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元年,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分封了18諸侯,封劉邦為漢王。劉邦進入漢中、巴、蜀之地,建都南鄭,隨全部燒燬入蜀棧道,絕項羽後顧之憂。同年八月,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擊敗雍王章邯等,平定三秦。那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張良之計,還是韓信之計?
40
回覆列表
  • 1 # 蘇沉船

    燒燬棧道是張良的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這兩典故不是同一件事情。

    張良勸說劉邦燒燬棧道以後,就返回韓國輔佐韓王成,順便跟項羽說劉邦燒燬了棧道,表示劉邦沒有返回中原跟項羽爭霸的野心,又把齊王田榮起兵反楚之事告訴項羽。項羽認為劉邦不會成為自己的後患,於是放心出兵進攻田榮。張良的計策給予了劉邦在漢中發展根基,伺機起兵的時間。

    劉邦出關中平定三秦時,張良一直都在韓國輔佐韓王成,不可能參與到暗度陳倉的軍事行動當中。韓信在當時雖然被劉邦拜為大將,可還沒有授予韓信獨立領兵的兵權,所以韓信在平定三秦的戰役中,主要負責參謀工作,制定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用來迷惑關中的守將章邯。

    當時的交通極差,棧道保障著由漢中前往關中平原的道路,能夠穿越秦嶺的道路分別為駱谷、斜谷、子午谷,劉邦修的比較可能是斜谷道。暗度陳倉的道路就是散關這條道路,是川陝咽喉所在,這條道路在秦漢時期還沒被人所熟知。不過到了三國時期就成為常用的軍事要道,曹操曾經由陳倉出兵,經散關南征張魯,諸葛亮也曾經由散關出兵進攻陳倉。

    《史記·留侯世家》: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史記·高祖本紀》: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現在修復的斜谷道是石門景點,原來的斜谷道在水下。去寶雞縣的話,則可以去散關遊玩。

  • 2 # 帝國的臉譜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應該是出自韓信的計謀,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而來,傳曰:“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

    不過,韓信傳記中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詳細記載,其成語最早或出自元代戲文,如:元《暗度陳倉》戲載:“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又如元代尚仲賢《氣英布》中:“孤家(劉邦)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而根據《史記》,可大致還原一下當時的具體經過: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之後,內心非常不暢,因為當時義帝熊心曾許諾,誰先入關中誰為關中王,劉邦先入關中,項羽卻封他漢王,封漢中之地,他覺得很委屈。但是,又不得不去。於是,被拜為上將的韓信就給劉邦獻策,建議以漢中為後援,擇機“還定三秦”,搶奪關中,再東征爭取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韓信提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因西入南鄭之時,所經棧道全部燒燬,韓信建議以此作個遮掩,來一個聲東擊西的計謀,先擊章邯,奪取關中。劉邦依計而行,安排丞相蕭何居守南鄭,負責前線糧草供給。安排幾百軍士去修從漢中到關中的棧道,自己則與韓信領大軍繞道北上,悄悄由故道向陳倉進發。

    雍王章邯,領有咸陽以西的關中地區,在三秦中兵力最強。漢中入關,走棧道最近,章邯的眼睛便老盯著漢中棧道,他聽探報說漢兵僅數百人在修棧道,不禁哈哈大笑,心說棧道燒時容易修時難,何況幾百人。他又聽說漢王拜韓信為大將,更是覺得荒謬,一個受過胯下之辱的匹夫,豈能擔此大任?

    然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幾百人修棧道,絕對是放煙霧彈,明擺著就是給你虛晃一槍。前206年八月,劉邦韓信竟然越過秦嶺,如神兵天降,曹參先鋒軍先拿下了故道城,大軍隨後趕到,輕而易舉地拿下了陳倉。章邯得報,如夢初醒,驚出一身冷汗,趕緊領兵前去阻擊,兩軍相遇,沒戰多久,章邯便大敗而逃。

    當時,漢軍都是思鄉心切的勇士,打完仗可東歸,精神動力有時比物質獎勵更容易讓人勇氣陡增。而秦兵恨章邯比恨劉邦多,因為二十萬手下將士,項羽說坑就坑了,他連屁都沒放一個,這樣的將軍,誰願意替他賣命?對劉邦,他們甚至還生出敬佩來。所以,一交鋒,秦兵一戰即潰,死的死,逃的逃,轉瞬損失半數軍力,章邯只得逃跑。

    由此,便為劉邦爭取三秦之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來奪取天下,開了一個好頭。所以,韓信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是一個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奇計,歷代讚不絕口。

  • 3 # 冷兵器研究所

    陳倉城在現在陝西寶雞以東,但暗度陳倉主要指的是陳倉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卻並不完全是歷史真實。陳倉道是漢中進入關中的三條道路之一,也是章邯注意的重點,章邯守軍就在陳倉城以逸待勞等待漢軍。漢軍能成功是讓少量精銳走了一條當地人才知道的小路,繞到了達到了陳倉章邯守軍背後,前後夾擊戰勝了敵人。指出這條道路的人是秦漢年間的第一帶路黨——趙衍,趙衍能位列漢初140多位列侯之列最大的功勞就是這個,他因此被封1600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早出自元雜劇,韓信自己是不知道這回事的。

    攻略三秦的統帥是劉邦自己,並不是韓信。韓信進入劉邦陣營只有幾個月,本事再大,劉邦也不敢將統帥權交出去。攻略三秦是一場漂亮的閃擊戰,韓信在其中的作用是後勤副主管和大本營高階參謀,而不是統帥,韓信第一次單獨領兵作戰是消滅魏王豹。在攻滅三秦的戰役中,曹參、丁復、樊噲等人都有突出的表現。

    曹參先是攻佔了至關重要的下辯、故道、雍、斄(tai)等地,將甘肅、陝西等多處要地攻陷,然後擊敗了章邯的弟弟章平,將章平的軍隊包圍。樊噲再次從趙賁那裡拿人頭,攻下下郿、槐裡、柳中。而後曹參、周勃、樊噲聯軍後攻克了咸陽,拿到了關中的精華地帶。丁覆在滅三秦的戰役中也立功甚大,他的部下朱軫“以騎隊卒先降翟王(董翳),虜章邯”。章邯是先當了朱軫的俘虜,而後自殺,朱軫也因此被封2700戶。由於朱軫是丁復的部下,因此這份功勞丁復也有份。丁覆在韓信麾下時還領軍殺死了項羽大將龍且,從戰功和搶人頭的收穫上看丁復還在樊噲之上,因此劉邦在封賞時就封了丁復7800戶,超過了樊噲的5000戶。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是韓信靈機一動的妙計就OK了,而是整個劉邦集團的努力。

  • 4 # 滿堂花醉耀九州

    這個我們就要從項羽分封天下開始講起,因為楚懷王當時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入川。

    當時劉邦手下狀態是非常不穩定的,很多將領,士兵都不願意跑到四川去,離家太遠,所以路上很多士兵叛逃,同時項羽為了防止劉邦反撲,又封了章邯等秦朝降將為王,在三秦之地駐紮,當時的張良向劉邦獻上了焚燒棧道的計策,以保一時安穩,在看到棧道被焚燒後,項羽終於放心,認為劉邦沒有了爭雄天下的能力,所以安心撤軍。

