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老葛105

    在醫療工作中,醫護人員要不斷地加強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掌握溝通的藝術,努力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安全、自信的環境。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各樣問題要耐心解釋,切忌大聲呵斥、簡單粗魯,敷衍了事。醫護人員如能和患者溝通的非常融洽,不但可為治療疾病提供資訊,促進疾病的好轉,提高疾病的治癒率,更重要的還能及時化解醫患之間的誤解和矛盾,減少醫患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

    醫患 溝通技巧 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個根本:誠信、尊重、同情、耐心;

    兩個技巧:傾聽,就是多聽患者或家屬說幾句話;介紹,就是多對患者或家屬說幾句話;

    三個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療情況和檢查結果;掌握患者醫療費用的使用情況;掌握患者社會心理狀況。

    四個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緒狀態;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對溝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和對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緒反應,學會自我控制。

    五個避免:避免強求患者及時接受事實;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緒的詞語和語氣;避免過多使用患者不易聽懂的專業詞彙;避免刻意改變患者的觀點;避免壓抑患者的情緒。

    六種方式:即預防為主的針對性溝通、交換對方溝通、集體溝通、書面溝通、協調統一溝通和實物對照溝通。

  • 2 # 星晨點滴521

    當今社會,我們都知道醫患關係不容樂觀,解決醫患糾紛刻不容緩。其實很多矛盾都是醫患之間沒有進行很好溝通造成的。那麼以下就分享幾點技巧。

    1.瞭解病人的價值觀、情感、態度及文化背景病人的文化程度、生活環境文化背景、信仰和價值觀,直接影響病人對某些事件的看法和採取的行為。醫護人員只有在充分了解病人情況的基礎上,才能與病人很好地進行溝通,避免誤解。

    2.傳遞溫暖的感覺

    每個病人都有尊嚴,應該以禮貌、尊敬的態度對待病人,以真心、愛心,贏得病人的信任。尊重病人是與病人進行良好溝通並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先決條件。病重的病人,可能存在著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等問題,易產生孤獨、焦慮、自卑的感覺,醫護人員更應主動關心病人,多與其溝通,瞭解和滿足病人的需要。對病人而言,生病後總認為自己的病情很嚴重,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特別關注和照顧。

    3.獲得病人的信任

    在日常醫護工作中,表現出願意幫助病人、關心病人的行為和態度,使其感到被尊重、被關心和被重視,真誠對待病人,贏得病人的信任。醫患之間只有建立較深的信任感,才能達到較高層次的溝通。

    或許還有很多方法解決醫患問題,不管怎麼樣,最重要的就是要醫患之間要相互理解。

    (僅代表個人觀點)

    圖片源於百度

  • 3 # 沒腦子的小魚聊歷史

    醫患關係緊張是不爭的事實,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其中有醫生護士的原因,也有患者的原因。

    在此,我不想幹巴巴地說教,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大家可以從中品味一下醫患之間到底應該怎樣溝通。

    我的岳母有嚴重的哮喘病,一天半夜哮喘病發作,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伴隨著粗重的喘息喉嚨裡發出陣陣嘶鳴,臉色憋得鐵青,用了幾次平喘的藥都無濟於事。無奈,半夜十二點多住進了南大港醫院心內科。

    我們心急火燎的辦完了各種手續,年輕的護士過來給岳母輸液,紮了一針,眼看著就鼓了起來,年輕護士急忙將輸液針拔出來,一邊不停地道歉:“對不起,奶奶,這一針沒紮好,忍一忍哦,讓孫女再給你扎一針。”

    岳母呋哧呋哧地喘著粗氣,強忍著難受,顧不上回答。我和妻子也憋了一肚子火兒,病人這難受得要命,你這倒好,還扎不上針!直想發作。可是看著小護士一口一個“奶奶”叫的那樣自然親切,柔聲細語的哄著老太太,如此謙遜甚至卑微的態度,一時間我發現她竟讓我的火氣發不出來。

