是鍵盤上第一排字母的組合。請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機在1868年面世, 這是所有電腦鍵盤字母或英文打字機鍵盤字母的排列順序。有心的讀者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要把26個字母作這種無規則的排列呢?既難記憶又難熟練。原來的鍵盤基本上是照著字母順序排列,但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撐鍵盤的機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調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樣。據說其原因是這樣的: 在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Sholes Co.)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彈回的速度較慢,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很小心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傷透了腦筋,因為實在沒有辦法再增加字鍵的彈回速度。後來,有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字鍵的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太快了。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字鍵彈回的速度,為什麼不想法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呢?這無疑是一條新思路。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有許多種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語中第三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母,但卻把它放在右手的無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字母,卻被交給了最笨拙的左手無名指和小指來擊打。同樣理由,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來負責。 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就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下來。後來,由於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的彈回的速度遠大於打字員的擊鍵速度,但是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 這種排列方式的確為入門者帶來不少輸入的困擾,其實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也推出了更符合人體工學的鍵盤,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戰,這個鍵盤還沒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團體積極推廣這款名為"德弗札克"的鍵盤,也許不久的將來,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將被廣為採用。
-
6 # 夕日爆料
眾所周知,計算機鍵盤字母是按一種雜亂無章的順序排列的。要死記硬背記住26個無序字母的排列順序,顯然很困難。而不記住鍵盤字母的排列順序,勢必影響學習打字和提高打字速度。(有資料顯示:當初鍵盤設計者就是怕打字太快,損壞鍵盤,故意打亂了字母的排列順序。)
下面的口訣,能幫助你快速記住鍵盤字母的排列順序。
七(qī)碗(wǎn)鵝(é)肉(ròu)湯(tāng),已( yǐ)無(wú)一(yī)我(wǒ)婆(pó)。
愛(ài)上(shǎng)豆(dòu)腐(fǔ)羹(gēng)。回(huí)家(jiā)快(kuài)樂(lè)。
自(zì)行(xíng)車(chē)未(V諧音未)幫(bāng)你(nǐ)買(mǎi)。
整篇口訣聯想:
七碗鵝肉湯,已經無一碗給我的老婆了(全給我喝了)。老婆卻說:“我愛上喝豆腐羹了。你回家我就快樂。”過了一會兒,老婆說:“對不起,你要的腳踏車,我未幫你買。”
-
7 # 木無夏
電腦是美國人發明的,當然鍵盤也是與之共同發展起來的一個產物。據發明電腦鍵盤的人統計,在使用英語單詞的過程中,那些詞出現的頻率高,那些詞出現的頻率低,而這些詞中的字母那些用的多,都進行了詳細的計算,最後就把最多的字母按人手的靈活程度,主要是食指和中指這兩排進行了安放,把其它的按順序放在了無名指和小拇指的部位。而空格鍵是用兩個拇指輪流敲打。這就是人體工程學所造成的結果。由於全世界電腦鍵盤都是這樣安放的,我們也就沒有改。
-
8 # Anonymous0873
解釋一:
在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Sholes Co.)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彈回的速度較慢,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很小心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傷透了腦筋,因為實在沒有辦法再增加字鍵的彈回速度。後來,有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字鍵的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太快了。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字鍵彈回的速度,為什麼不想法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呢?這無疑是一條新思路。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有許多種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語中第三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母,但卻把它放在右手的無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字母,卻被交給了最笨拙的左手無名指和小指來擊打。同樣理由,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來負責。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就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下來。