    之後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被封為漢軍大將軍,經過修整後,決心出兵和項羽一決雌雄。但是怎麼在項羽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出川,這是個為難的問題,畢竟三秦有大量項羽的軍隊,這是韓信在歷史上首次出手,一戰成名。他先是派人假裝搶修當時被焚燬的棧道,然後讓主力從陳倉古道出兵,在章邯等人還在觀察棧道修復情況時候,韓信迅速出兵,水淹章邯,強勢佔領了三秦大地,開始了楚漢爭霸的序幕。

    後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作為三十六計之一,作為兵仙韓信首次出手,這一戰奠定了韓信漢軍大將軍的地位,同時讓漢軍擺脫了被楚軍圍困的局面,從此韓信揮軍北上,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這是聲東擊西的優秀戰例。

  • 5 # 常棣tandy

    其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成語中,韓信兵出關中時並無"明修棧道"的描述,實際上應為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部從故道(又名陳倉道)奇襲陳倉,從而奪取了關中之地。"明修棧道"一說最早出自元代戲文,之前並無此記載。

    所以應該說“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此時的張良不在劉邦身邊,而是返回韓國。我們來看看這段歷史:

    一、劉邦在漢中的作為

    項羽、范增封劉邦為漢王、以3位秦將稱王於關中的設想和決策,其目的是把漢王困於漢中。這對於項羽來說,當然是一步高棋;而對於劉邦來說,則是一種困境。為此,漢王大怒,忍無可忍,想要率兵攻擊項羽。此刻劉邦的心情和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率兵攻擊項羽,其後果將會是什麼?

    劉邦的部將們由於所處的地位不同,他們比劉邦要冷靜得多。當劉邦一時激怒想要率兵攻擊項羽時,周勃、灌嬰、樊噲都進前勸解,認為萬萬不可如此。其中,是蕭何的勸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蕭何勸諫說:“雖說稱王於漢中是件壞事,總還是比一死要強些吧?”

    “何至於一死?”漢王反問道。“如今我們的兵力遠不如項王,如果交戰必將是百戰百敗,怎能會不死! 那種能屈於一人之下而伸於萬乘大國之上的,正是湯王、武王這樣的人。願大王稱王於關中,長養人民,招納賢士,收用巴、蜀地區的物力和人力,還兵平定三秦,如此便可以圖謀天下了。

    蕭何精避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指出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不,及支項羽只能是死路一條。為此,蕭何搬出出歷史上湯武三位聖王如何在困境中慧過“履無一人之下”而後來又“使王萬乘之上”的事例, 來寬慰和提醒漢王,使漢王的一時激憤頓時化為烏有。在此基礎上,又為漢王提出了一條“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的19字正確路線。這19字箴言,撥亮了漢王心中的明燈,漢王終於高興她說道:“講的太好了!”

    劉邦決定接受項王的封號,並賜給張良黃金百鎰,珠二斗。張良把漢王的賞賜全部轉獻給項伯,漢王也因此令張良向項伯多贈送厚重的禮物,使得項伯在項王面前美言,把漢中全郡都封給漢王。項王答應了項伯為漢王所提出的請求。

    當項王下令各受封諸王前往自己的封國時,撥給漢王3萬兵卒(漢王原有10萬兵卒,現在只給他3萬),隨同他前往漢中。在秦末起義軍的眾將領中,漢王劉邦畢竟是一位聲望甚高、寬厚仁慈、有長者之風的人。當他前往漢中就國時,楚與各路諸侯中因仰慕而甘願隨從他前往漢中的,竟有數萬人之多,這些人中就有日後為劉邦所用的韓信。這對於漢王來說,無疑是精神上的一大安慰。

    張良一路陪伴漢王劉邦到達褒中(今陝西勉縣東北),人馬已將要走出褒谷。此時張良以沉重的心情向漢王告辭,因為張良原是韓王的承相,自從離開韓王輔佐劉邦入關,至此已整整一年。漢王讓張良返回韓國,張良對漢王說:“大王為何不將所經過的棧道燒燬斷絕,向天下表示無有返還關中東向山東的意圖,用來穩定項王的心。”

    張良辭別後,漢王一邊前行,一邊派人將經過的棧道燒斷。

    在南鄭的漢王府,漢王劉邦步出府門,環顧四周遠方的高山,這時他才對漢中這塊盆地有所體會。幾萬大軍進入漢中,然而這狹小的漢中盆地卻不可能成為將士們的用武之地。此時他佩服蕭何在關中為他所制定的“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路線,是何等的英明而及時。這時,漢王認識到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安定秩序,發展生產,招納賢才,制定各項制度,徵收賦稅,總之,是積蓄力量,養精蓄銳,準備“還定三秦”。而這個中心任務,主要落在蕭何的肩上。

    蕭何在秦時任沛縣主吏,早已顯示出不平凡的才華,因而當時泗水郡的郡監想要把他推薦到朝廷做官,但被蕭何推辭。經過幾年的戰爭風雨,特別是在咸陽收繳了秦王朝的檔案文書之後,對於如何治理好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蕭何早已有所考慮,成竹在胸。

    至於蕭何到漢中後在丞相職務上都制定了哪些制度,做了哪些工作,史書沒有留下具體的記載,但不外乎他在關中時所談到的3個方面:

    一是“養其民”,在關中及巴蜀地區安定秩序,發展生產,積蓄力量;

    二是“收用巴蜀”,派官員到巴、蜀二郡安定秩序,發展生產,徵收巴蜀二郡的賦稅作為軍資,從巴蜀徵召士卒以補充兵員;

    三是“致賢人”,為漢王發現和推薦人才。

    在這方面,蕭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向漢王推薦韓信,建議拜韓信為統兵大將。

    二、發現韓信

    韓信隨從項羽的大軍到達關中,在項羽分封諸侯、各諸侯王分別就國時,韓信因不得項羽重用,便在漢王入漢中時偷偷離開楚軍大營,投奔到漢王劉邦的部將夏侯嬰的部下。夏侯嬰做過滕縣縣令,因而人們稱他為滕公。

    在滕公部下,韓信一時也未能顯露名聲,只是擔任“連敖”職務,不過是個負責接待官吏的小官而已。一次,因觸犯軍法而被判處斬刑,同案的13人均已行刑問斬。依次輪到韓信,韓信抬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便大聲說道:“漢王不想成就奪取天下的大業嗎,為什麼斬殺壯士?”