    接著,小護士紮了第二針。我和妻子都緊張地盯著岳母手背上輸液針沒入面板的位置,看得出來,小護士也有些緊張。可是怕什麼來什麼,肉眼可見,扎針的那裡又鼓了起來。小護士急忙拔針:“奶奶,真是對不起,您再忍一忍啊,您的血管太脆了,經常輸液造成血管上都是疤,很難下針。”她還是那樣柔聲細氣的哄著岳母,又像是在自言自語,期間沒有半分停下手中的工作,也沒有抬頭看我們一眼,完全沒有我想象中的那種做錯事情的驚慌以及顧及一下我們臉色的愧疚。在她的這種“心理攻勢”下,岳母的症狀似乎也平穩了不少,臉上的表情不再猙獰,嘴裡應著:“哎,哎。”這時……,我竟然感覺心中的火氣似乎在消退了,藏在胸中的那道堅冰似乎在這個小姑娘面前一點點兒融化,不是因為她做錯了什麼表現出的歉意,而是因為她處理事情的那份堅定,那份從容,那份自然流露出的親和。

    “來,奶奶,咱們換一隻手,相信您孫女,這次一定沒問題!”小護士紮下了第三針,還不忘誇獎一句:“奶奶您真棒!”

    這一次果然像她說的那樣沒有問題,液體順利流進了岳母的靜脈。岳母使勁地點頭,嘴裡“嗯嗯”著,以此表達她對小護士的肯定,看得出老人心裡十分受用,如果不是難受得無暇顧及,肯定要對小護士誇讚一番,甚至拉拉家常,詢問一下有沒有物件之類。

    “真是對不起,叔叔阿姨,奶奶的血管太脆了,經常輸液造成血管上都是疤,很容易造成穿透。”小護士回過頭來向我們解釋,把真實的原因又重複了一遍,不是強調,而是這時她才有時間顧及我們的感受。我竟然有些佩服這個小姑娘了,暗暗給她豎起了大拇指,遇事不慌,臨危不亂,不受其他因素影響而儘快、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一切水到渠成。

  • 4 # 聯新國際醫療鄧菲菲

    人口結構的改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醫護要注重提升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增強人文關懷的能力,在溝透過程中注重如下:

    一,瞭解醫患通溝的重要性

    溝通是重病患者照顧的核心技術和基本技能。沒有溝通,就沒有症狀控制和心理社會靈性照顧的可能。在醫療環境中,需要溝通的環節無處不在。當面對危重、生命期有限的患者,即面對“生死大事”時,要溝通的點就更多。如果溝通不及時,內容不詳盡,都可能會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強烈的情緒反應,可能會引發矛盾。

    二,掌握溝通的要點

    1.以患者的意願為核心,強調患者本人的參與。

    2.目前治療。

    3.治療計劃

    4.治療現況。

    5.未來預期發展。

    6.費用。

    7.醫療技術層面之外,幫助患者家屬接受患者生命有限、即將離世的事實,以及在這種時期家屬需要做的具體事情。

    8.如何和家屬配合,讓患者本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或即將離世的事實,以及在這種時期家屬需要做的具體事情。

    幫助患者和家屬確定最佳照顧地點。

    幫助他們明確患者和(或)家庭希望的患者死亡地點。

    9.對家庭內部意見不一致的,幫助臨床決策(家庭會議)

    10.生前預囑等等。

  • 5 # 快樂的小大夫

    醫患關係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其中雙方如果都能站到對方的位置,充分理解和溝通的話,很多誤解都會消除,其中是有些技巧的。

    1、真誠第一:很多醫生有這樣的一個論調,患者都是你的敵人,一言不合就會告你的;很多患者和家屬也是對醫生不信任,有時拿著手機給醫生護士偷偷的錄音錄影,更有甚者明面錄影,這些都是不利於溝通的。首先雙方都要有基本的信任,秉著一個真誠的態度。如果沒有這個信任和真誠的前提,任何技巧都是沒有用的。