解釋二:
眾所周知,計算機鍵盤字母是按一種雜亂無章的順序排列的。也許你會納悶:為什麼所
有計算機
、印表機和排版裝置上的字母編排順序都是一樣的呢?字母分佈為何不按英文字母順序而要混亂得毫無規律可循呢?答案是這樣的:紹爾斯造出打字機後,奇怪地發現一個打字員正常擊鍵時老是出故障。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紹爾斯跑去請他的妹夫——一名數學家兼學校教師幫忙。他妹夫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鍵盤上把那些常用的連在一起的字母分開,這樣擊鍵的速度就會稍稍減慢,也就減少了故障的發生。紹爾斯很樂意地採納了他妹夫的建議,將字母按一種奇怪的QWERTY順序排列。為了避免發生故障而不得不將字母雜亂無章地進行排列,告訴公眾這一事實或許會讓紹爾斯覺得尷尬。於是,他巧妙地耍了一個花招,說這樣排列是最科學的,可以加快人們的打字速度。而實際上,紹爾斯的這個說法,已經被英國打字機發展史方面的權威人士認定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欺騙活動之一”,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奇怪的是,那些與紹爾斯設計不同的、更為科學的鍵盤竟然被歷史淘汰了,而人們卻漸漸習慣於使用這種編排古怪的鍵盤。還有----------------------------------人們用了幾個世紀的時間設法發明打字機。1714年在英國,亨利·米爾為一臺機器申請專利
,這種機器的名字叫“謄印字母的人造機器或工具,用它可以像書寫一樣, 單個字母獨寫,或數個字母連續寫,所有書寫內容都可以整潔準確地用大寫字母謄抄在紙張或羊皮紙上,與印刷不相上下”。那臺機器可能買不出去,因為沒有人能記住它的名字。第一臺使用的打字機是1868年在美國由克里斯托佛·萊瑟姆。肖爾斯取得專利權的。他的機器被稱為打字機。他有活動的架子,有讓打字紙轉行的控制桿,還有按字母順序排列的鍵盤。但是肖爾斯有一個問題。在他最初的模型上,它的“ABC” 鍵這種排列,在打字員快速擊鍵的時候,常常引起鍵堵塞。肖爾斯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各鍵互不干擾,他的解決辦法是讓打字員別打得太快。肖爾斯請求他的內兄重排鍵盤,不讓最常用的字母考得太近,要讓鉛字連動杆能夠朝相反的方向運動,這樣他們就不會碰撞在一起堵塞機器。新的排列便是打字員今天使用的QWERTY排列。當然,肖爾斯稱新的排列是科學的,能夠提高速度和效率。其實它所提高的唯一效率就是讓打字員的速度慢下來,因為幾乎不管打英語的哪個詞都要求打字員的手指在鍵盤上跨越更長的距離。打字機的優點當然大於這個鍵盤的缺點。打字員們很快記住了奇怪的字母排列, 打字機一下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到打字員熟記了字母的新排列,打字速度提高之時,打字機的製作技術也有了改進,字母鍵也不再像最初那樣容易堵塞了。以現在的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實在不怎麼樣,它的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英語裡也只有三千來個單詞能用左手打,所以用起來十分別扭。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一天下來疲憊不堪。遺憾的是, 千百人的習慣成自然, QWERTY鍵盤今天仍牢牢佔據著計算機的輸入領域,雖然有人早就設計出更科學的鍵位排列,卻始終成不了氣候。現代計算機鍵盤根本不存在金屬棒之類的累贅,這當然是肖爾斯們始料不及的事。解釋三:
電腦報上曾經記載過:1.QWERTY鍵盤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於是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發明了QWERTY鍵盤佈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鍵速度以避免卡鍵。授斯在1868年
申請專利
,1873年使用此佈局的第一臺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有今天鍵盤的排列方式。2.比QWERTY鍵盤快得多的DUORAK鍵盤1930年奧格斯特?多冉柯(August Dvorak)發明了一種更優越的DUORAK鍵盤系統,將9個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鍵盤中列。這種設計使打字者手指不離鍵就能打至少3000多個字。而QWERTY只能做到50個字。DUORAK是透過減少手指的運動量來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使用DUORAK,打字者的手指平均每日運動1英里,而QWERTY則是12到20英里。3.更先進的MALT鍵盤比DUORAK更先進一步的是理連?莫特(Lillian Malt)發明的MALT鍵盤。它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並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後退鍵”(Backspace)及其他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但MALT鍵盤需要特別的硬體才能安裝到電腦上,所以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一款鍵盤的鍵位設計包含了兩個概念,一是主體的英文和數字鍵位設計,二是各種附屬鍵位設計。最通常的英文與數字鍵位設計方案就是俗稱的“QWERTY”柯蒂鍵盤。這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於1868年發明的鍵位方案。