    滕公聞聽韓信出言不凡,又見他相貌威武,便釋放韓信免他一死。滕公與韓信交談,十分高興,並把這一情況向漢王彙報,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負責管理全軍的糧餉,但漢王並沒有看重他。

    韓信任治粟都尉後,有機會多次同蕭何促膝長談,被蕭何認為是位難得的軍事天才。自漢王到達南鄭以來,跟隨或投奔漢王的將領,由於種種原圖。相繼於途中逃亡的已有數十人之多。韓信考慮到蕭何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仍未能得到漢王的賞識和重用;治粟都慰一職,又不是他施展自己軍事才能的崗位。想來想去,韓信便在一天的夜晚不辭而別,尋找他得以安身立命的新去處。

    蕭何得知韓信逃亡,感到事情重大而緊急,來不及向漢王彙報,立即乘馬按照人們所指示的方向連夜追去。丞相府的人找不到自己的長官,不得不向漢王稟報,說丞相逃亡,不知去向。漢王聽說承相蕭何逃亡,如同失去了左右手,又急又怒。第二天的傍晚,馬不停蹄地追趕韓信的蕭何,終於在路旁的小酒店門前發現了韓信的坐騎。

    在小店內飲酒的韓信,發現丞相闖了進來,身邊沒帶一名隨從。看丞相風塵僕僕的樣子,眼睛佈滿了血絲,心裡便明白了大半。韓信急忙起身施禮,並機警地步出店門向四周張望,發現丞相的坐騎汗如水洗,四蹄顫抖,周圍空無一人,一片寂靜。此刻,韓信一切都明白了。他為丞相不顧疲勞地連夜追趕自己而深受感動。兩人並沒有說什麼。韓信請承相坐下休息用餐過後,兩人攜手步出酒店。

    二騎並行,一路回奔南鄭。路上,兩人也沒有更多的話語;也許是在一天一夜的緊張和勞累過後,他們都已是很疲倦了。

    第三天,蕭何在回到南鄭後,立即到漢王府拜見漢王。漢王見蕭何不待尋找而自行回來又喜又怒,罵道:“你深夜逃亡,是何緣故?”

    “臣不敢逃亡,臣是去追趕逃亡的人。”

    “你是去追趕何人?”

    “韓信。”

    漢王聽丞相說所追趕的是韓信,大惑不解,以為丞相在騙他,又開口罵道:“諸將領逃亡的有10多人,您都不去追趕;說什麼追趕韓信,這是扯謊。”

    “大王,那些逃亡的諸將,都是容易得到的人;至於像韓信這樣的態出將才,普天下找不出第二個來。大王如果是想長久地稱王漢中,韓信確實是派不上什麼用場;如果是想爭奪天下,非韓信找不出第二個可以共商大事的人。這就看大王是怎麼決策了。”

    漢王這才想起丞相曾多次談到韓信的才能,自己總是沒有當回事;這次見丞相不待稟報連夜把韓信追趕回來,感到韓信如不是真的有些本事,丞相怎會如此器重他。想到這裡,漢王便心平氣和地回答丞相的發問:“我當然是想要向東發展,不想總是悶悶不樂地呆在這裡。”

    “大王如果是決計東征,能重用韓信,韓信會留下來;如不能重用韓信,他遲早還是要逃亡的。”

    “我要任命他為將。”漢王說。

    “雖任命為將,也不一定留得住韓信。”蕭何答。

    “那我就任命他為大將。””

    “這可太好不過了!”

    於是,漢王便要派人召見韓信,拜他為大將。

    這時,蕭何趕忙阻攔說:

    “大王向來對部下傲慢無禮,今日任命大將像召喚小孩子一般,這正是韓信所以離去的原因啊。大王如果決心任命韓信為大將,要選擇個良辰吉日,事先齋戒,設立拜將的高壇和廣場,拜將的禮儀要隆重而完備,如此方才可以。”

    漢王籤應了蕭何的要求,向全軍宣佈了舉行任命大將典禮的日期。此項命令宣佈後,全軍一片歡騰。且不說那些士卒們想要知道誰會被拜為大將,觀看從未見過的拜將典禮究竟是個怎樣的場面,開開眼界;而那些跟隨漢王轉戰南北、屢建戰功的將領們,更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有不少將領都認為自己的戰功最高,盼望著屆時被漢王任命為大將。

    直到舉行拜將典禮的前夕,究竟誰會被任命為大將,這對全軍將士們來說是個謎。

    6 月的一天上午,南鄭城中的練兵場上,四周的無數面赤色軍旗迎風招展,手持長戟的衛士筆直地站在校場的四周。校場的北面是新建築的拜將高壇,壇下有持戟衛士把守。清晨,參加典禮的兵卒列隊入場;不久,眾將領也都陸續來到壇場,依次立於高壇之下,面壇而立。時辰一到,鼓樂齊鳴。此刻,漢王已坐於高壇的正席之上,面南而坐;丞相蕭何坐於西側,面東而坐。鼓樂過後,傳令官在壇上高聲宣讀漢王命令。

    漢王有令:“拜韓信為全軍統兵大將。召韓信登壇受拜為大將。”

    校場上的眾將領聽說拜韓信為大將,無不感到驚訝。他們都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有的將領甚至不知道或沒有見過這位毫無軍功、並未曾統兵作戰的治粟都尉。

    韓信應聲從行列中走出,威風凜凜地邁步登壇。這時壇場內頓時又鼓樂齊鳴,校場上計程車卒們也都呼聲如潮。至於韓信在壇上如何受拜為大將,壇下的眾將領大多是沒有興趣。確切地說,是不屑抬頭觀看。韓信有什麼本事能被漢王拜為大將,顯然各位將領心存疑慮。無可奈何之下,眾將領們也只好搖頭退場,準備著看看這位大將日後怎樣地指揮全軍。

    三、韓信首秀——還定三秦與暗度陳倉

    1、還定三秦戰略的提出

    拜將典禮完畢,眾將士列隊退出壇場。漢王落坐,大將韓信在東側面西而坐,與西側的丞相面面相對。韓信就坐後,漢王向韓信說道:“丞相曾多次談到將軍,將軍想以什麼計策見教於寡人?”韓信謙讓一番,趁勢向漢王問道:“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對手不是項王嗎?”

    “大王自己估計一下,在勇猛、強悍和兵力方面,同項王比誰強?”

    “不如項王。”漢王沉默了半天,回答說。

    韓信起身再拜,贊同地說:

    “我韓信也以為大王不如項王。然而,臣曾侍奉過項王,請允許臣談一下項王的為人吧。項王厲聲怒喝,成百上千的人都會被嚇得不敢動彈,然而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將領,只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項王為人表面上謙恭慈愛,說話時顯得很溫和的樣子;將士們有病,他泣涕著把自己飲食分給患者,但派出的將領一旦立功應當封爵時,他卻把已經刻好的印信握在手中,直到印在手中被玩弄得磨去了稜角,仍然捨不得賜給有功的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之仁’啊。

    項王雖稱霸於天下,以諸侯為臣,卻不居於關中而以彭城為都。又違背義帝先入關者稱王於關中的約定,封那些與自己親近、被自己所喜愛的人稱王關中,被諸侯認為不公平。諸侯見項王把義帝從彭城趕出來,遷往江南,自己以彭城為都,便都效法項王,回去後驅逐自己的國君,佔據好的地方自立稱王。

    項王大軍的所過之處,無不遭到摧殘毀滅,天下人都很怨恨他,百姓不願意歸附,只是在威勢的逼迫之下,不得不服從而已。項王名為霸主,實際上已失去天下人心。所以說,項王的強大很容易就會轉化為衰弱。”

    “如今大王果真能一反項王之道而行,任用天下的英武勇敢人才,有什麼不可誅滅的!用天下的城邑來封賞給有功之臣,有誰會不心悅誠服!順從士兵思鄉東歸的願望、指揮義軍東征,有什麼敵人不可擊潰!況且關中的三王都是秦軍的降將,他們統率關中秦地的子弟在山東作戰數年,死傷者不計其數。他們又欺騙士卒,向諸侯投降;但西進抵達新安時,20萬秦軍將士都被項王坑殺,惟獨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得以脫身。秦地的父老兄弟怨恨這3個人,可以說是恨入骨髓,不共戴天。如今項羽依仗威勢,強行封這3個人為王,秦地人民並不愛戴他們。”