    2、多聽:醫生多聽聽患者的感受,家屬訴求,能做到的盡力去做,做不到的講清原因;患者和家屬也要多聽醫生講解,而不要動不動就打斷他們,不懂的時候等他們說完再問。

    3、安慰理解必不可少:有時候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擔心比疾病本身還需要治療,有時候會影響治療效果,可能醫生的一句問候安慰會起到藥物無法達到的效果;家屬也要多理解醫生,他們每天面對的都是疾病和負面情緒,你的一句理解和關心會讓他們感到欣慰。

    4、講清疾病要用病人和家屬聽得懂的語言:給家屬解釋病情的時候一定不要滿嘴專業術語,要用日常生活中事情進行比喻,讓患者和家屬能明白自己的疾病和病情。

    這些做到了,溝通一般就會很順暢,還有一些比如語氣,耐心等等,但我認為這四點最重要。

  • 6 # 陳舟醫生

    其實,沒有所謂的技巧可言,

    但是作為醫生,我們需要注意和關注患者最需要的是什麼?

    在醫療過程中患者最為關注的七個廣泛的問題:

    ●尊重患者的價值觀、偏好和他們表達的需求

    ●在臨床環境中協調治療並整合醫療服務

    ●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宣傳準確、及時且恰當的資訊,並就疾病本身的自然特點和患者個人主觀感覺的長期影響進行患者教育

    ●提高身體的舒適度

    ●情緒支援,緩解恐懼和焦慮

    ●家人和朋友的參與

    ●從一個醫療地點轉移到另一個的過渡和連續

    醫患之間,我們需要有效的溝通。雖然疾病過程可從生理學角度描述,但疾病和疾病的體驗則只能被描述為社會和文化現象。廣義上而言,文化不僅包括種族,還包括了階級、性別和其他社會屬性,影響著患者如何去理解其疾病,如何去應對其疾病,如何去交流其疾病,以及疾病如何影響其生活。

  • 7 # 且蘭醫者

    醫患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流是需要技巧,更是一門藝術。為什麼在我們看來,醫院裡面有些醫生比較受患者歡迎,經常有人找他看病。當然這類醫生的醫術肯定是受到認可的前提。良好的溝通能力才是獲得患者信任的根本。就如同餐館要靠飯菜品質和服務才能贏得“回頭客”是一樣的道理。

    醫患溝通的技巧,主要是說話分寸的拿捏。說話大家都會,但是要把話說好、說到位、說道能讓患者接受,那是需要時間、經驗上的積累。也許將“你”換成“您”的稱呼,患者會覺得受到尊重,最起碼為接下來的交流開了一個好頭。

    醫患溝通的技巧,態度也很重要。這裡說指的態度,不僅僅是一個微笑、一聲問候。更多是對待患者病情的重視程度,對患者的關切度。

    總的來說,醫患溝通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交流的過程。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溝通技巧需要因人、病情、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來考慮。同時還需要時間、經驗上不斷的積累。

  • 8 # 全科周大夫

    作為一個醫生,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作為一個醫生,從醫生的角度來說一下。醫生,是一個工作節奏非常緊張,任務量很重,但是又必須謹慎小心的工作,每一個醫囑都伴隨著風險,有時候又是門診,又是夜班,又是科研,有時候還有教學,真的是苦不堪言。有時候看到門診黑壓壓的一片,恰巧晚上又要上夜班,真的想回去好好睡覺,但是門診的人絡繹不絕,難免就會有時候不耐煩。還有就是很多時候,很多老人耳朵聽力不是很好,說小了,聽不見,說大了,說你嚷嚷,真的很委屈。

    作為一個醫生,我覺得想要搞好醫患關係,最主要的是要能夠從患者的角度去想。當一個人患病了,來向你求助的時候,醫生就應該用仁慈的心胸,耐心的去解釋,讓患者瞭解這是怎麼樣的一個疾病,取得患者的配合治療,這樣也能夠有最好的治療效果。

    從患者的角度來看的話,那就是要理解一下醫生,畢竟醫生不是神,不能做到包治好每一種病,當你看到醫生吃飯或者休息的時候,不要以為是他們偷懶,很可能是他們忙了一天都沒有吃飯,忙了一宿都沒有睡覺。他們也是人,有家庭和孩子,有老人等著他們去贍養,人心都是肉張的,他們肯定也是想每一個患者著想,想讓透過自己治療的患者儘快的好起來。