柯蒂鍵盤主要的設計目的就是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不過在很多文章中的說法有一個小小的錯誤,這就是——柯蒂鍵盤的鍵位設計並不是要“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導致卡住”,而是“在不至卡住的前提下儘量提高打字速度”。這兩種說法中有一個微妙的差異,這就是說,減慢打字速度不是最終目的,QWERTY鍵盤並不是在一味的減低速度,它固然有把ED這樣的常見組合放在一個手指上的減低速度設計,但也有很多諸如ER這樣的加速組合鍵位。實際上這樣設計的根本原因在於機械式打字機的結構,其鉛字槓桿的結構決定了當兩個位置接近的鉛字同時按下的時候就會卡死,但相對的兩個相距較遠的鉛字就不會發生同樣的問題,相信有過英文打字機使用經驗的人應該都會有所體會。在柯蒂鍵盤上,一些常用的字母被放在無名指、小拇指等位置上,這一向被認為是用小拇指等的不靈活性來減低速度,但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到機械式打字機的實際情況,食指固然是最靈活的,但食指鍵位上的按鍵也是最容易卡死的,所以將常用字母放在邊緣以保證在高速打字時不會卡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所以說,設計柯蒂鍵盤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減低打字速度,事實上,柯蒂鍵盤的設計方案恰恰是為了提高打字速度,只不過是“在不會卡死的情況下盡力提高打字速度”。進入20世紀以後,機電打字機發明使得機械式打字機的鉛字臂卡死不再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眾多的高速打字鍵盤
也就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也就是DVORAK德沃拉克鍵盤。德沃拉克鍵盤是August Dvorak教授在1930年設計的鍵位方案,由於不再考慮按鍵的機械結構問題,所以按鍵排布完全按照理想化的擊鍵率分佈設計。手指運動的行程比柯蒂鍵盤要小得多,平均打字速度幾乎提高了一倍。不過正如很多事情一樣,習慣的力量是難以抵擋的,德沃拉克鍵盤至今只是在極少數專業場合使用。不過對於想試試的人來說,可以嘗試一下Windows裡自帶的德沃拉克鍵盤方案。非英文鍵盤方案各種語言的鍵盤基本都是在英文鍵盤的基礎上改變而成的,大部分鍵的排列方式都和英文鍵盤相差不遠,只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例如英國鍵盤上的美元符號變成了英鎊符號,而德文鍵盤上的子母Y和Z互換了位置。各種遠東語言鍵盤在英文按鍵部分則與不標準的美式英文鍵盤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但在一些附屬按鍵上則有明顯的區別。對於中國使用者來說,最容易見到的非美語言鍵盤可能就是二手市場上常見的日文鍵盤了,與標準的英文鍵盤相比,它的大部分按鍵都是一樣的,但在一些標點符號上卻有明顯的位置差異,從而導致在英文系統中使用一些標點的時候出現按鍵的標識和實際內容對應不上的情況。鍵位設計的另一個概念就是附屬鍵位的設計,從最早的IBM PC 83鍵盤到現在主流的108鍵Windows98鍵盤,已經更新了幾代,但總體上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雖然其中有一些諸如緊湊型的設計,但從市場反應來看是不成功的。由此可見,目前的鍵盤鍵位設計經過了多年的實踐檢驗,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理想設計。 -
9 # 萇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鍵盤上的按鍵不是按照ABCD這樣的順利來佈置的呢?QWERTY這樣的順序排列鍵位既不好記,打字的時候也非常費時。
其實在1860年,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發明第一臺打字機的時候,他當時設計的鍵位就是ABCD的順序。
肖爾斯公司成為當時最大的打字機生產廠家,但是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字鍵在擊打之後的彈回速度較慢。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肖爾斯公司也因此經常受到客戶的投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們絞盡腦汁,最終有人提出了,既然字鍵彈回的速度慢不好解決,那就想辦法降低人們的打字速度好了,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將鍵盤上的字母順序打亂。
所以他們就將較常用的字母擺在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S」、「A」這些使用頻率很高的字母讓最笨拙的右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和左手小指來擊打。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就由最靈活的食指負責,所以這種QWERTY順序的鍵盤就誕生了。
實際上,在後來機械工藝不斷提高,並且電腦開始出現了之後,人們都希望可以提高打字速度,也有不少人嘗試過平衡左右手負擔並且提高打字速度的鍵盤,但是QWERTY鍵位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了**慣,便一直沿用至今。
-
10 # 奮鬥吧P年
採用字母順序排列,當打字員快速輸入時,由於相鄰字母的使用頻率過高,如“CDE”、“RST”,鍵帽之下聯動的金屬控制桿很容易沒有及時歸位,相互牽扯,就會經常“卡鍵”。這一下卡頓,打字員就不得不停下來,修理這一故障,非常浪費時間。
原本是為了提升文字輸入效率而被髮明的鍵盤,卻因為打字速度太快而頻頻發生故障,效率不增反減。
有一個工程師建議:打字機卡鍵,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字鍵回彈速度慢,二是打字員的打字速度太快。如果在硬體方面難以取得突破,那麼,為何不降低打字員的打字速度呢?
事實就是這麼諷刺。在數學家妹夫的建議之下,Sholes刻意地將常用的字母分別排列在鍵盤的兩端,如你所見,這就是我們現在慣用的、“雜亂無章”的QWERT鍵盤。
-
11 # 一切正在發生
筆者的一位朋友正在學習五筆打字,然後最近幾天一直在打聽周圍有沒有用五筆打字比較溜的小夥伴,因為他有一個問題搞不清楚,為什麼詞根“口”、“日”、“田”的排列順序不是按照筆畫的多少來排列呢?