    “大王自武關進入關中,對秦地人民秋毫無犯,廢除秦朝苛法,與秦地人民立約,頒佈了三條法令,秦民無不希望大王稱王關中。按照義帝與諸侯的約定,大王應當立為關中王,關中的人民無不知曉。大王失去關中王而入漢中為王,秦民沒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發兵東征,只要向三秦地區發出一道聲討三王的公文,便可以平定。”

    韓信向漢王的長篇談話,對當時的局勢作出了精闢的分析:既承認項羽的一時強大,又揭示了項羽的致命弱點,結論是“其強易弱”對於關中的形勢,指出項羽以威勢強令分封的三王,泰民對他們恨入骨髓;而漢王的秋毫無犯,除秦萄法,約法三章,又深得民心,因而平定三秦將會是“傳檄而定”易如反掌。只要能一反項羽之道而行,是可以奪取天下的。

    漢王聽了韓信對局勢的分析,十分高興,深感得到韓信是太遲了。於是,漢王聽從韓信的計謀,著手向諸將佈置各自的出擊目標和任務。還定三秦的作戰方案,是由韓信制定的。這一作戰方案的要點,是對敵軍實行出其不意的襲擊,因而進軍路線的選擇和確定,便成了關鍵所在。

    2、奇襲陳倉

    漢王劉邦元年八月,一切佈置就緒,漢王命丞相蕭何留守漢中,收巴蜀田租,安撫巴、蜀、漢中三郡百姓,為大軍提供糧餉。《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漢祖自漢中出三秦伐楚,蕭何發蜀、漢米萬船而給助軍糧,收其精銳以補傷疾。”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曹相國世家》以及《樊酈灌滕列傳》等記載所述,韓信兵出關中時並無"明修棧道"的描述,實際上應為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部從故道(又名陳倉道)奇襲陳倉,出兵襲擊雍王章邯。

    章邯意想不到漢軍從這條穀道北上,急忙率軍迎擊,雙方交戰於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章邯兵敗退還。章邯的軍隊在好畤(今陝西乾縣東)停下來,與漢軍再戰,又被漢軍打敗,逃往都城廢丘(今陝西興平縣東南),漢王於是平定雍王的領地。漢王率軍東至咸陽,領兵把雍王章邯圍困在廢丘城中;同時派諸將四出攻城略地,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向漢軍投降。漢王以其領地設渭南郡、河上郡、上郡。除廢丘城之外,關中地區大部分已被漢軍所佔有,“還定三秦”的戰略目標迅速地得以實現。

    (正文完)

  • 6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然是韓信率漢軍從漢中東歸時提出超級計策。而提出火燒棧道迷惑項羽的人卻是張良。

    當時,劉邦去漢中時,張良指導劉邦火燒褒斜棧道。

    褒斜棧道是從關中平原到漢中盆地的一條捷徑,自戰國時開始修築,憑藉著一代代人愚公移山的精神,才建成這條長達近五百里的“通天大道”。一旦棧道被燒燬,關中和漢中便如牛郎織女般天各一方,難以直接聯絡了。

    聽到張良的話,,劉邦很是驚愕:“棧道被毀,我豈不是一輩子都要被困在巴蜀了!”

    張良胸有成竹地進行了解釋:“燒燬棧道,看似自毀退路,但同時也燒燬了各諸侯王的侵略之路,他們便不能輕易地攻到漢中來了。而且,這看似自毀前程之舉,也能同時徹底打消項羽的防備之心,讓他們認定我們再無東歸之意。”

    就這樣,劉邦採納了張良的建議,邊走邊放火燒掉身後的棧道。很快,這個數百年才打造完成的第一棧道就被徹底毀掉了。

    火燒棧道與項羽當年北渡黃河的破釜沉舟如出一轍,只是前者是為了鼓舞士氣,英勇殺敵,後者是為了麻痺敵人,造出一種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架勢。火燒棧道,很好地麻痺了項羽,成功轉移了他的注意力,為劉邦在蜀中磨刀霍霍操練兵馬,準備東山再起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在漢中韜光養晦時,劉邦聽信蕭何的推薦,拜韓信為大將軍,結果漢軍在韓信的調教下操練得有模有樣了,眼看糧草軍備都已就位,有備無患了,眼看輿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了,劉邦再也坐不住了。他把韓信叫來,柔聲問道:“我什麼時候起兵最好呢?”

    “現在暑氣將盡,中秋來臨。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用兵的最佳時機。”韓信答。

    “該用什麼樣的計策呢?”劉邦接著問。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的回答很簡明。就在劉邦疑惑時,他馬上又進行了解釋:“當初張良火燒棧道,意在迷惑項羽,認為我們永無東歸之心。但是,據我所知,自南鄭通向三秦還有一條羊腸小道,因為它掩映在草木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我軍可以悄悄沿此道直抵三秦。與此同時,大王再派一支部隊大張旗鼓地去修棧道,以做掩護麻痺敵人。如此一來,我們一定能打他們個出其不意。”

    “好計謀!”劉邦大喜過望。這時,他突然想起張良當日臨走時贈給自己的錦囊。“他不是說等東歸時就可以開啟嗎?此時不開更待何時!”劉邦一想到這,就趕緊開啟珍藏已久的錦囊,只見上面龍飛鳳舞地寫著“明修棧道,暗取陳倉”八個金黃大字。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劉邦和韓信擊掌而笑。

    公元前206年,困在漢中達半年之久的漢軍終於整裝出發了。歷時四年半之久的楚漢爭霸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明面上,劉邦派樊噲、周勃帶領兩萬多名兵卒中的老弱病殘,大張旗鼓地去修棧道。

    暗地裡,漢軍的主力在韓信的帶領下,以曹參為先鋒,悄悄沿褒斜以西故道出關,越過秦川,直抵陳倉。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地是秦朝舊都咸陽以西的所有地方,其都城根據項羽的命令設在廢丘(今陝西省鳳縣南星鎮)。於是,當年秦朝的大將軍變成了如今的雍王。

    當年,章邯為秦朝上刀山下火海,拼死拼活,最終只是白打了幾年工,不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嘉獎和分封,甚至還差點成為大權在握的趙高的替罪羔羊。最終,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他只好選擇了投靠項羽。

    其實在投靠之前,章邯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的,因為項羽的叔父項梁當年就是自己殺死的,項羽會不會拿他開涮呢?結果,令他意外的是,一向剛愎自用、睚眥必報的項羽這一次卻顯得很大度,不但接納了他,而且還重用了他。當時的章邯很感動,認為這才是自己要找的明主。

    後來,項羽坑殺了他手下二十萬降軍,雖然他極為不滿,也一度很失望,但他仍對項羽很忠心,畢竟那時候的他已無路可走了。被封為雍王后,章邯的心裡才得到一些平衡,即便他知道這是項羽拿他來當擋箭牌,但他已經很滿足了。封王封侯,功成名就,人生最大的榮耀莫過於此。因此,他盡職盡責,很好地遵照項羽的意思去做了,時時刻刻監督著劉邦的一舉一動。

    然而,張良火燒棧道,不但迷惑了項羽,也迷惑了他。他也一廂情願地認為劉邦再無東歸之心,於是慢慢地放鬆了警惕。前不久,聽說劉邦似乎有舉動,他還是緊張了一回,但當他聽說劉邦正在派兵修棧道時,樂了,心想:“這漫漫棧道,不是你想建就能建好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也得費個百八十年。”

    當聽說修棧道的主意是大將軍韓信提出的時,章邯笑了:“這幽幽山谷,可不像鑽褲襠那麼簡單,豈是隨隨便便就能鑽過的?”