    想要徹底改善醫患關係,很大程度上還是制度的問題。還有就是要相互理解。

  • 9 # 子祥677

    醫患之間只能用銀子勾通,這是醫療產業化,中醫被西化而滅亡,百年騙局的偽科學西醫獨佔國內醫療市場和話語權,跨世紀消滅中醫陰謀得逞後的惡果!這是崇洋媚外+數典忘祖+中醫黑們,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全體黃種人的宿命。所以,凡是華人,都不必幸災樂禍,大夥都是待宰的羔羊,唯有民間中醫可以自保,不在此劫中。

  • 10 # 陳恭5

    人與人溝通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人類比動物間的溝通更富有思維、情感、乃至對溝通動機、效果與預期目標的假設。

    醫患溝通注重五要:

    一、要校正位置:患者是抱病求醫的需方,要懂的尊重幫我們解決疾苦的醫生。醫生對登門求助解除疾苦的供方,要有助人為樂、助人為責的愛心與主人意識。以醫患互為尊重為本。

    二、要以誠相待:誠心是溝通與交流的前提,誠意是開啟心窗的匙。患方不能以“上帝”的身份“光臨”醫院,用花錢買服務”的心態“消費”醫療,甚至把醫生疑似“商人”,拒絕各種必要的檢查。醫生更不能為完成“指標”,對患者“小病大治”,釆取“包圍療法”,耗費不應有的資金與資源。彼此間要互為信任為責任。

    三、要注重方法:醫生要充分理解病人是帶著痛苦、煩燥、不安、急切的心情求醫的緊迫感、期份醫生“特別關注”、“一針鎮痛”、“一方見效”的期份心情,不能嫌棄病人囉蘇、舉止要耐心理解、言談多關切寬慰。病人也要理解醫生時間與精力有限,不能對每個病人“幾十個為什麼”,個個都做到“笑臉相迎”,不厭其煩解惑答疑。

    四、要講求效果:醫患雙方溝通的目的在於讓病人達到理解與配合治療的效果,因此醫患之間詢問病史、查房巡診、術前談話、解惑答疑都要注重“動機與效果”的統一,讓病人能感受到“醫者仁心“的溫暖,對“救命恩人”感恩。出院後留下好醫生、好病友、好朋友的好印象。

    五、良好的醫患溝通是病人與醫生心與心的碰撞,而不是採用“紅包”去購心、用惡語去“傷心”,用冷漠與不負責任的言行讓病人“痛心”、出拳傷人的“狠心”……。

  • 11 # 怪才48

    老師,我沒行醫,只是愛好。我認為除了危險病情外,都要把實情告知患者,比如對這病有幾份把握,讓患者選擇留下還是另選(目前我好象沒見著這一種醫生),,這第一印象就給了患者認可你的為人不是光為錢而治,有醫德。在治療期間多給患者好的開導和康復健議,因為心情開郎對患者的康復很重要。這樣就是患者病沒治好也是認可的,這就叫醫德。請各位老師指點。

  • 12 # 麻醉醫生蘇荷

    隨著越來越多的負面新聞的釋出,加之一些政策的變化,醫生越來越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社會上大部分人對醫生都持有不太友好的看法,然而人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們在背後對醫生嗤之以鼻,一方面又在成為患者之後十分依賴醫生這個角色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醫患溝通一直以來都是醫生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的學醫生涯中,老師們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強度與患者的溝通,跟我們說要將通俗易懂的話,儘量不要說專業術語,說出來的話也要負責任,這既是保護自己,也是為患者著想,給患者體格檢查時要注意保護隱私,要有人文關懷,比如冷的時候給患者觸診時要把自己的手搓熱了,要耐心聽患者的訴求,等等。

    以上都是我們曾學過的,並在自己的心裡暗暗發過誓,一定要做這樣的醫生,德高醫精。然而現實的實習往往有太多阻力,曾經發過的誓、想象的美好卻未曾實現。除了自己的原因外,還有很多現實的因素。