筆者當時看了一下鍵盤,中間的那些按鍵上大大的字母,也不是按照A、B、C、D......的順序排列的,那麼鍵盤上的字母和五筆打字的詞根為什麼不是按照順序排列的呢?
筆者想到的第一和也是唯一一個原因是,這些按鍵應該是按照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排列的。我們打字用的是手指頭,雖然標準的打字指法是10根手指全部都要參與,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大家使用頻率最高的,最靈活的應該是食指和中指,無名指次之,大拇指管的鍵比較少,小指基本不動。那麼,因為大部分人的中指和食指比較靈活,能者多勞,所以就把26個字母中最常用的那些安排在食指和中指負責的位置,剩下的字母也按照使用頻率對應地排列到其他的手指周圍。這樣可以使打字的效率提高,手指打字的時候也不彆扭。
雖然筆者是這樣想的,但是也有一些資料顯示,當初將字母打亂順序排列是為了讓大家記不住,從而降低大家打字的速度,降低鍵盤的損壞率,這個版本的故事流傳的很廣,但是也沒有人專門地去考證過,所以也只是一種可能。
對於鍵盤現在的這個順序,其實如果打字練習多了,手指就會有“記憶”,沒有必要特地去死記硬背。
-
12 # 鍾馗成仙
這個事情說來話長了,要從19世紀的“打字機之父”——美華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時說起。
為什麼要將鍵盤做成現在這樣的“QWERTY”按鍵佈局呢?其實在最初,電腦還沒誕生時,鍵盤是用於打字機上的,當時的打字機鍵盤就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打字機鍵盤是全機械結構的打字工具(原理是透過按鍵驅動一根長杆,長杆上帶著一個字錘,字錘隔著色帶敲擊在紙上,從而留下深色的字母印,像是在紙上蓋章一樣),因此如果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和相鄰鍵的組合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並且當時的打字機沒有糾錯功能,打字速度過快列印到紙張上後,如果發現錯了,那就要重頭來過,費時費力費錢。於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發明了QWERTY鍵盤佈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以此來最大限度的放慢敲鍵的速度以避免卡鍵和出錯。肖爾斯在1868年申請專利,1873年使用此佈局的第一臺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有今天鍵盤的排列方式。
關於更改佈局這個事,還有個小趣聞。據說為了解決卡鍵的難題,肖爾斯去請他的妹夫——一名數學家和學校教師幫忙。這位數學家建議他把鍵盤上那些英語字母中最常用的連在一起的字母分開,以此來避免故障的發生。肖爾斯很樂意地採納了他妹夫的解決辦法,將字母雜亂無章地排列,最終形成了“QWERTY”的佈局。
-
13 # 叫我明龍
這個問題可以百度搜到。我以前看到過。是因為最早的計算機反應非常慢。為了打字慢點 讓計算機跟的上 ,所以胡亂打散字母,讓打字者去找。隨著後來我們計算機的發展,就一直沿用了下來
-
14 # 黑米桃
鍵盤不按照字母表的排序是很技術的產物,真的是這樣的喲。並且是一種比較無耐的設計。
最先的鍵盤設計是以最優設計來進行的,也就是常用字母被設計給最靈活的食指中指來擊鍵,也就是現在鍵盤的中間位置是最常用的字母排列出來的,但是後來發現了問題,那就是人的速度太快了,擊鍵的速度超過了電腦的反應速度,因為那個時候的電腦速度是沒有現在這個速度快的,並且太快了鍵盤也受不了,因為做工沒有現在的精良,會卡鍵的情況出現,於是,這些科學家們就透過統計和計劃把26個字母均了一下,把熱門鍵和不熱門鍵進行了區分,讓人的打字速度慢下來,以適應當時的電腦,以及當時鍵盤的做工,就成了現在的鍵盤佈局了,這個佈局顯示不是很合理的,但是當時是這種情況了,現在就一直沿用下來了,所以要感謝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呀。
-
15 # 快樂逗鬥
鍵盤(Keyboard)是計算機的重要輸入裝置,你剛開始接觸計算機並進行打字練習的時候,一定會奇怪字母鍵的排列順序:QWERTYUIOP、 ASDFGHJKL、……,老師也可能會給你這樣的解釋--為了提高打字速度,從各個字母的使用頻率方面考慮,必須將字母表的順序打亂,將各個字母分佈在最有利於打字的位置,所以鍵盤不是ABCDEFG……的字母表順序鍵位。對於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會認同上述觀點,以為這是出於提高輸入速度的目的科學佈局的,而事實正好相反,當然這要人計算機鍵盤的發展史說起。 計算機鍵盤的前身是打字機的鍵盤,最初是美國的克里斯托夫·休斯在19世紀80年代設計的。