    饒是如此,章邯還是派了重兵守在隘口,坐等漢軍修好棧道後,馬上再燒上一把火。所以,當漢軍突然空降陳倉時,章邯愣住了。“這是從哪裡來的天兵天將啊!”章邯半天都沒回過神來。

    震撼歸震撼,當章邯得知漢軍的開路先鋒是樊噲和曹參,而帶兵的將領是韓信時,驚慌失措的他感覺到大勢不妙,但為時已晚,很快三秦之地便成了漢軍的一畝三分地。

  • 7 # 史學達人

    這個是韓信的計策,因為那時候的張良還不是劉邦的手下。

    張良是南韓的公子,他當時效忠的主人是韓王成。

    當項羽平定天下,分劉邦為漢王之後,

    張良就要和劉邦分別了,他們分別的時候,

    張良還給劉邦獻出了一個計策,這個計策就是讓劉邦透過棧道到達漢中之後,

    一把火把棧道給燒了。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項羽打消對劉邦的惦記。

    劉邦聽從了張良的計策,過去之後就把棧道燒掉了。

    項羽聽說後,果然高興的很。

    在項羽看來,因為棧道都燒掉了,

    這說明劉邦短時間內是不會出漢中的。

    看到這裡,明白了吧,

    修棧道的不是張良,燒棧道的才是。

    張良和劉邦分別後,他就跟隨著他的主人韓王成回去了。

    等他們回到故都的時候,項羽就找了一個藉口把韓王成給殺了。

    張良這時候,沒有人跟隨了。

    所以,他決定去投靠劉邦。

    而此刻燒掉棧道的劉邦,恰好發現了韓信這個人才。

    韓信建議劉邦,趕緊殺出去和項羽角逐天下。

    劉邦發現韓信確實是個人才,有他得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於是,他們又開始去修前不久燒掉的棧道。

    當然,他們修棧道只是一個障眼法而已。

    並不是想透過棧道出去和項羽打仗,而是在修棧道的同時。

    偷偷的翻越秦嶺,殺到了陳倉。

    這也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

    所以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

    等劉邦殺出漢中,到達關中之後,

    張良再次來到他的賬下的時候,他才真真正正的歸順了劉邦。

  • 8 # 南方鵬

    具體計策的提出和操作者是韓信,當時張良在韓王成身邊,不在劉邦這邊。秦朝滅亡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劉邦有先入關中之功,項羽為了制約他,把他封為漢王,轄巴蜀漢中三郡,又封章邯等三降將在關中為王,封堵劉邦。

    進入漢中時,劉邦聽取了張良臨走時的意見,下令燒燬了漢中與關中的交通要道五百里棧道,以示沒有出漢中之心,麻痺項羽。到漢中後,劉邦任用賢臣,各司其職,修文偃武靜待時機,恰好天縱奇才韓信來投,經蕭何再三舉薦,劉邦便拜韓信為大將,利用項羽內亂的機會,率漢軍出川。

    得知漢軍重修棧道的訊息,雍王章邯大笑劉邦鼠目寸光,早知今日當初何必燒棧道?認為三幾年內漢軍都無法修復出路。於是不做戒備。等接到陳倉城失守的訊息,章邯還無法置信,漢軍從此挺進關中。

    當時提出計策並沒有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句話,是後人總結而成,最早出現在元代戲文。

  • 9 # 遙望燕園

    其實,根本就沒什麼「明修棧道」,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暗渡陳倉」,更談不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到底是誰的計策了。

    所謂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只不過是後世的演繹罷了,類似《三國演義》對《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演繹,與真正的史實相差甚遠。

    關於西漢初年的歷史,以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記載最為完備。

    但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班固的《漢書》,都沒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記載,對於漢王劉邦的還定三秦,只有「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的記載。

    這裡邊,韓信之計到底是什麼,在《漢書·韓彭英盧吳傳》和《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也都記載得較為詳細。

    因班固的《漢書》基本照抄自司馬遷的《史記》,所以這裡只引用一處記載:

    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邯、欣、翳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於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亡所害,除秦苛法,與民約,法三章耳,秦民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戶知之。王失職之蜀,民亡不恨者。今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淮陰侯韓信的意思很明確,三秦王在關中不得民心,而漢王深得關中民心,所以,只要漢王出兵關中,關中即可傳檄而定。

    說得再直白點,拿下關中,對於漢王劉邦來說,無異於甕中捉鱉。

    其實,韓信在說我引用的那段話之前,還有好大一段,那段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徹底打敗項羽、奪取天下,在打敗項羽的目標前,還定三秦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不重要。

    在韓信看來,還定三秦是輕鬆加愉快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種麻痺三秦王的方法,完全沒必要,就是浪費精力。

    出關中的路,肯定不只一條,把蕭何從咸陽帶出的地圖拿來,照著地圖找一找,看看還有什麼路出兵關中就可以了。

    班固的《漢書》基本照抄司馬遷的《史記》,但這麼明顯的照抄,也有很明顯的疏漏。

    翻開《漢書·高帝紀》中關於漢王之國後的記載,有這樣一段:

    於是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信對曰:「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是遷也。吏卒畢山東之人,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寧,不可複用。不如決策東向。」因陳羽可圖、三秦易並之計。漢王大說,遂聽信策,部署諸將。

    單看這一段,我們很容易把「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不如決策東向」理解成淮陰侯韓信的話。

    再看《史記·高祖本紀》中類似的記載,則是這樣的:

    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韓信說漢王曰:「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複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

    司馬遷並沒有明確說,向劉邦提出「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不如決策東向」的,是淮陰侯韓信,還是韓王信。

    當我們再對照《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和《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中的記載後,我們可以明確地發現:向劉邦提出「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不如決策東向」的,是韓王信。

    也就是說,班固抄書都抄錯了。

    連東漢的史學大家班固都能把西漢初年的歷史弄錯了,比班固更晚的文學家、劇作家、話本藝人等,在漢王還定三秦的史實上,敷衍出更戲劇化更耐看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橋段,也就不足為怪了。

  • 10 # 我是趙帥鍋

    說起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人覺得是張良提出來的,也有人說是韓信的計策。但事實上,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神奇。換句話說,不管是張良,還是韓信,甚至是劉邦或是章邯,都能夠想到這點。因為,這種戰術本身,只是小兒科的東西,說通俗點講,他無非是聲東擊西的另一個版本。

    大家知道,從漢中到關中,必須穿越秦嶺,而秦嶺山脈有四條山谷可以通行,分別是子午谷、儻駱谷、褒斜谷、陳倉道。當時劉邦想重新殺回關中,只能選擇從這四條道路中選擇一條道路進軍。對於劉邦來說,最擔心的事情,恐怕就是被章邯知曉了他的行軍路線,從而提前做好設伏準備。

    在這種背景下,根本就不用人特意來提出這個計策,因為隨便喊個士兵坐在韓信的位置上,恐怕也知道要想盡辦法迷惑對方,以隱藏自己的進攻方向。而對於章邯而言,顯然也很清楚劉邦在進軍過程中,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隱藏自己真實的進攻反向,絕不會大搖大擺暴露自己的行軍路線。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過是典型的民間故事,因為劉邦如果靠修棧道這種最低階的把戲就能把章邯給迷惑住,那章邯該是有多傻逼?事實上,劉邦出蜀的真正精彩之處,絕不在於誰想到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計策,而是在於劉邦到底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來迷惑章邯,而章邯對此又如何判斷而做出的行動?