    住院患者、尤其是內科的住院患者,其實是可以做到比較良好的溝通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有時間,時間充足了,就可以去聽患者訴苦,細細瞭解患者的病情和所想,外科醫師由於要上手術檯,時間相對沒那麼充裕,所以患者的體驗會稍微差一些,而體驗最差的莫過於門診的患者。

    門診患者數量龐大,流動性強,每天除了醫院放出的號以外,還有不少患者由於掛不上號請求加號的,所以分攤到每個人身上的時間有限,醫生看病就會沒那麼閒工夫聽患者講太多與病情無關的話,而且可能也會對那些抓不住重點的患者不耐煩,工作時間內看不完的號自己加班也得看完。

    每個患者都希望看病看久一點,而每個患者又不願意多等,如此就有矛盾了,不愉快的體驗就此開始了。

    患者想聽到啥呢,作為一個曾經患過病住過院的醫生來說,我覺得她們特別希望醫生問診的時候問的詳細一點,多聊聊病情的症狀,跟我說說自己是患了什麼病,對於患者而言,醫生一句安慰的話可能勝過身邊至親的人的任何話。

  • 13 # 趙一帆醫生

    大部分病人通情達理、而且理解醫院的規章制度。

    病人最想聽醫生講一講:

    1、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2、為什麼做這項檢查?

    3、為什麼開這個藥物?

    4、開這個藥的治療原理是什麼?

    5、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

    6、治療大概花費如何?

    這些知識考驗醫生的理論水平,需要從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診斷學、內外婦兒學、藥理學等方面回答,有些醫生甚至還需要學習經濟學、醫保學。醫生從醫學學習到考取醫師資格證至少需要5年時間,如何把5年的知識縮短到3-5分鐘講出來很考驗一個醫生的水平,同樣把3-5分鐘的話一天重複說上幾十遍也很考驗醫生的耐心。

    醫患之間,不能過分苛責患者,也不可以過分苛責醫生。患者需要了解自身病情情況是自身的天性,醫生冷漠自保也是醫生這個行業的必要手段,大多數病人集中在大醫院使醫療資源不平衡也是現實,一個病人看上一個小時會引起另一個等候病人不滿很常見。這該怎麼辦呢?

    1、科普。一個上午最多看50個病人、一篇科普文章可以服務數萬人群;3-5分鐘病情講解講上幾十遍才能看完今天患者,3-5分鐘的病情科普可以讓多個患者提前直接翻閱。

    2、分流。病情按需分配、分級診療,病情較輕、康復期患者回歸基層醫療機構,基層醫生有足夠時間溝通病情;病情重、特殊病人集中在上層醫學中心,有足夠的技術手段治病、有充足的科研平臺研究病情。

    ……

  • 14 # 醫一生貧安

    首先什麼關係的溝通需要什麼呀?我認為溝通需要理解信任,還需要對客觀問題的大致瞭解,一個醫學生走到臨床需要最少八年時間,為啥?時間短知識不夠啊,其二,還要有時間去溝通才行,如果一個醫生溝通一個病人需要三小時,後面病人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據說美國醫生看一個病人最少半小時,這個人急啊哈哈哈,急急急,等不及啊,換位思考,你覺得中國醫生能做到嗎?歡迎互動,評論

  • 15 # 知識教堂

    其實如果是和諧的醫患關係,就不需要多少技巧,醫生應該直言相告患者情況,太過於追求技巧,只能說明醫療環境確實惡劣。網上很多所謂的磚家太過於誇大溝通技巧的意義,好像換成他當醫務人員,使出他那萬能的技巧就可以避免一切醫鬧,避免所有耍酒瘋或火冒三丈毆打醫務人員的行為。

  • 16 # 周老師208294507

    先要清楚中國的患者不會第一時間檢查就診,但長期忍受疼痛,心理精神上多少會有抑鬱,焦慮,煩躁,等問題。

    而缺少信任更少不可避免的。

    任何溝通技巧,都必須有足夠的時間,而公立醫院一般一個醫生,一天要接診上百人,怎麼溝通?