當時打字機採用物理機械裝置,常常會由於快速擊鍵所帶來的慣性原因使字母顯示的速度與輸入速度嚴重脫節,造成卡字,有時不得不故意降低擊鍵的速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休斯把比較常用的字儘量平均分佈在各個指頭的管轄範圍;並且特意特意將諸如RT、FG、DE、YU、HJ、IK這些常見的字母組合設計在只能由一個指頭敲擊的位置,目的就是為了降低這些高頻字母的輸入速度,從而防止打字機的卡字現象。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見的鍵盤佈局,由於第一行前幾個字母鍵依次Q、W、E、R、T、Y,所以有人就直接稱之為“QWERTY Keyboard”,可以音譯為“柯蒂鍵盤”。 後來計算機代替了打字機,卡字現象不復存在,但歷史習慣的原因使這種鍵盤一直沿用至今。當然也曾經有許多人對鍵盤的這一“故意不合理”佈局進行過各種重新設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國的奧格斯特·德沃特,他把字母表中的五個母音字母(a、o、e、i、u)五個最常用的子音字母(b、c、s、p、t)排列在基本鍵位行上,取代從前的“ASDFG”與“HJKL;”,這一科學佈局使打字輸入速度成倍提高。但可惜的是,除了發明者本人及其合夥人,幾乎沒有人願放棄自己彈指如飛的柯蒂式指法,而再去重新適應什麼新式、高效的鍵盤,於是此設計也就夭折了
-
16 # 姜先生vlog
鍵盤字母排列順是按照字母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排序的。而不是按照字母表順序排列的,
這樣排列是鍵盤的歷史發展造成的。
-
17 # 齊木裝機
肖爾斯將字母不按順序排列,目的是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以此來避免“卡鍵”故障的發生。
原因:
在剛開始的時候,肖爾斯是把鍵盤字母鍵的順序按照字母表順序安裝的,也就是說,鍵盤左上角的字母順序是“ABCDEF”。
但是他很快發現,當打字員打字速度稍快一些的時候,相鄰兩個字母的長杆和字錘可能會卡在一起,從而發生“卡鍵”的故障。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肖爾斯去請他的妹夫,一名數學家和學校教師幫忙,這位數學家建議他把鍵盤上那些英語字母中最常用的連在一起的字母分開,以此來避免故障的發生。
肖爾斯很樂意地採納了他妹夫的解決辦法,將字母無序地排列,最終形成了“QWERTY”的佈局
擴充套件資料
常見鍵盤佈局分類
1、“QWERTY”鍵盤
1868年,美國排字工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獲得了打字機模型專利,並取得了經營權。
他於幾年後設計出了通用至今的鍵盤佈局方案,即“QWERTY”鍵盤。
2、“DVORAK”鍵盤
由於盲打技術的出現,使得擊鍵速度足以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然而在60年後(1934年),華盛頓一個叫德沃拉克(Dvorak)的人為使左右手能交替擊打更多的單詞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排列方法,這個鍵盤可縮短訓練週期1/2時間,平均速度提高35%。
3、“MALT”鍵盤
比DVORAK鍵盤更加合理、高效的是理連·莫爾特(Lillian Malt)發明的MALT鍵盤。
MALT鍵盤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並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後退鍵”(Backspace)及其他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
但MALT鍵盤需要特別的硬體才能安裝到電腦上,所以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回覆列表
這麼簡單的問題可以百度或谷歌,相關歷史來由解釋一大堆,要是簡單概括就是鍵盤的字母排序來源於打字機,而打字機因為技術落後,會因為打字速度過快相鄰字母連續被按動出現相互干擾的現象,於是為了降低人們打字的速度,某外國人(具體人名自己查)根據字母在單詞中出現的機率,將出現機率大的字母分開並且放到離手指遠的地方,總之是怎麼折騰人怎麼來,結果就形成了qwer這種順序排列的鍵盤,後來打字機被淘汰,出現了現在的這種鍵盤,但是估計是因為最早接觸鍵盤的這一批人也是最早使用打字機的這一批,故而為了滿足他們的懶惰之心,讓他們不再需要重新學習,就延續了這一排列方案,但是筆者真想對這群人豎箇中指,就因為你們懶,那些無數的後來者得多付出多少時間來熟記鍵盤,真仔細盤算的話,人們得浪費了多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