    而劉邦的這一系列行動,絕不是靠某一個人腦袋靈光一閃就能實現的,它絕對是整個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只不過由於當時連紙張都沒有發明,所以相關記錄,自然會非常稀少,也很難儲存下來。所以傳到後面,就被民間故事所替代,變成了某個人的聰明絕頂。

    對此,我們只需要看一下,現代軍事史上,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就可以了。因為現代相關資料儲存比較完好,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諾曼底登陸絕不是某一個人聰明絕頂想出來的,它是整個盟軍高層透過一個又一個的軍事會議集體商議所決定出來的,而這場戰役的過程,各種迷惑與反迷惑鬥爭,更是集體群裡群策的結果。

  • 11 # 漢史趣聞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韓信之所以有明修棧道的機會,這個多虧了張良,因為當年劉邦被項羽分封為漢王的時候,是張良告訴劉邦,等你通過了棧道,就放一把火,把這個棧道給燒了。

    張良讓燒棧道的意思是告訴劉邦,項羽雖然把你分封為了漢王,但是,他對你並不放心。你若是被項羽盯上了,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他的監視中,所以,為了給項羽吃個安心丸,你到了漢中,就把漢中通向關中的這個唯一棧道給燒掉,你把棧道給燒掉後,就意味著你沒有外出,奪取天下的野心了。

    只要項羽知道了這件事,你就安全了,項羽再也不會對你加以防範了。這時候的你就可以在漢中發展自己的勢力了,等你的勢力發展起來,有了和項羽決一死戰的機會,你就把棧道再給修好了,衝出漢中和劉邦角逐天下。

    劉邦就聽從了張良的建議,一把火把棧道給燒了一個精光。

    劉邦所燒的這個棧道,確實是漢中通向關中,走向中原的唯一一條小路,想走其它的路出漢中,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翻越巍峨的秦嶺。

    可以秦嶺這麼艱難的道路,誰又願意娶翻越呢。

    當劉邦把棧道給燒了來到漢中的時候,竟然出現了大規模士兵逃跑的事件,這件事剛開始還沒有引起劉邦的注意,可是丞相蕭何一跑,這就讓劉邦大跌眼鏡了。

    蕭何那可是帶領家族的人,最早一波加入劉邦集團的,他怎麼可能會跑呢,劉邦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沒過多久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問他為什麼跑?

    蕭何說我怎麼會跑呢?我是去追一個人去了。

    劉邦說追誰呀?蕭何說追韓信。

    劉邦大罵蕭何撒謊,跑走的軍官比韓信頭銜大的多了去了,為什麼不追他們偏偏追韓信呢?

    蕭何告訴劉邦,韓信是國士無雙,你要是想稱霸天下,你就必須要用韓信,你若是想在漢中待一輩子,韓信是用不著的。至於其他人,天底下多的是,大不可去追。

    蕭何推薦韓信當大將軍,劉邦勉強答應了。

    劉邦真正領教韓信的才識,是韓信被封為大將軍之後,兩人的漢中對策,就是這一次對話,韓信告訴劉邦,項羽沒有什麼可怕的,你劉邦是有戰勝他的資本的。

    韓信把項羽的缺點說了一遍,又把劉邦的優點放大了一千倍。

    劉邦覺得韓信說的很有道理。

    也就是僅僅進了漢中四個月,劉邦就要出去和項羽爭奪天下去了。

    韓信給劉邦出的計策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修棧道來迷惑敵人,然後自己帶領部隊翻越秦嶺殺出漢中,到達關中的陳倉。

    果然這一戰劉邦集團大勝,項羽失去關中之地,劉邦有了和項羽角鹿中原的機會。

  • 12 # 漩渦鳴人yy

    從道理上來說,張良是把棧道給燒了,最後韓信提出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所以這八個字是韓信提出來,並且做到的,按照道理來講,張良跟劉邦提意見,說把棧道給燒了的時候,韓信還沒有去投靠劉邦,所以這件事情,全盤都是韓信做的這一點是沒有任何意見。

    當時劉邦要進入漢中,張良跟劉邦提意見,你把這批棧道給燒了,這樣的話,加強西楚霸王項羽對你的放心程度。

    到韓信入主漢軍以後,韓信這個時候命令的情況是西楚霸王項羽把都城定在了彭城,自己率領大軍去平定齊國,可以說形勢已經發生了改變,這個時候對於韓信來講,他要做的不再是休養生息,而是拿下關中。

    從這兩個人所做的目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本身這個計策並不是張良提出來的,這條計策是韓信後來執掌漢軍以後,根據現有的情況想出來的一個計策。

    如果說在韓信執掌漢軍以前棧道沒有燒掉,那麼韓信所做的應該也是麻痺敵人,會使出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說棧道燒了或者是告訴劉邦說你先裝病兩天說你快死了,然後再出其不意的暗度陳倉。

    總之,張良的這一手就好像神來之筆一樣,配合韓信接下來的演出。

  • 13 # 劉一千五

    這是韓信的計策。修復棧道。

    為什麼這棧道要修呢?有兩個原因,一是棧道本身就壞了,過不了人馬。二是修棧道麻痺雍王章邯。

    明明棧道是秦地通向巴蜀的咽喉,有兵力保護的。不會壞,但是確實讓人給一把火燒了,留下陡壁上的一排炭黑的樁頭。

    這事要把張良捲進來。他是燒棧道的主謀。劉邦是"元兇"。脫不了干係的。

    三年艱苦反秦,有了巨大成果。項羽置楚懷王朝廷不顧,自作主張分封了十八路諸侯。鑑於劉邦能力突出,是"治貧治亂"好手,就封了漢中王給他,劉邦不想去,但違項羽不祥,要吃虧的,權衡再三,還是去,去之前就讓張良用金銀作砝碼,透過關係討得蜀郡巴郡。這地方一合攏也是成五彩成龍虎的好地方。劉邦就去就職。張良追到褒斜道,說項羽不放心你,怕你回來爭關中出關去中原。你乾脆燒了棧道,說你紮根封地,帶領民眾脫貧致富,強盛邊疆,為君王固守一方。這樣項羽才放心,你才能睡安隱覺。劉邦立即採納。軍隊過去後,放火燒了幾十裡棧道。