    私人醫院會有機會約見患者,一天10到20人,甚至更少,當然也更貴,但有足夠的時間去溝通,去解答患者的疑問,甚至解讀患者心理問題。

    必須有時間,這是硬性的前提調節……

    患者不是學醫的,可能很傻的問題很多,需要耐心回答,反覆回答,通俗的回答。

    還有觀察患者的心態,如:有個學生膝關節疼痛,髕骨軟化,我會直接告訴他你的肌肉力量功能太差,運動模式姿勢錯誤,出現關節撞擊磨損。

    後果卻是,我一直都很優秀,老師父母沒有人說過我不好的,你憑什麼就說我這個不行,哪個不行,我看你最有病……。

    誠實相告,翻被無知怒罵,真的是我有錯嗎?

    嬌生慣養加拒不接受任何意見,你能用什麼技巧回答?

    我還是我,不會在意,誠實直接的說明問題。

    這就是我的技巧,沒有技巧,做好自己。

    當知識層次差距太大時,就像現代人要跟原始人解釋網路電腦,怎麼去說?不懂打你,怎麼辦?

    幹什麼,都不能怕,做好自己,不需要太多技巧。

  • 17 # 良醫濟世

    目前醫患關係緊張是不爭的事實,這讓醫生及患者均身心俱疲,苦不堪言!事實上,許多醫患糾紛與我們的臨床技術並無關係!早在2008年,據中國醫師協會統計,90%以上的醫患糾紛主要是由溝通不當造成。

    換句話說,醫生們“不會說話”很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糾紛。醫生缺乏人文醫學技能,已成為導致醫患矛盾尖銳的一個重要原因。醫學先驅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醫生有三件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

    首當其衝的就是語言,正如“偶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足以說明語言在醫療工作者的地位!學會正確得醫患溝通對於內心不安、焦慮的患者尤為重要,很大程度上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醫患溝通絕對是一名學問,可惜的是現在醫學教育中沒有系統學習醫患溝通的技巧,或者就象徵性的加幾節課講講所謂技巧,脫離實際,實用性不強。現就結合自身工作的經歷和經驗,以心內科為例,向大家分享下醫患溝通的技巧。

    說話有理有據

    平時應加強自身“內功”的修煉,疾病的診治熟記於心,自信來至於你的實力!當患者問你病情的問題,你可以對答如流,舉一反三,甚至能底氣十足糾正他們的錯誤觀點和認識,患者不信任你都難。筆者平時有研讀藥品說明書的習慣,有一次患者不聽我的建議,堅決按他的方法吃藥,我非常肯定的告訴他是錯的,他不但不聽,還暗諷我太年輕,我立刻回辦公室,拿出藥品說明書給他看,並告訴他的服藥方法的危險;患者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改變了以前的服藥習慣,以後見了我也非常客氣。如果你交代病情時,聲若蚊蠅,支支吾吾,前後矛盾,半天講不明白,自己心裡都沒底,患者怎麼相信你?如果患者不信任你,以後很多問題有時候不太好辦。

    及時告知檢查結果

    大部分患者對自己的檢驗、檢查結果很關心,希望醫生能儘快告訴他們結果,哪怕是正常的。這點經常被很多醫生忽視,特別是剛進入臨床的初級醫師。很多患者都說過,我花了那麼多錢,查的什麼、結果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每天查房時,最好說一下該患者檢驗、檢查結果,正常的結果也要告訴患者。這樣患者覺得你很負責。

    學會換位思考

    要“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醫生都要有“察言觀色”的本領,要抓住他們的心理。對於情緒激動的患者或家屬,說一些類似“你們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比你們還著急”等這些話,會讓一部分人的情緒緩解不少。還有些人明明就是怕花錢,又想看病,我們就要講技巧了,既要和他攤牌,又要顧及面子,不能講明他是怕花錢,但要讓他知道你已經瞭解他的心理了。

    酌情增加查房次數

    臨床醫生都很忙,除了早上必須查房的那次外,其實下午或晚上(值班時)最好抽出一點時間去查房。哪怕到病區轉轉,目的兩個:一是有利於觀察病情變化,可以做出及時處理或做好預防。二是加強溝通,在轉病房時可以增加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機會,回答一些患者及家屬的問題,甚至主動授予一些醫學常識。患者及家屬對醫生好感倍增。