    這樣追兵過不來,逃兵出不去,項羽又放心,三全其美。

    劉邦倒底住不慣,鬱悶不樂。這時碰上韓信,韓信初展口才,拜為大將軍。劉邦讓他去展示自己的才華。韓信就大張旗鼓修棧道,為的是要搞活經濟,互通有無。沒路肯定是不行的。他就讓漢兵沒日沒夜地幹活,整得士兵怨聲載道。秦地三王一看漢中王如此昏庸,不恤士卒足,心中偷著樂。

    讓他們想不到的是,一支精兵從陳倉地下冒出來,用風捲殘雲般的速度吞併了除雍王章邯的廢丘外的大部分地區。

    前鋒漢兵開啟函谷關,準備東進。

  • 14 # 路衛兵

    這計策既不是張良的也不是韓信的,而是元代戲曲演繹出來的,把張良燒棧道和韓信走陳倉倆事揉一塊了。

    劉邦入漢中是“從杜南入蝕中”——杜縣在今西安市雁塔區,蝕中在安康,走的是子午穀道,張良建議燒燬的也是這條棧道。韓信建議劉邦“從故道還”,走的是陳倉道——“故道”是故道縣,北面挨著陳倉。但漢軍度陳倉是“明度”不是“暗度”,既沒有派人修復子午谷的棧道,也沒有采取任何軍事行動。

    唯一可疑的,是樊噲在白水河北面攻打西城的縣丞——“別擊西丞白水北”,似有聲東擊西之嫌。但西城縣隸屬漢中,本是劉邦的地盤,由此認定疑兵之計有些牽強,而且樊噲收拾完縣丞就去陳倉了。當時章邯目標明確地直抵陳倉,也可佐證此事子虛烏有,否則他應該陳兵子午谷才對。

    其實劉邦殺返關中根本用不著虛張聲勢,當時秦地一分為三已經形不成合力,章邯手裡既沒多少兵也沒多大抵抗力——關於這點我在上篇問答中已有說明,劉邦只需越過秦嶺基本就能鎖定勝局。

  • 15 # 不才講史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韓信之所以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麼一個機會。不得不說,是因為張良造成的。

    當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劉邦不得不回到漢中赴任。

    這時候張良還不是劉邦的手下,他們就在劉邦進漢中,走棧道的時候分開了。臨分別的時候,張良給劉邦出了一個計策。

    張良讓劉邦把棧道一把火給燒了,意思就是告訴劉邦,你放心我這一次進入漢中,就不打算出來了。

    這樣項羽也就可以不用惦記劉邦了。那時候棧道是關中通向漢中的唯一一條道路,劉邦把這個道路給燒了,也就意味著劉邦沒有出來的打算了。

    劉邦一聽,張良這個計策也還不錯。至少燒了棧道項羽,也不可能對他用兵了。

    所以,他就把進入關中的唯一一條棧道給燒掉了。

    項羽知道劉邦燒了棧道之後,也確實放心了不少。

    劉邦到了漢中之後,他發現了韓信。當然了韓信是蕭何發現,並且推薦給劉邦,讓劉邦重用韓信的。

    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軍之後,他要帶領劉邦殺出漢中,到達關中,然後在逐鹿中原去。

    可是,當初唯一的一條通往關中的棧道,被劉邦給燒了。這時候韓信若是想帶大部隊出去,他就必須要修好棧道了。

    所以,這才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

    我們都知道韓信明修棧道,只是用了一個障眼法,他是想讓項羽的人,也就是當時的章邯,相信韓信是要修好棧道,然後從棧道上出兵,進入關中之地的。

    實際上韓信早就挑了一些精壯計程車兵,翻越外人看來不可能翻越的秦嶺,進入到了關中之地的陳倉(今天的寶雞)一代。

    正是因為韓信出奇兵,突然間出現在了陳倉,打了章邯一個措手不及。所以,關中之地尤其是陳倉,根本沒有做好充分的應對工作,因此,關中的大部分地盤,都被韓信給拿下了,最終章邯也被韓信給打敗。

    這時候整個關中之地,就都到了劉邦的手裡。

    所以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頭到尾,都是韓信的計策。這一戰也是韓信當上大將軍之後,所打的第一仗。

    很顯然這一仗韓信成名了,至少劉邦認可了韓信的軍事才能。韓信這個大將軍,也可以讓其他的將軍刮目相看了。

    而張良真正的跟隨劉邦,是在劉邦佔據關中之後。在張良跟隨劉邦之前,他一直都是為韓王成所服務的。

    張良的夢想一直都是想恢復南韓。

    但是,漢王成最終在項羽奪得天下之後,被項羽給殺了。

    這一下張良想要恢復南韓的夢想也就破滅了。所以,他只能跟隨劉邦和項羽做對了。正是因為這個緣由,張良選擇了劉邦,和劉邦一起消滅項羽。

    所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和張良沒有關係的。

  • 16 # 落落餘輝

     燒棧道是張良提出的來的計策,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應該是張良和韓信共有的想法。所以會有英雄所見略同這一說。

    以下是全過程,請看仔細: 

    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麼顧忌,唯獨對劉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劉邦是最難對付的對手。早些時候,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今陝西西安附近),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咸陽的偏偏就是劉邦。關中,即今陝西一帶,是秦的本土,由於秦的大力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願意他回到家鄉(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漢中(在今陝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裡去。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hán]、司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佔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都城。

      劉邦的確也有獨霸天下的野心,當然很不服氣,其他將領對於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可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並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裡棧道全部燒燬。棧道,是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燒燬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於防禦,而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鬆懈對劉邦的戒備。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部下有一位才能出眾的軍事家,那就是韓信。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

    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開啟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於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這時,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訊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燬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在又來修復,這麼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對於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被佔,守將被殺。章邯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謠言,等到證實的時候,慌忙領兵抵抗,已經來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於是一下子被劉邦全部佔領了。

    原來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這就叫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由於這個歷史故事,後來形容瞞著人偷偷摸摸地活動,並達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陳倉”或者“陳倉暗渡”。

    韓信這個計策,當初張良建議燒燬棧道的時候就曾向劉邦說過。劉邦見他們兩人先後所定的計策竟然完全一樣,高興地說:“英雄所見,畢竟略同!”由此,後來又形成了“英雄所見略同”或“所見略同”這句成語,和成語“不謀而合”(事先未經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態度完全一致)的含義相同。

  • 17 # 強哥瑞軒

    是韓信出的計謀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齊集商議勝利以後怎樣割據國土。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張分地封王、分配領地,心裡卻已開始盤算,將來怎樣一個個地消滅他們。 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麼顧忌,唯獨對劉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劉邦是最難對付的對手。早些時候,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今陝西西安附近),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咸陽的偏偏就是劉邦。關中,即今陝西一帶,是秦的本土,由於秦的大力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願意他回到家鄉(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漢中(在今陝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裡去。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hán〕、司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佔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都城。 劉邦的確也有獨霸天下的野心,當然很不服氣,其他將領對於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可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並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裡棧道全部燒燬。棧道,是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燒燬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於防禦,而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鬆懈對劉邦的戒備。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部下有一位才能出眾的軍事家,那就是韓信。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 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開啟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於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這時,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訊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燬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在又來修復,這麼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對於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被佔,守將被殺。章邯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謠言,等到證實的時候,慌忙領兵抵抗,已經來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於是一下子被劉邦全部佔領了。 原來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這就叫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由於這個歷史故事,後來形容瞞著人偷偷摸摸地活動,並達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陳倉”或者“陳倉暗渡”。 韓信這個計策,當初張良建議燒燬棧道的時候就曾向劉邦說過。劉邦見他們兩人先後所定的計策竟然完全一樣,高興地說:“英雄所見,畢竟略同!”由此,後來又形成了“英雄所見略同”或“所見略同”這句成語,和成語“不謀而合”(事先未經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態度完全一致)的含義相同。

  • 18 # 依稀說史

    說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我們很快就會想到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現在也已經成為一個成語,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使用這個成語。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成語出自於韓信。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上並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橋段。韓信、張良、劉邦的傳記中都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橋段。這個橋段最早出現於元代戲劇《暗度陳倉》。此後戲劇、小說等文學藝術作品,多次出現了這個橋段。明代甄偉的長篇歷史小說《西漢演義》,也採用了這個橋段。

    由於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我們都已經非常熟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橋段。就文學作品來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誰的計謀呢?在文學作品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謀。在元雜劇《暗度陳倉》寫道:

    “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另一部元雜劇《氣英布》中寫道:

    “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西漢演義》也沒有提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張良計謀。韓信則採用“苦肉計”,讓樊噲率領軍隊“明修棧道”,自己則率領軍隊出陳倉小道。由此可見,在文學作品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謀。

    有的影視作品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拍成兩個人不謀而合的計謀,比如TVB版《楚漢驕雄》。即使《楚漢驕雄》這部改編極大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改成張良一個人的計謀。

    由於歷史記載原因,漢代歷史記載相對較少。《史記》、《兩漢紀》、《漢書》、《資治通鑑》等史學鉅著關於韓信和劉邦如何走出漢中,擊敗三秦的記載都相對較少。這段歷史,在不同人物的傳記中,記載也都相對較少。《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

    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

    從《淮陰侯列傳》的記載來看,劉邦出漢中的各項計策是韓信所定。劉邦按照韓信的計謀,部署出漢中的相關事宜。史書中記載的“漢王舉兵東出陳倉”的具體執行者是劉邦還是韓信,史書則沒有明確說明。我們可以理解為韓信,也可以認為就是劉邦。

    《史記·留侯世家》中沒有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由此也可以看出,劉邦出漢中跟張良沒有什麼關係。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

    從《高祖本紀》來看,劉邦出漢中用的也是韓信的計謀。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計謀也應該出自於韓信,而不是張良。

    《資治通鑑》中關於劉邦出漢中的記載,也和《史記》差不多。雖然,我們不能明確看出出漢中具體指揮者是誰,但是可以基本肯定出漢中的計謀規劃者是韓信。

    其實在各種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明修棧道”,只是記載了火燒棧道。火燒棧道是張良的計謀。正是由於張良火燒棧道,所以才給了後人加工“明修棧道”的空間。

    其實“暗度陳倉”有沒有也值得商榷。《史記》的《淮陰侯列傳》和《高祖本紀》中,關於劉邦出漢中道路記載也有一些出入。《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和韓信出陳倉,《高祖本紀》則記載“從故道”。至於這個“故道”是陳倉故道,還是被燒燬的棧道,並沒有明確說明。不過,我們一般認為劉邦出的是陳倉。

    劉邦得到韓信之後,楚漢之爭的天平開始向劉邦一方傾斜。在韓信的輔佐之下,劉邦順利走出了漢中,並且成功的佔領關中。從此以後,關中成為劉邦的後方基地。劉邦以漢中和關中為基地,東出函谷關,與項羽逐鹿中原。最終,劉邦在韓信、張良、蕭何三人的輔佐之下成功的擊敗了項羽。

    儘管歷史上並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但是由於各種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渲染,不少人早就已經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成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情。

  • 19 # 寒江秀儒

    他倆都提過這樣的設想,至於誰前誰後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張良向劉邦進言,讓劉邦接受漢王封號,燒燬棧道,已示永不回來的決心,然後積蓄力量,明裡修築棧道,暗地裡偷渡陳倉,與楚王爭天下。

    韓信則是“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蕭何與韓信對話中,首次聽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奇謀,於是舉薦給劉邦。

    韓信公佈這個計謀要晚於張良,但並不代表他醞釀這個計謀晚於張良,只不過一直沒合適的機會說出來罷了。

  • 20 # 呆萌小索隆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條計謀的來源,在秦代的末年農民起義以後項羽與劉邦為了爭奪中原,劉邦首先攻入了咸陽,然後自立為漢中王但是這個時候,項羽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所以劉邦打算將咸陽讓給項羽,自己跑到了漢中,後來因為劉邦擔心會有人來攻打她,所以他把可以來往於漢中的通道給燒燬了,後來劉邦漸漸強大起來,便讓寒心當了自己的大將軍,要與項羽一決勝負,為了阻止項羽,韓信立刻派了一支軍隊去修繕棧道,棧道的修復工程十分的緩慢,要耗費很多的時間。殊不知,這個時候,韓信已經偷偷地向著陳倉進軍。很快,韓信就攻佔了咸陽,佔領了關中。

    韓信採用一明一暗的方法,用明修棧道來掩飾暗度陳倉,最後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後來人將暗度陳倉的意義加以擴大,解釋為表面是一套暗地裡又是一套的做法。也就是採取佯動的方法,製造假象,欺騙敵人,利用敵人判斷失誤的時機,悄悄的來到敵人的另一方然後攻擊敵人,從而乘虛而入出奇制勝。

    暗度陳倉是軍事行動中經常用的方法,但是隻有誘使敵人按照正常的用兵原則來推方的行軍事動向的時候,才能夠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想用暗度陳倉這樣的計謀,就必須用明修棧道這樣的行為來分散敵人的注意力。

    暗度陳倉的這條計謀適合在我方軍隊不方便正面進攻的時候使用,所以要做樣子給敵人看,以便吸引敵人的的注意力,而暗度陳倉才是我方的真正目的,只有將明修棧道和暗度陳倉,一明一暗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我方的行動成功。

    暗度陳倉有三種含義,第一,在棧道修好之後我們的軍隊透過棧道就是一種作戰方案,但是敵人一定會在棧道附近埋伏重兵,所以絕對不能夠硬碰,應該在棧道修好的時候從棧道的後方繞過去偷襲敵人,雖然這樣走了一條曲折的道路,但是一樣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第二,一明一暗兩套辦法同時使用,明的一套為真,暗的一套為假,用明的去掩蓋暗的,讓敵人捉摸不到我們的真正意圖。第三,是用常規的的戰鬥規則去掩飾出我們其不意的戰鬥方法,為了迷惑敵人我們需要打破固定思維,用敵人絕對不會想到的方法去進攻。

    暗度陳倉是在雙方對峙的時候,故意樹立一個假的目標,然後來吸引對方的精力,暗地裡卻進行另外一個計劃。暗度陳倉與聲東擊西有著非常相似之處,二者極為的相似,聲東擊西的側重點在於攻擊的目標選擇上,而暗度陳倉則在於攻擊路線的選擇上,這是這兩條計謀的不同之處,而相同之處都是用假象去欺騙敵人,然後從敵人想不到的方向去進攻敵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目中的好孩子是什麼樣子的?