    對病人的任何不適要及時處理

    哪怕是睡覺不著,吃點安眠藥,或咳嗽吃點止咳藥(哪怕沒有什麼用)。有時候或許病人確實沒什麼大問題,但是你的態度和到達他們床邊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當患者的要求沒有很快滿足或者非急症沒有很快到場時候,一定要給患者一個合理的解釋,說明原因,或者強調你在忙更急的事,比如說去急診、會診之類的,來說明你沒有忘記或忽視他,而是事情分輕重緩急,先去忙急的事了,否則患者會心生不滿,但他們不一定表達出來。其實換位思考就明白了,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你在飯店裡點菜了,遲遲不上菜,時間久了你也會著急。

    遇事要冷靜

    對於心內科的“突發事件”要冷靜,不要家屬著急,你也跟著著急,家屬手忙腳亂,你也六神無主,家屬怎麼信任你?這也恰恰是剛到臨床不久的醫生常見的問題!遇事要冷靜,要做到成竹在胸,這需要平時“內功”得修煉,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臨床實踐的鍛鍊,當上級醫生搶救重病患時,應根據上級醫師的安排,積極參與其中,用心學習搶救過程!碰到危重病人,如果突然大腦空白,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掌握以下步驟,百利無一害:第一心電監護、吸氧;第二靜脈通路,鹽水;第三報告、請示上級醫師。在這段時間內,絕大部分醫生心情都能平靜許多,在上級醫師到來之前根據病情的變化進行初步的處理。

    尊重善待護工

    人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護工同樣不可忽視,在家屬、患者面前應多讚美護工,一來護工確實不容易,醫生的讚美可能會讓護工拿出更大的熱情照顧病人,對病人的恢復很有利。筆者見過一位護理了癱瘓在床十餘年老人的護工,觀察、護理很仔細,甚至超過了護士。二來個別護工有時會在家屬面前說一些“壞話”:換藥、血壓測量不及時,醫生沒責任心等等(雖然他們說的不一定對),而這些話無疑會增加醫患矛盾。

    如何巧妙回答患者或家屬的問題

    問:為什麼病越治越重?

    答:藥物和手術僅僅是治療可治之症,有些病是不能治癒的;而且很多情況下,醫學上的治療僅僅是延緩疾病的發展,並不能絕對阻止疾病的發展,如果不治療,病情很可能比現在還重,甚至已經去世了。

    比較典型的腦梗死臨床表現過程:較輕-重-減輕;有個特別形象的比喻:一片綠葉剛掐離枝頭的時候是新鮮的,過一段時間才會變得枯萎,有些疾病的發展起病初期和剛掐離枝頭的樹葉並沒馬上枯萎一樣,器官功能在發病初期並沒有完全喪失,但隨著時間推移器官功能的喪失完全顯現出來,即使我們給予積極的治療,也無法阻止已經發生的一切。這並不是意味著越治療越重,而是每個疾病都有它發生發展的規律,即使我們給予了最及時最正確的治療措施也不可能改變這種規律;死亡的細胞就已經死亡了,目前的治療就是儘量保護、減少缺血的細胞。有些疾病的急性發病就像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雖然我們發現前面有緊急情況,立即給予鬆油門、踩剎車等緊急處置措施(相當於醫生的治療),但汽車也得再向前行駛一段距離後才會完全停下來。

    問:錢花了這麼多,檢查也做這麼多,啥也沒有查出來啊?

    答:首先我們比你們還著急,我們也想盡快查出來。但一個症狀可以有很多個疾病的可能(可具體解釋),每個檢查都是有針對性的,病情複查才要一個個檢查。疾病正確的治療有賴於疾病的正確診斷。疾病的診斷在某種意義上就如同案件偵破,證據越充分,各個證據之間的邏輯越縝密,越能接近案件的真相,臨床上我們做的許多檢查就是在尋找接近正確診斷的各種證據,但有些案子雖然我們積累了大量各種各樣的證據,但最終也無法偵破案件,有些疾病也是如此,雖然我們做了很多檢查,但最終也無法診斷明確,這也是人類目前對自身疾病認知的侷限性決定的。但如果不蒐集大量證據,案件偵破無從談起,如果什麼檢查都不做,疾病的診斷一樣是無稽之談。

    問:用了這麼多藥,怎麼沒有效果?

    答:任何疾病都有其發展規律,而且並不是所有的藥物都是立竿見影的,需要時間。同時我們在密切關注其病情的變化,根據化驗指標調整用藥,必要時我們還要請相關科室會診,請放心,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治療過程。

    問:診斷沒錯,治療沒錯,為什麼人還是死了?

    答:這就是目前醫學的侷限性;醫生不是神仙,很多疾病,特別是晚期,醫學上還是無能為力的。比如我們的毛爺爺,診斷、治療那肯定都沒有錯,最後他老人家還是走了,主要是疾病造成的。舉了這個例子,很多家屬都不會再提這個問題了。

    問:剛才人還好好的,怎麼人突然就沒了,你們藥用錯了吧?

    答:首先如果人好好的就不會來醫院(注意說話的口氣),一些疾病都有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也就是“猝死”,就是很突然的死亡,可舉例,越是名人越好(馬季、高秀敏等)。

    問:剛剛做了心電圖(抽血),現在還做?

    答:疾病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且心臟疾病瞬息萬變,病情在變化,結果也在變化,這就是要“動態觀察”,以便調整最佳治療方案。我們不能“刻舟求劍”,對吧?(根據時間和患者家屬文化程度高低決定是否詳細說心梗變化趨勢,因為很多家屬沒幾個能聽懂。)

    問:籤手術同意書,你們是想推卸責任吧?

    答:簽署知情同意書不是推卸責任,更不是“霸王條款”。首先,法律規定每個患者及家屬都有知情權,每一個動手術的病人,按規定都要籤手術同意,醫生詳細說明病情及可能出現的情況,你們家屬心裡也有個底。這正是我們醫生盡職盡責的表現!其次,人身上的一切器官和組織,即使這樣的組織和器官發生了病變,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如癌症),其處分權依然在患者和其監護人手中。如果不在告知情況的下,切除患者組織或者器官,這是《刑法》上的“傷害罪”,簽署手術同意書正是法律的體現。

    和病魔作鬥爭好多時候是不破不立的,許多疾病的治療尤其是手術治療是一個先破後立的過程,也就是打破“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的過程,就如同對患病肌體進行一次 “革命”,雖然我們都盼望“革命”成功。但“革命”有成功就有可能失敗,對病魔的“革命”失敗的結局往往是病患者的致死、致殘,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也必須讓病患本人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選擇權威科普,選擇健康生活,

    祝您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 18 # 安平解裘

    診療過程中醫患的溝通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果這個環節失敗,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可以斷定很難有好的療效。 醫患關係中,醫生處於主導地位,首先要把患者當做朋友看待。說話注意態度,經常去關心,總是去安慰,儘可能去治癒。 其次,規則不能違反。比如說有人沒掛號就找到你了,你就不可以先給他看病,因為沒有掛號就不是你的病人,看好了沒有問題,如果有意外你就是有非法行醫的嫌疑。術前告知,簽署協議一樣不能少。 還有一個,如果患者對你不信任,最好還是請患者轉院,或者是嚴格按照規範治療,規範上說怎麼治療就怎麼治療,這樣治好治壞都沒有你的責任,當然說話客氣是必須的。醫患關係是雙方的,但是醫生在開始必須以真誠之心待人,如果真心不能換真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 19 # 天官的賜福

    第一是信心,要表現出強烈的信心病人才會相信你,平靜下來,當然信心是實力的體現,不能是裝出來的。第二是耐心,要有耐心傾聽,抓住一些細微點,對疾病診斷有幫助,耐心也不是毫無限制的聽患者說故事,第三同情心

  • 20 # 132的老王

    醫患之間沒有矛盾,是醫療體制和患者的矛盾,是官民之間的矛盾,不要轉移人民的視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計算預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